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骶部脊神经后根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朋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为临床SPR提供可靠的后根分束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20例(40侧)L1~S2节段的脊神经后根的自然分束和后根间纤维联系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结果:一个脊神经后根是由前后2股神经束构成的,每股神经束又含有1~... 目的:为临床SPR提供可靠的后根分束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对20例(40侧)L1~S2节段的脊神经后根的自然分束和后根间纤维联系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结果:一个脊神经后根是由前后2股神经束构成的,每股神经束又含有1~2束神经亚束,一个神经亚束由2~3支神经小束组成,神经小束进入脊髓。各节段脊神经后根的所含神经束的数目基本一致。脊神经后根间神经纤维联系出现率为66.9%,根据神经纤维联系的形状,可分为“N”或反“N”、“人”、“Y”、“X”、“H”五型;根据神经纤维联系的位置,可分为近端、中部和远端三型;根据神经纤维联系的粗细,可分为神经小束的分支、神经小束和神经亚束三型。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后根分束应达到神经亚束水平。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的后根分束应达到神经小束水平,以9~10束为宜。同时对后根间的神经纤维联系作了形态学观察和系统的形态学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 神经束 SPR 显微外科 解剖学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正雷 徐林 +2 位作者 姜洪和 包双清 巩怀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支配痉挛上肢的C5~T1和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脊神经后根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后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0例随访 3年 ,痉挛...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支配痉挛上肢的C5~T1和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脊神经后根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后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30例随访 3年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切断 脑外伤 痉挛 治疗
下载PDF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正雷 高吉昌 +3 位作者 徐林 张承敏 王仑 晁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16例患者术前3d进行步态分析,术中对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 目的:探讨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的效果。方法:16例患者术前3d进行步态分析,术中对支配痉挛下肢的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电刺激仪测阈值,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均小于30%。结果:术后步态有明显改善(P<0.01)。16例平均随访3年,痉挛解除率90%,功能改善率80%。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脊髓损伤后下肢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脊髓损伤 步态分析 下肢痉挛 临床观察
下载PDF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及神经根的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正雷 徐林 +6 位作者 姜洪和 高吉昌 张承敏 陈庆贺 袁梅 晁民 王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5-446,共2页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 ,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 ,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对切取的神经束进行冰冻切片、染色、固定和组织化学处理。结果发现 ,临床应用 2 9例 ,随访 3年疗效满意 ,痉挛解除率为 90 % ,功能改善率为 80 %。切除的神经后根纤维Ache反应阳性 ,后根同感觉支传入纤维相混合。说明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切断术 脊髓损伤 痉挛 神经根 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肌电图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
5
作者 侯保秋 孙楹 +1 位作者 王新军 吴建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比较肌电图法和观察肢动法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识别神经根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讨论肌电图法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全麻下,在术中对L_(2)~S_(1)神经根给予电... 目的比较肌电图法和观察肢动法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识别神经根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讨论肌电图法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全麻下,在术中对L_(2)~S_(1)神经根给予电刺激,分别利用肌电图法和肉眼观察肢动法来明确选择神经根,对有异常反应的后根给予适量切除,对正常神经根给予保留,同时保护患者大小便功能,术后定期随访,评价手术效果。结果肌电图出现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阈值(1.93±0.54)mA,而观察肢体震颤的最小刺激阈值(4.29±0.75)mA,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电话随访,了解到患者术后肌张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未出现监测部位感染,下肢麻木、沉重感或者高热等并发症,一般1个月内可自行消失。功能改善率高达96%,未见大小便失禁。结论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用肌电图方法对异常神经根的识别,以及对保护患者正常生理功能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电生理 肌电图法 肢动法 脊神经后根切断 电刺激 阈值
下载PDF
SPR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的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附47例术后6年随访分析 )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正雷 徐林 +6 位作者 姜洪和 高吉昌 贾丹兵 陈庆贺 吴方强 陈利民 袁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 ,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 :痉挛解除... 目的 :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 )治疗成人脑外伤后下肢痉挛 16例 ,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研究。方法 :手术前后进行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 ,将痉挛下肢的L2 ~S1的脊神经后跟进行分束 ,将阈值较低神经束切断。结果 :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80 %。步态分析及诱发电位测定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SPR能有效治疗成人脑外伤后肢体痉挛。 47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脑外伤 痉挛 步态分析 治疗
