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邱紫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2,共5页
本文系统论述了日本和歌四个重要的美学特征 :第一 ,和歌具有非政治性、非社会性倾向 ,和歌以表现恋情为中心 ;第二 ,和歌重在表现瞬间的印象和感触 ;第三 ,和歌形式短小、精炼 ,意蕴含蓄而悠远 ;第四 ,和歌追求表现禅的审美理想和美的... 本文系统论述了日本和歌四个重要的美学特征 :第一 ,和歌具有非政治性、非社会性倾向 ,和歌以表现恋情为中心 ;第二 ,和歌重在表现瞬间的印象和感触 ;第三 ,和歌形式短小、精炼 ,意蕴含蓄而悠远 ;第四 ,和歌追求表现禅的审美理想和美的境界。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形成和歌上述特征的文化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恋情 瞬间印象 意蕴含蓄 禅意
下载PDF
从日本古典和歌及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 被引量:6
2
作者 毛峰林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3,共4页
日本的古典和歌及俳句构成日本人一个重要的精神世界 ,它在反映日本人认同与崇拜自然的岛国自然观的同时 ,还表现出与这种自然观密切关联的许多日本人审美观特征 ,比如微观与淡雅、不对称与不完全美、短暂与无常等 ,这些审美观特征不仅... 日本的古典和歌及俳句构成日本人一个重要的精神世界 ,它在反映日本人认同与崇拜自然的岛国自然观的同时 ,还表现出与这种自然观密切关联的许多日本人审美观特征 ,比如微观与淡雅、不对称与不完全美、短暂与无常等 ,这些审美观特征不仅表现于文学艺术的领域 ,甚至还广泛影响至日本人的价值观及世界观等。从日本古典和歌及俳句透视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俳句 岛国自然观 审美观表现
下载PDF
《源氏物语》和歌艺术风格论 被引量:6
3
作者 姚继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50-54,共5页
日本的"源学"家们,鲜有将《源氏物语》中的原创和歌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的。但这并不说明《源氏物语》中的原创和歌不能视作一个完整、独立的体系,以其独特的语言与文学形态服务于作品的整体。《源氏物语》中紫式部的... 日本的"源学"家们,鲜有将《源氏物语》中的原创和歌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的。但这并不说明《源氏物语》中的原创和歌不能视作一个完整、独立的体系,以其独特的语言与文学形态服务于作品的整体。《源氏物语》中紫式部的原创和歌多达795首,若仿照《古今集》,可将其梳理成春、夏、秋、冬、恋歌、离别、羁旅、庆贺、哀伤、述怀等部别;倘根据和歌在作品中的功能,亦可分为唱和、赠答、独吟三大类;甚至还可以根据吟咏的人物,数量、修辞法分类编纂成集。正因为如此,兹提出将《源氏物语》中的和歌视作一个完整的体系,去探索研究紫式部原创和歌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和歌 艺术风格
下载PDF
中国古诗与日本和歌、俳句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罗春霞 方萍 《黄山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76-80,共5页
本文以诗歌比较为手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和歌、俳句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梳理出日本诗 歌在承袭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同时,有其偏狭而独特的发展:题材更狭窄,形式更凝炼,审美更纤细。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 和歌 俳句
下载PDF
论《源氏物语》翻译验证研究——以紫式部原创和歌翻译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姚继中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迄今为止,鲜有学者对《源氏物语》进行翻译验证研究。究其原因,一是学术功利性的驱使,难以潜心双语对比论证,往往以浅尝辄止的肤浅评论审视翻译作品;二是《源氏物语》的翻译验证研究难度太大,研究周期过长。本文以《源氏物语》翻译验证... 迄今为止,鲜有学者对《源氏物语》进行翻译验证研究。究其原因,一是学术功利性的驱使,难以潜心双语对比论证,往往以浅尝辄止的肤浅评论审视翻译作品;二是《源氏物语》的翻译验证研究难度太大,研究周期过长。本文以《源氏物语》翻译验证为命题,以《源氏物语》中紫式部原创和歌翻译为例,试图从以下四方面:(1)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悖论,(2)翻译验证研究的学术性与风险性,(3)《源氏物语》和歌翻译的困境,(4)丰子恺、林文月、姚继中所译紫式部原创和歌实际验证,论述《源氏物语》翻译验证研究的学术性、必要性以及可行性。以期带动学术界能够潜心对外国文学名著展开认真的翻译验证研究,从而丰富空洞的翻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翻译 验证 紫式部 和歌
下载PDF
日本汉诗本土化的探索——江户汉诗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对和歌、俳句的借鉴 被引量:2
6
作者 祁晓明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8-142,共5页
