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特点 被引量:59
1
作者 刘春玲 黄飚 +1 位作者 周正根 梁长虹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的影像特点(6例CT检查,3例MR检查)。9例中男4例,女5例,中位年龄58岁(40~79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的影像特点(6例CT检查,3例MR检查)。9例中男4例,女5例,中位年龄58岁(40~79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9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8例位于腮腺浅叶,I例位于腮腺深叶。9个肿瘤中7个为类圆形,无分叶;2个为长椭圆形,有浅分叶。9个肿瘤边缘均光滑清楚;MR检查3例,2个肿瘤周边见T2WI低信号的包膜,1个肿瘤周边见一较薄的T2WI高信号环。3个肿瘤MRI均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内见裂隙样、小片状低信号,并出现延迟强化,1例见壁结节;CT检查6例,平扫肿瘤均表现为低密度,其中4个肿瘤CT强化共同特点均为薄壁环形强化,且有大小不等的壁结节,壁结节呈中-重度强化(平均CT值增加为65.5HU),另外2个呈均匀中度强化。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腮腺浅叶内单发边界清楚病灶,CT增强表现为薄壁环形强化且有壁结节,MRI表现为长T1、短T2信号,强化内见裂隙样、小片状低信号且出现延迟强化,要考虑基底细胞腺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基底细胞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扩散加权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 被引量:35
2
作者 童娟 胡春洪 +2 位作者 王小林 王振民 文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探讨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0例腮腺肿瘤患者共94个病灶,其中良性75个、恶性19个。对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WI和DCE-MRI检查,分析各病灶的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 目的探讨DWI联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腮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90例腮腺肿瘤患者共94个病灶,其中良性75个、恶性19个。对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WI和DCE-MRI检查,分析各病灶的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绘制ROC曲线,比较ADC值、TIC及两者联合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恶性肿瘤的ADC值[(1.02±0.25)×10^(-3) mm^2/s]显著低于良性肿瘤的ADC值[(1.38±0.44)×10^(-3) mm^2/s;t=5.170,P<0.001]。将表现为A型(流入型)、B型(廓清型)和D型(平坦型)曲线判为良性肿瘤、C型(平台型)曲线判为恶性肿瘤时,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0.62,特异度为0.92;C型曲线患者中,以ADC<1.36×10^(-3) mm^2/s诊断恶性肿瘤时,敏感度为0.92,特异度为0.95。结论良恶性腮腺肿瘤间ADC值存在重叠,鉴别诊断时不应单纯依赖DWI;TIC表现为A、B、D型多提示良性肿瘤,C型常提示恶性肿瘤;TIC曲线为C型时,联合ADC值可明显提高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对比剂 扩散磁共振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32
3
作者 李毓红 裴小青 曾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2期72-75,共4页
目的通过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提高超声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46个腮腺多形性腺瘤和60个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总共106个腮腺肿块超声表现均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两者内... 目的通过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提高超声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46个腮腺多形性腺瘤和60个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总共106个腮腺肿块超声表现均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两者内部出现强回声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平均横纵径比值、浅分叶比例、出现无回声比例、病灶内出现0级和Ⅲ级血流信号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超声特征与两者的病理成分有密切关系。手术病理显示:18%多形性腺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100%腺淋巴瘤均有包膜。前者18%出现囊性变,11%出现坏死,7%出现骨样物质;后者则有60%出现囊性变,未见有坏死及骨样物质。结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对鉴别两者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腮腺肿瘤 病理学
原文传递
64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肿瘤的影像病理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朱娟 李葆青 张宁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0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增强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的影像特征认识。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CT增强特征,测量平扫和...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增强特点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的影像特征认识。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的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CT增强特征,测量平扫和双期增强的CT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类型腮腺肿瘤平扫均为等或稍低密度结节,其中腺淋巴瘤平扫密度最高,腺淋巴瘤和基底细胞瘤可见明显的囊变。增强特点: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缓慢持续强化,腺淋巴瘤表现为早期显著强化及快速流出,基底细胞瘤表现为早期显著持续强化,恶性肿瘤表现为延迟显著持续强化;腺淋巴瘤的动脉期CT值明显高于较其他类型的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肿瘤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瘤及恶性肿瘤各有其不同的强化特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动态增强特点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腮腺肿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28
5
作者 郑少燕 曾向廷 +4 位作者 吴先衡 张慧红 林斯宏 林黛英 周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7-651,共5页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良性32例,恶性14例)的MRI表现。结果 10例混合瘤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为主。11例腺淋巴瘤T1WI、T2WI均以低或稍低信号为主,内可见少许斑点状高信号。2例...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良性32例,恶性14例)的MRI表现。结果 10例混合瘤T2WI以高、稍高混杂信号为主。11例腺淋巴瘤T1WI、T2WI均以低或稍低信号为主,内可见少许斑点状高信号。2例嗜酸细胞腺瘤中,1例表现为双侧腮腺内多发小结节;另1例为腮腺内单发肿块,术前误诊为恶性肿瘤。9例腮腺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T2WI呈低、稍低信号,其中5例侵犯腮腺周围结构及颅底骨质,具有明显侵袭性。1例腮腺腺样囊腺癌仅表现为左侧腮腺浅叶小结节,边缘稍毛糙。1例淋巴上皮性病变恶变术前误诊为腺淋巴瘤。1例腮腺基底细胞癌呈明显囊实性肿块。1例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及1例腮腺淋巴瘤表现为右侧腮腺多发软组织肿块。