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大学制度建设的艰难选择 被引量:66
1
作者 张应强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35,共11页
新中国大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走了一条非常曲折和复杂的道路。它建立在三种大学制度模式的基础之上:一是西方国家的大学制度和大学理念,二是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三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环境下探索的高等教育模式。这... 新中国大学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走了一条非常曲折和复杂的道路。它建立在三种大学制度模式的基础之上:一是西方国家的大学制度和大学理念,二是高等教育的"苏联模式",三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环境下探索的高等教育模式。这三种大学制度模式影响了新中国大学制度的选择和实践。由于我国对高等教育和大学性质的特殊认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学制度 西方大学制度 苏联模式 “革命教育”模式
原文传递
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31
2
作者 杨凤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6,共7页
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相对薄弱。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无论就理论还是实践看,均未突破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总体评价,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模式"才形... 毛泽东思想的主体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相对薄弱。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无论就理论还是实践看,均未突破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总体评价,只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模式"才形成。毛泽东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苏联模式 理论体系
原文传递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意义:基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制度价值认知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嵩龄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1,共6页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学制度价值。中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形成深受苏联影响,但是在苏联模式基础上有着自己的发展和创造。三线工业正是我国第一次具有系统性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实践。它的遗产不仅在中国国家发展和...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具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学制度价值。中国现代工业体系的形成深受苏联影响,但是在苏联模式基础上有着自己的发展和创造。三线工业正是我国第一次具有系统性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实践。它的遗产不仅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性的伟大历史意义,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仍以公有制为主体,所以它作为活态的历史样本,又有着可资对照和借鉴的重大现实意义。三线工业遗产在国际工业遗产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它为国际遗产界、工业史界和政治经济学界提供了一个可资比较和评论的重要研究对象。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需要更为广阔的学科支持,应引导社区参与,实行创新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工业遗产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建设 苏联模式 政治经济学 制度价值 创新性保护
原文传递
重观民族识别:综合与变通 被引量:14
4
作者 纳日碧力戈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3,共9页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长达20多年的民族识别,可谓"民族工作创举",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受到各种不同的评价甚至批评。作者认为,民族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国家工程,不是所谓的&qu...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进行的长达20多年的民族识别,可谓"民族工作创举",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受到各种不同的评价甚至批评。作者认为,民族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国家工程,不是所谓的"苏联模式",也不是所谓的"英国模式",而是各个模式在中国实践中变通,"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创造性成果———"中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识别 戴维斯分类体系 苏联模式 中国模式
原文传递
论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现代化实践历程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长江 郭强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3,共9页
面对"共时性"的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苏联探索形成了一套重工业优先的资源调配和社会发展体系,开辟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一道路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二战后逐渐陷入困境。新中国成... 面对"共时性"的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苏联探索形成了一套重工业优先的资源调配和社会发展体系,开辟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但是这一道路没有真正解决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在二战后逐渐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模式,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另一方面也陷入了相应的困境。改革开放后中国对现代化和社会主义都进行了再认识,实现了二者关系的变革和协调,进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入新时代,对现代化的认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突出了生产力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有机统一,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新的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自觉。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直面"后初级阶段"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现代化 苏联模式 中国道路 新时代
下载PDF
新中国模仿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因、过程、表现和结果 被引量:6
6
作者 沈宗武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2期81-84,共4页
新中国对苏联模式的模仿,如同苏联模式在各国实践的结果一般,新中国模仿苏联模式的行为,既创造了不可低估的成就,也滋生了许多问题。
关键词 中国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 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 公有制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下载PDF
从欧美到苏联的范式转换——关于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源头的考察与启示 被引量:12
7
作者 许皓 李百浩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共8页
