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波刀治疗中应注意的影像引导定位问题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瑞 李莎 +1 位作者 陆军 王震岳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9期44-46,共3页
为避免射波刀治疗差错、保证治疗质量,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射波刀定位中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射波刀 影像引导定位 颅骨追踪 脊柱追踪 金标追踪
下载PDF
脊柱追踪相关参数对射波刀定位误差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瑞 王震岳 +1 位作者 李莎 陆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ROI、追踪范围和实时影像对比度系数与射波刀定位误差的关系。方法利用肺追踪体模制定脊柱追踪计划并进行治疗,通过目标定位系统进行体模预置,获得体模实时预置影像及定位误差:以实时预置影像为基础,改体模脊柱ROI大小... 目的探讨脊柱ROI、追踪范围和实时影像对比度系数与射波刀定位误差的关系。方法利用肺追踪体模制定脊柱追踪计划并进行治疗,通过目标定位系统进行体模预置,获得体模实时预置影像及定位误差:以实时预置影像为基础,改体模脊柱ROI大小、追踪范围和实时影像对比度系数,观察体模定位误差及相关参数的改变。采用Pearson法相关分析。结果追踪范围的改变不会引起脊柱追踪定位误差的改变,追踪范围与脊柱追踪定位误差无关联(R=0,P=1);ROI大小和影像对比度系数的改变对脊柱追踪平移误差无影响,但对脊柱追踪旋转误差有影响,主要表现在左右旋转误差改变(R=0.533、0.693,P=0.002、0.026),其中尤以实时影像对比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其变化幅度高达2.2°。结论除追踪范围的改变不会影响脊柱追踪的定位误差外,ROI大小和影像对比度系数的改变均会导致脊柱追踪的定位误差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射波刀治疗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影像引导 脊柱追踪 感兴趣区 影像对比度
原文传递
射波刀影像追踪中X射线曝光条件对脊柱追踪错误节点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瑞 王震岳 +3 位作者 李莎 陆军 朱向辉 高行新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研究和探讨射波刀脊柱追踪影像引导放疗中X射线曝光条件与错误节点比率的关系.方法 利用脊柱追踪放疗计划,采用不同X射线曝光条件对体模进行影像引导定位,观察脊柱追踪错误节点比率及体模表面吸收剂量的变化规律,确定X射线曝光条... 目的 研究和探讨射波刀脊柱追踪影像引导放疗中X射线曝光条件与错误节点比率的关系.方法 利用脊柱追踪放疗计划,采用不同X射线曝光条件对体模进行影像引导定位,观察脊柱追踪错误节点比率及体模表面吸收剂量的变化规律,确定X射线曝光条件与脊柱追踪错误节点比率之间是否存在优化曝光剂量.结果 脊柱追踪错误节点比率随着X射线曝光条件增加而降低,初期明显,但随着曝光条件的增加到一定水平,脊柱追踪错误节点比率不再降低;体模表面吸收剂量随着X射线曝光条件增加而增加;在≤5%的错误节点标准范围内,当平均错误节点为2.77%、1.07%、1.0%时,体模表面吸收剂量分别为0.11、0.26、0.31~0.46 mGy,相差1~3倍.结论 在射波刀影像引导放疗中,X射线曝光条件与脊柱追踪错误节点之间存在优化曝光剂量,使用最优X射线影像曝光剂量可大幅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对放疗患者的辐射防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影像引导 脊柱追踪 辐射剂量
原文传递
基于CyberKnife脊柱追踪系统的胸椎转移瘤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解传滨 鞠忠建 +6 位作者 陈高翔 刚颖 徐寿平 巩汉顺 王小深 王金媛 欧光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5年第11期87-90,共4页
目的:基于Xsight脊柱追踪系统对胸椎转移瘤治疗前摆位及治疗中体位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例行射波刀(Cyber Knife,CK)治疗的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真空垫行体位固定,应用Xsight脊柱追踪系统进行追踪治疗... 目的:基于Xsight脊柱追踪系统对胸椎转移瘤治疗前摆位及治疗中体位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0例行射波刀(Cyber Knife,CK)治疗的胸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真空垫行体位固定,应用Xsight脊柱追踪系统进行追踪治疗,并在首次治疗后做等中心十字线标记用于后续治疗的摆位参考;治疗过程中每隔60 s采集一次正交图像,并参考数字重建图像(digital reconstructedly radiograph,DRR)行配准校正且记录其误差,分析治疗分次内体位稳定性以及治疗照射误差。结果:患者治疗前分次间左右(X)、头脚(Y)、垂直(Z)3个方向的线性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1.66±3.48)、(0.12±5.88)、(0.08±3.54)mm,推算其常规外放边界分别为7.5、5.0、3.1 mm;分次内平移误差均小于0.9 mm,旋转误差均小于0.8°;CK治疗过程中X、Y、Z 3个方向的治疗照射误差分别为0.34、0.31、0.25 mm。结论:CK治疗中运用首分次等中心标记法实现了对常规治疗等中心摆位的误差分析,为胸椎转移瘤临床常规治疗提供了参考;同时,由于患者体位变化引起的照射误差较小,实现了对靶区照射的高度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胸椎转移瘤 脊柱追踪 摆位误差
