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鞘内应用普瑞巴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电生理学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蔡捷 丁蕾 +2 位作者 邢国刚 郭向阳 孟秀丽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9-663,共5页
目的:研究鞘内应用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手术成功后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手术。术后10 d用von Fre... 目的:研究鞘内应用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鞘内置管,手术成功后进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手术。术后10 d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机械痛敏,将筛选出造模成功的SNI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n=10),通过鞘内插管分别鞘内给予(i.t.)普瑞巴林100μg/d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saline,NS)作阴性对照,连续3 d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测定大鼠后爪的50%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及鞘内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2)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对SNI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C纤维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1)与NS组相比,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连用3 d,能显著增加SNI大鼠术侧后爪的50%PWT,起到显著的镇痛作用(P<0.001,n=10),给药前后大鼠的运动功能没有明显改变(P>0.05,n=10)。(2)与NS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普瑞巴林100μg可以显著抑制SNI大鼠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P<0.001,n=9)。结论:鞘内应用普瑞巴林100μg/d可以对SNI大鼠产生显著的镇痛作用而不影响其运动功能,该机制可能与通过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瑞巴林 脊髓背角 神经病理性疼痛 WDR神经元
下载PDF
异丙酚对脊髓外周传入刺激传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英伟 汪丛莹 +3 位作者 邓小明 徐美英 刘树孝 赵志奇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679-681,共3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异丙酚在脊髓水平的作用并探讨异丙酚对脊髓外周伤害性和非伤害性传入刺激传递的抑制作用是否有所不同。方法:以肌电描记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外记录为方法,观察静脉给予2.0mg/kg异丙酚对断脊髓大鼠肌电C反应和背角广动... 目的:进一步研究异丙酚在脊髓水平的作用并探讨异丙酚对脊髓外周伤害性和非伤害性传入刺激传递的抑制作用是否有所不同。方法:以肌电描记和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外记录为方法,观察静脉给予2.0mg/kg异丙酚对断脊髓大鼠肌电C反应和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结果:异丙酚能够显著地抑制肌电C反应、及WDR神经元的早串放电、晚串放电和自发放电。与早串放电相比,异丙酚对晚串放电的抑制强度相对较高,而抑制时间相对较短。结论:异丙酚对脊髓外周伤害性和非伤害性传入刺激的传递都有抑制作用,与非伤害性传入刺激的传递相比,异丙酚对伤害性传入刺激的抑制强度较高,而抑制时间相对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脊髓 背角神经元 肌电图 药理
原文传递
大鼠脊孤束-背索突触后神经元的荧光双标记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孟卓 吕国蔚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88-290,T012,共4页
用荧光双标记法,分别在孤束核和背索核注射PI和Bb,在10只大鼠脊髓背角共观察到逆行荧光标记细胞282个,其中PI-Bb双标细胞51个(18%),PI单标细胞120个(43%);Bb单标细胞111个(39%)。双标细胞的分布多集中在腰髓的Ⅲ~Ⅴ板层内。结果证明,... 用荧光双标记法,分别在孤束核和背索核注射PI和Bb,在10只大鼠脊髓背角共观察到逆行荧光标记细胞282个,其中PI-Bb双标细胞51个(18%),PI单标细胞120个(43%);Bb单标细胞111个(39%)。双标细胞的分布多集中在腰髓的Ⅲ~Ⅴ板层内。结果证明,大鼠脊髓背角存在既向孤束核又向背索核双重投射的神经元,即生理学已鉴定的SST-DCPS神经元,这种神经元既向内脏感觉核团又向躯体感觉核团传递信息,提示其在躯体和内脏传入的汇聚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双投射神经元 标记法
下载PDF
抑制大鼠大脑皮层SI区对电针抑制持续性痛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尤浩军 袁斌 唐敬师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301-305,311,共6页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电针同侧前肢“合谷”、“内关”穴对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 ,50 μl)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晚时相放电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强电针(5 Hz, 5~6 m A...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电针同侧前肢“合谷”、“内关”穴对皮下注射福尔马林(5% ,50 μl)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晚时相放电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频强电针(5 Hz, 5~6 m A)和高频弱电针(50 Hz, 1 m A)都可对背角WDR神经元的晚时相反应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低频强电针的抑制作用大于高频弱电针的作用。用4% MgSO4 抑制皮层体感Ⅰ区(SI区)的活动后,低频强电针对WDR神经元晚时相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提示SI区在电针对持续性痛的镇痛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 躯体感觉区 脊髓背角 电针 镇痛
