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博物馆观众研究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基本点——对博物馆观众定义的新探讨 被引量:54
1
作者 史吉祥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99,共5页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进步依托于理论的成熟,但是目前学界有关"博物馆观众"这个定义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本文作者对以往有关博物馆观众的若干流行定义进行了质疑和辨析,同时对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的进步依托于理论的成熟,但是目前学界有关"博物馆观众"这个定义的理论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本文作者对以往有关博物馆观众的若干流行定义进行了质疑和辨析,同时对博物馆观众的定义进行了新的探讨,提出了自己对于博物馆观众的理解,即博物馆观众是博物馆环境的直接体验行为人的集合体。文章结束部分进一步对"博物馆环境"、"博物馆体验"以及"人的集合体"等信息点进行了必要的深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环境 博物馆体验
原文传递
在博物馆里学习:博物馆观众认知特征及传播策略初探 被引量:49
2
作者 严建强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3-101,共9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提升展览的传播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媒体相比,博物馆学习是观众在特定空间行走、站立过程中,通过对展物的观察、体验和参与而学习,因此以观众学习的认知特征为前提制定的传播策略更具有... 21世纪以来,中国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提升展览的传播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媒体相比,博物馆学习是观众在特定空间行走、站立过程中,通过对展物的观察、体验和参与而学习,因此以观众学习的认知特征为前提制定的传播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博物馆展览策展人与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加强对展品实物的阐释,增强展览的叙事能力,帮助观众适应以实物为介质的学习;采用相应的技术增强故事线的逻辑性,更好地营造信息空间,帮助观众在特定空间的站立与行走中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引入多种媒体,充分作用于多种感官,以提升观众的学习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习 博物馆观众 认知特征 传播策略 博物馆空间 实物展品
原文传递
博物馆以“物”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局限、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33
3
作者 周婧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博物馆传播的是依托实物重构的信息。当前,以观众为中心的认识论偏差,以及立足物及其研究进行的多元阐释的耗时耗力,导致了一部分博物馆出现信息传播的错位和偏向。以"物"为载体的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局限在于难以阐释隐性信息... 博物馆传播的是依托实物重构的信息。当前,以观众为中心的认识论偏差,以及立足物及其研究进行的多元阐释的耗时耗力,导致了一部分博物馆出现信息传播的错位和偏向。以"物"为载体的博物馆信息传播的局限在于难以阐释隐性信息以及难以还原真实的历史,造成博物馆传播的信息无法与过去、现今等未知领域,与观众的需求和兴趣以及与观众整体的感知觉相适应。为弥补信息传播的局限,博物馆应重视物及其研究,满足不同物的差异化阐释需求,策展人保持价值中立等。为突破信息传播困境,博物馆应重视对物、人和传播手段有机组合的阐释,提升传播的信息与观众的相宜性等。无论如何,博物馆应坚持以"物"为载体的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信息传播 观众 物载信息 传播手段 传播对策
原文传递
新媒体时代的博物馆展览——基于观众研究的分析与探索 被引量:31
4
作者 魏敏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4-101,127-128,共8页
西方博物馆学通过对观众行为模式的观察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考察新媒体在展览中对观众行为产生的影响。相关数据表明:新媒体所孕育的新的艺术形式和信息传递方式,迎合了现代博物馆观众的行为模式;它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观众群体对于博... 西方博物馆学通过对观众行为模式的观察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考察新媒体在展览中对观众行为产生的影响。相关数据表明:新媒体所孕育的新的艺术形式和信息传递方式,迎合了现代博物馆观众的行为模式;它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观众群体对于博物馆展览信息的多样化需求,增强观众对展览信息认知度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系列极其丰富的博物馆体验,开启了现代博物馆展示的新境界。而针对具体展览的目标观众调查和展览评估应是进行多媒体制作的前提,也是目前中国博物馆展览策划中的重要缺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新媒体 观众研究 展览
原文传递
相关性 共鸣度 同理心——博物馆企及观众的关键所在 被引量:30
5
作者 郑奕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6-121,共6页
"保持与当代社会的相关性"理应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要义。展览、教育等惟有搭建在"相关性"的基础之上,吸引观众关注,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发他们共鸣,促使其感动、铭记,并最终激励他们的同理心,改变其思维和行为。这是环... "保持与当代社会的相关性"理应成为博物馆的发展要义。展览、教育等惟有搭建在"相关性"的基础之上,吸引观众关注,才有可能进一步引发他们共鸣,促使其感动、铭记,并最终激励他们的同理心,改变其思维和行为。这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一体化进程,以达求博物馆传播的良性循环,真正企及观众。对博物馆如何通过展览、教育以达求"相关性""共鸣度""同理心"等企及观众的核心要义进行探讨,将促使博物馆真正讲好当下的故事,同时走近观众,进驻他们的心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展览 教育 相关性 共鸣度 同理心 观众
原文传递
谈博物馆的“分众教育”——以南京博物院为例 被引量:28
6
