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川陕苏区创建的艰巨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健
张喜庆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7-73,共7页
取得巨大成就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川陕苏区,在创建中却体现出比其它苏区更为突出的艰巨性,主要的困难有:富源上的劣势、革命基础和地方党力量的薄弱及频繁军事斗争造成供给困难的加剧。正视川陕苏区在创建中所面临的艰难,才...
取得巨大成就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川陕苏区,在创建中却体现出比其它苏区更为突出的艰巨性,主要的困难有:富源上的劣势、革命基础和地方党力量的薄弱及频繁军事斗争造成供给困难的加剧。正视川陕苏区在创建中所面临的艰难,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川陕苏区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分量,也才能更加深刻体验到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艰巨性
红四方面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陕苏区的粮食供应问题探析
2
作者
刘宗灵
郑祥文
《苏区研究》
2023年第6期21-39,共19页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因军事行动的失利和粮食危机的加剧开始了战略转移,川陕边区因其物产相对丰富而承接了红军建立稳固苏区的需求。然而,得益于川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禀赋和身处相对松散的地方军阀统治结构中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也曾...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因军事行动的失利和粮食危机的加剧开始了战略转移,川陕边区因其物产相对丰富而承接了红军建立稳固苏区的需求。然而,得益于川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禀赋和身处相对松散的地方军阀统治结构中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也曾数次为粮食供应问题所困扰。为应对粮食危机,川陕省委相继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度缓解了苏区的粮食危机。形势好转未久,红军在旷日持久的反“围剿”中逐步收缩阵地,苏区陷入资源消耗战陷阱,苏区粮食供应再次趋于紧张,红四方面军也不得不向川陕甘交界地带发展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随着川陕苏区发展生产的尝试和经略“川陕甘边区”计划的失败,以及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已成合围之势,苏区粮食依旧匮乏,红军也被迫撤离川陕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四方面军
粮食供应
战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略论川陕苏区的生产动员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茹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苏区后,面对川陕苏区贫弱的经济力及土地革命中"左"倾错误造成的不利局面,在苏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生产动员。从生产动员的结果来看,它有力地保障了革命战争和苏区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然而,在特...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苏区后,面对川陕苏区贫弱的经济力及土地革命中"左"倾错误造成的不利局面,在苏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生产动员。从生产动员的结果来看,它有力地保障了革命战争和苏区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然而,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动员终究不是纯粹的经济工作,它所呈现出更多的是政治军事性,故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生产力同巨大的革命支出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生产动员
红四方面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胜利长征之四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亮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6-80,共5页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 ,分两路挥师北上 ,继续长征 ,走过草地 ,沿途斩关夺隘 ,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 ,排除了张国焘的干扰破坏 ,终于在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
关键词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朱德
贺龙
任弼时
张国焘的分裂主义
草地
会宁会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川陕苏区在红军长征中的贡献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4-31,共8页
川陕苏区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川陕苏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巨大战略支撑;红四方面军的军事行动直接支援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川陕苏区及其后来建立的根据地,为红军会师和会师后的红军长征,提供了巨大的物资保障和良好的休...
川陕苏区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川陕苏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巨大战略支撑;红四方面军的军事行动直接支援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川陕苏区及其后来建立的根据地,为红军会师和会师后的红军长征,提供了巨大的物资保障和良好的休整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军长征
红四方面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健
《苏区研究》
2020年第6期40-50,共11页
川陕苏区是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创建的又一个重要苏区。其重大历史功绩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至关重要的地域和模范区域,为新中国的创建作出了十分特殊的贡献;中国革命重心西移的关键区域、成功的先行者和桥梁地带...
川陕苏区是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创建的又一个重要苏区。其重大历史功绩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至关重要的地域和模范区域,为新中国的创建作出了十分特殊的贡献;中国革命重心西移的关键区域、成功的先行者和桥梁地带,是中国革命重心向西北转移过程中建立的存在时间最长、发展红军最多、党组织建设和苏维埃政权建设最成功的苏区;策应中央红军转移的战略支撑地和红一、四方面军主力会师休整的重要栖息地,红四方面军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直接支援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两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是“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件,是决定中国苏维埃运动今后发展的事件”。正确认识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弘扬苏区人民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苏维埃
红四方面军
西部
长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动员视角下的川陕苏区群众大会研究
7
作者
何先成
刘欣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85-91,共7页
群众大会是中共川陕苏区进行广泛政治动员的重要仪式。群众大会类型可分为苏维埃政权成立大会、红三十三军成立大会、军事胜利庆祝大会、公审大会、诉苦会、八一建军节庆祝会、文艺演出会、扩红及其他政策宣传会。中共借助群众大会,使...
