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长白山森工集团近成过熟林现状分析及经营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于军 曹艳 陈维建 《吉林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8-10,13,共4页
通过对长白山森工集团下属十个森工局近几年的二类调查成果中的近成过熟林固定样地更新调查数据的整理、汇总,计算出十个森工局公顷天然更新株数、具代表性的天桥岭和敦化林业局的公顷各树种株数所占百分比、各树种进阶木所占百分比和... 通过对长白山森工集团下属十个森工局近几年的二类调查成果中的近成过熟林固定样地更新调查数据的整理、汇总,计算出十个森工局公顷天然更新株数、具代表性的天桥岭和敦化林业局的公顷各树种株数所占百分比、各树种进阶木所占百分比和各径阶株数百分比,结果表明:长白山森工集团近成过熟林天然更新没有达到良好水平、珍贵树种占比较小、大径阶株数较少。提出了提高近成过熟林的林分质量、林地生产率和森林碳汇数量的经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省 长白山森工集团 近成过熟林 现状分析 经营建议
下载PDF
日本落叶松近熟林施肥效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董 健 尤文忠 +1 位作者 范俊岗 黄国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2,共5页
就日本落叶松30年生近熟林不同施肥处理对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林木生长效应的影响均不显著,然而施肥对近熟林生长仍有一定的影响,起增产效应的主要因素是氮肥;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生长量增加,但施肥... 就日本落叶松30年生近熟林不同施肥处理对生长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林木生长效应的影响均不显著,然而施肥对近熟林生长仍有一定的影响,起增产效应的主要因素是氮肥;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生长量增加,但施肥量过大,生长量却有下降的趋势,连续3a施肥与隔年2次施肥相比,既未出现增产效果,又增加了投入成本;施肥后2~3a增长量最大,以后将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消失。本试验施肥处理中,A2B1C1、C1、A3B1C2、A2B2C1和A1B1C1肥效最佳,施肥后第2年经济效益与不施肥(CK)相比,每公顷分别增加了1987.84、1394.57、1302.55和1074.40元产值,投入产出比分别达到2.64、1.60、2.01和2.14。内部收益率分别达0.33、0.13、0.22和0.24。即合理施肥、及时主伐是有一定效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落叶松 近熟林 施肥 生长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青翘与老翘优劣的本草探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吴孟华 石上梅 曹晖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5508-5512,共5页
该文针对目前青翘与老翘孰优孰劣的争议,从连翘的名称、品种、产地、采收加工、药用部位、药性、临床功效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结果表明,连翘在唐代以前以藤黄科湖南连翘(黄海棠、旱莲草)Hyperium ascyron、小连翘H.erectum的地上部分入... 该文针对目前青翘与老翘孰优孰劣的争议,从连翘的名称、品种、产地、采收加工、药用部位、药性、临床功效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结果表明,连翘在唐代以前以藤黄科湖南连翘(黄海棠、旱莲草)Hyperium ascyron、小连翘H.erectum的地上部分入药;南北朝至唐代藤黄科草本类连翘和木犀科连翘(大翘)Forsythia suspensa并用;宋代之后,木犀科连翘为主流品种。随入药品种的变化,连翘产区亦有所变迁,藤黄科草本连翘汉代至唐代主要产于黄河流域,宋代以后产于江南地区;木犀科灌木连翘自唐宋至今,主产地集中于山西、河南、山东、陕西至四川北部等地,目前以山西、河南产量最大。木犀科连翘按采收时间不同,分为青翘与老翘,青翘为近成熟果实,老翘为成熟果实。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风散热的功效,临床应用中,历代本草及医家多以青翘为优,清代中期至民国个别使用老翘。现代主要药效成分与药效学研究同样印证青翘优于老翘。研究结果可为青翘的主流用药及现行《中国药典》含量测定指标的合理性提供文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青翘 老翘 本草考证
原文传递
黔中马尾松近熟林空间结构特征及其调控 被引量:7
4
作者 黄剑峰 谭伟 +1 位作者 柴宗政 蔡照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9-756,共8页
林分空间结构是描述林分结构极其变化的重要指标,是森林经营与管理成功的标志。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在黔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安顺市平坝区)设置100m×100m马尾松近熟林固定样地,采用10m×10m网格调查每株... 林分空间结构是描述林分结构极其变化的重要指标,是森林经营与管理成功的标志。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在黔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安顺市平坝区)设置100m×100m马尾松近熟林固定样地,采用10m×10m网格调查每株林木的树高、胸径和坐标数据,主要以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的一元和二元分布研究马尾松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该林分中马尾松在株数和断面积比例上占明显优势,种内竞争对马尾松生长影响很大,整个林分以零度混交为主,空间异质性不高;②在整个林分中,大部分林木处于随机分布,胸径差异不显著,伴生树种主要空间分布格局为集聚分布;③模拟采伐有利于林分空间结构的调控,改善林分空间分布格局,为森林群落的正向演替以及优势种群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利空间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测计学 马尾松 近熟林 空间结构特征 调控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杉木近熟林生长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岳超 杨俊杰 +7 位作者 喻剑波 张学余 易烜 黄靓 王瑞辉 胡佳怡 刘凯利 张斌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8-24,共7页