下载PDF
射波刀脊柱追踪精度检测与评估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慧军 段学章 +1 位作者 朴俊杰 肖崇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利用头颈部、肺部和仿真人模体检测射波刀影像引导摆位(IGRT)治疗脊柱追踪精度并进行评估。方法利用CT分别扫描装有胶片的头颈部、肺部和仿真人模体,将影像数据传输至Multi Plan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股骨... 目的利用头颈部、肺部和仿真人模体检测射波刀影像引导摆位(IGRT)治疗脊柱追踪精度并进行评估。方法利用CT分别扫描装有胶片的头颈部、肺部和仿真人模体,将影像数据传输至Multi Plan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颈椎、胸椎、腰椎、尾椎、股骨追踪的模体计划,等中心计划,70%剂量曲线给予420 c Gy。模体置于治疗床上,执行模体计划。扫描照射后的胶片,利用端到端测试(E2E)软件分析照射精度。结果颈椎追踪的精度为0.54 mm和0.68 mm,胸椎为0.50 mm和0.65 mm,腰椎、骶椎、髂骨和股骨分别为0.70、1.99、2.21、2.05 mm。结论对于这3种静态模体,颈椎、胸椎和腰椎的追踪精度均达到亚毫米,骶椎、髂骨和股骨精度为(2.00±0.21)mm,脊柱追踪的精度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脊柱追踪 精度 检测
下载PDF
不同追踪方式对射波刀治疗肺肿瘤近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庄洪卿 袁智勇 +4 位作者 宋勇春 董洋 李丰彤 王境生 王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金标、椎体实时追踪对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患者 64例72个病灶,其中原发瘤 40例41个病灶,转移瘤 24例31个病灶。45个病灶采用金标追踪,27例患者采用椎体追踪。70%~94%(中位数80... 目的 探讨金标、椎体实时追踪对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患者 64例72个病灶,其中原发瘤 40例41个病灶,转移瘤 24例31个病灶。45个病灶采用金标追踪,27例患者采用椎体追踪。70%~94%(中位数80%)等剂量线覆盖计划把体积,照射剂量60 Gy分3次。比较两者近期疗效与追踪方式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灶有效率金标追踪好于椎体追踪(93%∶74%,χ2=6.84,P=0.033),下肺病灶的也如此(15%∶7%,χ2=7.18,P=0.028),但上肺病灶的两者相似(28%∶12%,χ2=2.36,P=0.310),治疗体积〈15 cm3金标追踪好于椎体追踪(25%∶12%,χ2=6.53,P=0.038),而≥15 cm3的两者相似(17%∶8%,χ2=1.57,P=0.460)。全部病灶椎体追踪治疗失败率比金标追踪高(19%∶2%,χ2=6.33,P=0.021)。结论 不同追踪方式与射波刀治疗肺部肿瘤近期疗效有关,并受病灶位置、治疗体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射波刀 金标追踪 椎体追踪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射波刀影像引导下X射线射野面积优化的可行性研究
7
作者 赵瑞 张京 +3 位作者 高行新 田种泽 曹小波 李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11期49-53,共5页
目的:研究缩小影像引导下X射线射野面积对射波刀放疗精度的影响,以为实现患者防护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首先,制定仿真模体脊柱追踪、金标追踪、肺追踪放疗计划,然后对仿真模体进行影像引导全射野定位和体位预置,采用缩小的挡铅射野... 目的:研究缩小影像引导下X射线射野面积对射波刀放疗精度的影响,以为实现患者防护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方法:首先,制定仿真模体脊柱追踪、金标追踪、肺追踪放疗计划,然后对仿真模体进行影像引导全射野定位和体位预置,采用缩小的挡铅射野面积分别执行脊柱追踪、金标追踪、肺追踪仿真模体放疗计划。其次,以全新同批次EBT胶片作为本底胶片,通过端对端(end-to-end,E2E)软件对不同放疗计划进行放疗精度验证。最后,比较仿真模体预置体位误差、放疗精度及挡铅射野面积的变化。结果:仿真模体脊柱追踪和金标追踪放疗计划位置预置平移误差≤0.1 mm、旋转误差≤0.1°,与常规射波刀影像定位误差波动相当;脊柱追踪、金标追踪、肺追踪放疗计划挡铅射野放疗精度分别为0.71、0.18、1.06 mm,符合射波刀放疗临床要求;脊柱追踪、金标追踪、肺追踪放疗计划影像引导挡铅射野面积分别缩小为全射野面积的19.75%、29.28%、12.71%,射野面积优化效果非常显著。结论:在射波刀放疗中缩小影像引导下X射线射野面积是可行的,有利于实现对患者放射防护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影像引导放疗 射野面积 脊柱追踪 金标追踪 肺追踪 放射防护
下载PDF
