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超与蜀汉政权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东 《襄樊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8-81,共4页
马超的崛起从一个侧面证实着《隆中对策》的客观性,并与之相呼应。马超与曹操抗衡达四年之久,牵制着曹操的主力部队,为刘备取益州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马超投刘备,使成都免去了一场大灾难,对刘蜀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马超... 马超的崛起从一个侧面证实着《隆中对策》的客观性,并与之相呼应。马超与曹操抗衡达四年之久,牵制着曹操的主力部队,为刘备取益州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马超投刘备,使成都免去了一场大灾难,对刘蜀政权的建立与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马超经营西凉与镇守阳平关,不但保卫了蜀国的北门不受侵害,而且为诸葛亮后来的北伐战争提供了民族关系方面的便利条件,堪称"一世之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超 诸葛亮 刘备 曹操 蜀汉政权
下载PDF
论曹魏文学集团文人凝聚力形成的关键因素
2
作者 徐晓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83-89,共7页
曹魏文学集团的形成过程,鲜明反映出在东汉末年清浊对立的政治环境中士人阶层的整体立场和合作趋向。曹氏政权利用汉末士人对宦官外戚浊流的排斥心理,积极进行自我重塑与文化建设,成功将一大批士人阶层集中于政权之下,促进了建安文学集... 曹魏文学集团的形成过程,鲜明反映出在东汉末年清浊对立的政治环境中士人阶层的整体立场和合作趋向。曹氏政权利用汉末士人对宦官外戚浊流的排斥心理,积极进行自我重塑与文化建设,成功将一大批士人阶层集中于政权之下,促进了建安文学集团的形成。而在曹魏文学集团内部,各成员在曹氏政权的政治控制与思想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作为"士族成员"的思想统一体,相互以一种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文学创作的交流与批评,这种对话的方式不但极大地推动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进展,而且进一步强化了曹魏文学集团的群体凝聚力,从而构成曹魏文人群体"对话、文学批评、文学创作"三要素之间的良性循环形态,最终使曹魏文学集团在思想上和组织上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文学集团 士族阶层 凝聚力 曹氏政权
下载PDF
浅析曹操政权的形成与发展
3
作者 王立阳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0期85-87,共3页
立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史实,将曹操建立政权的过程分为初创期、发展期、加强期三个阶段,阐述每一阶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着重分析了关乎曹操建立、巩固、发展政权的各方面因素。
关键词 曹操 政权 因素分析
下载PDF
汉魏政权嬗递的舆论传播分析
4
作者 范香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7-51,77,共6页
汉魏政权的顺利嬗递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曹操集团对舆论的成功控制与引导。曹操通过"挟天子"获得舆论控制优势,对"德"的践行和传播以及天命归曹的舆论引导,彰显了曹魏代汉的合法性,奠定了曹魏代汉的伦理基础与理论依... 汉魏政权的顺利嬗递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曹操集团对舆论的成功控制与引导。曹操通过"挟天子"获得舆论控制优势,对"德"的践行和传播以及天命归曹的舆论引导,彰显了曹魏代汉的合法性,奠定了曹魏代汉的伦理基础与理论依据,使社会各阶层不断在思想层面认同曹氏,最终实现了汉魏政权的和平嬗递。曹魏集团舆论传播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舆论宣传符合儒家理论中的名分礼法,曹操杰出的领袖魅力亦影响、引导时人的态度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曹魏 舆论传播
下载PDF
中小企业提升与特色小镇建设契合分析
5
作者 王天宇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8年第4期70-77,共8页
通过对中小企业提升和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梳理、实证分析,发现:对于中小企业提升,特色小镇具有服务综合化、产业特色化、效用集聚化等功能,聚集产生的内在机制在于规模、协作、学习等效应,对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加速器作用。特色小镇内... 通过对中小企业提升和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梳理、实证分析,发现:对于中小企业提升,特色小镇具有服务综合化、产业特色化、效用集聚化等功能,聚集产生的内在机制在于规模、协作、学习等效应,对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加速器作用。特色小镇内中小企业的能级提升又能反向促进小镇的发展,这种双向互动积极作用将有效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提升 特色小镇 契合
下载PDF
敦煌西夏石窟分期研究之思考 被引量:35
6
作者 沙武田 《西夏研究》 2011年第2期23-34,共12页
