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我监控与社会行为的线索、控制和适宜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崇好 《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9-92,共4页
为探讨自我监控与社会行为线索敏感性、行为的控制点、以及社会适宜的相关,来确定自我监控量表的实验测量内容。用359名被试,通过分析自我监控量表与三类效标的相关,来检验自我监控量表的聚敛效度。结果发现:自我监控量表中高自我监控... 为探讨自我监控与社会行为线索敏感性、行为的控制点、以及社会适宜的相关,来确定自我监控量表的实验测量内容。用359名被试,通过分析自我监控量表与三类效标的相关,来检验自我监控量表的聚敛效度。结果发现:自我监控量表中高自我监控子量表和他人导向子量表,与效标的相关与研究假设完全相符;自我导向子量表与效标的相关与研究假设还有差距。结果说明自我监控量表中高自我监控子量表和他人导向子量表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自我导向子量表聚敛效度还存在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监控 行为线索 控制点 社会适宜性
下载PDF
吸毒与非吸毒人员的自我监控研究
2
作者 肖崇好 《惠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61-64,77,共5页
吸毒串联模式认为,吸毒起源于社会适应不良特质。为进一步探讨社会行为自我监控跟适应不良有关,该研究对686名吸毒人员和269名非吸毒人员施测了单维度自我监控量表和三维度自我监控量表。结果发现,吸毒人员与非吸毒人员在单维度自我监... 吸毒串联模式认为,吸毒起源于社会适应不良特质。为进一步探讨社会行为自我监控跟适应不良有关,该研究对686名吸毒人员和269名非吸毒人员施测了单维度自我监控量表和三维度自我监控量表。结果发现,吸毒人员与非吸毒人员在单维度自我监控量表上得分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三维度自我监控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他人导向和自我导向子量表上,吸毒人员得分要显著高于非吸毒人员,但在高自我监控量表上得分要明显低于非吸毒人员。该结果说明吸毒跟社会行为自我监控有关;同时证明个体与社会关系建构成三个维度,比区分为一个维度的两极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员 非吸毒人员 自我监控 社会适应 自我监控量表
下载PDF
被害人过错认定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潘庸鲁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当前被害人过错在审判实践中不是大小的评价问题而是有无的认定问题,该问题恰又是决定被害人过错这一酌定量刑情节规范适用的前提。审判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的行为都能认定为一种过错行为,至少被害人的适当行为、尚... 当前被害人过错在审判实践中不是大小的评价问题而是有无的认定问题,该问题恰又是决定被害人过错这一酌定量刑情节规范适用的前提。审判实践表明,并不是所有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的行为都能认定为一种过错行为,至少被害人的适当行为、尚需证实行为和违法行为都应排除在被害人过错认定的藩篱之外。认定被害人行为是一种过错行为必须满足两个要件:一是被害人对危害结果施加了原因力,即被害人过错与危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二是被害人行为逾越了社会相当性所能容许的范围,即被害人过错是一种侵害社会伦理秩序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害人过错 因果关系 社会相当性
原文传递
法益与伦理:实质违法性的双重选择 被引量:3
4
作者 胡东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87,共7页
违法性的本质在于结果无价值的观点,在我国刑法理论界颇为流行。法益衡量说在理论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使得结果无价值论在刑法解释上难以自圆其说。建立在刑法既是裁判规范,也是行为规范基础上的二元结果无价值论,主张违法性的本质不但在... 违法性的本质在于结果无价值的观点,在我国刑法理论界颇为流行。法益衡量说在理论设计上存在的缺陷,使得结果无价值论在刑法解释上难以自圆其说。建立在刑法既是裁判规范,也是行为规范基础上的二元结果无价值论,主张违法性的本质不但在于客观上的法益侵害,而且在于社会伦理规范的违反,但法益侵害应予以优先考虑。二元结果无价值论与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概念在内容上高度吻合,可以成为司法实践中认定犯罪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性 法益侵害 社会相当性 二元结果无价值
下载PDF
国家行动者、社会利用与动员遣散
5
作者 谢岳 詹晟晨 《实证社会科学》 2020年第1期3-30,共28页
抗争政治理论致力于寻找关键机制,来解释集体抗议的兴起、演变轨迹与行动的结果.社会利用是一个反复出现并且深刻影响集体抗议的关键机制.已有的研究探讨了社会利用机制的运作条件,不过,这些条件是以社会行动者为中心、以抗议动员为取向... 抗争政治理论致力于寻找关键机制,来解释集体抗议的兴起、演变轨迹与行动的结果.社会利用是一个反复出现并且深刻影响集体抗议的关键机制.已有的研究探讨了社会利用机制的运作条件,不过,这些条件是以社会行动者为中心、以抗议动员为取向的.至于国家在什么条件下动员第三方组织抑制社会行动者的集体抗议行动,至今仍然还是一个研究空白.本文基于律师参与信访调解的案例,探讨在特定的政治制度下,社会利用机制如何帮助国家行动者实现运用第三方力量,去消解那些被视为破坏社会秩序的抗议行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利用机制发挥作用,取决于三个条件:一是,国家必须建立起对先前的、独立的社会组织在制度上或非制度上的主导权,使得后者在某些方面依附于前者;二是,国家必须通过文化建设,说服先前存在的组织参与到遣散集体行动者的合作当中;三是,行动者坚持的集体身份,得到了先前存在的组织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争政治理论 社会利用 过程—机制理论 信访 调解
下载PDF
城邦、人与正义:亚里士多德与荀子之间的对话 被引量:5
6
作者 陈治国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95,共12页
围绕正义问题,通过重构亚里士多德与荀子之间的适当对话,揭示了两位思想家在城邦的自然性、正义的城邦以及它们与人的自然本性关系等问题上的基本思路,表明前者对广泛意义上"正义"的两种规定——即正义就是"守法"和... 围绕正义问题,通过重构亚里士多德与荀子之间的适当对话,揭示了两位思想家在城邦的自然性、正义的城邦以及它们与人的自然本性关系等问题上的基本思路,表明前者对广泛意义上"正义"的两种规定——即正义就是"守法"和"与他人相关的德性之总体"——很大程度上也有助于刻画荀子儒学中"礼义"这一核心观念,并且,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观念和荀子的礼义观念与它们各自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或理论预设之间都存在着某些张力和冲突。不过,这并不意味对伦理性—政治性实践哲学的探究可以或应该摆脱形而上学的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荀子 正义 礼义 形而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