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碱酯酶抑制剂类神经性毒剂中毒诱发犬循环衰竭时心电图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龙超良 曾伏虎 +2 位作者 段智变 王汝欢 汪海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87-591,共5页
目的在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sterase inhibitor,ChEI)类神经性毒剂沙林、梭曼、塔崩和维埃克斯(VX)所致犬循环衰竭模型上,观察循环衰竭前后动物心电图变化的特征。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40只,体重11~16 kg,随机分为4组:梭曼、沙林... 目的在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sterase inhibitor,ChEI)类神经性毒剂沙林、梭曼、塔崩和维埃克斯(VX)所致犬循环衰竭模型上,观察循环衰竭前后动物心电图变化的特征。方法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40只,体重11~16 kg,随机分为4组:梭曼、沙林、塔崩和VX组,每组10只。观察犬循环衰竭过程中的心电图变化。结果ChEI类神经性毒剂诱发循环衰竭时可出现Ⅰ度、Ⅱ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房性和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停搏等各种心律失常。在导致休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中,Ⅱ度Ⅱ型及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占91.6%,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占8.4%。心电图发生T波高耸和P波增幅的特征性变化。结论ChEI类神经性毒剂中毒诱发循环衰竭时,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以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心电图常发生T波高耸和P波增幅的特征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酯酶抑制剂 心电图 神经性毒剂 循环衰竭
原文传递
A rapid micro-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ning fo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fascicles 被引量:2
2
作者 Zhi Yao Li-Wei Yan +7 位作者 Tao Wang Shuai Qiu Tao Lin Fu-Lin He Ru-Heng Yuan Xiao-Lin Liu Jian Qi Qing-Tang Zh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1953-1960,共8页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fo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fascicles include histological and radiology techniques. Histological techniques have many drawbacks including an enormous manual worklo...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fo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fascicles include histological and radiology techniques. Histological techniques have many drawbacks including an enormous manual workload and poor image registration. Micro-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icro-MRI), an emerging radiology technique, has been used to report results in the brain, liver and tumor tissues. However, micro-MRI usage for obtaining intraneural structures has not been reported.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present a new imaging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fascicles by ~1T micro-MRI. Freshly harvested sciatic nerve samples from an amputated limb were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Two different scanning conditions(Mannerist Solution/GD-DTPA contrast agent, distilled water) were selected, and both T1 and T2 phases programmed for each scanning condition. Three clinical surgeons evaluated the quality of the images via a standardized scale. Moreover, to analyze deformation of the two-dimensional image, the nerve diameter and total area of the micro-MRI images were compared after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rapid micro-MRI imaging method can be used fo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fascicle structure. Nerve sample immersed in contrast agent(Mannerist Solution/GD-DTPA) and scanned in the T1 phase was the best. Moreover, the nerve sample was scanned freshly and can be recycled for other procedures. MRI images show better stability and smaller deformation compared with histological images. In conclusion, micro-MRI provides a feasible and rapid method fo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peripheral nerve fascicles, which can clearly show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peripheral ne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fascicular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fascicular topography micro-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 rapid acquired images contrast agent Mannerist Solution histological techniques deformation analysis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Protective effects of organic extracts of Alpinia oxyphylla against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cvtotoxicitv in PC12 cells 被引量:5
