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作用 被引量:45
1
作者 张兴禄 李广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6-822,共7页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有益和有害的影响,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是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能量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3个方面客观的分析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有益和有害的影响,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对放牧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影响及放牧地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影响,以改变目前人们对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传统认识。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活动对放牧地利害转变的关键在于确定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种群致灾密度和家畜数量及放牧方式,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维持高寒草甸放牧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放牧地 高寒草甸
下载PDF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何俊龄 张金沙 +3 位作者 杨莹博 邓汉刚 魏进招 张卫国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6:1.01和1:0.9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6:1.01和1:0.9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3类土丘比例关系的分析,可预测鼠群数量的消长趋势。由于当年8月前形成的土丘具有易于识别、代表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作为高原鼢鼠相对密度的指标更为适宜。在正常情况下.鼠丘植被的恢复周期在3年左右。3年龄土丘的植被盖度、物种组成等指标与背景植被已无显著差异.但鼠丘地仍有较明显的凸起,平均高出背景地约7~8cm,而鼠丘占地面积则较新生土丘有显著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土丘格局 土丘性状 种群密度
下载PDF
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及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40
3
作者 张堰铭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双子叶植物在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对数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草地次生植被面积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土丘覆盖植物的恢复速率则随高原鼢... 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与双子叶植物在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对数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草地次生植被面积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 土丘覆盖植物的恢复速率则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地降低。植物群落组成的种数与种群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子叶植物重要值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 双子叶直根类植物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双子叶植株内含次生化合物的物种重要值则与种群密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捕杀高原鼢鼠后, 禾草类、莎草类重要值上升, 植物地上生物量增加不显著( P> 0-05) , 但禾草类增加极显著(P< 0-0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群落特征 演替 植物
下载PDF
高原鼢鼠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的测定结果 被引量:29
4
作者 魏登邦 魏莲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2,12,共3页
用常规方法对高原鼢鼠几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红胞数为 9 92± 1 49百万 /mm3,血红蛋白含量为 1 7 31± 1 34g/1 0 0ml,心肌肌红蛋白含量为 741± 67nmol/g ,骨骼肌肌红蛋白含量为61 7± 2 7nmol/g ,明显高于世居高原... 用常规方法对高原鼢鼠几项指标的测定结果 :红胞数为 9 92± 1 49百万 /mm3,血红蛋白含量为 1 7 31± 1 34g/1 0 0ml,心肌肌红蛋白含量为 741± 67nmol/g ,骨骼肌肌红蛋白含量为61 7± 2 7nmol/g ,明显高于世居高原的地面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低氧 肌红蛋白 血红蛋白 红细胞 适应机制 指标测定
下载PDF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细叶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31
5
作者 王晓君 魏登邦 +3 位作者 魏莲 齐新章 朱世海 饶鑫峰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1-539,共9页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土著动物,对低氧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为了探讨在低氧环境中两者肺细叶结构的适应特征,应用体视学方法测量了肺细叶相关指标。结果发现: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单位面积肺泡数显著高于SD大鼠,单个肺泡面积和弹... 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土著动物,对低氧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为了探讨在低氧环境中两者肺细叶结构的适应特征,应用体视学方法测量了肺细叶相关指标。结果发现: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单位面积肺泡数显著高于SD大鼠,单个肺泡面积和弹性纤维/肺实质比显著低于SD大鼠;高原鼢鼠肺泡隔厚度最厚,高原鼠兔最薄,且三种动物具显著差异;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气-血屏障的算术平均厚度(Ta)和调和平均厚度(Th)均显著低于SD大鼠;在三个级别的微血管中,高原鼠兔中膜肌层厚度显著低于高原鼢鼠,两种高原动物均显著低于SD大鼠;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SD大鼠。以上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肺细叶结构特征表现出一定趋同,这些特征有利于在低氧条件下提高肺气体扩散容量;但是,肺泡隔厚度和微血管中膜肌层厚度/血管外径比又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可能是不同生境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原鼠兔 低氧 肺细叶 体视学
