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位理论视角下的外交演讲与国家形象构建 被引量:11
1
作者 周鑫宇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3,共5页
外交演讲是各国领导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美国等西方国家领导人在演讲中经常给别的国家贴标签,营造出敌我分别、二元对立的局面,并把美国塑造成领导者的形象。作为批评话语分析领域中的一种理论,定位理论提出的分析工具可以帮我... 外交演讲是各国领导人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美国等西方国家领导人在演讲中经常给别的国家贴标签,营造出敌我分别、二元对立的局面,并把美国塑造成领导者的形象。作为批评话语分析领域中的一种理论,定位理论提出的分析工具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领导人在外交演讲中所采取的类似话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演讲 定位理论 国家形象 批评话语分析 美国外交
原文传递
民族关系视野中的传统族群形象问题浅议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36,共5页
族群形象是指不同族群主体对其他族群形象的主观认识与感受,是经过了认识主体的主观加工而成的,与客观形象并不必然吻合。从心理学角度看,主流文化对少数族群的形象模塑是一种建立在文化优势意识基础上,对异域或异族进行心理贬低的集体... 族群形象是指不同族群主体对其他族群形象的主观认识与感受,是经过了认识主体的主观加工而成的,与客观形象并不必然吻合。从心理学角度看,主流文化对少数族群的形象模塑是一种建立在文化优势意识基础上,对异域或异族进行心理贬低的集体无意识行为,在历史过程中,又极大地影响了民族关系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形象 集体无意识 形象模塑 民族关系
下载PDF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与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被引量:1
3
作者 徐伟信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5-66,共12页
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会议,各国代表齐聚北京,共商亚太地区和平议题。在会议召开前后,中国以东道主身份掌握议事内容和规则的主导权,用多种方式塑造国家形象。同时,中国... 1952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首个大型国际会议,各国代表齐聚北京,共商亚太地区和平议题。在会议召开前后,中国以东道主身份掌握议事内容和规则的主导权,用多种方式塑造国家形象。同时,中国通过会务准备与群众动员,为国家形象塑造创造环境并营造了良好的气氛。此外,各国友好人士亦在会前会后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了塑造新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国通过举办亚太和会,传播了自身“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等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事业的起步阶段积累了成功经验,并为当前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新中国外交 国家形象 和平
下载PDF
北京冬奥会期间热点新闻传播对国家形象的正向影响及启示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正强 石文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9-58,共10页
作为影响全球的媒介事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的热点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际传播工作的“5·31”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冬奥会发表的相关指示精神,从对国家形象产生正向影响的角度出发,回顾梳理分析相关热点... 作为影响全球的媒介事件,2022年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的热点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国际传播工作的“5·31”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冬奥会发表的相关指示精神,从对国家形象产生正向影响的角度出发,回顾梳理分析相关热点新闻传播案例。北京冬奥会期间,传播主场外交新闻,塑造了大国政治形象;传播冬奥设施新闻,塑造了大国经济形象;传播赛事仪式新闻,塑造了大国文化形象;传播运动场外新闻,塑造了大国国民形象。就此得出对今后做好本土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新闻传播影响国家形象方面的启示,理论层面要精妙搭建框架,主动设置议程;内容层面要赛场内外结合,聚焦人文交流;技巧层面要“以小见大”叙事,“他者”视角转播。为体育新闻传播与国家形象二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冬奥会 体育新闻传播 热点新闻 国家形象 媒介事件
下载PDF
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的认同维度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新亮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9期14-18,共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植根于日常生活中对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的认同。中华民族形象是经过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相对稳定且被人们普遍认同的文化符号系统,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审美情趣与民族气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植根于日常生活中对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的认同。中华民族形象是经过历史积淀所形成的相对稳定且被人们普遍认同的文化符号系统,展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审美情趣与民族气派,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存在。中华大地上的山川湖泊、草木花卉、节日文化习俗活动与具有民族特色的"吉祥物"形象是日常生活中最具中华形象与文化符号意义的典型代表。从文化地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政治学的多维度、系统化地对民族形象与文化符号进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在学理上明确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的概念与内涵,探究其时代精神和价值的认同路径,在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符号与中华民族形象时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民族形象 文化符号