下载PDF
推拿按揉法对慢性坐骨神经挤压伤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影响
5
作者 张幻真 林志刚 +4 位作者 陈乐春 陈进城 江煜 蒋晶晶 陈水金 《中医康复》 2024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推拿按揉法对慢性坐骨神经挤压伤(CCI)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入组的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拿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和... 目的:观察推拿按揉法对慢性坐骨神经挤压伤(CCI)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入组的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5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推拿组、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推拿组。除空白组外的组别均建立CCI模型,造模后第4天起,推拿组接受按揉法干预,10分钟/次/天,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A),10ul/只/天,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推拿组进行鞘内注射FCA和按揉委中穴联合干预,连续14天。观察各组大鼠各时间点的机械痛阈值情况,使用免疫荧光检测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蛋白的表达,尼式染色法观测脊髓背角内神经元的形态、排列和数量的变化,并分析GFAP表达水平与神经元存活数量的相关性。结果:相较空白组,模型组机械痛阈值显著下降(P<0.01);推拿干预后,推拿组阈值较模型组逐渐上升,累计治疗14天后具有显著差异(P<0.01),注射FCA第7天起,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推拿组疼痛阈值明显上升(P<0.01)。相较空白组,模型组脊髓背角GFAP表达显著升高(P<0.01),神经元形态不规则、排列松散,数量减少(P<0.01),推拿治疗后,GFAP表达下调(P<0.01),神经元形态趋于规则、排列趋于整齐,数量增加(P<0.01)。注射FCA后,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组和星形胶质细胞抑制剂+推拿组的GFAP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神经元形态、排列较模型组更加规整、数量增加(P<0.01)。GFAP平均荧光强度与神经元存活数量在相关性分析中提示负(r=-0.4649,P<0.05)相关。结论:推拿按揉法可以缓解CCI大鼠的疼痛行为,减轻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受损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推拿 脊髓背角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
下载PDF
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Ⅰ区和大脑脚对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感受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袁斌 王歌昕 +1 位作者 庞天赐 刘新领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6-35,共10页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刺激皮层体感Ⅰ区(SI区)和大脑脚(CP)对皮肤强电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长潜伏期反应(C-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SI区对背角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以抑制为主,刺激CP的作... 在大鼠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刺激皮层体感Ⅰ区(SI区)和大脑脚(CP)对皮肤强电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DR)神经元长潜伏期反应(C-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SI区对背角WDR神经元C-反应的影响以抑制为主,刺激CP的作用与刺激SI区的作用相似,但刺激CP更为有效。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在不同神经元差别很大,短者在刺激停止后仅持续400ms,长者可达10min以上。静注纳洛酮对抑制作用无明显影响,静注二甲麦角新碱在部分神经元可使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提示5-HT部分参与皮层下行抑制作用的实现,而内鸦片肽则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皮层 大脑脚 脊髓 伤害反应
下载PDF
小鼠蓝斑内投射至脊髓背角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在全脑的分布情况
7
作者 王欣瑶 薛茹 +4 位作者 彭莉 张浚睿 李云鹏 刘蕊 张谅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利用逆行跨单突触狂犬病毒(RV)系统,研究投射到脊髓背角(SDH)的蓝斑(LC)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在全脑的分布情况。方法第一步将二联辅助病毒注入到TH-Cre小鼠的LC中,两周后将重组RV注入到SDH中。小鼠存活一周后将其... 目的利用逆行跨单突触狂犬病毒(RV)系统,研究投射到脊髓背角(SDH)的蓝斑(LC)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在全脑的分布情况。方法第一步将二联辅助病毒注入到TH-Cre小鼠的LC中,两周后将重组RV注入到SDH中。小鼠存活一周后将其灌注取材,然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LC-SDH通路的上游核团在全脑的分布情况。结果利用逆行跨单突触RV系统,可以在脑内的次级运动皮层(M2)、杏仁中央核(CeA)、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外侧区(lPAG)、中脑导水管腹外侧区(vlPAG)、中缝背核(DR)和巨细胞网状核(Gi)等核团内观察到RV阳性神经元,说明这些核团与LC-SDH通路构成了三级通路。结论脑内M2、CeA、lPAG、vlPAG、DR和Gi等核团与LC-SDH通路形成了三级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脊髓背角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逆行跨单突触狂犬病毒系统 突触前神经元
