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预防型法治 被引量:29
1
作者 黄文艺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8,共19页
随着预防性法律制度和实践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预防已逐渐从新兴法律原则演变为新型法治形态。基于这一变化,可将法治形态分为预防型法治与应对型法治。应对型法治以法益损害的事后应对为根本考量,而预防型法治以法益损害的事前预防为... 随着预防性法律制度和实践在全球范围蓬勃发展,预防已逐渐从新兴法律原则演变为新型法治形态。基于这一变化,可将法治形态分为预防型法治与应对型法治。应对型法治以法益损害的事后应对为根本考量,而预防型法治以法益损害的事前预防为根本宗旨。预防型法治与应对型法治不是相互取代、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长期共存、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当代中国,预防型法治植根于本土源远流长的预防性治理传统,是本土传统和风险社会、科技革命交互作用的产物。预防型法治大规模扩展了法律权力圈、法律义务圈、法律责任圈、违法犯罪圈,重构重塑了法律规制的版图,推动了法律功能定位、法益保护方式、法律规范类型的历史性变革。为防范滥用预防、过度预防等风险,应加强对预防性规制的规制、对预防性权力的制约、对预防性义务的公平合理设置,构建起预防型法治的反省、评估、监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型法治 应对型法治 预防原则 预防性治理 风险社会
原文传递
“双碳”目标的法治回应论纲--以环境司法为中心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忠民 王雅琪 冀鹏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6,共13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当下“双碳”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范畴,主要围绕政策试点、涉碳市场、绿色金融、行业规制、低碳技术、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展开,所以,其法治回应略显滞后且迫在眉睫,应注重“双碳”目标从技术命题拓展到法治命题...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当下“双碳”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范畴,主要围绕政策试点、涉碳市场、绿色金融、行业规制、低碳技术、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展开,所以,其法治回应略显滞后且迫在眉睫,应注重“双碳”目标从技术命题拓展到法治命题。周延的法治逻辑表达是“双碳”目标法治回应的开端,应围绕法治理念目标、核心内容、责任分配和运作机理四个维度展开,在法治的理念目标上表达为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分段处理,在法治的核心内容上表达为涉碳公权和私权的科学架构,在法治的责任分配上表达为涉碳多元主体间的责任均衡,在法治的运作机理上表达为涉碳执法与司法的整体联动。精准的法治回应方向是“双碳”目标的法治回应的基础,应从立法目的、事权结构、责任主体和联动机制四个面向出发,注重立法目的从碎片分散到定向聚焦、事权结构从相对固化到合理配置、责任主体从失衡单一到均衡多元、联动机制从片面乏力到整体高效。环境司法是“双碳”目标法治回应的关键切入口,应以环境司法的专门化改革作为道路承载,以环境司法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方向承载,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司法之力。综上,“双碳”目标的法治回应创新需要“三步走”策略:近期应确立关联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推进政策规范法律化的改革;中期应借助环境法典编纂的实体支撑作用,助力法律规范体系化和法典化的进化;远期应建立回应型法治模式以保障实质正义,实现实质法治普遍化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环境司法 环境法典 回应型法
下载PDF
迈向回应型法:转型社会与中国观点 被引量:16
3
作者 于浩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如何建立能包容更多社会需求和因素的法律范式,是法律体系乃至转型社会不断追问的话题。作为能动司法的学术回应,回应型法是开放、参与、更具张力、更能反映社会变革所需的法律范式,是法之"应然"与"实然"结合的产物... 如何建立能包容更多社会需求和因素的法律范式,是法律体系乃至转型社会不断追问的话题。作为能动司法的学术回应,回应型法是开放、参与、更具张力、更能反映社会变革所需的法律范式,是法之"应然"与"实然"结合的产物,并促使新型的普遍服从的文明秩序的建立,契合了中国法律范式的发展要求。只是,中国仍处于从压制型法向自治型法过渡的阶段。尽管存在人为导入回应型法因素和直接从压制型法过渡到回应型法的契机,但这却不利于整体法律建构。因此,中国欲迈向回应型法,需要切实的法治秩序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压制型法 自治型法 回应型法 法治
下载PDF
构建学生违纪问责的回应型法
4
作者 黄道主 贾勇宏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95,共7页
构建学生违纪问责的回应型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管教实务的法治化效率。作为后发型国家,我国学生违纪问责的法治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具备后发优势,可以通过构建回应型法有效规避过度追求实体或程序的偏向。构建回应型法,需确立教育目的在问责... 构建学生违纪问责的回应型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管教实务的法治化效率。作为后发型国家,我国学生违纪问责的法治建设虽然起步晚,但具备后发优势,可以通过构建回应型法有效规避过度追求实体或程序的偏向。构建回应型法,需确立教育目的在问责中的支配地位,设计灵活开放的问责主体参与机制,统筹协调学生违纪问责的救济制度。依托教育目的构建教育共同体、完善学生问责规定的肯定性条款和授权教育主体自证问责的合法性是构建回应型法的主要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违纪 问责 回应型法 法治
下载PDF
市场经济现代转型中的法治与责任政府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国权 王勤 《公共管理学报》 2007年第2期1-5,共5页
政府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诺斯“国家悖论”所揭示的两难困境告诫我们在充分利用政府作用的同时,必须对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和政府失责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我国已建立了初级市场经济并正在向现代市场经... 政府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诺斯“国家悖论”所揭示的两难困境告诫我们在充分利用政府作用的同时,必须对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和政府失责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我国已建立了初级市场经济并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是法治,现代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法治的确立。而法治下的政府应该是一个责任政府,我国要顺利实现市场经济的现代转型,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和有效保护产权,就要建立责任政府。法治是责任政府不可或缺的制度保障,责任政府是法治理念在公共行政领域的体现。责任政府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必须确立的政治基础。责任政府需要一系列制度构架确保政府对人民责任关系的确立。责任政府制度构架的基本方面包括:政府责任规范体制、政府责任履行的评价制度和政府责任的问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政府 现代市场经济 法治 政府问责
