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太”地区安全秩序纷争与中国的地区秩序愿景 被引量:12
1
作者 葛腾飞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3-100,6-7,共30页
"印太"地区作为国际政治中一个较新的地缘政治塑造物,其生成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强权政治实践相关,内含激烈的对华战略竞争乃至对抗意味。强权政治议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新兴"印太"地区确有必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 "印太"地区作为国际政治中一个较新的地缘政治塑造物,其生成很大程度上与美国强权政治实践相关,内含激烈的对华战略竞争乃至对抗意味。强权政治议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得新兴"印太"地区确有必要致力于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地区安全秩序。理论上,"地区性"概念框架可以为印太地区安全秩序构建提供一种学理路径。当前区内外各主要国家纷纷提出印太战略,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各国对于地区安全秩序的诉求。一种合理的地区安全秩序的内在逻辑,需要符合地区内安全诉求的最大共识,能够促进地区发展可持续进程,彰显特定"地区性"愿景并具有某种普遍意义。迄今中国对"印太"的态度反映了中国处理外交和安全事务的审慎,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参与印太地区安全秩序的构建。事实上,中国通过积极营造地区安全"关系网",推动"一带一路"与"命运共同体"实践,持续并深入地影响着印太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安全秩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太 地区安全秩序 印太战略 地区性 可持续发展 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倡议与上海合作组织:理念嵌入与合作实践 被引量:4
2
作者 江思羽 袁正清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23年第4期1-22,162,共23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获得了上合组织国家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回顾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上合组织从安全合作转变为安全、经济、人文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两者能够顺利对接具备基础条件:“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获得了上合组织国家的普遍认可与支持。回顾历史,“一带一路”倡议为推动上合组织从安全合作转变为安全、经济、人文全方位发展提供了重要推动力。两者能够顺利对接具备基础条件:“丝路精神”与“上海精神”高度契合,上合组织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安全屏障、制度支持与民心根基,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支持上合组织在基础设施、经贸合作、资金融通等领域开展合作。同时,中国与上合成员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为促进两者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始终是推动上合组织发展与合作的关键力量,提出新“五观”为上合组织破解时代难题提供理念支撑,以“四个共同体”为目标为其未来发展擘画蓝图。最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上合组织践行新“五观”、实现“四个共同体”目标、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治理提供了关键支撑和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合作组织 “一带一路” 地区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的实践:发展历程、经验教训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泽伟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共14页
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参与学习期、主动有为期和积极影响期三个阶段。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创了区域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了区域合作格局... 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参与学习期、主动有为期和积极影响期三个阶段。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创了区域治理的新模式、推动了区域合作格局的调整和促进区域合作,以及催生了新的国际机制等方面。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坚持本国利益诉求与区域稳定发展相统一,谋求地区和平发展与参与全球治理有机结合。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的教训主要包括:大国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制度创设能力有限等。未来中国参与亚洲区域组织实践,应重点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亚洲区域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寻找多层次的亚洲区域治理方案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区域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东盟 亚洲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从朝贡体系到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地区秩序的百年重构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俊生 《云梦学刊》 2023年第1期26-36,共11页
中国的秩序观与秩序实践先后经历了朝贡体系、殖民体系、条约体系的转变。当代中国的秩序观与秩序实践深受历史影响,实现了百年重构。中国推动秩序构建的实力基础经历了U型变化,从强盛到衰落再到强盛,但是中国秩序观与秩序实践并没有简... 中国的秩序观与秩序实践先后经历了朝贡体系、殖民体系、条约体系的转变。当代中国的秩序观与秩序实践深受历史影响,实现了百年重构。中国推动秩序构建的实力基础经历了U型变化,从强盛到衰落再到强盛,但是中国秩序观与秩序实践并没有简单地重复,而是实现了扬弃。继承的方面包括:地缘战略重心在中国周边地区、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不干涉他国内政、统筹实力与体制的关系。变化的方面在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地理范围上从亚洲走向了世界,在心态上从俯瞰天下到平等看待世界,从封闭自大到包容开放。当前中国正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在继续发展实力的同时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可与支持,继续保持平等、谦虚、开放、包容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秩序观 地区秩序 百年重构 人类命运共同体 平等相待
下载PDF
