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地区不同黄瓜品种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差异 被引量:31
1
作者 赵春波 宋述尧 +3 位作者 赵靖 张雪梅 张越 张松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69-1578,共10页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栽培黄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氮高效黄瓜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华北型黄瓜品种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氮素营养水平为主区,设低氮素(3.5 mmol·L-1)和高氮素(11.0 mmol·L-1)两...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栽培黄瓜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为氮高效黄瓜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用华北型黄瓜品种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氮素营养水平为主区,设低氮素(3.5 mmol·L-1)和高氮素(11.0 mmol·L-1)两个水平;以品种为副区,设32个水平,进行水培试验。测定含氮量、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并划分品种营养效率类型。【结果】供试黄瓜品种在两个氮素水平下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相关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两氮素水平下的植株干物重(CV N3.5 21.49%和CV N11 18.51%)、氮素吸收效率(CV N3.5 19.90%和CVN11 19.94%)和氮素利用指数(CV N3.5 25.49%和CV N11 19.25%)均有较大的品种差异。干物重与茎叶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指数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N3.5 0.933**和rN11 0.925**,rN3.5 0.964**和rN11 0.941**。氮素吸收效率与茎叶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指数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N3.5 0.986**和rN11 0.963**,rN3.5 0.809**和rN11 0.768**;氮素利用效率与茎叶含氮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N3.5-0.909**和rN11-0.886**。以两个氮素水平下的植株干物重平均值为标准,对黄瓜品种的氮素营养效率进行分类,干物重大于平均值的为高效型,小于平均值的为低效型,可将32个华北型黄瓜品种分成4种氮素营养类型,即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其中低氮高效型品种数量最少,占供试品种的15.6%。通径分析显示,氮素吸收效率在两氮素水平下对氮效率(植株干物重)的贡献率远大于利用效率,二者对氮效率的通径系数分别为qN3.5 1.069和qN11 0.931,qN3.5 0.347和qN11 0.361。【结论】黄瓜苗期的氮效率存在品种差异。植株干物重可作为同一供氮水平下苗期氮效率评价的首选指标,茎叶氮素累积量、茎叶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指数可作为氮效率选择的次级指标。植株氮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氮素吸收效率 氮素利用效率 氮素营养类型
下载PDF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o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Nitrogen Utilization during Rice Growing Season 被引量:9
2
作者 LIN Zhong-cheng DAI Qi-gen +8 位作者 YE Shi-chao WU Fu-guan JIA Yu-shu CHEN Jing-dou XU Lu-sheng ZHANG Hong-cheng Huo Zhong-yang Xu Ke WEt Hai-yan 《Rice science》 SCIE 2012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We conducted field trials of rice grown in sandy soil and clay soi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NH4+-N in surface water, loss of ammonia through volatilization from... We conducted field trials of rice grown in sandy soil and clay soil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s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NH4+-N in surface water, loss of ammonia through volatilization from paddy fields, rice production, nitrogen-use efficiency, and nitrogen content in the soil profile. The concentration of NH4+-N in surface water and the amount of ammonia lost through volatilization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and peaked at 1-3 d after nitrogen application. Less ammonia was lost via volatilization from clay soil than from sandy soil. The amounts of ammonia lost via volatilization after nitrogen application differed depending on the stage when it was applied, from the highest loss to the lowest: N application to promote tillering 〉 the first N topdressing to promote panicle initiation (applied at the last 4-leaf stage) 〉 basal fertilizer 〉 the second N topdressing to promote panicle initiation (applied at the last 2-leaf stage). The total loss of ammonia via volatilization from clay soil was 10.49-87.06 kg/hm2, equivalent to 10.92%-21.76% of the nitrogen applied. The total loss of ammonia via volatilization from sandy soil was 11.32-102.43 kg/hm2, equivalent to 11.32%-25.61 % of the nitrogen applied. The amount of ammonia lost via