下载PDF
高原鼢鼠和小白鼠心肌及骨肌肌红蛋白含量与乳酸脱氢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魏登邦 马建宾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20-21,共2页
通过比较高原鼢鼠和小白鼠心肌和骨骼肌中肌红蛋白 (Mb)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差异 ,探讨动物心肌和骨骼肌Mb含量对LDH活性的影响。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小白鼠 肌红蛋白 乳酸脱氢酶 活性 心肌 骨肌
下载PDF
植被性状与高原鼢鼠栖息地适合度的关系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军 葛庆征 +1 位作者 张卫国 江小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6-840,共5页
本研究以鼠群密度代表生境适合度,在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5个密度梯度上对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等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性状的各项指标均与鼠群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植被盖度和高度与高... 本研究以鼠群密度代表生境适合度,在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5个密度梯度上对植被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等性状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被性状的各项指标均与鼠群密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植被盖度和高度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表现为极显著线性相关,地上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表现为非线性(单峰曲线)相关。植被高度和生物量易受到环境中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而盖度和多样性则相对稳定,因而,后者在用于高原鼢鼠生境适合度推测和种群发展趋势的预测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植被性状 种群密度 生境适合度
下载PDF
高原鼢鼠的干扰对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宗文杰 江小雷 严林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10期68-72,共5页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南高寒草甸就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不同干扰强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对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干扰对草地植被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有重要影响;物种数在中... 在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南高寒草甸就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不同干扰强度对草地植被的影响,主要是对植被组成、物种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干扰对草地植被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有重要影响;物种数在中度干扰时达到最大(32种),依次为轻度干扰(20种)、重度干扰(16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功能群数在各干扰样地中没有变化,但功能群内物种数和功能群内Shannon指数变化显著,各功能群内物种数均在中度干扰时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寒草甸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功能群
下载PDF
高原鼢鼠洞道空间对高寒草甸植被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锦上 张卫国 +2 位作者 江小雷 卫万荣 葛庆征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7-932,共6页
为了探明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地位,采用网格穿刺法对高原鼢鼠不同洞道空间与植被性状的对应关系以及对洞道上方植被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道空间与鼠群密度成负相关,35%~45%的洞道空间是... 为了探明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学地位,采用网格穿刺法对高原鼢鼠不同洞道空间与植被性状的对应关系以及对洞道上方植被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洞道空间与鼠群密度成负相关,35%~45%的洞道空间是鼠群密度升降的临界区间,也是种群密度相对稳定的区间;适度的洞道空间(35%~45%)对草地植被盖度无显著性影响,但对物种多样性、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则存在显著促进作用(P<0.05),并可显著提高禾草的优势度(P<0.05),弱化毒害草和根茎型莎草的竞争力;洞道上方植被物种多样性显著低于对照(P<0.05),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盖度则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同时,禾草和杂类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也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毒害草和莎草则显著低于对照(P<0.05)。因此,高原鼢鼠对植被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建设和修复的性质,是植被自然动态过程的组成部分,即使从人类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这种影响也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洞道空间 植被性状
下载PDF
川西北高原鼠荒地危害程度分级及适应性管理对策 被引量:20
10