射波刀脊柱追踪仰卧与俯卧位照射精度的对比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慧军 段学章 +1 位作者 徐飞 张军华 《中国辐射卫生》 2016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利用头颈、仿真人和肺部模体检测射波刀IGRT治疗脊柱追踪时仰卧与俯卧位照射精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为俯卧位脊柱追踪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用CT对装有胶片的头颈、仿真人和肺部模体分别进行仰卧和俯卧位扫描,然后利用治疗计划系统... 目的利用头颈、仿真人和肺部模体检测射波刀IGRT治疗脊柱追踪时仰卧与俯卧位照射精度并进行对比分析,为俯卧位脊柱追踪的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用CT对装有胶片的头颈、仿真人和肺部模体分别进行仰卧和俯卧位扫描,然后利用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仰卧和俯卧位模体计划,执行模体计划。利用E2E软件分析照射精度,对比这种两种卧姿的照射精度。结果仰卧与俯卧位精度检测结果,颈椎的追踪精度分别为0.77和0.87 mm,胸椎的为0.78和0.76 mm,腰椎的为0.89和0.80 mm,骶椎的为1.90和2.27 mm,4个不同椎体仰卧与俯卧位精度偏差分别为:0.01、0.02、0.09和0.37 mm。结论对于这三种静态模体,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仰卧与俯卧位脊柱追踪精度偏差很小,可以认为具有同等的照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脊柱追踪 仰卧 俯卧
原文传递
基于射波刀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君 孔祥慧 +3 位作者 杨瑞杰 程程 王工 庄洪卿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670-674,共5页
目的: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 目的:射波刀脊柱肿瘤治疗提供了两种追踪模式,即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tracking,XST)和俯卧位脊柱追踪系统(Xsight spine prone tracking,XSPT)。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脊柱追踪模式的摆位误差,评估射波刀采用XSPT模式治疗脊柱肿瘤患者的摆位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射波刀治疗的腰骶脊柱肿瘤患者18例,分别采用仰卧位(真空垫固定)和俯卧位(热塑体网与俯卧板固定)进行CT模拟定位。按照XST与XSPT两种追踪方式设计治疗计划,治疗中分别记录两种体位脊柱追踪的摆位修正误差,平移修正为进出、左右、升降方向,角度修正为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仰俯、倾斜。同时采集俯卧位治疗模式下同步呼吸追踪的相关误差。两种追踪模式的摆位修正误差参数通过配对t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两组修正误差的差异。同时分析俯卧位同步呼吸相关误差,评估呼吸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升降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18±0.16)mm,俯卧位为(0.31±0.2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出方向仰卧位修正误差为(0.27±0.24)mm,俯卧位为(0.50±0.4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呼吸模型相关误差左右、进出和升降的平均值分别为(0.21±0.11)mm、(0.41±0.38)mm和(0.68±0.42)mm。结论:治疗中受呼吸运动的影响,相比于仰卧位定位方式,俯卧位在升降与进出方向摆位误差相对较大,但俯卧位治疗方式具有同步呼吸追踪系统,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治疗过程中呼吸动度的实时修正。俯卧位脊柱追踪模式的一致性与准确性同样能够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脊柱追踪 俯卧位 立体定向放疗
下载PDF
SB RT治疗中脊柱辅助摆位条件下金标追踪的精度检测与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慧军 段学章 +1 位作者 朴俊杰 徐飞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利用仿真人和肺部动态模体,在脊柱辅助摆位情况下,检测射波刀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金标追踪的精度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利用CT扫描装有胶片的模体,然后分别设计1、2、3、4、5、6颗金标追踪的模体计划以及脊... 目的:利用仿真人和肺部动态模体,在脊柱辅助摆位情况下,检测射波刀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金标追踪的精度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利用CT扫描装有胶片的模体,然后分别设计1、2、3、4、5、6颗金标追踪的模体计划以及脊柱辅助摆位计划。每个模体计划重复执行3次,利用E2E软件分析照射精度,取平均值。结果:仿真人模体检测结果:1和2颗金标(脊柱辅助摆位)的照射精度为1.11和1.05mm,3、4、5和6颗金标的照射精度分别为1.07、0.92、0.97和1.15mm。肺部动态模体检测结果:1和2颗金标(脊柱辅助摆位)的照射精度为1.03和0.70mm,3、4、5和6颗金标的照射精度分别为O.58、1.02、0.65和0.96mm。结论:对于相对静态的肿瘤和运动的肿瘤,如果肿瘤在旋转方向与脊柱相对一致,使用1和2颗金标追踪的精度与3~6颗金标追踪具有同等照射精度。当金标数量不足时,可以采用脊柱辅助摆位金标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脊柱 辅助摆位 金标追踪 精度
