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认知运气、证言知识与知识的荣膺观 被引量:6
1
作者 黄俊维 朱菁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5-32,共8页
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知识是一种认知成就,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智识德性)需要对知识的获取做出必要的贡献。这种"知识的荣膺观"为德性认识论所采纳,有助于克服盖梯尔问题所引发的认知运气难题,但在处理证言知... 当代认识论研究逐步形成的一个共识是:知识是一种认知成就,认知主体的认知能力(智识德性)需要对知识的获取做出必要的贡献。这种"知识的荣膺观"为德性认识论所采纳,有助于克服盖梯尔问题所引发的认知运气难题,但在处理证言知识时却遭遇困难。因此,有必要构建一种"反运气德性认识论",重新审视认知能力的作用与排除认知运气的关系,使得德性认识论能够在容纳证言知识的同时克服认知运气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运气 证言知识 知识的荣膺观 德性认识论
下载PDF
德性知识论视域下的证言知识理论考察
2
作者 余靖东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9,共7页
在《认知不正义》一书中,米兰达·弗里克首创性地提出了一套德性证言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日常中对他人证言可信度把握是一种感官式、直接的、非推论式样判断,这类证言判断的来源是基于一种后天培养所得的能力,即证言感知能力。该理... 在《认知不正义》一书中,米兰达·弗里克首创性地提出了一套德性证言理论,该理论认为我们日常中对他人证言可信度把握是一种感官式、直接的、非推论式样判断,这类证言判断的来源是基于一种后天培养所得的能力,即证言感知能力。该理论的提出不仅能够有效调和日常证言知识信念接收的非反思性与批判性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特性,使得证言知识理论不再只是局限在还原论与反还原论的争论,同时也拓展了传统德性知识理论对于认知德性的理解,进一步推动了当代知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并对诸如证言不正义、故意忽视等认知不公现象的诊断与改善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言知识 德性知识论 证言感知力
原文传递
证言知识及其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郑伟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3,共5页
证言知识可否还原为源于感知、记忆与推理的知识,这是证言知识论的核心话题。格雷科认为还原主义和反还原主义使得证言知识过强或过弱,并且都没有注意到证言信息流中有着信念分配与信念获取的区分。格雷科的工作属于质性研究,量化研究... 证言知识可否还原为源于感知、记忆与推理的知识,这是证言知识论的核心话题。格雷科认为还原主义和反还原主义使得证言知识过强或过弱,并且都没有注意到证言信息流中有着信念分配与信念获取的区分。格雷科的工作属于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可以克服其理论缺陷。聆听者的证言信念度反映了聆听者对于言说者的信任程度。完全信任与完全不信任都无法导致证言知识。证言度概念要求聆听者是一位推理者,进而支持了还原论。基于证言度的证言知识的价值就在于反对轻信与彰显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言知识 证言度 还原主义 知识价值
原文传递
成就、联合成就与知识的价值(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约翰·格雷科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共10页
在本文第一部分,我回顾了知识论的德性理论方法的主要成就,尤其是针对解释知识的价值而言。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认知者的成就,而不是纯粹幸运的成功。在第二部分中,我考察了这种反对意见,它认为,这种方法无法处理证言知识,并且一般情况... 在本文第一部分,我回顾了知识论的德性理论方法的主要成就,尤其是针对解释知识的价值而言。其主要观点是,知识是认知者的成就,而不是纯粹幸运的成功。在第二部分中,我考察了这种反对意见,它认为,这种方法无法处理证言知识,并且一般情况下无法解释社会认知依赖,或者对于他人的认知依赖这种重要现象。在第三部分中,我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用以回答这些反对意见。这种新方法区分了基于感知和其他生成来源的知识生成以及基于证言的知识传递。知识生成仍然被理解为可归于认知者的德性认知主体性的真信念。这种新理论采用联合主体性概念来理解知识传递。在涉及知识传递的情况中,真信念可归于言说者与聆听者双方合作一致的德性联合主体性。第四部分回到知识价值问题。其所持有的理念是,传递知识构成了一种联合成就,也因此普遍地具有了联合成就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的价值 证言知识 主体性 知识传递 知识生成
原文传递
证言知识反个体主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蔡海锋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1-59,共9页
通过接受他人话语(证言)而形成的信念何以能够成为知识?个体主义认为证言本身并不具有为认知主体提供知识保证的特殊地位,证言知识完全由接受证言的个体内在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资源提供辩护和保证。反个体主义则主张证言知识不能完全由个... 通过接受他人话语(证言)而形成的信念何以能够成为知识?个体主义认为证言本身并不具有为认知主体提供知识保证的特殊地位,证言知识完全由接受证言的个体内在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资源提供辩护和保证。反个体主义则主张证言知识不能完全由个体内在的因素所说明,而是有着外在的维度,接受证言的个体所处的特定社会环境状况是其知识保证的必要构成条件,信念的合理性是在社会中分布扩散的。证言知识的反个体主义将知识视为个体与社会共同参与构建的认知成果,这种观点能够避免理性还原论在解释日常知识上的困难,缓和德性认识论在说明证言知识时所面对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张力,并且为科学知识的三大特征提供解释,有利于创建一种互利型的知识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言知识 个人 社会 反个体主义
原文传递
论证言知识的功绩归属问题
6
作者 闫欣彤 郑伟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61,共7页
认知功绩指的是真信念成为知识的资格。在个体知识论情景下,认知主体凭借唯一贡献而被认可享有功绩。功绩理论面临证言知识挑战。在有些证言知识情景下,知识并不总是可以归功于接受者的成就。针对证言知识反驳,联合功绩说区分基于感知... 认知功绩指的是真信念成为知识的资格。在个体知识论情景下,认知主体凭借唯一贡献而被认可享有功绩。功绩理论面临证言知识挑战。在有些证言知识情景下,知识并不总是可以归功于接受者的成就。针对证言知识反驳,联合功绩说区分基于感知的知识生成和基于证言的知识传递,说明证言双方构成联合功绩,以应对功绩归属问题。联合功绩说面临功绩分配等量化难题,无法解决证言知识问题。基于休谟主义的局部还原论,可以发展出推理论路径,强调证言不是独立的知识来源,证言传递过程中证言者仅分配信息,接受者才是认知功绩归属的真正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言知识 知识的功绩观 休谟 推理论
原文传递
论康德社会知识论中的证言知识 被引量:1
7
作者 马彪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87,共10页
基于康德散落在其逻辑作品中众多有关“证言知识”的考察,如今多数学者逐渐认识到康德思想中社会知识论这一向度的突出意涵。对康德而言,作为知识的一个重要支脉和来源,证言知识并不比亲知的地位低下,原因不在于二者皆为可错,具有同样... 基于康德散落在其逻辑作品中众多有关“证言知识”的考察,如今多数学者逐渐认识到康德思想中社会知识论这一向度的突出意涵。对康德而言,作为知识的一个重要支脉和来源,证言知识并不比亲知的地位低下,原因不在于二者皆为可错,具有同样的局限,而在于证言知识背后的道德之维,以及由“不完全义务”而来的对目击者和旁观者的信任。康德的知识主张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当代知识论意义上的“非还原论”,但无可置疑的是,二者之间的关系甚密,前者对后者的生发给予了极为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证言知识 确定性 个体知识论 社会知识论
下载PDF
信任在知识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何静 《科学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18-822,841,共6页
作为知识基础的信任,在科学事业中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从社会认识论和语言哲学角度出发,考察信任的可能性基础,并阐述信任对于知识的必要性是建立在语言运用的信任基础之上的实质。
关键词 信任 陈词 知识 辩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