作者 孙飞达 苟文龙 +6 位作者 朱灿 李飞 陈晓霞 刘琳 刘伟 杨廷勇 廖习红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59,共8页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食草型小动物,其啃食、掘洞、刈割、贮草行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既具有破坏损伤系统的负面效应,也有利于维持和稳定系统的正面效应,这种益害转化完全取决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害鼠种群及其数量...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食草型小动物,其啃食、掘洞、刈割、贮草行为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既具有破坏损伤系统的负面效应,也有利于维持和稳定系统的正面效应,这种益害转化完全取决于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害鼠种群及其数量。通过对川西北的阿坝州、甘孜州和青海省果洛州的42个高寒草地样地的鼠类种群密度调查和已有文献的采集分析,明确了草原害鼠在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定义了鼠荒地的概念,对鼠荒地危害程度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4个等级;依据指标因子重要性排序,分级指标包含害鼠种群、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3个主因子群;总洞穴数量、有效洞口数等11个单项因子;并对不同危害程度的鼠荒地提出了封育自然修复、人为干预修复、半人工草地改建和人工草地重建4种草原鼠害适应性管理策略,对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原害鼠适应性管理和害鼠灭除后二次发生防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鼠荒地 危害分级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楚彬 花立民 +2 位作者 周延山 刘丽 李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9-186,共8页
本研究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原鼢鼠栖息地特征及选择因素,为合理控制草原鼠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放牧强度小区,调查每个小区的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 本研究以祁连山东段高寒草甸栖息的高原鼢鼠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原鼢鼠栖息地特征及选择因素,为合理控制草原鼠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选择4个不同放牧强度小区,调查每个小区的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土壤紧实度和容重、植物学组成、植物物种丰富度、地上生物量、可食牧草产量及各植物功能群产量,并分析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放牧强度与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P>0.05),重度放牧区下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最高,禁牧区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最低;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土壤紧实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土壤容重和地上生物量呈负相关但不显著(P>0.05);高原鼢鼠相对种群密度与杂类草产量有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P>0.05),与可食牧草产量、禾草产量和物种丰富度有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P>0.0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影响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紧实度(Y=205.36-0.145 X1,X1为土壤紧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放牧强度 栖息地特征 栖息地选择
下载PDF
不同形成时间高原鼢鼠鼠丘土壤养分分配规律 被引量:19
12
作者 鲍根生 王宏生 +3 位作者 曾辉 卡着才让 马志贵 刘生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4-1831,共8页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作为青藏高原唯一营地下生活的鼠类,其造丘活动不仅能影响草地群落演替的方向和进程,而且对鼠丘土壤养分含量和分配造成空间异质性。关于不同形成时期的高原鼢鼠鼠丘养分含量及在垂直高度的分配规律研究报... 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作为青藏高原唯一营地下生活的鼠类,其造丘活动不仅能影响草地群落演替的方向和进程,而且对鼠丘土壤养分含量和分配造成空间异质性。关于不同形成时期的高原鼢鼠鼠丘养分含量及在垂直高度的分配规律研究报道尚少。基于此本研究以不同形成时期的鼢鼠鼠丘为研究对象,对鼠丘土壤养分含量及空间分配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随着鼠丘形成时间的推移,土壤养分总体表现为:1年鼠丘>多年鼠丘>对照区;与非鼠丘区相比,随着土壤土层增加,土壤养分未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其中,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表现为1年鼠丘>3年鼠丘>5年鼠丘>对照区;0—10cm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变化总体表现为多年鼠丘>1年鼠丘>对照区,10—30cm土层1年鼠丘土壤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最高。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随着鼠丘形成时间推移总体表现为:1年鼠丘>5年鼠丘>3年鼠丘;其中在10—30cm土层,1年鼠丘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多年鼠丘和对照区。由此可见,高原鼢鼠造丘活动能显著改变土壤养分分配格局,短期内形成养分富集的肥力岛,为鼠丘土壤种子库中种子的萌发和植被生长提供必需的养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鼠丘 土壤养分 分配规律
下载PDF
高原鼢鼠对低氧高二氧化碳环境适应的相关血液生理指标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17
13
作者 魏登邦 张建梅 +2 位作者 魏莲 于红妍 王晓君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71-877,共7页