20世纪国际城市规划理论具有显著的跨文化传播特点。1949年后城市规划的“苏联模式”经自上而下推介来到中国。与此同时,近代都市计划的“欧美经验”并没有就此退出。本文通过搜集的历史文本与档案资料,考察1949—1952年间“苏联模式”... 20世纪国际城市规划理论具有显著的跨文化传播特点。1949年后城市规划的“苏联模式”经自上而下推介来到中国。与此同时,近代都市计划的“欧美经验”并没有就此退出。本文通过搜集的历史文本与档案资料,考察1949—1952年间“苏联模式”与“欧美经验”之间理论的对立与实践的博弈,结合“除旧布新”的概念阐释范式转换的深层逻辑。回溯这段历史,能够反映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多个层面上的初始设定,也更容易理解今日城市规划成败得失的内在因素。这一颠覆性的范式转换及其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亦可为当下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提供历史维度的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 苏联模式 欧美经验 范式转换 规划史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守正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前史形态——试论马克思恩格斯1833-1844年的批评理论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永清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共11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1833年至1844年8月时期的文学创作与评论活动,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前史形态”,而且还是其他五种批评形态的基础。国外相关研究经历了萌芽-9胚胎、形成和发展、反思和深化三大阶段;国内相关研究经历了“... 马克思恩格斯在1833年至1844年8月时期的文学创作与评论活动,不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前史形态”,而且还是其他五种批评形态的基础。国外相关研究经历了萌芽-9胚胎、形成和发展、反思和深化三大阶段;国内相关研究经历了“苏联化”和“西马化”两大阶段。学界对马克思的相关研究主要存在梅林式的“狭义化”与维塞尔式的“扩大化”两种倾向,对恩格斯的相关研究主要存在卢卡奇等的“有意拔高”与德梅兹等的“无端贬损”两种倾向。我们必须结合历史与现实两种语境加强对该问题的整体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批评理论 前史形态 苏联化 西马化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高等教育百年:一项问题史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周光礼 公钦正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问题史学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解释历史,而不是描述历史,提倡跨学科的整体论方法,主张历史方法研讨的是变革与稳定。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是一个回应时代需求、扎根... 问题史学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解释历史,而不是描述历史,提倡跨学科的整体论方法,主张历史方法研讨的是变革与稳定。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是一个回应时代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过程。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是在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下逐步演化出来的。如果不理解过去百年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信念和价值观,就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大学。中国当代大学至少有三个源流,一是源于中国古典书院,经湖南自修大学、陕北公学传承创新形成的"延安模式";二是源于欧洲大陆的罗马传统,经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转换创新形成的"苏联模式";三是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经民国时代诸大学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形成的"美国模式""。延安模式"是真正本土化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型高等教育 问题史 延安模式 苏联模式
原文传递
八大前后中共对苏联模式的思考与改革——兼论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邢和明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23,共8页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息息相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才能搞清楚。在八大前后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苏联模式息息相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另一方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研究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才能搞清楚。在八大前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有益探索,是因为这个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苏联模式的认识比其他时期更准确。中国共产党从多方面批评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强调学习苏联经验要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这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前后 苏联模式 改革探索 开端
原文传递
苏共执政体制的弊端与后果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尚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3-9,共7页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这个联盟大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是这个大国唯一的执政党、领导党。党领导着国家、政府、军队各种力量,领导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构成"党国"体制,这是一党制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在苏联,党、国家与意识形... 苏联共产党是苏联这个联盟大国的缔造者和领导者,是这个大国唯一的执政党、领导党。党领导着国家、政府、军队各种力量,领导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构成"党国"体制,这是一党制国家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在苏联,党、国家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就拴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苏共衰败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因素。科学地剖析苏共执政体制的弊端和后果,有助于加深认识和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维护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共 执政体制 苏联模式 弊端与后果
下载PDF
中东欧国家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2
作者 孔凡君 《国家现代化建设研究》 2024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东欧国家具有特殊性。由于长期生存在大国的“阴影”之下,中东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和现代化发展道路常常由不同大国左右甚至决定。同时,由于民族、文化和历史多样而复杂,域内的各方面认同感比较脆弱,中东欧民族... 在世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东欧国家具有特殊性。由于长期生存在大国的“阴影”之下,中东欧民族国家的构建和现代化发展道路常常由不同大国左右甚至决定。同时,由于民族、文化和历史多样而复杂,域内的各方面认同感比较脆弱,中东欧民族国家自建立以来,就在不同的现化化道路之间来回“奔波”。中东欧国家的现代化历程表明,现代化是国家前行的一种趋势,但在时空、内容上需要结合本国特点并呼应时代要求,更需要稳定的内部环境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欧国家 现代化 欧洲模式 苏联模式
下载PDF
重拾革命遗产:新中国新闻教育的曲折探索 被引量:5
13
作者 向芬 《新闻春秋》 2019年第5期59-69,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创办新型社会主义新闻教育过程中,一度强调苏联模式,并组织翻译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随着院系调整,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教育的领导和有计划的发展。苏共二十大以来一系列国际共产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创办新型社会主义新闻教育过程中,一度强调苏联模式,并组织翻译苏联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教材等。随着院系调整,党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新闻教育的领导和有计划的发展。苏共二十大以来一系列国际共产主义变局,以及中国反右派斗争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得中共不得不对教条主义、修正主义抱有高度警惕,新闻教育和实践学习苏联模式也随之终结,转而重回老解放区传统。虽然这一段新闻教育历经曲折,但老一代新闻学人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或无产阶级新闻学体系总体上始终具有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新闻教育 新闻学 苏联模式 解放区传统