一方面由于敦煌西夏洞窟和宋瓜沙曹氏归义军晚期、沙州回鹘洞窟在艺术特征上表现出较多的一致性关系,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和十分确切的区别,而且明显受到瓜沙曹氏地方绘画艺术传统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文献对瓜沙曹氏晚期、... 一方面由于敦煌西夏洞窟和宋瓜沙曹氏归义军晚期、沙州回鹘洞窟在艺术特征上表现出较多的一致性关系,相互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和十分确切的区别,而且明显受到瓜沙曹氏地方绘画艺术传统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历史文献对瓜沙曹氏晚期、沙州回鹘、瓜沙西夏初期历史记载的含混不清,加之学术界对沙州回鹘、西夏有效占领沙州时间等历史问题的长期争论,因而对敦煌西夏洞窟的研究产生较多的歧误,比较混乱。即使是敦煌西夏洞窟的分期也有较多的不同意见。但综观学术界对敦煌西夏石窟艺术的介绍和研究,大多仍停留在敦煌文物研究所时期最初的分期意见,因此有必要作些陈述,以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正视和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西夏石窟 分期 瓜沙曹氏晚期 沙州回鹘
下载PDF
五代宋敦煌石窟回鹘装女供养像与曹氏归义军的民族特性 被引量:13
7
作者 沙武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4-83,131-133,共10页
回鹘装女供养像频繁出现在五代宋曹氏归义军石窟中,其中以曹议金回鹘夫人天公主为代表人物。另有天公主与曹议金分嫁到于阗和甘州回鹘的几个女儿、以及他们在甘州和于阗的外孙女(后来嫁给曹延禄),亦着回鹘装呈现。曹氏归义军政权奉中原... 回鹘装女供养像频繁出现在五代宋曹氏归义军石窟中,其中以曹议金回鹘夫人天公主为代表人物。另有天公主与曹议金分嫁到于阗和甘州回鹘的几个女儿、以及他们在甘州和于阗的外孙女(后来嫁给曹延禄),亦着回鹘装呈现。曹氏归义军政权奉中原王朝为正朔,敦煌的主体民族仍然为汉族,在汉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中,石窟中的供养人及经变画中的人物画均以汉装为主流。回鹘装作为一种反传统的现象,回鹘天公主供养像在汉文化圈中坚持本民族的服饰出现在洞窟中,集中反映着曹氏作为粟特人后裔的文化心理和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氏归义军 回鹘装 供养人画像 粟特人 回鹘化
下载PDF
敦煌莫高窟第152窟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晓星 阿不都日衣木·肉斯台木江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239,共17页
莫高窟第152窟是敦煌石窟晚期营建的重要大型洞窟,关于此窟的营建年代,特别是背屏后的回鹘风格作品及回鹘文题记,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该洞窟的实地调查,对洞窟营建与重修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现存的回鹘风格壁画与... 莫高窟第152窟是敦煌石窟晚期营建的重要大型洞窟,关于此窟的营建年代,特别是背屏后的回鹘风格作品及回鹘文题记,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该洞窟的实地调查,对洞窟营建与重修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现存的回鹘风格壁画与回鹘文题记进行解读。认为此窟的营建开始于五代至北宋初期,完成窟顶绘制后很可能经历了短暂的停工,北宋时继续完成全窟壁画的绘制,并同时在后甬道附近绘制了回鹘风格的壁画。此后有回鹘人曾进入此窟,并在背屏上补绘了小型的供养人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莫高窟 第152窟 曹氏归义军 回鹘
下载PDF
于阗曹皇后画像及生平事迹考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小刚 杨晓华 郭俊叶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9-68,2+139,共10页
在敦煌壁画中现存有五幅于阗曹皇后画像,均为立像,分别见于莫高窟第98、61、454、4窟及榆林窟第31窟。从装束上看,曹皇后画像大致有两种形象,一种作于阗皇室贵妇形象,另一种略似曹氏命妇形象。曹皇后在诸姊妹排行中至多排在第八。她于93... 在敦煌壁画中现存有五幅于阗曹皇后画像,均为立像,分别见于莫高窟第98、61、454、4窟及榆林窟第31窟。从装束上看,曹皇后画像大致有两种形象,一种作于阗皇室贵妇形象,另一种略似曹氏命妇形象。曹皇后在诸姊妹排行中至多排在第八。她于934年嫁给于阗国王李圣天,此后在于阗与敦煌两地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归义军及其到于阗的使臣对她多有"宣问",继李圣天成为于阗国王的从德太子即其亲子。曹皇后晚年可能回到敦煌居住,其卒年难考,但在994年参加阴家宴会时,至少已有七十余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 于阗皇后 曹氏 供养人画像 归义军 李圣天
原文传递
曹氏归义军时期莫高窟中心佛坛窟空间设计特征探析
10
作者 吴国源 余水旸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5,共7页
明确了空间设计及其宗教文化意义是莫高窟建筑研究的核心与发展趋向,其中曹氏归义军时期典型的中心佛坛窟具有鲜明的设计规律与类型特征。把握这一时期营建历史、空间分布的基础内容,进而通过空间信息数据分析、空间界面构图分析、像设... 明确了空间设计及其宗教文化意义是莫高窟建筑研究的核心与发展趋向,其中曹氏归义军时期典型的中心佛坛窟具有鲜明的设计规律与类型特征。把握这一时期营建历史、空间分布的基础内容,进而通过空间信息数据分析、空间界面构图分析、像设空间图解分析,分别探讨其空间设计要素与控制模数、界面装饰所达成的宗教文化图式、佛坛与像设空间构成方式及其宗教礼拜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设计 空间类型 曹氏归义军时期 中心佛坛窟