作者 郑晶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3,共5页
在当今的新形式下,博物馆教育已日益成为博物馆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南京博物院借鉴"分众教育"的理念,依托基本陈列开展分众化社会教育与服务。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为他们营造身临其境的参观环境,提供有趣的体验活动。... 在当今的新形式下,博物馆教育已日益成为博物馆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南京博物院借鉴"分众教育"的理念,依托基本陈列开展分众化社会教育与服务。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为他们营造身临其境的参观环境,提供有趣的体验活动。对成年观众开设专题讲座与导览、构筑文化传播与服务平台、推出亲子教育活动等,还针对视障等特殊观众提供特殊体验活动。同时走进社区和校园,积极拓展教育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观众服务 分众教育 南京博物院
原文传递
“阐释性展览”:试论当代展览阐释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8
7
作者 周婧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5-103,127-128,共9页
一百余年来博物馆文化的重大变迁,使曾将藏品放在首位的博物馆,如今把观众置于中心,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受其影响。“阐释性展览”是指以展览要素作为沟通媒介,向观众传递藏品及其相关信息以促使观众参与的展览。它与“非阐释性展览”... 一百余年来博物馆文化的重大变迁,使曾将藏品放在首位的博物馆,如今把观众置于中心,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受其影响。“阐释性展览”是指以展览要素作为沟通媒介,向观众传递藏品及其相关信息以促使观众参与的展览。它与“非阐释性展览”相区别的根本标准在于能否促使观众参与。当前我国创建此类展览至少面临缺乏整体性、过度依赖文献、习惯说教、难以建立关联和重视方式创新五方面问题,可从通用标准、所处阶段、观众研究和教育模式四方面进行归因,并据此提出围绕物、人和传播技术及其关系的三大原则和确保整体性、贯彻逻辑性、致力特殊性等的七维度模型,以创造观众相关联的真实体验,促使其实现理解、思考及情感关联,进而吸引新观众和提高重复参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阐释性展览 概念构建 观众参与 学术研究
原文传递
河南博物院观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娟 史吉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6,共6页
以河南博物院为研究对象而进行的观众调查, 目的是了解观众的自然特征和参观态度, 以及对博物馆配套设施的评价。调查数据的分析利用, 对了解观众需求, 改进博物馆展览水平, 以及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是不无裨益的。
关键词 河南博物院 满意度调查 报告 “以人为本” 观众调查 自然特征 配套设施 分析利用 调查数据 观众需求 服务宗旨 博物馆 展览
原文传递
对博物馆“以观众为中心”观念的再理解 被引量:24
9
作者 周婧景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6,127,共10页
"以观众为中心"的新动向,正在为我国博物馆人所熟稔并接受,应在回溯"以观众为中心"观念诞生历程的基础上,从浅层、中层和深层三维度对该观念进行再讨论,重新理解这一观念。认识"人如何利用物"的问题是其... "以观众为中心"的新动向,正在为我国博物馆人所熟稔并接受,应在回溯"以观众为中心"观念诞生历程的基础上,从浅层、中层和深层三维度对该观念进行再讨论,重新理解这一观念。认识"人如何利用物"的问题是其灵魂所在,以助推我国的观念重置与实践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以观众为中心 公共服务 传播 观念转向
下载PDF
构建博物馆:从藏品立本到公众体验 被引量:23
10
作者 沈辰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1,共6页
20世纪末以来的世界经济形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博物馆必须敞开大门、面向公众。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作为加拿大最大的研究型综合博物馆,在近年重新修订了办馆宗旨,将藏品确定为工作的核心,将维持和更新常设陈列... 20世纪末以来的世界经济形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事业,博物馆必须敞开大门、面向公众。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作为加拿大最大的研究型综合博物馆,在近年重新修订了办馆宗旨,将藏品确定为工作的核心,将维持和更新常设陈列和临时特展作为最基本的运营方式,围绕展览和藏品研究展开丰富的公众活动,并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把展览、前沿性研究、公众活动推向公众,回报公众一个全新的体验,从而实现"成为让全球公众所关注、理解并能体验到瞬息万变的自然世界与文化世界的必要的参观目的地"的办馆宗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藏品 公众 体验 展览 参与 营销 观众
原文传递
博物馆陈列的实物性元素及内容结构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宋向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8,共8页
博物馆陈列是在博物馆语境中通过空间、展品和设计传播知识、影响观众判断及态度的方式,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博物馆展陈有不同的要求。博物馆陈列内容是一个多成分、多层阶、多联系的复杂网络,博物馆实物、博物馆空间和陈列设计是构成博物... 博物馆陈列是在博物馆语境中通过空间、展品和设计传播知识、影响观众判断及态度的方式,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博物馆展陈有不同的要求。博物馆陈列内容是一个多成分、多层阶、多联系的复杂网络,博物馆实物、博物馆空间和陈列设计是构成博物馆陈列的三个元素,其中的实物性元素包括实物、图示、仿复制模型、场景、美术创作等;博物馆陈列内容的组织方法有分类标本类、知识教学类、主题类、讲故事类和论证类等类型,设计人员应根据陈列目的和观众学习需求妥善设计内容呈现的次序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陈列 实物性元素 内容设计 陈列类型 观众学习
原文传递
国际比较视野下中国博物馆观众研究的若干问题——基于文献分析与实证调研的三角互证 被引量:19
12
作者 周婧景 林咏能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9-180,共12页
