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职官的复杂等次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3
1
作者 杜家骥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22,共13页
清代职官,除了品级,还有诸多的等次,如较高档次者为"大臣"。同品级者,京官高于外官、文官高于武官。同品级的同一职官,有左右、前后差别。同品级官,因所在衙门不同,而有等次之别,文职三四品京官,还有大三品、大四品之类的大... 清代职官,除了品级,还有诸多的等次,如较高档次者为"大臣"。同品级者,京官高于外官、文官高于武官。同品级的同一职官,有左右、前后差别。同品级官,因所在衙门不同,而有等次之别,文职三四品京官,还有大三品、大四品之类的大小之分。同一职官,因设在不同衙门而品级不同。中央机构的堂官(长官)之间有档次及同档次中的等次差别。还有诸如大九卿、小九卿之分,等等。这些等次之多,体现了清代职官制度的细致及其复杂性,有的还关系官员的特权、选官制度。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同一机构的堂官与属员司官档次差别较大,在因才选官上存在不合理问题。清代与职官等次有关的现象还出现某些重要变化,如京官高于外官的传统差别,在清代中期以后的官场观念中有所改变,有的官员追求外任。官场中的这种价值观,对于官员选任制度也有所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等次 京官 外官 选官
原文传递
再论金朝的“三师三公”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晓雷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女真人对于三师三公之一的太师之名的接触,源于完颜部出任辽朝生女真部族节度使所带三师三公衔。金朝建立中原化官制后,三师三公仿唐而设,实际应用中又受到北宋徽宗朝的影响。虽然《金史·百官志》将三师三公纳入职事官的范畴,但三... 女真人对于三师三公之一的太师之名的接触,源于完颜部出任辽朝生女真部族节度使所带三师三公衔。金朝建立中原化官制后,三师三公仿唐而设,实际应用中又受到北宋徽宗朝的影响。虽然《金史·百官志》将三师三公纳入职事官的范畴,但三师三公发挥着事实上的最高阶官的作用。官员领有三师三公衔,意味着拥有极品的政治地位。这造成了三师三公在金朝熙宗朝成为由勃极烈向汉制宰辅转换过程中的桥梁。蒙金战争后,擅政权臣往往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太师衔。太师衔的获得成为金末权臣为擅政谋取合理政治名分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三师三公 阶官 政治名分 政治地位
下载PDF
铁弗大夏国政治制度研究
3
作者 胡玉春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59-63,共5页
铁弗大夏国的政治制度基本是以中原传统官制为模式构建起来的,职官机构设置较完备。从中枢官制来看,无论是皇帝名位制度,还是中枢、军事职官的设置,大夏政权呈现出与中原政治制度明显趋同化的共性特征。仅就政治制度的构建而言,铁弗大... 铁弗大夏国的政治制度基本是以中原传统官制为模式构建起来的,职官机构设置较完备。从中枢官制来看,无论是皇帝名位制度,还是中枢、军事职官的设置,大夏政权呈现出与中原政治制度明显趋同化的共性特征。仅就政治制度的构建而言,铁弗大夏国已经很难看到胡族政权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夏国 政治 名位制度 职官
下载PDF
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性缺陷探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卓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干部队伍结构关系执政基础和政府稳固,体现执政党的先进性。以实证方法从干部的来源、年龄、知识、职位和数量等五个方面分析干部队伍结构的突出问题,从布局和机制上提出五方面对策建议:高度重视从基层一线发现和选拔领导干部;科学把握... 干部队伍结构关系执政基础和政府稳固,体现执政党的先进性。以实证方法从干部的来源、年龄、知识、职位和数量等五个方面分析干部队伍结构的突出问题,从布局和机制上提出五方面对策建议:高度重视从基层一线发现和选拔领导干部;科学把握干部年轻化的内涵;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各领域人才的从政机会;切实做好干部的交流工作;加大干部资源开发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 队伍结构 精英政治 平民参与
下载PDF
“内举不避亲”——以杨万里为个案的宋元变革论实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瑞来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8,共12页
作为宋元变革论系列实证研究的组成部分,本文具体提出杨万里这件个案,通过解读其书信,考察了包括退任者在内,高官显宦在选人改官过程中的种种活动。维持家声与利益相牵,让杨万里这样清廉的官僚都使用了"内举不避亲"的借口,为... 作为宋元变革论系列实证研究的组成部分,本文具体提出杨万里这件个案,通过解读其书信,考察了包括退任者在内,高官显宦在选人改官过程中的种种活动。维持家声与利益相牵,让杨万里这样清廉的官僚都使用了"内举不避亲"的借口,为子嗣亲朋的仕途升迁挖空心思地求荐。这些活动,显示了理想的制度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发生极大的变异。由此一隅,可以观察到中层以上官僚荣耀背后的辛酸,以及选人这些大量的下层官僚奔竞于仕途的艰难。这种状况使我们看到,宋朝的政治家们在制度设计上苦心积虑,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科举的公平,为普通平民百姓敞开了一扇通向仕途之门,但却在下一道程序中,事实上恢复了一定程度的士族政治。异常严酷的仕途现实,导致多数士人绝望而却步,逐渐形成士人流向的多元化。透过这件个案,我们可以窥见到促成宋元社会转型的多种因果关系之一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变革 南宋社会 杨万里 选人改官 显宦斡旋
原文传递
