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诗词中的竹家具品类与设计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小开 朱婷婷 孙媛媛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7,共6页
文章旨在对宋代竹家具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文献研究法对宋代诗词中的宋代竹家具进行品类与设计特征研究,通过研究宋代文字记载中的竹家具为切入点,对宋代竹家具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并对宋代竹家具进行品类分析,提出宋代竹家具至少... 文章旨在对宋代竹家具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基于文献研究法对宋代诗词中的宋代竹家具进行品类与设计特征研究,通过研究宋代文字记载中的竹家具为切入点,对宋代竹家具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整理;并对宋代竹家具进行品类分析,提出宋代竹家具至少有50余种。进而归纳总结提出文字记载中宋代竹家具具有系统的品类、风雅的设计、“通”“专”的功能、圆竹与围合工艺、独特的审美、文化的隐喻六大设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词 竹家具 品类特征 设计特征
下载PDF
宋诗东传与异域阐释——四种宋人诗集日本古注本考论 被引量:4
2
作者 卞东波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60-70,共11页
宋诗是随着朱子学东传到日本的,在日本中世时期就产生了不少关于东坡诗、山谷诗、宋代禅僧诗的“抄物”,即对诗歌的注释、讲解之作。江户时期中期,以市河宽斋、大窪诗佛、山本北山、柏木如亭为代表的“江湖诗社”诗人开始提倡学习“清... 宋诗是随着朱子学东传到日本的,在日本中世时期就产生了不少关于东坡诗、山谷诗、宋代禅僧诗的“抄物”,即对诗歌的注释、讲解之作。江户时期中期,以市河宽斋、大窪诗佛、山本北山、柏木如亭为代表的“江湖诗社”诗人开始提倡学习“清新”的宋诗,反对“古文辞学派”倡导的唐诗、明诗,他们特别推崇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南宋中兴“三大家”的诗,编纂了很多“三大家”诗歌的选本与注本。本文从日本汉文学史的脉络出发,对日本中世、近世时期四部宋集注本《冠注祖英集》《宋三大家绝句笺解》《感兴诗考注》《中兴禅林风月集注》进行了考证,考察其学术背景与阐释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日本古注本 《冠注祖英集》 《宋三大家绝句笺解》 《感兴诗考注》 《中兴禅林风月集注》
下载PDF
宋代古器物诗的艺术新质与情感取向
3
作者 朱新亮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42,共9页
古器物诗是以兼具历史年代感和实用价值的诸种用具为书写对象的诗歌类型。这种富于知识趣味的诗歌体类在唐宋时期日渐兴盛。在内容上,唐代古器物诗集中于“古刀剑”“古镜”两类主题,宋代古器物诗在接续原有主题情况下,呈现古器物书写... 古器物诗是以兼具历史年代感和实用价值的诸种用具为书写对象的诗歌类型。这种富于知识趣味的诗歌体类在唐宋时期日渐兴盛。在内容上,唐代古器物诗集中于“古刀剑”“古镜”两类主题,宋代古器物诗在接续原有主题情况下,呈现古器物书写题材扩大化、古器物分类精细化、古器物出土标记化、古器图题咏出现等文学现象。在体裁上,歌行体是唐代古器物诗的普遍体裁。倚仗最具表现力、最具抒情功能的七言歌行,唐代古器物诗充盈着浪漫恣肆、瑰奇恢弘的艺术色彩。宋代古器物诗选用歌行体比例下降,五古、七古、近体比例大幅上升,诗歌风格更为质实、典重、平淡。这主要缘于歌行体传奇志异、抒情色彩强烈而宋人见识古器颇多以致情绪平缓,歌词性标题对传情达意的困限也不利宋代诗人以诗为媒参与人际交往。唐代古器物诗并未承载太多私人情感,这种写作倾向在北宋中期刘敞、梅尧臣等士人群体那里被打破。后者以赏古、玩古为聚集机缘,创作了众多记录群体集会鉴赏古器的诗歌,于古器物诗寄寓独有的深厚情感,展现沉酣古器、回望历史的欣赏趣味与情感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歌 古器物诗 内容新变 体裁选择 艺术新质 情感取向
原文传递
宋代诗话花木叙事的知识传播与美学想象
4
作者 周萌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4-87,共14页