下载PDF
民族图像的记忆与审美建构——以年画中女性形象为例
6
作者 袁宙飞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8-150,共3页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年画中女性形象作为中国传统年文化表征的重要艺术形象,一直在正向引导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精神世界的传承,灌注着中华民族儿女对“真善美”的体认,彰显着年文化的艺术形式美,体...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记忆。年画中女性形象作为中国传统年文化表征的重要艺术形象,一直在正向引导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传统精神世界的传承,灌注着中华民族儿女对“真善美”的体认,彰显着年文化的艺术形式美,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并以图像记忆的方式,勾连起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记忆与审美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画 民族图像 女性形象 审美建构
原文传递
社会法治国下的国家形象与国家任务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逸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0期978-982,共5页
社会法治国是法治国原则和社会国原则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主要强调国家对人民的积极给付义务。通过梳理社会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回顾国家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形象、任务及其不完善之处,从而推导出国家在社会法治国的框架下应当具有的... 社会法治国是法治国原则和社会国原则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主要强调国家对人民的积极给付义务。通过梳理社会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回顾国家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不同形象、任务及其不完善之处,从而推导出国家在社会法治国的框架下应当具有的新任务,即社会分配和社会发展两个面向。参照中国的现实,当从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家任务的完成两方面进行着手,完成社会法治国对国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法治国 国家形象 国家任务
下载PDF
语料库驱动视角下钓鱼岛新闻中“冲突”类词汇的话语构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丽君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82,共11页
本研究自建120万字词的钓鱼岛争端新闻语料库(2012~2015),从语料库驱动视角出发,对新闻语篇中极其丰富的“冲突”类词汇进行分析,发现此类词汇在《中国日报》、〈日本时报》、《纽约时报》中所体现的议程设置特色以及所构建的中... 本研究自建120万字词的钓鱼岛争端新闻语料库(2012~2015),从语料库驱动视角出发,对新闻语篇中极其丰富的“冲突”类词汇进行分析,发现此类词汇在《中国日报》、〈日本时报》、《纽约时报》中所体现的议程设置特色以及所构建的中日关三国国家形象,并揭示隐藏在这种话语构建背后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驱动 钓鱼岛 “冲突”类词汇 议程设置 国家形象
原文传递
抗疫外交话语的国家形象建构策略 被引量:1
9
作者 肖莉 李蕾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1-14,共4页
抗疫外交话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策略主要包括三种,即战争隐喻认知策略、数字事实论理策略和群内成员关系策略——移情策略。三种策略从认知、论理、情感层面呈现出一个全方位、立体、真实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建构起“人民至上,生命至... 抗疫外交话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策略主要包括三种,即战争隐喻认知策略、数字事实论理策略和群内成员关系策略——移情策略。三种策略从认知、论理、情感层面呈现出一个全方位、立体、真实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建构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负责任,有担当”“积极援助,携手共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形象。只有积极展现、塑造最真实的中国形象,才能赢得国际话语的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疫外交话语 国家形象 建构策略
下载PDF
幻想主题修辞视角下对国家形象之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傅恒倩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幻想主题批评作为戏剧修辞的一种方法,可用来解读国家大背景下,社会团体成员共享的世界观。在社会交际中,国家形象是自我与国际认知信息互动的产物。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探析国家形象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方式在群体中构建幻... 幻想主题批评作为戏剧修辞的一种方法,可用来解读国家大背景下,社会团体成员共享的世界观。在社会交际中,国家形象是自我与国际认知信息互动的产物。以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为例,探析国家形象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方式在群体中构建幻想世界,构造有力的主体间性,呼吁国家形象多符号化和修辞重构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想主题 国家形象 修辞视野