历代歌论是江户汉诗人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歌、俳句则是他们获取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江户时期出现的日本诗话,即受到本土文学及理论的深刻影响。诗话作者常常用和歌、俳句的理论及实践来探讨汉诗的创作。这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援... 历代歌论是江户汉诗人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和歌、俳句则是他们获取创作灵感的重要源泉。江户时期出现的日本诗话,即受到本土文学及理论的深刻影响。诗话作者常常用和歌、俳句的理论及实践来探讨汉诗的创作。这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援和歌、俳句入汉诗,以和歌、俳句与汉诗相互印证、相互发明,以期打通和、汉壁垒的尝试表明,日本人对中国汉诗并非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创作实践中努力探索一条使汉诗本土化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户时期 和歌 汉诗 歌论 诗论
下载PDF
日本和歌的修辞技巧——以双关和“缘语”为中心 被引量:4
7
作者 高文汉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双关、"缘语"是日本和歌重要的修辞方式。双关语多使被修饰部分形成双重结构,即表面上描写景物世象,实则暗示人的意念、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感情。"缘语"是日本人独创的表现形式,即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关联词相... 双关、"缘语"是日本和歌重要的修辞方式。双关语多使被修饰部分形成双重结构,即表面上描写景物世象,实则暗示人的意念、心理活动,烘托人物的感情。"缘语"是日本人独创的表现形式,即利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关联词相互照应,令人产生某种联想,幻化出虚实相间的美妙境象,进而达到拓展表现空间,丰富作品内容与蕴涵的目的。双关、"缘语"经常与枕词、序词等配合使用,使和歌产生典雅简约、细腻含蓄、余韵清幽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修辞技巧 双关 缘语
下载PDF
五山文学中的和汉唱和、和汉次韵
8
作者 张哲俊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31-39,共9页
五山文学被认为是孤立的日本文学,与日本母语文学没有什么关系。但五山汉诗与中世和歌存在着直接的交流关系,直接交流的方式是和汉唱和。和汉唱和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意唱和;二是和汉次韵,这是五山诗人发明的唱和方式。和汉语言不同是阻... 五山文学被认为是孤立的日本文学,与日本母语文学没有什么关系。但五山汉诗与中世和歌存在着直接的交流关系,直接交流的方式是和汉唱和。和汉唱和有两种方式:一是以意唱和;二是和汉次韵,这是五山诗人发明的唱和方式。和汉语言不同是阻碍次韵方式的主要障碍,但五山诗人仍然采用了依韵、用韵、次韵的三种方式。尽管与中国文学或汉诗的同类方式存在差异,但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山文学 汉诗 和歌 唱和
下载PDF
关于晁衡的汉诗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福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0-103,共4页
晁衡在华的神奇经历和他的汉诗及和歌创作都是值得记述的。他的一首著名和歌的两种中译,竟然被人误作他的"汉诗"。江户时代日本有人污蔑他"叛国",也有人为他驳诬,如今中日两国人民都深情纪念他。
关键词 晁衡 汉诗 和歌 和歌中译 中日友好
下载PDF
和歌汉译及诗歌翻译标准——以《小仓百人一首》的短歌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琪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5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实例分析我国著名翻译学家的日本和歌译作,探讨我国译者在和歌汉译时的一般技巧和特点,梳理国内外不同翻译理论关于翻译标准的核心观点,评价两首日本和歌三篇汉语译作的优劣,进而讨论和歌汉译的标准,影响诗歌翻译标准选择的要素,以及各... 实例分析我国著名翻译学家的日本和歌译作,探讨我国译者在和歌汉译时的一般技巧和特点,梳理国内外不同翻译理论关于翻译标准的核心观点,评价两首日本和歌三篇汉语译作的优劣,进而讨论和歌汉译的标准,影响诗歌翻译标准选择的要素,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诗歌翻译二个维度、多元标准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诗歌翻译 翻译标准
原文传递
中日相思诗歌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莹波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4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从"邂逅"到"相爱"、"分手"再到"重逢"或"化蝶",这些要素构成了男女之间爱情故事的全过程。而贯穿彼此间的"相思"之情,既有晏几道《临江仙》中的"记得小频初见,两重... 从"邂逅"到"相爱"、"分手"再到"重逢"或"化蝶",这些要素构成了男女之间爱情故事的全过程。而贯穿彼此间的"相思"之情,既有晏几道《临江仙》中的"记得小频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的"相思乱";又有《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的"相思苦";还有姜夔《鹧鸪天》中的"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的"相思怨";更有周邦彦《兰陵王》中的"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唯有相思字"的"相思字"和"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的"相思梦"。从"邂逅相思乱",到"情浓相思苦"、"别离相思怨",再到"寄情相思字"和"情断相思梦"。中日诗人对"相思"的描写,既有心有灵犀的感同身受,又有因人而异的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思 汉诗 和歌