以21年生杉木近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间伐(T,间伐强度约为45%)、对照(CK,不间伐)2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3次,分别于2018年初春和2021年初春进行调查,分析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后林木的径阶分布明显... 以21年生杉木近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间伐(T,间伐强度约为45%)、对照(CK,不间伐)2种处理,每种处理重复3次,分别于2018年初春和2021年初春进行调查,分析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后林木的径阶分布明显向右偏移,大径级林木的比例明显提高;未间伐林分林木的径阶分布符合正态分布,间伐林分的偏离了正态分布。抚育间伐能够促进林木的胸径生长,林木平均胸径年生长量在CK和T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抚育间伐对树高生长和林分蓄积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抚育间伐能够促进林木单株材积的生长,单株材积年生长量在CK与T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抚育间伐可以显著改善0~20 cm土层土壤物理性质,使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在CK和T间,土壤容重、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总孔隙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抚育间伐对土壤物理性质改善作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0~40 cm、40~60 cm土层土壤的以上各指标大多数在CK和T间无显著差异(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近熟林 抚育间伐 林木生长 土壤物理性质
下载PDF
不同林龄胡杨径向生长量与地下水的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敏 徐海量 +2 位作者 叶茂 赵新风 王希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57-360,共4页
胡杨是塔里木河河道周围重要的适生树种,对调节区域小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径向生长是反映胡杨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是很多研究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将所有林龄的胡杨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它与地下水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 胡杨是塔里木河河道周围重要的适生树种,对调节区域小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径向生长是反映胡杨生长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是很多研究关注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将所有林龄的胡杨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它与地下水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研究,却忽略了胡杨由于林龄存在差异,它们对地下水位的响应可能不同。所以该文以塔里木河下游为研究区,选取了不同林龄胡杨的径向生长量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曲线回归的方法分别与地下水埋深建立函数关系,并借助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其与地下水埋深响应的敏感点,以实现定量分析的目的。结果表明:(1)胡杨中林和近熟林的径向生长量随地下水埋深下降呈减小特点;(2)胡杨径向生长量受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总体上为4次多项式,但不同林龄的胡杨遵循不同的拟合关系;通过灵敏度分析,胡杨林龄的差异导致其胁迫水位和停止生长的水位也不同。通过研究,证明了胡杨不同林龄与地下水的关系不同,因此在开展恢复时应采取不同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水文学 适宜水位 灵敏度 径向生长量 地下水埋深 中龄林 近熟林
下载PDF
马尾松近熟林的间伐效应 被引量:5
7
作者 白灵海 谌红辉 +2 位作者 温恒辉 安宁 蒙明君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9-44,共6页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 利用16-21年生马尾松近熟林间伐密度试验林的观测资料,探讨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间伐保存密度(450、600、750、900、1 036株/hm2)对林分生长、林分结构及材种规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林分胸径、单株材积、冠幅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密度对树高生长无显著影响;不同间伐密度的林分蓄积量与出材量随着时间推移差异变小;间伐有利于提高大径级林木株数比率从而提高材种规格与效益。根据21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规律与效益评价,16-21年生近熟林间伐密度保存在600-900株/hm2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近熟林 间伐密度 密度效应 经济评价
