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97
1
作者 刘海峰 刘为纹 房殿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8期649-651,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 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 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 通过观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的关系,探讨细胞凋亡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 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 技术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10 例正常胃粘膜、16 例萎缩性胃炎、36 例肠化生、20 例异型增生和53 例胃癌中的凋亡细胞、增殖细胞进行原位观察和比较.结果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中凋亡细胞指数(11-9 % ;14-7 % ,8-0 % ) 均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和 胃癌(3-5 % ,5-8 % ,t = 2-058 ~7-901 ,P< 0-01 ~P < 0-05) ;异型增生、胃癌与肠化生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增殖细胞明显增多( P< 0-05) ;胃癌细胞增殖指数(47-5 % ) 显著高于异型增生(30-1 % ,P< 0-01) . 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与 增 殖细 胞指 数 呈显 著相 关( r = 0-966 , - 0-897 ,P< 0-05) .结论 胃粘膜癌变过程中不仅存在活跃的细胞增殖,而且存在细胞凋亡异常. 高增殖能力的细胞可能通过选择而占据优势,导致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细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COX-2、p53和PC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7
2
作者 费素娟 黄水平 +3 位作者 周力新 陈淑敏 刘志发 陈玉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7-20,26,共5页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合酶 2 (COX 2 )、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EnVision及S P)法 ,检测 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 0例食管炎和 1 6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OX 2、P53和PCNA的表达。结...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环氧合酶 2 (COX 2 )、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EnVision及S P)法 ,检测 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2 0例食管炎和 1 6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标本中COX 2、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 :82例食管癌组织中COX 2、p53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7.8% (72 82 ) ,82 .9% (68 82 )和 95 .1 % (78 82 ) ,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COX 2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 (P <0 .0 1 ) ;无淋巴结转移者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p53的过表达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 )。结论 :COX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环氧合酶-2 P53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胃黏膜细胞增殖基因表达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珊 王常松 +1 位作者 周嘉鹤 杨季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04-1006,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AG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中药干预前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AG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中药干预前后胃黏膜细胞增殖相关基因调控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c-myc的表达。结果PCNA、EGFR及c-myc在脾虚型、肝郁型及湿热型CAG大鼠胃黏膜中的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药干预后CAG不同中医证型模型大鼠胃黏膜PCNA、EGFR及c-myc表达较中药干预前均显著减少。结论CAG胃黏膜细胞增殖调控基因蛋白的表达与中医证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揭示CAG证型的本质和判定CAG不同中医证型预后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型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C-MYC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阴囊升温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许多 秦达念 +1 位作者 王勇 庄楚香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 研究阴囊升温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在升温引起生精细胞变化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 )法和免疫组化法 ,检测大鼠睾丸局部升温至 43℃、3 0 min后 ,经 0 .5、1、3... 目的 研究阴囊升温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在升温引起生精细胞变化中的意义。 方法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 )法和免疫组化法 ,检测大鼠睾丸局部升温至 43℃、3 0 min后 ,经 0 .5、1、3、6、1 0和 50 d观察生精细胞凋亡和 PCNA表达情况。 结果 大鼠睾丸局部升温至 43℃、3 0min后生精上皮受到损伤 ,生精细胞凋亡增加 ( P<0 .0 1 ) ,生精细胞 PCNA表达下降( 0 .5~ 1 0 d组 P<0 .0 1 ,50 d组 P<0 .0 5)。 结论  43℃、3 0 min作用后生精细胞 PCNA表达与细胞凋亡呈负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囊升温 大鼠 睾丸 生精细 胞凋亡 增殖细胞核抗原 表达 影响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EGF、VEGF、PCNA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良华 李群 +3 位作者 王树庆 孙永红 季万胜 乔颜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C)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型的实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200例CAG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CAC)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型的实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200例CAG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证型CAG患者EGF、VEGF及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脾胃虚弱证72例,肝胃不和证43例,脾虚气滞证32例,胃阴不足证24例,脾胃湿热证14例,胃络瘀阻证5例。