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绿洲农业产业化的优劣势分析和发展方向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董乐 黄子蔚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3,共5页
新疆是典型的资源性绿洲农业大区 ,加入WTO后新疆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结合新疆绿洲农业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社会的特性 ,分析了新疆绿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市场、区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劣势 ,并提出新疆绿洲农业... 新疆是典型的资源性绿洲农业大区 ,加入WTO后新疆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 ,本文结合新疆绿洲农业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社会的特性 ,分析了新疆绿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资源、市场、区位、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劣势 ,并提出新疆绿洲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业 新疆 优劣势分析 WTO 产业化经营 区位 市场 特性 方向 发展过程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绿洲农区高油玉米子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柳延涛 李鲁华 +4 位作者 陈树宾 王友德 郭斌 段震宇 王婷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选用普通玉米SC-704(对照)和3个不同株型高油玉米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探讨群体密度对高油玉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处理随密度的增加子粒含油率、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高油115和高油29... 选用普通玉米SC-704(对照)和3个不同株型高油玉米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探讨群体密度对高油玉米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密度处理随密度的增加子粒含油率、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高油115和高油298子粒含油率在授粉后20~30d达到最高,高油XY-1在授粉后50d达到最高;高油298和高油XY-1子粒蛋白质含量授粉后40d达到峰值,高油115子粒蛋白质含量成熟期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值。高油115和高油298子粒淀粉含量积累在授粉后40d,高油XY-1为授粉后5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种植密度 绿洲农区 品质
原文传递
节水农业技术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祝宏辉 杜美玲 尹小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41,共8页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以新疆最大的荒漠绿洲农耕区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1996-2019年的绿洲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方法考察节水农业技术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以新疆最大的荒漠绿洲农耕区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对1996-2019年的绿洲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并采用OLS回归和中介效应方法考察节水农业技术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节水农业技术为核心的绿洲农业技术体系对区域生态效率改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2)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推广进一步促进区域农业规模化和农业机械化,其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绿洲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并不显著。3)农业种植结构在节水农业技术与绿洲农业生态效率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推广导致传统农业排灌渠系废弃、农田防护林网消减等现象值得重视和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农业技术 绿洲农业生态效率 玛纳斯河流域
原文传递
干旱区景观异质性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晶 吕昭智 殷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6,共10页