下载PDF
红椿近成熟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 被引量:5
8
作者 钟昌龙 施维华 +2 位作者 李国秀 汪洋 宋菲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6期114-122,共9页
以红椿近成熟天然次生林林木直径的偏度、峰度为指标,研究林木直径分布特征;运用Gamma、Logistic、Normal、Lognormal和Weibull分布概率函数对红椿近成熟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进行拟合,χ^(2)检验拟合效果,筛选最优分布函数,将林分特征与... 以红椿近成熟天然次生林林木直径的偏度、峰度为指标,研究林木直径分布特征;运用Gamma、Logistic、Normal、Lognormal和Weibull分布概率函数对红椿近成熟天然次生林直径分布进行拟合,χ^(2)检验拟合效果,筛选最优分布函数,将林分特征与最优拟合函数参数回归,获得预测拟合函数参数并建立预测函数。结果表明:(1)红椿全部林分偏度SK>0,平均峰度KT<0,植株在8—16 cm径级阶段损失较大,林分直径分布主要为左偏山状曲线,即反“J”型曲线,且曲线较为平坦;(2)Weibull分布函数和Logistic分布函数为最优直径分布函数,接受率均为90.0%;(3)方差膨胀因子为6.002<VIF<7.121,建立变量为SK、D^(-1)和H^(-1)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到Weibull分布预测函数的尺度参数b_(E)(R2=0.844),形状参数c_(E)(R2=0.647),且Weibull预测模型对预留林分直径拟合合格率为80.0%。光环境筛导致大量林木的自然稀疏。通过监测观测值与直径分布模型值的差异变化,可合理调节林木直径结构,使林分中小径级红椿林木获得足够光资源而进入主林层,为红椿天然林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近成熟天然次生林 直径分布 拟合 Weibull函数
下载PDF
林下中草药种植活动对近成过熟杉木林单株材积生长的影响
9
作者 叶丽敏 许元科 +3 位作者 周肄智 陈郑璐 王懿祥 葛宏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6,共9页
【目的】探究近成过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中草药种植活动(包括相关的割灌除草、整地、施肥、日常抚育和林下作物生长等)对林木单株材积生长产生的综合影响。【方法】在浙西南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的大漈林场与草鱼塘林场近... 【目的】探究近成过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中草药种植活动(包括相关的割灌除草、整地、施肥、日常抚育和林下作物生长等)对林木单株材积生长产生的综合影响。【方法】在浙西南景宁畲族自治县境内的大漈林场与草鱼塘林场近成过熟杉木人工林中,分别设置有3年林下种植中草药和没有林下种植的各10个样地,每个样地选择1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基于最近3年的材积连年生长量采用适应性强的线性模型方法,进行林下种植的影响评价。【结果】在同时考虑林木年龄、胸径、树高、密度、地位指数等因子的前提下,林下中草药种植活动对单株材积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林下种植活动可显著促进近成过熟杉木林单株材积生长,有利于大径材培育,但这种促进作用受到林木年龄的制约。线性模型方法适用于情况复杂、无法对试验进行严格控制情况下的数据分析,但在小样本情况下使用线性模型方法需要在建模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一系列是否满足条件的检验,对不满足要求的数据需采用一定方法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种植 近成过熟林 杉木 大径材 连年生长量 线性模型
原文传递
马占相思近熟林养分循环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秦武明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0-275,共6页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11年生(近熟林)马占相思人工林10种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特点。结果表明:(1)马占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叶状柄)为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大量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Mg,P最低;... 研究了广西高峰林场11年生(近熟林)马占相思人工林10种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的特点。结果表明:(1)马占相思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以树叶(叶状柄)为最高,树干最低;各器官中大量营养元素含量以N最高,其次是Ca或K,然后是Mg,P最低;微量元素含量则以Mn和Fe最高,其次是Zn和B,Cu最低;(2)林分营养元素贮存量为2609.28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分别占83.95%、4.43%、1.71%和9.91%,林木中不同器官营养元素贮存量排序为干材〉树枝〉树根〉干皮〉树叶.(3)林分年吸收量、归还量、存留量分别为388.47、195.51和192.96kg/(hm^2·a),10种元素的循环系数为0.39~0.78,循环速率依次为Mn〉Zn〉Mg〉P〉Ca〉Fe〉N〉Cu〉K〉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近熟林 营养元素 生物循环
