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国家监察对象的识别标准 被引量:49
1
作者 谭宗泽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77,共12页
我国《宪法》最新修改以后,监察委员会应运而生,成为了宪制机关,形成了新时代"一府一委两院"的国家治理新格局。国家监察的对象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我国《监察法》第十五条列举式规定了国家机关、执政和参政议政党派... 我国《宪法》最新修改以后,监察委员会应运而生,成为了宪制机关,形成了新时代"一府一委两院"的国家治理新格局。国家监察的对象是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我国《监察法》第十五条列举式规定了国家机关、执政和参政议政党派机关、人民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中依法履行公职的人员为监察对象,确立了"公权力"与"公职人员"这两大识别监察对象的标准。该条款采用列举式规定并不周延,不能穷尽所有依法行使公权力履行公职的人员,而国家监察全覆盖已经超越了对传统"公权力"的理解,是包括公权、公职、公务、公财等实质要件为要素组合所构成的一种新型公权力。具体判断一个人是否属于国家监察的对象,要综合运用这四个要素标准来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对象 监察法 公权力 公职人员
下载PDF
“国家监察全面覆盖”的规范结构探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蔡金荣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9-47,110,共2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全面覆盖的立法目的,并且设计了一个三层的规范结构,从监察客体、监察对象和监察事项等三个方面共同规定了监察全面覆盖的实际范围。在监察客体的把握上,社会公权力应当在一定条件下被视为监察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确立了监察全面覆盖的立法目的,并且设计了一个三层的规范结构,从监察客体、监察对象和监察事项等三个方面共同规定了监察全面覆盖的实际范围。在监察客体的把握上,社会公权力应当在一定条件下被视为监察客体,立法权和司法权由于各自的特殊属性不宜纳入监察客体范围。在监察对象的认定上,强调判断的标准是看是否行使公权力,而不是看是否具有公职身份,故使用"公职人员和有关人员"的表述。在监察事项的确定上,应当将其确立为职务违法、职务犯罪和道德操守;对立法机关公职人员的监察以不影响履行代表职责为限;对司法机关公职人员的监察以"审判核心范围"之外的事项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察全面覆盖 监察客体 监察对象 监察事项 公权力 公职人员 职务违法 职务犯罪 监察制度
下载PDF
论民主党派中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范围——以监察法之监察对象为视角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用军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27-34,共8页
监察法总则关于监察对象的规定和分则中的规定不一致,应当通过解释理解的方式将分则中的规定与总则实现逻辑上的协调和统一。对于民主党派而言,除将明确列举的机关之公务员作为监察对象外,应当慎重适用监察法所设定的弹性条款,尤其是对&... 监察法总则关于监察对象的规定和分则中的规定不一致,应当通过解释理解的方式将分则中的规定与总则实现逻辑上的协调和统一。对于民主党派而言,除将明确列举的机关之公务员作为监察对象外,应当慎重适用监察法所设定的弹性条款,尤其是对"有关人员"的理解不宜做扩大适用。鉴于民主党派自身政治地位和责任的匹配性,兼职的基层党组织之党务人员和普通党员的党务管理及参政议政行为,不应列入监察对象。在监察法实施细则出台之前,应当从有利于当事人的法理出发确定监察对象,避免监察法对监察对象规定的模糊性导致监察监督面过宽,从而造成不良的执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党派 监察对象 公权力 公职人员 有关人员
下载PDF
算法行政对自由裁量权的影响:正向规制、负向限缩与动态平衡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会平 曹景伟 《信息技术与管理应用》 2023年第3期111-123,共13页
算法决策与公共行政的深度融合催生出算法行政这一新型行政模式,政府权力结构在全新的行政模式下产生了适应性变化,公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呈现出向算法流动的趋势。基于权力配置视角,从正向规制和负向限缩两个维度分析算法行政对公职人... 算法决策与公共行政的深度融合催生出算法行政这一新型行政模式,政府权力结构在全新的行政模式下产生了适应性变化,公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呈现出向算法流动的趋势。基于权力配置视角,从正向规制和负向限缩两个维度分析算法行政对公职人员自由裁量权的影响。一方面,算法嵌入公共治理领域会使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基于技术执行逻辑将自由裁量权进行分置和让渡,算法基于“技术中立”的决策模型对自由裁量权滥用产生正向规制作用;另一方面,过度的权力让渡加之算法影子官僚的权力攫取会对公职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产生负向限缩作用,公职人员的主体性可能逐渐褪化沦为屏幕官僚,裁量问责机制也会由于权责模糊而遭受冲击。最后,提出多元主体实现权力制约与动态平衡的路径,即从自由裁量权分置、让渡、攫取三个方面出发,寻找公共部门、公职人员以及算法之间的“主体间性”,既有效发挥算法的工具价值,也要避免公共部门和公职人员的主体地位被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行政 自由裁量权 权力配置 公职人员
原文传递
民国监察官群体与监察权的现代转型
5