其中,PCNA表达水平肝胃不和证与脾胃虚弱证、脾虚气滞证、胃阴不足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GF、VEGF的表达水平在各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G以脾胃虚弱证和肝胃不和证居多,PCNA的高表达可能是肝胃不和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证型 免疫组织化学 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DEN诱发大鼠肝癌变的病理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新立 史景泉 卞修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 目的 探讨大鼠肝癌变的形态演变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DEN诱发启动模型和肝癌模型 ,采用图像分析技术 ,对病变细胞的形态进行测量 ,以PCNA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形态测量证实卵圆细胞是一大小仅为正常肝细胞的 1 /8、核浆比却大 6倍、形态不规则的增生小细胞 ;增生灶 /结节嗜碱性肝细胞形态参数与肝癌细胞相似 ;PCNA和BrdU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癌前增生灶及肝癌组织中 ;并且病变形态与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变 细胞增殖活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溴化脱氧尿嘧啶 二乙基亚硝胺 DEN 大鼠
下载PDF
眼眶淋巴增生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研究及意义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学敏 宋国祥 +1 位作者 何彦津 王伟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366-367,共2页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鉴别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进行研究。结果:炎性假瘤及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无阳性染色,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PCNALI为112...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在鉴别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7例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进行研究。结果:炎性假瘤及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无阳性染色,不典型淋巴组织增生PCNALI为112±106,恶性淋巴瘤PCNALI为1847±1669,二者比较p<005。结论:增殖细胞核抗原可以用来鉴别眼眶淋巴组织增生病的良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淋巴组织增生病 眼眶疾病 诊断
下载PDF
人白细胞DR抗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中的表达及与CS-PG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韩晓男 赵培真 +3 位作者 杨方 杨瑞彪 陈忠 梁凤玲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32-235,共4页
为研究人白细胞DR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DR,HLADR-DR)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hondroitinsulfateproteoglycan,CS-PG)在人冠状动脉中的表达,将13... 为研究人白细胞DR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DR,HLADR-DR)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chondroitinsulfateproteoglycan,CS-PG)在人冠状动脉中的表达,将13例年轻人(15岁~39岁)的冠状动脉(左旋支或左前降支)用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石蜡包理,其中6例为对照组(正常组),7例为病变组(脂纹组)。连续切片后,应用微波炉对两组各例进行HLA-DR和CS-P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经图象分析仪定量后,所得结果显示,病变组内膜HLA-DR阳性细胞数密度和CS-PG阳性细胞面密度都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对照组和病变组内膜HLA-DR数密度和CS-PG面密度都呈显著正相关(P<0.01)。从脂纹组中任取一例进行CD68、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疾组织化学染色,经镜下观察发现,CD68阳性细胞同时也是HLA-DR阳性;HLA-DR阳性细胞大部分是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中HLADR表达与泡沫细胞的形成、平滑肌细胞的增殖、SCPG增多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HLA-DR抗原 CS-PG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临床情况及DNA倍体分析与p^(53)基因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韦平 傅天云 +1 位作者 冯捷 钱和年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1997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研究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p53基因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DNA倍体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与残存瘤的关系等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及p53、PCNA单克隆抗... 目的:研究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p53基因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DNA倍体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与残存瘤的关系等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及p53、PCNA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对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13例进行倍体分析及基因、抗原测定。结果:DNA异倍体率为78%,p53基因蛋白表达率为46%,PCNA表达率为92%。DNA倍体分析与临床Ⅱ~Ⅳ期、病理2~3级及残存瘤>2cm者有关,异倍体阳性率分别为90.9%、88.8%、87.5%,明显高于临床Ⅰ期、病理1级及无残存瘤者。p53在临床Ⅱ~Ⅳ期、病理2~3级表达率分别为68.6%和55.5%,均高于临床Ⅰ期及病理1级者,并对DNA倍体水平与p53表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论:DNA异倍体与p53基因蛋白表达阳性可作为卵巢的子宫内膜样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子宫内膜样癌 DNA P53基因 PCNA