下载PDF
射波刀脊柱追踪定位误差异常原因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瑞 张奋进 +2 位作者 王震岳 陆军 李莎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9年第2期68-70,78,共4页
目的:研究和验证脊柱影像分割在射波刀脊柱追踪定位中的作用,探讨引起脊柱追踪定位异常的原因。方法:利用体模放疗计划改变脊柱追踪长度,通过错误节点的变化判断脊柱影像分割在脊柱追踪算法中的作用;对16例脊柱追踪异常病例分别添加或... 目的:研究和验证脊柱影像分割在射波刀脊柱追踪定位中的作用,探讨引起脊柱追踪定位异常的原因。方法:利用体模放疗计划改变脊柱追踪长度,通过错误节点的变化判断脊柱影像分割在脊柱追踪算法中的作用;对16例脊柱追踪异常病例分别添加或去除脊柱分割影像,观察脊柱追踪定位是否正常。结果:脊柱影像分割感兴趣区域中脊柱长度与错误节点呈负相关;16例脊柱追踪异常病例中,除1例因治疗中心距椎间隙过近需进行微移外,全部患者脊柱追踪定位正常。结论:脊柱影像分割不仅仅是为了方便影像比对,其还参与脊柱追踪定位误差的计算;脊柱影像是否分割是影响脊柱追踪定位的重要因素,应依据脊柱追踪区域影像密度的均匀性有选择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脊柱追踪 脊柱影像分割 放射治疗 定位误差 数字重建放射影像
下载PDF
X线条件下腰椎运动状态的研究
12
作者 徐明智 胡勇 +1 位作者 谢小波 崔红岩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12期17-20,31,共5页
目的 :通过准确描述和测量腰椎的运动参数,探究临床腰椎不稳的发病机理,最终找到定量、客观的检查方法以及相应的临床诊治标准,用于腰椎稳定度评估。方法:利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借助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腰椎椎体成像动态追踪系统,... 目的 :通过准确描述和测量腰椎的运动参数,探究临床腰椎不稳的发病机理,最终找到定量、客观的检查方法以及相应的临床诊治标准,用于腰椎稳定度评估。方法:利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借助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腰椎椎体成像动态追踪系统,采集100例健康受试者腰椎各椎体的运动参数。对腰椎椎体进行自动追踪并进行运动参数的数据统计。结果:建立了正常人群腰椎运动的动态X线影像数据库,可清晰显示出正常人群腰椎椎体的运动范围、位移、旋转角度及椎间位移等特征。结论:该数据库的建立,对正常人群腰椎椎体运动特征进行了界定,可为医疗中进行正常组和病患组的对比分析做准备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运动 X线视频序列 自动追踪 运动参数
下载PDF
基于粒子滤波算法的腰椎椎体运动分析
13
作者 张莺耀 隋福革 +4 位作者 赵立峰 谢小波 崔红岩 王东军 胡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9年第2期91-95,99,共6页
以粒子滤波理论为基础,计算、分析腰椎椎体运动轨迹及其物理参数。以模具腰椎椎体为研究对象,拍摄10组连续的数字荧光视频影像,每组重复2次做屈伸运动,并用固定在各椎体中心的刚性笔实时记录实际轨迹。对于算法实现测得的值与实际... 以粒子滤波理论为基础,计算、分析腰椎椎体运动轨迹及其物理参数。以模具腰椎椎体为研究对象,拍摄10组连续的数字荧光视频影像,每组重复2次做屈伸运动,并用固定在各椎体中心的刚性笔实时记录实际轨迹。对于算法实现测得的值与实际测量的值做相关分析,显示出强相关。测试算法的变异性和鲁棒性,计算5块椎体的旋转角度和椎体中心位移的标准离差(RMS)与测量标准误差(SEM)。X位移方向:RMS分布于0.25~0.93mm,Y位移方向:0.47~0.87mm,矢状屈伸旋转角度:0.96°~1.40°(P〈0.05)。重测信度分析测试中,5块椎体的角度、位移参数的对应相关系数均大于0.9,呈强相关。根据序贯重要性重采样粒子滤波算法原理,实现了模具腰椎在矢状弯曲运动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检测。通过比较分析算法测得和实际测得参数的相关性、算法本身的变异性和鲁棒性及重测信度,我们认为在一定精度内,该算法稳定性好,一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滤波 非线性滤波 序贯重要性重采样 脊柱 数字荧光透视 自动跟踪
下载PDF
G4射波刀照射精度的验证与评价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玉 徐慧军 +1 位作者 张素静 韩萍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5期112-115,共4页
目的G4射波刀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5种追踪方式,利用模体验证这5种追踪方式的照射精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院的GE64排CT获取头颈模体、同步呼吸追踪模体、肺追踪模体的影像,将模体的影像数据传输到G4射波刀数据管理系统(C... 目的G4射波刀针对不同部位的肿瘤采用5种追踪方式,利用模体验证这5种追踪方式的照射精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我院的GE64排CT获取头颈模体、同步呼吸追踪模体、肺追踪模体的影像,将模体的影像数据传输到G4射波刀数据管理系统(CDMS)中,利用治疗系统分别进行计划设计。装有EBT2胶片的模体放到治疗床上,执行模体计划。模体计划执行完毕后取出胶片,利用E2E软件分析6D颅骨追踪、脊柱追踪、金标追踪、呼吸追踪和肺追踪精度,计算出照射精度。结果 6D颅骨追踪的精度为0.47 mm,脊柱追踪的精度为0.74 mm,金标追踪精度为0.49 mm,呼吸追踪的精度为0.77 mm,肺追踪的精度为1.05 mm。结论G4射波刀对于固定目标的照射精度优于0.9 mm,对于运动目标的照射精度均优于1.5 mm,这种高精度完全能够满足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和放射治疗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4射波刀 颅骨追踪 金标追踪 脊柱追踪 呼吸追踪 肺追踪 精度
