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雨雪霏霏”考辨──兼析《十三经注疏》对《诗经》八处“雨雪”之训释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明富 张鹏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5-31,共7页
《十三经注疏》将《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一句中的"雨雪"释为动词"下雪",通行的诸多注译本和教材也都如此解释。但从训诂学、语法学及《诗经》自身体例等角度分析,"雨雪霏霏"... 《十三经注疏》将《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一句中的"雨雪"释为动词"下雪",通行的诸多注译本和教材也都如此解释。但从训诂学、语法学及《诗经》自身体例等角度分析,"雨雪霏霏"中"雨雪"应为名词,即"雨"和"雪"之义,"霏霏"为形容词,即"雨雪盛貌"。此外,考《诗经》其他7处"雨雪",应释为名词的为《邶风·北风》"雨雪其雱"与"雨雪其霏"以及《小雅·出车》"雨雪载涂"中的"雨雪";应释为动词"下雪"义的为《小雅·信南山》"雨雪雰雰"和《小雅·頍弁》"如彼雨雪"以及《小雅·角弓》"雨雪瀌瀌"与"雨雪浮浮"中的"雨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雨雪 霏霏 《十三经注疏》 诗经译注》
下载PDF
说“穹窒”
2
作者 王鹏远 《汉字汉语研究》 2023年第3期24-29,124,125,共8页
结合秦简中有关除鼠的记载,我们认为《诗经》中的“穹窒”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表示“窒穴”的活动。《尚书大传》中的“穹窒”、《淮南子》中的“穷窒”、《庄子》中的“穷桎”表示同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后代的“穷塞”可能来源于“... 结合秦简中有关除鼠的记载,我们认为《诗经》中的“穹窒”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表示“窒穴”的活动。《尚书大传》中的“穹窒”、《淮南子》中的“穷窒”、《庄子》中的“穷桎”表示同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后代的“穷塞”可能来源于“穹窒”,由“阻塞不通”引申出道理穷屈不通、人生坎坷等抽象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除鼠 穹窒
下载PDF
《诗经》“谁适为容”“谁适与谋”解 被引量:3
3
作者 汪维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21,103,共12页
《诗经·卫风·伯兮》"谁适为容"和《小雅·巷伯》"谁适与谋"两句诗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认为这两句诗句式一致,"适"的用法也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谁"是介词"为(w&... 《诗经·卫风·伯兮》"谁适为容"和《小雅·巷伯》"谁适与谋"两句诗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认为这两句诗句式一致,"适"的用法也相同:都是宾语前置句,"谁"是介词"为(wèi)"和"与"的宾语,"适"是衬音助词,兼起强调前置宾语的作用,无实义。两句诗的意思是"为谁修饰容貌""与谁谋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解读 谁适为容/谁适与谋 “适”之性质 训诂学
原文传递
论《诗经》中的两种自然与浸润自然的两种文化精神 被引量:1
4
作者 喻斌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6-80,共5页
 《诗经》中有两种自然。两种自然中浸润着两种文化精神。其一是全民性的本真日常自然,其中,浸润并沉淀着中国文化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科学精神;其二则是平民的自然,以及由平民的自然所孕育生成的《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赋、比...  《诗经》中有两种自然。两种自然中浸润着两种文化精神。其一是全民性的本真日常自然,其中,浸润并沉淀着中国文化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科学精神;其二则是平民的自然,以及由平民的自然所孕育生成的《诗经》的艺术表现方式———赋、比、兴,其中浸润并沉淀着中国文化亲和自然、回归自然的伦理情怀和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日常自然 平民自然 自然引子 科学精神 伦理情怀 人文精神
下载PDF
试析《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真实原因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津琥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联系《诗经》中的其他诗篇并考察当时时代背景,指出该诗第三章中的“桑叶”“桑葚”其实都是藉指财产,“鸠”藉指男子,氓妇被休其实是氓出于经济原因,通过骗婚、掠... 《诗·卫风·氓》中氓妇被抛弃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联系《诗经》中的其他诗篇并考察当时时代背景,指出该诗第三章中的“桑叶”“桑葚”其实都是藉指财产,“鸠”藉指男子,氓妇被休其实是氓出于经济原因,通过骗婚、掠夺女子财产的目的达成后的必然结果,从而纠正了历来诂诗者的臆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桑叶 桑葚
下载PDF
《成均图》交纽转的文献证明和语音学原理——盇泰之转及其推阐兼论古去声及谐声的多源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易青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26,103,共11页
《成均图》交纽转中的盇泰之转,是盇部字唇音尾(-p)弱化消失,其音流入泰部去声(收-?)。同理,缉部字唇音尾(-p)弱化,其音也流入队和至去声(收-?)。揭示前《诗经》时代的古音的关系,可解释《诗经》时代诸多"合韵"现象。首先需... 《成均图》交纽转中的盇泰之转,是盇部字唇音尾(-p)弱化消失,其音流入泰部去声(收-?)。同理,缉部字唇音尾(-p)弱化,其音也流入队和至去声(收-?)。揭示前《诗经》时代的古音的关系,可解释《诗经》时代诸多"合韵"现象。首先需要建立对复杂文献材料进行科学分析的方法,以及在事实的基础上确定一些根据材料推求古音关系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成均图 声转 古去声:谐声
