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俄语报刊政论语体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1
作者 颜志科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俄语报刊语言在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入研究现代俄语报刊政论语体的词汇特征、修辞手段、题材栏目、语言风格的变化特点,可以揭示出现代俄语报刊政论语体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现代俄语 报刊政论语体 基本特征
下载PDF
当代报纸版面风格及其审美原则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世群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3-57,共5页
版面风格是体现报纸个性化和成熟度的标志;版面风格务求张扬个性,刻意创新。风格迥异、版式新颖的报纸版面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审美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和谐、匀称、多样、韵律,等等。
关键词 报纸 版面风格 审美原则
下载PDF
清末民初报刊剧话的文体承变与理论革新
3
作者 孟昕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 报刊剧话与聚焦传奇杂剧、文学批评本位的古代曲话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承继关系,而是直接滥觞于清中后期文人的梨园花谱写作。经由报刊媒介的形塑、戏剧改良思潮的推动与中外剧论的滋养,剧话于民国元年前后定型为一种以京剧、新剧等舞台流行剧种为主要批评对象,以即时化、公开化、品牌化的跨平台专栏创作为特色生产模式,文本与舞台兼重、史论研究与实践批评并举的综合性艺术批评文体。舞台本位意识在清末民初报刊剧话中的建构发展反映了古典戏剧理论“剧学”体系内部重心由“剧本作法”向“表演艺术”的迁移,曲话的独立发展、京剧与新剧剧话的日趋分离亦可视作传统剧论对近代传奇杂剧、花部戏曲、外来新剧“三足鼎立”之全新剧体格局的直接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报刊 剧话 批评文体 戏剧理论批评
下载PDF
论近代报刊与小说文体变革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龙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2-78,共7页
从晚清转型期小说媒介的角度,探讨传播媒介对小说文体变革的影响。近代报刊对文学文体的影响,首先外在地直接表现在它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体裁的格局,使得传统诗文从文体中心走向边缘,小说成为现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文体格局的变... 从晚清转型期小说媒介的角度,探讨传播媒介对小说文体变革的影响。近代报刊对文学文体的影响,首先外在地直接表现在它改变了传统的文学体裁的格局,使得传统诗文从文体中心走向边缘,小说成为现代文学中最为重要的文学体裁。文体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中国现代小说理论资源吸收合法性问题的解决。小说文体中心地位的确立使得它从中国传统文化吸收资源和借鉴西方文学观念、艺术形式等方面具有了合法性。同时,现代传媒自身的性质驱使文学体裁进行调整改变,调整之后就产生了现代报刊长篇连载这种全新的文学体裁,并在这种体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现代短篇小说新的文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 小说 文体 变革
下载PDF
论晚清报章体与文言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邓伟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2-125,共4页
晚清在现代媒介基础上产生的报章体,存在的语言背景是八股文的废除与桐城派古文的统治地位。到了戊戌变法时期,报章的兴起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政治文化事件。以“报章体”为代表的文言发展,成为在现代媒介参与下,朝野的上下共同推动的全... 晚清在现代媒介基础上产生的报章体,存在的语言背景是八股文的废除与桐城派古文的统治地位。到了戊戌变法时期,报章的兴起成为当时令人瞩目的政治文化事件。以“报章体”为代表的文言发展,成为在现代媒介参与下,朝野的上下共同推动的全局性汉语书面语突破。其平易晓畅的浅近发展倾向,冲击了中国传统固有的语言文字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 报章体 朝野推动 文风
下载PDF
海派文学与现代媒体:先锋杂志、通俗画刊及小报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福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58-63,共6页
报刊媒体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催生剂,而具有商业气息的海派文学总是经由报刊进入读书市场的。先锋性的同人海派杂志有助于推动新潮,但如不与“流行”结合便难以为继。海派画报的市民文学化以及海派文学杂志的画报化,是海派报刊兼顾通... 报刊媒体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催生剂,而具有商业气息的海派文学总是经由报刊进入读书市场的。先锋性的同人海派杂志有助于推动新潮,但如不与“流行”结合便难以为继。海派画报的市民文学化以及海派文学杂志的画报化,是海派报刊兼顾通俗流行与品位的行销策略。与海派文化具有同构性的上海小报,其文学以饮食男女为基本主题,在趋新趋美、实用实利、琐屑媚俗之下,也不动声色地给市民们带来新的观念,一定程度增进着都市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报刊媒体 海派文学 先锋 流行 画报 小报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分众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共产党》和《劳动界》发刊词之比较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运祥 代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2-105,共4页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报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体现了分众传播的思路和特点。