群众大会是中共川陕苏区进行广泛政治动员的重要仪式。群众大会类型可分为苏维埃政权成立大会、红三十三军成立大会、军事胜利庆祝大会、公审大会、诉苦会、八一建军节庆祝会、文艺演出会、扩红及其他政策宣传会。中共借助群众大会,使群众对中共革命理想信仰的认识得到深化,而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群众大会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四方面军
群众大会
政治动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陕苏区党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8
作者
李茹
李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18,共6页
川陕苏区以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工作管道为依托,以切实维护群众物质利益为工作抓手,通过宣传、教育、动员与沟通等方式,对群众展开以启发阶级觉悟、调动革命热情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苏区发展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为我...
川陕苏区以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工作管道为依托,以切实维护群众物质利益为工作抓手,通过宣传、教育、动员与沟通等方式,对群众展开以启发阶级觉悟、调动革命热情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苏区发展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为我们今天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红四方面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军取得川陕苏区三次进攻战役胜利原因探究
9
作者
周正龙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6-43,共8页
三次进攻战役是红四方面军于1933年8月中旬到10月底在川陕苏区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分别是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三次进攻战役,红四方面军虽然在"地利"方面不及川军(四川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对刚刚入川的红四方面军而...
三次进攻战役是红四方面军于1933年8月中旬到10月底在川陕苏区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分别是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三次进攻战役,红四方面军虽然在"地利"方面不及川军(四川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对刚刚入川的红四方面军而言没有优势),但是能够充分利用"天时",即利用四川军阀为争夺地盘时常混战不休之机;也利用"人和"的优势,即坚实的党组织基础和强大的群众基础;再加上作战中正确灵活的作战方针的运用和获得的丰厚经济基础的支持,最终以较少的牺牲较快地取得三次进攻战役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三次进攻战役
红四方面军
胜利原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木门会议与川陕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
被引量:
1
10
作者
朱华
安晓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1-44,共4页
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召开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军事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为红军队伍的壮大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以及后来的反敌"六路围攻"取得全面胜利,都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红四方面军的扩编和地...
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召开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军事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为红军队伍的壮大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以及后来的反敌"六路围攻"取得全面胜利,都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红四方面军的扩编和地方武装力量的加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门会议
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
地方武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红四方面军战略战术的形成
11
作者
李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1-70,共10页
红四方面军战略战术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艰难的革命探索催生了早期革命武装的游击战术。在不断粉碎敌人“会剿”“围剿”的军事斗争中,鄂豫皖红军战略战术完成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川陕革命根...
红四方面军战略战术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艰难的革命探索催生了早期革命武装的游击战术。在不断粉碎敌人“会剿”“围剿”的军事斗争中,鄂豫皖红军战略战术完成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红四方面军在与敌人进行残酷的军事斗争中,积极总结战役战斗的实际经验,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应势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战略战术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游击战
运动战
积极防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德与红四军挺进东江
12
作者
毛立红
《军事历史研究》
2020年第1期12-19,共8页
1929年10月,朱德率红四军挺进东江是应中共中央、福建省委和东江地方党组织要求,酝酿已久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朱德从接受任务、制订计划、率部出击,到果断撤离,负责全程指挥与决策。此次军事行动,历时15天,转战数百里,虽未能完成既定...
1929年10月,朱德率红四军挺进东江是应中共中央、福建省委和东江地方党组织要求,酝酿已久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朱德从接受任务、制订计划、率部出击,到果断撤离,负责全程指挥与决策。此次军事行动,历时15天,转战数百里,虽未能完成既定战略任务,且部队损失较大,但有力打击了东江地区的反动势力,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推动了东江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发展,还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积累了宝贵经验,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历史发展和更宽广的视野来看,红四军挺进东江得大于失,其历史功绩应予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
红四军
挺进东江
历史意义
原文传递
川陕苏区时期的群团组织与红四方面军后勤保障研究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长江
王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9-53,共5页
川陕苏区在其存在的近三年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多数时间都在与敌作战,斗争频繁。川陕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通过富有成效的群团组织建设,采取取之于敌、筹之于民、白区秘密采购或换购等诸多筹措方法,在对敌作战过程中把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和...