原文传递
试析日本象征主义抒情诗的诗美范畴和审美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权宇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2-66,共5页
日本和歌与俳句都很短小,这和喜欢小而精、小而巧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和歌往往以"惟专止于男女相恋之情",俳句"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展开。然而,受到宋元以来中国文... 日本和歌与俳句都很短小,这和喜欢小而精、小而巧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和歌往往以"惟专止于男女相恋之情",俳句"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展开。然而,受到宋元以来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审美心理和美学追求,把艺术情趣转向于反世俗的禅的意境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俳句 风雅 禅境
下载PDF
涩川氏泰山和歌与清代泰山诗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杰玲 《泰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0-46,共7页
明治随笔作家、诗人涩川玄耳来到山东,登上泰山,写下了《岱崂杂记》和《在山东歌集》,回到日本后,于大正年间陆续出版。在写山东生活的和歌集里,有一组题为"泰山"的和歌,以一个外国人的目光,记录了当时泰山的民俗、信仰,还有... 明治随笔作家、诗人涩川玄耳来到山东,登上泰山,写下了《岱崂杂记》和《在山东歌集》,回到日本后,于大正年间陆续出版。在写山东生活的和歌集里,有一组题为"泰山"的和歌,以一个外国人的目光,记录了当时泰山的民俗、信仰,还有乞丐、村姑、牧童等的生活,透露出浓厚的日本特色文化,比如把碧霞元君和富士木花开耶姬、弁才天女联系起来。除了赞美泰山奇丽的景观,还表达了沉重的历史兴亡之感。与我国清代泰山诗歌比较,可以看出其中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涩川玄耳 泰山 和歌 清代 明治
下载PDF
诗韵歌调--和歌的"调"论与汉诗的“韵”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向远 《东疆学刊》 CSSCI 2016年第3期1-7,111,共7页
公元8世纪到11世纪,日本文论家开始套用汉诗的"韵",认为和歌也有"韵"的存在,并模仿诗学中的"诗病"订立了和歌中的"歌病",以防音节单调而规避同一个字音被反复使用。12世纪时,藤原俊成明确指出... 公元8世纪到11世纪,日本文论家开始套用汉诗的"韵",认为和歌也有"韵"的存在,并模仿诗学中的"诗病"订立了和歌中的"歌病",以防音节单调而规避同一个字音被反复使用。12世纪时,藤原俊成明确指出,和歌并无汉诗那样的"韵"。然而,和歌虽无"韵",但长期以来,音律方面的特点未能用合适的概念加以概括,只是用"拉长声音"之类的词进行表述。直到江户时代,贺茂真渊才提出了"调"这一概念,并明确了"调"的歌唱属性,指出"调"是风格的表现。香山景树在批判贺茂真渊的基础上,强调和歌的"调"是自然真情的表现,因而不必刻意学习古人之"调"。八田知纪在对香川景树"调"论的进一步阐释中,将"调"与日本古代的"言灵"信仰联系起来。至此,和歌的"调"论与汉诗的"韵"论渐行渐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汉诗
下载PDF
《源氏物语》中和歌汉译的比较研究——以丰子恺、林文月译本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璐璐 陈书津 毋齐齐 《科教文汇》 2016年第11期175-177,共3页
《源氏物语》是成书已有千年的日本古典长篇小说,书中穿插795首原创和歌。本文选取在故事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人物塑造上独具特色以及在译界存在争议的4首和歌,从词句的译法、和歌的韵律出发,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以丰子恺和林文月的... 《源氏物语》是成书已有千年的日本古典长篇小说,书中穿插795首原创和歌。本文选取在故事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人物塑造上独具特色以及在译界存在争议的4首和歌,从词句的译法、和歌的韵律出发,联系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以丰子恺和林文月的译本为载体比较汉译和歌,总结二人在翻译过程中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氏物语》 和歌 翻译 比较文学
下载PDF
日本的诗学与歌学之辨 被引量:2
16
作者 山本景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89,共5页
"诗学"在日本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词语和概念。在古代日本,"诗学"专指研究"汉诗"的学问,到了近代,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后的现代日语中,"诗学"作为"poetics"的翻译词而被普遍使用。不过,如... "诗学"在日本是一个令人困惑的词语和概念。在古代日本,"诗学"专指研究"汉诗"的学问,到了近代,大量吸收西方文化后的现代日语中,"诗学"作为"poetics"的翻译词而被普遍使用。不过,如果把"诗学"这个概念还用在日本固有的文学理论上,特别是用在古代日本文献上,就必须先作充分的解释和清晰的定义,以防止套用西方概念词语所产生的理解歧义及概念混乱。文章先介绍在日本"诗学"概念的使用情况,然后以最早出现的用日语写的和歌集《古今和歌集》序言为例,介绍日本诗学的起源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诗学 古今和歌集 和歌