下载PDF
鞘内注射M_ERK2-shRNA腺病毒对糖尿病神经痛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月静 姚宏波 +7 位作者 张萌 廉洁 张海燕 刘丹阳 李林 张宇华 李尽贺 孙丽慧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 (ERK2)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DNP组,siERK2-DNP组(鞘内注射M_ERK2-shRNA腺病毒),siRNA-DNP组(鞘内注射siRNA腺病毒)。模型制作成功后检测痛阈值... 目的探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2 (ERK2)在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小鼠模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DNP组,siERK2-DNP组(鞘内注射M_ERK2-shRNA腺病毒),siRNA-DNP组(鞘内注射siRNA腺病毒)。模型制作成功后检测痛阈值;模型制作前、模型制作后2周、 4周及6周检测机械痛阈值;6周后取脊髓组织,利用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后角ERK2及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NP组和siRNA-DNP组痛阈值显著降低, ERK2、NFκB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siERK2-DNP组与对照组比较,痛阈值无显著变化, ERK2、NFκB的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下调ERK2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后角神经元损伤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ERK2 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后角神经元 核因子κB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小鼠脊髓背角Ⅰ层-PAG投射神经元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韩文娟 赵芝威 +3 位作者 杜祎康 肖梅梅 解柔刚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背角Ⅰ层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aductal gray,PAG)投射神经元在双脉冲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方法:选取18~21 d C57/Bl6小鼠,脑立体定位注射2.5%Di I(100 nl)至PAG,2~3 d后制备400~650μm带... 目的:研究小鼠脊髓背角Ⅰ层向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aductal gray,PAG)投射神经元在双脉冲刺激下表现出来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方法:选取18~21 d C57/Bl6小鼠,脑立体定位注射2.5%Di I(100 nl)至PAG,2~3 d后制备400~650μm带背根的脊髓薄片,孵育1 h后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Di Ⅰ阳性标记的脊髓背角Ⅰ层向PAG投射(spino-PAG)神经元,在判断其为单突触传递后,给予时间间隔为110 ms的双脉冲刺激诱致刺激外周C纤维诱发的C-e EPSCs,观察其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特点。结果:(1)应用脑立体定位注射技术向PAG注射荧光素Di Ⅰ后可在脊髓背角Ⅰ层检测到逆行标记的神经元,提示该神经元为向PAG投射的神经元(spino-PAG投射神经元)。(2)在给予脊神经背根时间间隔为110 ms的双脉冲刺激后,脊髓背角Ⅰ层spino-PAG投射神经元发生不同程度和性质的短时程突触可塑性改变。其中,52.8%(28/53)的神经元表现为短时程的双脉冲易化(paired-pulse facilitation,PPF),其PPR的平均值为1.76±0.18;47.2%(25/53)的神经元表现为短时程的双脉冲抑制(paired-pulse depression,PPD),其PPR的平均值为0.61±0.05。结论:双脉冲刺激脊神经背根诱致C-e EPSCs可使脊髓背角I层spino-PAG神经元呈现短时程易化和短时程抑制的突触可塑性特征,提示这种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可能在痛信息的传递和敏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投射神经元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 突触传递易化 突触传递抑制 小鼠
下载PDF
KCNQ/M(Kv7)钾通道参与骨癌痛大鼠中枢敏化的电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捷 崔彦军 邢国刚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研究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探讨KCNQ/M(Kv7)钾通道在骨癌痛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在雌性SD大鼠,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MRMT-1乳腺癌细胞(4×104,4μl)的方法建立骨癌痛大... 目的:研究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范围(wide dynamic range,WDR)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探讨KCNQ/M(Kv7)钾通道在骨癌痛中枢敏化中的作用。方法:在雌性SD大鼠,采用胫骨骨髓腔内注射MRMT-1乳腺癌细胞(4×104,4μl)的方法建立骨癌痛大鼠模型,术后14天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同侧后爪的50%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以检测造模是否成功。