运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等相关理论,以《共产党》和《劳动界》发刊词的比较为例,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不同定位、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报...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报刊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体现了分众传播的思路和特点。运用传播学中的分众传播等相关理论,以《共产党》和《劳动界》发刊词的比较为例,从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不同定位、同一内容的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报刊在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上的差异3个方面分析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认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报刊的分众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从"小众"传播到"大众"理解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回顾和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现时代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 分众传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报刊定位 语言风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新闻观的缘起与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卢进丽 刘尊旭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12期11-13,24,共4页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必然反应,其核心要义就是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新闻观的形成历经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 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必然反应,其核心要义就是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新闻观的形成历经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在办报实践和总结中的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其发展过程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紧密相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闻观 群众办报 工人报刊 文风
下载PDF
俄语口语成分向报章语体的渗透及其修辞功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30-131,共2页
前苏联解体后,随着报章本身由训导向对话功能的转变,俄语报章政论语体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口语成分在报章中的出现是报章语言变化的一个典型特点,其在报章中修辞功能也使报章语言具有了新特色。
关键词 俄语:口语成分 报章语体 渗透 修辞功能
下载PDF
谈评论语言的使用技巧
10
作者 刘芳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1-22,共2页
评论文章常常是报刊的灵魂和旗帜,起着宣传和导向作用。正确掌握语言特点,能使文章锦上添花,增强宣传效果。语言风格符合作者身份,语言使用适应读者文化层次以及行文言语平和、文风活泼、文字洗练等是不断改进和提高评论文章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 报刊评论 语言风格 语言分寸 平等论理 文风活泼 文字洗练
下载PDF
近現代報刊傳媒與戰前新馬漢詩
11
作者 王兵 《人文中国学报》 2019年第1期275-308,共34页
在1881年《叻報》創辦之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漢詩創作無法進入公衆的視野。而在《叻報》創立至1941年底新馬淪陷前的60年間,新馬中文報紙的發展異常迅猛,陸續誕生的報紙計有《檳城新報》、《星報》、《天南新報》、《日新報》、《總... 在1881年《叻報》創辦之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漢詩創作無法進入公衆的視野。而在《叻報》創立至1941年底新馬淪陷前的60年間,新馬中文報紙的發展異常迅猛,陸續誕生的報紙計有《檳城新報》、《星報》、《天南新報》、《日新報》、《總匯新報》、《中興日報》、《南洋商報》、《星洲日報》等二十餘種。這些華文報紙,幾乎每一種都定期或不定期地登載舊體詩。因此,華文報刊的定位、副刊主編的喜好等也會影響到新馬漢詩的發展。同時,新馬地區這一時期出現的"新派詩"亦可視爲這一傳播載體影響下的産物。另外,就華文報刊對於傳統漢詩發展的意義而言,近現代華文報刊登載漢詩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提供傳播渠道和保存原始史料,更爲深層的價值在於詩人的創作成果從"私人領域"進入了"公共空間",從而實現向廣大讀者傳達審美欣賞、文化再現和社會政治參與等層面的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漢詩 華文報刊 新馬 公共空間 新派詩
下载PDF
高校校报发展空间之探析
12
作者 郭泽忠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0-71,共2页
高校校报的性质、服务对象、办报目的建构了高校校报发展空间。高校校报的党性为其"禁区"勘界,特定的服务对象与受众特点限定高校校报风格,办报育人的宗旨及高校校报公益属性内在地拒斥市场化运作方式。
关键词 高校校报 党性 报纸风格 市场化 发展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