下载PDF
中国诗歌与日本和歌在古代男女交往中的功能之比较——以“经夫妇”与「男女の中をも和らげ」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燕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4年第6期107-112,共6页
在古代中国,与女性的诗歌才能相比,男性更重视女性的德行,被抛弃的女性往往难以通过诗歌打动对方。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毛诗大序》所提出的诗歌"经夫妇"之功能流于一种空洞的主张。而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和歌才能受到高度重视... 在古代中国,与女性的诗歌才能相比,男性更重视女性的德行,被抛弃的女性往往难以通过诗歌打动对方。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毛诗大序》所提出的诗歌"经夫妇"之功能流于一种空洞的主张。而在古代日本,女性的和歌才能受到高度重视,男女常常通过和歌沟通彼此心意,化解交往中的矛盾。《古今和歌集》假名序中所提出的「男女の中をも和らげ」真实地展现了古代日本男女之间通过和歌传达情意的赠答传统。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源于古代中日两国不同的婚姻形态以及对女性才学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夫妇 男女の中をも和らげ 诗歌 和歌 功能
原文传递
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在日本:从万叶博物学到里山模式
18
作者 邢鑫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6,共7页
如果说帝国型博物学的发展局限于近代西方文明,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则出现在人类诸文明的博物学传统之中,其共同特征是天人和谐的乌托邦理念。对日本阿卡迪亚型博物学传统的考察有助于从非西方视角丰富其理解。17世纪李时珍《本草纲目》的... 如果说帝国型博物学的发展局限于近代西方文明,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则出现在人类诸文明的博物学传统之中,其共同特征是天人和谐的乌托邦理念。对日本阿卡迪亚型博物学传统的考察有助于从非西方视角丰富其理解。17世纪李时珍《本草纲目》的东传刺激其形成了以辨物为核心的本草学传统。19世纪初,本草学与国学的交汇促进了万叶博物学的兴盛,幕末本草家畔田翠山可谓集大成者。万叶博物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感受、认知和体验自然的方式。日本近代化所导致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激起了部分有识之士的抗议,博物学家南方熊楠在反对运动中集中论述了神社周围的镇守之森的重要性,回应了如何在现代社会维持日式自然的挑战。战后高速成长导致日本环境问题丛生,197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对于人和自然关系的反思使得里山模式成为备受推崇的阿卡迪亚型博物学实践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歌 神道教 自然圣境 南方熊楠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从“三行情书”热谈谈俳句的国际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蔡宏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81-86,共6页
近年来在网络上形成热潮的"三行情书"是一种用不超过三行的文字内容来表达情感的诗歌样式,其起源于日本,是继上个世纪20年代的现代小诗和80年代初产生的汉俳之后,对日本诗歌、尤其是和歌、俳句的又一次借鉴。文章在追溯"... 近年来在网络上形成热潮的"三行情书"是一种用不超过三行的文字内容来表达情感的诗歌样式,其起源于日本,是继上个世纪20年代的现代小诗和80年代初产生的汉俳之后,对日本诗歌、尤其是和歌、俳句的又一次借鉴。文章在追溯"三行情书"与日本诗歌的渊源的同时,结合中日诗歌艺术的特点分析同为短型诗的绝句不能走向世界而日本俳句却呈现愈来愈国际化趋势的最根本原因。指出如果摒弃中国诗歌的传统、缺乏创新而停留在纯粹的摹仿,没有像日本的和歌俳句那样形成一种内在的审美特质,"三行情书"热就很可能成为一时现象。诗形简易、秉承传统又与时俱进的俳句因其对自然、日常的关怀契合了现代人的需求而大受欢迎,其日益国际化绝非偶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行情书 诗歌 俳句 和歌 绝句
下载PDF
论日本中世诗歌选集的政治化——以《和汉兼作集》为例
20
作者 黄一丁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45-56,共12页
日人的诗歌选集自古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及儒家文学观中诗教意识与礼乐思想之影响,并最终演化出具有极强政治性的敕撰意识。这一现象在院政期以降体现得尤为突出。笔者以成书于镰仓时代的诗歌选集《和汉兼作集》为例,考证了《和汉兼作集》... 日人的诗歌选集自古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及儒家文学观中诗教意识与礼乐思想之影响,并最终演化出具有极强政治性的敕撰意识。这一现象在院政期以降体现得尤为突出。笔者以成书于镰仓时代的诗歌选集《和汉兼作集》为例,考证了《和汉兼作集》的政治性直接来自反御子左派谋求政治地位的需要,而其思想则源于摄关家九条家的“诗歌同类”意识,《和汉兼作集》的政治化的具体过程则和“诗歌同类”思想与敕撰和歌集编纂范式的融合现象高度相关。笔者最后阐述了《和汉兼作集》的意义与影响,通过论述《和汉兼作集》的政治化,以小见大,揭示了日本中世文学中蕴含的政治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汉兼作集 诗歌同类 反御子左派 私撰集 敕撰和歌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