清代刑部之堂司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小悠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3,共9页
清代刑部的堂司关系对刑部政务能否顺畅地进行专业化运作有着重要影响。其变化从堂司之间的礼仪反差中直观地表现出来。雍正以前,司官对堂官的依附性较小,礼仪亦较简略;乾隆以后,司官对堂官的依附性逐步加强,礼仪也越发隆重。堂司之间... 清代刑部的堂司关系对刑部政务能否顺畅地进行专业化运作有着重要影响。其变化从堂司之间的礼仪反差中直观地表现出来。雍正以前,司官对堂官的依附性较小,礼仪亦较简略;乾隆以后,司官对堂官的依附性逐步加强,礼仪也越发隆重。堂司之间的工作交往以日常在部时的"说堂—画稿"和堂司数人同时钦差在外审案为两个主要途径。其中"说堂—画稿"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区别。乾隆时期,同司各官倾向于自由竞争,以"说堂"为契机博得堂官赏识;嘉庆、道光以后,司内明确了固定的掌印、主稿人选,逐渐向科层制转变。而"钦差办案"总体来说是堂司官员之间形成私交的终南捷径,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带来一些麻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刑部 堂官 司官 礼仪 交往模式
原文传递
清代高级官员贪腐犯罪案件的审断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志勇 《北方法学》 2011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清代一、二品官员贪腐案件众多,涉案人员广泛,一、二品官员位高权重,因此对其审判科罚有严格规定。在错综复杂的案情及人为因素面前,法律规定变得非常模糊,甚至在一定情况下,法律会被弃置不用,而皇帝的态度及喜怒对案件的审判起着决定... 清代一、二品官员贪腐案件众多,涉案人员广泛,一、二品官员位高权重,因此对其审判科罚有严格规定。在错综复杂的案情及人为因素面前,法律规定变得非常模糊,甚至在一定情况下,法律会被弃置不用,而皇帝的态度及喜怒对案件的审判起着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品官员 贪腐犯罪 受赃律例 恒文
下载PDF
二十等爵确立与秦汉爵制分层的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孙闻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137,共7页
秦汉爵制并非一次形成,从商鞅创制到二十等爵确立,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二十等爵是在卿大夫士爵序列上进一步叠加侯爵,实际糅合了内爵、外爵两套系统,对秦汉政治与社会影响深远。秦及汉初,重爵取向下"侯卿大夫士"分层更为... 秦汉爵制并非一次形成,从商鞅创制到二十等爵确立,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二十等爵是在卿大夫士爵序列上进一步叠加侯爵,实际糅合了内爵、外爵两套系统,对秦汉政治与社会影响深远。秦及汉初,重爵取向下"侯卿大夫士"分层更为发达。徭役与爵制关系密切。伴随"爵—秩体制"中重官取向的发展,附丽爵制的权益要素逐渐脱离。东汉爵制分层的随后演进中,卿爵衰落,对应吏、民爵的原"大夫士"爵日益等齐化,使外爵性质的列侯、关内侯功能突出。爵制结构向外爵的这一转向,为认识五等爵复兴的魏晋爵制改革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爵制分层 商鞅 侯卿大夫士 民爵 五等爵
原文传递
日、唐律令官人出身制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邵峰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59,共4页
通过日、唐律令官人出身制度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古代日本的贡举(科举)实际上是作为荫位制的一种附属形式而存在,从这个侧面可以发现日、唐政体的异同,探究古代日本政治体制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 荫位 科举 官人出身方式 政体运营
下载PDF
“周氏以降,选无清浊”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旭华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22,共10页
史载"周氏以降,选无清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魏、北周时期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一面,但却忽略了其时选举制度依旧注重门第与官分清浊的一面。西魏、北周时期,九品中正制依然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并在维护关陇士... 史载"周氏以降,选无清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魏、北周时期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的一面,但却忽略了其时选举制度依旧注重门第与官分清浊的一面。西魏、北周时期,九品中正制依然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选官制度,并在维护关陇士族和当朝勋贵的仕宦特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时职官制度仍有流内与流外之分,"九命"与"九秩",就是在北魏"九流三清"和"勋品流外"官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是北周官分清浊的重要表现形式。西魏、北周的清浊观念也十分显著。"周氏以降,选无清浊",并未全面、真实地反映当时选官制度与职官制度的实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魏 北周 九品中正制 关陇士族 九秩 清浊
下载PDF
士人改官的双重困局--以南宋曾丰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烁伟 《西夏研究》 2022年第1期86-95,共10页
