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良好步行接驳设计探讨——基于香港轨道交通站点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陈燕萍 岳圆 +2 位作者 张艳 陈帆授 丁智音 《住区》 2019年第4期15-22,共8页
以香港轨道交通站点为例,从使用者可达性角度对站点周边步行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考虑步行路径之后,不同轨道交通站点的实际500m可达范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2、路外步行系统大大扩展了站点的步行等时线范围,提升了站点的可达性;3、... 以香港轨道交通站点为例,从使用者可达性角度对站点周边步行系统进行实证分析,发现:1、考虑步行路径之后,不同轨道交通站点的实际500m可达范围产生了较大的差异;2、路外步行系统大大扩展了站点的步行等时线范围,提升了站点的可达性;3、步行系统与轨道交通及短途公交支线的多点无缝接驳使得步行系统实际上成为一个“面换乘”系统,进一步便利了居民的使用,提高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基于上述发现,延伸讨论了国内城市在借鉴TOD开发模式时存在的误区,并对如何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良好步行接驳设计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站点地区 步行接驳 TOD
下载PDF
基于进出站客流特征的轨道站点配套研究--以上海轨道交通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晨朋 《物流技术》 2021年第6期95-98,共4页
针对轨道站点出入口的进出站客流特征,提出了一种用于轨道站点设施配套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出入口位置,对出入口进行特征分类,结合城市规划理念和现实需求,提出轨道站点各类设施布设策略,提升配套设施使用效率,并为轨道交通站点配套设施... 针对轨道站点出入口的进出站客流特征,提出了一种用于轨道站点设施配套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出入口位置,对出入口进行特征分类,结合城市规划理念和现实需求,提出轨道站点各类设施布设策略,提升配套设施使用效率,并为轨道交通站点配套设施规划落地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 客流特征 站点出入口 配套设施
下载PDF
上海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可步行性评价及设计策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姗姗 潘海啸 《城市建筑》 2018年第30期14-17,共4页
轨道交通站点与步行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站点周边可步行性对轨道交通乘客的日常出行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量化指标、街道调研获取数据,对可步行性因子与相应的街道设计特征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合相关系数,构建... 轨道交通站点与步行有着紧密的联系,提高站点周边可步行性对轨道交通乘客的日常出行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量化指标、街道调研获取数据,对可步行性因子与相应的街道设计特征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合相关系数,构建一个可步行性复合指数公式,量化路段和路径的可步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步行环境改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 可步行性测度 乘客感知评价 可步行性指标 步行环境质量
下载PDF
智轨车站服务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邹斌 蒋小晴 +2 位作者 肖磊 吴俊亮 詹崇树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0年第1期77-81,99,共6页
车站是乘客候车、换乘、疏散的公共场所,是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RT)运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在站台配置乘客信息、广播、视频监控、售检票及站台门等车站服务系统,不仅可保证ART的高效运营与乘客安全,而且能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感... 车站是乘客候车、换乘、疏散的公共场所,是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RT)运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在站台配置乘客信息、广播、视频监控、售检票及站台门等车站服务系统,不仅可保证ART的高效运营与乘客安全,而且能提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感。为进一步提高车站系统的稳定性,开发了ART车站现地系统,保证了车站服务系统即便在通信故障情况下仍能正常运行。文章对ART车站服务系统的架构及所含各系统的功能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轨道快运系统 车站服务系统 现地控制 乘客信息系统 广播系统
下载PDF
土地利用优化视角下的城市轨道站点分类研究——以西安地铁2号线为例 被引量:74
5
作者 段德罡 张凡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9-45,共7页
以站点周边不同交通接驳(主要指步行、自行车接驳)时间距离为路径,基于GIS研究确定轨道站点对周边地区的一般影响范围,并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地块边界进行修订,划定轨道站点对周边用地的合理影响范围;基于影响区域内用地功能特征,定量计算... 以站点周边不同交通接驳(主要指步行、自行车接驳)时间距离为路径,基于GIS研究确定轨道站点对周边地区的一般影响范围,并从城市设计角度对地块边界进行修订,划定轨道站点对周边用地的合理影响范围;基于影响区域内用地功能特征,定量计算各站点的用地优势度和用地均匀度指数。综合考虑站点的区域特征和交通功能,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类型划分,以科学合理地指导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调整,同时为后续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规划和设计标准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点分类 土地利用 用地优势度 用地均匀度
下载PDF
新建地铁车站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控制 被引量:69
6
作者 陈孟乔 杨广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59,共7页
以机场线东直门站上跨下穿既有地铁13号线东直门站站后折返线工程为背景,研究新建地铁车站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时既有地铁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及技术。施工前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检测加固。根据检测评估、模拟计算和安全检算等结果制... 以机场线东直门站上跨下穿既有地铁13号线东直门站站后折返线工程为背景,研究新建地铁车站近距离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时既有地铁结构变形控制的标准及技术。施工前对既有地铁结构进行检测加固。根据检测评估、模拟计算和安全检算等结果制定既有地铁结构变形控制标准,并将沉降控制值按关键施工工序进行分解。施工过程中,采用加垫方法和PLC液压同步控制顶升技术等主动控制沉降。监测数据表明:隧道结构与轨道结构保持密贴;线路的轨距、水平、变形缝开合度均未超出控制值;开挖中导洞阶段及盖挖法施作下穿结构边墙和底板阶段既有地铁结构沉降占总沉降的50%左右,是施工控制的关键阶段;变形缝差异沉降超出控制值,是施工控制的重点位置;变形缝附近沉降、差异沉降等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是监控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车站 穿越施工 变形控制 顶升技术