在传统文化话语中,花木是文人创作与美学传播的日常媒介,承担塑造文艺作品特性及社会文化精神的双重作用。宋代诗话花木叙事看似散乱无章,实则是这种主流观念的诗学再现,并汇集为博物、美学、隐喻三类主体话语。与既有文学传统的植物书... 在传统文化话语中,花木是文人创作与美学传播的日常媒介,承担塑造文艺作品特性及社会文化精神的双重作用。宋代诗话花木叙事看似散乱无章,实则是这种主流观念的诗学再现,并汇集为博物、美学、隐喻三类主体话语。与既有文学传统的植物书写相比,宋代诗话花木叙事在博物话语中注入时代风尚,在美学话语中探求诗歌创新,在隐喻话语中阐发道德理性。这些叙述不仅映证了诗话是按传播逻辑成篇的文体特性,而且强化了知识精英圈的身份认同,拓展了受众的花木认知,并为诗学理论提供了典型样本及话语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诗话 花木叙事 植物书写 知识传播 美学想象
下载PDF
宋词中青绿色系色彩审美解读
5
作者 金莹 吕梦 《设计艺术研究》 2024年第5期158-162,共5页
在宋词中,青绿色系的词汇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其内涵远超越了单纯色彩的含义。通过瑞典自然色彩系统(NCS)色彩体系对青绿色系进行色度分析,得出青绿色系在宋词中通常作为冷色调使用,其主要特征为中明度和中等纯度,具有色彩丰富性、色度... 在宋词中,青绿色系的词汇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其内涵远超越了单纯色彩的含义。通过瑞典自然色彩系统(NCS)色彩体系对青绿色系进行色度分析,得出青绿色系在宋词中通常作为冷色调使用,其主要特征为中明度和中等纯度,具有色彩丰富性、色度集中性和季节变化体现明显等特点。宋词中青绿色系的描绘不仅局限于自然景物,而且与人物情感紧密相连。此类色彩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深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及哲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青绿色系 审美 色彩文化
下载PDF
宋代题画词的主要贡献和后世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苗贵松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年第12期50-53,共4页
与宋词普通题材最大的不同是,题画词所经营的是经过艺术过滤的自然人文意象,更加突出了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对个体精神、心灵的冲击和影响。宋代题画词有助于了解当时画家文人交往和某些失传画作的大致面貌,从一... 与宋词普通题材最大的不同是,题画词所经营的是经过艺术过滤的自然人文意象,更加突出了词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受、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对个体精神、心灵的冲击和影响。宋代题画词有助于了解当时画家文人交往和某些失传画作的大致面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宋画题材体制变化情况。宋代题画词体式的传播,从金、元的响应、发展,到明朝的进一步繁荣,而至清朝的全盛。宋代题画词多有词序的特点,也为现当代中国题画词所承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宋词 题画 宋画 影响
下载PDF
论朱熹诗歌的冲雅之风 被引量:1
7
作者 杜少静 刘锋焘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理学家,而且是一位创作量甚丰的诗人,现存诗歌约一千二百首。在诗歌方面,朱熹的影响虽然不及南宋四大家等人,但后世评论者亦代不乏人,明代王祎就用"冲雅"二字来形容朱熹诗风。诗风之"冲雅",当指... 朱熹不仅是宋代著名理学家,而且是一位创作量甚丰的诗人,现存诗歌约一千二百首。在诗歌方面,朱熹的影响虽然不及南宋四大家等人,但后世评论者亦代不乏人,明代王祎就用"冲雅"二字来形容朱熹诗风。诗风之"冲雅",当指诗歌冲澹自然、平和萧散、含蓄蕴藉而又中正典雅的特点。分析朱熹现存诗歌,发现其诗歌的"冲雅"之风不仅有多方面的艺术表现,而且具有多种形成原因。具体说来,朱熹诗歌"冲雅"之风的艺术表现有素雅清远的意象选择、平易流畅的语言表达、浑然灵动的景理融合、淡泊平和的心境描写以及丰富含蓄的情感抒发,"冲雅"之风形成的主观原因有儒释道精神的互相调和和个人自觉的理论追求,文学渊源是他对"诗贵自然"的审美追求和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宋诗 冲雅 儒释道精神 诗贵自然 温柔敦厚
下载PDF