下载PDF
名人记录中的国家形象:茅盾、叶圣陶和巴金出访日记中的观影书写
11
作者 张一玮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1期86-93,共8页
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中国作家出访日记是研究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叶圣陶、茅盾、巴金等中国作家的日记中,记录了一部分出境访问期间在影院等观影场所观看电影的经历,这些资料可成为电影文化史研究的一个着眼点。茅盾在访问... 1949年至1966年期间的中国作家出访日记是研究当时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资料。叶圣陶、茅盾、巴金等中国作家的日记中,记录了一部分出境访问期间在影院等观影场所观看电影的经历,这些资料可成为电影文化史研究的一个着眼点。茅盾在访问苏联和波兰期间写下的日记呈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语境下对文化交流和电影发展的认知;叶圣陶出访印度时写下的日记叙述了作家眼中的印度电影状况,并形成了中外电影文化对照的视野;巴金访问越南的日记则呈现了东南亚国家电影与中国的关联,是记录20世纪60年代亚洲文化交流的特殊文本。这些日记既分别表达了作家个人的写作风格,也共同建构了当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中的“中国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访日记 国家形象 名人日记 茅盾 叶圣陶 巴金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新世纪诗歌国家形象建构的三个维度
12
作者 邱食存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7-61,128,共6页
进入新世纪,由于西方主流媒体仍然掌握着全球话语霸权,现当代中国形象多以负面形式呈现,这不利于世界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价值认同。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新诗所具有的形象魅力、情感认同与潜移默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新世纪中国的优秀新... 进入新世纪,由于西方主流媒体仍然掌握着全球话语霸权,现当代中国形象多以负面形式呈现,这不利于世界对于中国和平崛起的价值认同。在国家形象建构方面,新诗所具有的形象魅力、情感认同与潜移默化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新世纪中国的优秀新诗既有人文与道德关怀,同时这种关怀又与具体诗学原则或者美学理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新世纪诗歌国家形象建构呈现出多元化格局,从情系祖国、广场书写与去国怀乡这三个维度可以管窥诗人们基于自身独特的生命体验与生活感受所书写出的各具特色的诗意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纪诗歌 国家形象 多元化建构
下载PDF
新世纪影像中的民族形象建构——从《赛德克·巴莱》的几点争议说起
13
作者 王素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61-65,共5页
电影《赛德克·巴莱》虽然存在诸多争议,但是在民族形象构建方面却有着独到之处,值得大陆电影借鉴。正面民族形象的建构命题,是影视艺术所应承载的最基本的国格,却是当代电影正被忽视和悬置的一个命题。
关键词 《赛德克·巴莱》 民族形象
下载PDF
基于形象学的秦腔剧本英译中民族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管晓蕾 谢芬芬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7-102,120,共7页
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瑰宝之一,其剧本具有很强的英译研究价值。形象学帮助人们认识译本构筑的翻译形象,探究其建构的翻译策略。在形象学的框架下,概括总结秦腔剧本中蕴含的主流思想,分析秦腔剧本英译中民族形象建构的策略,以期推动... 秦腔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瑰宝之一,其剧本具有很强的英译研究价值。形象学帮助人们认识译本构筑的翻译形象,探究其建构的翻译策略。在形象学的框架下,概括总结秦腔剧本中蕴含的主流思想,分析秦腔剧本英译中民族形象建构的策略,以期推动中国传统戏剧秦腔“走出去”,同时助力民族形象的国际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学 秦腔剧本英译 民族形象建构
下载PDF
国家形象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策略:以国家形象片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林少雄 《科学发展》 CAS 2012年第7期105-108,104,共5页
国家形象的塑造,固然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如政治、经济、军事等)与"软实力"(如文化艺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有着密切关系,更与其作为重要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的国家形象片的拍摄与传播密切相关。国家形象片作为... 国家形象的塑造,固然与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如政治、经济、军事等)与"软实力"(如文化艺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有着密切关系,更与其作为重要的视觉呈现与传播的国家形象片的拍摄与传播密切相关。国家形象片作为一个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几乎成为当下各国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方式与策略。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例,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实践上的视觉呈现规律与传播策略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当下国家形象塑造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片 视觉呈现 传播策略