面向海洋强国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海洋合作:演进与创新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黎静 谢健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8,共9页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大湾区方案”。粤港澳海洋合作在经历了“民生保障、互通有无”—“市场开放、互利合作”—“服务先行、双轨融合”—“机制创新、深...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引领区域协调发展和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可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大湾区方案”。粤港澳海洋合作在经历了“民生保障、互通有无”—“市场开放、互利合作”—“服务先行、双轨融合”—“机制创新、深度融合”四个阶段的演进后,呈现以合作区为载体引领海洋合作示范平台建设、以海洋科技创新为动力赋能经济转型、以互利共赢为基础促进海洋服务业融合发展、以绿色宜居为共识深化海洋生态环境共治等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海洋合作制度成本较高、区域发展“多极共生”竞争压力、全球产业分工重构的“双向挤压”等挑战。未来深化大湾区海洋合作应从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层面加强创新,全面建设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形成休戚与共的“海洋命运共同体”,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大湾区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强国 粤港澳大湾区 海洋合作 区域协调 制度开放 海洋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深入阐释——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及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为中心
6
作者 崔思朋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为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并制定了系统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或提升的地方。2022年10月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为此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研究并制定了系统科学的发展战略和工作计划。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样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或提升的地方。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近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历史经验及未来发展方向等作了系统深入阐释。通过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相关论述的解读与总结,能够为当下及未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区域生态安全 “双碳”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区域性海洋治理机制:现状、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4
7
作者 于霄 全永波 《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 2022年第2期82-92,共11页
区域海洋治理作为海洋治理的重要层次,发展至今已经在不同方向上形成各式治理机制。四种最重要的区域性海洋治理机制——依托区域一体化组织、区域海项目、区域渔业机构、大海洋生态系统,在地理范围、使命、参与方、制度架构及合作协调... 区域海洋治理作为海洋治理的重要层次,发展至今已经在不同方向上形成各式治理机制。四种最重要的区域性海洋治理机制——依托区域一体化组织、区域海项目、区域渔业机构、大海洋生态系统,在地理范围、使命、参与方、制度架构及合作协调机制等方面各具特色,在区域海洋治理中各自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整体而言,当前区域海洋治理存在个体机制脆弱、机制之间合作不足、分部门管理缺乏协调、区域之间差距巨大的问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重构区域性海洋治理机制指引了方向:在加强个体机制的基础上,尝试运用非正式的合作与协调,以大海洋生态系统作为突破口进行不同治理机制的整合。中国可以以此作为参与区域海洋治理的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海洋治理 区域一体化组织 区域海项目 区域渔业机构 大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东北亚经济共同体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庄芮 蔡彤娟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55-64,共10页
从实践来看,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无论是制度合作还是功能合作,都具备一定基础,但总体而言,东北亚地区共同的整体性合作平台缺失。面对全球变局,东北亚亟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增进构建“经济共同体”的区域共识,整合并完善既有合作机... 从实践来看,东北亚各国经济互补,无论是制度合作还是功能合作,都具备一定基础,但总体而言,东北亚地区共同的整体性合作平台缺失。面对全球变局,东北亚亟待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增进构建“经济共同体”的区域共识,整合并完善既有合作机制,形成区域合力,共同应对外部不利环境的冲击,同时还应依托数字经济等积极因素,激发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共同谋求经济复苏与增长。未来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构建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应该以凝聚“区域共生”理念为基础,通过制度合作、功能合作、地方合作、应急合作的“四重叠加”,打造面向未来的东北亚经济区,具体包括:基于经济链接,凝聚形成东北亚“区域共生”理念;加强“区域意识”,推动东北亚各国的集体认同;深化多层次合作,夯实东北亚经济区建设根基;强化国家发展战略对接,逐步推进东北亚经济区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经济共同体 区域共生 东北亚经济区 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合作
下载PDF
亚洲地区增进人权共识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9
作者 常健 《人权研究》 2023年第1期1-25,共25页
亚洲地区加强合作,需要通过增进人权共识增强相互信任。增进亚洲地区人权共识,面临来自地区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挑战,需要在已有人权共识的基础上采取明智策略和可行路径。中国在增进亚洲地区人权共识的过程中可以扮演价值和愿景的倡导者... 亚洲地区加强合作,需要通过增进人权共识增强相互信任。增进亚洲地区人权共识,面临来自地区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挑战,需要在已有人权共识的基础上采取明智策略和可行路径。中国在增进亚洲地区人权共识的过程中可以扮演价值和愿景的倡导者、平台和机制的建构者、利益和需求的整合者、主张和表达的协调者、理念和共识的践行者等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地区 地区人权共识 地区合作 亚洲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抗御力的形成与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颜欣 李琼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2-109,共8页
