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审美形态论纲 被引量:8
1
作者 郑苏淮 陈敏 +2 位作者 林彬 秦红梅 韩晓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0,共5页
“亚审美形态”是指人的一种愉悦的观照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形式、情状和对象的特征。其表现特征和存在方式是一种社会心理。亚审美的社会特征一是尚未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二是“亚审美”从形态上看,总是处在流动变化之中;三是... “亚审美形态”是指人的一种愉悦的观照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形式、情状和对象的特征。其表现特征和存在方式是一种社会心理。亚审美的社会特征一是尚未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二是“亚审美”从形态上看,总是处在流动变化之中;三是它的社会作用尚未被人们充分认识。亚审美形态的本质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反映了人的生存状况和存在形态。它背后潜藏着改变人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倾向。因此,亚审美形态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注重形象性、突出调侃性和社会化生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审美形态 社会心理 形象性 调侃性 社会化生产性
下载PDF
论英语中的幽默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利群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95-97,共3页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中国人也越来越具有幽默感 ,但是修辞写作中的幽默在汉语里是不活跃的。而幽默在英文中是一种活跃的语文修辞风格 ,根据其表现形式———修辞格的不同 ,可分为 :反语、讽刺、嘲弄。
关键词 HUMOR IRONY SATIRE ridicule PUN
下载PDF
“有情的讽刺”:鲁迅杂文的美学特质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洁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共8页
鲁迅对讽刺艺术有自觉的理论提倡和大量的文本实践。在艺术层面,他甄别讽刺与谴责,强调讽刺艺术的"轻妙深刻",提出"精炼""夸张"等要素;在精神层面,他强调"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尤以"有情的... 鲁迅对讽刺艺术有自觉的理论提倡和大量的文本实践。在艺术层面,他甄别讽刺与谴责,强调讽刺艺术的"轻妙深刻",提出"精炼""夸张"等要素;在精神层面,他强调"讽刺的生命是真实",尤以"有情的讽刺"对照批评"无情的冷嘲",体现了讽刺文学严肃介入现实的战斗精神。1930年代,通过对"幽默"小品文的批评,鲁迅再次明确了杂文的讽刺精神,将之树为"大时代"特殊的美学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讽刺 杂文 冷嘲 幽默
下载PDF
山寨文化:抵抗与揶揄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殿林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作为亚文化类型的山寨文化,既具有一般意义上亚文化的风格特征:抵抗,在器物层面、文化理念层面、文化产业层面,山寨文化向主流文化叫板,以图建立自己的认同;也具有由我们这个特定国情多种因素决定的风格意义:揶揄,它是传媒策划者和社会... 作为亚文化类型的山寨文化,既具有一般意义上亚文化的风格特征:抵抗,在器物层面、文化理念层面、文化产业层面,山寨文化向主流文化叫板,以图建立自己的认同;也具有由我们这个特定国情多种因素决定的风格意义:揶揄,它是传媒策划者和社会小资本所有者的社会小众诉求着快感满足和平民化,借助于破坏既有符码和表达新符码的方法,创造特别意义,揶揄着主流文化的惰性和刻板,宣告着草根阶层的生存方式,同时,由于利益动力,加快山寨文化成型化,使之及时地表达了草根阶层对社会现实的文化诉求。然而,无论山寨文化如何风光,都必然逃脱不了亚文化的宿命:缴械与收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寨文化 抵抗 揶揄 主流文化
下载PDF
方方、池莉言语风格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艳玲 《黄石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25-28,共4页
方方和池莉都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们都是湖北武汉人,在创作风格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阅读和分析她们的作品,发现其语言都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显示了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 言语风格 武汉方言 幽默 调侃
下载PDF
调侃简论 被引量:2
6
作者 杜希宙 《衡水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1-44,共4页
调侃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其审美理想是通过调侃者、调侃话语、受众3方因素构成的传播流程来实现的。调侃者的修养决定了调侃的品味、质量,调侃的受众则是调侃效果的检验者和评判者。不同的情形和心境,决定了调侃方式的差异。
关键词 调侃 主体修养 受众 成因 方式
下载PDF
调侃话语的集体意向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涂靖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95-98,共4页
意向性在调侃意义的认知建构过程中具有主导和主体作用。交际双方的命题态度是调侃话语意向性辨识的关键因素,对文本认知意向的趋同性是调侃意义的存在基础,调侃意义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集体意向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集体意向性的共有... 意向性在调侃意义的认知建构过程中具有主导和主体作用。交际双方的命题态度是调侃话语意向性辨识的关键因素,对文本认知意向的趋同性是调侃意义的存在基础,调侃意义是在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集体意向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集体意向性的共有特征越多,对文本调侃意味的识别度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侃 集体意向性 命题态度 主体 客体
