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向混淆理论与规则视角下的“非诚勿扰”案 被引量:26
1
作者 黄武双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6,共8页
反向混淆仅出现于在后使用者所作的广告和促销会淹没在先使用者的市场声誉,致使相关公众因混淆而误以为在先使用者的商品来源于在后使用者的情形。反向混淆的判断标准来源于传统的(正向)混淆,但在判断是否构成反向混淆时应在传统混淆标... 反向混淆仅出现于在后使用者所作的广告和促销会淹没在先使用者的市场声誉,致使相关公众因混淆而误以为在先使用者的商品来源于在后使用者的情形。反向混淆的判断标准来源于传统的(正向)混淆,但在判断是否构成反向混淆时应在传统混淆标准基础上特别考虑竞争市场和主观意图两个因素。在"非诚勿扰"案中,原告与被告之间不存在竞争关系,且被告具有主观善意,因此该案不适用反向混淆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淆可能性 反向混淆 竞争市场 主观意图 艺术相关性
下载PDF
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海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1,57,共6页
反向混淆是一种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它不仅会使消费者产生混淆,而且会损害在先商标人的信誉。必须根据反向混淆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侵权的救济方式,并适当引入权利衡平和权利通约理论解决争议商标的权利冲突。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反向混淆 权利通约
下载PDF
“非诚勿扰”案法律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共4页
从三个超越个案的角度对"非诚勿扰"商标案判决进行了批评,认为:电视节目名称并不必然是商标,不能仅仅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确定其所属的服务类别;对于其他法域的法律术语,如果我国立法和学理未普遍接受,司法裁判不宜援引;商标保护的司... 从三个超越个案的角度对"非诚勿扰"商标案判决进行了批评,认为:电视节目名称并不必然是商标,不能仅仅根据电视节目的内容确定其所属的服务类别;对于其他法域的法律术语,如果我国立法和学理未普遍接受,司法裁判不宜援引;商标保护的司法理念应当倡导诚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节目名称 类似服务 反相混淆 诚信
下载PDF
论商标反向混淆侵权判定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松 《电子知识产权》 2016年第3期28-36,共9页
反向混淆作为一种商标侵权的新类型,有着与正向混淆不同的事实构成、判定标准和损害后果,并需要在具体的司法适用中加以区别对待。然而,我国商标法在引入"混淆可能性"要件时,并未针对这一新类型作出适当的立法回应。此外,我... 反向混淆作为一种商标侵权的新类型,有着与正向混淆不同的事实构成、判定标准和损害后果,并需要在具体的司法适用中加以区别对待。然而,我国商标法在引入"混淆可能性"要件时,并未针对这一新类型作出适当的立法回应。此外,我国商标侵权的司法适用也存在着混淆标准不明确、不统一和损害赔偿数额不合理的问题。有鉴于此,我国商标法应明确和完善商标反向混淆的判定标准和损害赔偿数额机制,以便更好的规制商标侵权的发生,实现商标权利人、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侵权 判定标准 赔偿数额
下载PDF
论“反向混淆”概念之不必要 被引量:9
5
作者 董晓敏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51,共5页
"反向混淆"是来自美国法的概念,通常的商标侵权是将在后使用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先商标权人的,谓之"正向混淆",而"反向混淆"则指将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后使用人的。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似乎越来... "反向混淆"是来自美国法的概念,通常的商标侵权是将在后使用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先商标权人的,谓之"正向混淆",而"反向混淆"则指将在先商标权人的商品误认为在后使用人的。我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中似乎越来越多地关注和认可了"反向混淆"的概念。从商标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从我国法与美国法的不同,以及从"混淆可能性"判断为法律问题而非事实问题三个层面论述了在我国目前的商标法理论框架以及司法实践中,"混淆可能性"的概念足以解决相关问题,"反向混淆"概念既缺乏存在的理论和逻辑前提,也没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混淆可能性 仿冒
下载PDF
商标反向混淆救济路径的实证分析及其完善 被引量:7
6
作者 唐玉欣 易健雄 《科技与法律》 CSSCI 2019年第2期7-18,共12页
商标反向混淆侵害了在先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理论及司法实务领域对于反向混淆理论和侵权认定有了较为成熟的认知。但经实证分析发现,由于请求权基础不一致、停止侵害存在狭隘化理解倾向、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以及消除影响并未真正实现... 商标反向混淆侵害了在先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理论及司法实务领域对于反向混淆理论和侵权认定有了较为成熟的认知。但经实证分析发现,由于请求权基础不一致、停止侵害存在狭隘化理解倾向、损害赔偿标准不明确以及消除影响并未真正实现其效果等原因,权利人多难以获得充分救济。因此,完善救济路径时应坚持公平、正义理念,理性看待商标知名度,并侧重鼓励市场竞争。在具体制度及裁判考量上应进一步明确救济的请求权基础,完善停止侵害请求权的适用规定,提高损害赔偿的标准,细化消除影响的具体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侵权救济 停止侵害 损害赔偿 消除影响
