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向着人的解放迈进——改革开放30年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回顾 被引量:32
1
作者 冯建军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5,共9页
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对教育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到90年代微观教育领域中对人作为主体的发现,进而到21世纪初确立关怀生命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对教育公平的... 教育价值取向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对教育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到90年代微观教育领域中对人作为主体的发现,进而到21世纪初确立关怀生命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反映了教育改革不断地朝着发现人、解放人的目标前进。以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将会进一步巩固人在教育中的本体地位,最终使教育真正成为解放人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 教育价值取向 人的解放
原文传递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立场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同舫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F0003,共8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历史性创造,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华具有鲜明的价值立场。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的理论视野,在本质上区别于“市民社会”的哲学立脚点,其在扬弃被“物”宰制的资本主义文...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历史性创造,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华具有鲜明的价值立场。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的理论视野,在本质上区别于“市民社会”的哲学立脚点,其在扬弃被“物”宰制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同时凸显出“人”在社会历史关系中的主体性地位。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文明形态,高扬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观,内蕴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顺应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站在科学真理和社会道义的思想制高点,呈现出追求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意识”和追求生产方式变革的“解放意识”,以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为未来发展图景,彰显出走向人类解放的价值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类社会 市民社会 人民至上 人类解放
原文传递
新唯物主义视角下“人民”概念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礼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0,共8页
在人类解放自我的历史征程中,新唯物主义基于"人"与动物相分的逻辑,提出了相对动物界的"人"的概念;在对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享受需要的社会关系考察中,新唯物主义提出了与个体"人"相对的"人们"... 在人类解放自我的历史征程中,新唯物主义基于"人"与动物相分的逻辑,提出了相对动物界的"人"的概念;在对满足人类生存、发展、享受需要的社会关系考察中,新唯物主义提出了与个体"人"相对的"人们"概念,由此使人类发展的社会化、世界化方向更加明确;与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时提出的"人民"概念的理论虚幻、实践虚伪相比,无产阶级的"人民"概念是在扬弃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概念基础上,实现了对人类一切自我解放理论的拥有;它是与最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相一致的,是为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全人类解放服务的科学的、真实的"人民"概念。它的产生不仅为解释世界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打下坚实基础,还为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准备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物主义 “人民”概念 人类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核心主题及其在当代中国 被引量:5
4
作者 韦定广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9,共7页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主要取决于对核心主题的论证。追求人类解放(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内核。围绕这一思想内核,其理论创造与发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社会理想的构建及对社会理想实现的研究。面对当...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主要取决于对核心主题的论证。追求人类解放(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恩格斯整个思想体系的内核。围绕这一思想内核,其理论创造与发展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面:社会理想的构建及对社会理想实现的研究。面对当代实践与时代的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核心主题日益彰显其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在理论上逐渐显示出"回归"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主题的性质,而且以改革开放为有效实现机制;改革开放的根本价值在于使广大人民获得第二次解放,而有效推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正是改革开放的马克思主义根本性质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核心主题 人的解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解放”的科学内涵 被引量:3
5
作者 乔翔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在对人的存在形态和现实本质科学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从三个角度论证了人的解放的科学内涵:一是人的解放的层次性,即类的解放、群体的解放和个体的解放的统一;二是人的解放的多维性,即人从自然力的盲目控制下获得解放、从社会关系的盲... 在对人的存在形态和现实本质科学把握的基础上,马克思从三个角度论证了人的解放的科学内涵:一是人的解放的层次性,即类的解放、群体的解放和个体的解放的统一;二是人的解放的多维性,即人从自然力的盲目控制下获得解放、从社会关系的盲目控制下获得解放、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获得解放;三是人的解放的辩证性,即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统一、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统一、崇高理想与现实运动的统一、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解放 无产阶级解放 人的全面发展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阶级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基于“劳动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分析
6
作者 鲍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66,共9页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表现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的深化与拓展体现出人民性,人民性作为条件蕴含在阶级解放的要求中,这是两者统一性关系的生成机制。无产阶级具有独属于自己的阶级特征、革命表现和组织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与人民性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表现为马克思主义阶级性的深化与拓展体现出人民性,人民性作为条件蕴含在阶级解放的要求中,这是两者统一性关系的生成机制。无产阶级具有独属于自己的阶级特征、革命表现和组织形态,这些方面作为无产阶级的利益基础,使马克思主义体现出阶级性的一面。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无产阶级解放内在地蕴含着“消灭一切阶级”的人类解放指向,由此体现出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类解放的真实的人民性。马克思通过对政治解放、经济解放、社会解放和劳动解放等递进上升进程的阐述,彻底而完整地揭示出人类解放的现实路径,这就在人类观念史上第一次使意识形态的阶级基础和人民形态获得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阶级性 人民性 解放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与劳动解放——从赫拉利的“无用的人”说起