下载PDF
“嘲笑”即礼遇:偶像“出圈”的传播研究——基于洛文塔尔社会心理学接受理论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8
作者 郭沛沛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94,共10页
长久以来,对大众娱乐现象的研究多放置于文化工业、消费社会或亚文化研究范式中,以偶像符号或粉丝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忽略了作为更为普遍的娱乐消费者大众群体(非粉丝群体)的存在。本研究通过网络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采用洛文... 长久以来,对大众娱乐现象的研究多放置于文化工业、消费社会或亚文化研究范式中,以偶像符号或粉丝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忽略了作为更为普遍的娱乐消费者大众群体(非粉丝群体)的存在。本研究通过网络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采用洛文塔尔社会心理学接受理论的分析视角,以公众的反应与接受态度为切入点,从社会的制约因素和个体接受的社会心理因素方面对当下偶像"被嘲"现象进行释读。研究发现,新一代有闲阶级的崛起已摆脱以往对追星盲目热情和非理性的状态,公众对只提供"表层审美"的流水线模式下的造星工业也渐露审美疲劳之态,这两者构成新的时代特征为偶像"被嘲"埋下了伏笔;公众心理层面,偶像人设营销、夸大吹捧等运作方式招致公众对"真实""完美"等设定的反感与麻木,"苦饭圈久已"的网络舆论境遇激发公众对偶像幻象再戳破的快感享受。在娱乐工业朝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迈进的新阶段,"嘲笑""出圈儿"等偶发现象将大众文化突破"饭圈"放置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是大众给予当今工业化造星模式的提醒,也是双方进行对话的契机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嘲笑 出圈儿 洛文塔尔 接受理论 文艺传播研究
原文传递
幽默在“异类叙述者”话语中的体现——以夏目漱石的《我是猫》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于丽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11年第5期68-74,共7页
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于1905年(明治38年)在俳句同人杂志《杜鹃》的一月号发表后迅速受到世人瞩目。这部小说为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就是,文中充满了痛快淋漓的幽默讥讽。小说的主人公兼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因为是只猫... 夏目漱石的处女作《我是猫》于1905年(明治38年)在俳句同人杂志《杜鹃》的一月号发表后迅速受到世人瞩目。这部小说为众多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就是,文中充满了痛快淋漓的幽默讥讽。小说的主人公兼第一人称叙述者"我"因为是只猫,所以对人类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在它看来却是不可思议、甚至是愚不可及的,而小说正是将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设定为了视点人物。本文将猫这种特殊的叙述者称为"异类叙述者",通过从四个方面分析其言语中反映出来的异常心理和性格,探究《我是猫》中幽默叙述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类叙述者 叙述 幽默 讥讽
原文传递
《北游》:放逐者的自在诉求与理性追索——兼论冯至的诗学转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武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97-101,共5页
《北游》是冯至诗学发展历程中具有过渡意义的一首长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精神状况的不满 ,与艾略特的《荒原》在本质上相通。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
关键词 《北游》 冯至 荒源 拯救 荒诞
下载PDF
反常性:调侃型手机短信的修辞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6-80,85,共6页
此文分析了调侃型手机短信的反常性修辞特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样式,调侃型短信的目的是使发信者与收信者都在对现实的虚拟颠覆中获得情绪的释放和心理的快感。围绕这一目的,调侃型短信集中体现了反常性的修辞特征。主要表现在:... 此文分析了调侃型手机短信的反常性修辞特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流行样式,调侃型短信的目的是使发信者与收信者都在对现实的虚拟颠覆中获得情绪的释放和心理的快感。围绕这一目的,调侃型短信集中体现了反常性的修辞特征。主要表现在:修辞价值取向的反常追求;语境的反常建构;人际视角的反常转换;语体形式与语体风格的反常搭配;审美手段的反常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常 调侃 手机短信 修辞特征
下载PDF
“调侃”及“自、鼻”等诸字考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正中 《甘肃高师学报》 2008年第6期65-67,共3页
"调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富含哲理的褒义词。"自、鼻"系同一个字,"自"是"鼻"的初文;"皇"是王之始者;秦始皇因"辠"与"皇"形似而改"辠"为罪字,系... "调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富含哲理的褒义词。"自、鼻"系同一个字,"自"是"鼻"的初文;"皇"是王之始者;秦始皇因"辠"与"皇"形似而改"辠"为罪字,系"改字之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侃 “自、鼻、皇”诸字 考释
下载PDF
对“崇高”的反叛与颠覆——重读王朔的《顽主》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剑龙 朱叶熔 +2 位作者 张欣 陈鲁芳 赵磊 《阅江学刊》 2010年第3期135-141,共7页
王朔的小说被称为"痞子文学",他的《顽主》塑造了一些玩世不恭的顽主形象,作品在调侃中具有讽刺意味。王朔的小说具有雅俗共赏的色彩,通过文学本身的娱乐化、消遣性针砭表面庄重、庄严背后的卑劣。
关键词 王朔 顽主 调侃 讽刺
下载PDF
别有滋味——略论元代的嘲谑散曲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润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53-56,共4页
