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境域中的马克思法哲学理论 |
刘日明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3
|
|
2
|
重建“人民生活”和“国家生活”的同一性——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题 |
李晓江
|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3
|
“社会伦理”何以可能?——基于黑格尔精神哲学对“社会”之伦理构造的解释 |
李超
赵浩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3
|
|
4
|
儿童权利的法律呵护——读吴鹏飞著《儿童权利一般理论研究》 |
余鹏峰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0 |
|
5
|
马克思法哲学的逻辑起点 |
张密丹
|
《绥化学院学报》
|
2008 |
0 |
|
6
|
法律实证主义与法哲学的安乐死 |
刘日明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3
|
|
7
|
马克思法的形而上学批判探析 |
张密丹
|
《经济研究导刊》
|
2008 |
0 |
|
8
|
试析马克思之法的形而上学批判理论 |
杨英文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8 |
0 |
|
9
|
法哲学视野中的体育法概念 |
周爱光
|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5
|
|
10
|
正确评价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史地位 |
唐正东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2
|
|
11
|
作为社会分析的正义论——霍耐特对《法哲学原理》的诠释与重构 |
王凤才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12
|
黑格尔法哲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
韩立新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13
|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的社会权力思想 |
潘乐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7 |
4
|
|
14
|
意志、自由和法——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基本概念解读 |
薛桂波
|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5
|
黑格尔权利观浅析 |
曲波
齐向东
|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16
|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
赵凯荣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0 |
0 |
|
17
|
黑格尔法哲学视阈下婚姻的伦理解读 |
杨小钵
郭广银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18
|
诠释镜像中的黑格尔法哲学 |
罗久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9
|
黑格尔与叔本华论权利与国家 |
马蒂亚斯·克斯勒
邓苗(译)
杨宗伟(校)
|
《德国哲学》
|
2023 |
0 |
|
20
|
瓦解黑格尔国家法哲学的观念论基础——《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理论主题 |
邹诗鹏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