以古河道、绿洲农田和沙漠区3种景观条件下的11个生境为实验对象,采用陷阱技术,监测景观异质性条件下不同生境地表甲虫多样性动态分布。在整个监测期内11个生境中共采集地表甲虫1262头,地表甲虫隶属15科,其中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步... 以古河道、绿洲农田和沙漠区3种景观条件下的11个生境为实验对象,采用陷阱技术,监测景观异质性条件下不同生境地表甲虫多样性动态分布。在整个监测期内11个生境中共采集地表甲虫1262头,地表甲虫隶属15科,其中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步甲科Carabida和象甲科Curculionidae为该地区的优势类群,分别占地表甲虫个体总量的58.72%、20.6%和8.72%;古河道和沙漠区物种丰富度大于绿洲区,但绿洲区有机农田防护林(L2)多样性指数在11个生境中最大,不同生态界面之间的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小生境内存在差异性。群落排序表明:拟步甲喜好干旱、地表有一定凋落物的小生境;步甲则偏好有机质比较高、土壤湿度大的绿洲农业区。绿洲农业区域拟步甲类群数量相对沙漠区域下降近20倍,古河道区域该类甲虫数量下降近8倍。土地开垦导致景观破碎化和微环境变化是物种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子。在干旱区管理中,土地开垦区域选择、残留地和动物通道的设置及环境友好农业生产建设,是保护地表甲虫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景观异质性 古河道 绿洲农田 沙漠
下载PDF
宁夏沿黄经济带生态用地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彩虹 安斯文 +1 位作者 滑雨琪 李聪慧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187,共9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支持,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流和标准椭圆差等方法,分析了宁夏沿黄经济带生态用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生产和生活用地挤占生态用地现象明显,1980—2018年生态用地占比由71.68%降为66.35%。重点生态功能用地增...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支持,采用土地利用转移流和标准椭圆差等方法,分析了宁夏沿黄经济带生态用地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生产和生活用地挤占生态用地现象明显,1980—2018年生态用地占比由71.68%降为66.35%。重点生态功能用地增加,形成了沙坡头、白芨滩以及银川平原中北部三个防护林带和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林区,银川平原湿地面积扩大,生态用地时空结构有所优化。(2)生态用地在空间上呈现为西南—东北方向变化趋势,且由早期“面域”调整转为后期“点域”优化。(3)生态用地变化体现为“驱动力—响应—结果”的驱动机制,城镇化和工业化、生态移民工程、绿洲农业发展是生态空间受到挤压的主因,生态建设与修复是优化生态用地格局与提升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举措。(4)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的驱动力溯源分析方法,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及其定量测评提供新的分析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移流 生态用地 生态移民工程 绿洲农业发展 驱动机制 宁夏沿黄经济带
原文传递
不同气象干旱指数在北疆绿洲农业区适用性分析
6
作者 张燕 肖风劲 +2 位作者 张新 王超 白昀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172-177,共6页
选取北疆绿洲农业区11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数据,按月尺度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K指数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5种干旱指数,通过比较这些指数的相关性、不同等级的干旱发生频率以... 选取北疆绿洲农业区11个气象站1961—2020年的数据,按月尺度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K指数和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5种干旱指数,通过比较这些指数的相关性、不同等级的干旱发生频率以及在典型干旱年份的识别能力,分析各指数在该区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PA和SPI对降水亏缺有敏感的反应,但对温度的关联较弱,未充分考虑增温对干旱的影响;MCI与温度和降水的关联均较弱,倾向于低估重旱和特旱;SPEI和K指数与温度和降水均有较好的关联,但K指数过多地报告中度至重度干旱,而SPEI则全面考虑了温度和降水对干旱的综合影响,其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由于SPEI计算蒸散发采用的Thornthwaite方法可能高估了温度对干旱的影响,在降水显著偏少、温度偏差较小的情况下,SPI的监测结果可能比SPEI更为严重,因此,建议结合SPI使用,以弥补这一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指数 月尺度 适用性 北疆绿洲农业区
下载PDF
中国西北及中亚主要绿洲农区分类 被引量:5
7
作者 赖先齐 王江丽 +4 位作者 程勇翔 张凤华 帕尼古丽·阿汗别克 张伟 祁亚琴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45,共9页
应用生态学原理以水为主线建立绿洲农区树形分类体系,将中国西北及中亚主要绿洲农区采用五级指标分类并进行区划。一级分类指标为水热配合状况,分水热同期型或不同期型;二级指标为水汽主要来源,分西风环流带来水汽型或太平洋季风带来水... 应用生态学原理以水为主线建立绿洲农区树形分类体系,将中国西北及中亚主要绿洲农区采用五级指标分类并进行区划。一级分类指标为水热配合状况,分水热同期型或不同期型;二级指标为水汽主要来源,分西风环流带来水汽型或太平洋季风带来水汽型;三级指标为灌溉水来源,分为"山地-绿洲-荒漠系统"产生河流灌溉型或由"系统"外来河流灌溉型;四级指标为不同河流类型灌溉形成的土壤,分地面河灌溉形成灌淤土型或地下径流(河)井、泉清水灌溉形成灌耕土型;五级指标为地理位置名称及当地的气候带。将分类结果用亿图图示专家软件绘成树形分类图,再用Arc GIS9.3软件制成分类分布图。经分析比较得出:中国西北水热同期型较中亚水热不同期型绿洲农区的光、温、水资源耦合效应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区 生态环境 树形分类体系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残余盐渍化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伟业 杨小虎 +1 位作者 杨海昌 张凤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共7页