原文传递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考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林元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34-41,共8页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设想,但没有形成一条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苏联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马恩设想实践的,这种模式虽然有严重缺陷,但不能完全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的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些设想,但没有形成一条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苏联模式基本上是按照马恩设想实践的,这种模式虽然有严重缺陷,但不能完全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的社会主义实践模式,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对认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马恩设想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大学文化形成的外部因素(一):国际影响与大学文化——以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石新明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7-40,49,共15页
文章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的外来影响,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以苏为师"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比较了"以苏为师"对学校不同系科的影响差异... 文章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的外来影响,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以苏为师"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比较了"以苏为师"对学校不同系科的影响差异,为理解这一时期新建院校大学文化形成中的外来影响提供了参考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文化 外部因素 国际影响 以苏为师 北京钢铁学院
下载PDF
从传播失灵看经典社会主义体制的治理困境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祥辉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66,156-157,共9页
信息的可获得性及流通状况主导着政治活动,并对社会治理产生着广泛的影响。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信息流通呈现出"传播失灵"的特征,"数字注水、欺上瞒下"以及"真理报无真理,消息报无消息"等现象即传播失... 信息的可获得性及流通状况主导着政治活动,并对社会治理产生着广泛的影响。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信息流通呈现出"传播失灵"的特征,"数字注水、欺上瞒下"以及"真理报无真理,消息报无消息"等现象即传播失灵的突出体现。传播失灵与经典社会主义体制相互嵌套,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内蕴了传播失灵,传播失灵又强化并导致了经典社会主义体制的治理困境。对于一个庞大的国家和日益复杂的社会而言,传播通畅是实现社会治理的前提和保证,经典社会主义体制下的传播失灵降低了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社会的透明度,给政治决策、政策执行、反馈以及社会治理与社会合作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传播失灵是解释经典社会主义体制困境与转型的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失灵 经典社会主义 苏联模式 治理困境
下载PDF
苏联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及启示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帆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6年第1期37-41,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借鉴了苏联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导致了经济效益低下,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根据我国国情创立并实践了中...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借鉴了苏联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其固有的局限性,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导致了经济效益低下,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党根据我国国情创立并实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苏联模式进行了超越,有力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由于我国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太深,虽历经改革仍不能完全消除苏联模式带来的弊端,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从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现代化 超越
下载PDF
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回顾和理论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曜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5-12,共8页
要搞清莫衷一是的中国模式,首先应搞清社会主义模式提出的来龙去脉和科学内涵。剖析和反思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怎样从成功走向失败,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突破苏联模式的局限并取得巨大... 要搞清莫衷一是的中国模式,首先应搞清社会主义模式提出的来龙去脉和科学内涵。剖析和反思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怎样从成功走向失败,有助于社会主义国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突破苏联模式的局限并取得巨大成功。实事求是地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模式,可增强我们走自己道路的信心,鼓舞和支持社会主义国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模式 中国模式 当代价值
下载PDF
卫国战争时期的苏联国家荣誉体系改革
19
作者 金傲寒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4年第4期38-47,56,91,共12页
苏联国家荣誉体系在卫国战争前初步形成了制度,战争爆发后一些授奖实践暴露出该制度的不足。苏联官方根据战争情况并结合前线官兵的反馈,修订了原有法令,颁布了新的条例,完善了档案的登记制度,还在调整勋章、奖章形制后增设了新的勋章... 苏联国家荣誉体系在卫国战争前初步形成了制度,战争爆发后一些授奖实践暴露出该制度的不足。苏联官方根据战争情况并结合前线官兵的反馈,修订了原有法令,颁布了新的条例,完善了档案的登记制度,还在调整勋章、奖章形制后增设了新的勋章和奖章,并规定了其佩戴方式与顺序。这次改革使苏联国家荣誉体系在战时条件下得以顺利运行,鼓舞了苏军士气,并留下了关于卫国战争历史的丰富档案文献。与此同时,勋章、奖章颁发量过大也造成了“荣誉贬值”和福利削减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国战争 国家荣誉体系 苏联模式 改革 勋章 奖章
下载PDF
中苏友好时期武汉城市形态演变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剀 时雪莹 《新建筑》 2016年第6期23-27,共5页
1949年后中苏步入紧密合作时期,中国全面向苏联学习。以强烈意识形态为特征的苏联城市规划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武汉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苏联模式由此对武汉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武汉三镇离心分散的城市结构逐步向集中向心结构趋近;卫星... 1949年后中苏步入紧密合作时期,中国全面向苏联学习。以强烈意识形态为特征的苏联城市规划思想成为这一时期武汉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苏联模式由此对武汉城市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武汉三镇离心分散的城市结构逐步向集中向心结构趋近;卫星城方式布局的工业区引导了城市的拓展;按照"邻里单元"理论大规模建设的工人新村构成城市新的肌理;苏式风格的大尺度建筑逐渐影响城市的风貌。武汉的城市发展由此留下苏联模式深深的烙印,城市形态呈现出跃进式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 城市形态 苏联模式 武汉城市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