下载PDF
服务型政府:争议中的透视 被引量:18
6
作者 何水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30,共5页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这是研究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首先予以解答的问题。而从现有研究看,在此问题上多种观点并立,争议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全面和深入。鉴此,为消除分歧、凝炼共识,继而推动服务型政... 什么是服务型政府?这是研究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首先予以解答的问题。而从现有研究看,在此问题上多种观点并立,争议较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对服务型政府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全面和深入。鉴此,为消除分歧、凝炼共识,继而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本文在评述理论界现有服务型政府概念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从我国行政改革的全局、政府管理模式的高度对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责任政府 法治政府
原文传递
论国家预算的国家治理效应 被引量:18
7
作者 谢志华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共10页
国家预算是预算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国家治理密不可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预算能够明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建立责任政府;能够规范政府行为、约束政府权... 国家预算是预算国家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国家治理密不可分,既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又是国家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国家预算能够明确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建立责任政府;能够规范政府行为、约束政府权力;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和社会运行效率;能够促进政府分工协作、经济社会协同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预算的国家治理效应,在预算的形成和执行过程中有必要实现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预算 国家治理 责任政府 预算民主 预算法治
下载PDF
疫情邮轮的责任困境与海洋法律体系的完善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晨虹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20年第1期3-10,共8页
“钻石公主”号、“威斯特丹”号、“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疫情中的遭遇凸显港口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差异。针对邮轮在航行期间出现的疫情隐患、邮轮在靠港隔离期间出现的疫情扩散、邮轮隔离期满后因措施不当而造成的疫情在他国扩散,... “钻石公主”号、“威斯特丹”号、“歌诗达赛琳娜”号邮轮疫情中的遭遇凸显港口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的差异。针对邮轮在航行期间出现的疫情隐患、邮轮在靠港隔离期间出现的疫情扩散、邮轮隔离期满后因措施不当而造成的疫情在他国扩散,船旗国和港口国都面临国际责任风险。上述责任的产生,映射出方便旗邮轮船东与船旗国缺乏“真正联系”的隐患,也反映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立法与国际海事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间的协调存在缝隙。基于系列邮轮的疫情应对实践,除建立以WHO和IMO联合主导的邮轮疫情应对国际合作机制外,国际海洋法律体系中不应缺少专门针对邮轮疫情应对的WHO疫情防控标准。中国海洋法律体系建设中还应关注邮轮母港疫情防控机制的建设以及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优化疫情信息跨国以及跨执法主体间的共享和国际合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邮轮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责任风险 海洋法律
下载PDF
区际“碳公平”的责任分配与法治进路 被引量:6
9
作者 陈婉玲 陈亦雨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2-60,共19页
“双碳经济”下,我国区域间存在着碳排放与碳消费的责任脱离现象,部分区域承担了碳排放利益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让渡,形成了严重的外部性问题,其本质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区域发展利益的政策性剥夺。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对区域间碳排放利益不... “双碳经济”下,我国区域间存在着碳排放与碳消费的责任脱离现象,部分区域承担了碳排放利益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双重让渡,形成了严重的外部性问题,其本质是国家宏观调控下区域发展利益的政策性剥夺。我国现行法律尚未对区域间碳排放利益不公平配置问题作出规制。碳排放利益的“转入区”需承担一定补偿责任,责任来源于碳排放权内含的区域发展权,其强调碳排放责任应在相关区域主体之间均衡分配、以实现区际公平协调发展目标。为使该问题项下的责任分配具有合法性与科学性,需从法理视角对区域责任进行细化分配,引入严格责任以配置碳排放利益转移问题下各类区域的权利义务,并通过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性质与行使机制,构建区际横向补偿与纵向调配法律制度,切实减缓碳排放利益区际外溢问题,构建起以权利为起点、以责任为终点的区域碳排放利益法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际公平 碳排放利益转移 碳排放权 严格责任 法治进路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行政的系统建构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新武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9,共7页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的民主行政。