7
作者 姚修杰 《长白学刊》 2024年第2期56-64,共9页
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引发了人们对自身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思考,许多西方学者因为不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把人工智能引入了神秘化境地。人工智能无论多么智能,仍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现实化,本质上依然是人类劳动或实践的工具,... 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引发了人们对自身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思考,许多西方学者因为不了解人工智能的本质,把人工智能引入了神秘化境地。人工智能无论多么智能,仍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现实化,本质上依然是人类劳动或实践的工具,只不过是人类劳动资料的新形态,因此无法取代人类。赫拉利所提到的经济学意义上的“无用的人”,其产生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本性导致的,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只是加速了资本主义社会“无用的人”的产生而已。同样,劳动不断解放是由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本性决定的,人工智能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实现劳动解放的本质原因,而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实现劳动解放的一个现实途径,因此,我们不应把人工智能本身存在的合理性作为关注的焦点,而是要考虑如何更好地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让其能在社会合理的接受范围内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最终实现人类劳动的彻底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无用的人 马克思主义 劳动异化 劳动解放
下载PDF
从五四启蒙到科学发展观 被引量:3
8
作者 董四代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4,共4页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启蒙是在批判传统中追求人的解放,这也曾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还没有从社会基础变革中全面展开,因而导致了"理性的缺位"。在社会... 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命题。启蒙是在批判传统中追求人的解放,这也曾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还没有从社会基础变革中全面展开,因而导致了"理性的缺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展开的背景下,现代性的迅速成长又使人面对着工具理性导致的异化和精神家园的荒芜。科学发展观在理想与现实、工具理性与价值追求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人的发展确立了切实的实践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启蒙 五四新文化 人的解放 现代化 科学发展观 人的发展
下载PDF
太平天国妇女广泛参加生产劳动的民俗辨析——论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不能作为太平天国解放妇女之论据 被引量:3
9
作者 廖胜 王晓南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1-18,共8页
妇女广泛参加太平天国的各种生产劳动和后勤工作,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并不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一大措施,只是广西客家妇女、壮族妇女劳动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理所当然的延续,是广西地方劳动习俗在太平天国中的... 妇女广泛参加太平天国的各种生产劳动和后勤工作,在客观上对解放妇女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它并不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的一大措施,只是广西客家妇女、壮族妇女劳动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理所当然的延续,是广西地方劳动习俗在太平天国中的一种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天国 妇女 生产劳动 壮族妇女 客家妇女 劳动习俗 妇女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以人为本” 被引量:3
10
作者 陶富源 张涛 《皖西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人是社会存在的主体、根本,即人是社会之本。这从而决定了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群体发展为本、以实现人民至上为原则的全体社会成员为本、以维护人的生存性利益为基础的发展性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社会存在的主体、根本,即人是社会之本。这从而决定了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归宿的群体发展为本、以实现人民至上为原则的全体社会成员为本、以维护人的生存性利益为基础的发展性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为目标;以无产阶级解放为必然形式;以人民自己解放自己为基本原则;建立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共产党执政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其增强执政合法性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中国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以人为本 共产党 人类解放
下载PDF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人的解放 被引量:2
11
作者 霍明帅 孙少威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9-21,共3页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集中阐述了其哲学层面的世界历史思想,认为资本主义首创了世界历史,但是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难以真正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必将穿越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集中阐述了其哲学层面的世界历史思想,认为资本主义首创了世界历史,但是私有制的存在使得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难以真正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必将穿越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是彻底实现了人的解放的社会,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他所倡导的人的解放以及对共产主义目标的追求是一致的。全球化是世界历史的当代表现,对人的解放具有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 共产主义 人的解放 全球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人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景先 贾中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78-82,共5页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是在对抽象的人的批判的历史视角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以现实的具体的人为出发点,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存在方式,诠释了人的真正本质,在哲学的反思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人的解放道路。
关键词 现实的具体的人 人的存在方式 人的本质 人类解放
下载PDF
政治解放及其现实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新宇 谢鸿昆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5-30,共6页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使两者相互摆脱了对方的控制,政治解放得以实现,然而市民社会解放却没有和政治解放同时实现,致使政治解放也沦为了抽象的、形式的解放。政治解放只是人的解放的一部分,它与市民社会解放共同构成人的解放。市民... 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使两者相互摆脱了对方的控制,政治解放得以实现,然而市民社会解放却没有和政治解放同时实现,致使政治解放也沦为了抽象的、形式的解放。政治解放只是人的解放的一部分,它与市民社会解放共同构成人的解放。市民社会解放至今没有实现,政治解放也仅在部分国家中实现。在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和未实现政治解放的国家中,人解放的程度不同,直接面临的解放任务也不同:实现了政治解放的国家应该超越政治解放,继续追求市民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未实现政治解放的国家应该首先追求政治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解放 市民社会解放 人的解放 现实启示
下载PDF
