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坐标内外的董仲舒——评黄铭《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
1
作者 刘禹彤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71-177,190,共8页
在哲学和史学等领域,董仲舒研究已然成果丰硕。2023年出版的黄铭《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一书,则明确回到传统经学研究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董仲舒的另一个面相。《春秋》是属辞比事之学,故黄铭认为辞例是理解《春秋》的不二... 在哲学和史学等领域,董仲舒研究已然成果丰硕。2023年出版的黄铭《推何演董:董仲舒〈春秋〉学研究》一书,则明确回到传统经学研究的视角,为我们揭开了董仲舒的另一个面相。《春秋》是属辞比事之学,故黄铭认为辞例是理解《春秋》的不二法门。董仲舒作为汉代景、武之际的《春秋》学博士,但董生《春秋繁露》中的辞例向来不受重视,因此不同于以往研究,黄铭首先梳理董仲舒的辞例,并以之为统贯董氏《春秋》学的纲领。同时,何休《公羊解诂》作为两汉唯一一套完善的《春秋》辞例之学,必须依托何休才能更好地理解董仲舒,此即黄铭所谓“推何演董”。诚然,回到经学研究的视野中,何休便是董仲舒研究最重要的参考坐标,但在何休的观照下,董仲舒的《春秋》决狱以及天哲学等问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历史偏差,值得我们进一步省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铭 董仲舒 何休 《春秋》 公羊学 《春秋》决狱 天学
原文传递
康有为“三世说”对董子《春秋》学之阐发
2
作者 杨济襄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20-27,43,共9页
康有为在戊戌政变游走海外后,对公羊学里所主张之“三世”说有了新的阐释。他不从“事与文”来解经,而从董子“《春秋》无达辞,以义为尚”去发挥《春秋》大义,对《礼记》谓《春秋》之教为“属辞比事”不以为然。康有为以孔子之仁为核心... 康有为在戊戌政变游走海外后,对公羊学里所主张之“三世”说有了新的阐释。他不从“事与文”来解经,而从董子“《春秋》无达辞,以义为尚”去发挥《春秋》大义,对《礼记》谓《春秋》之教为“属辞比事”不以为然。康有为以孔子之仁为核心,畅论三世之变,不拘泥于“事与文”之解经方式,而落实在仁治的文明进化。在西汉董仲舒、东汉何休二人不同的解经路线上,康有为无疑倾向于董仲舒。聚焦于康有为的三世新诠与董子《春秋》学之关联,厘清康有为“三世说”的特殊见解与相关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康有为 三世说 公羊学 《春秋》
下载PDF
“天子一爵”论——公羊家对君天关系的设计与处理
3
作者 余治平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6,156,共13页
《春秋》对周天子使用不同称谓,其所指虽都一样,却具有价值褒贬,即根据天子的言行而给出相应的王义评判,绝不因为其地位尊贵就予以包庇。王者应该能够打通天、地、人之间的阻隔,让天道、地道渗透进人道,使自己成为天下归顺的政治领袖和... 《春秋》对周天子使用不同称谓,其所指虽都一样,却具有价值褒贬,即根据天子的言行而给出相应的王义评判,绝不因为其地位尊贵就予以包庇。王者应该能够打通天、地、人之间的阻隔,让天道、地道渗透进人道,使自己成为天下归顺的政治领袖和道德楷模。天子,作为官阶之一爵,最早由深受公羊学影响的纬书《周易乾凿度》提出,然后《白虎通·爵》再加以学理论证。西周中期盛行谥号之法,折射出朝廷对官秩序列中上自天子、下至授命大夫的政治评价和德行鉴定。只有位居天子之上的、更权威的存在者才可以成为天子爵位、谥号的授予主体。诔、谥之礼的本质是向君王传递道德压力。在《礼纬·含文嘉》《孟子·万章下》的文本叙事中,天子被纳入“五爵”“六等”体系,处于等级之中,一起接受限制和约束,而没有逍遥于外。儒家反对“天子僭天”,目的就是要重新树立天的尊严,维护天的至上权威。在现代民主制度产生之前,这显然是儒家所能够想到的防范天子作恶的最有效手段。天子一旦被纳入现实的官秩体系,就会受到限制,需要以守礼的方式适配其“分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家 天子 天子一爵 天子僭天
原文传递
公羊“异内外”说与文明互鉴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徽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1,共11页
作为公羊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异内外”说既预设了实现王道理想的美好愿景,又展现了这一历史过程的阶段性、反复性和艰难性。其关于诸夏内涵的两个界定,即一指仅具有地理空间性的、与王畿相对应的“外土诸侯”,一指象征着文明的、与夷狄... 作为公羊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异内外”说既预设了实现王道理想的美好愿景,又展现了这一历史过程的阶段性、反复性和艰难性。其关于诸夏内涵的两个界定,即一指仅具有地理空间性的、与王畿相对应的“外土诸侯”,一指象征着文明的、与夷狄相对应的诸侯(“中国”),生动地诠释了何谓“中国”及其“中国性”。在公羊家看来,“中国”乃是王化所及(文明)的象征,故“中国”之治必表现为王道政治,“中国性”(文明性)也必以道德性为本质特征。公羊家关于“内外之辨”和“中国”的理论思考不仅寄寓着他们深切的现实关怀和丰富的王道思想,也对如何理解文明互鉴、如何以真正积极的方式参与世界文明的共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异内外”说 “中国” 文明互鉴