下载PDF
两种千伏级立体平面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系统临床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郭静钰 王伟 +2 位作者 孙斌 张豆豆 康静波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千伏(kV)级iScou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定位系统和射波刀Xsight脊柱追踪系统基于骨骼二维-三维(2D-3D)图像配准算法的临床一致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行第四代射波刀Xsight脊柱追踪系统治疗的患者临床数据资料,采用配置i ... 目的:对比研究千伏(kV)级iScou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定位系统和射波刀Xsight脊柱追踪系统基于骨骼二维-三维(2D-3D)图像配准算法的临床一致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0例行第四代射波刀Xsight脊柱追踪系统治疗的患者临床数据资料,采用配置i Scout系统成像几何参数,生成数字重组透视图像作为配准参考图像,加载Xsight系统影像板投影图像,应用i Scout系统骨骼定位方法实现2D-3D图像配准,计算患者病灶位置偏移。参照Xsight系统定位配准数据,选取3个平移头脚(S/I)、左右(L/R)和前后(A/P),以及3个转角绕头脚(Roll)、绕左右(Pitch)和绕前后(Yaw)3个方向共6个自由度作为评价参数,记录并对比两个系统的配准结果。结果:获取30例患者数据资料生成的分别由A、B投影图像构成564组投影图像,分析记录Xsight系统和iScout系统配准结果的差值,S/I、L/R和A/P的3个平移结果的差值分别为(0.100.24)mm、(-0.060.32)mm和(0.110.21)mm;Roll、Pitch和Yaw的3个转角结果的差值分别为(-0.010.35)、(0.070.23)和(0.010.24)。散点分布图显示两个系统6个自由度定位配准结果差值集中分布在0.5之间。结论:iScout系统与Xsight系统均基于kV级X射线2D-3D图像配准立体定位引导技术,临床比对结果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一致性 二维-三维图像配准 iScout系统 Xsight脊柱追踪系统 千伏(kV)级
下载PDF
射波刀脊柱追踪系统胸椎追踪定位问题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瑞 李中华 +2 位作者 王震岳 陈国梁 张奋进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7期116-117,146,共3页
本文介绍了射波刀脊柱追踪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胸椎追踪定位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地解决办法,指出在治疗计划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合理选取CT中心位置和感兴趣区域对于提高射波刀的治疗精度十分重要。
关键词 射波刀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脊柱追踪系统 感兴趣区域
下载PDF
射波刀脊柱追踪系统治疗精度与感兴趣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洋森 陈子印 +4 位作者 朱晓斐 于春山 孙永健 张珂嘉 张火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846-1850,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感兴趣区节点的分布对射波刀脊柱追踪系统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Lucy头颈部仿真模体设定10种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各自端到端验证计划。每个计划分别在ROI Height为40 mm、60 mm、80 mm的条件下进行摆位并投照,投照后对... 目的:研究不同感兴趣区节点的分布对射波刀脊柱追踪系统治疗精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Lucy头颈部仿真模体设定10种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各自端到端验证计划。每个计划分别在ROI Height为40 mm、60 mm、80 mm的条件下进行摆位并投照,投照后对球方内胶片进行扫描分析。评估三种ROI分布下系统分析处理正交影像数据的时间、错误节点数(False Node)、X轴目标配对公差阈值(dxAB)、r轴目标配对公差阈值(drAB)以及照射在左右(left)、头脚(superior)、前后[ant(A/L)、ant(A/S)、anterior]方向的误差和总体误差(total)。