3
作者 Li-Hong Duan Meng Li +10 位作者 Chun-Bao Wang Qing-Mei Wang Quan-Quan Liu Wan-Feng Shang Ya-Jin Shen Zhuo-Hua Lin Tong-Yang Sun Zheng-Zhi Wu Ying-Hong Li Yu-Long Wang Xun Lu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682-689,共8页
Alpinia oxyphylla,a traditional herb,is widely used for its neuroprotective,antioxidant and memory-improving effects.However,the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its active ingredients are unclear.In this study... Alpinia oxyphylla,a traditional herb,is widely used for its neuroprotective,antioxidant and memory-improving effects.However,the neur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its active ingredients are unclear.In this study,we investigated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various organic extracts of Alpinia oxyphylla on PC12 cells exposed to hydrogen peroxide-induced oxidative injury in vitro.Alpinia oxyphylla was extracted three times with 95%ethanol(representing extracts 1–3).The third 95%ethanol extract was dried and resuspended in water,and then extracted successively with petroleum ether,ethyl acetate and n-butanol(representing extracts 4–6).The cell counting kit-8 assay and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evaluate cell viability and observe the morphology of PC12 cells.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three ethanol extracts(at tested concentrations of 50,100 and 200μg/mL)against cytotoxicity to PC12 cells increased in a concentration-dependent manner.The ethyl acetate,petroleum ether and n-butanol extracts(each tested at 100,150 and 200μg/mL)had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as well.The optimum effective concentration ranged from 50–200μg/mL,and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was comparatively robust.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rganic extracts of Alpinia oxyphylla protect PC12 cells against apoptosis induced by hydrogen peroxide.Our findings should help identify the bioactive neuroprotective components in Alpinia oxyphy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INGREDIENTS ALPINIA oxyphylla apoptosis ethanol crude extract fraction hydrogen PEROXIDE nerve regeneration NEUROPROTECTIVE agent NEUROPROTECTIVE effects PC12 cells traditional HERB
下载PDF
磷脂酶A2-重活化剂复合物治疗有机磷中枢中毒的研究
4
作者 曹文缤 王淋 +3 位作者 隋昕 骆媛 杨军 王永安 《军事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14-420,共7页
目的 利用磷脂酶A2(PLA2)开放血脑屏障(BBB)的特性,促使抗毒药物酰胺磷定(HI-6)进入中枢起效,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通过体外释放和体外稳定性实验等方法,对复合物(PLA2+HI-6)的组分进行物理性质表征。利用荧... 目的 利用磷脂酶A2(PLA2)开放血脑屏障(BBB)的特性,促使抗毒药物酰胺磷定(HI-6)进入中枢起效,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中毒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 通过体外释放和体外稳定性实验等方法,对复合物(PLA2+HI-6)的组分进行物理性质表征。利用荧光素钠模拟水溶性药物进行荧光染色,通过评价脑组织荧光病理,定性考察复合物的中枢递送能力。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碘化丙啶染色,定性观察PLA2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建立梭曼染毒小鼠模型,评价复合物对抗有机磷中枢中毒效果:(1)测定小鼠脑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率;(2)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切片;(3)统计不同处理组小鼠生存时间。分别从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评价PLA2的安全性。