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造模后14天,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造模前后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放电变化以及脊髓背表面给予KCNQ钾通道的激动剂瑞替加滨(retigabine,RTG)5 mM对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C-纤维诱发放电的影响。结果:建立模型后14天,(1)与PBS组相比,模型组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明显增多(P<0.001,n=11);(2)与DMSO组相比,脊髓背表面给予瑞替加滨可以显著抑制骨癌痛大鼠WDR神经元的C-纤维诱发放电(P<0.001,n=14)。结论:骨癌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兴奋性显著升高(即发生了中枢敏化);KCNQ/M(Kv7)钾通道的功能性下调可能与骨癌大鼠的中枢敏化和骨癌痛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脊髓背角 WDR神经元 KCNQ M(Kv7)钾通道 瑞替加滨
下载PDF
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抑制剂调节自噬抑制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组织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鑫 崔应麟 +2 位作者 李彦杰 任锟 邢若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4,共6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抑制剂(BMP and activin membrane-bound inhibitor,BAMBI)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6... 目的探讨过表达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抑制剂(BMP and activin membrane-bound inhibitor,BAMBI)对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将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谷氨酸组,空载组,BAMBI过表达组,si RNA对照组和BAMBI沉默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AMBI的表达,流式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志分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Beclin1和p62的表达,荧光显微镜检测GFP-LC3的含量,最后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裂解后的半胱天冬酶(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谷氨酸诱导的细胞凋亡增加,LC3-Ⅰ的表达降低,LC3-Ⅱ,Beclin1和p62的表达增加,GFP-LC3的含量增加,TNF-α、IL-1β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增加(P<0.05);与谷氨酸组相比,转染pc DNABAMBI的细胞凋亡减少,LC3和Beclin1的表达显著增加,LC3-Ⅰ和p62的表达降低,细胞内可见大量的GFP-LC3堆积,TNF-α、IL-1β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BAMBI沉默组的结果与过表达组相反。结论过表达BAMBI可增强自噬,抑制谷氨酸诱导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神经元 星形胶质细胞 BAMBI 谷氨酸 凋亡
下载PDF
基于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自由活动小鼠脊髓成像方法
12
作者 矣文玲 巨富荣 +1 位作者 王立平 蔚鹏飞 《集成技术》 2021年第6期97-110,共14页
脊髓作为连接大脑与周围神经系统的桥梁,在躯体感觉和运动过程中发挥着编码大脑下行指令和外周输入信号的重要作用。通过光学成像方法,实时解析动物行为和脊髓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仍是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挑战。该文借助微型化双光子荧光... 脊髓作为连接大脑与周围神经系统的桥梁,在躯体感觉和运动过程中发挥着编码大脑下行指令和外周输入信号的重要作用。通过光学成像方法,实时解析动物行为和脊髓神经活动之间的关系仍是神经科学研究的一大挑战。该文借助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开发出一套适于自由活动小鼠的脊髓神经细胞活体成像方法,并通过对脊髓前动脉血管的成像,评估了该方法在无束缚环境中自由活动的动物自发行为和剧烈运动过程中的图像质量和成像稳定性。从物理层面解决了以往研究所面临的由于脊髓无规则运动导致的图像偏差和丢失等关键问题,实现了基于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活体脊髓稳定成像。此外,利用该方法,还实现了小鼠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活动中单个神经元钙信号的实时成像。这将为探究脊髓在躯体感觉和运动过程中神经元活动模式提供技术支持,对推动脊髓功能神经网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活体成像 自由活动 微型化双光子荧光显微镜 前动脉血管 背角神经元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参与脑刺激镇痛的实验研究
13
作者 崔存德 关兵才 +2 位作者 王桂兰 李韶 张慧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 (PVN )的镇痛与脑刺激镇痛间的关系及作用途径。方法 :用 4%水合氯醛麻醉大鼠 ,在PVN埋藏双极刺激电极或不锈钢管 ,在中缝大核 (NRM )埋藏损毁电极 ,并暴露脊髓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伤害刺激坐骨神... 目的 :探讨下丘脑室旁核 (PVN )的镇痛与脑刺激镇痛间的关系及作用途径。方法 :用 4%水合氯醛麻醉大鼠 ,在PVN埋藏双极刺激电极或不锈钢管 ,在中缝大核 (NRM )埋藏损毁电极 ,并暴露脊髓用玻璃微电极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对伤害刺激坐骨神经的反应 ,信号由计算机采集处理。结果 :电解中缝大核 (NRM )后 ,刺激PVN可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反应 ,其作用时间持续 15~18min ,其中 3~ 6min抑制作用最强 ;向PVN微量注射吗啡 10 μg ,脊髓背角神经元伤害单位放电明显减少 ,纳洛酮可反转吗啡的抑制作用。结论 :PVN除通过已知的内源性镇痛系统中的NRM中继外 ,也可能通过PVN 脊髓背角间的直接神经投射等途径参与脑刺激镇痛 ,此作用过程中在PVN可能有吗啡参与。本工作对痛觉生理及镇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室旁核 脊髓背角 神经元 痛觉调制