下载PDF
对我国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华钰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8,共8页
商标反向混淆是和正向混淆相对的一种商标侵权类型,和正向混淆相比,商标反向混淆的侵权人没有以占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商誉为意图,并且侵权人的市场地位也一般高于被侵权人。虽然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在特征上有所不同,但我国法律在认定反向... 商标反向混淆是和正向混淆相对的一种商标侵权类型,和正向混淆相比,商标反向混淆的侵权人没有以占用商标权人的商标商誉为意图,并且侵权人的市场地位也一般高于被侵权人。虽然反向混淆与正向混淆在特征上有所不同,但我国法律在认定反向混淆侵权及侵权后果上与正向混淆适用的具体法律相同,这样的统一适用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法院法律制度适用不统一,缺乏对原告商标正当性审查,认定商品类似时较为机械及侵权赔偿难以认定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侵权 损害赔偿
下载PDF
商标领域适用“停止侵害”救济方式之限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耕 刘超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8,共12页
知识产权"停止侵害"救济方式出现过于绝对化的倾向,基于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目标,应矫治这一倾向。商标权边界的不确定为停止侵害的弹性适用塑造空间,不局限于专利领域,商标领域也应限制停止侵害的适用。商标的指示功能和质量... 知识产权"停止侵害"救济方式出现过于绝对化的倾向,基于知识产权的公共利益目标,应矫治这一倾向。商标权边界的不确定为停止侵害的弹性适用塑造空间,不局限于专利领域,商标领域也应限制停止侵害的适用。商标的指示功能和质量保障功能决定了商标法中的公共利益包括稳定的市场秩序和不特定消费者的利益。考虑到商标侵权案件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并防止法院自由裁量权的滥用,限制停止侵害适用应考量的因素有:对公共利益的损害情况、侵权人与商标权人的主观过错、社会公众与原被告双方的损益比较、市场格局和交易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停止侵害 公共利益 反向混淆 限制
原文传递
论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及法律规制——以“非诚勿扰”案为视角 被引量:5
9
作者 吴蔼怡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7-101,共5页
反向混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类型,与传统商标侵权存在着不同的构成和认定标准。我国商标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反向混淆,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陆续出现了几起反向混淆的案件。然而,由于立法的缺失,这类案件在司法适用上存在着认定标准不... 反向混淆作为一种特殊的商标侵权类型,与传统商标侵权存在着不同的构成和认定标准。我国商标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反向混淆,但在司法实践中已经陆续出现了几起反向混淆的案件。然而,由于立法的缺失,这类案件在司法适用上存在着认定标准不统一以及赔偿数额不合理的现象。鉴于此,本文拟从“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出发,对我国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和损害赔偿救济机制提出完善建议,以便更好地规制商标侵权的发生,平衡商标权利人、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法 商标侵权
下载PDF
论商标的反向混淆理论——以iPad案为视角探讨反向混淆的规则 被引量:5
10
作者 罗斌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8-171,共4页
唯冠与苹果的iPad商标案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关于商标权的讨论成为社会热点,并引出了众多关于商标抢注的话题。本文以iPad案为视角,分析iPad案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即商标的反向混淆侵权,探讨反相混淆的优缺点,并提出反向混淆认定... 唯冠与苹果的iPad商标案引起了巨大反响,一时间关于商标权的讨论成为社会热点,并引出了众多关于商标抢注的话题。本文以iPad案为视角,分析iPad案中所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即商标的反向混淆侵权,探讨反相混淆的优缺点,并提出反向混淆认定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抢注 判定要素
下载PDF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行为的利益性质反思与阶层认定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宗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15,共8页
考察实践中反向混淆侵权案件裁判路径,发现在不定因素识别标准下,认定因素繁多而杂乱且心理因素考虑不周。反思反向混淆中商标权利与商标使用的利益对峙关系,认为应确立在先商标注册人与在后商标使用人权利衡平保护的法律价值追求。提... 考察实践中反向混淆侵权案件裁判路径,发现在不定因素识别标准下,认定因素繁多而杂乱且心理因素考虑不周。反思反向混淆中商标权利与商标使用的利益对峙关系,认为应确立在先商标注册人与在后商标使用人权利衡平保护的法律价值追求。提出审慎认定反向混淆侵权的阶层式判断思路,通过分析客观阶层是否存在现实的商标权益侵害,结合主观阶层商标权人和被诉侵权人的行为“善恶”来认定侵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反向混淆 侵权认定 利益反思 阶层理论