结果体外释放和体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加入PLA2并不影响HI-6的释放和降解。在动物水平,PLA2有助于荧光素钠进入脑组织被细胞摄取,表现出良好的中枢递送能力。PLA2与HI-6药物组合将染毒小鼠脑内乙酰胆碱酯酶的重活化率提升至50%,相比于单独给药HI-6,提高约12倍。小鼠脑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复合物能有效对抗神经毒剂中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并在3倍染毒致死剂量下显著延长小鼠存活时间,同时明显缓解中枢中毒症状。递送机制研究发现,复合物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经跨细胞途径实现中枢递送。细胞水平和动物水平的安全性实验表明,PLA2在该研究中的使用剂量安全可靠,未造成不良反应。结论 该研究以PLA2为开放材料和小分子药物HI-6组合,成功构建一种能够有效穿透BBB的复合物PLA2-HI-6。该复合物具备一定中枢靶向性,能显著提高神经毒剂中毒后脑中乙酰胆碱酯酶重活化率,为解决有机磷中枢中毒救治难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有机磷化合物 磷脂酶A2 乙酰胆碱酯酶 重活化
原文传递
发光及荧光探针在含磷神经性毒剂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孙亚伟 王凯峰 +4 位作者 刘子菡 胡温良 王宇腾 孟思纹 赵宗山 《防化研究》 2024年第1期27-43,共17页
快速检测和甄别毒剂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光及荧光法在检测含磷神经性毒剂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荧光分子与含磷神经性毒剂及其模拟剂的反应方式进行分类讨论,阐述了发光及荧光... 快速检测和甄别毒剂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发光及荧光法在检测含磷神经性毒剂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荧光分子与含磷神经性毒剂及其模拟剂的反应方式进行分类讨论,阐述了发光及荧光探针在检测过程中发光或淬灭的机理,总结了发光及荧光探针结构设计与检测灵敏度和检测限的关系,探讨了光学类检测探针的适用范围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模拟剂 发光检测 荧光检测 发光探针 荧光探针
下载PDF
化学威胁的医学对抗:抗毒药物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文霞 刘港 张永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11-1418,共8页
化学战和化学恐怖是当今人类生存、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以特异性抗毒药物为核心的有效医学对抗措施是应对各种化学威胁的关键。近10余年来,世界范围内地区冲突和恐怖活动中化学攻击事件的不断发生,再加上有意或无意的化学事... 化学战和化学恐怖是当今人类生存、国家安全所面临的重大威胁之一。以特异性抗毒药物为核心的有效医学对抗措施是应对各种化学威胁的关键。近10余年来,世界范围内地区冲突和恐怖活动中化学攻击事件的不断发生,再加上有意或无意的化学事故带来的现实或潜在化学威胁,使得各国重新加强了对抗毒药物及其相关研究的重视和投入,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首先以美国"化学威胁对抗措施(CounterACT)"研究计划为例,介绍近年化学威胁医学对抗措施研究的主要动向,进而以几种代表性化学毒剂(毒物)损伤防治药物研究为例,介绍近来抗毒药物研究的现状和主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威胁 抗毒药物 神经性毒剂 芥子气 氰化物
下载PDF
Targeted thrombolysis strategies for neuroprotective effect 被引量:2
7
作者 Junping Zhang Guoxing Ma +4 位作者 Zhimin Lv Yu Zhou Chunguang Wen Yaqing Wu Ruian X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1316-1322,共7页
Stroke is usually treated by systemic thrombolytic therapy if the patient presents within an appropriate time window. There is also widespread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rombolytic agents that can be used in cas... Stroke is usually treated by systemic thrombolytic therapy if the patient presents within an appropriate time window. There is also widespread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rombolytic agents that can be used in cases of delayed presentation. Current agents that can be used in cases of delayed presentation of nerve damage by thrombus. Current systemic thrombolytic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effects such as fibrinogenolysis and bleeding. In an attempt to increase the efficacy, safety, and specificity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a number of targeted thrombolytic agents have been studied in recent year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concepts underlying targeted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describes recent drug development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review thrombolytic agent fibrinolytic system stroke cerebrovasculardisease neuroprotective drug fibrinolytic mechanism fbrin targeting platelet targeting red bloodcell targeting cerebral hemorrhage NSFC 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用于神经性毒剂检测的薄膜荧光传感器研究进展
8
作者 赵佳音 姚佳爽 +3 位作者 刘科 刘太宏 孔景临 房喻 《防化研究》 2023年第5期1-9,共9页