土壤质量评价对于评估土壤的现状与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下属的7个灌区内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残余盐渍化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 土壤质量评价对于评估土壤的现状与生产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分析玛纳斯河流域绿洲下属的7个灌区内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残余盐渍化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影响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农区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包括土壤总盐、有机质、pH值、Na^(+)、Mg^(2+)、碱解氮和土壤质地;(2)绿洲农区土壤养分丰富度依次为: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有机质;(3)绿洲农区土壤质量以Ⅱ级[0.65<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IFI)≤0.85]、Ⅲ级(0.45<IFI≤0.65)为主,分别占绿洲农区总面积的47.30%、36.44%;(4)流域内莫索湾灌区和石河子灌区盐渍化土壤质量最优,其余依次为玛纳斯灌区、金沟河灌区、安集海灌区、下野地灌区和新湖总场灌区。综上所述,研究区内土壤养分较为匮乏,土壤盐分分布不均匀,土壤质量总体处于中等偏下状态,应当分区域制定土壤地力提升措施以保障流域内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评价 残余盐渍化 主成分分析 绿洲农区 流域
下载PDF
AREAL DIFFERENTI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OASIS AGRICULTURAL ECOSYSTEM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9
作者 张维祥 梁智睿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3年第4期71-78,共8页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are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oasi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natural productivities, water economic be...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n areal differentiation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oasis agriculture ecosystems i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this paper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natural productivities, water economic benefi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ecological stabilities and develop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Wuwei Oasis agricultural ecosystem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river basin and the Minqin Oasis agricultural ecosystem in the lower reaches. Under a same management level and investment of . material and energy, primary productiveness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former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latter. Construction directions of Wuwei and Minqin oases should be different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water- us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The construction objective of Wuwei Oasis should be efficient irrigated farming production system and Minqin Oasis should become a mixed forestry-pastoral-farming ecosystem taking ecological protection as its major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asis agricultural ECOSYSTEM areal DIFFERENTIATION oasis CONSTRUCTION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亚洲中部干旱区绿洲水热匹配与生物、农业技术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旭东 王江丽 +2 位作者 吴玲 张建萍 赖先齐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亚洲中部干旱区"中亚天山北坡-新疆天山北坡-甘肃祁连山北坡"山前平原,在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期均为社会、经济、文化最繁荣的重要地区。而一个地区某生物的生长发育除与降水、气温有关外,还与当地的水热匹配特... 亚洲中部干旱区"中亚天山北坡-新疆天山北坡-甘肃祁连山北坡"山前平原,在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时期均为社会、经济、文化最繁荣的重要地区。而一个地区某生物的生长发育除与降水、气温有关外,还与当地的水热匹配特征密切相关。中亚天山北坡区段水热不同步-新疆天山北坡区段水热较同步-甘肃祁连山北坡河西走廊区段水热同步的生态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当地的天然动植物种类及其生长发育,使某些生物在研究区内各区段间形成了发生中心区、扩散区及无发生区的规律性分布;不同区段多项绿洲农业技术的差异性也反映出其对当地水热匹配特征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匹配 春季短命植物 琵琶柴 土耳其斯坦叶螨 绿洲农业技术 亚洲中部干旱区