下载PDF
亮菌多糖对顺铂致小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尤伟 张梅 +3 位作者 李平 张峰利 苏丽 徐媛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683-2687,2691,共6页
目的:探讨亮菌多糖(ATPS)对顺铂(DDP)致小鼠小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TPS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1),瑞巴派特(45 mg·kg-1)组;腹腔注射DDP 10 mg·kg-1建立小鼠... 目的:探讨亮菌多糖(ATPS)对顺铂(DDP)致小鼠小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9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TPS低、中、高剂量组(30,60,120 mg·kg-1),瑞巴派特(45 mg·kg-1)组;腹腔注射DDP 10 mg·kg-1建立小鼠小肠黏膜损伤模型,分别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小鼠小肠黏膜病理学改变与小肠黏膜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小肠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小肠黏膜病理损伤积分显著增高;与模型组比较,ATPS 60,120 mg·kg-1组小肠病理损伤积分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ATPS 60,120 mg·kg-1组EGF含量和PCNA阳性细胞率也均显著增高;随着EGF含量增高,黏膜病理损伤和PCNA阳性细胞率分别有下降和增高趋势。EGF与PCNA阳性细胞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结论:ATPS能刺激DDP致小鼠肠黏膜损伤后细胞增殖修复,对肠黏膜损伤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与EGF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菌多糖 顺铂 黏膜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核抗原
原文传递
冷饭团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和Bax及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卫权 李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观察冷饭团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Bax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和冷饭团小剂量组(2.5 g·kg-1)、冷饭团大剂量... 目的观察冷饭团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cl-2、Bax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秋水仙碱组和冷饭团小剂量组(2.5 g·kg-1)、冷饭团大剂量组(5 g·kg-1),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四氯化碳和高脂低蛋白等复合因素诱导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于造模后第2天开始给药,至第6周末结束。取肝组织做苏木精-伊红(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Bcl-2、Bax和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冷饭团能明显减轻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程度。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冷饭团大、小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C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冷饭团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其影响肝组织中Bax和PCNA的表达来调节肝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饭团 肝纤维化 BCL-2表达 BAX表达 增殖细胞核抗原
下载PDF
妇康片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金巧凤 赖爱鸾 +2 位作者 张李松 杜强 冯向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652-654,共3页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服用妇康片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服用妇康片前后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ve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患者30例,分段诊刮术后第5天及下两次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妇康片,5mg/d,连服22d,共3个月经周期,于第3个月经周期的第25~28天取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治疗前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变化。结果:口服妇康片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患者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治疗前ER、PR与PCNA的表达分别为3.33±1.92、4.13±1.55和4.40±1.54,经口服妇康片治疗3个周期后ER、PR和PCNA的表达分别为1.97±1.87、1.80±1.75和1.83±1.00。与治疗前ER、PR和PCNA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康片可抑制子宫内膜细胞增殖活性,降低ER、PR和PCNA表达,可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增殖细胞核抗原 妇康片
下载PDF
阿魏酸钠延缓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辉珍 樊均明 +4 位作者 王蔚 唐嵘 苏白海 刘燕 罗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0-384,共5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治疗5/6肾大部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6肾切除组、阿魏酸钠注射组(150mg/kg)、阿魏酸钠灌胃组(150mg/kg)和科素亚灌胃组(20mg/kg)。造模后第4、8、12周,每组随机选... 目的研究阿魏酸钠(SF)治疗5/6肾大部切除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6肾切除组、阿魏酸钠注射组(150mg/kg)、阿魏酸钠灌胃组(150mg/kg)和科素亚灌胃组(20mg/kg)。造模后第4、8、12周,每组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观察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肾小球硬化、肾间质损害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内皮素1(ET-1)的表达。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5/6肾切除大鼠血肌酐水平、24h尿蛋白、肾小球硬化指数(GSI)、肾小管间质及肾小球系膜区α-SMA表达、间质细胞增殖、ET-1表达等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SF治疗组血肌酐、24h尿蛋白水平、肾小球硬化程度、α-SMA、PCNA表达较5/6肾切除组明显降低(P<0.05),ET-1的表达均较5/6肾切除组明显减少(P<0.05)。GSI与α-SMA、PCNA、ET-1表达百分数呈正相关;血肌酐水平、24h尿蛋白定量与α-SMA、PCNA、ET-1的表达百分数和GSI呈正相关;ET-1表达与α-SMA、PC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F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机制可能与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血肌酐和尿蛋白水平、抑制残肾肌成纤维细胞生成和间质细胞增殖、抑制残肾ET-1的表达、延缓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钠 5/6肾切除 慢性肾功能衰竭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增殖细胞核抗原 内皮素-1
