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诗界革命采用保守方式的原因探微 |
王珂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2
|
19、20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重要变革——梁启超倡导文学革命评述 |
刘炎生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1
|
|
3
|
政治理念支配下的《新民丛报》诗人群的聚合与分化——以梁启超、宗仰上人为中心 |
焦宝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2 |
1
|
|
4
|
诗界开一新壁垒"——现代性视野中的梁启超诗体变革理论 |
杨红旗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5
|
问题与方法:郭沫若研究的收获与反思——评税海模的《郭沫若与中西文化撞击》 |
令狐兆鹏
|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6
|
论晚清诗歌的文体建构 |
吕周聚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7
|
“苏报案”事件与近代革命诗歌的发展 |
杨旭辉
胡祥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4 |
0 |
|
8
|
论晚清儿童诗歌 |
谢毓洁
|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2
|
|
9
|
回望百年——论中国新诗的历史经验 |
谢冕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6
|
|
10
|
一代唐音“起”射洪——重估陈子昂诗文革新的主张及意义 |
沈文凡
沈玉文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5 |
2
|
|
11
|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英自由诗运动的差异 |
王珂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2
|
“诗界革命”的宿将——评李端棻《苾园诗存》 |
黄江玲
|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
2010 |
4
|
|
13
|
论19世纪末诗人的生态及诗界革命发生的诗歌原因 |
王珂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14
|
新诗革命及白话诗生成的五大非诗原因 |
王珂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5
|
试论晚清台湾词的文学意义及文化意义 |
许博
|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
2013 |
0 |
|
16
|
吕进新诗文体学理论 |
雷斌
|
《宜宾学院学报》
|
2010 |
0 |
|
17
|
三种文化背景下的郭沫若 |
任媛媛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8
|
中国文化与中国诗歌 |
吕进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9
|
倡导中国新诗的二次革命,推动华文诗歌的全球整合——首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综述 |
蒋登科
任毅
|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
20
|
柳亚子的“旧诗革命”论 |
周广秀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