下载PDF
公羊五始说钩沉
5
作者 李若楠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1-50,共10页
五始说形成于董仲舒之后,是公羊家对《春秋》重始观念的一个总结。该说形成之后,公羊学家又不断地进行理论建构与推衍,从“元者气之始”扩展为气、阴阳、日月星、四时、五行、六律、七宿、八风、九州,从“王者受命之始”扩展为受命改元... 五始说形成于董仲舒之后,是公羊家对《春秋》重始观念的一个总结。该说形成之后,公羊学家又不断地进行理论建构与推衍,从“元者气之始”扩展为气、阴阳、日月星、四时、五行、六律、七宿、八风、九州,从“王者受命之始”扩展为受命改元、正朔三而改、质文再而改、作乐改元,等等,从而在五始说基础上,构建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对五始说体系的钩沉,不仅有利于重新认识五始说,也有利于重新认识两汉今文经学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五始说 系统 今文经学
下载PDF
行权:儒家执经的最高境界——公羊学视野中“权”的字源考辨与意义阐发 被引量:4
6
作者 唐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30-38,共9页
对“权”字的研究,以往学者只注意到称、锤、变、反经等涵义,而其黄华木或黄英木本意很少引起重视。以字源考辨与义理诠释为基础更能澄清权与其引申义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权”字如何从木属植物引申出称锤、反经之意,进而扩大“权”之... 对“权”字的研究,以往学者只注意到称、锤、变、反经等涵义,而其黄华木或黄英木本意很少引起重视。以字源考辨与义理诠释为基础更能澄清权与其引申义之间的内在关系,揭示“权”字如何从木属植物引申出称锤、反经之意,进而扩大“权”之义界。公羊学语境中的权并非无底线地变,而是儒家坚守“衡量”本分的道德主张。权虽反经,但却不离善、道、仁、义,甚至本质上就没有背叛过经。行权比执经困难、复杂、危险得多,需辅以高度的理性考量和事态审视,非常人所能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儒家
下载PDF
《公羊》学理念与司马迁对厉世政治的书写
7
作者 范静静 《武陵学刊》 2023年第1期116-122,共7页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以周厉王出奔次年为纪年之始,凸显了周厉王在《史记》叙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司马迁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其在汉代《公羊》学“拨乱世而反诸正”及“大一统”尊王思想的影响下,希望仿照孔子修撰《春秋》的行...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以周厉王出奔次年为纪年之始,凸显了周厉王在《史记》叙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司马迁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其在汉代《公羊》学“拨乱世而反诸正”及“大一统”尊王思想的影响下,希望仿照孔子修撰《春秋》的行为,在所撰史著中呈现出由乱达治的历史运动过程。司马迁在凸显周王室“天下共主”政治地位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并忠实记录春秋以来周王室丧失上述地位的历史现实。为缓和观念与事实分离所形成的张力,司马迁又从西汉王朝承秦而来这一实际状况出发,将春秋战国时期僻居西陲的秦国列为《史记》十二本纪之一,以春秋以来秦国的纪年上接西周王年,从而在历史书写中倡导并践行了“以秦继周”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公羊》学 厉世政治 以秦继周 大一统
下载PDF
公羊学背景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被引量:1
8
作者 姜鹏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33,共11页
历来质疑和维护《史记·孔子世家》体例合理性者都很多,将“公侯传国”作为“世家”体例的基本内涵,是干扰我们正确理解《孔子世家》的重要障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对《史记》文本经学性的认识。明末清初以来,不乏从《春秋... 历来质疑和维护《史记·孔子世家》体例合理性者都很多,将“公侯传国”作为“世家”体例的基本内涵,是干扰我们正确理解《孔子世家》的重要障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对《史记》文本经学性的认识。明末清初以来,不乏从《春秋》公羊学角度对《孔子世家》的写作意图作出解释者,但不够系统化。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史记》中因“作《春秋》”而具有超时代价值的孔子形象,主要来自董仲舒传授的公羊师说。唯有透过《史记》的《春秋》观,才能更好地理解《史记》的孔子观。《史记·孔子世家》也不是一篇单纯的历史传记,它与《陈涉世家》形成一个有机组合,共同承担着说明历史变化轨迹的任务,落实“通古今之变”中的“变”字。而这种历史变化轨迹描述,是与以公羊学为代表的西汉今文经学所建构的政治哲学相呼应的。唐代以后关于孔子、陈胜入于世家是否合理的争议,恰是在史学独立、公羊学衰微背景下产生的以史学思维替代经学构想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孔子世家》 公羊学 董仲舒
