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月与安生》中的女性成长与自我追寻 被引量:1
1
作者 栾鑫 李时学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20年第1期52-56,共5页
通过解析《七月与安生》中两位女性的人物形象及成长历程,阐释其自我追寻的本质,揭示安生作为七月的镜像而成为"他者",以及七月在男权话语中成为逃避自由的"失语者"之事实,深度发掘二者在男性凝视下成长与自我追寻... 通过解析《七月与安生》中两位女性的人物形象及成长历程,阐释其自我追寻的本质,揭示安生作为七月的镜像而成为"他者",以及七月在男权话语中成为逃避自由的"失语者"之事实,深度发掘二者在男性凝视下成长与自我追寻最终走向空无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阐明女性身体受到隐蔽规训的事实以及女性必须以身体的解放实现精神和人格的解放,摆脱男性凝视,才能实现人格的真正觉醒和独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与安生》 自我追寻 男性凝视
下载PDF
城乡间的挣扎与自我找寻--论孙惠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2
作者 刘虎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41-46,共6页
揭示城市理想与乡村现实之间的背离是孙惠芬小说创作的一个主题,她着意于通过底层乡民在城乡间的游走反映不平衡的城乡关系及城乡融合的可能,而她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家独特的城乡观。孙惠芬既表现现代性语境下乡村女... 揭示城市理想与乡村现实之间的背离是孙惠芬小说创作的一个主题,她着意于通过底层乡民在城乡间的游走反映不平衡的城乡关系及城乡融合的可能,而她笔下的乡村女性形象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家独特的城乡观。孙惠芬既表现现代性语境下乡村女性对城市的渴慕与追求,也凸显她们城市梦想破灭后重返乡村的身份眩惑和对自我主体精神的积极建构,体现了作家对乡村现代化的探索和对乡村女性命运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关系 孙惠芬 小说 女性形象 自我追求
下载PDF
身体发现·自我追寻·生命召唤——评路文彬《深海沉默》
3
作者 沙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96-102,共7页
路文彬在长篇小说《深海沉默》中书写了一个不断追寻自我、追寻自由、具有强大生命意志的主人公形象——海童。自我追寻与生命召唤通过主人公海童的身体感知不断实现和超越,在海童的无声言语、敏锐的感觉器官,以及对古老生命的原始欲望... 路文彬在长篇小说《深海沉默》中书写了一个不断追寻自我、追寻自由、具有强大生命意志的主人公形象——海童。自我追寻与生命召唤通过主人公海童的身体感知不断实现和超越,在海童的无声言语、敏锐的感觉器官,以及对古老生命的原始欲望中,实现了个体的独一性与生命意志的自由。以身体为方法,探究路文彬是如何通过身体抵达精神与灵魂这一路径,成为解读这部小说不可忽视的要素,并从中发现作者深刻的伦理关怀与现代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文彬 《深海沉默》 身体发现 自我追寻 生命召唤 海洋书写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自我追寻三境界的教育引导
4
作者 巩雪 彭拥军 《煤炭高等教育》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自我追寻,是个体不断对自己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进行洞察、理解并行动的过程。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追寻既是一种主观建构又是一种现实建构,而这种建构在依赖个体认知深入的同时又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当下相当多大学生对自我的内发思考受到... 自我追寻,是个体不断对自己心理状态与行为方式进行洞察、理解并行动的过程。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追寻既是一种主观建构又是一种现实建构,而这种建构在依赖个体认知深入的同时又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当下相当多大学生对自我的内发思考受到牵制,自我追寻的茫然状态令人担忧。学生缺乏有力的精神支撑,在自我追寻的过程中信念不坚定;缺乏稳定的心理倾向,在自我追寻的过程中行为结果评价不客观;缺乏合宜的竞争状态,在自我追寻的过程中生存路径选择不理性。面对以上种种困囿,高校应辅以有效匡助,引人生成信仰从而激发其自我觉醒,促人沉淀德性从而调动其自我肯定,助人寻求中庸从而实现其自我整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追寻 当代大学生 教育引导
原文传递
确证自我存在的爱欲——以《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窄门》为例
5
作者 刘钰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1期1-6,共6页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窄门》中的陌生女人和热罗姆都并非大多数爱情中的痴男怨女,R先生和阿莉莎也并非他们挚爱的具体对象,他们确证自我存在的爱欲隐藏在追求爱情的表象之下。实际上,他们爱上了无限追寻的过程,爱上了追寻过程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窄门》中的陌生女人和热罗姆都并非大多数爱情中的痴男怨女,R先生和阿莉莎也并非他们挚爱的具体对象,他们确证自我存在的爱欲隐藏在追求爱情的表象之下。实际上,他们爱上了无限追寻的过程,爱上了追寻过程中的自己,在无对象的爱情所带来的痛觉中感受着自我的存在,验证着自我存在的意义,原本具体的情感对象模糊为了一个抽象的情感符号。最初使他们萌发情愫的具体对象实则是他们通向“善好”的中介,所以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疯狂爱欲区别于那种征服欲、占有欲或是肉欲,而是一种“爱智慧”的非常态化表现,是不断超越此在的生命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窄门》 爱欲 爱情 自我追求 善好
