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刑罚附随后果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66
1
作者 王瑞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106,共15页
我国存在大量的包括"职业禁止""资格限制"等在内的非刑罚性禁止或限制措施,散见于不同层阶的制度,内容分散,标准不一,依据不明确,前置条件与后果的逻辑关联性不强,加上对受过刑罚的人员的个别价值评价性做法,使得... 我国存在大量的包括"职业禁止""资格限制"等在内的非刑罚性禁止或限制措施,散见于不同层阶的制度,内容分散,标准不一,依据不明确,前置条件与后果的逻辑关联性不强,加上对受过刑罚的人员的个别价值评价性做法,使得受过刑罚处罚人员回归社会面临许多难题。刑罚附随后果制度合理存在的价值基础应该是:在必要的预防前提下,尽可能地接纳受过刑罚的人回归社会。为此,整个社会要担负起拯救犯罪者、改造犯罪者并使其回归社会的义务,同时,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对刑罚附随后果予以缓和与松绑,整体提升刑罚附随后果制度的设立层阶,体系性地构建刑罚附随后果制度,改进和优化其具体内容,合理地控制禁止和排斥的范围,理性地给予受过刑罚的人员以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附随后果 职业禁止 资格刑 价值基础 制度优化
下载PDF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司法适用 被引量:29
2
作者 张勇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1年第4期3-15,共13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其保护法益为受照护的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未成年女性的性自主权,所谓"性同意年龄部分提高"的观点并不妥当。认定对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是否侵犯了对方的性自主权,需要进行... 《刑法修正案(十一)》增设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其保护法益为受照护的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未成年女性的性自主权,所谓"性同意年龄部分提高"的观点并不妥当。认定对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是否侵犯了对方的性自主权,需要进行实质判断。本罪属于身份犯,只要行为人具有照护职责身份,与受照护的未成年女性之间形成优越地位和被依附信赖的人身关系,并与其发生性关系,法律拟制为其侵犯了对方的性自主权。同时,刑法要求行为人主观上须明知或推定明知对方是14至16周岁的未成年女性;对于本罪加重构成的"情节恶劣",可比较强奸罪的定罪标准加以认定。另外,基于被照护者所从事职业与性侵犯罪行为的紧密关联性,提倡适用职业禁止的刑事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 性侵罪 未成年女性 性自主权 明知 职业禁止
下载PDF
犯罪附随后果的适用原则与类型配置路径
3
作者 安文圣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23年第6期65-77,共13页
犯罪附随后果作为保安处分的一种隔离性措施,承担起了犯罪结构转变背景下特殊预防的功能,其主要通过对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人实行职业禁止、职位禁止、资格禁止以及权益禁止等类型的社会隔离手段,防止犯罪人复归社会后再次走上犯罪之路... 犯罪附随后果作为保安处分的一种隔离性措施,承担起了犯罪结构转变背景下特殊预防的功能,其主要通过对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人实行职业禁止、职位禁止、资格禁止以及权益禁止等类型的社会隔离手段,防止犯罪人复归社会后再次走上犯罪之路。犯罪附随后果的设置在立法之初便存在类型化配置不足、比例原则适用不规范等问题,进而导致了法律区分犯罪类型的设定不足、犯罪附随后果的期限设定显失均衡、牵连现象违反责任自负原则等问题。因此,首先应当明确犯罪附随后果的类型,同时对犯罪类型和犯罪性质进行区分,将犯罪类型和犯罪性质与犯罪附随后果中的具体类型相联结;其次应当严格遵循比例原则及其三个子原则;最后,在比例原则的统摄之下,明确三个子原则在犯罪附随后果类型中不同的侧重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附随后果 职业禁止 职位禁止 资格禁止 权益禁止
下载PDF
试论我国资格刑的制度完善
4
作者 徐瑞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31-35,47,共6页
作为现代刑罚规范结构组成部分的资格刑,在刑罚轻型化的趋势下具有重要价值,发挥资格刑效用是刑事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需求。审视我国立法,资格刑存在内容设置失当、类型单一、主体片面、体系性缺乏的问题,难以回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为现代刑罚规范结构组成部分的资格刑,在刑罚轻型化的趋势下具有重要价值,发挥资格刑效用是刑事治理现代化转型的需求。审视我国立法,资格刑存在内容设置失当、类型单一、主体片面、体系性缺乏的问题,难以回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与我国轻罪立法趋势不相适应。应当对资格刑实体规范进行体系化建设以及结构优化,对剥夺政治权利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增设从业禁止的刑罚措施、将单位犯罪纳入惩治体系,完善我国资格刑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格刑 剥夺政治权利 职业禁止 单位犯罪