原文传递
试论公羊学“经权”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维 廉永杰 周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452-455,共4页
经权说是公羊学思想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它指的是既守经志道,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变通行权。即在常态下守经,在变态下行权。这种灵活的变通思想对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文化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 经权说是公羊学思想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它指的是既守经志道,又要根据具体情况变通行权。即在常态下守经,在变态下行权。这种灵活的变通思想对我国古代思想、政治、文化等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实,这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辨证思维,对于我们今天解决台湾问题、更好地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处理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大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经权 现代价值
下载PDF
汉代画像石上的齐国故事与汉代齐学的繁荣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39,共12页
历史故事是汉代画像石的重要题材内容,其中尤以齐国历史故事所见最多,有管仲射小白、曹子劫桓、二桃杀三士、齐桓卫姬、楚昭贞姜、齐义继母、无盐丑女钟离春、董永侍父等。这些涉及齐国君王、忠臣、义士、列女、孝子的言行事迹和美好品... 历史故事是汉代画像石的重要题材内容,其中尤以齐国历史故事所见最多,有管仲射小白、曹子劫桓、二桃杀三士、齐桓卫姬、楚昭贞姜、齐义继母、无盐丑女钟离春、董永侍父等。这些涉及齐国君王、忠臣、义士、列女、孝子的言行事迹和美好品质都展现出齐文化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代表了儒家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念,呼应着汉代儒家伦理的君臣、父子、夫妇三纲,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这种流传的背后应与当时齐学,尤其是以公羊学为主的经学占据社会思想主导地位,并在全国的流行传播密不可分。这种流行不仅有文献记载为证,汉碑、画像石题记、简牍中也有相关记录。而齐学在两汉时期的流行,推动了齐国历史人物故事的传播,也从侧面印证了齐学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像石 齐国历史故事 公羊学 齐学
原文传递
阐释学视野下公羊学“三世说”的精彩演进
11
作者 陈其泰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87,158,共8页
春秋公羊学"三世说"的成功演进堪称阐释学史上的精彩篇章。"三世说"这一核心命题,在漫长的历史年代经由儒学思想家大胆而精心的持续阐释,竟在西汉和晚清两度风靡于世,对中国社会进程和学术演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 春秋公羊学"三世说"的成功演进堪称阐释学史上的精彩篇章。"三世说"这一核心命题,在漫长的历史年代经由儒学思想家大胆而精心的持续阐释,竟在西汉和晚清两度风靡于世,对中国社会进程和学术演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力发掘、总结这一典型的中国本土历史阐释学的珍贵成果,将为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阐释学体系提供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三世说” 春秋公羊传阐释
原文传递
春秋公羊学与常州学派的治学思潮和历史价值
12
作者 邵鹏宇 王智慧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4期104-109,共6页
《春秋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也是今文经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两汉时期,今文经学曾一度占据经学的主流,但之后却逐渐被古文经学压制,陷入了2000多年的沉寂。尽管成为学术史的隐流,但春秋公羊学并未断绝,保留了今文经学的余脉。清... 《春秋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之一,也是今文经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两汉时期,今文经学曾一度占据经学的主流,但之后却逐渐被古文经学压制,陷入了2000多年的沉寂。尽管成为学术史的隐流,但春秋公羊学并未断绝,保留了今文经学的余脉。清代是学术史的高峰,在乾嘉朴学的庞大系谱中,以庄存与和他创建的常州学派为代表的清代公羊学复兴了今文经学,以“不拘汉宋、无论今古”的治学思潮重现了春秋公羊学的历史价值,并在庄述祖、刘逢禄等常州学派学人的传承和弘扬中发掘出了传统社会变革的观念,为近现代启蒙思想的出现,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公羊学 常州学派 清代 庄存与 经学