结论腮腺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大多数病例术前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显像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冯红梅 徐志锋 潘爱珍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以提高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9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SCT平扫后立即进行灌注扫描,采集数据输入Philips EBW后处理工作站,使用Perfusi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动态...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灌注成像特征,以提高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19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SCT平扫后立即进行灌注扫描,采集数据输入Philips EBW后处理工作站,使用Perfusio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通过动态分析模块获得肿瘤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和强化峰值(PEI),并根据色阶分别获取相应的伪彩图。所有患者最终均经手术病理学明确诊断。结果:1手术病理:19例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6例,腺淋巴瘤12例(其中2例因图像伪影明显不计入研究),腮腺癌1例(排除研究)。2MSCT灌注TDC特征:9例腺淋巴瘤呈"快进快退"型,1例呈"快进缓降"型,6例多形性腺瘤均呈"缓慢上升"型。3腺淋巴瘤的BV和PEI值均高于多形性腺瘤,而TTP值低于多形性腺瘤(P均<0.05)。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BV和PEI值在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间具有统计学差异,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和0.97,而TTP值在两者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MSCT灌注成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CT和MRI特点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颖 马林 +2 位作者 程流泉 娄欣 王英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及CT、MR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MRI影像特点,37例术前均行CT和MR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以及肿块大小、数...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及CT、MRI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MRI影像特点,37例术前均行CT和MR平扫+增强扫描,对患者性别、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以及肿块大小、数目、CT密度、MRI信号强度及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多表现为腮腺无痛性肿块。37例病变均位于腮腺浅叶。CT和MRI平扫示肿瘤呈类圆形,无分叶,边缘光滑肿瘤。病变较小,直径为7~30mm;密度、信号欠均匀,21例(56.8%)发生囊变。CT和MRI增强扫描示37例有较显著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具有体积小、易囊变、强化显著等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特点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有很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肿瘤 基底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改良耳后发际切口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平安 陆钊群 +4 位作者 关亚峰 朱洪蕾 梁秀妮 梁伟英 曾敬贤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5-908,共4页
目的 通过与改良Blair切口(MBI)比较,评价改良耳后发际切口(RAHI)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MBI组28例,RAHI组36例,比较RAHI和MBI两组间肿瘤... 目的 通过与改良Blair切口(MBI)比较,评价改良耳后发际切口(RAHI)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接受部分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良性腮腺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MBI组28例,RAHI组36例,比较RAHI和MBI两组间肿瘤的大小和位置,手术时间,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以及美容结果.结果 RAHI组比MBI组有更高的平均满意度分数,显示更好的美容效果(P〈0.001).RAHI组和MBI组在手术时间、肿瘤位置、肿瘤大小、临时或永久性面神经麻痹、Frey综合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与MBI相比,RAHI应用于腮腺浅叶肿瘤切除,具有更好的美容效果,未增加手术时间或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 耳后发际切口
原文传递
腮腺肿瘤切除术中面神经解剖路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阎旭 彭滟 +2 位作者 韦海东 彭勃 芈大卫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在腮腺切除术40例中,顺行法(总干法)解剖显露面神经17例,逆行法(周围支法)解剖显露面神经23例,术后顺行法有1例、逆行法中有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暂时性面瘫症状(P<0.05),提示顺行法更加安全可靠、快速简便。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面神经 解剖 腮腺切除术
下载PDF
良恶性腮腺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25
10
作者 彭可雨 阮兵 梁汉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61-464,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2011年6月1日—2014年7月31日的77例诊断腮腺肿瘤并经病理证实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25例,非肿瘤7例,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 目的:探讨腮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整理我院2011年6月1日—2014年7月31日的77例诊断腮腺肿瘤并经病理证实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良性肿瘤45例,恶性肿瘤25例,非肿瘤7例,分析其CT影像表现特征,判定肿物的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其诊断符合率及鉴别要点。结果 :CT诊断符合率83.1%(64/77),其中良性肿瘤诊断的符合率为84.4%(38/45),恶性肿瘤为88.0%(22/25)。良、恶性肿瘤在发生部位、形态、边界、侵袭及淋巴结转移方面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可较准确诊断腮腺良、恶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具有各自特点,如肿块发生于深部、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伴随淋巴结转移,常提示为腮腺恶性肿瘤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43例腮腺Warthin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苏学英 陈志强 常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特点。方法 :收集并复习 43例腮腺腺淋巴瘤 ,每例均备有巴氏染色、HE染色涂片及细胞块。结果 :43例均发现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 ,40例发现细胞碎屑 ,9例发现带有淋巴间质的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结构 ... 目的 :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特点。方法 :收集并复习 43例腮腺腺淋巴瘤 ,每例均备有巴氏染色、HE染色涂片及细胞块。结果 :43例均发现嗜酸性细胞及淋巴细胞 ,40例发现细胞碎屑 ,9例发现带有淋巴间质的嗜酸性细胞乳头状结构 ,35例发现巨噬细胞 ,5例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3例发现肥大细胞。结论 :腺淋巴瘤是腮腺的常见肿瘤 ,细针穿刺一般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但应注意与多形性腺瘤、腺样囊腺癌、腺泡细胞癌、慢性腮腺炎、淋巴上皮囊肿、鳞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淋巴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下载PDF