下载PDF
媒介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三汉 谭雅宁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1-84,共4页
国家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媒介传播。媒介传播在建构国家形象中具有“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反驳”与“斗争”等功能,必须遵循与我有利、以我为主、实事求是、传播致效的基本原则。不仅可以通过自塑法、他塑法、合塑法... 国家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媒介传播。媒介传播在建构国家形象中具有“传声”与“扩音”“、桥梁”与“纽带”“、反驳”与“斗争”等功能,必须遵循与我有利、以我为主、实事求是、传播致效的基本原则。不仅可以通过自塑法、他塑法、合塑法来实现,同时还应贴近受众思维习惯和信息需求,讲究对外宣传报道的行为艺术,多层次、多维度拓展国际传播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传播 国家形象建构
下载PDF
英国“双十一”报道(2013—2020)中的中国形象构建研究
17
作者 官逸伦 项蕴华 《话语研究论丛》 2022年第2期45-61,共17页
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话语中反映出的策略,在国家形象构建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以BBC、《经济学人》和《卫报》上关于中国“双十一”活动的32篇报道为语料,研究分析了相关报道中构... 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话语中反映出的策略,在国家形象构建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话语-历史分析方法为理论框架,以BBC、《经济学人》和《卫报》上关于中国“双十一”活动的32篇报道为语料,研究分析了相关报道中构建的中国形象、此类形象构建中反映出的话语策略以及进行此类构建的原因。研究表明,相关报道将中国构建为一个经济持续发展、利用并受益于高科技、不断丰富其传统文化的国家;正当化与相对化策略、构建策略、持续策略、转型策略、拆解与破坏策略在语料中均有所体现;报道者旨在评估中国经济状况,吸引更多英国品牌参与“双十一”,探索“双十一”备受欢迎的文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历史分析方法 国家形象构建 话语策略 新闻报道 “双十一”
原文传递
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道德批判
18
作者 姚达兑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5-39,共5页
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做是《新小说》杂志的一部分,以民族主义想像入手,并将它与其他"新小说"作互文对读后,认为在小说结构上渗透了吴趼人的道德关怀,以及在对伦理体系崩溃的叙述中隐含了一定的道德批判;并且指出了小... 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做是《新小说》杂志的一部分,以民族主义想像入手,并将它与其他"新小说"作互文对读后,认为在小说结构上渗透了吴趼人的道德关怀,以及在对伦理体系崩溃的叙述中隐含了一定的道德批判;并且指出了小说的遁世倾向,这是因为作者暂时觅寻不到正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民族主义想像 伦理崩溃 道德批判
下载PDF
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上)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道新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01-105,共5页
论文以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为观照对象,相对全面而又系统地描述1905年至1949年间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脉络,力图细致而又深入地阐发中国早期喜剧片的类型意识、市场策略及其艺术特征和文化蕴涵。总的来看,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独特的... 论文以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为观照对象,相对全面而又系统地描述1905年至1949年间中国喜剧电影的发展脉络,力图细致而又深入地阐发中国早期喜剧片的类型意识、市场策略及其艺术特征和文化蕴涵。总的来看,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独特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语境中,在以法国和好莱坞为代表的西方喜剧类型电影的影响下,作为类型的中国早期喜剧片,从民族喜剧影像的发生,经过笑闹滑稽传统的建立,到人文批判视域的拓展,走过了一条从幼稚到成熟,从半封建半殖民属性向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掘进的道路,并以其一以贯之的时事讥讽、悲剧情调和平民意识,形成中国早期喜剧片独特的民族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型片 喜剧片 滑稽片 中国早期电影 民族喜剧影像 笑闹滑稽传统
下载PDF
美国民族特性的文学想象与重建 被引量:11
20
作者 江宁康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2-79,共8页
美国文学具有建构民族特性和国家形象的传统,而“美国信念”则是美国特性的核心因素。早期文学创作把基督教观念引入民族特性的建构之中,使美国民族特性中的新教伦理和启蒙价值观念得到传承。许多美国经典作家如惠特曼等人在作品中表达... 美国文学具有建构民族特性和国家形象的传统,而“美国信念”则是美国特性的核心因素。早期文学创作把基督教观念引入民族特性的建构之中,使美国民族特性中的新教伦理和启蒙价值观念得到传承。许多美国经典作家如惠特曼等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具有强烈个人主义倾向的开拓进取精神,为塑造美国形象和美国特性画上了浓重的一笔。但是,美国当代文学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出现了颠覆传统的倾向,而世纪末文化保守思潮的兴起使一些作家开始反思民族的传统特性,文学作品中美国形象的塑造与美国特性重建再次联系在一起。在当代美国民族认同面临多元文化主义挑战之际,一些美国当代作家通过文学创作在反思和重建美国民族特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民族特性 美国形象 民族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