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抗御力是外部压力场域下东盟安全互动的产物。1967年—1978年、1978年—1991年、1991年—2003年、2003年至今,四个时期分别为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抗御力的萌芽期、发展期、完善期和成熟期。在不断实践和演进中,东盟地区安... 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抗御力是外部压力场域下东盟安全互动的产物。1967年—1978年、1978年—1991年、1991年—2003年、2003年至今,四个时期分别为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抗御力的萌芽期、发展期、完善期和成熟期。在不断实践和演进中,东盟地区安全治理抗御力逐步形成与建构。立足特定目标和任务的不同阶段,东盟抗御力强度不断增加,其主导地区安全治理的能力和效用渐趋增强。有鉴于此,我国应始终将发展作为国家治理的关键,着力提升综合实力;加强对国际形势和周边局势的研判,在国际政治中掌握主动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应注重对民族精神的深度挖掘,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安全治理 地区安全 合作机制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下的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双伍 毛鉴明 《学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7期29-35,共7页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纳入峰会通过的青岛宣言之中。这反映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政治共识,并为其未来的行动提供了努力目标,而上合组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引下也为自身发... 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理念”纳入峰会通过的青岛宣言之中。这反映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了政治共识,并为其未来的行动提供了努力目标,而上合组织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指引下也为自身发展带来新的思路。扩员之后的上合组织一方面需要继续整合自身实力,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雄心,这一雄心的实现需要对内处理好国家关系,增强凝聚力,推进合作深化;对外需要不断深化同国际组织、国家的交往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上合组织对内和对外关系的处理提供了理念指引和原则遵循。深入分析上合组织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上合组织如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促进上合组织发展完善是本文意欲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上合组织可从成员国团结协作、安全合作、经济合作、人文合作、绿色发展五个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上合组织的完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精神” 上合组织 区域合作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周边外交视域下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论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效峰 《学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1期46-52,共7页
为周边国家提供教育、卫生等社会性公共产品,既顺应国际政治社会化趋势,也有利于产生正溢出效应,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此,从理论层面探寻并建构社会性公共产品周边供给的进路,从实践层面总结并反思中国对周边国家开展卫生、教育... 为周边国家提供教育、卫生等社会性公共产品,既顺应国际政治社会化趋势,也有利于产生正溢出效应,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为此,从理论层面探寻并建构社会性公共产品周边供给的进路,从实践层面总结并反思中国对周边国家开展卫生、教育援助的实践,对促进社会性公共产品供给与周边外交的有机、有效结合,不断完善并创新周边公共产品供给范式,塑造新时代讲道义、负责任的地区治理参与者、建设者和贡献者的中国形象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边外交 公共产品 卫生援助 教育援助 周边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被引量:21
13
作者 孙超 马明飞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191,共9页
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海洋领域的细化,反映了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趋势和价值目标。它创造性的继承并发展了和而不同思想以及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新的价值指引。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基于海洋共识和... 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海洋领域的细化,反映了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趋势和价值目标。它创造性的继承并发展了和而不同思想以及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新的价值指引。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基于海洋共识和共同的海洋利益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在海洋领域的共同合作形成的联合体,包括海洋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区域可以通过实施多边海洋行动,构建区域海洋命运共同体,实现区域合作关系的升级。海洋命运共同体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海洋观,中国在全球可以通过构建海上丝路命运共同体、提升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和形成国际海洋法律新制度来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命运共同体 和而不同思想 区域海洋命运共同体 国际制度性话语权 国际海洋法律制度
原文传递
超越旧金山体制,搁置领土争端,走向东北亚命运共同体——胡德坤教授访谈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德坤 徐广淼 《俄罗斯研究》 CSSCI 2022年第1期37-64,共28页