下载PDF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特异性表达
14
作者 黄姣艳 程小娥 +3 位作者 马龙先 张达颖 蒋昌宇 柳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7-836,共10页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s,HCN通道)4种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表达与分布特点。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雌雄不拘,制作L4~L5段脊髓横切片,... 目的:探讨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ation channels,HCN通道)4种亚型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的表达与分布特点。方法:选取3~5周龄SD大鼠,雌雄不拘,制作L4~L5段脊髓横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及激光共聚焦成像技术,观察HCN通道的4种亚型在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亚细胞结构中的分布。结果:HCN通道不同亚型在正常SD大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和分布具有特异性:(1)HCN1主要与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共存,HCN2和HCN3主要与NeuN共定位;(2)HCN2主要与肽能初级传入神经末梢标志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共存,HCN4主要与非肽能初级传入神经末梢标志物[异凝集素B4(isolectin B4,IB4)]共存;(3)HCN1和HCN4主要与神经元树突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共存;(4)HCN4主要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轴突末梢标志物[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体(vesicularγ-aminobutyric acid transporter,VGAT)]共存。结论:HCN1~4主要分布在大鼠脊髓背角浅层,且在神经元、胶质细胞及神经元亚细胞结构中呈特异性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 脊髓背角 神经元
下载PDF
持续性外周炎症引起脊髓背角浅层nociceptin/or phanin放射性结合位点增加(英文)
15
作者 贾玉萍 SeyboldVS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z1期31-35,共5页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位点结合法研究了外用持续性炎症对腰段脊髓 (L4 )背角Nociceptin结合位点的影响。大鼠一侧脚掌皮下注射CFA (130 μl)后 ,局部产生明显的炎性水肿 ,并出现行为学的痛觉过敏并有热辐射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浅层No cicepti... 采用放射性同位素位点结合法研究了外用持续性炎症对腰段脊髓 (L4 )背角Nociceptin结合位点的影响。大鼠一侧脚掌皮下注射CFA (130 μl)后 ,局部产生明显的炎性水肿 ,并出现行为学的痛觉过敏并有热辐射刺激诱发的脊髓背角浅层No ciceptin结合位点的明显增加。结果提示 ,Nociceptin在脊髓水平抗伤害感受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神经元 NOCICEPTIN 感受器 感觉 炎症
下载PDF
脊髓背角伤害性反应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
16
作者 张一红 胡群员 +1 位作者 李明华 程珍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7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观察与记录脊髓背角与伤害性信息传入有关的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特征,为研究痛与痛调制提供电生理学指标。方法:用经皮电刺激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玻璃微电极作细胞外记录,观察与伤害性电刺激有关的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输入... 目的:观察与记录脊髓背角与伤害性信息传入有关的神经元的电生理活动特征,为研究痛与痛调制提供电生理学指标。方法:用经皮电刺激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玻璃微电极作细胞外记录,观察与伤害性电刺激有关的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并输入示波器及计算机处理。结果:用兴奋 C 纤维阈上强度的经皮电刺激在脊髓背角诱导出两种型式的放电——两串放电及长串放电。两串放电包括早串放电与晚串放电。晚串放电中的长晚串放电常表现出"wind up"现象。结论:晚串放电活动与伤害性信息传入密切相关,其放电频率可作为痛调制研究中下行抑制作用的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伤害性 反应神经元 神经电生理学
下载PDF
脊髓背角神经元对胃扩张及电针“足三里”穴的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建梁 晋志高 +3 位作者 逯波 陈淑萍 蔡虹 景向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8-273,共6页
目的 :本实验以猫胸段具有自发活动的背角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为指标 ,观察了胃扩张和电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引起的神经元电活动变化以及电针左侧“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脑外记录神经元的电活动。工作参数... 目的 :本实验以猫胸段具有自发活动的背角神经元的放电频率为指标 ,观察了胃扩张和电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引起的神经元电活动变化以及电针左侧“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的影响。方法 :采用玻璃微电极脑外记录神经元的电活动。工作参数如下 ,电针穴位 :3V ,3 0Hz,方波 ,连续 1 0sec;内脏大神经 :1mA ,双脉冲 ,间隔 4ms,波宽 2 0 0 μs,连续 1 0sec;胃充盈 :8mmHg( 1 0 64kPa)。结果 :①在所观察的 2 4个神经元中 ,1 3个对胃扩张刺激呈增频反应 ,1 1个为减频反应 ;电针“足三里”穴能够翻转或拮抗这种改变 ,即抑制增频神经元 ( 62 .50± 6.52 ,与 2 3 .3 0± 6.86相比 ,P <0 .0 5,脉冲个数 ,M±SE ,下同 ) ,兴奋减频神经元 ( 1 9.1 0± 4.72 ,与 71 .60± 1 7.50相比 ,P <0 .0 5)。电针“三阴交”穴具有类似功能 ,但作用较弱 ,无统计学意义 ;②在 2 1个 ( 2 1 / 2 4)神经元中 ,电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可兴奋 1 3个神经元 ,抑制 7个神经元 ,其中 3个为完全抑制 ;③刺激内脏大神经同时电针“足三里”穴可见到后者对前者显著的抑制效应。结论 :①躯体与内脏的信息在脊髓水平汇聚并整合 ,进而通过改变内脏传出神经的活动达到调整治疗的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扩张 脊髓背角神经元 经穴脏腑相关 “足三里”穴 电针