原文传递
《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和重言词的功能比较
7
作者 李春艳 袁慧 《现代语文》 2020年第8期10-14,共5页
《诗经》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以衬音助词加实义单音节词的方式构成衬字双音结构,该结构又与相对应的叠音状貌词存在密切联系。结合《诗经》文本实例和数据统计,从表意、句法、音律等方面,对《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与叠音... 《诗经》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是以衬音助词加实义单音节词的方式构成衬字双音结构,该结构又与相对应的叠音状貌词存在密切联系。结合《诗经》文本实例和数据统计,从表意、句法、音律等方面,对《诗经》状貌词中衬字双音结构与叠音词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衬字双音结构 重言 状貌词
下载PDF
论韵谱归纳法在古韵部研究中的意义和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民权 田迪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8,95,共8页
以韵谱形式归纳《诗经》用韵,类聚韵脚字,区分古韵部类,是古音研究的一项重要发明。近年来发现的万光泰《九经韵证》,就是这样一部研究著作。是书以古音十九部为框架,类聚《诗经》及群经韵字,韵例分析细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 以韵谱形式归纳《诗经》用韵,类聚韵脚字,区分古韵部类,是古音研究的一项重要发明。近年来发现的万光泰《九经韵证》,就是这样一部研究著作。是书以古音十九部为框架,类聚《诗经》及群经韵字,韵例分析细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本文将结合万氏书稿内容,阐释韵谱归纳法在古韵部划分上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古韵 《九经韵证》 韵谱归纳法 韵例分析
原文传递
“静女”非“美女”——与熊焰先生商榷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合鸣 赫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6-98,共3页
《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之“静女”,有的学者训作“美女”。本文认为 ,“静”通“靖”,“靖”含“善”、“淑”义 ,因此 ,“静女”即“善女”、“淑女”,而非“美女”
关键词 诗经 静女 善女 淑女
下载PDF
论《诗经》中的“语音技巧”及其应用
10
作者 郑妞 《语言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3,共10页
“语音技巧”,指的是诗句中除句末韵脚字以外,以声母或韵部的交互或重叠为特征的一种语音现象。此文通过列举例证肯定了《诗经》中“语音技巧”的存在,总结了这种“语音技巧”出现的规律,认为“语音技巧”在上古声母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 “语音技巧”,指的是诗句中除句末韵脚字以外,以声母或韵部的交互或重叠为特征的一种语音现象。此文通过列举例证肯定了《诗经》中“语音技巧”的存在,总结了这种“语音技巧”出现的规律,认为“语音技巧”在上古声母研究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对比分析安大简《诗经》和《毛诗》的部分异文,发现《毛诗》在“语音技巧”上表现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双声叠韵 语音技巧 上古声母
原文传递
《诗经》修辞同义词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国煜 《励耘语言学刊》 2007年第1期187-205,共19页
修辞同义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语境临时同义词,二是指语境词汇同义词。确定《诗经》修辞同义词的依据主要是《诗经》中的近义词、类义词和词汇同义词。《诗经》修辞同义词可分为叠咏修辞同义词、连文修辞同义词和对出修辞同义词。... 修辞同义词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语境临时同义词,二是指语境词汇同义词。确定《诗经》修辞同义词的依据主要是《诗经》中的近义词、类义词和词汇同义词。《诗经》修辞同义词可分为叠咏修辞同义词、连文修辞同义词和对出修辞同义词。其形成的基础主要是诗、乐结合的需要、诗歌节奏的需要和诗歌押韵的需要。其修辞作用主要是错综变化美、意义显豁美、节奏和谐美和双关含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修辞同义词 确定 分类 作用 意义
下载PDF
《诗经》中的“载A载B”句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荣霞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3期11-14,共4页
对于《诗经》中的“载A载B”句式 ,历来看法不同。通过穷尽性分析 ,文章认为“载”为语气词 ,在时间上AB有三种关系 :同时发生、先后相承、交替出现。从该句式的分布情况可以推测 ,《诗经》
关键词 诗经 "载A载B"句 语气词 语义关系 诗歌 句法
下载PDF
《诗·伯兮》“言树之背”解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2期69-71,84,共4页
文章从萱草“喜生于山坡略隐蔽处”的生长特性与古建筑的形制“堂”(指“南堂”)与“北堂”(指“北室的一部分”)的不同入手,揭示《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中“背”的含义为“背阴略隐蔽处”,否定了自汉代《毛传》以来,... 文章从萱草“喜生于山坡略隐蔽处”的生长特性与古建筑的形制“堂”(指“南堂”)与“北堂”(指“北室的一部分”)的不同入手,揭示《诗经·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中“背”的含义为“背阴略隐蔽处”,否定了自汉代《毛传》以来,学者多以“背”通“北”,训“背”作“北堂”、“北堂阶下”或“堂背”,以及以“背”通“(?)”的各种传统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伯兮 北堂