下载PDF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临床及电生理观测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立民 王长纯 +2 位作者 姚猛 王正雷 董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 :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进行观察 ,并探讨手术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对SPR的意义。方法 :对胸椎压缩性骨折致脊髓损伤 (30例 )及脊柱结核后期 (1 1例 )出现肢体痉挛的患者行L2~S1双侧节段... 目的 :对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疗效进行观察 ,并探讨手术前后诱发电位的变化对SPR的意义。方法 :对胸椎压缩性骨折致脊髓损伤 (30例 )及脊柱结核后期 (1 1例 )出现肢体痉挛的患者行L2~S1双侧节段开窗式椎板切除 ,将L2~S1的脊神经后根进行分束 ,电刺激仪测阈值 ,将阈值较低的神经束切断 ,神经根切断比例结合肌张力、肌力、体重及肌群功能进行量化 ,均 <30 %。术前 3d及术后 2 1d行诱发电位测定。结果 :经平均 5年随访 ,41例病人痉挛解除率 90 % ,功能改善率 75 %。术后皮层SEP波幅降低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手术前后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能较有效地治疗成人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手术前后诱发电位测定支持肌张力调节“大、小环路”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观测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脊髓损伤 痉挛 诱发电位 治疗
下载PDF
选择性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与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建平 张伯勋 +2 位作者 刘郑生 赵斌 苏凤霞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运用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方法 ,建立单纯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成熟雌性 Wistar大鼠分成前根切断组、后根切断组和混切组 ,选择性切断一侧 L 4— L 6脊神经前根或 /和后根 ,术后 3周进行一般情... 目的 运用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方法 ,建立单纯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成熟雌性 Wistar大鼠分成前根切断组、后根切断组和混切组 ,选择性切断一侧 L 4— L 6脊神经前根或 /和后根 ,术后 3周进行一般情况、电生理及神经组织学等观察 ,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 前根切断组远端的运动纤维发生溃变而感觉纤维仍正常 ;后根切断组远端的感觉纤维发生溃变而运动纤维仍正常 ;混切组远端的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均发生溃变。结论 选择性切断大鼠前根或后根完全能模拟单纯运动神经或者感觉神经的损伤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神经损伤 脊神经根 前根切断术 后根切断术 大鼠模型
下载PDF
特异性神经损伤模型的建立与意义
9
作者 朱建平 张伯勋 +2 位作者 刘郑生 赵斌 苏凤霞 《东南国防医药》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运用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方法,建立单纯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成熟雌性Wistar大鼠分成前根切断组、后根切断组和混切组,选择性切断1侧L4-L6脊神经前根或/和后根,术后3周进行一般情况、电生理及神经... 目的运用选择性切断脊神经前根和后根的方法,建立单纯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方法选用成熟雌性Wistar大鼠分成前根切断组、后根切断组和混切组,选择性切断1侧L4-L6脊神经前根或/和后根,术后3周进行一般情况、电生理及神经组织学等观察,并作出综合评价。结果前根切断组远端的运动纤维发生溃变而感觉纤维仍正常;后根切断组远端的感觉纤维发生溃变而运动纤维仍正常;混切组远端的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均发生溃变。结论选择性切断大鼠前根或后根完全能模拟单纯运动神经或者感觉神经的损伤效应,是进一步研究特殊类型神经损伤或疾病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根 前根切断术 后根切断术 大鼠模型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祐光 陈烈 +4 位作者 彭继红 黄建凯 余海浪 纪科伟 庹秀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14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除外脑瘫所致下肢痉挛型瘫痪36例(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8例,脑积水4例,脑脊髓损伤后遗症19例,不明原因5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 目的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除外脑瘫所致下肢痉挛型瘫痪36例(其中脑血管意外后遗症8例,脑积水4例,脑脊髓损伤后遗症19例,不明原因5例),行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对术前、术后的下肢肌张力,步态分析及肢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均获随诊,时间3~18月,平均5.3±1.8月。术后步态分析及行走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痉挛改善,肌张力评分由术前3.5±0.2分下降至术后1.5±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治对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可改善痉挛,降低肌张力,改善步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脑瘫性下肢痉挛性瘫痪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疗效
下载PDF
椎板间入路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业涛 吴月奎 +1 位作者 苗素华 张玉琪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评估椎板间入路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行椎板间入路SPR治疗的20例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的一般资料... 目的评估椎板间入路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下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7月至2020年4月行椎板间入路SPR治疗的20例下肢痉挛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估量表(GMFCS)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患者全部完成椎板间入路操作,术后MAS分级及GMFC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椎板间入路对骨性结构无破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更小,同时不增加手术风险,是暴露神经根更合理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间入路 下肢痉挛性瘫痪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原文传递
