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公园城市建设路径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云路 高宇 +1 位作者 李雄 吴雪 《中国城市林业》 2020年第3期8-12,共5页
公园城市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应对当前我国人居生态环境所面临新形势的主动作为。文章在论述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我国公园城市的重要意义,通过从单一到系统、... 公园城市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应对当前我国人居生态环境所面临新形势的主动作为。文章在论述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我国公园城市的重要意义,通过从单一到系统、从普适到特殊、从建设者到使用者、从独立到融合、从传承到发扬等方面重点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公园城市建设内涵,并以推动新时代我国公园城市建设和人居生态环境建设长远发展为目标,从价值观念培养、操作体系构建、空间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制定、传统文化传承和反馈机制协调6个方面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下的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以期为不断丰富公园城市的建设内涵提供一定的指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园城市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人居生态环境 建设路径
下载PDF
聚落考古综述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建华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2期97-100,112,共5页
聚落考古研究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和外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聚落考古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聚落考古的定义和内容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作为一种考古学方... 聚落考古研究的探索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和外国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引入,聚落考古研究逐渐深入。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聚落考古的定义和内容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作为一种考古学方法,聚落考古应该加强对于人和自然环境的研究。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聚落考古资料共时性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生态环境 社会关系 人类学 民族学 人文地理学 共时性 综述
原文传递
传统边地聚落生态适应性研究及启示——解读云南和顺乡 被引量:14
3
作者 童志勇 李晓丹 《新建筑》 2005年第4期22-25,共4页
以云南和顺乡传统边地聚落为背景,阐述了传统边地聚落发展过程中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指出在新的形势下,传统聚落应建立新的适应性机制,重新达到平衡,方可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传统边地聚落 生态适应性 生态环境 聚落环境 启示
下载PDF
政府主导型生态移民的实效、问题与对策——宁夏西海固山区生态移民调查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孙燕一 王振洲 +2 位作者 刘懿 崔丽 韩瑾 《西部论坛》 2013年第2期44-50,共7页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民生问题和生态问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宁夏西海固山区陷入了民生与生态问题的恶性循环。为了使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的人民尽快摆脱生态环境恶化与民生贫困的两难困境,国家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实施了生态移民的扶贫政策... 由于自然环境恶劣,民生问题和生态问题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宁夏西海固山区陷入了民生与生态问题的恶性循环。为了使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的人民尽快摆脱生态环境恶化与民生贫困的两难困境,国家在宁夏西海固山区实施了生态移民的扶贫政策。西海固山区的生态移民工程在环境治理与保护以及改善居民生存状态和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移民生产用地落实和生产方式转变、移民安置资金和生产启动资金以及对移民的后期帮扶和对特别困难移民的经济支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质量和效果。因此,生态移民工程需要根据地区发展规划统筹安排;不但需要进一步认真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还需要有完善的后续支持,才能保证生态移民的质量及其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西海固山区 扶贫 政府主导 移民安置 生态环境恶化 生存条件 生产方式转变
下载PDF
游牧民定居与草原生态环境变迁——基于新疆吐尔洪盆地的考察 被引量:8
5
作者 罗意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81,M0004,共14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吐尔洪盆地的哈萨克族牧民经历了定居后较快的人口自然增长与农业发展相互强化的过程。该过程改造了盆地自然景观,诱发了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使牧民与草原的关系由平衡走向失衡。近年来,哈萨克族牧民人口自然增长... 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疆吐尔洪盆地的哈萨克族牧民经历了定居后较快的人口自然增长与农业发展相互强化的过程。该过程改造了盆地自然景观,诱发了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使牧民与草原的关系由平衡走向失衡。近年来,哈萨克族牧民人口自然增长的速率减缓,牧民积极地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这些新的变化降低了资源利用强度,推动了盆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使牧民与草原的关系开始重新走向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 定居 草原生态环境 哈萨克族
原文传递
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被引量:4
6
作者 惠彦涛 鲁奇 李辉山 《山西建筑》 2006年第7期15-16,共2页
解释了城市人居环境的概念及内涵,阐述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的意义,指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近17年粤东与闽南地区人居环境变化对比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菁 洪婉娜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89,共6页
通过构建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4个方面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东和闽南地区7个城市近17年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近17年在粤东与闽南七市中,厦门的人居环境最好,... 通过构建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4个方面的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东和闽南地区7个城市近17年的人居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近17年在粤东与闽南七市中,厦门的人居环境最好,改善程度最大,泉州次之,漳州紧随其后;汕头和潮州的人居环境较好,但改善较小,揭阳和汕尾的人居环境较差,但改善程度较大。(2)粤东与闽南地区的人居环境均在不断改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但闽南地区人居环境改善的程度大于粤东地区,且两个地区的人居环境差异化处于较高的水平。(3)影响粤东和闽南地区人居环境变化的主要因子是经济发展与公共服务水平。(4)未来粤东与闽南地区的发展需要加强空间地域发展联动,依托区位、地缘、交通和政策等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实施可持续的城市人居环境发展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粤东与闽南地区 主成分分析 生态环境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居住条件