下载PDF
踏上涅槃之路——托妮·莫里森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赵莉 董晓烨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2期79-81,共3页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突出。这样看来,读莫里森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一幕幕黑人女性成长的悲剧。其实,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踏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莫里森的八部小说围绕着影响黑人女性一生的几大主题因素(美丽、友情、家庭、爱情、母爱、嫉妒、疗伤、女人间的争斗)展开,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 自我追寻 苦难 救赎
下载PDF
《秀拉》中秀拉对自我的追求 被引量:3
7
作者 梁昕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4期99-104,共6页
托妮.莫里森在小说《秀拉》中,塑造了一个特立独行地追求自我的黑人妇女秀拉。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探讨了秀拉追求自我的方式、意义,以及她自我追求的失败所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 《秀拉》 自我追求 女性主义
下载PDF
阿喀琉斯在希腊文化中的隐喻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安晓红 《衡水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9-61,共3页
希腊英雄阿喀琉斯,隐喻了希腊文化中人类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阿喀琉斯个体与个性追求的狂放不羁和无拘无束代表了希腊文化中的个体自由意识;阿喀琉斯缺乏理性的易怒性格又成为希腊文化中追求自制的反面典型;阿喀琉斯的“脚踵”,即他的... 希腊英雄阿喀琉斯,隐喻了希腊文化中人类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阿喀琉斯个体与个性追求的狂放不羁和无拘无束代表了希腊文化中的个体自由意识;阿喀琉斯缺乏理性的易怒性格又成为希腊文化中追求自制的反面典型;阿喀琉斯的“脚踵”,即他的致命之处,表达了人类自知个体生命的无穷追求与命运的惩罚之间的矛盾构成的悲剧意识。在这3个层次上,希腊文化表现出了人类从意识到自身超出其他存在,到以理性为动力不断超越自身,再到意识到人的局限性的人类自我意识的真正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知 自由 自制 希腊文化
下载PDF
教育对话与儿童自我的寻求 被引量:1
9
作者 熊金菊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理想的教育对话通过对儿童理智或理性的澄明而成就儿童自我,引导儿童主动追求美善生活,达成自由与自主的儿童自我实现状态。随着交谈情境的变化而生成的理想对话过程是教育双方达成理解与沟通的过程。从一位儿童与其母亲和班主任交往情... 理想的教育对话通过对儿童理智或理性的澄明而成就儿童自我,引导儿童主动追求美善生活,达成自由与自主的儿童自我实现状态。随着交谈情境的变化而生成的理想对话过程是教育双方达成理解与沟通的过程。从一位儿童与其母亲和班主任交往情境的探究提炼出教育对话达成儿童自我寻求的过程:教育者的自我融入;教育双方的自我交融;儿童的自我提升;儿童的自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对话 自我融入 自我教育 自我寻求
下载PDF
论温迪·瓦瑟斯坦戏剧中的女性身份危机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蕾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6-21,共6页
美国女剧作家温迪·瓦瑟斯坦以其幽默诙谐且寓意深刻的独特话语,刻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美国知识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们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代表作《海蒂编年史》、《罗森斯威格姐妹》和《美国女儿》展现了不同职业... 美国女剧作家温迪·瓦瑟斯坦以其幽默诙谐且寓意深刻的独特话语,刻画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美国知识女性形象,描写了她们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所遭遇的身份危机。代表作《海蒂编年史》、《罗森斯威格姐妹》和《美国女儿》展现了不同职业、不同时期、不同种族背景下的精英女性在面临事业和情感困境时的艰难选择。她们勇敢而睿智,独立而赋予开拓精神,是当之无愧的美国女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知识女性 身份危机 自我追寻
下载PDF
迪士尼公主系列女性自我追寻形象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武保勤 伊志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55-58,共4页