下载PDF
《诗经》中的“止”字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灿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2,共6页
关于《诗经》中“止”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于省吾先生的《<诗经>中“止”字的辨释》较系统地分析了“止”的用法,但“止”的分类还未尽善。本文在此基础上,重新考察了《诗经》中“止”的用例,谨对“止”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再... 关于《诗经》中“止”的注解历来众说纷纭,于省吾先生的《<诗经>中“止”字的辨释》较系统地分析了“止”的用法,但“止”的分类还未尽善。本文在此基础上,重新考察了《诗经》中“止”的用例,谨对“止”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再进行分类,描写《诗经》中“止”的实际所属词类和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止” 语法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代词 语气词
下载PDF
谈谈安大一《诗经》从“手”的新见形声字 被引量:1
15
作者 赖怡璇 田炜(指导) +2 位作者 林清源(指导) 陈美兰(指导) 高佑仁(指导)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3期41-47,155,共8页
安大一《诗经》从“手”的新见形声字有四例:“■”“■”“■”与“■”。“■”字对应今本《毛诗》“掺”,《说文》引《诗》作“攕”,“■”为“攕”的异体字,都是为表示手纤细而造的专字,简本的“■”为声符,既表音亦表意。“■”字... 安大一《诗经》从“手”的新见形声字有四例:“■”“■”“■”与“■”。“■”字对应今本《毛诗》“掺”,《说文》引《诗》作“攕”,“■”为“攕”的异体字,都是为表示手纤细而造的专字,简本的“■”为声符,既表音亦表意。“■”字对应今本《毛诗》“升”,“■”为强调“在手”的专字,与“升”字为义近替换关系。“■”字对应今本《毛诗》“匊”,“■”即为《说文》“■”字,“■”与“■”左右偏旁互换,“■”省略“■”字右旁的“■”形,“■”是“掬”字异体。“■”字对应今本《毛诗》“笃”,简本的“■”可读为“擣”,“■”与“擣”为异体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安大简 新见字 从“手”的形声字
下载PDF
《诗经》条件异读考略(一)
16
作者 傅定淼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10,共10页
《诗经》条件异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远没有《毛诗音义》所注的那么多。《诗经》声母条件异读的主流形式是清浊交替,韵部条件异读则主要是阴入对转。假借是条件异读的主要原因,但引申和同形字也都是其中重要的作用因素。
关键词 诗经 声母 韵部 条件异读
下载PDF
《诗经》“且”字用法考察分析
17
作者 覃觅 《河池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3-65,86,共4页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研究当时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全部"且"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其中"且"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描绘《诗经》中&...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研究当时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文章以《诗》全部"且"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其中"且"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描绘《诗经》中"且"字的使用状况,为研究虚词"且"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连词 助词
下载PDF
《诗经》训诂辨疑二题
18
作者 滕志贤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8-42,共5页
本文详细辨析了《卷耳》、《节南山》中的2处训诂疑难,提出了与传统或今人不尽相同的诠释,同时对前人误解的原因也作了比较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诗经 《卷耳》 《节南山》 新解
下载PDF
《诗经》条件异读考略(续)
19
作者 傅定淼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7,共7页
《诗经》条件异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远没有《毛诗音义》所注的那么多。《诗经》声母条件异读的主流形式是清浊交替,韵部条件异读则主要是阴入对转。假借是条件异读的主要原因,但引中和同形字也都是其中重要的作用因素。
关键词 诗经 声母 韵部 条件异读
下载PDF
论上古音与《诗经》的无韵诗
20
作者 竺家宁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4,共6页
我们都知道,诗与乐不分家。诗经是当时人民随口唱出的民歌,当然并没有什么统一规定的、严密的韵律。但声音的协和美和自然美,是它的特征。陈第说:"《毛诗》之韵,动乎天机,不费雕刻。"(明陈第《读诗拙言》)江永说:"《诗... 我们都知道,诗与乐不分家。诗经是当时人民随口唱出的民歌,当然并没有什么统一规定的、严密的韵律。但声音的协和美和自然美,是它的特征。陈第说:"《毛诗》之韵,动乎天机,不费雕刻。"(明陈第《读诗拙言》)江永说:"《诗经》俚谚童谣,矢口成韵,古岂有韵书哉?"(江永《古韵标准例言》)他们这些话,正反映了诗经的本质。在《诗经》自然和谐的歌声中,实际蕴含着某些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古音的知识正是启开其中韵律奥秘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音 诗经 无韵诗 句中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