作者 云静达 孙文恺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4-62,共9页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赋予监察权在国家政治权力架构中极为重要的地位。监察官作为监察权的人格化表现,是学界研究监察权的重要面向。相对于传统监察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官制有诸多创新因子,在吸收权能分治、专业监察、独立监察等...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赋予监察权在国家政治权力架构中极为重要的地位。监察官作为监察权的人格化表现,是学界研究监察权的重要面向。相对于传统监察制度,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官制有诸多创新因子,在吸收权能分治、专业监察、独立监察等近代西方政治理念的基础上,将“硕学通儒、独立监察、厚养其廉”作为中国现代监察官群体选拔和管理的重要制度设计,从而塑造了中国现代监察官群体的早期轮廓。民国监察官群体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传统监察权力从听旨俸诏到权力法定、从皇权依附到独立监察、从德行显著到专业兼顾的现代化转型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监察权 监察官 监察法治 现代化 权力转型
下载PDF
汉武帝时代的皇权与酷吏 被引量:3
6
作者 秦进才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127,共7页
汉武帝时代错综复杂的矛盾,提供了酷吏盛行的社会条件。强化、巩固皇权需要酷吏,皇帝欣赏、重用酷吏。酷吏参与律令的编次论定,为维护皇权提供法律依据。酷吏搏击宗室贵族、豪强兼并之家,镇压吏民反抗,铲除强化、维护皇权统治的障碍。... 汉武帝时代错综复杂的矛盾,提供了酷吏盛行的社会条件。强化、巩固皇权需要酷吏,皇帝欣赏、重用酷吏。酷吏参与律令的编次论定,为维护皇权提供法律依据。酷吏搏击宗室贵族、豪强兼并之家,镇压吏民反抗,铲除强化、维护皇权统治的障碍。酷吏是皇帝得心应手的鹰犬,皇帝是酷吏至高无上的靠山,当酷吏违背皇帝的旨意,人生也就走到了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时代 皇权 酷吏
下载PDF
明代中枢政体的演进与反思——以“权臣论”为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33-240,共8页
明太祖朱元璋秉持权臣祸国理念,以此作为阐释元朝何以败亡的重要原因,亦以此作为废除宰相制度的理论依据。明中期以后,将阁臣指斥为“权臣”的批评与阁臣关于“无权”的自叙纷纭而出,内阁政治的发展始终受制于权臣祸国论。权臣论视野下... 明太祖朱元璋秉持权臣祸国理念,以此作为阐释元朝何以败亡的重要原因,亦以此作为废除宰相制度的理论依据。明中期以后,将阁臣指斥为“权臣”的批评与阁臣关于“无权”的自叙纷纭而出,内阁政治的发展始终受制于权臣祸国论。权臣论视野下的明代中枢政体经历了如下律动阶段:其一,明初废相;其二,明中期内阁权力浮沉;其三,明后期内阁权力萎缩,趋于失能。此外,部分士大夫主张培育重臣,追求实现内阁、六部与科道分权分责的政治局面,此类呼吁构成明人对本朝中枢政体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权臣 阁臣 中枢政体
下载PDF
南北朝皇朝递嬗与社会主要矛盾 被引量:1
8
作者 黎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82,共13页
皇朝递嬗是社会诸矛盾总爆发的结果,最能凸显的社会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在中国古代皇朝递嬗的三种方式中,被“吏民”起义直接推翻者乃因皇权与“吏民”矛盾所致容易看清,而“禅让”和被强邻并吞这两种方式表面上看似乎是统治者之间矛盾... 皇朝递嬗是社会诸矛盾总爆发的结果,最能凸显的社会主要矛盾究竟是什么?在中国古代皇朝递嬗的三种方式中,被“吏民”起义直接推翻者乃因皇权与“吏民”矛盾所致容易看清,而“禅让”和被强邻并吞这两种方式表面上看似乎是统治者之间矛盾所致,但实质上仍然是由皇权与“吏民”之间矛盾所决定的。南北朝时期,后两种方式尤为集中,无论北周并吞北齐还是南朝宋、齐、梁、陈的“禅让”,其根本原因皆然。北齐由强而弱、北周由弱而强并终于灭齐,源于两者对待“吏民”的态度和政策差异:北齐中后期统治者过度征敛“吏民”,激化了皇权与“吏民”的矛盾,从而削弱动摇了其统治基础和力量,而北周则注意调整、缓和皇权与“吏民”的矛盾,从而强化了其统治基础和力量。南朝宋、齐、梁、陈的“禅让”,均根源于皇朝中后期统治者对“吏民”的过度压迫剥削,从而打破了皇权与“吏民”矛盾统一体的平衡和稳定,旧皇朝内部新起的权势者则采取措施缓和与“吏民”矛盾而赢得“民心”并夺权上位。皇朝递嬗所凸显的南北朝社会的主要矛盾乃是皇权与“吏民”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 皇朝递嬗 社会主要矛盾 皇权 吏民
下载PDF
古代皇权对官权的监督
9
作者 熊常君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1-64,共4页
中国封建王朝延续了几千年,而皇权的威严地位始终难以被替代。在一个皇权、官权、民权三元构成的封建社会权力系统中,皇权是如何做到能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且不断地排除官权带来的威胁?这就是皇权对官权的监督问题。官权其实是由官性和... 中国封建王朝延续了几千年,而皇权的威严地位始终难以被替代。在一个皇权、官权、民权三元构成的封建社会权力系统中,皇权是如何做到能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并且不断地排除官权带来的威胁?这就是皇权对官权的监督问题。官权其实是由官性和权力等两个元素共同构成的,研究官权就应将其二元构成特别是官性分析透彻,只有这样才能厘清官权的内涵和运作方式,也才能更深刻地分析中国古代皇权对官权的监督范式。同时,这种研究,对于分析当前日益严重的官权腐败,并能从中做到有所借鉴,因而也具有较高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 官权 官性 权力 监督
下载PDF
阡能反唐斗争与社会主要矛盾
10