下载PDF
公共空间密度、系数与微观品质对城市活力的影响——上海轨交站域的显微观察 被引量:59
7
作者 徐磊青 刘念 卢济威 《新建筑》 2015年第4期21-26,共6页
揭示一个城市公共空间自上而下不断显微的过程,观察上海中心区三个轨交站域中公共空间特性对停留性活动的影响。研究分别选取公共空间供应、微观品质的三个指标,分析它们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公共空间供应指标包括公共空间面积、公共空间... 揭示一个城市公共空间自上而下不断显微的过程,观察上海中心区三个轨交站域中公共空间特性对停留性活动的影响。研究分别选取公共空间供应、微观品质的三个指标,分析它们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公共空间供应指标包括公共空间面积、公共空间密度和公共空间系数,微观品质指标包括空间围合性、商业界面和座椅。研究发现,公共空间供应和微观品质都对停留活动具有重要影响,都能很好地预测城市活力,二者在轨交站域这样高强度开发的环境中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密度 公共空间系数 微观品质 轨交站域 显微观察
下载PDF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0
8
作者 罗雁云 董国鹏 陈薇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4年第6期14-16,共3页
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车站换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国外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的建议 ,如抛弃已不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落后模式 ,规划与建设时... 介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车站换乘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了国外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枢纽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问题的建议 ,如抛弃已不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落后模式 ,规划与建设时做到“以人为本” ,车站换乘的方案设计应早于车站总体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换乘 车站 通车 枢纽 方案设计 总体设计 中国 “以人为本” 问题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式对比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沙滨 袁振洲 +1 位作者 缪江华 曹守华 《城市交通》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叙述轨道交通换乘的概念,提出轨道交通之间换乘应遵循的原则,进而分析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分类,并对比各种换乘方式,总结各种换乘方式的功能特点及优缺点,以及国内外各种换乘方式应用的代表车站,并讨论了不同换乘方式的适应性。在对比分... 叙述轨道交通换乘的概念,提出轨道交通之间换乘应遵循的原则,进而分析轨道交通的换乘方式分类,并对比各种换乘方式,总结各种换乘方式的功能特点及优缺点,以及国内外各种换乘方式应用的代表车站,并讨论了不同换乘方式的适应性。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影响换乘方式选择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换乘客流,线网与车站的规划,线路的修建顺序,车站的位置,与周围地面交通的协调,与附近商场、商业区的联系,以及与环保的协调等,并对影响换乘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建议在线网规划、预可行性研究及设计的全过程中都应该把各线交叉衔接、站位的选择确定、换乘站的研究设置和换乘方式的选择,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妥善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换乘站 换乘方式 分类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折返能力分析 被引量:43
10
作者 苗沁 周天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7-61,64,共6页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岛式车站列车折返过程的分析和折返时间的计算,初步揭示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折返的一般特点和折返能力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折返站 折返能力
下载PDF
有轨电车线站布置及交通组织设计 被引量:39
11
作者 李际胜 姜传治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7年第5期38-41,共4页
有轨电车通常采用地面线路,线路位置、车站选址等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很大,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有轨电车的运营安全和效益。介绍了有轨电车车站、线路布置形式,从行人交通组织、乘客交通组织、路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等方面对有轨电... 有轨电车通常采用地面线路,线路位置、车站选址等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响很大,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有轨电车的运营安全和效益。介绍了有轨电车车站、线路布置形式,从行人交通组织、乘客交通组织、路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等方面对有轨电车的交通组织设计进行研讨。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城市道路网规划,深入研究、合理确定有轨电车的线路走向及其在道路断面中的位置,结合沿线客流情况确定车站分布、布置原则,选择车站位置及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线站布置形式 交通组织设计
下载PDF
轨道站点合理步行可达范围建成环境与轨道通勤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 被引量:41
12
作者 申犁帆 王烨 +2 位作者 张纯 姜冬睿 李赫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23-2439,共17页