原文传递
近年来三国历史研究状况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满仓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11-14,共4页
三国史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热点。关于三国史研究的状况,成果极其丰富,因此只能讲讲近年来的状况。近年的概念,具体地说,只能限制在近五六年,也就是2005年以来。即使这样,也还要做进一步限制,即仅限制在概括整体研... 三国史研究是中国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个热点。关于三国史研究的状况,成果极其丰富,因此只能讲讲近年来的状况。近年的概念,具体地说,只能限制在近五六年,也就是2005年以来。即使这样,也还要做进一步限制,即仅限制在概括整体研究和国外(日本)研究方面,在具体介绍成果时,只以2010年以来的成果为限。之所以如此,因为第一,成果太多而时间有限。第二,2010年以来的研究成果,所研究的领域和问题是以以往的研究为基础的,能反映近年来的整体面貌。第三,这些代表了史学界三国研究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马楼吴简 曹魏政权 蜀汉政权 孙吴政权 三国人物
下载PDF
曹娥江大闸闸上河道建桥通航水流条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国诞 吴军君 +2 位作者 史英标 曹颖 唐子文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146,共6页
曹娥江大闸从2008年底开始运行,平时关闸蓄水,洪汛期开闸放水。闸上河道从“洪冲潮淤”向“单向冲刷”转换,河床发生着较大的变幅。在这种江道环境中建设桥梁最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为通航水流条件,主要为工程河段的河势情况、流速流态条... 曹娥江大闸从2008年底开始运行,平时关闸蓄水,洪汛期开闸放水。闸上河道从“洪冲潮淤”向“单向冲刷”转换,河床发生着较大的变幅。在这种江道环境中建设桥梁最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为通航水流条件,主要为工程河段的河势情况、流速流态条件以及桥梁建设后的影响。通过建闸后多年地形分析工程河段河势现状以及趋势,并通过建立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航道内流速进行计算分析。研究可知:1)若无较大人类活动干涉,工程河段河势稳定,滩槽格局不会发生变化。2)在通航高水位下,流速流态符合通航要求,建桥对航道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此河段建设桥梁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娥江 桥梁 通航 河势 流速
下载PDF
曹操政权中汝颍士人经济生活风尚考论
13
作者 杨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65,共5页
曹操政权中存在两大政治集团,一为汝颍士人集团,一为谯沛士人集团。由于阶层和地域的差异,两大集团不仅在政治方面多有冲突,而且在经济利益方面也存在矛盾。相较谯沛士人经济生活中的奢侈和家富于财,汝颍士人之所以大多“清贫守约”“... 曹操政权中存在两大政治集团,一为汝颍士人集团,一为谯沛士人集团。由于阶层和地域的差异,两大集团不仅在政治方面多有冲突,而且在经济利益方面也存在矛盾。相较谯沛士人经济生活中的奢侈和家富于财,汝颍士人之所以大多“清贫守约”“家无余财”,一方面是内在的儒家义利观对其门风的熏陶;另一方面应是外在社会环境对其生活风尚的影响,如曹操的尚俭政策以及两大集团间的政治冲突。由于汝颍士人在经济生活中加以克制,故使曹操政权中两大集团间的矛盾得以缓和,内部趋于稳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曹操霸业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政权 汝颍士人 谯沛士人 经济生活
下载PDF
曹魏行政体制中的州郡 被引量:1
14
作者 瞿安全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20,48,共12页
曹魏时期三级行政体制似仍在发展之中,州作为高层政区似并不完整,中央仍对郡国实行直接控制,而且民政重心仍在郡国。
关键词 曹魏 行政体制 州郡
下载PDF
曹元德称司徒考
15
作者 杜海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4,共5页
曹元德、曹元深兄弟二人任归义军节度使的时间不长,有关文书保存下来的不多,因而很容易将两个不同节度使执政时期的文书混淆。935年曹元德出任归义军节度使后,沿用之前的司空称号。939年,曹元德已经以司徒自称。曹元德去世后,940年沙州... 曹元德、曹元深兄弟二人任归义军节度使的时间不长,有关文书保存下来的不多,因而很容易将两个不同节度使执政时期的文书混淆。935年曹元德出任归义军节度使后,沿用之前的司空称号。939年,曹元德已经以司徒自称。曹元德去世后,940年沙州刺史曹元深继任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德的太保称号是在他去世以后由中原王朝诏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元德 曹元深 司徒 敦煌 归义军
下载PDF
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中的发钗首饰研究
16
作者 刘馨阳 王胜泽 《民族艺林》 2023年第2期97-106,共10页
本文以五代、宋初时期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中人物佩戴的发钗作为研究对象,对发钗的源流、形制、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同地区不同时代发钗的发展变化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审美需求和民族文化交流来探讨其社会意义。