从“异化”到“益化”:人机关系的价值转向与路径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沈鑫 黄欣荣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人与机器(工具)的关系是一个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命题。工业时代的人机关系是一种异化的关系,表现在人在机器支配下人的劳动、社会关系以及人与机器本身的关系发生异化。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关系中的异化现象不仅没有消解,甚至还... 人与机器(工具)的关系是一个自人类诞生以来就存在的命题。工业时代的人机关系是一种异化的关系,表现在人在机器支配下人的劳动、社会关系以及人与机器本身的关系发生异化。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人机关系中的异化现象不仅没有消解,甚至还出现了新的异化现象,人的劳动受到新的挑战,人的社会关系遭到新的宰割。但是人工智能又具有推动人走向解放的“益化”属性,体现在人工智能为人的解放奠定生产力基础、推动自由自觉劳动的回归以及提供充足的自由时间。破除人机关系的异化困境需要树立理性的人机观念、完善智能社会的顶层设计以及优化智能社会的劳动分工,从而实现由“异化”的人机关系向“益化”的人机关系的价值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价值转向 异化 人的解放
下载PDF
在劳动中获得解放:基层传播视野下的妇女生产实践——以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飞 李佳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61-67,共7页
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解放中追求劳动权的实践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普遍事实的过程。解放战争时期,劳动中获得妇女解放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基层动员与基层传播功不可没。文章以基层传播为研究视野,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为主要史料,考察... 中国共产党对妇女解放中追求劳动权的实践经历了一个从观念到普遍事实的过程。解放战争时期,劳动中获得妇女解放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实践,基层动员与基层传播功不可没。文章以基层传播为研究视野,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为主要史料,考察解放战争时期妇女生产劳动实践与妇女解放之间的互动状况,发现基层传播中是以劳动解放促进妇女解放,基层中的群体传播主要围绕政治表达与解决妇女内部矛盾进行,并调整生产关系中的不适应部分,从而推动妇女解放事业的发展,保障妇女劳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传播 劳动实践 妇女解放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时空资本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爽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0,共7页
时空是人的劳动生成,也表征了人的生命存在形式和生命的尺度。资本运动改变了时空属人的性质。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不仅是物,而且是一定历史形态的社会关系。资本不仅使时空物化,也将它自身独特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关系赋予时空。在资本主义... 时空是人的劳动生成,也表征了人的生命存在形式和生命的尺度。资本运动改变了时空属人的性质。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不仅是物,而且是一定历史形态的社会关系。资本不仅使时空物化,也将它自身独特的社会性质和社会关系赋予时空。在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中,资本取代了人在时空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将人的生存空间转化为固定资本、物化的剩余劳动时间占有人的自由时间并转化为资本的方式,占有和剥削人的生命,并使时空资本化。我们应该扬弃时空资本化,在批判资本对时空物化和私有化、对人的时空占有和剥削的同时,应该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立足于人的革命性实践,肯定人在时空中的主体地位,承认和维护人的平等时空权利,并建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主义时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 资本 辩证关系 人的解放
下载PDF
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郝文清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7-62,共6页
长期以来,我国的理论界一直采用斯大林给马克思主义所下的定义,这一定义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到了许多学者的质疑。学术界在评述了斯大林定义的不足之后,提出了新的见解。文章在对这些新见解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之上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定义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解放 理论体系
下载PDF
善的自觉:性别正义与人的自由再诠释——以丁玲的创作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吕旭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正义与自由都是人性之善的具体呈现。主张性别正义,目的在于实现两性作为个体的自由属性;坚持革命理性,则在于谋求全社会最大多数人群的自由权益;因而,性别正义与革命理性交织在一起,时而融合时而冲突。自由有多种类型的划分,除了"... 正义与自由都是人性之善的具体呈现。主张性别正义,目的在于实现两性作为个体的自由属性;坚持革命理性,则在于谋求全社会最大多数人群的自由权益;因而,性别正义与革命理性交织在一起,时而融合时而冲突。自由有多种类型的划分,除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还可以分为"需要的自由"与"能力的自由"。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不同于上述几种类型,同时又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不异化则为善,善即自由,这是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概括性表达。丁玲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反省自己、修正自己、从"不善"走向"至善"的过程。她的作品,不仅生动形象地呈现了人类主体意识中各种不同纬度的自由,而且在创作的精神升华中,还诠释了自我超越的大自由:"忘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性别正义 人的自由 妇女解放 丁玲的创作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以“人的解放”为视角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克全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7-35,共9页
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人的解放”,它既是理论更是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就是“人的解放”进程的逻辑。它们直面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在理论上创造性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归根结底是“人的解放”,它既是理论更是实践。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就是“人的解放”进程的逻辑。它们直面中国社会历史与现实,在理论上创造性地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中,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中国分别建立了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人民富裕和国家富强,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前后继承又各有区别的“三次飞跃”,形成“人的解放”进程的逻辑;其理论呼应和表达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其实践又激发和确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因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相互统一、相互融合,生动地绘制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人的解放
下载PDF
“单面人”与“全面人”之争锋——单向度的人与全面发展的人的思想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金沙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4-6,共3页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单向度的人》充分体现了他的人学思想。现在,从历史和现实相关的角度,在分析"单面人"思想、"全面人"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思想和马克思的人的全...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单向度的人》充分体现了他的人学思想。现在,从历史和现实相关的角度,在分析"单面人"思想、"全面人"思想的基础上,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人思想和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更全面地研究马克思的思想、更客观地评价马尔库塞的思想带来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度人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本质 人的解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