原文传递
包头市城市人居环境中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宁小莉 周璇 朱丽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4-58,共5页
人居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生态环境对于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是人居环境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元素。本文从包头市生态环境的资源禀赋、环境质量、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计算分析目前包头市生... 人居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生态环境对于人居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生态环境是人居环境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元素。本文从包头市生态环境的资源禀赋、环境质量、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计算分析目前包头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情况,对包头市人居环境中生态环境质量做出定量评价,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生态环境 评价 包头市
原文传递
徽州传统聚落空间意象分析及启示 被引量:3
9
作者 戴慧 吴运法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4-47,共4页
徽州传统村落以它独特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我国古代聚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研究其聚落空间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入手,对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徽州聚落形成的特点以及其适合现代城市发... 徽州传统村落以它独特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在我国古代聚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研究其聚落空间特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文从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入手,对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徽州聚落形成的特点以及其适合现代城市发展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聚落 空间意象 生态环境 地域特色
下载PDF
济南泉城聚落空间形态与生态环境的关联嬗变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亚暐 赵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90-94,共5页
回顾济南自春秋战国到清代末期巧用自然环境、构建特色风貌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发展历程,从有机结合景观环境的城市泉水水系、由泉而生的适宜人居环境以及趋利避害的城市防灾措施三方面,分析了农耕时代济南先民因利自然的聚居环境营建理... 回顾济南自春秋战国到清代末期巧用自然环境、构建特色风貌的城市生态化建设发展历程,从有机结合景观环境的城市泉水水系、由泉而生的适宜人居环境以及趋利避害的城市防灾措施三方面,分析了农耕时代济南先民因利自然的聚居环境营建理念和趋利避害的朴素生态智慧实践。反思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给济南的聚居条件带来了的负面影响,通过梳理近年来济南生态环境重建工作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指出系统保护地域自然生态环境、促进古城营建生态智慧与新型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交融是当代城市建设的理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城聚落 空间形态 生态环境 特色风貌 绿色人居环境
下载PDF
现代村镇建设中新型人地关系的重构与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闫凤英 付孟泽 林建桃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78-83,共6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村镇建设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人地关系是衡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尺,可以体现村镇建设发展中的有序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在探讨现代村镇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内涵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改...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村镇建设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人地关系是衡量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尺,可以体现村镇建设发展中的有序性、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在探讨现代村镇建设中人地关系的内涵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构建了现代村镇建设中的新型人地关系。提出村镇建设中新型人地关系的调控机制,一是从外部管理方面,提出要制定调控政策,提升公共服务管理水平,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二是从内部协调机制方面,提出通过提升人居承载度,转变生产作用方式,生活、生产和生态融合的再组织,各个人地关系协调机制都由动力机制、过程机制和约束机制构成,其中约束机制对于人地协调的结果至关重要。以期形成新的村镇人地关系框架,促进村镇人地关系的积极互动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村镇 人地关系 协调机制 人居环境 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居住格局研究Ⅱ.成因和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兆录 彭明春 +1 位作者 刘林云 董永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5-31,共7页
使用快速农村评估法和参与性农村评估法对研究区的居住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居住格局的形成及变化是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变革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生态环境控制着居民点规模和居住格局变化的方向 ,受沟... 使用快速农村评估法和参与性农村评估法对研究区的居住格局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居住格局的形成及变化是在生态环境和社会变革综合作用下进行的 ;生态环境控制着居民点规模和居住格局变化的方向 ,受沟谷地区滋生的病源生物的排斥 ,早期居民点分布在较高的山地 ;社会变革有利于疾病控制 ,驱动了居住格局的变化 ,使居民点向资源丰富的沟谷地区转移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还大面积土地于森林 ,促进了自然保护 ;移民涌入增加的居民点使热带季节雨林的破坏和人与被保护动物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格局 生态环境 保护与发展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流域尺度中的城市人居格局观察与思考——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彦 王纪武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90-395,共6页
从流域这一人居环境尺度入手,阐释聚居尺度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学术关联,同时选择我国长江流域的重庆、武汉、南京地区的人居格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构相应的时空坐标,对三地的城镇现状格局和历史演进开展比较研究,揭示地域生态环境与流... 从流域这一人居环境尺度入手,阐释聚居尺度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学术关联,同时选择我国长江流域的重庆、武汉、南京地区的人居格局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构相应的时空坐标,对三地的城镇现状格局和历史演进开展比较研究,揭示地域生态环境与流域尺度中城市人居格局的深刻关联,并由此提出三地基于不同生态关系的区域发展策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人居格局 时空坐标 地域生态环境 区域发展策略