原文传递
柴达木盆地主要绿洲农业区水质现状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庆波 黄懿梅 +1 位作者 贾鹏辉 李好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0-658,共9页
为了解青藏高原农业种植对区域水质的影响,以柴达木盆地主要绿洲农业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布点采样,在9个典型乡镇设置70个采样点,测定水样的总磷、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和农药等指标,分析耕作活动对... 为了解青藏高原农业种植对区域水质的影响,以柴达木盆地主要绿洲农业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和布点采样,在9个典型乡镇设置70个采样点,测定水样的总磷、硝酸盐氮、氯化物、硫酸盐、重金属和农药等指标,分析耕作活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研究区地表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为2.100,综合水质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类。尕海镇、郭勒木德镇、格尔木市东、大格勒乡地表水综合水质达到Ⅰ类;香日德镇和察汗乌苏镇地表水中的总磷与德令哈市地表水中的COD浓度处于劣Ⅴ类水平,氯化物、硫酸盐和硝酸盐氮超标位点分别占总采样点的20%、6.67%和1.67%。地下水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为2.300,综合水质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Ⅱ类,怀头他拉镇、大格勒乡和察汗乌苏镇地下水中的氯化物和怀头他拉镇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分别为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的2.83、1.13、1.07倍和1.92倍,无法饮用。研究区重金属和农药浓度极低,其中铅、铜和砷浓度低于地表水和地下水Ⅰ类水标准限值,农药中啶虫脒、毒死蜱和阿维菌素浓度分别为限值的0.01%~0.21%、0.12%和0.93%;灌溉排水中总磷和硝酸盐氮浓度分别增加了37.8%和24.43%。柴达木盆地绿洲农业区水质总体较好,但农业耕作活动仍会对区域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业区 耕地 地表水 地下水 水质标识指数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近60年河西走廊绿洲农作区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振荣 李红英 +1 位作者 朱彩霞 任桂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9-245,258,共8页
根据河西走廊地面气象观测时间最长的敦煌、瓜州、玉门、酒泉、高台、张掖、山丹、武威、民勤9个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小波和Mann-Kendall方法对绿洲农作区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趋势、周期及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60 ... 根据河西走廊地面气象观测时间最长的敦煌、瓜州、玉门、酒泉、高台、张掖、山丹、武威、民勤9个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小波和Mann-Kendall方法对绿洲农作区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趋势、周期及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60 a河西走廊绿洲农作区近地面水汽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线性递增率为0.123 hPa·10a-1。夏、秋两季上升幅度最大,线性递增率分别为0.192 hPa·10a-1和0.198 hPa·10a-1,春季递增率仅为0.056 hPa·10a-1属最小;年水汽变化存在3 a主周期和30 a较长主周期,还有10 a较弱周期。春、夏季水汽变化有5 a主周期和20~30 a左右的较长周期尺度;秋季水汽变化有5 a主周期,还存在30~40 a长周期;冬季水汽变化存在5 a周期,随着时序延长,周期也在延长,2000年以后有15 a周期。年水汽含量在1985年出现突变;春季水汽含量在1980年出现突变;夏季水汽含量在1986年出现突变;秋季水汽含量1994年出现突变;冬季水汽含量在1983年出现突变。水汽含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年、季水汽压与平均气温之间相关显著,年平均、春、夏、秋、冬季相关系数分别为0.592、0.192、0.551、0.532、0285。说明河西走廊年、夏、秋、冬季近地面水汽变化与河西走廊平均气温有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 变化特征 绿洲农作区 河西走廊
下载PDF
13世纪西域绿洲农业经济的新发展、成就与成因——基于非平衡生态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彦虎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62,共11页
