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北方的冬季沙尘暴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德二 陆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1-447,T001,共8页
本文利用我国北方100站气象记录,分析冬季沙尘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讨论了典型冷、暖气候时段中冬季沙尘暴日数的差异,并将1999年1月24~27日的大范围沙尘暴事件,作为我国冬季沙尘暴的典型个例,采用地面、高空... 本文利用我国北方100站气象记录,分析冬季沙尘暴日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讨论了典型冷、暖气候时段中冬季沙尘暴日数的差异,并将1999年1月24~27日的大范围沙尘暴事件,作为我国冬季沙尘暴的典型个例,采用地面、高空天气图和卫星云阁资料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自然灾害 气候背景 卫星云图 冬季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不同哲学背景下的自然美 被引量:9
2
作者 王蔚 王胜霞 陈春红 《中国园林》 2006年第6期92-94,共3页
中国传统园林和18世纪英国风景园都注重自然美,但环境景观却常呈现明显差异。在肯定中国园林对英国风景园的历史影响的同时,以比较的方法深入探讨两者的差异,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对园林环境美的追求涉及广泛的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园林和18世纪英国风景园都注重自然美,但环境景观却常呈现明显差异。在肯定中国园林对英国风景园的历史影响的同时,以比较的方法深入探讨两者的差异,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对园林环境美的追求涉及广泛的文化背景,哲学是其中之一。中国传统哲学和17世纪后的英国经验哲学以不同方式把握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相关,中国园林追求“天人合一”的象征创意,英国风景园显示肯定客观世界美的朴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美 比较研究 哲学背景 象征创意 朴野美
下载PDF
自然意象在《最蓝的眼睛》中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梁志健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运用自然意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小说主题,体现了在白人文化的冲击下黑人的精神困境,批判了种族歧视、文化殖民对黑人女性的戕害,揭示造成黑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最蓝的眼睛》 自然意象 象征 悲剧根源
下载PDF
论《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被引量:6
4
作者 程婷立 章少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交织融合及密切联系。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将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紧密结合,揭示了20世纪黑人女性遭受白人文化和男性双重压迫的真相,批判压迫黑人女性和自然的统治逻辑,说明... 生态女权主义强调女性与自然的交织融合及密切联系。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通过一系列自然意象,将女性的命运与自然紧密结合,揭示了20世纪黑人女性遭受白人文化和男性双重压迫的真相,批判压迫黑人女性和自然的统治逻辑,说明解放女性与自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借助自然,重建黑人女性意识,才能使男性与女性,文化与自然和谐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权主义 自然意象 统治逻辑 黑人女性意识
下载PDF
保尔·克洛岱尔中国书写中的自然书写与和谐之道
5
作者 楚歌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3期51-61,共11页
保尔·克洛岱尔是20世纪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法国作家之一,其创作于中国时期的多部散文诗集皆带有浓郁的自然田园色彩。无论是以山石树木作为人类变体,还是借由秋收冬藏之景表达作家的精神图景,克氏诗歌的表达方式都较为符合《文... 保尔·克洛岱尔是20世纪最早向西方介绍中国的法国作家之一,其创作于中国时期的多部散文诗集皆带有浓郁的自然田园色彩。无论是以山石树木作为人类变体,还是借由秋收冬藏之景表达作家的精神图景,克氏诗歌的表达方式都较为符合《文心雕龙》里所论及的中国写景文艺传统。不拘于此,克氏于观察自然中提炼出的诗艺理论又颇为契合石涛《画语录》中的“脱胎”一说。种种形式上的巧合将我们引向了克氏的和谐之道与道家思想关系的讨论。尽管作为基督教徒的克氏难以吸纳老庄的所有思想,但其作品中呈现的积极文化对话场景,无疑为需要探索族群之间和解之道的今天提供了良好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尔·克洛岱尔 中国书写 自然意象 和谐
下载PDF
天人共美:博物学视野下的花园与近代西方生态文化
6
作者 朱昱海 张嘉沛 《自然辩证法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1-37,共7页
在近代西方博物学文化中,花园深度参与了生态文明的形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实践典范。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花园首先以意象审美的功能出现,人通过意象之美的体验而把握到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生命壮美。文艺复兴之后,花园开始成... 在近代西方博物学文化中,花园深度参与了生态文明的形成,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文实践典范。在古希腊罗马时期,花园首先以意象审美的功能出现,人通过意象之美的体验而把握到天地万物浑然一体的生命壮美。文艺复兴之后,花园开始成为城市公民、精英阶层的社交文化场所。新航路开辟后,物种数量急剧增加,为自然建构秩序成为博物学的重心,而花园就成为博物学和科学研究的理想平台。18世纪后,随着园艺技术和全球贸易网络的升级,花园在推动帝国殖民的同时,客观上也成为保存生命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在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机遇下,花园为营造精神意义上的“绿水青山”提供了一个不可代替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园 博物学 意象 生态文明
原文传递
京派电视剧中的城市意象 被引量:1
7
作者 杜莹杰 周雨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81-188,共8页