结果:摆位阶段ROI范围越大,系统处理分析影像数据的时间越长,False Node的数量也随之增加(P<0.05),dxAB和drA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投照误差方面,40 mm组与60 mm组在最终的整体照射精度上无显著差异;80 mm组在ant(A/L)、ant(A/S)、anterior和total上的投照误差高于60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射波刀脊柱追踪系统时,应选择合适的ROI以覆盖脊柱区域。对于侧弯、驼背及动物实验的脊柱模型,放大ROI范围后脊柱追踪系统同样可以取得亚毫米级别的治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波刀 脊柱追踪系统 感兴趣区 脊柱侧弯 动物实验 治疗精度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Particle Filter for Vertebral body Extraction: A Simulation Study
18
作者 Hongyan Cui Xiaobo Xie +1 位作者 Shengpu Xu Yong Hu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s》 2014年第2期48-51,共4页
Lumbar vertebra motion analysis provides objective measurement of lumbar disorder. The automatic tracking algorithm has been applied to Digitalized Video Fluoroscopy (DVF) sequ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uto-Trac... Lumbar vertebra motion analysis provides objective measurement of lumbar disorder. The automatic tracking algorithm has been applied to Digitalized Video Fluoroscopy (DVF) sequence.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uto-Tracking System (ATS) with a guide device and a motion analysis to automatically measure human lumbar motion. Digitalized Video Fluoroscopy (DVF) sequence was obtained during flexion-extension lumbar movement under guide device. An extraction of human vertebral body and its motion tracking were developed by particle filter. The results showed a good repeatability, reliability and robustness. In model test, the maximum fiducial error is 3.7% and the repeatability error is 1.2% in translation and the maximal repeatability error is 2.6% in rotation angle. In this simulation study, we employed a lumbar model to simulate the motion of lumber flexion- extension with the stepping translation of 1.3 mm and rotation angle of 1&de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ducial error was measured as 1.0%, while the repeatability error was 0.7%. The sequence can be detected even noise contamination as more as 0.5 of the density. The result demonstrates that the data from the auto-tracking algorithm show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actual measurement and that the Vertebral Auto-Tracking System (VATS) is highly repetitive. In the human lumbar spine evaluation, the study not only shows the reliability of Auto-Tracking Analysis System (ATAS), but also reveals that it is robust and variable in vivo. The VATS is evaluated by the model, the simulated sequence and the human subject. 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ed system could provide a reliable and robust system to detect spinal motion in future medic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EBRAL AUTO-tracking System (VATS) Particle Filter Sequential Important RESAMPLING LUMBAR spine VERTEBRAL Bod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