13世纪,西域绿洲农业经济虽然历经战乱掠夺等多重破坏,发展一度严重受挫,但却很快即取得了奇迹般的迅速恢复和新的发展。而且在农业产出、耕地面积、作物品种和农技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甚至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对此,本文在论述... 13世纪,西域绿洲农业经济虽然历经战乱掠夺等多重破坏,发展一度严重受挫,但却很快即取得了奇迹般的迅速恢复和新的发展。而且在农业产出、耕地面积、作物品种和农技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甚至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对此,本文在论述总结这一时期西域绿洲农业经济的新发展及成就的基础上,运用国际新兴的非平衡生态理论视角方法,探讨揭示了推动其迅速发展和取得重要成就的深层成因,即13世纪西域农业的新发展得益于中世纪暖期气候对当地生态限制因子(水热资源)的突破,最大程度满足了西域绿洲农业发展的水热需求。同时,它也促成了草原非平衡生态系统的改善和稳定,保障了游牧经济的发展繁荣,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少了对绿洲农业经济的侵扰索取等不利影响。总之,正是在上述有利因素的作用下,13世纪的西域绿洲农业经济取得了辉煌但短暂的发展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世纪 西域 绿洲农业经济 发展
原文传递
荒漠绿洲农业区土地分等定级模式研究──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 被引量:16
14
作者 彭补拙 余旭升 +3 位作者 褚维德 王嘉陵 何天山 李宗义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679-689,共11页
本项研究为国家上地管理局的试点.根据石河子市区域特点及土利用方式,建立了以农用上地级差收益为标准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式.该模式从土地的区位因素、质量因素及集约化利用因素出发,按5种主要作物的适宜性以及标准理论产量的差异,... 本项研究为国家上地管理局的试点.根据石河子市区域特点及土利用方式,建立了以农用上地级差收益为标准的土地分等定级模式.该模式从土地的区位因素、质量因素及集约化利用因素出发,按5种主要作物的适宜性以及标准理论产量的差异,并综合考虑土地的经济系数和利用系数,对土地进行综合性的质量评定,划分出8个土地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土地管理 新疆 土地分等定级
下载PDF
绿洲农业不同种植方式防止土壤风蚀和保持土壤水分的比较 被引量:12
15
作者 苏培玺 赵爱芬 杜明武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9期1536-1540,共5页
20 0 1年~ 2 0 0 2年 ,在河西走廊中断黑河中游 ,研究了不同方式对春季就地起沙、风速梯度、水分保持等方面的效应 .结果表明 ,冬灌免耕、粮草间作和早春覆膜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就地起沙 ,减少了土壤风蚀 .早春覆膜在减少土壤风蚀... 20 0 1年~ 2 0 0 2年 ,在河西走廊中断黑河中游 ,研究了不同方式对春季就地起沙、风速梯度、水分保持等方面的效应 .结果表明 ,冬灌免耕、粮草间作和早春覆膜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就地起沙 ,减少了土壤风蚀 .早春覆膜在减少土壤风蚀量的同时 ,提高了土壤蓄水量 ,比春耕裸露农田蓄水量增加了35 6 % .目前 ,春耕播种裸地是形成沙尘暴和浮尘的粉尘含量的主要来源之一 ,黑河中、上游农田耕地每年产生的粉尘输移量达 4 8× 10 6~ 6 0× 10 6t,高于同区域沙漠粉尘输移量 .河西走廊粉尘输移量 1hm2 农田相当于 1 5hm2 沙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业 种植方式 粮草间作 土壤风蚀 土壤水分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考古遗址中出土的粮食作物及其农业发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亚 李肖 +3 位作者 曹洪勇 李春长 蒋洪恩 李承森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40-45,共6页
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大量考古遗址得以保存.这些考古遗址中粮食作物的遗存为揭示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本文以洋海古墓群﹑胜金店墓地和阿斯塔那古墓群为代表,对古墓中出土的保存在吐鲁番博物馆的植物遗... 吐鲁番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大量考古遗址得以保存.这些考古遗址中粮食作物的遗存为揭示吐鲁番地区农业发展的历程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本文以洋海古墓群﹑胜金店墓地和阿斯塔那古墓群为代表,对古墓中出土的保存在吐鲁番博物馆的植物遗存进行了研究,结果揭示了吐鲁番地区绿洲农业的发展历史.对洋海古墓群中出土的馒头中淀粉粒的分析表明它由黍(Panicum miliaceum)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coeleste)制作而成.考古学资料表明,吐鲁番地区晚青铜至早铁器时代的社会生活以游牧业为主,以农业和园艺业为辅,经汉代逐步发展过渡为唐代的以绿洲农业为主体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丝绸之路的兴起和坎儿井灌溉系统的兴建对吐鲁番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洋海古墓群 胜金店墓地 阿斯塔那古墓群 绿洲农业
原文传递
新疆石河子地区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赖先齐 张凤华 +1 位作者 李鲁华 秦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3年第6期119-123,共5页
由于沙漠 ,绿洲 ,空气的比热等热性能不同 ,形成沙漠夏季温度明显高于绿洲 ,进而对绿洲地区增温 ,称沙漠增温效应。石河子地区 1 0 0 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增温平均 1 .76℃ ( 1~ 2℃ ) ;根据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的线性关系 ... 由于沙漠 ,绿洲 ,空气的比热等热性能不同 ,形成沙漠夏季温度明显高于绿洲 ,进而对绿洲地区增温 ,称沙漠增温效应。石河子地区 1 0 0 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增温平均 1 .76℃ ( 1~ 2℃ ) ;根据绿洲距沙漠的远近与气温间存在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 :y=2 7.5 2 97- 0 .0 335 x。 r=- 0 .881 3*。沙漠增温效应对绿洲农业有多方面作用 ,形成夏季富照高温、秋季大日较差以及促成棉花在夏季的“冷害”等 ,深刻地影响绿洲特色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绿洲 农业 沙漠增温效应 热量资源