元代嘲谑散曲题材丰富,主要类别有:讥讽时世;嘲讽人品或行为不雅的人;咏物;纯属恶搞,时涉低俗。嘲谑散曲产生的原因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因素,也是作家个性和曲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嘲谑散曲的创作手法主要是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和采... 元代嘲谑散曲题材丰富,主要类别有:讥讽时世;嘲讽人品或行为不雅的人;咏物;纯属恶搞,时涉低俗。嘲谑散曲产生的原因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因素,也是作家个性和曲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嘲谑散曲的创作手法主要是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和采用了方言俗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嘲谑 散曲
下载PDF
《围城》的戏谑性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水涛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讨论了《围城》戏谑性的主要表现,并从文本建构角度探讨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成因,继而,分析了形成作者钱钟书戏谑心态的原因:儒道文化思想使作者身处乱世而胸怀淡泊宁静,采取了回避时代主潮、远祸全身的写作策略与处世态度,而渊博的学识又... 讨论了《围城》戏谑性的主要表现,并从文本建构角度探讨了产生这些现象的成因,继而,分析了形成作者钱钟书戏谑心态的原因:儒道文化思想使作者身处乱世而胸怀淡泊宁静,采取了回避时代主潮、远祸全身的写作策略与处世态度,而渊博的学识又使作者沉迷于以学识穿透人生的乐趣之中,尤其刻意寻求知识的雅洁渊深与凡俗生活的鄙陋平庸之间的反差所致的恶谑感。认识《围城》的戏谑性,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这一名作以及现代闲适思潮的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谑性 讽刺 宁静 闲适 揶揄
下载PDF
《高级英语》中的Irony、Innuendo、Ridicule、Sarcasm之辨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巧红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7期84-87,共4页
修辞是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针对高级英语中出现的Irony、Innuendo、Ridi-cule、Sarcasm等易混修辞格,通过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明晰它们的确切意义和使用场合,旨在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以提高学生对辞格的判断能力、赏析能... 修辞是高级英语教学中的一大难点。针对高级英语中出现的Irony、Innuendo、Ridi-cule、Sarcasm等易混修辞格,通过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明晰它们的确切意义和使用场合,旨在发现其中的一些规律,以提高学生对辞格的判断能力、赏析能力,为写作、翻译中灵活应用辞格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英语 反语 嘲弄 影射/暗讽 讽刺
下载PDF
“调侃”美学述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沈莉 武小华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17-20,共4页
调侃本为一种语言修辞,是用言辞达到逗乐、调笑的目的。中国近现代以来,调侃在文人创作中的使用频率增多,并逐渐形成与滑稽、幽默、讽刺相似又独立的审美趣味,尤其在当代文学中获得了彰显。如今,大众文化蓬勃兴起的背景下,调侃之风愈演... 调侃本为一种语言修辞,是用言辞达到逗乐、调笑的目的。中国近现代以来,调侃在文人创作中的使用频率增多,并逐渐形成与滑稽、幽默、讽刺相似又独立的审美趣味,尤其在当代文学中获得了彰显。如今,大众文化蓬勃兴起的背景下,调侃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了流行文化、大众文化所共同追求的一种美学风格。本文意在对其作美学上的考察:一是梳理源流;二是在与同类范畴的比较中见异同;三是分析其现代性特征;最后,反思其在泛娱乐时代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侃 美学 现代性 危机
下载PDF
“反堂皇”的调侃语言——王小波杂文话语方式解构
18
作者 聂绛雯 《平原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72-74,共3页
通过形式与内容、文体与思想相结合的整合性的研究,对王小波杂文的话语方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对其善用的“调侃”语言进行了详尽的解析。
关键词 王小波杂文 调侃语言 话语方式
下载PDF
放松心情 走进双语吧(十四)
19
作者 杨思晴 《语文世界(中旬刊)》 2004年第1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演说者 弗洛伊德 可口可乐 心情 科技以人为本 心理治疗 ridicule YELLOW 经典广告 Word
下载PDF
调侃的价值——当代雕塑艺术表达方式研究
20
作者 金大朝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5年第11期114-115,共2页
文章对于当代近30年的雕塑艺术创作中以调侃为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的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产生背景和这种现象背后的意义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对现在艺术作品环境中比较吸引大众关注的几类艺术表现手段进行阐述,说明不同表现手段的本... 文章对于当代近30年的雕塑艺术创作中以调侃为艺术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的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产生背景和这种现象背后的意义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对现在艺术作品环境中比较吸引大众关注的几类艺术表现手段进行阐述,说明不同表现手段的本质区别以及带给受众感受的区别。主要论证调侃不同于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原因,以及调侃这种艺术表现手段在雕塑创作和社会环境中所存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侃 价值 雕塑艺术 时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