下载PDF
单位适用职业禁止问题研究——以单位行贿罪为中心
5
作者 袁佳一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对犯单位行贿罪的单位适用职业禁止顺应我国反腐败政策的宏观导向和国际法的有关要求,符合我国刑法基本原则,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必然选择。然而对于行贿单位适用《刑法》中现有的职业禁止面临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困境,可以从法律解... 对犯单位行贿罪的单位适用职业禁止顺应我国反腐败政策的宏观导向和国际法的有关要求,符合我国刑法基本原则,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必然选择。然而对于行贿单位适用《刑法》中现有的职业禁止面临法律规范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困境,可以从法律解释或设立单位贿赂犯罪特别职业禁止制度的角度探索出路:扩充职业禁止的内容、缩短禁止期限、设置公告渠道、明确执行主体、与合规制度有机结合,同时向单位提供维护自身权益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行贿罪 职业禁止 反腐败
下载PDF
保安处分制度逻辑下犯罪附随后果的反思与合理限缩
6
作者 宋睿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8-88,共11页
在我国轻罪认定激增的背景下,犯罪附随后果的存在致使“轻罪不轻”,减损了犯罪化立法的积极意义。对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之人所施加的不利后果都应当纳入犯罪附随后果体系,并在大体上可以类型化为资格限制型和社会权益减损型。犯罪附... 在我国轻罪认定激增的背景下,犯罪附随后果的存在致使“轻罪不轻”,减损了犯罪化立法的积极意义。对因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之人所施加的不利后果都应当纳入犯罪附随后果体系,并在大体上可以类型化为资格限制型和社会权益减损型。犯罪附随后果性质上应属保安处分,其正当化根据在于犯罪预防、增加犯罪成本以及维持涉公益职业的资质要求。但是该制度目前存在过度社会防卫倾向、与特殊预防目的实现欠缺合理逻辑关联、多种附随后果叠加适用以及适用程序失范等问题。对此,在实体层面应当以比例原则为指导,限缩犯罪附随后果的适用至与特殊预防目的实现具有关联性的范围,并与前科消灭制度配套适用,促进轻罪犯罪人复归社会。程序层面应当统一犯罪附随后果的上位法规范依据,推动其适用权限向司法权收束,增强其适用的刑事司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附随后果 保安处分 职业禁止 前科消灭
下载PDF
“特定活动”刑法禁区的类型化解析
7
作者 马梅凤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4-104,共11页
“特定活动”刑法禁区特指《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针对管制、缓刑犯及假释、刑释人员划出的除“禁止进入特定场所、区域”“禁止接触特定的人”以外的行为禁区。依据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参照司法实践做法,借鉴域外类... “特定活动”刑法禁区特指《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针对管制、缓刑犯及假释、刑释人员划出的除“禁止进入特定场所、区域”“禁止接触特定的人”以外的行为禁区。依据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参照司法实践做法,借鉴域外类似规定,“特定活动”刑法禁区可类型化为职业禁止、夜间禁足及禁驾与禁酒,此三种类型是禁区已由职业禁止向约束服刑人日常生活行为过渡的典型表征。可以从三个层面切入分析:首先,由司法实践案例归纳职业禁止的类型,“在一定期限内”禁止从业,以优先适用“其他法律”为前提;其次,基于域外法例和经验,夜间禁足的适用对象为未成年服刑人以及具有夜间犯罪或者性犯罪习性的社区服刑人,其最终形式是附期限的家庭监禁,我国社区矫正定位技术的研发和运用,为其具体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持;最后,禁止驾驶、饮酒、乘坐高铁等实践做法,不仅诠释了司法解释中禁止从事“其他特定活动”的具体内容,而且揭示了刑法规定的该概念的开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活动”刑法禁区 类型化 职业禁止 家庭监禁
下载PDF
我国体育腐败犯罪的含义、原因及刑事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吉春 郭琦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4-18,共5页