"旧金山和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国关于日本领土处置的改变,造成东北亚出现了一系列的领土争端,成为当今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合作的最大障碍。"旧金山和约"是战后美日之间出于反苏反华反共的需要相互利用的产物,... "旧金山和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国关于日本领土处置的改变,造成东北亚出现了一系列的领土争端,成为当今东北亚地区和平与合作的最大障碍。"旧金山和约"是战后美日之间出于反苏反华反共的需要相互利用的产物,被称为"冷战活化石",其本质就是在东北亚建立冷战化的秩序,使东北亚长期处于冷战状态。冷战结束30年来,旧金山体制约束下的东北亚地区依然没有走出冷战的桎梏,尤其是旧金山体制造成的严重后遗症,即日本与中国、韩国、苏联(俄罗斯)之间的领土争端,此伏彼起,使东北亚的和平与合作进程止步不前。目前,东北亚地区亟须构建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的地区秩序观,即倡导构建东北亚命运共同体,以超越旧金山体制,走向合作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金山体制 领土争端 东北亚地区秩序 东北亚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澜湄合作与澜湄地区非法移民治理
15
作者 李志斐 王婧 《东南亚研究》 2023年第5期95-118,156,共25页
澜湄地区的非法移民问题主要包括难民、人口贩卖、非法偷渡和非法务工等类型,其产生和持续存在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发展与治理等诸多因素。非法移民问题既是威胁澜湄地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非传统安全问题,... 澜湄地区的非法移民问题主要包括难民、人口贩卖、非法偷渡和非法务工等类型,其产生和持续存在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的发展与治理等诸多因素。非法移民问题既是威胁澜湄地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是中美在澜湄地区竞争与博弈的焦点性安全议题之一。非法移民治理具有现实紧迫性,其多重性的影响因素需要复合性的区域治理方法和路径。作为中国倡导建立的首个周边次区域合作机制,澜湄合作将非法移民治理列为重要的合作内容,在治理过程中实践全球发展倡议和内化全球安全倡议,平衡与兼顾发展和安全,力图建构完善的合作框架与机制,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来推动对非法移民的根源性治理,引领建设更为紧密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 非法移民 地区治理 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新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综合治理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 被引量:7
16
作者 肖建华 屈建军 +1 位作者 姚正毅 庞营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7-385,共9页
[目的]研究新时期国际、国内科技和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中国沙漠地区综合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为制定沙漠地区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和有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沙漠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其分布与中国国情、气... [目的]研究新时期国际、国内科技和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中国沙漠地区综合治理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为制定沙漠地区生态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规划和有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沙漠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其分布与中国国情、气候变化和碳中和之间关系。基于新时期中国沙漠治理及生态恢复、沙漠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目前中国沙漠地区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提出了中国沙漠地区的发展战略。[结果]阐明了新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的发展战略、基本原则及设计理念,提出中国沙漠地区综合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路径、目标及愿景规划,并讨论了它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和世界大趋势之间的关系。[结论]在新形势下,很有必要对沙漠地区重新定位,在生态优先的原则下,科学充分地发掘沙漠地区的综合潜能,使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地区 清洁能源 命运共同体 碳中和 沙漠大国
下载PDF
中国积极参与北极公域治理的路径与方法——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考 被引量:6
17
作者 白佳玉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97,共10页
全球气候变化加速了北极海冰消融,北极地区迎来发展契机,更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尤以国际层面的北极公域治理最为显著。近年来,北极公域治理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有的北极公域治理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北极公域治理问题,因此有... 全球气候变化加速了北极海冰消融,北极地区迎来发展契机,更面临诸多挑战。这些挑战尤以国际层面的北极公域治理最为显著。近年来,北极公域治理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有的北极公域治理机制无法有效应对北极公域治理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北极公域治理的不足并提出完善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为解决北极公域治理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可积极参与北极治理的多边平台,为北极公域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以国家实践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公域 人类命运共同体 合作 治理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印太战略”抑或“人类命运共同体”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嘎(译)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9,150,共10页
随着当今世界权力对比关系发生重大改变,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也今非昔比。围绕全球格局的主导权、世界领导者的等级变化、全球治理等问题,各方力量展开激烈角逐,其中尤以美国的"印太战略"和中国方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qu... 随着当今世界权力对比关系发生重大改变,世界政治的游戏规则也今非昔比。围绕全球格局的主导权、世界领导者的等级变化、全球治理等问题,各方力量展开激烈角逐,其中尤以美国的"印太战略"和中国方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表现最为突出。这两种"欧亚方案"之间的博弈,不仅深刻影响到欧亚大陆及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也将在更长远的时期中影响全球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大陆 印太地区 地缘政治 印太战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