士人命运是唐宋变革的重要着眼点,对中下层士人的研究更有助于深化这一议题。南宋士人曾丰,从入仕到改官,一直陷于人情与法度的双重困局,干谒求荐屡次碰壁,受荐磨勘变数频生,历程长达20年。曾丰个人之遭际,既是宋代广大中下层士人改官... 士人命运是唐宋变革的重要着眼点,对中下层士人的研究更有助于深化这一议题。南宋士人曾丰,从入仕到改官,一直陷于人情与法度的双重困局,干谒求荐屡次碰壁,受荐磨勘变数频生,历程长达20年。曾丰个人之遭际,既是宋代广大中下层士人改官中命运的缩影,也反映出在改官制度的两重面向之下,宋朝“任人”与“任法”调和的失败。从历史角度分析,改官制度正是唐宋变革不成熟、不完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曾丰 改官 唐宋变革
下载PDF
试析萧梁官班制度下的诸县分等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乐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31-41,157,158,共13页
分析萧梁一代县官选任和调动案例可知,“县制七班”“大县六班”是当时客观存在的制度。但在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许多县官都会出现超班用人,即任职者官资超过县官对应内职班次的现象。正史所见高班大县全部位于扬、南徐二州境内,且主... 分析萧梁一代县官选任和调动案例可知,“县制七班”“大县六班”是当时客观存在的制度。但在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中,许多县官都会出现超班用人,即任职者官资超过县官对应内职班次的现象。正史所见高班大县全部位于扬、南徐二州境内,且主要隶属南朝国家腹心地区的丹阳、吴、吴兴、会稽等郡,这与史书记事的偏向性不无关系,但同时也是上述地区政治地理条件的直观反映。影响县官班次的最主要因素是人口,结合其他制度推测,等第最高的六班大县有可能是以领民满五千户为定等标准。探索县官班次,也可增进对当时人口地理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梁 县官班次 大县分布 户数
下载PDF
中国封建社会五种选官制度新探
13
作者 章翊中 胡晓娥 熊桂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97,共4页
官吏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吏治的成败。"恩荫"、"捐纳"、"九品中正"、"辟举"、"吏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五种选官制度,是造成中国历史上政治腐败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选官 恩荫 捐纳 九品中正 吏胥 腐败
下载PDF
“吏民”再论
14
作者 华迪威 刘蓉 《唐都学刊》 2021年第6期73-80,共8页
“吏民”一词为秦汉史籍中所常见,学界过往之研究往往局限于就“吏民”一词研究“吏民”,但史书中亦有不少与其涵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汇,如庶人、民人、吏人、黎民、百姓、编户民、匹夫、布衣等,研究这些词汇所指代的群体及其所承担的义务... “吏民”一词为秦汉史籍中所常见,学界过往之研究往往局限于就“吏民”一词研究“吏民”,但史书中亦有不少与其涵义相近或相同的词汇,如庶人、民人、吏人、黎民、百姓、编户民、匹夫、布衣等,研究这些词汇所指代的群体及其所承担的义务,可以作为研究“吏民”身份与地位的重要依据。赐爵制与军功爵制存在差别,在赐爵制中“吏民”不能累积获得公乘以上的爵位,而在军功爵制中并不存在这样的限制,“爵不得过公乘”实为对“吏民”权利和身份等级层面上的一种限制,而非对“吏民”本身下的定义。“吏民”称谓在使用时有相对性,而使用场景不同时,其具体指代也有区别,相对长吏而言时,指代长吏以下本地掾属小吏及平民;相对诸侯王而言则指代王以下的官吏与平民;相对天子而言则指代所有臣民。但整体而言,“吏民”为编制于本地户籍中的编户齐民,代表地方利益,是国家统治的基本民众,是国家赋税、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具同等的政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吏民” 赐爵制 长吏 编户齐民 相对性
下载PDF
清初回族名将冶大雄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廉祯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9,共8页
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出现了许多回族名将,其中有通过科考入仕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行伍登上将坛,冶大雄便是后者中之典型。冶大雄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贡献,但晚境却相当凄楚,身后名声不彰。本文以前人... 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出现了许多回族名将,其中有通过科考入仕的,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行伍登上将坛,冶大雄便是后者中之典型。冶大雄戎马一生,身经百战,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贡献,但晚境却相当凄楚,身后名声不彰。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对冶大雄的一生作深入探求,以期对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有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介,对回族将星的涌现提供一些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大雄 回族将领 绿营 贵州穆斯林
原文传递
试论两宋进士前三名遴选中的异常现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寄林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41-45,共5页
