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帝国怀旧”、地缘政治机会与土耳其外交的转折 被引量:11
1
作者 曾向红 张峻溯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5-86,I0002,I0003,共34页
当前土耳其研究出现了强调奥斯曼帝国历史文化因素的“帝国转向”。针对2016年后土耳其在周边地区“四面出击”的外交新态势,本文尝试从国内社会思潮演变、区域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两方面予以分析。在奥斯曼帝国遗产复兴、国内外环境出现... 当前土耳其研究出现了强调奥斯曼帝国历史文化因素的“帝国转向”。针对2016年后土耳其在周边地区“四面出击”的外交新态势,本文尝试从国内社会思潮演变、区域地缘政治格局变迁两方面予以分析。在奥斯曼帝国遗产复兴、国内外环境出现极大不确定性、保守派政治势力趁机引导的背景下,土耳其国内对奥斯曼帝国历史的怀旧意愿不断增强,并最终产生“帝国怀旧”情绪,促使土耳其外交重心逐渐转向原奥斯曼帝国的领域范围(包括中东、北非、高加索等地区)。与此同时,周边地缘政治格局变化为埃尔多安和正发党政府实施“积极进取”的外交政策提供了机会窗口。在“帝国怀旧”和地缘政治机会的共同驱使下,土耳其积极介入地区事务,试图在原奥斯曼帝国领域范围内重塑其大国影响力。“帝国怀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埃尔多安的执政基础,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或将进一步加剧土耳其内政外交的既有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外交 奥斯曼帝国 怀旧 地缘政治 埃尔多安 中东变局
原文传递
奥斯曼帝国移动的边疆与脆弱的霸权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三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4-80,88,共8页
奥斯曼帝国疆域迅速扩大形成"霸国",而后疆土不断萎缩,被欧洲人看作"病夫",前期和后期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建立霸权时实际上很脆弱,但国势衰败时却又坚韧地挺立着,不曾丧失主权。奥斯曼帝国就是这样特殊的国家。... 奥斯曼帝国疆域迅速扩大形成"霸国",而后疆土不断萎缩,被欧洲人看作"病夫",前期和后期的地位形成鲜明对比。建立霸权时实际上很脆弱,但国势衰败时却又坚韧地挺立着,不曾丧失主权。奥斯曼帝国就是这样特殊的国家。对外扩张主要依赖军事力量,但帝国的崛起和霸权局面的形成,还有多方面的因素。摊大饼式地无限扩展疆土,却没有来得及或者不善于规划如何进行内部管理,这是霸权脆弱的根源。除了安纳托利亚高原西部和巴尔干东部的"腹地"之外,广大行省和属地几乎都是奥斯曼帝国的"边疆地区",缺少有效管理,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曼帝国 边疆 霸权
下载PDF
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王朝的外交关系评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昌鑫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105,共15页
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王朝都脱胎于塞尔柱王朝的废墟之上,它们在核心利益方面的严重冲突奠定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基调。在苏菲派盛行的背景下,萨法维王朝的崛起及其以什叶派立国的现实对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和宗教秩序构成剧烈冲击。在应对萨法... 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王朝都脱胎于塞尔柱王朝的废墟之上,它们在核心利益方面的严重冲突奠定了两国外交关系的基调。在苏菲派盛行的背景下,萨法维王朝的崛起及其以什叶派立国的现实对奥斯曼帝国的政治和宗教秩序构成剧烈冲击。在应对萨法维王朝挑战的过程中,奥斯曼帝国进一步强化了逊尼派的宗教认同,并加速了自我身份的构建。在核心利益上的争夺以及围绕意识形态产生的冲突,使得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王朝之间的外交关系呈现出以军事交往为主的显著特征,深刻影响了两国的外交关系格局,并由此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什叶派 逊尼派 苏菲派 奥斯曼帝国 萨法维王朝
下载PDF
借鉴中国:论《中国纪行》的谏言书性质
4
作者 王艺涵 《国际汉学》 2023年第4期85-91,157,共8页
《中国纪行》成书于16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是一部以游记的形式描写明朝时中国国情的书籍,同时作者借此来劝诫当时的君王。为此,笔者认为该书也是一部“谏言书”式的政论类作品,其中描述了一个严守法律、制度建设完备的中国形象。在16世... 《中国纪行》成书于16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是一部以游记的形式描写明朝时中国国情的书籍,同时作者借此来劝诫当时的君王。为此,笔者认为该书也是一部“谏言书”式的政论类作品,其中描述了一个严守法律、制度建设完备的中国形象。在16世纪的亚欧大陆,跨区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中国纪行》突出表现中国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其目的是与本国的现实情况形成对比,从而对统治者进行规劝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行》 奥斯曼帝国 谏言书 中国法律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