关键词 曹氏归义军 供养人像 发钗
下载PDF
汝颍大族在曹魏时期的政治取向
17
作者 谢亦峰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6期48-52,共5页
汝颍大族是东汉初年开始形成的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集团,是曹魏政治中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汝颍大族的支持和贡献对曹魏的强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汝颍大族的第二代,这股政治力量却站在了曹魏政权的对立面,并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 汝颍大族是东汉初年开始形成的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集团,是曹魏政治中一股极其重要的力量。汝颍大族的支持和贡献对曹魏的强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汝颍大族的第二代,这股政治力量却站在了曹魏政权的对立面,并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两代人之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政治取向,这与汝颍大族中的个人利益、宗族利益乃至集团利益都是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颍大族 曹魏 政治取向
下载PDF
论武状元曹维城的历史地位
18
作者 杨承友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54-156,共3页
清朝是武举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康熙年间因推行"文武并重"的武举选材思想而更具代表性,贵州籍武人曹维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武殿试第一,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千古第一"武状元,正是贯彻这一选材思想的结果。研究表... 清朝是武举制度发展的鼎盛时期,康熙年间因推行"文武并重"的武举选材思想而更具代表性,贵州籍武人曹维城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武殿试第一,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千古第一"武状元,正是贯彻这一选材思想的结果。研究表明,曹维城文武兼能,武德高尚,最终成为武举制度选拔人材的最高典范,他对贵州的武举考试乃至贵州的科举考试具有重要的影响,是贵州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研究同时发现,康熙皇帝钦定曹维城为武状元是有一定政治考量的,那就是有利于西南地区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维城 武状元 历史地位 康熙时期 武举制度
下载PDF
“皇权-吏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人力掌控——以曹魏政权为例
19
作者 李懿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2022年第1期53-62,共10页
在“皇权-吏民社会”中,“治乱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掌控”的状况。“皇权-吏民社会”视阈下的人力掌控,从狭义而言乃是皇权统治下的编户齐民,从广义而言则是皇权统治下的一切人口。以曹魏政权为例,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编户... 在“皇权-吏民社会”中,“治乱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掌控”的状况。“皇权-吏民社会”视阈下的人力掌控,从狭义而言乃是皇权统治下的编户齐民,从广义而言则是皇权统治下的一切人口。以曹魏政权为例,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编户齐民乃是其统治的基础和根本,从皇权到各级官府无不重视对编户齐民的招揽、安抚和掌控;少数民族内迁人口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成为曹魏政权“人力掌控”的有益补充;“屯田民”作为特殊时期的政策,对于曹魏政权的稳固与社会局面的安定确有一定作用,但重要性与编户齐民不可相比,只是曹魏政权“人力掌控”的一种特殊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吏民社会 人力掌控 曹魏政权 编户齐民
原文传递
曹魏前期礼制的推行与损益——以皇室宗庙为例
20
作者 李鹏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38-40,共3页
曹魏政权的礼制推行有政治上的目的,受既成文化环境制约。皇室宗庙制度因关乎曹魏政权的政治目的,得以优先推行。该制度的形成对前代制度既有继承也有损益,以切合时用为准,并不一味尊古。搁置严守周制的郑玄学说,以"事兼长远"... 曹魏政权的礼制推行有政治上的目的,受既成文化环境制约。皇室宗庙制度因关乎曹魏政权的政治目的,得以优先推行。该制度的形成对前代制度既有继承也有损益,以切合时用为准,并不一味尊古。搁置严守周制的郑玄学说,以"事兼长远"的王肃学说为指导,建立起具有双重庙制特点的七庙制度。曹魏前期君主崇尚法家,力行集权,所以在其礼制推行过程中呈现出"以权易礼"的随意性,值得留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魏前期 文化环境 宗庙制度 七庙 王肃 礼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