下载PDF
新疆察布查尔县农耕层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徐莉 闫俊杰 +1 位作者 陈晨 崔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8-45,共8页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分布规律以及与地形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为干旱区绿洲农业的施肥区划、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精准农业的推广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伊犁河谷典型绿洲区察布查尔县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与地统... [目的]研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程度、分布规律以及与地形因子间的相关关系,为干旱区绿洲农业的施肥区划、土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精准农业的推广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伊犁河谷典型绿洲区察布查尔县为研究区,应用GIS技术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伊犁河谷典型绿洲区农耕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异规律,并进一步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技术,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地形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量的变异系数介于24.22%~46.76%,属于中等变异,而速效磷的变异系数为107.51%,属于强变异;区域内存在中等和较强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且速效钾的空间自相关性稍强,碱解氮的空间自相关性稍弱;(2)土壤养分在空间分布上多呈斑块状。有机质在东部相对含量较低;碱解氮中部含量相对较低且在东西方向上变异较强烈;速效磷在东北和西南方向上相对较低;速效钾在中部偏北和东南方向上相对较低且在东部变异较强烈。(3)碱解氮与高程和地形起伏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机质与坡度、地形起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速效钾与平面曲率、剖面曲率呈正相关关系。(4)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剖面曲率是影响该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地形因子。[结论]在今后的农业施肥过程中,适当增加东部有机肥的投入,应适当增加中部氮素的输入,应适当增加东北方向上磷钾元素的注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地形因子 绿洲农业
下载PDF
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效益分析——以甘肃武威绿洲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正栋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3期7-12,共6页
本文综合分析了武威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认为:其结构不合理,体现出以商品粮生产为主的偏农综合绿洲的结构特征;其功能低下,产投比为1.60∶1;效益不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失调。据此提出了促进绿洲农业持... 本文综合分析了武威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认为:其结构不合理,体现出以商品粮生产为主的偏农综合绿洲的结构特征;其功能低下,产投比为1.60∶1;效益不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失调。据此提出了促进绿洲农业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生态系统 持续发展 人工绿洲 甘肃
下载PDF
解放后新疆耕作制度的变革 被引量:4
20
作者 赖先齐 帕尼古丽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S1期89-92,共4页
解放后新疆的耕作制度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 ,其中古老绿洲与新型绿洲间存在着差异。老绿洲利用麦茬复种多熟有很大发展 ;新型绿洲种植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发展很快 ,近年来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多熟种植也有发展。与种植制度相适应... 解放后新疆的耕作制度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变革 ,其中古老绿洲与新型绿洲间存在着差异。老绿洲利用麦茬复种多熟有很大发展 ;新型绿洲种植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发展很快 ,近年来在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多熟种植也有发展。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秸秆还田加化肥 ,或粪肥加化肥的养地技术也保证了种植制度的变革。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是绿洲农业的永恒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农业 耕作制度 种植制度 养地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