下载PDF
《我的名字叫红》:“新奥斯曼主义”之文学表达
5
作者 穆宏燕 《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共12页
土耳其共和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全盘西化和“去奥斯曼化”之后,在20世纪后期兴起“新奥斯曼主义”思潮,希望重新找回昔日奥斯曼帝国的荣光。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可谓作者的身份认同宣言,紧扣“新奥斯曼主义”思潮在土耳其的... 土耳其共和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全盘西化和“去奥斯曼化”之后,在20世纪后期兴起“新奥斯曼主义”思潮,希望重新找回昔日奥斯曼帝国的荣光。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可谓作者的身份认同宣言,紧扣“新奥斯曼主义”思潮在土耳其的兴盛。小说对“红色”追根溯源,讲述了大量有关绘画即“记忆”的故事,巧妙呈现出“红”与“黑”的辩证统一关系,意图唤起土耳其人对那璀璨壮丽的“红”的记忆、对曾经的“世界中心”奥斯曼帝国荣光的记忆。因此,尽管小说只有一章名“我的名字叫红”,但实际上“红”是贯穿整部小说的主题象征意象,表达了作家对土耳其民族渊源与荣光的追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名字叫红》 新奥斯曼主义 奥斯曼帝国 文学表达
原文传递
美国塔夫脱政府对奥斯曼帝国的“金元外交”政策
6
作者 李明隽 《西部学刊》 2023年第19期107-114,共8页
在热衷“金元外交”理念的塔夫脱政府时期,美国向奥斯曼帝国进行了不成功地推动“金元外交”的尝试。传统美奥关系不密切,双方贸易较少。青年土耳其党革命后,在奥斯曼进一步改革发展及帝国对美国印象较好等有利条件下,美国开启对奥的“... 在热衷“金元外交”理念的塔夫脱政府时期,美国向奥斯曼帝国进行了不成功地推动“金元外交”的尝试。传统美奥关系不密切,双方贸易较少。青年土耳其党革命后,在奥斯曼进一步改革发展及帝国对美国印象较好等有利条件下,美国开启对奥的“金元外交”,推动“切斯特计划”和船舶建造等投资活动。但是,奥斯曼帝国外为列强所控制,内力争自身经济权益且政局动荡,加之投资公司缺乏耐心、经验不足,美国政府举措亦有失当,最终美国推动的投资项目遭到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外交” 塔夫脱政府 奥斯曼帝国 切斯特计划
下载PDF
奥斯曼帝国苏莱曼盛世简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明新 《西亚非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9-101,共13页
苏莱曼一世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创造了奥斯曼帝国的盛世辉煌,为奥斯曼帝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光荣与繁荣。但也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帝国社会形成了后宫干政、朋党政治、财经困境,以及对米勒特特权滥用等问题。其后果是,这不仅终结了奥斯曼帝... 苏莱曼一世以其卓越的文治武功创造了奥斯曼帝国的盛世辉煌,为奥斯曼帝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光荣与繁荣。但也正是在他统治时期,帝国社会形成了后宫干政、朋党政治、财经困境,以及对米勒特特权滥用等问题。其后果是,这不仅终结了奥斯曼帝国连续十世的明君政治时代,而且在事实上成为了奥斯曼帝国走向衰落的开始。这些弊病也为其后困扰奥斯曼帝国数个世纪的麻烦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史 奥斯曼帝国 苏莱曼一世
原文传递
土耳其梅赫特尔军乐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3
8
作者 董云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71,共6页
土耳其梅赫特尔军乐是世界上最早组建的军乐队,曾一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象征,也是土耳其英雄主义和国家主权的典范。在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梅赫特尔不仅仅是一种音乐事项,它还与伊斯兰穆斯林社会的概念融为一体,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土耳其梅赫特尔军乐是世界上最早组建的军乐队,曾一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象征,也是土耳其英雄主义和国家主权的典范。在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梅赫特尔不仅仅是一种音乐事项,它还与伊斯兰穆斯林社会的概念融为一体,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宗教精神和世俗权力变化模式的表征,体现出奥斯曼社会仪式所表达的社会制度形式的诸多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曼土耳其 梅赫特尔军乐 伊斯兰教 意义系统 文化功能
原文传递
从“二元对抗”到“三角博弈”——萨法维王朝对外战略视域下16~18世纪高加索地区国际关系的演进 被引量:3
9
作者 龙沛 《中东研究》 2018年第1期17-38,193,共23页