从“鼾”字看宋诗审美取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正刚 《皖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宋诗有着明显不同于唐诗的审美取径,从宋诗中多次出现的通俗、恶俗之字如"鼾"字等,能折射出二者在题材、语言、功用、风格等方面各有旨归,见出理学背景下宋诗平淡、通俗、以文为诗、化禅为诗等特点。但总的来说,唐诗、宋诗审... 宋诗有着明显不同于唐诗的审美取径,从宋诗中多次出现的通俗、恶俗之字如"鼾"字等,能折射出二者在题材、语言、功用、风格等方面各有旨归,见出理学背景下宋诗平淡、通俗、以文为诗、化禅为诗等特点。但总的来说,唐诗、宋诗审美取径有不同,诗歌境界无高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 宋诗 审美取径
下载PDF
“以文为诗”之争:唐宋诗文文体观念衍变的个案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磊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唐宋时期,在古文运动的背景下,诗、文分体观念催生了"以文为诗"之争。因诗歌观念、诗体形式的差别,韩愈"以文为诗"主要表现在古体诗而非近体诗之中。从司空图、欧阳修到北宋后期,对"以文为诗"的认识不断... 唐宋时期,在古文运动的背景下,诗、文分体观念催生了"以文为诗"之争。因诗歌观念、诗体形式的差别,韩愈"以文为诗"主要表现在古体诗而非近体诗之中。从司空图、欧阳修到北宋后期,对"以文为诗"的认识不断明确、深化。"以文为诗"之争促使人们对韩愈诗和宋诗的特色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促使了诗歌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文为诗 文体观念 韩愈 宋诗
下载PDF
宋词歌妓传播的媒介偏向性思考
10
作者 魏岚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92-96,共5页
歌妓唱词是宋词口语传播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种动态的传播媒介,口语化、即时性和互动反馈是其主要的媒介属性。歌妓的演唱更倾向于空间的横向传播,传播的现场感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这种媒介偏向使宋词创作趋于"艳情性",... 歌妓唱词是宋词口语传播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种动态的传播媒介,口语化、即时性和互动反馈是其主要的媒介属性。歌妓的演唱更倾向于空间的横向传播,传播的现场感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这种媒介偏向使宋词创作趋于"艳情性",为"配乐应歌"而要"曲调协律",唱词的实用功能也使其具有商业化的性质。词向着通俗化和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以俗为雅"的审美倾向和"雅俗大同"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 媒介偏向 宋词 歌妓唱词传播
下载PDF
灯光烛影中的文人情怀:黄庭坚诗歌意象论
11
作者 杨熹 王荣林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6-50,128,共6页
灯烛是古代诗歌中的独特意象,颇具审美价值。宋以前,灯烛意象常含“孤独”“伤逝”“闺怨”之意,至宋,其文人意趣大开。黄庭坚是宋代文人中描写灯烛较多的诗人,就此深入,既可一窥山谷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与生命感悟,也可从侧面体察宋... 灯烛是古代诗歌中的独特意象,颇具审美价值。宋以前,灯烛意象常含“孤独”“伤逝”“闺怨”之意,至宋,其文人意趣大开。黄庭坚是宋代文人中描写灯烛较多的诗人,就此深入,既可一窥山谷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与生命感悟,也可从侧面体察宋代文人与晚灯夜烛的情感羁绊,感悟宋人于灯光烛影中寄托的文人情怀。从意象概说、意象内蕴及描写归因三方面展开讨论,发现山谷诗中的灯烛意象常以某种固定类型呈现,传达出诗人的苦读之志、思友之意与人生之叹。“灯烛”同书卷与好友之间的情感联系是宋诗独具文人情味之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灯烛意象 宋诗 文人情怀
下载PDF
小说、典故与诗歌——从元好问“曲学虚荒小说欺”谈起
12