下载PDF
鄂伦春族聚居地森林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莹 关大伟 《林业勘查设计》 2020年第2期110-112,共3页
茫茫林海中的鄂伦春人世代以狩猎为生,从其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来看,发展森林旅游都具有较大优势。对鄂伦春族森林旅游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森林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至关重要。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突出特色、可持续发... 茫茫林海中的鄂伦春人世代以狩猎为生,从其地理位置、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来看,发展森林旅游都具有较大优势。对鄂伦春族森林旅游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森林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至关重要。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突出特色、可持续发展、市场导向、文化性、参与性等原则,开发出科普类、特产类、民间工艺类、婚庆用品类、文化类、冰雪林海类等多元化森林旅游纪念品。为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鄂伦春民俗文化的传承开拓了新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伦春族聚居地 民俗文化 生态环境 森林旅游 纪念品设计
下载PDF
试论基于乡村聚落的生态审美发生机理
15
作者 黄焱 杨茜淳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288-293,共6页
基于审美体验“所指”的内生态环境与外生态环境是人类审美意识、审美实践下的产物,两者本质相同而表现不同。外生态环境审美要素可归纳为形式、体验、移情,而内生态环境审美三要素为体验、方式、移情。乡村聚落中所生活的人与其外生态... 基于审美体验“所指”的内生态环境与外生态环境是人类审美意识、审美实践下的产物,两者本质相同而表现不同。外生态环境审美要素可归纳为形式、体验、移情,而内生态环境审美三要素为体验、方式、移情。乡村聚落中所生活的人与其外生态环境的审美关系,主要通过人的生活环境来反映,而与其内生态环境的审美关系则可由人的生活方式得以揭示。乡村聚落所承载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涵盖了其所生活的人与内外生态环境间的审美关系,反映了人类文明深处的一种有机联系。藉由生态美学视角审视乡村聚落,特别是对传统村落的生态审美审视将给予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审美 乡村聚落 外生态环境 内生态环境 发生机理
下载PDF
湖南衡南县宝盖村建筑文化浅析
16
作者 王立言 伍国正 《中外建筑》 2016年第3期71-72,共2页
宝盖村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文章从宝盖村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及建筑装饰等方面,重点分析了宝盖村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特色。
关键词 宝盖村 传统村落 建筑文化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构想 被引量:29
17
作者 赵之枫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0-52,共3页
针对农村地区出现的浪费土地、污染严重等问题 ,本文从城乡关系、人口和消费、生态环境、能源利用。
关键词 乡村人居 环境建设 农村地区 小城镇 发展
下载PDF
乡土精神与现代化——传统聚落人居环境对现代聚居社区的启示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芗 王宜昌 何小川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传统乡土聚落因人们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紧密联系 ,而具有丰富的生态学内涵 ,它是自然经济时期人类的社会、经济形态和自然环境达到整体协调而呈现出的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人居环境。它为我们现代聚居社区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传统聚落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乡土精神
下载PDF
生态景观特征的村镇聚落分类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北京市为例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永彬 乔敏 +1 位作者 宇林军 李明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9-166,共8页
村镇聚落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促进城乡发展的关键。对村镇聚落进行空间分类制图是乡村分类管理和制定乡村振兴相关规划的基础。该文从生态景观角度,建立了基于村镇聚落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征的村镇聚落空间分类制图方... 村镇聚落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促进城乡发展的关键。对村镇聚落进行空间分类制图是乡村分类管理和制定乡村振兴相关规划的基础。该文从生态景观角度,建立了基于村镇聚落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征的村镇聚落空间分类制图方法。以北京市为例,实现了基于生态景观特征的北京市村镇聚落空间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村镇聚落类型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村镇聚落可分为平原近郊平坡聚落、平原近郊缓坡聚落、平原远郊平坡聚落、平原远郊缓坡聚落、高台地缓坡聚落、高台地斜坡聚落、高平原平坡聚落、低山缓坡聚落、低山斜坡聚落、低山急坡聚落、高海拔聚落11种类型;坡度是影响村镇聚落分布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坡度越平缓,村镇聚落越密集,生态环境质量越差;平原和高平原地区村镇聚落较密集,生态环境相对较差;高台地和山区由于地势的影响,村镇聚落较稀疏,生态环境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生态景观特征 村镇聚落分类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原文传递
基于生态环境特征的村镇聚落分类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兰州市为例
20
作者 吴帛阳 高英杰 +2 位作者 高英珂 栾春凤 杨定海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7-152,共6页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探究生境特征的村镇聚落分类并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旨在明确村镇聚落分类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联系,为村镇建设发展与资源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兰州市村镇形成“五大类九小类”聚落类型,其中谷地聚落数量较多,...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探究生境特征的村镇聚落分类并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旨在明确村镇聚落分类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联系,为村镇建设发展与资源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兰州市村镇形成“五大类九小类”聚落类型,其中谷地聚落数量较多,占整体的59.10%;其次为丘陵聚落,平川与山地聚落数量相差不大,占整体的7.90%和8.48%;高原聚落数量最少。(2)高程是影响聚落分布和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平川与谷地聚落集聚于河岸两侧,数量较多且生态环境较差;山地与高原聚落生态环境较好,但村镇聚落较少。村镇聚落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结果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聚落 遥感生态指数 聚落分类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兰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