下载PDF
公羊“《春秋》新王”说辨正
13
作者 陈徽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3期31-40,共10页
欲明公羊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品性和思想建构,不可不明其“《春秋》新王”说。“《春秋》新王”说既是公羊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又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统摄性的地位:它不仅直接指向着作为王道新表现的“《春秋》之道”,且惟有以“《春秋》新... 欲明公羊家政治哲学的理论品性和思想建构,不可不明其“《春秋》新王”说。“《春秋》新王”说既是公羊学的基本内容之一,又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统摄性的地位:它不仅直接指向着作为王道新表现的“《春秋》之道”,且惟有以“《春秋》新王”说为核心,公羊学其他诸说(如“三世”说、“大一统”说、“通三统”说、“异内外”说等)才得以凝聚成为一个体系完备、结构井然的理论整体。同时,“《春秋》新王”说与“王鲁”说既内涵有别,又关系密切。惟有将此二说统合观之,并借助“王鲁”说,“《春秋》之道”才不会流于玄虚空言,从而为世人展示了一条天下如何由乱到治、王化如何泽被万物的切实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学 《春秋》新王说 《春秋》之道 王鲁说
下载PDF
据乱时代的儒家与康有为对孔子之道的不同理解
14
作者 曾亦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72-79,共8页
文章旨在讨论康有为对孔子之道的不同理解,以及其对儒学之现代意义的阐明。康有为作为晚清公羊学的代表人物,借助其对传统公羊学中“三世说”的阐发,提出了一套对孔子之道不同于传统儒家的理解,不仅为晚清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变法... 文章旨在讨论康有为对孔子之道的不同理解,以及其对儒学之现代意义的阐明。康有为作为晚清公羊学的代表人物,借助其对传统公羊学中“三世说”的阐发,提出了一套对孔子之道不同于传统儒家的理解,不仅为晚清维新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变法的基本方向,而且自戊戌以后,康有为基于其周游列国的见闻,更是称孔子为“大医王”,认为孔子之道不仅能消除当时中国现实中的种种弊端,甚至能提供一整套救治西方文明的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公羊 三世 孔子 儒家
下载PDF
从经学诠释学看汉代公羊学的“预表”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姜哲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4,共9页
无论是在西方的神学诠释学还是在中国的经学诠释学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以相互汇通的诠释学思想和方法论体系。本文即是在这一理论前提之下,着重探讨汉代公羊学的"预表"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预表解经法是早期教会为了... 无论是在西方的神学诠释学还是在中国的经学诠释学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可以相互汇通的诠释学思想和方法论体系。本文即是在这一理论前提之下,着重探讨汉代公羊学的"预表"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预表解经法是早期教会为了统一《新约》和《旧约》以及调和"马西昂主义"和"诺斯替主义"而采用的诠释学策略。同样,汉代公羊学也是汉王朝为了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而在经学诠释学上的某种体现。预表法和公羊学虽在具体的诠释方法上有所不同,但却都表现出"转喻性诠释学"的共同倾向,并且都以对"经"这一概念的独断论应用为其诠释学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表法 公羊学 转喻性诠释学 独断论
下载PDF
《春秋公羊传》的思想特质及其价值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宗桂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13-16,共4页