下载PDF
从“非诚勿扰”案看商标侵权的判定模式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春芳 朱纯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4-70,80,共8页
"非诚勿扰"案三次判决中,对商标侵权的判定模式各不相同。商标首要功能是区分商品来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是商标侵权的根本因素。结合商标法规定,将侵权判定标准解读为:先判定是否符合双相似条件,满足后再以混淆可能... "非诚勿扰"案三次判决中,对商标侵权的判定模式各不相同。商标首要功能是区分商品来源,消费者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是商标侵权的根本因素。结合商标法规定,将侵权判定标准解读为:先判定是否符合双相似条件,满足后再以混淆可能性判断是否侵权。对双相似和混淆可能性的概念也需重新界定。反向混淆同样适用该逻辑模式,不过要在考量因素上额外考虑主观恶意和竞争可能性。以此来看,江苏卫视并不侵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混淆可能性 双相似 反向混淆
下载PDF
试论商标侵权中的反向混淆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宁 《政法学刊》 2009年第1期46-50,共5页
反向混淆是近年来我国商标侵权案件中遭到的新问题,而我国现行的商标法中没有就"反向混淆"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定。从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角度来看,我国应加强对反向混淆案件的关注与研究,并针对反向混淆的具体特点进行适当立... 反向混淆是近年来我国商标侵权案件中遭到的新问题,而我国现行的商标法中没有就"反向混淆"问题做出具体的规定。从商标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角度来看,我国应加强对反向混淆案件的关注与研究,并针对反向混淆的具体特点进行适当立法,构建规制反向混淆的法律制度,为反向混淆问题的处理提供明确而充足的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反向混淆 法律规制
原文传递
商标反向混淆的危害与对策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志强 姜渝 陈隽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4年第7期1-4,共4页
反向混淆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正向混淆而言的新型商标侵权形式,指在后商标使用者利用营销、宣传等手段,使商标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消费者误认为在先商标使用者的商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使用者或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在后商标使用者使得在先商... 反向混淆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正向混淆而言的新型商标侵权形式,指在后商标使用者利用营销、宣传等手段,使商标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消费者误认为在先商标使用者的商品来源于在后商标使用者或两者之间存在联系。在后商标使用者使得在先商标使用者不能利用自己的商标进入新的市场,在先商标使用者的预期收益受到侵害,本质上失去了商标的市场控制权。我国应重新审视商标反向混淆的危害,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先商标使用者应动态跟踪自有商标的各类混淆情况,实施商标预警管理;在后商标使用者应严格按照《商标法》的规定合法使用商标,主动查询已注册商标目录,避免反向混淆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侵权 反向混淆 在先商标使用者 在后商标使用者
下载PDF
论商标反向混淆中金钱救济的适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贺文奕 《电子知识产权》 2021年第8期86-100,共15页
商标反向混淆的特殊性导致现有的金钱赔偿计算方式均存在一定障碍,以权利人损失计算则导致赔偿不足,以被告获利计算又会导致过度赔偿,许可费合理倍数、法定赔偿、惩罚性赔偿又缺乏具体的适用标准。对在先商标的救济应当以其使用程度作... 商标反向混淆的特殊性导致现有的金钱赔偿计算方式均存在一定障碍,以权利人损失计算则导致赔偿不足,以被告获利计算又会导致过度赔偿,许可费合理倍数、法定赔偿、惩罚性赔偿又缺乏具体的适用标准。对在先商标的救济应当以其使用程度作为基本遵循,对于完全未使用的在先商标,金钱赔偿并无必要。对于已经使用的在先商标,补偿性赔偿应当以许可费的合理倍数加以确定,以商品类型寻找许可费基数的参照标准,并以侵权人的主观状态确定合理倍数。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则要充分考虑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其并非是不可或缺的救济手段。法定赔偿可以借鉴美国纠正性广告制度,以被告就相同或类似商品在原告销售地域内投入的广告宣传与营销费用作为基数,并综合其他因素确定最终数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金钱救济 补充性赔偿 惩罚性赔偿 法定赔偿
下载PDF
商标侵权之混淆理论再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续峰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2-86,共5页