萨法维王朝是伊朗高加索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期,也是高加索地区博弈格局从古代的西亚二元对抗向近代'俄国—奥斯曼—伊朗'三角博弈过渡的时期。在伊朗历代王朝中,萨法维王朝与高加索地区的关系最为复杂密切,影响也最为深远。此时... 萨法维王朝是伊朗高加索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期,也是高加索地区博弈格局从古代的西亚二元对抗向近代'俄国—奥斯曼—伊朗'三角博弈过渡的时期。在伊朗历代王朝中,萨法维王朝与高加索地区的关系最为复杂密切,影响也最为深远。此时,高加索首次成为伊朗对外交往的重要舞台和中介地区。沙皇俄国逐渐加入与奥斯曼帝国和萨法维王朝在高加索的博弈,成为近代高加索的第三个域外大国并日渐发挥重要作用。萨法维王朝和奥斯曼帝国对高加索的争夺构成16世纪西亚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很大程度上深刻影响萨法维王朝的对外政策。萨法维王朝的衰亡开启了俄国南下高加索并主宰着一地区的历史。近代伊朗与奥斯曼帝国、沙皇俄国在高加索地区的争夺奠定了现代高加索的地缘政治、宗教和民族底色,并成为现代高加索地区持久动荡的历史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法维王朝 高加索地区 奥斯曼帝国 国际关系
下载PDF
奥斯曼帝国加入欧洲外交体系的历史探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3-140,共8页
自奥斯曼帝国建立以来,它就与欧洲国家形成了安全与利益上的联系,签订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并以之为准绳。但是在派遣常驻使节方面,它却表现出疑虑或敌视。尽管短期特使或第三国代表穿梭于君士坦丁堡和欧洲国家首都之间,但是直到1793年奥斯... 自奥斯曼帝国建立以来,它就与欧洲国家形成了安全与利益上的联系,签订了一系列国际条约并以之为准绳。但是在派遣常驻使节方面,它却表现出疑虑或敌视。尽管短期特使或第三国代表穿梭于君士坦丁堡和欧洲国家首都之间,但是直到1793年奥斯曼帝国才开始融入欧洲外交体系以挽救颓势。18世纪末赛利姆三世及其继承人马赫穆特亲自推动了常驻外交机构的建立与改革。而1914年奥斯曼帝国卷入欧洲的全面对抗最终导致了它的解体。今天重温这一段历史,意在提出奥斯曼帝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始终在利益上相互依存与文化上不断排斥之间沉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曼帝国 欧洲外交体系 常驻使馆 主权国家 赛利姆三世(SelimⅢ)
原文传递
16世纪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王朝的博弈及其影响
11
作者 刘谕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8-111,共4页
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冲突不断。其主要分为对中欧和东欧地区进行争夺的陆上冲突以及对地中海及其周边国家进行殖民争夺中的海上冲突。同时,双方的霸权争夺更是斗争的重点,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在欧洲政治局势中争... 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和哈布斯堡王朝的军事冲突不断。其主要分为对中欧和东欧地区进行争夺的陆上冲突以及对地中海及其周边国家进行殖民争夺中的海上冲突。同时,双方的霸权争夺更是斗争的重点,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在欧洲政治局势中争夺有利地位,二是在欧洲政治均势之中寻找平衡点。双方更是通过海陆军事斗争确立了新的秩序冲突与融合。冲突在于对领地的扩张和自身地位的提升;融合在于政治的联盟和寻求均势平衡。两者间的互动促进了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曼帝国 哈布斯堡王朝 地缘政治 陆权论 海权论
下载PDF
转型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和英帝国在中东的角力及其遗产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秉忠 《西亚非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89,共21页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时代,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已然是主导世界秩序的压倒性力量,奥斯曼帝国被迫祭出了泛伊斯兰主义的旗帜,以此进行最后的抗争。泛伊斯兰主义在此阶段是一种综合的救亡图存方案,是用伊斯兰身份装扮的伊斯兰民族主义...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时代,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已然是主导世界秩序的压倒性力量,奥斯曼帝国被迫祭出了泛伊斯兰主义的旗帜,以此进行最后的抗争。泛伊斯兰主义在此阶段是一种综合的救亡图存方案,是用伊斯兰身份装扮的伊斯兰民族主义,而不仅仅是意识形态。英国和土耳其关系在此阶段更多地表现为英国对奥斯曼土耳其战略性领土的吞食,而奥斯曼土耳其被迫吞咽这些恶果。土耳其独立战争时期,文明和种族的优劣一度成为英国主导的话语并深刻作用于其对土耳其政策,集中体现为西方试图将土耳其人永远逐出君士坦丁堡。凯末尔主义者以民族主义为主,辅之以伊斯兰主义完成了政治动员,确定了建立边界明晰和领土有限的共和国这一目标,完成了救亡图存的使命。奥斯曼帝国和英帝国这一时期的竞逐发生在世界局势转型的时代,英国部分地填补了奥斯曼帝国解体造成的权力、安全和意识形态的真空,由此造成了现代中东诸多结构性的问题,深刻地塑造了中东未来地缘政治的走向。双方的竞逐,注解着这一时期权力的转移和意识形态的抗争,也是探讨英帝国在中东遗产的重要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曼土耳其 英帝国 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 泛伊斯兰主义 土耳其独立战争