高原鼢鼠是终生生活于地下封闭洞道中的一种啮齿动物。为了探讨高原鼢鼠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环境的适应机制,对春、夏和秋三季高原鼢鼠血液生理指标以及心肌和骨骼肌肌红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春、夏和秋季高原鼢鼠动脉血和静脉血pH值分别... 高原鼢鼠是终生生活于地下封闭洞道中的一种啮齿动物。为了探讨高原鼢鼠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环境的适应机制,对春、夏和秋三季高原鼢鼠血液生理指标以及心肌和骨骼肌肌红蛋白含量进行了测定。春、夏和秋季高原鼢鼠动脉血和静脉血pH值分别为7.44±0.09、7.44±0.05、7.51±0.07和7.17±0.05、7.29±0.07、7.35±0.08,动脉血pH在不同季节没有显著性差异,静脉血pH春季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动脉和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分别为47.81±14.50mmHg、55.10±13.50mmHg、53.00±10.81mmHg和75.17±31.09mmHg、75.40±20.21mmHg、80.00±17.44mmHg,没有季节性差异;动脉和静脉血氧分压(Po2)分别为76.17±33.24mmHg、78.90±16.61mmHg、88.67±24.94mmHg和7.34±4.07mmHg、10.60±2.76mmHg、10.33±3.56mmHg,没有季节性差异;动脉和静脉血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为92.71%±5.00%、94.70%±3.65%、96.00%±4.38%和4.27%±3.03%、9.01%±5.26%、9.67%±6.02%,动脉血SaO2没有季节性差异,而静脉血SaO2春季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血液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从春季到冬季依次增加,并具有显著性差异,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力随着夏季洞道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心肌和骨骼肌肌红蛋白(Mb)含量春季显著高于夏季和秋季,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秋季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洞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季节波动,高原鼢鼠通过调节氧转运有关的功能蛋白含量以及氧代谢有关的生理机制维持组织的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血液生理指标 低氧高二氧化碳 肌红蛋白
下载PDF
若尔盖退化高寒湿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飞达 李飞 +5 位作者 陈文业 朱灿 周俗 苟文龙 刘琳 周冀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396-2406,共11页
以若尔盖退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2015-2017年)于植被返青期(4-5月)、草盛期(7-8月)和枯黄期(10-11月)监测高原鼢鼠鼠丘密度、3个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并分析土壤生物学特... 以若尔盖退化高寒湿地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2015-2017年)于植被返青期(4-5月)、草盛期(7-8月)和枯黄期(10-11月)监测高原鼢鼠鼠丘密度、3个土层(0-10、10-20、20-30 cm)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并分析土壤生物学特征与土壤环境间的季节相关性。结果表明:(1)各植被物候期,土壤pH值、容重指标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升高(P<0.05),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指标均随土层加深而显著降低(P<0.05);(2)植被物候期对高寒鼠荒地非土丘土壤养分在不同土层的垂直分配有显著影响,对0-10 cm土层土壤生物学特征含量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10-20 cm和20-30 cm土层。(3)冗余分析(RDA)表明3个植被物候期,土壤生物学特征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指标间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各指标在不同土层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分布,数量特征表现为:枯黄期>返青期>草盛期。揭示了高寒鼠荒地高原鼢鼠季节性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今后青藏高原鼠荒地的分级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数量 季节动态
下载PDF
高原鼢鼠与高原鼠兔共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卫国 江小蕾 《草业学报》 CSCD 1998年第2期43-47,共5页
对高原鼢鼠与高原鼠兔在同一栖息地中的种群数量、领地重叠强度和种间距离的动态变化作了为时3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栖境下的一定时期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与此同时,种间领地重叠强度随... 对高原鼢鼠与高原鼠兔在同一栖息地中的种群数量、领地重叠强度和种间距离的动态变化作了为时3年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栖境下的一定时期内,高原鼢鼠的种群密度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与此同时,种间领地重叠强度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种间距离则随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增加而缩小。两种鼠在同一生境下的共栖可以认为是高原鼠兔对高原鼢鼠栖息地选择性迁入的结果。高原鼠兔对高原鼢鼠具有强烈的侵扰性,并可导致高原鼢鼠因竞争失利而被迫外迁,最终在原栖息地消失。因此,高原鼠兔与高原鼢鼠的共栖只是一个种间竞争过程的外在表象,这一过程大约持续3年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高原鼠兔 草原 种间距离 共栖关系
下载PDF
高原鼢鼠危害对高寒草甸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成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58-62,共5页
在甘肃省夏河县甘加草原的高寒草甸连续 6年观测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影响植被的全过程 ,经一次性抽样并作定量分析后发现 ,在高原鼢鼠的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危害影响下会出现不同的植物群落 ,证明高原鼢鼠活动可引起植被演替 。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危害 高寒草甸 植被
下载PDF
四川省草原鼠荒地生态调控治理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周俗 张绪校 +1 位作者 李开章 廖习洪 《草业与畜牧》 2014年第2期35-37,共3页