腮腺肿瘤手术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朱宇梦 傅涛 刘雁鸣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33-938,共6页
腮腺肿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唾液腺组织肿瘤,手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腮腺肿瘤手术多采用大切口翻瓣,带来的并发症以及美观问题常会给患者造成诸多困扰。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对组织病理学和解剖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患... 腮腺肿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唾液腺组织肿瘤,手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传统的腮腺肿瘤手术多采用大切口翻瓣,带来的并发症以及美观问题常会给患者造成诸多困扰。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对组织病理学和解剖学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患者对美学及功能要求的增高,手术切除方式和切口设计均在不断改进。本综述将重点围绕腮腺肿瘤手术切除方式及入路设计的演变等内容展开,并基于内镜辅助下腮腺肿瘤切除术的初步应用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切除方式 手术切口 内镜技术
原文传递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3
13
作者 卢海彬 马雯男 +2 位作者 于慧 孙琳 郭晓龄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01-905,共5页
目的:评估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与浅叶切除术(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6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SP与SP两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及腺体功能,相关数据采用S... 目的:评估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与浅叶切除术(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68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患者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SP与SP两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复发率及腺体功能,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SP组手术切口长度和时间分别为(6.65±1.17)cm及(82.25±11.56)min,SP组分别为(10.86±1.65)cm及(121.42±17.32)min,PSP组优势明显(P<0.01);PSP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SP组(P<0.05);PSP组保留腮腺大部分功能,SP组无腮腺分泌功能;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SP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临床效果好,在复发率未见显著增加的前提下手术切口、范围、时间均显著减小,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且可有效保留腺体功能,是一种可靠、可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并发症
原文传递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巧珍 肖萤 +2 位作者 徐乐天 唐宁 黄思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9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52个腮腺占位性病变首先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等,然后切换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模式进行实时超声...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52个腮腺占位性病变首先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等,然后切换到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模式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弹性图像分为0~Ⅳ级,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良性病变组81.8%(36/44)占位性病变弹性分级为0~Ⅱ级,而恶性病变组87.5%(7/8)占位性病变弹性分级为Ⅲ~Ⅳ级,两组病变的弹性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以弹性分级Ⅲ~Ⅳ级为恶性预测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7/8)、81.8%(36/44)、82.7%(43/52)、46.7%(7/15)、97.3%(36/37)。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提供了组织软硬度的信息,有助于腮腺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鉴别。但部分多形性腺瘤和恶性病变在弹性图上存在一定重叠,需结合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常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帮助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腮腺肿瘤 弹性成像技术
原文传递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方式的选择 被引量:21
15
作者 周梁 李采 张孝通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22-924,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的6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术式及切除范围、术后病...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的62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分析内容包括病程、肿瘤大小、术式及切除范围、术后病理、术后复发情况及并发症等。结果在60例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患者中,44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另外2例肿瘤大于4CM的患者行腮腺全切除术。随访中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示6例(10%)部分区域包膜不完整,28例(45%)细胞生长活跃,偶见核分裂象,部分区域包膜有浸润。2例(4·5%)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术侧暂时性面神经麻痹,16例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无1例发生面神经麻痹,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麻痹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534)。8例(18%)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2例(13%)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出现FREY综合征,经统计学检验,上述两组患者术后FREY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卡方检验,P=0·896)。2例行腮腺全切除术的患者均出现FREY综合征,62例中FREY综合征的总发生率为19·3%(12/62)。结论对于肿瘤最大径小于4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安全的,既可取得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又可减少术后面神经麻痹和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腺瘤 多形性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鉴别腮腺间隙和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徐雷鸣 徐玉斓 詹灵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54-856,共3页