电视剧中蕴含着诸多鲜活的城市审美意象,京派电视剧生动展示了北京历史文化的审美内蕴。从自然意象、文化意象、人物意象等角度对京派电视剧中所呈现的城市意象进行分类整合,结合具体作品,将有助于进一步解读北京城的自然、文化和人物... 电视剧中蕴含着诸多鲜活的城市审美意象,京派电视剧生动展示了北京历史文化的审美内蕴。从自然意象、文化意象、人物意象等角度对京派电视剧中所呈现的城市意象进行分类整合,结合具体作品,将有助于进一步解读北京城的自然、文化和人物意象所蕴藏的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派电视剧 城市意象 自然意象 文化意象 人物意象
下载PDF
论弥尔顿《失乐园》对奥维德诗歌的借鉴之道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蕾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8,132,共8页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为西方文坛留下以《变形记》为代表的众多诗歌佳作。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以史诗的文学形式承载伟大的基督教命题——"人类的堕落"。对奥维德诗歌和《失乐园》进行互文性研究,从文...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为西方文坛留下以《变形记》为代表的众多诗歌佳作。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在《失乐园》中以史诗的文学形式承载伟大的基督教命题——"人类的堕落"。对奥维德诗歌和《失乐园》进行互文性研究,从文本细读入手,比较分析奥维德诗歌和《失乐园》的中英文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自然意象和创世纪传说。《失乐园》中,弥尔顿兼收博采文艺复兴时代对奥维德诗歌的借鉴方法,将奥维德诗歌纳入以基督教教义为准绳的评判体系中,强调他所坚信的基督教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完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尔顿 失乐园 奥维德诗歌 自然意象 创世纪
原文传递
从废名作品中的意象看废名的“隐逸” 被引量:1
9
作者 许海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2-45,共14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一位隐逸性明显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意象营造大师。他所营造的意象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其中的自然意象、宗教意象、死亡意象一点一滴地渗透出他对自然之隐、宗教之隐、死亡之隐的向往与追求。以树/树荫、花、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一位隐逸性明显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意象营造大师。他所营造的意象包罗万象,精彩纷呈,其中的自然意象、宗教意象、死亡意象一点一滴地渗透出他对自然之隐、宗教之隐、死亡之隐的向往与追求。以树/树荫、花、水/海等为代表的个体自然意象和以陶家村、史家庄等为代表的空间自然意象,包含了废名对自然之隐的深切追求;以桥、塔、镜、灯为代表的宗教意象,反映了废名隐身于塔内、执着于参禅悟道的宗教理想;以坟、墓、碑、黄昏、落日等为代表的死亡意象则体现了废名隐于死亡、向死而生的死亡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名 自然意象 宗教意象 死亡意象 隐逸
下载PDF
论郁达夫小说中的自然意象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跃力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然可以作为整体意象来解读,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且包涵有丰富心理内涵。早期自然意象具有宽慰心灵缓解痛苦的作用,中期则是苦闷心理的象征且具有氛围象征功能,后期自然意象则营造出与衰浊时世相比照的脱俗世界来反抗黑...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然可以作为整体意象来解读,具有隐喻性和象征性且包涵有丰富心理内涵。早期自然意象具有宽慰心灵缓解痛苦的作用,中期则是苦闷心理的象征且具有氛围象征功能,后期自然意象则营造出与衰浊时世相比照的脱俗世界来反抗黑暗现实,并具有灵魂的憩息地的怡情养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小说创作 自然意象 象征 焦虑 月亮 随伴意象
下载PDF
林大钦山水田园诗的生态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晓云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4-19,共6页
林大钦的山水田园诗,为大家呈现了一幅幅乡村田野万物生机勃勃、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既体现出"物我为一"的生态观,也具有很高的生态美学价值。同时,作者所咏叹的自然物象,也体现了他自身的精神品格。
关键词 林大钦 山水田园诗 生态美 物我为一 自然物象
下载PDF
生死轮回下的艰难叩问——解读《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12
作者 彭建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2-14,20,共4页
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了他对人类生存、民族命运的深层观照,诗中呈现出凝重的情感色彩。希望与绝望,新生与死亡,控诉与追问等都在他的诗中交织出现。透过《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自然意象的动静转换正如一场生死... 穆旦40年代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了他对人类生存、民族命运的深层观照,诗中呈现出凝重的情感色彩。希望与绝望,新生与死亡,控诉与追问等都在他的诗中交织出现。透过《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自然意象的动静转换正如一场生死命运的轮回。他是一个坚忍的悲悯者,但是,在面对民族命运的悲剧性轮回时,注定了一生丰富的痛苦和艰难的叩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自然意象 动与静 生死轮回 艰难叩问
下载PDF
自然之美——试论《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意象
13
作者 李峤喆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9-79,91,共2页