根据博物馆的外部变化和内在需求,为公众提供"精准"服务,在博物馆与公众"主从关系"变革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开展观众研究势在必行。然而该项工作如何在我国有效推进,其研究起点究竟在哪里,则成为一个更具难度的现... 根据博物馆的外部变化和内在需求,为公众提供"精准"服务,在博物馆与公众"主从关系"变革的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开展观众研究势在必行。然而该项工作如何在我国有效推进,其研究起点究竟在哪里,则成为一个更具难度的现实问题。为此可一方面借由重要文献的爬梳,在纵横双重视域下构建起国际观众研究的基本框架;一方面通过对各级博物馆的实证调研,考察我国既有起点及其优劣势。我国的研究由于对观众研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业务部门间尚未达成共识、研究专业性亟待提升、业务能力未达到评估基准、馆内外合作机制尚未有效构建等原因形成一些困境。我们可从顶层设计角度重视观众研究、提高研究专业化水平、探索馆内外合作机制、优先开展前置性和形成性评估等举措来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观众研究 观众评估 博物馆教育 行为主义 三角互证
原文传递
湖北省博物馆观众行为调查报告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吕军 左豪瑞 +8 位作者 李慧颖 徐赫 侯霞 于小婷 李美敬 张哲 周登科 丁风雅 吴凯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博物馆观众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在博物馆环境中带有目的性的行动的连续集合。观众行为的跟踪调查和定点观察,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手段。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览"的观众行为、参观时间、展品参观率、博物馆标识利用率等的... 博物馆观众行为,主要是指观众在博物馆环境中带有目的性的行动的连续集合。观众行为的跟踪调查和定点观察,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重要手段。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览"的观众行为、参观时间、展品参观率、博物馆标识利用率等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折射出博物馆在展线安排、服务设施等对外服务方面的大致情况,可以为我国博物馆开展观众服务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数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参观行为 观众研究 跟踪调查 定点观察
原文传递
数字媒体时代下博物馆的交互体验设计与知识传播——以荷兰WonderKamers 2.0和MicroPia为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宁传林 徐剑 +1 位作者 姚凯琳 高家霖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7,共9页
博物馆是知识传递与文化传承的叙事空间,数字媒体时代下观众体验需求的升级要求博物馆重新思考展览呈现与价值传递。荷兰WonderKamers 2.0和MicroPia两座博物馆十分注重交互体验设计,获得了良好的观众体验效果。博物馆交互体验可以看作... 博物馆是知识传递与文化传承的叙事空间,数字媒体时代下观众体验需求的升级要求博物馆重新思考展览呈现与价值传递。荷兰WonderKamers 2.0和MicroPia两座博物馆十分注重交互体验设计,获得了良好的观众体验效果。博物馆交互体验可以看作是一种从内容到技术再到情感的转化模式,由此构建博物馆交互体验设计模型,能够为我国博物馆交互体验技术的运用和知识的传播提供新思路。在构建交互生态体系时,我国博物馆应注重叙事的空间优化,通过数字媒体的合理调用实现内容和技术的高度适配,提升博物馆交互设计的合理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进而创建展览内容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网络,帮助观众感受到愉悦的沉浸式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数字媒体 交互设计 观众体验 知识传播 WonderKamers 2.0 MicroPia
原文传递
体验经济时代的博物馆变革与反思——以美国康纳派瑞历史博物馆创新经营模式为案例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林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2,共6页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康纳派瑞历史博物馆为代表的美国博物馆通过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调研、分析和创意设计,成功缔造了博物馆营销的传奇。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博物馆而言,既需要学习西方...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博物馆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以康纳派瑞历史博物馆为代表的美国博物馆通过以观众体验为核心的调研、分析和创意设计,成功缔造了博物馆营销的传奇。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博物馆而言,既需要学习西方博物馆先进经验,大胆改革创新,同时也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博物馆的"原真性、学术性和原创性",才能在日趋激烈的文化娱乐行业竞争中,重新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经济 博物馆经营 观众体验 文化身份
原文传递
试论博物馆传播与观众认知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 被引量:16
16
作者 周丽英 《博物院》 2017年第3期18-24,共7页
博物馆传播与观众认知的核心议题和逻辑前提是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二者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从认识论角度来看,经历了传统语境中"主体与客体"的疏离关系,当下博物馆转型期"主体与主体"的连接关系,并呈现出... 博物馆传播与观众认知的核心议题和逻辑前提是博物馆与观众的关系。二者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样态。从认识论角度来看,经历了传统语境中"主体与客体"的疏离关系,当下博物馆转型期"主体与主体"的连接关系,并呈现出向"主体间"内化跃迁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不同时期二者关系及其特征的探讨,有利于博物馆订制相应的传播模式、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传播 观众认知
原文传递