目的 探讨CT或MR轴面影像上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腮腺或咽旁间隙肿瘤 45例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肿瘤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确认肿瘤的起源间... 目的 探讨CT或MR轴面影像上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对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和影像资料完整的腮腺或咽旁间隙肿瘤 45例 ,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根据肿瘤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确认肿瘤的起源间隙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2 7例腮腺间隙肿瘤皆位于二腹肌后腹浅面 ,二腹肌后腹内移 ;18例咽旁间隙肿瘤都位于二腹肌后腹深面 ,二腹肌后腹外推。结论 根据肿瘤病灶与二腹肌后腹及其移位的关系可区别腮腺间隙与咽旁间隙肿瘤的起源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咽肿瘤 CT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磁共振高清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腮腺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价值 被引量:20
17
作者 文宝红 程敬亮 +3 位作者 张会霞 张赞霞 王斐斐 薛康康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347-1351,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高清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 DWI)对腮腺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106例单发腮腺上皮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前均行常规MR及RESOLVE... 目的探讨磁共振(MR)高清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 DWI)对腮腺良恶性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病理证实的106例单发腮腺上皮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前均行常规MR及RESOLVEDWI检查。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均值,采用t检验分析腮腺上皮性肿瘤ADC值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结果106例腮腺上皮性肿瘤中良性69例,恶性37例。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和基底细胞腺瘤的ADC值为(1.47±0.16)×10^-3mm^2/s,腺淋巴瘤的ADC值为(0.83±0.19)×10^-3mm^2/s,恶性肿瘤的ADC值为(1.14±0.14)×10^-3mm^2/s,腺淋巴瘤的ADC值低于其余两组,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0.94×10。mm。/s≤ADC值≤1.28×10^-3mm^2/s为临界点判断腮腺恶性上皮性肿瘤,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其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88.9%,与病理结果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600。结论RESOLVEDWI鉴别诊断腮腺良恶性上皮性肿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
原文传递
腮腺病变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焱 李辉 王姗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80例腮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腮腺区良性病变70例,恶性病变10例。CT扫描良性病变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以混合瘤(20/70)居多...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的80例腮腺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腮腺区良性病变70例,恶性病变10例。CT扫描良性病变常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以混合瘤(20/70)居多,其次为腺淋巴瘤(16/70);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多见(4/10),表现为边界不清晰肿块影,3例腺泡细胞癌均表现为边界清晰肿块。结论:CT扫描对腮腺常见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CT增强检查对于肿瘤的定性有更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疾病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腮腺基底细胞瘤的CT诊断和文献复习(附15例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董越 葛莹 +2 位作者 伍建林 李莉 张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5-508,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基底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平扫和... 目的:回顾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MSCT影像特征,探讨MSCT在腮腺基底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瘤的MSCT检查资料,所有病例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评价肿瘤的平扫和增强特征,包括增强程度和方式,并与同期收集的腮腺混合瘤和腺淋巴瘤的CT增强特征进行比较;应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肿瘤CT平扫和增强的CT值定量测量结果。结果:基底细胞瘤平扫呈不均匀的等密度结节,可见比较明显的囊变区;增强动、静脉期均显著强化,动脉期CT值增加幅度与混合瘤有显著差别,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腺淋巴瘤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静脉期CT值增加幅度与腺淋巴瘤、混合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腮腺基底细胞瘤CT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的持续性强化,伴有显著的囊变;与混合瘤和腺淋巴瘤两种常见良性肿瘤有显著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基底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腮腺良性肿瘤浅叶部分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循证医学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敏 贾志宇 +3 位作者 刘树妍 赵云转 屈鹏飞 陈彪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5-882,共8页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和腮腺浅叶切除术(SP)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比较PSP和SP手术方法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软...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和腮腺浅叶切除术(SP)的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Pubmed、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比较PSP和SP手术方法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获得24篇文献用于Meta分析,共包括2 795例患者,其中1 301例接受PSP,1 494例接受SP。PSP和SP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1.14%(10/874)和0.6%(6/9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P和SP术后暂时性面瘫的发生率分别为11.6%(122/1 052)和27.37%(350/1 279),永久性面瘫的发生率分别为1.04%(6/579)和4.46%(31/695),Frey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9.20%(95/1 033)和30.32%(409/1 349),涎瘘的发生率分别为5.38%(37/688)和11.25%(65/578),PSP较SP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与SP相比,PSP并发症发生率低,而肿瘤的复发率并没有提高,提示在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情况下,PSP可以取代SP用于腮腺良性肿瘤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