原文传递
土伊查尔迪朗之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2-145,共4页
16世纪初,中东两大伊斯兰国家奥斯曼帝国和伊朗萨法维王朝之间,出于多种原因,在阿塞拜疆西北部发生了查尔迪朗之战。此战以奥斯曼帝国的全胜而结束,对交战双方乃至世界历史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查尔迪朗 萨法维王朝 奥斯曼帝国
下载PDF
比较历史学视野中的《百苗图》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罗娜 汤芸 《民族学刊》 2010年第2期66-72,162-163,共9页
清朝所绘制的《百苗图》是近代中国早期的民族志。将《百苗图》与日本及奥斯曼帝国所绘制的图绘进行对比,以一个比较历史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处于扩张时期的几个帝国,从而指出对"他者"的民族志兴趣并非欧洲所独有,而是普遍地... 清朝所绘制的《百苗图》是近代中国早期的民族志。将《百苗图》与日本及奥斯曼帝国所绘制的图绘进行对比,以一个比较历史学的视角来看待这些处于扩张时期的几个帝国,从而指出对"他者"的民族志兴趣并非欧洲所独有,而是普遍地存在于全世界的帝国体系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苗图》 族群分类 民族志 比较历史学 阿伊努图绘 奥斯曼帝国
下载PDF
晚期奥斯曼帝国的军事改革评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三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0-96,共7页
奥斯曼帝国最先推行的西化改革政策就是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改造旧军队以适应新形势。无论阿布杜.哈米德一世的改革,还是塞利姆三世的改革,目的都是尽快"强兵",扭转军事上的败局,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但没有取得期望的成效。不过,... 奥斯曼帝国最先推行的西化改革政策就是引进西方军事技术,改造旧军队以适应新形势。无论阿布杜.哈米德一世的改革,还是塞利姆三世的改革,目的都是尽快"强兵",扭转军事上的败局,带有极强的功利性,但没有取得期望的成效。不过,改革政策倡导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输入外来文明有利。军事改革不成功,主要是难以把旧军队改造成新军队。每次军事改革都会触动军事贵族的利益,军事贵族与其他反素丹的力量联合,要挟甚至废黜推行改革的素丹,迫使改革措施搁浅。直到马哈茂德二世执政之后的第十九年,才彻底摧毁旧军队,为其后的改革扫除了障碍,并建立了新式军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曼帝国 军事改革 评析
下载PDF
晚期奥斯曼帝国的教育世俗化改革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盛睿 舒景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243-246,共4页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一个雄踞三洲的封建军事大国,但苏莱曼大帝之后日渐衰落。为了帝国的强大不被灭亡,它曾试图自我改造,富国强兵。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随之而来的是教育世俗化改革。教育改革遇到了宗教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另外...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一个雄踞三洲的封建军事大国,但苏莱曼大帝之后日渐衰落。为了帝国的强大不被灭亡,它曾试图自我改造,富国强兵。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随之而来的是教育世俗化改革。教育改革遇到了宗教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另外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诸多因素,也影响了改革的进展。但是改革为凯末尔总统共和国时代的世俗化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曼帝国 伊斯兰教育 教育世俗化
下载PDF
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伊朗人三方势力下的巴士拉1600-1700
17
作者 鲁迪·马特 赵昕(译) 《都市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210-240,共31页
巴士拉名义上于1546年置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巴士拉及其周围地区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存有争议的领土。即使在奥斯曼帝国正式统治巴士拉的时期,前者对后者的控制也相当薄弱。整个17世纪,巴士拉始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治权... 巴士拉名义上于1546年置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但实际上,巴士拉及其周围地区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存有争议的领土。即使在奥斯曼帝国正式统治巴士拉的时期,前者对后者的控制也相当薄弱。整个17世纪,巴士拉始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治权。贯穿于奥斯曼帝国与萨法维帝国争夺巴士拉统治权这一主线的同时,斗争又涉及多方势力,如当地民众及其代表帕夏、外来部落势力、当地部落势力、欧洲势力等。在这场权力斗争中,两个帝国政权分别有自己的战略计划,而各方势力也各有所虑。本文即拟在研究范围更广、史料更丰富的基础上,将巴士拉置于更广的区域背景下进行考察,在领土渗透和边界更迭频繁的动态变化中展现出众多角色席卷其中的纷繁复杂的权力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士拉 权力斗争 奥斯曼帝国 萨法维帝国