川陕苏区在其存在的近三年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多数时间都在与敌作战,斗争频繁。川陕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通过富有成效的群团组织建设,采取取之于敌、筹之于民、白区秘密采购或换购等诸多筹措方法,在对敌作战过程中把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和凝聚起来,从而为红四方面军取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极大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群团组织
红四方面军
后勤保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陕苏区红军的新兵教育与训练——以《红军新兵基本训练纲要》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1
14
作者
贺永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4-59,共6页
川陕苏区时期,在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和战事频仍的历史环境下,红四方面军非常重视新兵训练工作,并且摸索出了一整套专门针对新兵教育和训练的方法,有力地提高了新兵的政治、军事素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的发展与壮大...
川陕苏区时期,在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和战事频仍的历史环境下,红四方面军非常重视新兵训练工作,并且摸索出了一整套专门针对新兵教育和训练的方法,有力地提高了新兵的政治、军事素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的发展与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中国人民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四方面军
新兵
政治教育
军事训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川陕苏区创建的艰巨性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健
张喜庆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67-73,共7页
文摘
取得巨大成就并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川陕苏区,在创建中却体现出比其它苏区更为突出的艰巨性,主要的困难有:富源上的劣势、革命基础和地方党力量的薄弱及频繁军事斗争造成供给困难的加剧。正视川陕苏区在创建中所面临的艰难,才能更加有助于我们理解川陕苏区所取得巨大成就的分量,也才能更加深刻体验到老区人民为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川陕苏区
艰巨性
红四方面军
Keywords
Sichuan-Shanxi
Soviet
Revolutionary
Area
hardship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陕苏区的粮食供应问题探析
2
作者
刘宗灵
郑祥文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
中共泸州市龙马潭区委党校
出处
《苏区研究》
2023年第6期21-39,共19页
基金
成都大学天府文化研究院天府文化研究与文创项目“档案背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在成都的文化与教育工作”(TYB202208)。
文摘
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因军事行动的失利和粮食危机的加剧开始了战略转移,川陕边区因其物产相对丰富而承接了红军建立稳固苏区的需求。然而,得益于川北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禀赋和身处相对松散的地方军阀统治结构中的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也曾数次为粮食供应问题所困扰。为应对粮食危机,川陕省委相继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一度缓解了苏区的粮食危机。形势好转未久,红军在旷日持久的反“围剿”中逐步收缩阵地,苏区陷入资源消耗战陷阱,苏区粮食供应再次趋于紧张,红四方面军也不得不向川陕甘交界地带发展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随着川陕苏区发展生产的尝试和经略“川陕甘边区”计划的失败,以及国民党军的“川陕会剿”已成合围之势,苏区粮食依旧匮乏,红军也被迫撤离川陕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四方面军
粮食供应
战争
Keywords
the
Sichuan-Shaanxi
Soviet
Area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
food
supply
war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F326.1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略论川陕苏区的生产动员
被引量:
4
3
作者
李茹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0-34,共5页
文摘
红四方面军进入川陕苏区后,面对川陕苏区贫弱的经济力及土地革命中"左"倾错误造成的不利局面,在苏区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生产动员。从生产动员的结果来看,它有力地保障了革命战争和苏区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然而,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动员终究不是纯粹的经济工作,它所呈现出更多的是政治军事性,故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生产力同巨大的革命支出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生产动员
红四方面军
Keywords
Siehuan
-Shanxi
Soviet
Revolutionary
Area
the
production
movement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
分类号
K26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胜利长征之四
被引量:
1
4
作者
刘亮
机构
邵阳学院
出处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76-80,共5页
文摘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 ,分两路挥师北上 ,继续长征 ,走过草地 ,沿途斩关夺隘 ,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粉碎敌人的围追堵截 ,排除了张国焘的干扰破坏 ,终于在会宁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
关键词
红一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朱德
贺龙
任弼时
张国焘的分裂主义
草地
会宁会师
Keywords
the
First
front
red army
the
Second
front
red army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
Zhu
De
He
Long
Ren
Bi-shi
Zhang
Guo-tao's
splittism
Grasslands
Huining
junction
分类号
K26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川陕苏区在红军长征中的贡献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健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4-31,共8页