作者 罗宁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9-60,共12页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古代文论的名作,第23首中“曲学虚荒小说欺”一句,过去学者大多不予注释和讨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论著对此也大多跳过不讲。实际上此句所论是苏黄等宋代诗人在诗歌中使用小说和曲学典故的问题。宋人在博学风尚下大...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是古代文论的名作,第23首中“曲学虚荒小说欺”一句,过去学者大多不予注释和讨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论著对此也大多跳过不讲。实际上此句所论是苏黄等宋代诗人在诗歌中使用小说和曲学典故的问题。宋人在博学风尚下大量阅读小说,与此同时,宋人作诗又好用僻典,于是小说和曲学成为诗歌用典和取材的重要来源。苏轼、黄庭坚等人诗中使用小说典故表现突出,并开启了一时的风气,而到南宋和金代,元好问等人则对这种诗风和诗学进行了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典故 元好问 宋诗 曲学
下载PDF
“枯”趣味的宋型审美与诗画艺术论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0,共8页
在宋代,"枯"成为特定美的表征,枯物被当作一种审美对象,这种枯趣味包括寒瘦、疏淡、老怪等多种美感形态,是宋型审美尚健好古风格的集中体现。在文学创作领域形成枯物世界的吟咏,绘画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枯木等题材在文人画中的风... 在宋代,"枯"成为特定美的表征,枯物被当作一种审美对象,这种枯趣味包括寒瘦、疏淡、老怪等多种美感形态,是宋型审美尚健好古风格的集中体现。在文学创作领域形成枯物世界的吟咏,绘画方面则主要表现为枯木等题材在文人画中的风行,构成独特的"枯"世界,具有深邃多元的内涵与象征意义。通过诗画等艺术手段,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人集体创造出枯树、老梅、瘦竹等系列意象,揭示枯物的形态美与精神内涵,并以之观照内心世界,表现出明确的反花卉审美倾向与文人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宋诗 文人画
下载PDF
辛弃疾诗歌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洋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5期69-75,共7页
辛弃疾现存诗歌数量虽少,但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创作的基本情况。鲍照、邵雍不如学界所论是辛弃疾诗歌创作学习的主要对象,而陶渊明诗的内容、白居易诗的朴拙风格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影响巨大。从辛弃疾诗歌的理性思辨色彩、大量用典... 辛弃疾现存诗歌数量虽少,但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创作的基本情况。鲍照、邵雍不如学界所论是辛弃疾诗歌创作学习的主要对象,而陶渊明诗的内容、白居易诗的朴拙风格对辛弃疾的诗歌创作影响巨大。从辛弃疾诗歌的理性思辨色彩、大量用典的特点以及运用"点石成金"的江西诗法进行创作等方面来看,辛弃疾诗是典型的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诗歌创作 渊源 宋诗
下载PDF
敦煌写卷《渔父歌沧浪赋》探析
15
作者 苏慧霜 《鹿城学刊》 2023年第1期21-28,共8页
敦煌遗书主要是唐五代时期的写本和刻书,其中伯二四八八、伯二六二一、伯二七一二收录《渔父歌沧浪赋》(三卷)。同时,敦煌旧钞亦见存《楚辞音》残卷,敦煌遗书与残卷的发现,见证隋唐《楚辞》的流传。本文就敦煌遗书中的《渔父歌沧浪赋》... 敦煌遗书主要是唐五代时期的写本和刻书,其中伯二四八八、伯二六二一、伯二七一二收录《渔父歌沧浪赋》(三卷)。同时,敦煌旧钞亦见存《楚辞音》残卷,敦煌遗书与残卷的发现,见证隋唐《楚辞》的流传。本文就敦煌遗书中的《渔父歌沧浪赋》写卷分析,从楚辞到唐赋,观察辞赋同源流变的轨迹,思考敦煌《楚辞》研究的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渔父 渔父歌 沧浪赋 楚辞音 敦煌写卷 唐赋
下载PDF
经典的游戏性接受:以宋人对杜甫诗歌的戏仿为中心 被引量:1
16
作者 姚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20,共9页