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潜在通勤者的角度出发,划定轨道站点的合理步行可达范围,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利用大数据方法从"宜出行"程序中提取站点合理... 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潜在通勤者的角度出发,划定轨道站点的合理步行可达范围,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利用大数据方法从"宜出行"程序中提取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相对人口数据,结合2017年9月10个工作日早高峰时段的轨道站点刷卡数据得到该站点的相对乘车率。基于数据的非正态分布特征构建GARCH模型,分析早高峰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站点相对乘车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始发轨道站点与站点乘车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站点所在线路的换乘概率与站点乘车率具有非常明显的负相关性;(2)轨道站点的出入口数量与乘车率显著正相关;(3)小区—站点的路径转折数和步行范围内的交叉路口数等可步行性特征对轨道交通通勤行为无显著影响,步行范围的公交车站密度与站点乘车率正相关;(4)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用地混合度与乘车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5)合理步行范围内的路网密度以及早高峰拥堵道路比与乘车率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呈现正向关系;(6)共享单车订单数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7)相比手机信令数据,"宜出行"定位数据的精度更高,适用于分析微观尺度下的实时人口分布及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 合理步行范围 建成环境 通勤行为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北京市
原文传递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TOD效能的影响因素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39
13
作者 夏正伟 张烨 徐磊青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12,共8页
通过重塑和改善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既有空间环境,使TOD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对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TOD的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其效能的某一特定层面,对不同效能及影响因素的综合性梳理鲜有关注,并且不同研究对于效能指标... 通过重塑和改善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既有空间环境,使TOD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对实现城市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关于TOD的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其效能的某一特定层面,对不同效能及影响因素的综合性梳理鲜有关注,并且不同研究对于效能指标与影响因素的探讨也存在显著差异。文章试图对已有的关于TOD效能的实证性研究进行系统性分析,探寻TOD效能及其影响因素的一般性规律。同时,采用网络分析法,全面考察了TOD具体效能指标及其不同影响要素之间的关联特征,进而揭示出影响TOD效能的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的组群关系及关键指标。最后,探讨了TOD效能影响的一般性规律对轨道交通站点区域优化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 TOD 效能评价 影响因素 社会网络分析 优化策略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国外城市轨道交通与站域土地利用互动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4
作者 王亚洁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8,共8页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土地利用不协同问题凸显,亟待加强两者互动关系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国外城市轨道交通与站域土地利用互动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提供借鉴。国外大多数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站域土地价...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土地利用不协同问题凸显,亟待加强两者互动关系的研究。本文总结了国外城市轨道交通与站域土地利用互动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提供借鉴。国外大多数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对站域土地价值的提升显著,提升程度受站点服务情况、地产类型和站域居民收入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能够提升站域土地利用强度、聚集商业办公功能、疏解中心城居住人口,但是,只有在相关政策条件的配合下,土地利用的变化才会发生;密度、可达性要素对客流大小影响较大,尤其是就业密度和公交接驳对客流影响大;混合度要素对客流影响较小,但能平衡客流的时空分布;在两者的协同方面,国外学者在TOD理论、节点—场所模型、轨道交通—土地利用一体化模型、协同评价等方面做出探索。国外在定量实证研究、互动模型研究、相关规划思想和理论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我国今后应加强基于已建城轨的定量实证研究、基于个人交通行为和客流时变特征的微观研究、基于亚洲高密度城市的协同规划和协同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域 土地利用 互动关系
原文传递
轨道交通车站地域的集中开发 被引量:25
15
作者 赖志敏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5年第2期50-53,共4页
透过在轨道交通车站地域城市开发集中的表象,发掘出它最终的导向是城市的集中发展。通过研究集中开发在城市用地、功能、空间集中方面蕴涵的积极意义,探索在这些方面各自集中的有效方式。除论证了车站地域开发与城市集中发展的因果联系... 透过在轨道交通车站地域城市开发集中的表象,发掘出它最终的导向是城市的集中发展。通过研究集中开发在城市用地、功能、空间集中方面蕴涵的积极意义,探索在这些方面各自集中的有效方式。除论证了车站地域开发与城市集中发展的因果联系之外,还给城市管理部门主动推进这一特殊领域的城市集中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轨道交通车站地域的集中开发所带来的城市集中是全方位的,对城市整体用地、功能及空间集中都是一种积极的整合,因此是实现城市集中发展的一种切实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车站 集中 地域 城市开发 城市用地 管理部门 技术参 全方位 空间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不同接驳方式合理吸引范围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叶益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1,共5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合理吸引范围研究是确定乘客来源、研究停车需求影响因素进而预测接驳停车需求的基础。通过对上海多个轨道交通车站进站乘客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提出轨道交通车站不同接驳方式合理吸引范围确定方法,特别是确定自行车和...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合理吸引范围研究是确定乘客来源、研究停车需求影响因素进而预测接驳停车需求的基础。通过对上海多个轨道交通车站进站乘客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提出轨道交通车站不同接驳方式合理吸引范围确定方法,特别是确定自行车和公交车接驳的吸引范围,并采用车站问卷调查对合理公交车吸引范围上限确定方法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合理吸引范围 自行车 公交车