草原鼠荒地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的严重次生裸地。在采取灭治措施的同时,组装围栏封育、施肥、整地、补播、管理以及招鹰控鼠等生态调控措施,治理后第四年,高原鼠兔持续控制效果达96.1%,高原鼢鼠达98.3%;植被恢复明显,可食... 草原鼠荒地是因鼠类活动和超载过牧等原因引起的严重次生裸地。在采取灭治措施的同时,组装围栏封育、施肥、整地、补播、管理以及招鹰控鼠等生态调控措施,治理后第四年,高原鼠兔持续控制效果达96.1%,高原鼢鼠达98.3%;植被恢复明显,可食牧草高度平均增加14.4%,植被盖度平均增加36.0个百分点,地上生物产量平均提高231.3%;植物群落结构改善,可食牧草比例提高,禾本科牧草平均提高18.2%,莎草科牧草平均提高4.3%,豆科无明显变化,杂类草平均下降17.8%,毒害草平均下降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荒地 生态调控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危害评价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延山 花立民 +3 位作者 楚彬 刘丽 姬程鹏 田永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922-5930,共9页
为了客观评价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对高寒草甸的危害程度,在祁连山东段研究了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与草地质量之间的关系,共设置了3个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梯度,调查了3个危害等级变量(鼠丘数、鼠丘面积和鼠丘产草量)和6个生境变量(... 为了客观评价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对高寒草甸的危害程度,在祁连山东段研究了高原鼢鼠不同种群密度与草地质量之间的关系,共设置了3个高原鼢鼠种群密度梯度,调查了3个危害等级变量(鼠丘数、鼠丘面积和鼠丘产草量)和6个生境变量(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植被组成、土壤水分和土壤紧实度),通过One-Way ANOVA检验法研究这些因子与高原鼢鼠危害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置的3个种群密度梯度下,草地产草量、总盖度、可食牧草产量和鼠丘产草量无显著性差异;草地植物群落结构、新鼠丘面积占调查区面积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除高原鼢鼠采食深度(0—20 cm)外,3个种群密度区土壤紧实度无显著性差异,而0—30 cm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本研究中不同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区的草地质量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大小与危害评价有着密切关系,在高寒草甸区,单个样方调查面积以0.5 hm^2以上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草地质量 鼠丘 植被组成 土壤
下载PDF
祁连山东段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关联性 被引量:12
19
作者 楚彬 马素洁 +5 位作者 周延山 姬程鹏 周建伟 周睿 田永亮 花立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64-974,共11页
高原鼢鼠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研究高原鼢鼠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揭示高原鼢鼠栖息地利用和选择规律,为合理控制鼠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8月在祁连... 高原鼢鼠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研究高原鼢鼠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可以揭示高原鼢鼠栖息地利用和选择规律,为合理控制鼠害及保护草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于2014年8月在祁连山东段选取面积为140m×100m的高原鼢鼠栖息地,消除景观尺度取样带来的气候、地形和土壤的异质性,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揭示其与环境因子中土壤容重、土壤水分、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根系营养物质含量(可溶性糖、粗蛋白、粗脂肪)以及各功能群丰富度(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的空间关系。半方差函数及普通克里格插值表明,高原鼢鼠土丘存在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且呈现聚集分布,各环境因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异质性。交方差函数分析表明,高原鼢鼠分布虽与各环境因子在多种尺度下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关联性(正的或负的),但mantel检验发现土壤容重、莎草科丰富度与高原鼢鼠土丘分布呈现显著的负空间关联性,杂类草丰富度和根系粗脂肪含量与高原鼢鼠土丘分布存在显著正空间关联性。综上所述,高原鼢鼠主要栖息利用在土壤疏松、莎草科丰富度较低、杂类草较多和根系粗脂肪含量较高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天祝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调查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建伟 花立民 +2 位作者 王巧玲 刘丽 王贵珍 《草原与草坪》 CAS 2014年第3期8-13,共6页
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是反映草地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定点标记的方法对天祝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鼠丘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外貌特征及植物组成差异较大。随演替的进行,1~2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杂类草比例呈... 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是反映草地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定点标记的方法对天祝高寒草甸高原鼢鼠鼠丘植被演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鼠丘植被在不同演替阶段外貌特征及植物组成差异较大。随演替的进行,1~2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杂类草比例呈递增趋势,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也伴随出现,但在群落中所占比例相对较低。α多样性表明,鼠丘植物的丰富度指数随演替进行呈显著递增趋势,但都低于原生植被。Shamon-wiener 指数表明,形成4年的鼠丘植被群落达到演替后期,物种组成接近原生植被。植物功能群组成显示,演替各阶段1~2年生植物生物量在各自群落中的比例显著高于原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鼠丘 植被 演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