作为动漫界的巨头之一,80年来迪士尼公司制作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动画影片,其中独具特色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形色各异的公主们可以说是其产生时代女性形象的代表,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文章选取迪士尼公... 作为动漫界的巨头之一,80年来迪士尼公司制作了许多家喻户晓的动画影片,其中独具特色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形色各异的公主们可以说是其产生时代女性形象的代表,反映了社会的变化与时代的发展。文章选取迪士尼公主系列动画电影,沿着女性自我追寻形象这条主线管窥女性形象的变迁、女性意识的觉醒、发展与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士尼 公主 自我追寻 女权主义
下载PDF
村上春树文学中的城市表述方法——以《舞舞舞》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嘉临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4年第4期31-36,共6页
熟悉村上春树的读者们都知道,村上喜爱很多美国作家,其中菲茨杰拉德可说是他第一推崇。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市表述"上的关连。从初期的《1973年的弹子球》到最近推出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都市表述... 熟悉村上春树的读者们都知道,村上喜爱很多美国作家,其中菲茨杰拉德可说是他第一推崇。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市表述"上的关连。从初期的《1973年的弹子球》到最近推出的《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都市表述"贯穿了每个时期的小说创作。然而在其过渡期的作品中,村上春树跳脱"都市小说"以个人为主题的形式,融入"地铁沙林事件"、战争、高度资本主义等社会议题,这些小说更是突出了村上其创作开拓的领域。因此本文聚焦《舞舞舞》,寻访在"过渡期"阶段村上文学中"城市表述"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舞舞》 村上文学过渡期 城市表述 高度资本主义 自我追寻
下载PDF
《所罗门之歌》:黑人的自我追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47-149,共3页
《所罗门之歌》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受到白人奴役的历史过程中,黑人的文化不断受到冲击,黑人也在白人文化的腐蚀下渐渐丧失自我,但托尼·莫里森始终坚持恢复黑人文化。《所罗门之歌》正是象征着黑人对... 《所罗门之歌》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在受到白人奴役的历史过程中,黑人的文化不断受到冲击,黑人也在白人文化的腐蚀下渐渐丧失自我,但托尼·莫里森始终坚持恢复黑人文化。《所罗门之歌》正是象征着黑人对自己文化历史的一种追求和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可和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 自我追寻 《所罗门之歌》 文化
下载PDF
评《火山恋人》中的凯瑟琳和埃玛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晓峰 仇俐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2-64,共3页
《火山恋人》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它以18世纪后半叶的那不勒斯为背景,描写了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大使夫人和英国海军上将的感情纠葛。苏珊.桑塔格在小说中塑造了凯瑟琳和埃玛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大使的妻子,但是有着天壤之别。... 《火山恋人》是一部历史题材小说,它以18世纪后半叶的那不勒斯为背景,描写了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大使夫人和英国海军上将的感情纠葛。苏珊.桑塔格在小说中塑造了凯瑟琳和埃玛两位女性人物形象,她们都是大使的妻子,但是有着天壤之别。本文对凯瑟琳和埃玛分别作了评述,并进行了比较,并从社会背景的角度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形象 传统 美德 自我追求
下载PDF
自适与自远——论魏晋文人的饮酒精神
15
作者 徐文翔 《淄博师专学报》 2011年第1期23-26,共4页
酒对魏晋文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而独特的影响。"魏晋文人的饮酒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自适"与"自远"。要言之,"自适"即借助酒醉的状态,实现对人生负重的消解和本真心灵的追求;"自远&qu... 酒对魏晋文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而独特的影响。"魏晋文人的饮酒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自适"与"自远"。要言之,"自适"即借助酒醉的状态,实现对人生负重的消解和本真心灵的追求;"自远"则为以酒为精神伴侣,向纯然平和、物我两忘的"无我"心境进发——亦即从道德境界自觉地向天地境界进发的过程。对魏晋文人的饮酒精神的论述,有助于深化对魏晋文人精神世界的认识,并进一步了解其对中国文化史与思想史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人 饮酒精神 自适 自远
下载PDF
《库特斯岛》的空间书写与人物自我追寻
16