《二十四诗品》是唐末诗人司空图的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它论述了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也对体和用、形和神等进行了探讨,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司空图在对二十四种诗歌风格进行论述中,多用自然意象如花、竹、云等,以进行更恰当的形容,体... 《二十四诗品》是唐末诗人司空图的一部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它论述了二十四种诗歌风格,也对体和用、形和神等进行了探讨,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司空图在对二十四种诗歌风格进行论述中,多用自然意象如花、竹、云等,以进行更恰当的形容,体现出自然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自然意象 自然美
原文传递
塔蒂·卢塔尔诗歌中的自然意象与故乡情结
14
作者 彭晖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9年第2期81-90,93,共11页
刚果共和国诗人让-巴蒂斯特·塔蒂·卢塔尔用法语写作,被认为是法语非洲最重要的声音之一。他的诗经常融入自然元素,这些自然元素与其个人经历、尤其是故乡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故乡的爱通过诗中抒情主体'我'与故... 刚果共和国诗人让-巴蒂斯特·塔蒂·卢塔尔用法语写作,被认为是法语非洲最重要的声音之一。他的诗经常融入自然元素,这些自然元素与其个人经历、尤其是故乡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故乡的爱通过诗中抒情主体'我'与故乡自然之物的连接与融合体现。水元素是最重要的自然元素,其中大海最具代表性,它是包含了欢乐与痛苦的复调的世界。诗人将诗歌创作植根于自己的生存经验,重视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熟悉的自然环境,避开了法国诗歌主流传统,风格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蒂·卢塔尔 非洲法语诗歌 自然意象 故乡情结
原文传递
论《简·爱》风景描写的意象之美
15
作者 马静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9-52,共4页
意象是作品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它在描写外物与表达内心的和谐交融中,使文本拥有一个丰富而又自由的文学审美空间。《简·爱》的风景描写较为突出地展现了小说的意象之美。作者夏洛蒂·布朗特以其对自然界的热爱,... 意象是作品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它在描写外物与表达内心的和谐交融中,使文本拥有一个丰富而又自由的文学审美空间。《简·爱》的风景描写较为突出地展现了小说的意象之美。作者夏洛蒂·布朗特以其对自然界的热爱,用敏锐的目光和独有的视觉来捕捉"火""月亮""风""霜""雨""雪""雾"等自然意象,或传达主人公细微复杂的心理感受,或预示人物的命运,或蕴涵宗教文化的象征意义,以丰富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赋予作品永恒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风景描写 自然意象 审美意义
下载PDF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世界探微
16
作者 张晓丽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47-50,共4页
作为美国诗歌史上唯一可同华尔特.惠特曼相媲美的伟大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象奇特、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著称。从狄金森诗歌意象涉及最多的自然、情感、宗教入手,寻找其诗歌灵魂的吉光片羽,探寻这个敏感与敏锐的女诗人之魂。
关键词 自然意象 纯净诗风 情感世界 宗教
下载PDF
Experiment on Chinese postgraduates’recognizing 100 Everyday English adopting“MMOASAPMI”
17
作者 WANG Hongli LI Jinghua +1 位作者 LUO Jing LIU Hong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2008年第4期516-534,共19页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mory effects of the postgraduates’memorizing Everyday English from 30 to 100 using the Natural Numeral Imagery Memory(Method by memorizing the concrete objects asso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memory effects of the postgraduates’memorizing Everyday English from 30 to 100 using the Natural Numeral Imagery Memory(Method by memorizing the concrete obj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shapes of Arabic numeral to produce marvelous imagination,MMOASAPMI).The results indicated as follows:Firstly,the postgraduates,who applied the MMOASAPMI to memorize and recall the Everyday English from 30 to 100,could recite them well in sequence backward,forward,and randomly.The reaction time of reciting any sentence randomly is no more than 2 seconds.Secondly,it can transform the materials of the short-term memory into long-term memory quickly,and effectively prevent them from the interference of proactive and retroactive inhibition,so it is useful for keeping memorized information with less loss and remaining for a long period.Thirdly,with the materials in strong sequence,large quantities and the difficulty to memorize,it is an extremely effective method for memorizing them.Fourthly,the keys to improving the memory efficiency are the well-storing skills of memory,storing methods,and memory c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gnitive learning psychology natural numeral marvelous imagery memory MMOASAPMI(Method by memorizing the concrete objects associated with the shapes of Arabic numeral to produce marvelous imagination) Everyday English sentence patterns