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后康复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袁海斌 张国勋 +1 位作者 陶莹 陈乐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9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提高手术疗效的可行性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泡洗并结合简易矫形方法,对两组进行疗效评...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提高手术疗效的可行性康复训练方法。方法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应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泡洗并结合简易矫形方法,对两组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照组疗效优16例(47.1%),良13例(38.2%),可5例(14.7%),优良率85.3%。治疗组疗效优19例(63.3%),良11例(36.7%),优良率100.0%。两组优良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5)。结论在SPR术后使用中药泡洗加用简易矫形方法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脊神经后根 切断术 中药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13
作者 王秋根 吴岳嵩 +6 位作者 年申生 杨锡铭 顾雄华 张春才 康一凡 陈舰 王家林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4-556,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根据20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术前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独立行走)、中度(扶持下行走)和重度(不能行走)3组,均施行SPR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8个月... 目的:观察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痉挛性脑瘫的疗效。方法:根据206例痉挛性脑瘫患者术前情况将患者分为轻度(独立行走)、中度(扶持下行走)和重度(不能行走)3组,均施行SPR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8个月,有随访的172例,观察痉挛解除情况并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术后71例轻度患者中有45例能单腿站立,占63.4%。74例中度患者中有32例能在室内脱手行走,占43.2%。27例重度患者中有8例能扶持下行走,占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后根切断 痉挛性
下载PDF
限制性椎板切除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
14
作者 李正维 孙刚 何大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 探讨通过仅切除L1椎板行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 16例 ,均为颈胸椎骨折患者。瘫痪程度FrankelB 8例 ,FrankelA 8例。肌张力 4级 (Ashworth) 4例 ,5级 12例。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 ,切除L1椎板可显露L1~S1后... 目的 探讨通过仅切除L1椎板行后根切断治疗创伤性痉挛瘫的可行性。方法 本组 16例 ,均为颈胸椎骨折患者。瘫痪程度FrankelB 8例 ,FrankelA 8例。肌张力 4级 (Ashworth) 4例 ,5级 12例。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 ,切除L1椎板可显露L1~S1后根 ,行后根切断术。结果 术后 16例双下肢痉挛基本解除。术前 4例痉挛 4级 ,术后 3例降至 1级 1例 ,降至 0级。术前 12例 5级 ,术后 10例降至 1级 ,2例降至 2级。获随访 12例 ,平均 3 4年 ,解痉效果稳定。结论 通过限制性椎板切除可准确识别各后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性椎板切除 后根切断 治疗 创伤性痉挛瘫
下载PDF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联合颈总动脉外膜剥脱术治疗混合型脑瘫疗效分析
15
作者 荣卫江 贾琦 +2 位作者 马大亮 赵斌 赵博熙 《新疆医学》 2021年第6期664-668,709,共6页
目的分析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联合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治疗混合性脑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先后接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隔期(6个月)又接受... 目的分析研究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联合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治疗混合性脑瘫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先后接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隔期(6个月)又接受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治疗,且术后随访6个月的64例混合型脑瘫病例,分别对其两次术前及术后6个月进行配合度,肌张力、运动功能及伴随症状进行评价,再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其改善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在联合手术治疗后6个月,其患儿在配合度、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方面均较第一次术后进一步改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伴随症状亦较第一次术后明显减轻:本组病例中流涎病例51例,有44例较第一次术后进一步减轻;语言功能障碍34例中21例发音改善;扭转痉挛10例有7例改善,以痉挛为主伴有手足徐动的39例患儿痉挛进一步减轻,35例手足徐动症状较第一次术后明显改善,4例无明显变化;9例吞咽困难患者中6例不同程度减轻。结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联合颈总动脉交感神经网剥脱术对混合性脑瘫患儿缓解肢体痉挛和改善运动功能方面疗效确切,能最大限度的改善混合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其他伴随症状,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脑瘫的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颈总动脉 交感神经网剥离
下载PDF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及神经根的组织化学研究
16
作者 王正雷 徐林 +6 位作者 姜洪和 高吉昌 张承敏 陈庆贺 袁梅 晁民 王仑 《黑龙江医学》 2001年第9期646-647,共2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SPR)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的效果并对其腰骶神经根进行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方法 采用L2 ~S1双侧节段开窗式部分椎板切除 ,保留棘突和棘间、棘上韧带 ,显露双侧L2 ~S1神经根出口处将前后根分开、分束 ,测定各后根束阈值 ,将阈值较低的后根小束切断。对切取的神经束进行冰冻切片、染色、固兰和组织化学处理。结果 临床 2 9例 ,随访 3年疗效满意 ,痉挛解除率为90 % ,功能改善率为 80 %。切除的神经后根纤维为Ache反应阳性 ,后根同感觉支传入纤维相混合。结论 采用SPR能成功的治疗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 ,在术中电刺激选择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脊髓损伤 痉挛 组织化学 治疗