下载PDF
基于“节点—场所模型”的城市轨道站点类型及其特征研究——新加坡的实证分析与经验启示 被引量:30
17
作者 任利剑 运迎霞 权海源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9-116,共8页
本文根据“节点—场所模型”,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新加坡各类型站点地区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接驳交通等开发建设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明确了轨道站点地区与各级城市中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同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 本文根据“节点—场所模型”,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新加坡各类型站点地区的用地性质、开发强度、接驳交通等开发建设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明确了轨道站点地区与各级城市中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协同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富于效率的多级中心结构应与各类型轨道站点地区实现整合发展,各类站点地区应形成“主导功能+混合用途”的用地结构;同时,在轨道站点地区的规划建设中应兼顾土地使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并注重统筹近期开发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新加坡的经验告诉我们,应以协同发展理念和层级化结构组织原则指导轨道站点地区与城市中心的规划建设,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强化城市结构和优化用地布局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点分类 土地使用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分类的聚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18
作者 李向楠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3,共5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研究中,需要对站点进行划分,讨论不同站点的差异性。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选取站点自身特点和站点环境特征等相关的11个因素作为聚类分析的初始变量,对变量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对标准化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从变量中提... 在城市轨道交通相关研究中,需要对站点进行划分,讨论不同站点的差异性。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选取站点自身特点和站点环境特征等相关的11个因素作为聚类分析的初始变量,对变量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对标准化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从变量中提取隐藏的三个公共因子:步行环境因子、站点规模因子、站点接驳因子,达到突出特点和降低变量维度的效果。采用K-均值法,根据提取的公共因子进行聚类,最终将成都地铁1号线现运营16个站点划分为五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点分类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K-均值法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度量及评价——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28
19
作者 吴韬 严建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1,I0004,共8页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通过提高站点周边地区的可达性来引导区域发展,因此,对其可达性的评价一直是交通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本身的连接关系和站点与周边街道网络的连接关系,构建了度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的两个指... 城市轨道交通主要通过提高站点周边地区的可达性来引导区域发展,因此,对其可达性的评价一直是交通领域的重要议题。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本身的连接关系和站点与周边街道网络的连接关系,构建了度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的两个指标--站间可达性和站域可达性,并利用"节点-场所"模型对其可达性空间格局进行了综合评价。基于官方资料和现场踏勘数据,对天津城市轨道交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站间可达性平均值高于站域可达性平均值,城市主中心区域站点的可达性值最高;根据站间可达性和站域可达性之间的不同特征,可将各站点分为5种类型;站间可达性与站域可达性的结合能够反映"出发地-城市轨道交通-目的地"完整的出行路径。科学评价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可达性水平,对于指导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区域交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点 站间可达性 站域可达性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的仿真和评价 被引量:26
20
作者 胡明伟 史其信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年第3期39-42,共4页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的SimWalk软件,建立客流的微观仿真模型,并研发评价客流组织方案的技术方法。车站内行人交通特性实地观测和分析表明,客流的步速、步幅、步频服从明确的统计分布,能作为仿... 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的SimWalk软件,建立客流的微观仿真模型,并研发评价客流组织方案的技术方法。车站内行人交通特性实地观测和分析表明,客流的步速、步幅、步频服从明确的统计分布,能作为仿真模型的基本参数。实例分析说明了技术方法的可行和有效,能够以多种方式直观、定量地分析和评估客流组织方案的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 客流组织 微观行人交通仿真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