下载PDF
不同经营措施对杉木近熟林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金明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1年第2期36-39,43,共5页
针对我国人工针叶林存在生态功能不够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地力衰退等问题,研究了3种经营措施对杉木近熟林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杉木近熟林进行大强度间伐套种鹅掌楸后,林木的平均高生长、平均胸径生长、林分蓄积量、林分的经济和生态... 针对我国人工针叶林存在生态功能不够强、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地力衰退等问题,研究了3种经营措施对杉木近熟林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杉木近熟林进行大强度间伐套种鹅掌楸后,林木的平均高生长、平均胸径生长、林分蓄积量、林分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只间伐和不间伐)。其结果为近熟人工针叶纯林经营提供了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近熟林分 间伐 套种 高价值林分 大径材
下载PDF
密度控制和追肥对杉木近熟林改培大径材林的效应分析
12
作者 胡德活 郑会全 +5 位作者 韦如萍 晏姝 王润辉 彭华贵 曾庆团 周志平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9-14,32,共7页
为构建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提高大径材产量与质量,将现有林分改培为大径材林是切实可行的途径。本研究以杉木近熟林为对象,采用正交设计进行疏伐与配方施肥改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树高-胸径生长模型研究中,幂函... 为构建南岭山区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体系,提高大径材产量与质量,将现有林分改培为大径材林是切实可行的途径。本研究以杉木近熟林为对象,采用正交设计进行疏伐与配方施肥改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杉木树高-胸径生长模型研究中,幂函数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是最理想的树高-胸径生长模型选择;杉木近熟林改培后第3年,处理前、后各材种变化总体呈现出小、中径材逐步减少,大径材逐步增加的趋势,大径材增量最大的是处理2。影响处理前后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量的因子效应大小依次为追施尿素、追施过磷酸钙、保留密度,影响大径材出材量及出材率增量的试验因子有差异,增加大径材出材量和提高大径材出材率的最优组合一致。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处于中等或中等偏高水平、尿素和过磷酸钙均处于中等水平时,最利于提高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近熟林 大径材培育 密度控制 施肥控制
下载PDF
米老排近熟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及土壤肥力评价
13
作者 安冰 谭润男 +4 位作者 欧军 蒋水纯 黄芳芳 郑德花 陆滟灵 《林业勘查设计》 2024年第2期58-62,89,共6页
以桂西南地区米老排近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等20个土壤物化性质指标的差异,为南亚热带气候区米老排人工林土壤质量提升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米老排参试林分... 以桂西南地区米老排近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等20个土壤物化性质指标的差异,为南亚热带气候区米老排人工林土壤质量提升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米老排参试林分土壤呈强酸性,有机质含量为三级水平,土壤全量养分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为三级、六级和五级水平,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为四级、六级和六级水平,土壤微量养分交换性钙和镁含量处于中低含量水平,有效铜、锌和硼含量表现为严重缺乏状态。参试米老排森林经营中,需合理施加富含氮素和磷素养分的有机复合肥,促进林木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近熟林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辽东山区蒙古栎近熟林林分结构特征及优化调控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莉莉 汪成成 +4 位作者 赵济川 刘红民 王建军 刘怡菲 高英旭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1-6,67,共7页