下载PDF
非何杰金淋巴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型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强 李甘地 +1 位作者 刘正明 杨秀英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1期5-7,共3页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和敏感的ABPAP法对7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ABPAP法在证明PCNA上比ABC法更加敏感。与核分裂计数相比,在PCNA计数与核分裂计数间存在线性相关...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PC10和敏感的ABPAP法对7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的石蜡切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现ABPAP法在证明PCNA上比ABC法更加敏感。与核分裂计数相比,在PCNA计数与核分裂计数间存在线性相关(r=0.6876,P<0.001),按核分裂计数与PCNA计数进行分级均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并可预测其预后。而PCNA计数的分级在区别中度恶性与高度恶性时较其他指标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何杰金淋巴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预后 分型
下载PDF
脑膜瘤的影像学特征与其增殖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堃 蒋先惠 +2 位作者 王承缘 陈坚 方哲明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59-62,I002,共5页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放射影像学特征与其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46例脑膜瘤的 CT、MRI特征进行分析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检测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将其影像特征与相应的 PCNA标记指数 (L I)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 目的 探讨脑膜瘤的放射影像学特征与其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对 46例脑膜瘤的 CT、MRI特征进行分析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ABC法检测瘤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将其影像特征与相应的 PCNA标记指数 (L I)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不同部位肿瘤 PCNA L I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肿瘤平均直径 >3.5cm组的 PCNA L I(12 .36 %± 9.6 9% )高于平均直径≤ 3.5 cm(4 .42 %± 3.6 6 % ) ;肿瘤分叶状生长组 (15 .89%±6 .5 4% )高于圆球形生长组 (5 .2 8%± 2 .93% ) ;有瘤周水肿组 (13.6 1%± 8.14% )高于无水肿组 (3.88%± 3.30 % ) ;瘤 -脑间界面清楚组 (4 .12 %± 2 .32 % )低于无明显界面组 (14.5 7%± 7.2 7% ) ;肿瘤钙化组 (3.39%± 2 .2 1% )低于无钙化组 (14.2 4%± 8.2 3% ) ;瘤内坏死或出血组 (16 .5 7%± 7.41% )高于无坏死或出血组 (4 .2 6 %± 2 .17% )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肿瘤生长部位与 PCNA L I不相关 ,而肿瘤大小、形态、瘤周水肿、瘤 -脑组织界面、钙化、瘤内坏死或出血等放射影像学特征与 PCNA L I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表明脑膜瘤的一些影像学特征与其增殖活性相关 ,术前可根据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对其预后和治疗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殖细胞核抗原 病理学
下载PDF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olmesartan on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 被引量:4
16
作者 Xuan Wang Ya-Zhi Fan +1 位作者 Liang Yao Jian-Ming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6年第5期669-676,共8页
AIM: To evaluate 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olmesartan to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the anti-scarring effect in Tenon's capsule,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Human primary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 AIM: To evaluate the inhibitive effect of olmesartan to fibroblast proliferation and the anti-scarring effect in Tenon's capsule,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Human primary Tenon's capsule fibroblasts were cultured in vitro, treated with up titrating concentrations of olmesartan. The rate of inhibition was tested with methyl thiazol tetrazolium(MTT) method.Real-time PCR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changes in m RNA expressions of the fibrosis-related factor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2)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Thirty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5 groups(3, 7, 14, 21, and 28d). A rabbit conjunctiva flap model was created in each eye. Olmesartan solution was injected subconjunctivally and then evaluated its anti-proliferation and anti-fibrosis effects through the histological morp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of MMP-2 and PCNA in each group. Only the 7d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sson's trichrome to compare the neovascularization in the subconjunctiva area.