体育腐败犯罪是相关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体育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的行为。我国体育腐败犯罪形成的原因包括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体育产权界定不清、体育运作机制不健康、体育立法缺失等客观原因,以及拜金主义盛行、... 体育腐败犯罪是相关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体育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的行为。我国体育腐败犯罪形成的原因包括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缺陷、体育产权界定不清、体育运作机制不健康、体育立法缺失等客观原因,以及拜金主义盛行、职业道德缺失、投机心理作祟以及分配不公导致行为人心理扭曲等主观原因。为了打击体育腐败犯罪,应当对刑法罪名、刑罚及非刑罚措施、追诉时效、职业禁止制度等进行立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腐败犯罪 原因 刑事对策 刑罚 职业禁止
下载PDF
管窥环境资源刑事禁止令制度
9
作者 胡宇行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年第12期137-139,153,共4页
自2011年起,环境资源刑事禁止令适用数量不断攀升,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有利于降低关涉环境资源的缓刑犯与管制犯再犯的可能,切实降低生态环境遭受持续污染破坏的风险。其禁止事项的裁量范围应囿于行为禁止,具体执行应注重民间力量。当前,... 自2011年起,环境资源刑事禁止令适用数量不断攀升,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有利于降低关涉环境资源的缓刑犯与管制犯再犯的可能,切实降低生态环境遭受持续污染破坏的风险。其禁止事项的裁量范围应囿于行为禁止,具体执行应注重民间力量。当前,应建立合理的多渠道复权制度,适时推出环境资源资格刑,用健全的环境资源刑法规范助力经济走上绿色高效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资源刑事禁止令 行为禁止 职业禁止 环境资源资格刑
下载PDF
论我国刑法中的职业禁止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融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9-102,共4页
职业禁止既不是新设的刑罚,也不是资格刑的一种,而属于保安处分措施。职业禁止有着严格的适用条件:犯罪人要利用职业形成的便利条件或者违反职业义务而实施犯罪行为;犯罪人必须被判处刑罚。法院根据具体案情的不同以及判断书是否有特殊... 职业禁止既不是新设的刑罚,也不是资格刑的一种,而属于保安处分措施。职业禁止有着严格的适用条件:犯罪人要利用职业形成的便利条件或者违反职业义务而实施犯罪行为;犯罪人必须被判处刑罚。法院根据具体案情的不同以及判断书是否有特殊预防的需要,决定是否对犯罪人作出职业禁止的决定,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职业禁止作为我国刑法的一个新制度,在适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禁止 保安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
下载PDF
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旭冉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45-48,共4页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虽重新修整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明确定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中的"非法";单一的数量量化以界定"情节严重"有失偏颇,从多...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虽重新修整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明确定义"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中的"非法";单一的数量量化以界定"情节严重"有失偏颇,从多层次多角度界定"情节严重";犯罪成本低、罚金金额不确定导致量刑过轻,增设应当适用职业禁止的规定,明确罚金金额、加大惩戒力度,以完善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制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刑法保护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情节严重 职业禁止
下载PDF
猥亵未成年人犯罪中职业禁止的适用与反思——从教师猥亵未成年学生犯罪切入
12
作者 汪屹然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98-103,共6页
教师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的猥亵未成年学生案件在猥亵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据了相当高比重。刑事职业禁止的增设则为预防这部分行为人再犯罪提供了相应制度保障,体现了刑法预防保护的早期化要求。司法实践中,职业禁止在该类案件中的适用比例、... 教师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的猥亵未成年学生案件在猥亵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据了相当高比重。刑事职业禁止的增设则为预防这部分行为人再犯罪提供了相应制度保障,体现了刑法预防保护的早期化要求。司法实践中,职业禁止在该类案件中的适用比例、适用期限及禁止从事的“相关职业”范围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作出相应完善,进而将未成年人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禁止 猥亵儿童罪 教师 未成年人