随着时代的进步,党和政府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借鉴当今世界范围内政府再造运动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和理念,陆续提出了许多有关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新主张,诸...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的民主行政。随着时代的进步,党和政府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借鉴当今世界范围内政府再造运动中的一些先进经验和理念,陆续提出了许多有关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新主张,诸如"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由此出发,本文进一步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民主行政目标体系的基本特质:公平行政与廉价行政、参与行政与开放行政、服务行政与廉洁行政、责任行政与法治行政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行政 公平 廉价 参与 开放 服务 廉洁 责任 法治
下载PDF
我国法治文化建设中的公民主体意识探究
11
作者 王敏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6期42-58,共17页
在当前法治中国的建设中,“人”的要素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作为主体的公民不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外部观察者或被动适应者,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参与并承担权利与责任的“当家作主”的践行者,因此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直接影... 在当前法治中国的建设中,“人”的要素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作为主体的公民不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外部观察者或被动适应者,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参与并承担权利与责任的“当家作主”的践行者,因此我国公民的主体意识直接影响着法治建设的进程。本文从公民认知、公民情感和公民参与三个取向对我国公民当前的主体意识进行探究,旨在揭示我国公民在心理认同、权责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诸个维度的认知和实践之维,为探讨全体公民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就位主体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者对自己作为中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责任这一主体身份有着较为完整的认识。无论在意识层面还是在情感层面都表现出对其主体身份、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程度的自觉和对民主法治的确信。但是也要看到,意识和行为是两个方面,并不必然具有正相关。调查中也发现受访者存在主体意识模糊和行为无法就位的情况,同时其对法治的理解也存在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权责统一 主体就位 法治文化建设 公民
原文传递
从利益政治到责任政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蕾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27-29,共3页
责任政治要求政府对法律负责,构建责任政府是责任政治的核心。当前实现责任政治面临着现实的障碍———利益政治的困局。如何走出利益政治,过渡到责任政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逐步实现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 责任政治要求政府对法律负责,构建责任政府是责任政治的核心。当前实现责任政治面临着现实的障碍———利益政治的困局。如何走出利益政治,过渡到责任政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逐步实现行政权力与责任紧密挂钩、与行政权力主体利益彻底脱钩,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政治 责任政治 法治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下“两个责任”预防腐败路径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54-61,共8页
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两个责任"预防腐败功能的实现与法治密不可分,其具有政党内部自律性与外部权威性;适用类似法律责任的"过错推定""牵连责任"追责原则;以"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为... 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两个责任"预防腐败功能的实现与法治密不可分,其具有政党内部自律性与外部权威性;适用类似法律责任的"过错推定""牵连责任"追责原则;以"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为主要追责方式。"两个责任"要实现预防腐败功能不仅需要职权规范化、程序正当化、权责一致化等法治思维与法治逻辑指引,也需要具体制度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责任 预防腐败 法治
下载PDF
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安徽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树飞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5-8,47,共5页
安徽作为最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省份,率先公布省级权力清单,之后各市县也有序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并且配套实施了责任清单制度,属全国首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章从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对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意义为视角,叙述当前安徽省... 安徽作为最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的省份,率先公布省级权力清单,之后各市县也有序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并且配套实施了责任清单制度,属全国首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文章从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对构建法治政府的重要意义为视角,叙述当前安徽省权力清单制度与责任清单制度实施的现状,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地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 法治政府
下载PDF
利益政治的困局及其出路
15
作者 郭蕾 吴斌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48-49,52,共3页