神经性毒剂具有剧毒性和毁灭性效应,可对国家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被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OPCW)列入附表化合物清单。开发原位实时、高效实用的神经性毒剂分析技术和便携式... 神经性毒剂具有剧毒性和毁灭性效应,可对国家安全和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被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OPCW)列入附表化合物清单。开发原位实时、高效实用的神经性毒剂分析技术和便携式检测装备对于毒剂侦测和应急处置具有重要意义。神经性毒剂侦测技术的进步与传感器准确可靠感知目标分析物的能力和水平息息相关。薄膜荧光传感器(Fluorescent Film Sensor,FFS)是一种使用荧光敏感薄膜作为关键信号组件的小型分析装置,由于满足原位和实时检测的要求,其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发展成为继离子迁移谱(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IMS)之后的新一代超灵敏便携式分析技术。本文基于研究团队在FFS方面的研究进展,概述了薄膜荧光检测技术在神经性毒剂检测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并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检测 薄膜荧光传感器
下载PDF
美国神经性毒剂救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程晋 但国蓉 +4 位作者 赵远鹏 王健 叶枫 赵吉清 邹仲敏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65-568,共4页
神经性毒剂除了在早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外,也导致长期的进行性神经炎和迟发神经退行性病变。近年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了多项神经性毒剂中毒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旨在快速高效对抗神经性毒剂急性中毒及远后效应。正在研制... 神经性毒剂除了在早期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外,也导致长期的进行性神经炎和迟发神经退行性病变。近年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了多项神经性毒剂中毒机制和治疗药物的研究,旨在快速高效对抗神经性毒剂急性中毒及远后效应。正在研制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AChE靶向药物、广谱重活化剂和生物清除剂、抗炎及神经保护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有机磷化合物 药物研发 乙酰胆碱酯酶 丁酰胆碱酯酶 胆碱酯酶抑制剂 神经保护药
原文传递
神经性毒剂塔崩对小鼠胆碱能系统中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子男 马嘉嘉 +5 位作者 黄静宜 邢欢纯 李尧 王永安 丁日高 杨军 《军事医学》 CAS 2022年第7期481-486,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神经性毒剂塔崩对小鼠胆碱能系统中毒效应并探索相关规律。方法小鼠颈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100、200、350和500μg/kg)塔崩,于注射染毒后10 min,1、4、24、48和72 h记录体重和脑重,计算脏器系数;Ellman法及ELISA法分别...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神经性毒剂塔崩对小鼠胆碱能系统中毒效应并探索相关规律。方法小鼠颈部皮下注射不同剂量(100、200、350和500μg/kg)塔崩,于注射染毒后10 min,1、4、24、48和72 h记录体重和脑重,计算脏器系数;Ellman法及ELISA法分别测定小鼠中枢及外周血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及含量。结果重度染毒小鼠体重24 h后明显低于其他组别。不同浓度塔崩对血AChE的抑制率在48 h内均有大幅下降趋势,72 h有一定程度回升。在轻度染毒状态下,24 h时血AChE抑制率呈明显上升;中、重度染毒状态下,抑制率在1 h内维持较高水平,随后大幅下降。脑AChE的毒剂抑制状态与血AChE差异较大,在重度染毒状态下,脑AChE抑制率在4 h内有一定上升趋势,并在24 h内维持一个高度抑制状态后大幅下降;在中、轻度染毒状态下,脑AChE抑制率相近,不随染毒剂量改变而出现明显差异,48 h后均呈上升趋势,但仍明显低于重度染毒组。脑、血AChE均在染毒后一定时间段呈上升趋势。结论小鼠在中、轻度染毒状态下,毒剂几乎不会对中枢AChE产生抑制作用,只有高剂量染毒时才有抑制作用,而血AChE抑制率具参考意义,可初步衡量中毒水平。同时提示,须关注染毒后外周滞留的大量毒剂,中毒救治时应采用多次给药方式,最大限度消除毒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塔崩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乙酰胆碱酯酶 酶活性
原文传递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染毒动物血浆中沙林和梭曼酪氨酸加合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惠兰 裴承新 +2 位作者 胡真 刘石磊 向宇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7,共7页
为了追溯性检测神经性毒剂沙林(GB)和梭曼(GD)暴露染毒,以染毒白蛋白上的特异性加合位点-411位酪氨酸加合物为重要生物标志物,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分析动物血液中神经性毒剂GB和GD酪氨酸加合物的检测方... 为了追溯性检测神经性毒剂沙林(GB)和梭曼(GD)暴露染毒,以染毒白蛋白上的特异性加合位点-411位酪氨酸加合物为重要生物标志物,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 MS)分析动物血液中神经性毒剂GB和GD酪氨酸加合物的检测方法。在采用不同样品处理和仪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血液经离心后,取50μL分离的血浆加入到50μL 10 g/L链霉蛋白酶的NH4HCO3(50 mmol/L)水溶液中,于37℃孵育2.5 h,用0.5 m L 10 ku超滤管以16 000 r/min离心15min,LC/Q-TOF MS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分析滤液。应用本方法进行GB半致死剂量(LD50)动物施毒实验,在施毒的动物血样中检测到膦酰化酪氨酸加合物,证明了该方法快速、简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神经性毒剂 沙林(GB) 梭曼(GD) 血浆 酪氨酸加合物 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 间质谱(LC/Q-TOF MS)
下载PDF
化学战剂洗消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琪 高俊宏 +1 位作者 刘进仁 王鸿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2年第2期94-97,120,共5页