下载PDF
痉挛型脑性瘫痪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53
17
作者 徐林 +3 位作者 穆晓红 李筱叶 刘小林 洪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1,共5页
我国脑瘫的发病人数每年不少于600万,其治疗也是当今医学的难点之一。痉挛型脑瘫作为脑瘫中最主要的类型,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脑瘫的外科治疗已经过30余年的发展,鉴于国内脑瘫外科的治疗现状,并征求部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目前亟需... 我国脑瘫的发病人数每年不少于600万,其治疗也是当今医学的难点之一。痉挛型脑瘫作为脑瘫中最主要的类型,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脑瘫的外科治疗已经过30余年的发展,鉴于国内脑瘫外科的治疗现状,并征求部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目前亟需一个规范脑瘫外科治疗的专家共识用于指导临床。受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分会的委托,我们组织骨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小儿骨科、显微外科、康复医学科以及麻醉科、护理等各领域的相关专家起草了《痉挛型脑瘫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脑瘫 外科治疗 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康复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及对血清疼痛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于志坚 吕凯 艾启利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3期223-224,共2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及对血清疼痛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的观察组35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对照组33例。治疗1周后评估两...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及对血清疼痛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患者,回顾治疗方案并分为接受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治疗的观察组35例、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对照组33例。治疗1周后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疼痛介质、炎症介质含量。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疼痛介质PGE2、HA、5-HT含量低于对照组,炎症介质IL-1、IL-6、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疗效,降低血清疼痛及炎症介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 选择性神经根阻滞 疼痛介质 炎症介质
下载PDF
痉挛性瘫痪的神经外科治疗: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被引量:20
19
作者 王贵怀 张冰克 +3 位作者 乔慧 孙梅珍 杨俊 王忠诚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6-439,共4页
目的通过术中电生理与显微外科技术,探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对严重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6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肢体痉挛性瘫痪的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经验。其中,脑瘫34例,脑外伤后痉挛性瘫痪4例,脊髓损伤后痉挛瘫痪4... 目的通过术中电生理与显微外科技术,探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对严重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46例不同原因所致的肢体痉挛性瘫痪的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治疗经验。其中,脑瘫34例,脑外伤后痉挛性瘫痪4例,脊髓损伤后痉挛瘫痪4例,脑卒中后严重肌痉挛与强直2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术后严重肌痉挛与疼痛1例,脊髓空洞症伴严重肌痉挛1例。对下肢肌痉挛,采用经胸11至腰1或腰2至骶1椎板切开并复位,对腰2至骶2神经后根作选择性切断术;对上肢肌痉挛,采用经颈5至颈7椎板切开或半侧椎板切开,行颈5至胸1神经后根选择性切断术。术中根据电刺激神经后根小枝所诱发的肌肉收缩反应、电刺激阈值、异常肌电图等因素决定是否切断该神经小枝,神经根小枝切断数目不超过60%。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即刻表现出肌痉挛程度明显下降,随访6月以上,所有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各种原因引起的肌痉挛从而改善丧失的运动功能。加强显微操作与术中肌电图监测,能更好地提高神经后根切断术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功能性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 严重肌痉挛
原文传递
内镜下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被引量:17
20
作者 于炎冰 张黎 +6 位作者 伍成奇 马延山 李伟 冯利东 张文伟 郭京 左焕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515-517,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 5 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 ,全部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并在术中应用软性神... 目的 探讨内镜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3年 4月显微手术治疗的 5 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 ,全部采用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 ,并在术中应用软性神经内窥镜。结果 全部患者平均随访 10个月。10 0 %患者术后立即感痉挛状态缓解 ,随访期间缓解率为 94 .3%。术后 6周内步态功能改善率为5 6 .6 % ,随访期间为 90 .6 %。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 94 .3%。术后发生下肢感觉障碍 2 0例(37.7% ) ,肌力下降 5例 (9.4 % ) ,随访期间均见好转。术后无一过性尿失禁及尿潴留发生。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结论 选择性腰骶段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 ,术中应用内窥镜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创伤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痉挛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 内窥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