volatiliz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NH4+-N in surface water peaked simultaneously after nitrogen application; both showed maxima at the tillering stage with the ratio between them ranging from 23.76% to 33.65%. With the increase in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rice producti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plants increased, but nitrogen-use efficiency decreased. Rice producti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in plants were slightly higher in clay soil than in sandy soil. In the soil, the nitrogen content was the lowest at a depth of 40-50 cm. In any specific soil layer, the soil nitrogen content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and the soil nitrogen content was higher in clay soil than in sandy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onia volatilization nitrogen application level soil type nitrogen-use efficiency RICE
下载PDF
黄淮海中南部玉米氮高效品种筛选及产量性状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豫龙 赵霞 +4 位作者 王帅丽 徐佳敏 穆心愿 邢冉冉 刘天学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3-32,共10页
以40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10个重要性状在2个供氮水平(高氮水平270kg/hm;低氮水平,不施氮)进行调查、计算和分析,对玉米氮效率类型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除穗行数外,其他9个性状在2个供氮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差... 以40个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10个重要性状在2个供氮水平(高氮水平270kg/hm;低氮水平,不施氮)进行调查、计算和分析,对玉米氮效率类型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除穗行数外,其他9个性状在2个供氮水平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在2个供氮水平下,子粒产量与干物质积累量、穗长、行粒数、穗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对子粒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依次为穗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行粒数;在高氮水平下,依次为单穗粒重>穗粒数>行粒数>百粒重。根据2个供氮水平下的子粒产量,将供试玉米品种分为4种类型,即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分别占比30%、15%、27.5%和2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子粒产量 氮效率类型 品种筛选
原文传递
氮添加增加中国陆生植物生物量并降低其氮利用效率 被引量:1
4
作者 耿雪琪 唐亚坤 +3 位作者 王丽娜 邓旭 张泽凌 周莹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研究植物整体和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氮利用效率(NUE)对氮添加的响应,有助于了解全球氮沉降背景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碳、氮循环的变化。然而氮添加对植物生物量和NUE的影响是否一致,影响这种响应的主要因素仍不清楚。该研究收集整... 研究植物整体和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和氮利用效率(NUE)对氮添加的响应,有助于了解全球氮沉降背景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碳、氮循环的变化。然而氮添加对植物生物量和NUE的影响是否一致,影响这种响应的主要因素仍不清楚。该研究收集整理了94篇已发表论文中有关中国氮添加实验的相关数据,使用meta分析定量评估了氮添加对植物生物量分配和NUE的影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氮添加在显著增加植物整体、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同时,也显著降低了不同部分的NUE,但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幅度(34.0%)高于地下生物量(5.3%),而地下部分NUE(29.9%)的下降幅度高于地上部分NUE(15.4%);(2)植物整体和不同部分生物量及其NUE对氮添加的响应在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氮肥形式、施氮水平、持续时间和水分条件下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对氮添加的响应明显高于其他生态系统类型;(3)影响植物整体、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效应值的最主要因素均为土壤总氮含量,植物整体和地上部分NUE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均为施氮量,而影响地下部分NUE效应值的最主要因素为氮肥形式。总之,植物生物量和NUE在氮添加条件下的变化趋势相反,两者分别主要受土壤总氮含量和施氮水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土壤总氮 氮添加 生物量分配 氮利用效率 生态系统类型
原文传递
稻田脲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6
5
作者 卢婉芳 陈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5-138,共4页