化学战剂(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s)又称为化学毒剂,由于具有易合成、极强杀伤力、难降解以及毒性持久等特点,使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不管是人员、装备亦或是自然环境,一旦接触到CWAs,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洗护消毒处理。针对CWAs污... 化学战剂(Chemical Warfare Agents,CWAs)又称为化学毒剂,由于具有易合成、极强杀伤力、难降解以及毒性持久等特点,使其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不管是人员、装备亦或是自然环境,一旦接触到CWAs,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洗护消毒处理。针对CWAs污染事故的快速洗消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洗消技术也是医学救援的核心内容,成为各国防护化学危害研究的重点。本论文系统概述了CWAs的种类、危害性以及洗消CWAs的必要性,回顾了常规的CWAs洗消研究现状以及有应用意义的解决方案和技术,并探讨了新型洗消技术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分析了其优势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战剂 洗消技术 神经毒剂 降解
下载PDF
中枢抗氧化应激:神经性毒剂中毒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彩红 龚伟 +2 位作者 孟园园 孔晓龙 高春生 《军事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793-797,801,共6页
神经性毒剂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暴露均会引起中枢氧化应激。目前的医疗方法只能为神经性毒剂中毒提供有限的治疗和中枢保护作用。为预防神经性毒剂中毒造成继发性神经损伤,氧化应激正成为治疗神经性毒剂中毒的关键靶标。该文综述了神... 神经性毒剂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暴露均会引起中枢氧化应激。目前的医疗方法只能为神经性毒剂中毒提供有限的治疗和中枢保护作用。为预防神经性毒剂中毒造成继发性神经损伤,氧化应激正成为治疗神经性毒剂中毒的关键靶标。该文综述了神经性毒剂中毒后氧化应激的产生机制,以及用抗氧化剂治疗以减轻大脑氧化损伤、神经炎症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中枢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氧化应激 乙酰胆碱酯酶 活性氧 抗氧化剂
原文传递
石杉碱甲衍生物预防梭曼中毒的研究
14
作者 崔雅岚 张瑞华 +4 位作者 靳倩 石童 王陈 陈学军 李丽琴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12期2502-2507,共6页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Hup A)衍生物石杉碱甲-水杨醛(Hup A-SA)和石杉碱甲-反式肉桂醛(Hup A-TCA)对神经性毒剂梭曼(GD)的体外、体内预防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Ellman法体外测定Hup A及其衍生物Hup A-SA和Hup A-TCA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 目的研究石杉碱甲(Hup A)衍生物石杉碱甲-水杨醛(Hup A-SA)和石杉碱甲-反式肉桂醛(Hup A-TCA)对神经性毒剂梭曼(GD)的体外、体内预防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Ellman法体外测定Hup A及其衍生物Hup A-SA和Hup A-TCA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效应及对GD的体外预防效应。小鼠灌胃给予Hup A(2 mg·kg^(-1))、Hup A-SA(2.86 mg·kg^(-1))和Hup A-TCA(2.94 mg·kg^(-1)),分别于给药后12、24 h肌内注射1×LD;剂量的GD,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的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小鼠灌胃给予Hup A(4~10 mg·kg^(-1))、Hup A-SA(15~55 mg·kg^(-1))和Hup A-TCA(5~40 mg·kg^(-1)),记录小鼠的中毒症状及14 d内的死亡情况,使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结果 Hup A、Hup A-SA、Hup A-TCA均浓度依赖性地抑制AChE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分别为(0.36±0.05)、(1.36±0.03)和(0.62±0.03)μmol·L^(-1)。3种药物与AChE预孵育,均可显著提高GD的IC;值;体内预防给药12 h后以GD攻击,3种药物小鼠存活率均提高,分别为66.67%、75%和100%;预防给药24 h后以GD攻击,2个衍生物组仍有部分动物存活,而Hup A组动物全部死亡,2种衍生物体内预防GD的时效性较Hup A更长。急性毒性研究显示,3种药物小鼠灌胃的LD;值分别为7.20、45.75和16.42 mg·kg^(-1),衍生物安全性提高。结论 Hup A-SA和Hup A-TCA均通过可逆地抑制AChE活性发挥GD中毒预防作用,预防时间较Hup A长,且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杉碱甲 衍生物 神经性毒剂 梭曼 预防作用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e-MOF对神经毒剂解毒作用研究
15
作者 荣曙 李宏 +1 位作者 陈永红 毛应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6-209,218,共5页
以Ce(NH_(4))_(2)(NO_(2))_(6)为原料,H_(2)BDC为配体,采用热熔剂法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e-MOF。利用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Ce-MOF的形貌、结构和化学性质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其对神经毒剂... 以Ce(NH_(4))_(2)(NO_(2))_(6)为原料,H_(2)BDC为配体,采用热熔剂法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e-MOF。利用电镜、X射线衍射、热重、红外光谱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Ce-MOF的形貌、结构和化学性质等进行分析研究,并探索其对神经毒剂模拟剂甲基对氧磷(DMNP)的催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Ce-MOF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具有优良催化性能,可以快速降解DMNP。研究揭示了Ce-MOF是一种新型的水解去除神经性毒剂模拟物的活性物质,对催化降解和清除神经性毒剂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热法 金属有机框架 神经毒剂 解毒