从传统政治文化构建的视角审视,《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中影响最深贡献最大者;从传统经学形态看,汉代经学也包含义理之学,《公羊传》"以义解经",是典型的义理之学的体现。《公羊传》维护统一,主张变革,面向未来,饱含政治合... 从传统政治文化构建的视角审视,《公羊传》是《春秋》三传中影响最深贡献最大者;从传统经学形态看,汉代经学也包含义理之学,《公羊传》"以义解经",是典型的义理之学的体现。《公羊传》维护统一,主张变革,面向未来,饱含政治合作精神而又深具批判精神,具有积极的价值取向。董仲舒从公羊家立场所阐扬的"春秋大一统"思想,成为汉代以及其后整个古代社会的基本政治价值,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清代后期,公羊学重兴,倡导经世,主张进化,追求太平,为改革旧制、变法维新提供了思想资源。由此可见,《公羊传》在中国经学发展进程中,往往与社会变革社会发展相结合,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经邦济世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公羊传》 公羊学 义理之学
下载PDF
清代《公羊》学者论“三科九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冬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5期159-163,168,共6页
汉魏学者何休和宋衷分别归纳的"三科九旨"是《公羊》学最重要的纲目,是历代《公羊》学者不能回避的问题。清代《公羊》学获得了复兴,大批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孔广森新立"三科九旨",在其中融入皖派义理;刘逢禄... 汉魏学者何休和宋衷分别归纳的"三科九旨"是《公羊》学最重要的纲目,是历代《公羊》学者不能回避的问题。清代《公羊》学获得了复兴,大批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孔广森新立"三科九旨",在其中融入皖派义理;刘逢禄标榜尊崇何休,实则存在掺杂别派、牵合他书的做法;陈立平等介绍不同的"三科九旨"学说,但总体严守何休注。从这些学者论述中,可以窥见清代《公羊》学不是常州学派的单线演进,而是多种学说的复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公羊》学 三科九旨 孔广森 刘逢禄 陈立
下载PDF
湖湘学派《论语》诠释之公羊学倾向
18
作者 顾宇 柳宏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7-31,共5页
清代之《论语》诠释,学派林立,异彩纷呈。湖湘学派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下,接踵常州学派公羊学余绪,形成了重夷夏之辨、尚素王之说、主三世三统论等公羊学特征。湖湘学派《论语》诠释放大了公羊学的光彩,强化了经学的经世功能... 清代之《论语》诠释,学派林立,异彩纷呈。湖湘学派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影响下,接踵常州学派公羊学余绪,形成了重夷夏之辨、尚素王之说、主三世三统论等公羊学特征。湖湘学派《论语》诠释放大了公羊学的光彩,强化了经学的经世功能,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术 湖湘学派 《论语》研究 公羊学
下载PDF
汉宣帝时代的经学走向及其调整
19
作者 袁宝龙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7-43,108,共8页
汉宣帝亲政适值公羊学理论与现实政治矛盾凸显之际,极端化的公羊学思想借助灾异现象对汉武帝创设的“霸王政”大加批判,隐然有动摇汉室基业之势。汉宣帝审时度势,卒以宏大的视野、过人的智慧解决这一问题:他基于官方层面对阴阳学理论予... 汉宣帝亲政适值公羊学理论与现实政治矛盾凸显之际,极端化的公羊学思想借助灾异现象对汉武帝创设的“霸王政”大加批判,隐然有动摇汉室基业之势。汉宣帝审时度势,卒以宏大的视野、过人的智慧解决这一问题:他基于官方层面对阴阳学理论予以认可,通过祯瑞祥兆来化解灾异带来的惊惧心理,并且把阴阳学理论改造为施行帝国政治的有力武器。不过,此举并没有彻底解决前述危机,未求得理论与政治的最终和解。有鉴于此,汉宣帝有意识地通过扶持穀梁学来修正公羊学对大一统政权的潜在威胁,为孝宣中兴格局的开创提供了强大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宣帝 经学 公羊学 穀梁学
下载PDF
论公羊意旨与昭宣政局的冲突及和解
20
作者 袁宝龙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3期13-18,共6页
自汉武帝晚期开始,公羊学主张的阴阳学理论及其内在的批判精神与现实政治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至汉宣帝亲政之时,因儒学数十年的昌盛繁荣,影响力日著,其与现实政治的矛盾逐渐尖锐,不容忽视。对此,汉宣帝在执政理论中融入了鲜明的儒学色... 自汉武帝晚期开始,公羊学主张的阴阳学理论及其内在的批判精神与现实政治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至汉宣帝亲政之时,因儒学数十年的昌盛繁荣,影响力日著,其与现实政治的矛盾逐渐尖锐,不容忽视。对此,汉宣帝在执政理论中融入了鲜明的儒学色彩,通过恢复民力、整顿吏治等一系列举措顺应儒生的舆论呼声,二者的矛盾因此得到缓解。不过,汉宣帝时代的政治机制其实仍属汉武帝霸王政的延续,包括循吏政治在内的一系列带有浓重儒学印迹的变革,不过是霸王政缘饰之术在新时代的变种而已。汉武帝时代与昭宣中兴实皆以尚法而致富强,这两大盛世亦鲜明地表现出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霸王政 公羊学 昭宣中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