文摘
川陕苏区为红军长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川陕苏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巨大战略支撑;红四方面军的军事行动直接支援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川陕苏区及其后来建立的根据地,为红军会师和会师后的红军长征,提供了巨大的物资保障和良好的休整环境。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军长征
红四方面军
Keywords
Sichuan-Shaanxi
Soviet
area
the
long
march
of
the
red army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
分类号
K269.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
1
6
作者
李健
机构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苏区研究》
2020年第6期40-50,共11页
文摘
川陕苏区是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创建的又一个重要苏区。其重大历史功绩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至关重要的地域和模范区域,为新中国的创建作出了十分特殊的贡献;中国革命重心西移的关键区域、成功的先行者和桥梁地带,是中国革命重心向西北转移过程中建立的存在时间最长、发展红军最多、党组织建设和苏维埃政权建设最成功的苏区;策应中央红军转移的战略支撑地和红一、四方面军主力会师休整的重要栖息地,红四方面军进行的一系列战役直接支援和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两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是“历史上空前伟大的事件,是决定中国苏维埃运动今后发展的事件”。正确认识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弘扬苏区人民团结奋斗的革命精神,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
川陕苏区
苏维埃
红四方面军
西部
长征
Keywords
Sichuan-Shaanxi
Soviet
Area
Soviet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
the
west
of
China
Long
March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动员视角下的川陕苏区群众大会研究
7
作者
何先成
刘欣琛
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政法学院
四川省社科院眉山分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85-91,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770007)。
文摘
群众大会是中共川陕苏区进行广泛政治动员的重要仪式。群众大会类型可分为苏维埃政权成立大会、红三十三军成立大会、军事胜利庆祝大会、公审大会、诉苦会、八一建军节庆祝会、文艺演出会、扩红及其他政策宣传会。中共借助群众大会,使群众对中共革命理想信仰的认识得到深化,而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群众大会的开展。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四方面军
群众大会
政治动员
Keywords
Sichuan-Shaanxi
Soviet
area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
mass
meeting
political
mobilization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陕苏区党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8
作者
李茹
李敏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3-18,共6页
基金
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项课题资助(10JDJNJD241)
文摘
川陕苏区以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工作管道为依托,以切实维护群众物质利益为工作抓手,通过宣传、教育、动员与沟通等方式,对群众展开以启发阶级觉悟、调动革命热情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为苏区发展壮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为我们今天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红四方面军
Keywords
Sichuan-Shanxi
Soviet
Revolutionary
Area
Masses
Ideological
work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
分类号
K269.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军取得川陕苏区三次进攻战役胜利原因探究
9
作者
周正龙
机构
四川民族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康巴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6-43,共8页
基金
四川民族学院应用转型示范课程——“四川与历史文化”,项目编号:sfkc201716。
文摘
三次进攻战役是红四方面军于1933年8月中旬到10月底在川陕苏区取得胜利的重要战役,分别是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三次进攻战役,红四方面军虽然在"地利"方面不及川军(四川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对刚刚入川的红四方面军而言没有优势),但是能够充分利用"天时",即利用四川军阀为争夺地盘时常混战不休之机;也利用"人和"的优势,即坚实的党组织基础和强大的群众基础;再加上作战中正确灵活的作战方针的运用和获得的丰厚经济基础的支持,最终以较少的牺牲较快地取得三次进攻战役的胜利。
关键词
川陕苏区
三次进攻战役
红四方面军
胜利原因
Keywords
Sichuan-Shaanxi
Soviet
Areas
three
Offensive
Battles
the
fourth
front
red army
Reason
for
Victory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木门会议与川陕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
被引量:
1
10
作者
朱华
安晓军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41-44,共4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SLQ2010C-12)
文摘
木门会议是红四方面军入川以来召开的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次军事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为红军队伍的壮大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以及后来的反敌"六路围攻"取得全面胜利,都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尤其是在红四方面军的扩编和地方武装力量的加强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
木门会议
川陕革命根据地
红四方面军
地方武装
Keywords