施用脲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土壤中脲酶活性,延缓尿素水解速率,从而达到调控氮素,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目的。为了提高脲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和完善配套施用技术,我们于1988~1990年对几种抑制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施用效果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 施用脲酶抑制剂可以抑制土壤中脲酶活性,延缓尿素水解速率,从而达到调控氮素,提高氮素利用效率的目的。为了提高脲酶抑制剂的应用效果和完善配套施用技术,我们于1988~1990年对几种抑制剂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施用效果进行了室内模拟试验和田间应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效率 温度 脲酶抑制剂 应用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野生枇杷种质对铵态氮的吸收及利用效率差异与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樊卫国 潘学军 +3 位作者 杨婳若 陈红 马俭 王梦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19-1931,共13页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22个野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种质的实生幼苗为材料,采用土培和营养液培养方法,对不同铵态氮水平下各材料的株高、植株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氮效率以及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表...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22个野生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种质的实生幼苗为材料,采用土培和营养液培养方法,对不同铵态氮水平下各材料的株高、植株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氮效率以及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Imax)、表观米氏常数(Km)和NH+4流入根系的速率(α)进行测定,分析以上指标在种质间的差异及其相互作用和相关性,并划分不同野生枇杷种质的氮效率类型。结果表明:(1)实生幼苗的干重、铵态氮吸收量及氮效率在种质间和铵态氮水平间均存在显著差异,22个野生枇杷种质植株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铵态氮吸收效率、氮效率变异系数(CV)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分别为21.09%和16.87%、17.06%和20.00%、36.67%和40.21%、36.71%和40.24%、21.05%和19.21%;不同野生枇杷种质对NH+4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Imax、Km、α值的CV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分别达到44.64%和60.00%、73.53%和81.48%、89.58%和109.18%。(2)上述所有指标在种质间和铵态氮水平间的差异及其交互作用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2个野生枇杷种质实生苗的干重、氮含量、铵态氮吸收量及吸收效率、氮效率、NH+4的Imax和α值之间都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Km与上述指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在高氮和低氮水平下,铵态氮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1.805和1.523),铵态氮的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直接贡献均大于氮含量和铵态氮吸收量。(3)22个野生枇杷种质可划分为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4种氮效率类型,分别包括7个、4个、2个和9个种质。研究发现,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枇杷种质对铵态氮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实生苗的干重、铵态氮吸收量、铵态氮吸收效率和氮效率均可作为枇杷氮高效种质评价和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枇杷 种质 铵态氮 吸收效率 氮高效类型
下载PDF
氮素对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程建峰 戴廷波 +1 位作者 曹卫星 姜东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12-14,共3页
在低氮(20mg/kg)、中氮(40mg/kg)和高氮(60mg/kg)水平下,测定和比较了不同类型稻种资源苗期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NUE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稻种资源苗期NUE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在低氮(20mg/kg)、中氮(40mg/kg)和高氮(60mg/kg)水平下,测定和比较了不同类型稻种资源苗期氮素利用效率(NUE)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NUE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稻种资源苗期NUE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因氮素水平而异:低氮条件下,陆稻NUE显著高于水稻;中氮和高氮条件下,水、陆稻的NUE未达显著差异;低、中和高氮条件下,古老地方品种NUE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现代育成品种,杂交组合NUE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常规品种;低氮条件下,籼、粳稻NUE无显著差异;中、高氮条件下的籼稻NUE极显著低于粳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氮素 氮素利用效率 生态型 水稻育种
下载PDF
新疆粳稻审定品种氮效率类型的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贾春平 王奉斌 +9 位作者 袁杰 张燕红 赵志强 马盾 文孝荣 康民泰 唐福森 陈立斌 布哈丽且木·阿不力孜 王岩军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5,共6页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3个施氮水平下的6个新疆粳稻审定品种8项性状指标进行考查和分析,划分各品种的不同氮效率类型,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和指标鉴定提供依据。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粳稻品种各性状的相对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不同...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对3个施氮水平下的6个新疆粳稻审定品种8项性状指标进行考查和分析,划分各品种的不同氮效率类型,为氮高效水稻品种的筛选和指标鉴定提供依据。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粳稻品种各性状的相对值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就各性状的平均值而言,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就氮效率综合值而言,不同施氮水平间因品种不同而表现出较大差异。依据品种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氮效率综合值,将各品种划分为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氮低效型4种氮效率类型。新稻41号为氮高效型;新稻36号和新稻45号为低氮高效型;新稻11号为高氮高效型;新稻44号和新稻47号为氮低效型。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可作为新疆粳稻品种成熟期氮高效评价的关键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新疆 氮效率综合值 氮效率类型 鉴定指标