鉴于国内外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是混淆理论,且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混淆理论有不同看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法律实践,解读混淆理论。分析认为,国内相关立法应当将反向混淆包括在混淆理论之内;判定是否存在混淆有以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 鉴于国内外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是混淆理论,且学术界和实践界对混淆理论有不同看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法律实践,解读混淆理论。分析认为,国内相关立法应当将反向混淆包括在混淆理论之内;判定是否存在混淆有以相关公众一般注意力的主观标准,以及商品或服务类似程度和商标相似程度的客观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淆 混淆之可能性 商标近似 反向混淆
下载PDF
从“非诚勿扰”案看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谦 《安康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96-99,123,共5页
“非诚勿扰”案三次判决结果各有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不够统一。美国司法实践承认反向混淆是商标侵权行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商标法》虽然没有在立法上明确承认反向混淆,但从“蓝色风暴”案和“慧眼”... “非诚勿扰”案三次判决结果各有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不够统一。美国司法实践承认反向混淆是商标侵权行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商标法》虽然没有在立法上明确承认反向混淆,但从“蓝色风暴”案和“慧眼”案等案件对反向混淆的认定可以看出,我国事实上已经承认了反向混淆的非正当性。目前,反向混淆的构成要件尚未统一,导致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因而应尽快统一反向混淆的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诚勿扰”案 《商标法》 反向混淆 认定标准 构成要件
下载PDF
从“非诚勿扰案”浅析商标反向混淆理论及其处理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萌 《黑河学刊》 2019年第1期109-112,共4页
相较于较为常见的一般商标混淆,商标反向混淆因其出现的偶然性较大,且产生的危害的隐蔽性更高,甚至可能会造成被侵权人获得经济利益的反常侵权结果,而曾被排除在商标侵权的范畴外。但是随着"Big Foot"、"Bee Wear"... 相较于较为常见的一般商标混淆,商标反向混淆因其出现的偶然性较大,且产生的危害的隐蔽性更高,甚至可能会造成被侵权人获得经济利益的反常侵权结果,而曾被排除在商标侵权的范畴外。但是随着"Big Foot"、"Bee Wear"等一系列"蚊子叫板大象"案件的出现,这种新型的侵权形态逐渐发展并得以确立。由于这种商标混淆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导致被侵权人直接的经济损害,因此在解决这类型案件的纠纷以及处理赔偿问题时,需区别于传统的商标混淆侵权。现从成文法出发,结合美国及国内的司法判例,对商标"反向混淆"的认定以及处理机制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 正向混淆 反向混淆
下载PDF
商标反向混淆侵权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双庆 金玉霜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1-50,共10页
商标反向混淆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概念、认定标准上与正向混淆存在较大差别,无法依据以往的商标侵权思维进行分析。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认定需要引入社会热点事件,不断推动认定标准要素的发展及完善,进而形成全面且稳定... 商标反向混淆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概念、认定标准上与正向混淆存在较大差别,无法依据以往的商标侵权思维进行分析。商标反向混淆侵权的认定需要引入社会热点事件,不断推动认定标准要素的发展及完善,进而形成全面且稳定的认定标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法院应遵循判定的逻辑顺序,在现有的认定标准要素中选取适宜要素进行分析判断,秉承法律与个案灵活结合的原则处理案件,从而更好地规制商标反向混淆侵权,提高判决结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侵权 商标法
下载PDF
我国商标反向混淆司法规制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琳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98-103,共6页
混淆是认定商标侵权的重要依据,反向混淆是商标混淆的重要类型,但在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反向混淆的侵权属性极易遭到忽视。要根治这一沉疴,应先明确反向混淆的混淆本质,并宜将反向混淆作为一种类型化的商标侵权表现形式纳入立法。基于... 混淆是认定商标侵权的重要依据,反向混淆是商标混淆的重要类型,但在我国当前司法实践中,反向混淆的侵权属性极易遭到忽视。要根治这一沉疴,应先明确反向混淆的混淆本质,并宜将反向混淆作为一种类型化的商标侵权表现形式纳入立法。基于反向混淆的特殊性,此类案件无法照搬传统商标混淆案件的侵权损害赔偿数额计算方法,可借鉴美国1977年“轮胎分销案”中使用的“纠正性广告费”标准,解决由法官任意裁量造成的赔偿数额不合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混淆 商标侵权 主观恶意 侵权救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