下载PDF
行政限制从业的角色定位、实效保障与体系协调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迅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148,共10页
限制从业是一种对公民职业自由的法律限制,在公共惩罚体系中呈现出多种实践样态。作为行为罚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行政限制从业成为《行政处罚法》修订的一大亮点。立足过程性思维,行政限制从业的实效性保障应从注重立法设计的精细化、... 限制从业是一种对公民职业自由的法律限制,在公共惩罚体系中呈现出多种实践样态。作为行为罚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行政限制从业成为《行政处罚法》修订的一大亮点。立足过程性思维,行政限制从业的实效性保障应从注重立法设计的精细化、彰显程序控制的正义观和增强执行监督的严密性三个维度出发,创设和落实相应的配套制度举措。出于衔接协调的考量,行政限制从业存在压缩刑事职业禁止规制空间的隐忧,应明确两者在公共风险控制中的优先和补足关系,规范竞合时根据违法和犯罪事由的同一性与否分别作出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限制从业 行为罚 实效性 刑事职业禁止
原文传递
我国刑事职业禁止制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晓东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40-46,共7页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中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增设是积极的刑事立法观的典型体现。通过对刑事职业禁止制度在实务中适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制度呈现适用案件数量每年逐步增多但增幅并不明显的趋势,其适用的罪名基本没有变化。刑...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中刑事职业禁止制度的增设是积极的刑事立法观的典型体现。通过对刑事职业禁止制度在实务中适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制度呈现适用案件数量每年逐步增多但增幅并不明显的趋势,其适用的罪名基本没有变化。刑事职业禁止的期限过窄,适用对象清一色是自然人而没有单位犯罪的案例,没有救济程序和制度执行的主体。提出这些问题的完善路径,以期达到该制度立法的最初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职业禁止 罪名扩张 单位犯罪
下载PDF
贿赂犯罪中刑事职业禁止的理解与适用
15
作者 李紫阳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72-81,共10页
我国刑法中的职业禁止应定性为非刑罚处罚措施,具有惩治和预防贿赂犯罪的双重特性。司法机关对刑事职业禁止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存在认识误区,没有理清其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交叉关系,也没有理清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从其规定"... 我国刑法中的职业禁止应定性为非刑罚处罚措施,具有惩治和预防贿赂犯罪的双重特性。司法机关对刑事职业禁止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存在认识误区,没有理清其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交叉关系,也没有理清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从其规定"的关系。对于贿赂犯罪人是否适用刑事职业禁止,可运用"三步判断法",即对被告人职业类别、犯罪与职业的直接关联性、刑事职业禁止的可行性分别作出判断。对刑法第385条、第387条、第388条之一、第389条等罪名则须结合个罪的犯罪构成判断适用刑事职业禁止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贿赂犯罪 刑事职业禁止 刑事治理
下载PDF
论有前科者从业禁止及其适用 被引量:37
16
作者 叶良芳 应家贇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16,共9页
有前科者从业禁止是指对于实施了与职业相关犯罪的有前科者,限制其在特定时间段内从事相关职业的资格。从立法目的考察,该制度的法律性质应当为保安处分。在适用标准方面,需判定有前科者具备再次实施与职业相关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具体的... 有前科者从业禁止是指对于实施了与职业相关犯罪的有前科者,限制其在特定时间段内从事相关职业的资格。从立法目的考察,该制度的法律性质应当为保安处分。在适用标准方面,需判定有前科者具备再次实施与职业相关犯罪的人身危险性,具体的因素包括职业特征、犯罪前科特征以及职业与犯罪前科的内在联系这三项。就适用程序而言,该制度应当遵守刑事诉讼程序,以刑事判决进行宣告,并赋予当事人上诉权、申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前科者 从业禁止 保安处分 适用标准 适用程序