原文传递
氮水平对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
9
作者 黄才立 程建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4期63-64,66,共3页
在低氮(20 mg/kg)、中氮(40 mg/kg)和高氮(60 mg/kg)3个氮素水平下,测定和比较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的氮素吸收效率(NAE)。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的NAE随氮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NAE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 在低氮(20 mg/kg)、中氮(40 mg/kg)和高氮(60 mg/kg)3个氮素水平下,测定和比较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的氮素吸收效率(NAE)。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的NAE随氮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生态型稻种资源苗期NAE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且随氮水平而异。低氮下,陆稻NAE显著低于水稻;高氮下,陆稻NAE极显著低于水稻;而中氮下,两者的NAE未达显著差异。低、中氮下,古老地方品种NAE显著低于现代育成品种;高氮下,古老地方品种NAE极显著低于现代育成品种。低氮下,杂交组合NAE显著高于常规品种;中、高氮下的杂交组合与常规品种的NAE未达显著差异。3种氮水平下,籼、粳稻NAE无显著差异。低、中氮下,粘、糯稻NAE无显著差异;高氮下,粘稻NAE极显著高于糯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氮素水平 氮素吸收效率 生态型 秧苗
下载PDF
不同功能型植物光合特性及其与叶氮含量、比叶重的关系 被引量:123
10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1-181,共11页
以秦岭南部的宁陕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富县和神木为研究地点,研究不同气候带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mass)、比叶重(LMA)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之间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饱和速... 以秦岭南部的宁陕县和黄土高原地区的富县和神木为研究地点,研究不同气候带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及其与叶片氮含量(Nmass)、比叶重(LMA)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之间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光饱和速率(Pmax)、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Nmass和LM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神木地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Pmax均显著高于宁陕和富县。3个地区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的Pmax、PNUE、ФPSⅡ、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Nmass和LMA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草本植物的Pmax和PNUE明显高于灌木和乔木。由南向北分布的宁陕、富县和神木3个地区,随着气候干旱的加剧,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LMA均呈增加的趋势,且不同功能型植物的LMA的大小比较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宁陕、富县和神木地区近60种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LMA与Nmass、PNUE与LMA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而Pmax与Nmass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对光合参数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max与PNUE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而Pmax与ФPSⅡ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饱和速率 光合氮利用效率 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 氮含量 比叶重 功能型
下载PDF
新疆春小麦品种氮效率类型的鉴定
11
作者 高新 张跃强 +8 位作者 李剑峰 王重 时佳 王春生 张宏芝 王立红 朱泰武 汪烨霖 樊哲儒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70-3978,共9页
为给新疆氮高效春小麦品种筛选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7个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4个氮水平处理(即不施氮N0:0 kg/hm^(2)的纯N;低氮LN:100 kg/hm^(2)的纯N;中氮MN:200 kg/hm^(2)的纯N;高氮HN:300 ... 为给新疆氮高效春小麦品种筛选和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7个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4个氮水平处理(即不施氮N0:0 kg/hm^(2)的纯N;低氮LN:100 kg/hm^(2)的纯N;中氮MN:200 kg/hm^(2)的纯N;高氮HN:300 kg/hm^(2)的纯N),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了不同施氮水平处理下小麦9项性状指标(株高,穗长,叶面积指数,穗粒数,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 SPAD值,千粒重和产量)的差异,以此为依据划分各品种的氮效率类型。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其中,叶面积指数(X3)、穗粒重(X5)、SPAD值(X7)和产量(X9)这4项指标在各性状指标均值方面达到显著水平。X4 (穗粒数)、X7 (SPAD值)和X9 (产量)这3项指标与新疆春小麦氮效率利用显著相关,可作为鉴定新疆春小麦品种氮效率类型的关键指标。依据各品种在不同施氮处理下氮效率利用的差异,可将7个新疆主栽春小麦品种分为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氮低效型4种氮效率类型。其中,‘新春37’为氮高效型;‘新春43’和‘新春47’为氮低效型;‘核春614’和‘新春48’为低氮高效型;‘核春137’和‘核春615’为高氮高效型。本研究对新疆春小麦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氮效率综合值 氮效率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