原文传递
论王维诗自然意象的运用方式
18
作者 黄金灿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7期9-17,共9页
自然意象是王维诗歌意象体系中最精致、最典型的部分。在表现自然意象时,王维探索了一套颇具独特性的表现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可从自然意象在诗句中的运用与在篇章中的运用两个层面来探讨。前者主要表现在自然意象与表动态的词、表色彩... 自然意象是王维诗歌意象体系中最精致、最典型的部分。在表现自然意象时,王维探索了一套颇具独特性的表现方法。该方法的运用,可从自然意象在诗句中的运用与在篇章中的运用两个层面来探讨。前者主要表现在自然意象与表动态的词、表色彩的词、表音响的词、表空间的词的组合上。后者主要表现为:以自然意象奠定全篇基调,发挥其审美预示作用;用自然意象深化诗意,发挥其强化情感作用;把自然意象组成群落,发挥其集群效应;借自然意象表达诗歌主旨,发挥其比兴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维 诗歌 自然意象
下载PDF
从自然之景到心象之境——我对山水画创作的认识
19
作者 方向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中国山水画创作不是简单地图解自然和时代,必须遵循艺术法则、运用艺术手法把画家对自然、时代等的感受、思考和迁想妙得,融汇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使生动气韵鼓荡于其间,真正表现出感人的力量。因此,应自觉向传统艺术回归,自觉关注生活... 中国山水画创作不是简单地图解自然和时代,必须遵循艺术法则、运用艺术手法把画家对自然、时代等的感受、思考和迁想妙得,融汇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使生动气韵鼓荡于其间,真正表现出感人的力量。因此,应自觉向传统艺术回归,自觉关注生活,同时汲取"南顿"与"北渐"精髓,打破地域局限,融合南北精神,完成从自然之景到心象之境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 南北交融 自然之景 心象之境
下载PDF
Spatial Indexing of Buildings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20
作者 Rahul V. Ralegaonkar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2011年第7期655-659,共5页
Natural disasters not only result in financial loss but also the human lives. The failure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is one of the primary concerns for the damage to human lives. In order to plan a disaster free city p... Natural disasters not only result in financial loss but also the human lives. The failure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s is one of the primary concerns for the damage to human lives. In order to plan a disaster free city proper planning of the buildings & infrastructure along with the associated information of non-spatial attributes are needed. The present paper highlights the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imagery for feature extraction and storing the associated database in GIS environment which is useful for decision making in real time disaster management. The complete methodology is elaborated with the help of a case study for earthquake risk assessment of Maharashtra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IDC), Akola, Maharashtra, India region. For the better and precise work 0.5 m. resolution imagery is utilized for extracting the buildings & other infrastructure features. The structural and non-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buildings are stored as back end for possibl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suitable planning and preparedness against the hazard. The extracted building features in the planned area have been given suitable weightages for Vulnerability Indexing. Based on suggested indexing approach possible retrofitting measures from the developed database can be recommended for the existing buildings in the proposed location of research.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further be extended for the entire infrastructure of the nation where the centralized data can be made available with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re for further planning & preparedness to make the nation disaster fre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disaster non-spatial attributes satellite imagery DATABASE emergency operation centr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