下载PDF
论刑法中从业禁止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彭夫 《刑法论丛》 CSSCI 2016年第4期154-177,共24页
从法律性质而言,从业禁止属于非刑罚预防措施,而非保安处分或非刑罚处罚措施。从业禁止规定合理性论述是其正确理解与适用的前提。虽然从业禁止规定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限制以及对犯罪人的重复处罚,但是其并未侵犯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从法律性质而言,从业禁止属于非刑罚预防措施,而非保安处分或非刑罚处罚措施。从业禁止规定合理性论述是其正确理解与适用的前提。虽然从业禁止规定是对公民平等就业权的限制以及对犯罪人的重复处罚,但是其并未侵犯公民的平等就业权,也并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从业禁止的适用应当满足主体条件、罪种条件、实质条件和量刑条件四个备件。从业禁止的监督执行应当由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在其他部门法对从业禁止有规定时.应当从其规定,以避免从业禁止的双重适用。违背从业禁止规定的法律后果包括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业禁止 非刑罚预防措施 合理性论证 适用条件
原文传递
刑法中从业禁止的具体适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欧阳爱辉 谭泽林 《保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28-31,共4页
从业禁止是我国刑法典中新规定的一种非刑罚处罚措施。它的司法适用存在不少困惑,因此从利用职务便利、违背职业要求特定义务、适用阶段和具体实施要求三方面出发对其具体适用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在利用职务便利上,它必须是工作内所... 从业禁止是我国刑法典中新规定的一种非刑罚处罚措施。它的司法适用存在不少困惑,因此从利用职务便利、违背职业要求特定义务、适用阶段和具体实施要求三方面出发对其具体适用进行分析具有现实意义。在利用职务便利上,它必须是工作内所具备的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权利;在违背职业要求特定义务上,它可以带有平等性且必须做狭义界定;在适用阶段和具体实施要求上,它不包括死刑和无期徒刑、终身监禁,且必须确保禁止的是与其利用职务便利或违背职业要求特定义务最密切联系的相关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从业禁止 职务便利 特定义务 预防犯罪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完善我国“职业禁止”期限决定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陈辰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9-35,共7页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首次规定了我国的职业禁止制度。分析了我国职业禁止期限制度的重要意义和诸多弊端,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禁止期限决定机制横向僵化与纵向僵化并存,这些问题导致罪责与受到的处罚严重失衡,也与预防犯罪的目的相违背。... 我国刑法修正案(九)首次规定了我国的职业禁止制度。分析了我国职业禁止期限制度的重要意义和诸多弊端,最突出的问题是职业禁止期限决定机制横向僵化与纵向僵化并存,这些问题导致罪责与受到的处罚严重失衡,也与预防犯罪的目的相违背。分析了德国、葡萄牙等国家和我国澳门地区对职业禁止的规定和决定机制。借鉴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应从延展基础期限、增加再次确认、暂缓执行与期限延长制度等4个方面对目前的职业禁止期限决定机制予以改进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禁止 期限决定机制 僵化 域外经验 改革建议
下载PDF
侵犯知识产权罪中的刑事职业禁止问题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志军 胡江涛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6-83,共8页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禁止令”和《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从业禁止”,标志着刑事职业禁止作为一种预防再犯的措施被引入我国刑法典。现阶段我国在侵犯知识产权罪刑事治理中职业禁止适用率低且立法上存在一定的不周延性。我国...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禁止令”和《刑法修正案(九)》规定的“从业禁止”,标志着刑事职业禁止作为一种预防再犯的措施被引入我国刑法典。现阶段我国在侵犯知识产权罪刑事治理中职业禁止适用率低且立法上存在一定的不周延性。我国有必要在刑法分则和知识产权法律规范中明确刑事职业禁止的规定,在比例原则和合宪性理念前提下,扩大适用范围至单位犯罪,构建复权制度,以促进我国对侵犯知识产权罪刑事治理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禁止 侵犯知识产权罪 非刑罚措施 复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