Mumen
conference
Sichuan
-
Shanxi
revolutionary
base
the
fourth
front
army
of
the
red army
lo-cal
forces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红四方面军战略战术的形成
11
作者
李健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1-70,共10页
文摘
红四方面军战略战术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艰难的革命探索催生了早期革命武装的游击战术。在不断粉碎敌人“会剿”“围剿”的军事斗争中,鄂豫皖红军战略战术完成了从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红四方面军在与敌人进行残酷的军事斗争中,积极总结战役战斗的实际经验,积极防御的战略战术应势而生。
关键词
红四方面军
战略战术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游击战
运动战
积极防御
Keywords
the
fourth
front
army
of
the
red army
strategy
and
tactics
the
Hubei-Henan-Anhui
revolutionary
base
areas
guerrilla
warfare
mobile
warfare
active
defense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德与红四军挺进东江
12
作者
毛立红
机构
龙岩学院中央苏区研究院
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2020年第1期12-19,共8页
文摘
1929年10月,朱德率红四军挺进东江是应中共中央、福建省委和东江地方党组织要求,酝酿已久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朱德从接受任务、制订计划、率部出击,到果断撤离,负责全程指挥与决策。此次军事行动,历时15天,转战数百里,虽未能完成既定战略任务,且部队损失较大,但有力打击了东江地区的反动势力,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推动了东江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发展,还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积累了宝贵经验,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从历史发展和更宽广的视野来看,红四军挺进东江得大于失,其历史功绩应予以肯定。
关键词
朱德
红四军
挺进东江
历史意义
Keywords
Zhu
De
the
fourth
front
army
of
the
Chinese
Workers’and
Peasants’
red army
marching
into
Dongjiang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政治学]
E297.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川陕苏区时期的群团组织与红四方面军后勤保障研究
被引量:
1
13
作者
刘长江
王盟
机构
四川文理学院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49-53,共5页
基金
四川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SLQ2014A-05)
文摘
川陕苏区在其存在的近三年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多数时间都在与敌作战,斗争频繁。川陕苏区党和苏维埃政府通过富有成效的群团组织建设,采取取之于敌、筹之于民、白区秘密采购或换购等诸多筹措方法,在对敌作战过程中把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和凝聚起来,从而为红四方面军取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良好的后勤保障,极大地支援了前线作战。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群团组织
红四方面军
后勤保障
Keywords
Sichuan-Shaanxi
Soviet
area
mass
organizations
the
fourth
-
front
army
of
the
red army
logistics
supports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陕苏区红军的新兵教育与训练——以《红军新兵基本训练纲要》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
1
14
作者
贺永田
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
出处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4-59,共6页
文摘
川陕苏区时期,在军队数量急剧增加和战事频仍的历史环境下,红四方面军非常重视新兵训练工作,并且摸索出了一整套专门针对新兵教育和训练的方法,有力地提高了新兵的政治、军事素质,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为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的发展与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为中国人民军队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
川陕苏区
红四方面军
新兵
政治教育
军事训练
Keywords
Sichuan-Shaanxi
Soviet
area
the
fourth
-
front
army
of
the
red army
recruit
political
education
military
training
分类号
K26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川陕苏区创建的艰巨性
李健
张喜庆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陕苏区的粮食供应问题探析
刘宗灵
郑祥文
《苏区研究》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略论川陕苏区的生产动员
李茹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二方面军胜利长征之四
刘亮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川陕苏区在红军长征中的贡献
李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川陕苏区的历史地位
李健
《苏区研究》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政治动员视角下的川陕苏区群众大会研究
何先成
刘欣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川陕苏区党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
李茹
李敏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红军取得川陕苏区三次进攻战役胜利原因探究
周正龙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木门会议与川陕革命根据地军队建设
朱华
安晓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论红四方面军战略战术的形成
李健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朱德与红四军挺进东江
毛立红
《军事历史研究》
2020
0
原文传递
13
川陕苏区时期的群团组织与红四方面军后勤保障研究
刘长江
王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川陕苏区红军的新兵教育与训练——以《红军新兵基本训练纲要》为中心的考察
贺永田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