在两宋对进士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遴选过程中 ,其他诸多因素也掺杂渗透进来 ,造成了 12种异常现象 ,彼此间还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糅合状态与互动关系。这些既从最高层面上体现出个别做法的可取性 ,更在终极范围内暴露出科举取... 在两宋对进士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的遴选过程中 ,其他诸多因素也掺杂渗透进来 ,造成了 12种异常现象 ,彼此间还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糅合状态与互动关系。这些既从最高层面上体现出个别做法的可取性 ,更在终极范围内暴露出科举取士的严重弊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 进士前三名 遴选 科举制度
下载PDF
西汉长沙国千石至斗食官吏的墓葬 被引量:1
17
作者 傅聚良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9-77,共9页
汉代诸侯王与列侯的墓葬已发掘多座,我们对这些级别的墓葬的大小、棺椁制度、随葬器物等情况较为清楚。对这些级别以下的墓葬发掘数量虽然多,但目前还缺乏对这些墓葬资料的综合分析。长沙地区发掘了大批西汉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其中一... 汉代诸侯王与列侯的墓葬已发掘多座,我们对这些级别的墓葬的大小、棺椁制度、随葬器物等情况较为清楚。对这些级别以下的墓葬发掘数量虽然多,但目前还缺乏对这些墓葬资料的综合分析。长沙地区发掘了大批西汉时期的中小型墓葬,其中一批墓葬还出土了官印。20多年前,周世荣先生发表了一批资料,也对这些官印的时代、郡国制度、历史地理等问题进行了考证,但对墓葬及墓主人身份地位等没有进行分析。近年来,长沙市内又出土了一些官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 中国 文物考古 西汉 长沙国 随葬器物
原文传递
应重视对二线官员的管理
18
作者 江兴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1,共3页
二线官员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治国理政必须加强管理并积极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目前,二线官员的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广受社会诟病。可以说,目前二线官员的管理,是人才认识的误区、干部管理的盲区、执行纪律的特区、财政... 二线官员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治国理政必须加强管理并积极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目前,二线官员的管理存在问题较多,广受社会诟病。可以说,目前二线官员的管理,是人才认识的误区、干部管理的盲区、执行纪律的特区、财政浪费的重灾区。要加强和改进二线官员的管理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二线官员的管理;二是完善二线官员管理的制度和政策;三是搭建二线官员发挥余热的工作平台;四是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强 改进 二线官员 管理
下载PDF
“小官大贪”现象考察
19
作者 费蕙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6-18,共3页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反腐败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一些级别很低的"小官"的贪腐行为得以揭露,其涉案数额令人瞠目结舌。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基层权力结构的不合理、运行的不规范,更暴露了基层民主制度尚未完...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反腐败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一些级别很低的"小官"的贪腐行为得以揭露,其涉案数额令人瞠目结舌。这一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基层权力结构的不合理、运行的不规范,更暴露了基层民主制度尚未完全落实和干部任用制度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官大贪 权力 基层民主 制度缺陷
下载PDF
晚清中外官员的往来仪节问题
20
作者 尤淑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4,共9页
自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後,清政府陆续开放通商口岸,各国政府也纷纷在这些通商口岸,设置领事馆,负责与中国地方官交涉商民事务。但因中外双方没有明文规范官员间的往来仪节,中外官员多自行其是,接待规格有高有低,容易产生误会。时间一久... 自签订《中英江宁条约》後,清政府陆续开放通商口岸,各国政府也纷纷在这些通商口岸,设置领事馆,负责与中国地方官交涉商民事务。但因中外双方没有明文规范官员间的往来仪节,中外官员多自行其是,接待规格有高有低,容易产生误会。时间一久,各国领事和地方官员都感到困扰,屡生龃龉。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後,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以"马嘉理案"为契机,要求清政府明确规范中外官员往来的相关仪节,遂制订《中外往来仪式节略》。由於中西礼仪概念的差异及国际秩序原理的冲突,让《中外往来仪式节略》虽提高了外国领事与外国传教士的礼秩位阶,得与越级与地方督抚公文往来,却未能彻底解决中外地方官员交涉冲突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往来 地方交涉 官员品级 《中外往来仪式节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