为实现天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以辽东山区蒙古栎近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探讨林分的树种组成、蓄积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并运用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结构化经营理论,提出林分结构优化调控方法,并评价其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 为实现天然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以辽东山区蒙古栎近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探讨林分的树种组成、蓄积结构和空间结构特征,并运用森林可持续经营和结构化经营理论,提出林分结构优化调控方法,并评价其优化效果。结果表明:(1)该群落共有乔木树种11种,蒙古栎为该群落的优势树种,紫椴、花曲柳和色木槭为该群落的伴生种;(2)小、中、大径木蓄积结构比为0.2︰2.3︰5,小径木蓄积量严重不足,大径木和特大径木蓄积量过大;(3)在林分空间结构方面,角尺度、混交度和Hegyi竞争指数分别为0.547、0.547和2.820,林分整体呈聚集分布,中度混交状态,林木之间竞争激烈,生长空间不足,与理想林分结构存在一定差距;(4)经优化调控后林分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角尺度降低9.51%,混交度提高9.54%,Hegyi竞争指数降低12.08%,开敞度提高12.74%。由此可见,林分结构优化调控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林分结构,释放林木之间竞争压力,为保留木创造更多生长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结构 优化调控 蒙古栎近熟林 蓄积结构
下载PDF
桉树近熟林追肥效果初探 被引量:3
15
作者 蔡惜芜 姚昭 +3 位作者 莫锦钊 杨兆明 朱海华 李俊 《桉树科技》 2006年第2期26-29,共4页
传统的桉树经营措施一般只追肥到2-3a,本文对桉树4年生左右的近熟林追肥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追肥8个月后的结果表明追肥林比对照平均提高产量1.42m3/667m2,可实现纯利润278.02元/667m2;近熟期的追肥对不同的品种的增产效果不同,其中LH1增... 传统的桉树经营措施一般只追肥到2-3a,本文对桉树4年生左右的近熟林追肥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追肥8个月后的结果表明追肥林比对照平均提高产量1.42m3/667m2,可实现纯利润278.02元/667m2;近熟期的追肥对不同的品种的增产效果不同,其中LH1增产1.78m3/667m2,U6增产1.50m3/667m2,W5增产0.96m3/667m2。追肥的增产效果说明,对近熟林追施肥是挖掘桉树速生潜力的有效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近熟林 追肥 效益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近熟林生长量对密度控制的响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丽 张菲 +1 位作者 张岩 苑美燕 《河北林果研究》 2016年第4期345-349,360,共6页
为了确定华北落叶松近熟林生长量对密度控制的响应,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38a生的华北落叶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分析其树高、胸径及材积的生长量、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对密度控制的响应,结果表明:间伐后的胸径... 为了确定华北落叶松近熟林生长量对密度控制的响应,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38a生的华北落叶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间伐强度的试验,分析其树高、胸径及材积的生长量、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对密度控制的响应,结果表明:间伐后的胸径、材积总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均大于对照;且以林分密度达到225株/hm2时,6a胸径和材积生长量最高,分别达到了3.89cm和0.154 60m3,连年生长量均高于同期其他间伐区的生长量;高度与密度关联性不强,但是密度达到300株/hm2时,显著促进了高生长。因此,对于塞罕坝机械林场来说,华北落叶松纯林在达到近熟龄时生长量依然对密度控制有一定的反应,且密度为225~300株/hm2时最适宜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近熟林 林分 密度 响应
下载PDF
间伐和施肥对杉木近熟林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地 陈义堂 +3 位作者 史月冬 连书钗 边黎明 唐罗忠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9-578,共10页
为探究大径材培育目标下间伐和施肥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近熟林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了解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互关系,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31年生的杉木近熟林为对象,设置间伐(T)、间伐+施肥(TF)、对照(CK... 为探究大径材培育目标下间伐和施肥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近熟林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影响,了解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相互关系,以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31年生的杉木近熟林为对象,设置间伐(T)、间伐+施肥(TF)、对照(CK,不间伐不施肥)3种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杉木近熟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SMBC/SMBN)、土壤微生物熵碳(qMBC)和土壤微生物熵氮(qMBN)的变化规律,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T和TF处理能提高SMBC含量,增大qMBC和SMBC/SMBN,且TF处理的提高幅度较大;T处理会降低SMBN含量和qMBN。经T和TF处理后土壤真菌群落优势菌门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升高,而细菌与之相反。