利益政治是利益与政治的畸形结合,其对构建健康有序的政府有着潜在的巨大威胁。利益政治在当今有着具体生动的表现。如何走出利益政治,过渡到责任政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实现从利益政治向责任政治的转变是走出困局的关键。
关键词 利益政治 责任政治 法治
下载PDF
权责统一:责任型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思路 被引量:21
16
作者 谭波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8-178,共11页
权责统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中持续推进的制度目标,其提出和最终确立也显示了中国责任型法治政府建设的需求。权责一致需要彰显责任对权力运行的辅助推进功能,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权责清单的表面落实。对权责一致的落实,应... 权责统一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中持续推进的制度目标,其提出和最终确立也显示了中国责任型法治政府建设的需求。权责一致需要彰显责任对权力运行的辅助推进功能,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权责清单的表面落实。对权责一致的落实,应该有充分的类型化总结与情形列举,从决策执行的不同权力架构中确立责任定位,决策层与执行层都有着相对独立的担责情形,已经成为目前国家责任科处中的一种普遍趋势。为强化权责统一原则的推行,应从理念上强调机构编制法定化的新型执法理念。权责统一的严格推行,实际上也是进一步建构法理型统治的具体表现。同时强调宪法责任的引领和落实,区别于政治责任,并对责任进行体系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型法治政府 权责统一 依法行政 权责清单 机构编制法定化
下载PDF
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逻辑进路、体制保障与法治匹配 被引量:22
17
作者 马万里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35,共10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进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必须系统研究其逻辑进路,并强调体制保障与法治匹配。在逻辑进路方面,支出责任调整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起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进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必须系统研究其逻辑进路,并强调体制保障与法治匹配。在逻辑进路方面,支出责任调整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起点;理顺"条块"关系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横向维度;公共品层次性区分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纵向维度;由横纵分明到多元互动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终点环节。在体制保障方面,确立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运行原则;整合增值税、所得税和税收返还,设立地方税收分享包机制;上移支出责任,缩减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以均衡性拨款为主、整块拨款为辅、专项拨款最低的转移支付结构。在法治匹配方面,完善财政体制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现代政府预算制度,建设法治型财政体制,构建法治化权力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间事权 政府间支出责任 逻辑进路 体制保障 法治匹配
原文传递
责任政府的价值蕴涵及制度构建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四明 《学术探索》 2006年第3期14-17,共4页
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政府有效运作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能够赢得民众支持和拥护,增强政府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责任政府的价值蕴涵切入,说明责任政府的应然性质,进而探讨如何在制度安排上对... 责任政府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是政府有效运作不可或缺的条件,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能够赢得民众支持和拥护,增强政府权威性和合法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责任政府的价值蕴涵切入,说明责任政府的应然性质,进而探讨如何在制度安排上对其进行落实,构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重塑政府的良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政府 法治政府 政府问责 价值性判断
下载PDF
美欧日WTO补贴规则改革方案评析及中国应对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一帆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86,共13页
WTO补贴规则改革是WTO改革的“牛鼻子”。与WTO改革其他议题相比,补贴规则改革的问题导向较明确、规范和价值冲突较弱,更容易取得实质性突破。就美欧日三方目前已公布的方案来看,改革主要集中在扩大补贴主体范围、加入有害补贴类型、增... WTO补贴规则改革是WTO改革的“牛鼻子”。与WTO改革其他议题相比,补贴规则改革的问题导向较明确、规范和价值冲突较弱,更容易取得实质性突破。就美欧日三方目前已公布的方案来看,改革主要集中在扩大补贴主体范围、加入有害补贴类型、增加扭曲产能不利影响、确定适当补贴基准及提高补贴措施透明度五个方面。可以说这五点改革方案基本代表了国际社会对WTO补贴规则改革的总体方向,并且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提升WTO的权威性和有效性。但从WTO多边规则体系和决策机制来看,应将现有改革方案放在公平竞争原则和非歧视原则的基本框架内讨论,调整并理顺其与现有规则体系的逻辑关系,以及重视改革的合法性基础。面对改革方案可能带来的不同国内影响,中国应注意合理区分、调整和创新。同时,在坚持WTO多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扩大诸边谈判模式,推动WTO改革打破僵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改革 补贴规则 美欧日方案 中国应对 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下载PDF
“法不责众”的两面性探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盛舒弘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2期87-89,共3页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法不责众"之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法不责众"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法不责众"在适法(或执法)过程中不具有合法性,在立法过程中"法不责众"作为一种潜在的立法原则具有合法性。
关键词 法不责众 法治 法律信仰 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