·RESULTS: In vitro, cultured Tenon's capsule human fibroblasts showed a dose dependent inhibition by olmesartan in MTT. Olmesartan reduced m RNA expressions of MMP-2 and PCNA but increased m RNA expressions of TIMP-1 and TIMP-2. In vivo, the rabbit eyes treated with olmesartan at 3rd, 7th, 14 thand 21stdays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 reduced expressions of MMP-2 and PCNA compared with control ey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bserved in 28 thday group. The cellular proliferation and neovascularization was suppressed by olmesartan in Masson's trichrome observation.·CONCLUSION: By inhibiting fibroblasts in vitro and in vivo, olmesartan prevents the proliferation and activity of fibroblasts in scar tissue formation, which might benefit glaucoma filtering surg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LMESARTAN TRABECULECTOMY ANTI-proliferativ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下载PDF
肺癌放疗或化疗后的病理形态及PCNA、p53表达的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青 肖桃元 +3 位作者 高广正 张敏 徐飞 王亚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37例放疗或化疗后的肺癌进行了检测,并与未经术前治疗的肺癌组织进行对照,部分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1)放疗或化疗对肺癌组织细胞浆及胞核有不同程度的破... 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抑癌基因p53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37例放疗或化疗后的肺癌进行了检测,并与未经术前治疗的肺癌组织进行对照,部分组织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1)放疗或化疗对肺癌组织细胞浆及胞核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放、化疗后组织(除分化型腺癌外)PCNA指数下降明显(P<0.01或P<0.05)。(3)放疗后肺癌组织p53表达率减低,但化疗后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增殖细胞核 抗原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下载PDF
富马酸伏诺拉生片联合亮菌口服溶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尤伟 张梅 +3 位作者 鲁大林 陈燕 王欣 方宜正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65-568,680,共5页
目的探讨富马酸伏诺拉生片联合亮菌口服溶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60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亮菌口服溶液治疗,试验... 目的探讨富马酸伏诺拉生片联合亮菌口服溶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60例CAG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亮菌口服溶液治疗,试验组在亮菌口服溶液基础上加用富马酸伏诺拉生片治疗,两组均服药6周。通过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胃镜检查、苏木精伊红(HE)染色等方法,比较两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含量、PG比值(PGR)、胃黏膜形态(内镜积分、病理积分)、抗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阳性率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PGⅠ含量、PGR及内镜积分明显增加(P<0.05),PGⅡ含量、PCNA阳性率及病理积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伏诺拉生片联合亮菌口服溶液可改善CAG患者胃黏膜,提高其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伏诺拉生片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蛋白酶原 细胞增殖核抗原
下载PDF
葡多酚对小鼠肝细胞蛋白激酶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辉 钟进义 +1 位作者 于萍 李蕾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葡多酚(GPC)对小鼠肝细胞蛋白激酶C(PK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每日给小鼠经口灌胃不同剂量的GPC,30天后取肝组织,用MTT法测各组小鼠肝细胞的增殖活性水平,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PKC和PCNA的表达。结果高剂量... 目的观察葡多酚(GPC)对小鼠肝细胞蛋白激酶C(PK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每日给小鼠经口灌胃不同剂量的GPC,30天后取肝组织,用MTT法测各组小鼠肝细胞的增殖活性水平,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PKC和PCNA的表达。结果高剂量GPC组PKC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2%和82.76%,阴性对照组则分别为6.42%和32.62%,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肝细胞的PKC和PCNA阳性表达率随GPC剂量的增高而增高。结论葡多酚可促进小鼠肝细胞PKC的表达,提高肝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多酚 肝细胞 蛋白激酶C 增殖细胞核抗原 增殖活性
下载PDF
rhEPO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后NF-кB和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迎宾 牛膺筠 +3 位作者 袁春燕 吴瑗 周玮琰 杨莹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кB(NF-кB)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кB(NF-кB)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前房加压法制作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2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再灌注组和EPO治疗组,后两组又分为1、6、12、24、48、72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视网膜组织中NF-кB和PCNA的表达。结果正常组视网膜无NF-кB和PCNA表达。缺血组两者的表达均24h达高峰,48h后下降;治疗组于6、12、24、48、72h两指标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结论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NF-кB和PCNA的表达,rhEPO能增强NF-кB和PC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增生细胞核抗原 促红细胞生成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