作者 葛正龙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2022年第1期86-99,共14页
阡能所领导的反唐斗争,是唐末剑南地区吏民系列反抗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次斗争是由唐朝皇权统治阶级对剑南地区吏民的剥削、压迫过度,打破了皇权吏民矛盾的平衡所引起。阡能反唐斗争的领导者、参加者的社会身份都是唐朝皇权统治之下... 阡能所领导的反唐斗争,是唐末剑南地区吏民系列反抗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次斗争是由唐朝皇权统治阶级对剑南地区吏民的剥削、压迫过度,打破了皇权吏民矛盾的平衡所引起。阡能反唐斗争的领导者、参加者的社会身份都是唐朝皇权统治之下的编户齐民,镇压者的社会身份都是唐朝皇权统治的代表和具体执行者。阡能反唐斗争的矛头直指唐朝政府,目标是推翻唐朝皇权在剑南地区的统治,最终失败是因为其政治举措并不符合广大吏民的利益和诉求。阡能反唐斗争本质上是一起吏民武力反抗皇权统治的斗争事件,其所反映的社会主要矛盾关系并非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乃是皇权与吏民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阡能 皇权 吏民 社会主要矛盾
原文传递
清代钦差大臣之司法权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颖 马骎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86,共6页
清代钦差大臣司法权主要体现在审理地方官员违法犯罪案件和京控案件两个方面,由于钦差大臣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其司法权的行使对清代地方官员行政失职和腐败案件的发现与彻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对地方司法审判起到了重要的监督... 清代钦差大臣司法权主要体现在审理地方官员违法犯罪案件和京控案件两个方面,由于钦差大臣具有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其司法权的行使对清代地方官员行政失职和腐败案件的发现与彻查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同时也对地方司法审判起到了重要的监督作用。但由于钦差大臣本身也是官僚群体中不可分割的一员,其司法权的行使不可避免的受到各方因素的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司法功能的正常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差大臣 司法权 官员犯罪 京控
下载PDF
窦建德反隋斗争再认识
12
作者 向伊君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2022年第1期63-76,共14页
窦建德所领导的反隋斗争,是隋末吏民大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窦建德领导的反隋斗争是在繁重赋税徭役和连年天灾的情势下发生的,隋朝皇权对吏民的过度压迫和征敛是造成窦建德反隋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窦建德反隋斗争的领导者、参加者,既... 窦建德所领导的反隋斗争,是隋末吏民大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窦建德领导的反隋斗争是在繁重赋税徭役和连年天灾的情势下发生的,隋朝皇权对吏民的过度压迫和征敛是造成窦建德反隋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窦建德反隋斗争的领导者、参加者,既有下层普通吏民,也有原属隋朝官府的官吏,但编户齐民为主要力量。窦建德反隋斗争前期,其斗争矛头对准代表皇权统治的地方官吏,目标为推翻隋朝的皇权统治,因此反隋斗争的根本性质为吏民起义;随着形势发展和起义队伍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当反抗队伍的领导层出现皇权地主,甚至窦建德的身份也开始向皇权地主转化以后,窦建德反隋斗争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此前的吏民起义转化为武装割据势力,其政治目标也变成了试图借助吏民反抗的力量,以建立自己的皇权统治。因此,将窦建德领导的反隋斗争简单地定性“农民起义”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建德 皇权 吏民 社会矛盾 性质
原文传递
长期执政与加强干部荣辱观教育论析
13
作者 李淑兰 郭潇仪 《南昌高专学报》 2007年第2期1-3,6,共4页
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对党的事业、对于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党的意志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根本利益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时间越长,自觉加... 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对党的事业、对于党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党的意志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根本利益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时间越长,自觉加强对干部队伍的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就越大。这就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坚持“八荣八耻”、超越“八荣八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政党 党的干部 荣辱观教育 八荣八耻
下载PDF