原文传递
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传教活动及其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真 李小娟 《阿拉伯世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89,159,共23页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成为美国公理会差会的首要传教目的地之一。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活动对美国海外传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先锋,美国传教士与奥斯曼帝国的博弈是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动关系的缩影,它代表...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成为美国公理会差会的首要传教目的地之一。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活动对美国海外传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先锋,美国传教士与奥斯曼帝国的博弈是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动关系的缩影,它代表着"基督教的美国"与"最后的穆斯林帝国"之间的文明碰撞。在与帝国穆斯林、犹太人以及基督徒的互动中,美国传教士始终以实现新教在奥斯曼帝国最大程度的传播为目标,其宗教关怀下掩盖着谋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本质。美国传教士的活动对奥斯曼帝国具有一定影响,它在促进帝国教育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同时,还间接助长了帝国境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为帝国的解体埋下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传教士 奥斯曼帝国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哈布斯堡君主国斐迪南一世的中央集权化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保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8,共10页
哈布斯堡君主国是16世纪20年代哈布斯堡家族世袭领地奥地利与匈牙利王国、波希米亚王国联合形成的政治组合体。当斐迪南一世(1521-1564年在位)继任奥地利大公并开始创建中欧哈布斯堡君主国的时候,面临国家内部分裂割据、外部奥斯曼帝国... 哈布斯堡君主国是16世纪20年代哈布斯堡家族世袭领地奥地利与匈牙利王国、波希米亚王国联合形成的政治组合体。当斐迪南一世(1521-1564年在位)继任奥地利大公并开始创建中欧哈布斯堡君主国的时候,面临国家内部分裂割据、外部奥斯曼帝国入侵和国内外宗教纷争的严峻挑战。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斐迪南一世加强维也纳宫廷的中央政治和军事机构建设,增强对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控制,进行统一国内的财政和税收的改革,并采取灵活而务实的宗教政策维持国家的政治统一。尽管斐迪南一世的改革因同贵族妥协而存在局限性,但它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哈布斯堡君主国从封建性王国联合体向近代领土国家转变奠定了基础。因此,斐迪南一世是哈布斯堡君主国的奠基者和该君主国中央集权化进程的开创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布斯堡君主国 奥斯曼帝国 斐迪南一世 中央集权化
下载PDF
奥斯曼帝国早期奴隶军队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楚乔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90,共4页
奴隶军队一直以来都是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重要组成。奥斯曼帝国早期,历代苏丹依据伊斯兰世界奴隶军队的传统和经验建立起自己的奴隶军队,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征兵制度,即从基督徒臣民中征召奴隶士兵。奥斯曼帝国的奴隶军队纪律严明,不仅战... 奴隶军队一直以来都是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重要组成。奥斯曼帝国早期,历代苏丹依据伊斯兰世界奴隶军队的传统和经验建立起自己的奴隶军队,并创立了一套独特的征兵制度,即从基督徒臣民中征召奴隶士兵。奥斯曼帝国的奴隶军队纪律严明,不仅战斗力强,同时也增强了苏丹的绝对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斯曼帝国 奴隶军队 苏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