相较西方文艺传统对"戏仿"理论的丰富论述与建构,中国传统文论对游戏性写作相对较为轻视。本文以宋人戏仿杜诗为例,尝试探讨古典诗歌写作中的戏仿现象及其在经典接受过程中的意义。伴随杜甫在宋代的经典化,宋代诗人戏仿杜诗... 相较西方文艺传统对"戏仿"理论的丰富论述与建构,中国传统文论对游戏性写作相对较为轻视。本文以宋人戏仿杜诗为例,尝试探讨古典诗歌写作中的戏仿现象及其在经典接受过程中的意义。伴随杜甫在宋代的经典化,宋代诗人戏仿杜诗的现象亦随之增多。杜诗作为经典文本所具有的知名性及公共性特征、作品的风格化及个性化,成为宋人戏仿杜诗的基础,并在戏仿行为中得到印证。苏轼《续丽人行》是杜诗接受史上值得关注的个案。苏轼故意违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古典阐释学原则,对杜甫《丽人行》一诗进行"误读",并在续诗中对杜甫形象予以"重构"。对经典的戏仿与"嘲谑""讹语影带"等历史悠久的娱乐传统相关。娱乐需求转化了文本的功能,使经典在文学传承的谱系之外,拥有了民间文化、日常生活、社会舆论等更广泛领域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戏仿 杜甫 宋诗 《续丽人行》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海内外郭祥正研究述评
17
作者 杨宏 《莆田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1-75,共5页
论述20世纪以来,海内外郭祥正研究工作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对这些成果进行简单评述,为以后研究工作提供一些便捷之处。
关键词 郭祥正 青山集 宋诗
下载PDF
从两宋之际的苏黄高下之争看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
18
作者 刘帼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0-129,共10页
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重要代表,在他们手中,宋调实现了最终定型。一直以来,关于苏黄高下的争论是宋代诗歌评论中的热点话题,这种话语出现于两宋之际,并达到第一个小高峰。它包含'崇黄''苏黄并重''崇苏''... 苏轼和黄庭坚是北宋诗歌的重要代表,在他们手中,宋调实现了最终定型。一直以来,关于苏黄高下的争论是宋代诗歌评论中的热点话题,这种话语出现于两宋之际,并达到第一个小高峰。它包含'崇黄''苏黄并重''崇苏''苏黄并斥'四种评价类型,与论家本身诗学观点有紧密的关联性。此时段对苏黄诗歌推崇和批评风尚的转变,体现了诗学宗尚的多元化倾向,对于'中兴四大家'诗风的形成,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两宋之际 苏黄高下 诗学宗尚 多元化
下载PDF
宋诗老境美的艺术呈现——以梅尧臣为中心
19
作者 朱新亮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58-165,共8页
相较唐诗色彩的艳丽敷腴、意象的生气蓬勃、感情的热烈张扬,宋诗呈现着别样艺术风貌,前人总结为一种“老境美”。梅尧臣诗歌的老境美在宋代诗人中极其突出,表现于设色、意象、情感方面的艺术处理:一、设色上,梅尧臣善用冷色调淡化诗歌... 相较唐诗色彩的艳丽敷腴、意象的生气蓬勃、感情的热烈张扬,宋诗呈现着别样艺术风貌,前人总结为一种“老境美”。梅尧臣诗歌的老境美在宋代诗人中极其突出,表现于设色、意象、情感方面的艺术处理:一、设色上,梅尧臣善用冷色调淡化诗歌色彩美,庆历四年后,梅诗颜色字频率大为减少,兼以宽对形式稀释颜色字密度,突破唐诗敷腴色泽而转向以意为主的宋诗之途。二、意象上,梅诗意象呈现苍老特色,由“老”字修饰的诗歌意象如老马、老羝、老鱼、老蟹等俯拾即是。以“老”字修饰生存状态的词语更为丰富,如老父、野老、老僧、老癯、老年、樵老等,彰显着梅尧臣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存况味。三、情感上,梅诗情感处理呈现老年人特色,不再如唐诗飞流直下、宣泄无余,而是笔底存有千钧“忍”力,将深厚情感含茹于心,收蓄凝结不愿发泄,读者反复再读才能品味出“橄榄”般的无穷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老境美 梅尧臣 设色 意象
下载PDF
子学复兴、史学通俗化和程式化与宋诗生活化题材的扩展
20
作者 谢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24-29,共6页
本文择取唐宋之际文化史中的三种重要风气即子学的复兴、史学的通俗化以及史学的程式化,分析其与宋诗生活化题材扩展之间的种种关系,认为:子学的知识功能,塑造了宋诗的知识意识;史学的通俗化,塑造了宋诗的实录意识;史学的程式化,塑造了... 本文择取唐宋之际文化史中的三种重要风气即子学的复兴、史学的通俗化以及史学的程式化,分析其与宋诗生活化题材扩展之间的种种关系,认为:子学的知识功能,塑造了宋诗的知识意识;史学的通俗化,塑造了宋诗的实录意识;史学的程式化,塑造了宋诗的褒贬意识。知识意识主要为生活化题材的扩展提供丰富的可能性,而实录意识和褒贬意识则提供丰富的现实性、组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生活化题材 子学 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