我国“买官卖官”的现象与治理
14
作者 傅瀚霄 青松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7-19,共3页
近年来,我国“买官卖官”现象严重,造成卖官者卖官或供给官职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有私心的当官者拥有择官权以及现行的监督与惩罚手段相对滞后、乏力。而治理“买官卖官”现象应当强化反腐败的制度创新,如推进社会文化意识创新、干部选拔... 近年来,我国“买官卖官”现象严重,造成卖官者卖官或供给官职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有私心的当官者拥有择官权以及现行的监督与惩罚手段相对滞后、乏力。而治理“买官卖官”现象应当强化反腐败的制度创新,如推进社会文化意识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利益分配制度创新、监督和惩戒制度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官卖官”现象 权力 政府官员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下载PDF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学习江泽民2002年元月25日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15
作者 韦世强 曹裕文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5-9,共5页
根据江泽民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 ,结合无产阶级国家的实践和我国当前的实际 ,探讨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公仆意识淡化以至丧失的原因 ,认为当前必须多管齐下 ,强化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 ,才能达到江泽民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关键词 江泽民 执政党 领导干部 公仆意识 中国共产党 党员干部 为人民服务 "三个代表"
下载PDF
地方政治权力转移与政企关系重建——来自地方官员更替与高管变更的证据 被引量:82
16
作者 潘越 宁博 肖金利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5-147,共13页
地方官员更替代表政治权力转移,政企关系往往随之重新洗牌。本文以2006—2012年沪深两市的地方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企关系重建的视角考察了地方主政官员更替与国有企业高管非正常变更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从行业差异、继任... 地方官员更替代表政治权力转移,政企关系往往随之重新洗牌。本文以2006—2012年沪深两市的地方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首次从政企关系重建的视角考察了地方主政官员更替与国有企业高管非正常变更之间的内在关系,并进一步从行业差异、继任官员来源两个角度对这一关系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结果发现,市委书记更替导致市委直管国有企业的高管发生非正常变更的可能性显著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委书记更替对企业高管变更的影响仅显著存在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两类企业中。而且,相比来自外地的官员继任,来自本地的官员继任更可能引发企业高管的变更。本文研究还发现,由地方官员更替引致的企业高管变更会显著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绩效,但会显著提升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绩效。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政治不确定性与公司治理的研究范围,还为市场各方洞悉中国国有企业的政企关系以及政治权力干预国有企业的途径与效果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政府决策部门优化国有企业治理改革方案、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权力转移 政企关系重建 地方官员更替 高管变更
原文传递
官员特征、激励错配与政府规制行为扭曲--来自中国城市拉闸限电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袁凯华 李后建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9-82,186-187,共24页
论文基于拉闸限电的政策背景,从理论上提出了激励错配下,官员特征影响政府规制行为扭曲的内在机理,并借助于相关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拉闸限电并非一般的简单粗暴型行政行为,而是激励错配下,政治官员片面追求晋升利益的扭曲行为。具... 论文基于拉闸限电的政策背景,从理论上提出了激励错配下,官员特征影响政府规制行为扭曲的内在机理,并借助于相关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拉闸限电并非一般的简单粗暴型行政行为,而是激励错配下,政治官员片面追求晋升利益的扭曲行为。具体而言,年龄越长、晋升概率越小的官员越倾向于短视政策,但政治风险承担较低的特性会使此类行为发生的频率降低。本地官员由于需要回报当地特定的利益集团,往往更倾向于采取这种有偏政策;但是,较长的任期可以引致官员的理性发展,可以有效降低短视行为发生频率。以上因素导致政策执行出现区域分化的个体特征,这表明,纠正当前政府扭曲行为不仅需要提升环境激励,更须侧重官员个体差异。此外,即使考虑到政治更替的潜在冲击,论文的研究结论依旧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闸限电 地方政府 攫取行为 官员个体特征