下载PDF
嗅鞘细胞对脊髓后角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秉耀 侯树勋 +3 位作者 游思维 郭徽 杨浩 鞠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55-357,I001,共4页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对胚胎脊髓后角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孕15d胚胎大鼠脊髓,取纵向分开的后半制备成细胞悬液,培养于:(1)原代培养的嗅鞘细胞单细胞层上;(2)嗅鞘细胞培养上清中;(3)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单细胞层上;(4)单纯培养...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对胚胎脊髓后角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分离孕15d胚胎大鼠脊髓,取纵向分开的后半制备成细胞悬液,培养于:(1)原代培养的嗅鞘细胞单细胞层上;(2)嗅鞘细胞培养上清中;(3)原代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单细胞层上;(4)单纯培养。24h后终止培养,行抗神经丝-2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每组随机取15个神经元,在LeicaQ-570图像分析仪中测量各组神经元的平均总突起长度及平均单个最长突起长度,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神经元平均总突起长度(1)~(4)组分别为408.62±126.91滋m、336.24±106.34滋m、199.37±76.14滋m和64.61±24.49滋m;平均单个最长突起长度(1)~(4)组分别为180.13±83.54滋m、141.22±53.68滋m、107.29±43.35滋m和23.04±5.30滋m。第(1)、(2)组神经元平均总突起长度和平均单个最长突起长度明显高于第(3)、(4)组(P<0.01),而(1)、(2)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嗅鞘细胞共培养能明显促进胚胎脊髓后角神经元突起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脊髓后角神经元 神经元突起生长 原代培养 脊髓损伤
下载PDF
可乐定对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诱发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艳 曾邦雄 +3 位作者 关新民 刘俊杰 施静 张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以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伤害刺激诱发放电作为痛指标,观察脊髓表面应用可乐定对该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31只,随机分为5组:(1)生理盐水对照(鼠数=5);(2)可乐定5μg组(鼠数=5);(3)可乐... 目的:以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伤害刺激诱发放电作为痛指标,观察脊髓表面应用可乐定对该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31只,随机分为5组:(1)生理盐水对照(鼠数=5);(2)可乐定5μg组(鼠数=5);(3)可乐定10μg组(鼠数=8);(4)可乐定20μg组(鼠数=6);(5)可乐定30μg(鼠数=7)。用药方式为脊髓表面滴注。结果:各剂量组可乐定均对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的伤害刺激诱发放电有抑制作用,剂量低于20μg时,药效随剂量增大而增强,剂量增至30μg时,药效无显著增强。结论:可乐定对大鼠脊髓背角伤害性神经元诱发放电有抑制作用,且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脊髓背角 伤害性神经元 诱发放电
原文传递
钙稳态调节蛋白1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文捷 郭曲练 +1 位作者 何万友 彭良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6-21,共6页
目的研究钙稳态调节蛋白1(CALHM1)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方法构建PDN大鼠模型,检测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反应(q RTPCR)检测CALHM1在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上的分布... 目的研究钙稳态调节蛋白1(CALHM1)在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PDN)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方法构建PDN大鼠模型,检测其行为学改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及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反应(q RTPCR)检测CALHM1在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上的分布、表达及m RNA转录;用统计学分析CALHM1 m RNA表达与缩足反应阈值(PWT)的相关性。结果 PDN大鼠的CALHM1及m RNA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ALHM1 m RNA表达与50%PWT呈负相关。结论 CALHM1在PDN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中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钙稳态调节蛋白1 脊髓背角神经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