博物馆观众研究:过去、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迪思·科克 吴蘅(译)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博物馆观众研究涵盖多种研究调查,目的是更好地理解非正式(或自由选择)教育环境下观众的行为、态度、兴趣、动机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参与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绝大多数博物馆观众研究在本质上都是评估性的。尽管观众研究和博物馆评估... 博物馆观众研究涵盖多种研究调查,目的是更好地理解非正式(或自由选择)教育环境下观众的行为、态度、兴趣、动机和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参与所带来的结果和影响。绝大多数博物馆观众研究在本质上都是评估性的。尽管观众研究和博物馆评估这两个领域有所重叠,但它们通常采用明显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当前,针对博物馆的自由选择式或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和评估领域有五大重点研究方向:展览研究、博物馆作为社会背景、博物馆观众细分、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博物馆作为促进学习的场所。未来,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可能趋势有如下几方面:确定该领域的模型、框架和一致指标;解决研究人员之间因研究范式、观点不同而形成的紧张关系;最小化学校内外学习之间区别;东南亚博物馆界的持续增长以及由此将带来的对参观者研究的需求和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参观者研究 观众研究 博物馆评估 自由选择式学习 非正式学习
原文传递
基于观众视角的我国博物馆微信营销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玉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0-105,共6页
我国博物馆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受众,博物馆微信营销是完成该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博物馆通过微信营销策略满足观众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化程度较高、功能较完善、社会作用... 我国博物馆应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使博物馆文化成果惠及更多受众,博物馆微信营销是完成该任务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博物馆通过微信营销策略满足观众需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专业化程度较高、功能较完善、社会作用较明显的96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有65家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目前微信公众号存在基本内容不完整,功能不完善,内容更新频率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今后博物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完善公众号的基本内容与功能,加快内容更新频率来保持目标用户的关注,多途径进行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凭借微信公众平台这个低成本的沟通渠道,为观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观众视角 微信营销 微信公众号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快乐、体验和新知 被引量:11
19
作者 温京博 马宝霞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5-190,共6页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快乐”成为博物馆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博物馆吸引观众、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数字媒体技术为博物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通过将快乐与博物馆展览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观众,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快乐”成为博物馆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现代博物馆吸引观众、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数字媒体技术为博物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通过将快乐与博物馆展览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观众,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游戏”作为一个重要展示方式,不仅对儿童具有强大吸引力,对成年人也同样重要,数字时代的博物馆应该充分利用游戏机制使展览变得更具吸引力。创造快乐也是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数字时代博物馆需要将知识与趣味相结合,使观众在快乐的博物馆体验中获得新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数字时代 观众体验 快乐体验 博物馆游戏 游戏机制
原文传递
基于智慧导览的博物馆观众调查、分析与探索——以南京博物院“法老·王”“帝国盛世”特展为例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郑晶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0-117,127-128,共8页
智慧导览已在当今社会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南京博物院的特展"法老·王"和"帝国盛世"应用了智慧导览技术来丰富观众参观体验,不仅拓展了观众获取知识的深度与维度,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博物馆观众调查。这... 智慧导览已在当今社会的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南京博物院的特展"法老·王"和"帝国盛世"应用了智慧导览技术来丰富观众参观体验,不仅拓展了观众获取知识的深度与维度,而且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博物馆观众调查。这两个展览通过智慧导览方式,结合信息叠加、数据识别、热点分析与调研问卷等,进一步探索了观众的需求,并分析了相应的结果,从而为今后博物馆教育观念与服务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智慧导览 观众调查 “法老·王”展 “帝国盛世”展 热点分析 特展 南京博物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