下载PDF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改革开放以来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理论和实践 被引量:6
18
作者 祝灵君 《宁夏党校学报》 2018年第6期5-13,2,共9页
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深邃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也留下了不少教训。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本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在长期探索中建立了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对国家公职人员监督全... 如何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留下了深邃的理论思考和实践,也留下了不少教训。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于本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实践,在长期探索中建立了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对国家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与世界上其他监督理论和实践相比较,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体现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坚持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监督的原则、强调权力分工和协调配合的理念以及民主与法治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制度 党内监督 国家公职人员监督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下载PDF
文权“复归台阁”:晚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议题
19
作者 薛泉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1-99,共9页
从现存文献看,晚明较早提及文权“复归台阁”说者,当为后七子盟主王世贞,时间在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八年(1586—1590)间。此说提出后,得到馆阁文人的热烈呼应。所谓文权“复归台阁”,并非再现“三杨”时期的台阁文学气象,而是一种有限度的... 从现存文献看,晚明较早提及文权“复归台阁”说者,当为后七子盟主王世贞,时间在明万历十四年至十八年(1586—1590)间。此说提出后,得到馆阁文人的热烈呼应。所谓文权“复归台阁”,并非再现“三杨”时期的台阁文学气象,而是一种有限度的复兴,是晚明特定时代背景下馆阁文人鸣盛心态在文学上的集中折射。这颇得益于馆阁文学的郎署化倾向,以及嘉靖末年以降馆选的正常化、制度化。文权“复归台阁”,在削弱后七子郎署文学权力的同时,也加速了晚明文学权力的分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权“复归台阁”为观察晚明文学的发展演化提供了一个相对别致的窗口,是晚明文学史研究的重要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权力 复归台阁 郎署化 馆选
下载PDF
“规约君权”还是“支持专制”——重论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济洲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46-52,共7页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法源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易白沙所作《孔子平议》。《汉书》中班固用"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来概括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用"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来赞美汉武帝的政治决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法源自新文化运动时期易白沙所作《孔子平议》。《汉书》中班固用"推明孔氏,抑黜百家"来概括董仲舒的"天人三策",用"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来赞美汉武帝的政治决策。"独尊儒术"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仅出现一次,即南宋史浩撰著的《鄮峰真隐漫录》中提到:"下陋释老,独尊儒术。"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提议"的本义是"规约君权"而非"支持专制",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推明孔氏"是为了树立孔子的"素王"地位,确立儒家为汉代的意识形态。第二,"抑黜百家"是为了纯化官员团体,让国家的行政团体用儒家思想治国。第三,"教化天下"是"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题中之意,董氏此议力图使汉王朝成为一个"德治共同体"。董仲舒倡导汉王朝的意识形态统一于儒家思想,并不是要推行文化专制,而是要更好地"推贤进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天人三策 规约君权 专制 推贤进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