作者 赵宇霞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91-96,共6页
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以其作品深邃的思想性及独特的叙事性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短篇小说《库特斯岛》再现了门罗的经典主题——女性在现实中的自我探寻。小说中,门罗不再仅视空间为故事的发生地,而是将特定空间... 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以其作品深邃的思想性及独特的叙事性被誉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短篇小说《库特斯岛》再现了门罗的经典主题——女性在现实中的自我探寻。小说中,门罗不再仅视空间为故事的发生地,而是将特定空间的书写作为构建人物的叙事手段,通过对主人公蛰居的地下室、漫步的街道以及梦里的库特斯岛三个典型空间的书写,为读者呈现了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萌发、遗失及重建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库特斯岛》 空间书写 自我追寻
下载PDF
镜中的百合花——《欢乐之家》“镜子”意象挖掘
17
作者 曾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3-106,共4页
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自我追寻的主题总是以不同形式呈现,并且具有深刻含义。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挖掘潜藏在《欢乐之家》中典型的"镜子"意象,可以揭示在"他者"映照下女主角丽莉.巴... 在伊迪丝.华顿的小说中,男女主人公自我追寻的主题总是以不同形式呈现,并且具有深刻含义。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挖掘潜藏在《欢乐之家》中典型的"镜子"意象,可以揭示在"他者"映照下女主角丽莉.巴特曲折的自我追寻之路。在老纽约上流社会,有早期自我觉醒意识的丽莉在经历了自我迷失、痛苦分裂、挣扎与反抗后,以死亡为代价,改变了女性他者的地位,最终走向自我实现。这一悲惨的结局被赋予崇高与悲壮,使如百合花般的丽莉真正散发出历久弥新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乐之家》 镜像理论 自我追寻
下载PDF
以德为本的儒家财富观
18
作者 吴树勤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6,共6页
传统儒家通过区分性和命,提出物质性财富和精神性财富两类不同财富。正是对不同财富的追求和财富获取原则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不同人生价值观。儒家强调立足人的道德本性,努力实现对仁义等精神性财富的追求,人们对此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 传统儒家通过区分性和命,提出物质性财富和精神性财富两类不同财富。正是对不同财富的追求和财富获取原则的不同选择,体现了不同人生价值观。儒家强调立足人的道德本性,努力实现对仁义等精神性财富的追求,人们对此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同时也是理所应当承担的道德使命。君子以义为利,固守本分,推己及人,显示了传统儒家财富观鲜明的道德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财富观 道德 求在我
下载PDF
酷烈与温柔后的自我追寻——小论刘庆邦小说中的城市书写
19
作者 赵娣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38-41,共4页
酷烈的矿井描绘,温柔的乡村叙述构成刘庆邦小说恒定的二元模式,可以说他文学的"根"就源于此。作为一位优秀作家,刘庆邦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把这个"根"延伸到城市,在时代的喧嚣中,他通过对进城人、城中人这一群像的刻... 酷烈的矿井描绘,温柔的乡村叙述构成刘庆邦小说恒定的二元模式,可以说他文学的"根"就源于此。作为一位优秀作家,刘庆邦没有固步自封,而是把这个"根"延伸到城市,在时代的喧嚣中,他通过对进城人、城中人这一群像的刻画,来揭示城市人无处安放的灵魂。分析他对城市的书写,有助于较深刻地理解刘庆邦对寻找自我,回归精神家园的渴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庆邦 小说 自我追寻 城市书写 精神家园
下载PDF
《幸福过了头》中的地域转换与自我追寻
20
作者 刘娜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艾丽丝·门罗的中篇小说《幸福过了头》叙述了女数学家索菲娅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历程。门罗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家乡巴利比诺、求学之地柏林、获奖之地巴黎、就职之地斯德哥尔摩之间的地域转换,为读者呈现出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探索... 艾丽丝·门罗的中篇小说《幸福过了头》叙述了女数学家索菲娅追求理想和爱情的历程。门罗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家乡巴利比诺、求学之地柏林、获奖之地巴黎、就职之地斯德哥尔摩之间的地域转换,为读者呈现出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与探索、理想的“实现”、对理想和爱情妥协及自我意识的重建历程,揭示出在父权社会下,知识女性追求理想和爱情的艰难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 《幸福过了头》 地域转换 自我追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