相关分析表明,SMBN含量、q MBN和SMBC/SMBN与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关系密切;SMBN含量和q MBN与土壤真菌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认为,T和TF处理能够改善林地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促进真菌生长和繁殖,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为杉木大径材培育提供良好的土壤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近熟林 间伐 施肥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不同林分林下套种草珊瑚的生长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大兴 《福建林业》 2022年第4期36-39,共4页
对马尾松中龄林(处理1)、近熟林(处理2)及杉木中龄林(处理3)、近熟林(处理4)等四种林分林下套种的5年生草珊瑚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林下套种草珊瑚的平均株高、地径以及干物质含量均表现为: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 对马尾松中龄林(处理1)、近熟林(处理2)及杉木中龄林(处理3)、近熟林(处理4)等四种林分林下套种的5年生草珊瑚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林下套种草珊瑚的平均株高、地径以及干物质含量均表现为: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2,且在马尾松近熟林分中套种的草珊瑚平均株高、地径分别达到了1.26 m、9.17 mm,分别高于杉木中龄林分的43.18%、37.07%;马尾松近熟林分中套种的草珊瑚单珠鲜重与干重分别达到了580.92 g、255.36 g,比杉木中龄林分的311.61 g、155.31 g分别高出86.43%、64.42%,马尾松近熟林分中套种的草珊瑚综合生长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林下套种 林分 近熟林 中龄林
下载PDF
配方施肥对杉木近熟林大径材材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任衍敏 陈敏健 +3 位作者 李惠通 侯政杰 刘雨辉 刘爱琴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25,共8页
为探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杉木人工林大径材生长的影响,筛选杉木大径材培育的最佳施肥配方与施肥量,以24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用“3414”不完全处理(钾固定)、测土配方、测树配方以及微量元素平衡配方在内的12种施肥处理,分析比较不... 为探究不同配方施肥对杉木人工林大径材生长的影响,筛选杉木大径材培育的最佳施肥配方与施肥量,以24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用“3414”不完全处理(钾固定)、测土配方、测树配方以及微量元素平衡配方在内的12种施肥处理,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下杉木人工林的径阶结构、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结果表明:施肥4 a后,测土配方(处理10)处理下,杉木人工林大径材株数占比最高,达总株数的53.33%;处理10的大径材出材量的增长量也最高,达199.64 m 3·hm-2,比对照(处理1)高63.77%;处理10和处理8的大径材出材率及其增长量均高于其他处理,处理10的出材率最高(70.65%),处理8的出材率增长量最高(17.28%)。处理10即氮、磷、钾肥的施用量分别为140、500和60 g·株-1时,对试验区的杉木近熟林大径材培育效果最佳;林地施肥后,肥效发挥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短期内各处理间的大径材出材量和出材率均无显著差异;从大径材定向培育效果来看,处理8是仅次于处理10的较优施肥方案,表明浓度较高的氮肥和浓度适中的磷肥配合施用是促进杉木近熟林大径材培育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方施肥 杉木人工林 近熟林 大径材 出材率 定向培育
下载PDF
银杏胚的培养及不定芽的产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颖 徐彩平 +2 位作者 盛丽莉 李淑娴 曹福亮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79-683,705,共6页
通过对银杏未成熟胚和近成熟胚的培养,研究其不定芽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银杏的种胚存在生理后熟现象,10月上旬,胚未成熟,在360个种核中,小子叶胚数(1.0~3.0mm)为26.1%,大子叶胚(3.0~5.0mm)的种子数占总种核数的42.2%,种核的出胚率... 通过对银杏未成熟胚和近成熟胚的培养,研究其不定芽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银杏的种胚存在生理后熟现象,10月上旬,胚未成熟,在360个种核中,小子叶胚数(1.0~3.0mm)为26.1%,大子叶胚(3.0~5.0mm)的种子数占总种核数的42.2%,种核的出胚率为71.1%;(2)大子叶胚和小子叶胚接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后,发现大子叶胚膨大,子叶伸长膨大,胚愈伤化程度小。而小子叶胚全部愈伤化,继续培养出现芽点,频率在35.0%以上;(3)大子叶胚继代在改良MS+0.2mg·L^(-1)IAA+0.75mg·L^(-1)KT培养基后,发现子叶远基端有不定芽的产生,最高频率达20.0%;(4)近成熟胚在改良MS+NAA0.01mg·L^(-1)+6-BA1.0mg·L^(-1)培养基上,胚芽出芽率最高达42.5%,继续培养后发现有丛芽点的出现,再继续生长20d后出现许多芽丛,芽数达3个,频率在3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未成熟胚 近成熟胚 不定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