下载PDF
一种可检测神经性毒剂的新型比色探针
16
作者 张鑫月 岑金凤 +6 位作者 石桂炎 白云 李明珠 孙铭学 肖凯 王先友 孟文琪 《分析试验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3-647,共5页
从实验室自建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出2个可检测神经毒剂的比色探针Z1,Z2。紫外光谱实验表明Z1,Z2的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424,446 nm;加入神经性毒剂模拟剂后,Z1,Z2的紫外吸收波长分别红移至556,542 nm,在3 s以内观察到颜色的显著变化,可实现... 从实验室自建的化合物库中筛选出2个可检测神经毒剂的比色探针Z1,Z2。紫外光谱实验表明Z1,Z2的紫外吸收波长分别为424,446 nm;加入神经性毒剂模拟剂后,Z1,Z2的紫外吸收波长分别红移至556,542 nm,在3 s以内观察到颜色的显著变化,可实现裸眼识别,2 min内可完全反应。回收率实验表明探针Z1,Z2可以定量检测神经毒剂,Z1的检出限为0.57μmol/L。可将Z1制备成检测试纸用于神经性毒剂梭曼的快速检测。与制式的检测试纸FZZ01相比,Z1试纸具有灵敏度高、变色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剂 探针 比色识别
原文传递
便携式毒剂检测仪设计
17
作者 应智花 谢光忠 蒋亚东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2,共3页
神经性毒剂是构成化学武器的重要基础,因此毒剂的检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基于单片机设计的微功耗便携式毒剂检测仪。根据对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析,详细给出了毒剂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设计及其软件实现方法。同步设计了监... 神经性毒剂是构成化学武器的重要基础,因此毒剂的检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介绍了基于单片机设计的微功耗便携式毒剂检测仪。根据对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析,详细给出了毒剂检测仪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设计及其软件实现方法。同步设计了监控外部环境温度及时间的电路。该电路设计具有低压微耗、体积小及可通信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神经性毒剂 硬件设计
下载PDF
磷酸三酯酶对Vx的洗消研究进展
18
作者 周蕾 钟近艺 +1 位作者 郭旋 郑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0-196,共7页
速杀型神经性毒剂Vx的绿色高效降解一直是军用洗消技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虽然传统的化学洗消剂对Vx具有较好的洗消能力,但存在刺激皮肤、腐蚀受染装备表面、用量大、污染环境和毒副产物多的问题。因此,需要继续研究兼具高活性、低... 速杀型神经性毒剂Vx的绿色高效降解一直是军用洗消技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虽然传统的化学洗消剂对Vx具有较好的洗消能力,但存在刺激皮肤、腐蚀受染装备表面、用量大、污染环境和毒副产物多的问题。因此,需要继续研究兼具高活性、低腐蚀、无毒副产物、无污染等性质的新型洗消剂。生物酶是一种天然降解因子,对化学毒剂的洗消具有一定潜力,该文综述了具有Vx洗消活性的磷酸三酯酶(PTE, phosphotriesterase, EC3.1.8.1)研究进展,旨在为Vx的酶基洗消剂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VX 酶法洗消 磷酸三酯酶 分子改造
下载PDF
多氯联苯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毒性的研究
19
作者 赵红斌 史智勇 +2 位作者 王宇红 常德辉 梁涛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 :研究多氯联苯 (PCB)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生长、存活的影响。方法 :体外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经不同剂量PCB共培养后 ,用MTT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生长、发育。结果 :高浓度的PCB明显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 ,10 -... 目的 :研究多氯联苯 (PCB)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生长、存活的影响。方法 :体外法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经不同剂量PCB共培养后 ,用MTT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细胞生长、发育。结果 :高浓度的PCB明显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存活率 ,10 -4 mol·L-1组同对照组相比相差极显著 (P <0 .0 1) ;10 -7mol·L-1、10 -6mol·L-1组同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 (P <0 .0 5 ) ,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多氯联苯 海马神经元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航海条件对神经性毒剂沙林中毒防治的影响
20
作者 沈志超 王宇 +2 位作者 苗小飞 朱明学 陈伟忠 《海军医学杂志》 1993年第3期195-198,共4页
本文报告在登陆舰航行途中观察航海条件对神经性毒剂沙林中毒防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比较良好的航海条件下,舰上实验兔沙林中毒症状较陆上对照实验有轻度加重。以85号神经毒预防药预防实验兔1.5LD中毒,其舰上预防存活率由陆上对照实验... 本文报告在登陆舰航行途中观察航海条件对神经性毒剂沙林中毒防治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比较良好的航海条件下,舰上实验兔沙林中毒症状较陆上对照实验有轻度加重。以85号神经毒预防药预防实验兔1.5LD中毒,其舰上预防存活率由陆上对照实验的75%降至66.7%;以85号神经毒急救药急救实验兔4.5LD中毒,其舰上急救存活率由陆上对照实验的60%下降至56.3%。但经统计处理,舰上实验与陆上实验结果相差不显著。研究认为,在较为适宜使用化学武器的气象、水文条件下,航海及舰艇环境对神经毒沙林中毒的防治基本不会产生具有实际意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毒剂 沙林 中毒预防 中毒急救 航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