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炒制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及转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鲁亚奇 罗寒燕 +5 位作者 王丽霞 刘聪 张晓 于现阔 唐力英 王祝举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106,共7页
目的:研究甘草炒制过程中8个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及转化规律。方法:建立HPLC同时测定甘草中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含量的方法,并比较炒制前后8个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色... 目的:研究甘草炒制过程中8个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及转化规律。方法:建立HPLC同时测定甘草中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含量的方法,并比较炒制前后8个成分含量的变化情况。色谱条件为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9 min,19%~25%A;9~18 min,25%~34%A;18~38 min,34%~51%A;38~58 min,51%~89%A),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20 nm(0~16 min),276 nm(16~25 min),370 nm(25~28 min),254 nm(28~58 min);进样量10μL,柱温30℃。结果:甘草炒制后,3个以二氢黄酮为母核的成分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3个以查耳酮为母核的成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三萜类成分甘草酸变化不明显,甘草次酸略呈上升趋势。当单体加热温度达130℃时,二氢黄酮类与查耳酮类成分均可发生互为异构化反应,该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加剧。当加热温度升高到180℃时,黄酮苷类成分还可发生苷键断裂(芹糖异甘草苷为130℃),逐渐转化为相应的次级苷及苷元;甘草酸苷键同样也可断裂(150℃),生成甘草次酸。结论:甘草炒制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复杂的,除了所观察到的异构化反应和苷键裂解外,可能还存在着其他复杂反应,各化合物最终含量的高低受炒制时间、炒制温度、化合物自身稳定性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炒制 含量变化 高温 单体成分 黄酮类 三萜类
原文传递
淫羊藿活性单体成分调控骨质疏松症相关信号通路影响骨吸收与骨形成的稳态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时斌 夏天 +3 位作者 章晓云 王伟伟 周毅 赖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72-1779,共8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代谢性骨病,目前临床上治疗以西药为主。随着祖国传统医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淫羊藿中某些单体成分如淫羊藿素、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多糖等能够有效...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严重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代谢性骨病,目前临床上治疗以西药为主。随着祖国传统医学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发现淫羊藿中某些单体成分如淫羊藿素、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多糖等能够有效抑制骨吸收、骨破坏,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并最终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目的:探讨淫羊藿主要活性单体成分介导相关信号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今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淫羊藿、骨质疏松症、骨细胞、单体成分、成骨分化、细胞增殖、信号通路"为中文检索词,以"Epimedium、Osteoporosis、Bonecell、Monomercomponent、Osteoblastdifferentiation、Cellproliferation、signalingpathway"为英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PubMed、MEDLINE、万方、维普等数据库,筛选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淫羊藿活性单体成分介导相关信号通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结果与结论:(1)淫羊藿不良反应小,能加快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还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在防治骨质疏松方面有着广阔的研究及应用前景;(2)淫羊藿总黄酮及其各活性单体成分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可能是通过内分泌激素、蛋白质、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学等多途径多层面来调控骨代谢实现的;(3)淫羊藿次苷Ⅱ相较于其他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其溶解性、渗透性较好,可能是淫羊藿黄酮中另一类具备抗骨质疏松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4)目前关于淫羊藿调控Wnt/β-catenin、MAPK、OPG/RANKL/RANK以及BMP/RunX2/OSX、Notch等信号通路主要靶点基因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通路上的次要靶点基因以及各信号通路之间的协同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骨质疏松症 骨细胞 单体成分 成骨分化 细胞增殖 信号通路 综述
下载PDF
24种中药单体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作用概述 被引量:9
3
作者 林龙飞 倪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8期1647-1650,共4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够完全解释AD的发病机制,在医学上也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以及方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AD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学说能够完全解释AD的发病机制,在医学上也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以及方法来根治阿尔茨海默病,近年发现许多中药在中药及其提取物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其相关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一些黄酮、生物碱、皂苷类的中药单体成分。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中药单体成分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中药 单体成分
下载PDF
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严钰 丁启龙 《药学进展》 CAS 2007年第4期154-159,共6页
从清除自由基、对抗谷氨酸毒性、抑制胞内Ca2+超载和NO生成、干预细胞凋亡、拟雌激素作用等诸方面,综述中药单体和有效部位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中药 单体 有效部位 神经保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皂甙QuilA及其单体成分的免疫佐剂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林锋强 胡松华 +1 位作者 胡奇林 陈少莺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4期43-45,共3页
皂甙 Quil A及其单体成分是南美奎拉雅属皂树皮提取物。研究发现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形成复合物 ,是抗原强有力的佐剂。机理包括 :诱导产生特异性 MHCI抗原限制性CTL ;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如 IL -1 0、IL -4、γ-IFN、IL -2、IL... 皂甙 Quil A及其单体成分是南美奎拉雅属皂树皮提取物。研究发现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胆固醇形成复合物 ,是抗原强有力的佐剂。机理包括 :诱导产生特异性 MHCI抗原限制性CTL ;诱导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如 IL -1 0、IL -4、γ-IFN、IL -2、IL -8;提高动物机体对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水平 ,刺激产生 Ig G1、Ig G2 b和 Ig G2 a抗体亚类。皂甙发挥佐剂活性的特点是诱导一个平衡的 Th1 / Th2反应 ,T细胞依赖性和缺乏全身性作用。目前已在实验室应用于多种疫苗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甙 QuilA 单体成分 免疫佐剂 免疫机理
下载PDF
耐高温厌氧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刚 刘晓辉 +3 位作者 张大勇 赵颖 李欣 朱金华 《黑龙江科学》 2011年第3期30-34,共5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提高厌氧胶耐热性能的途径及实施效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新型厌氧单体的合成方法,并介绍了耐热厌氧单体、耐热树脂和无机组分的耐热性能和耐热机理。耐热厌氧单体包括含烯丙基苯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含羟...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提高厌氧胶耐热性能的途径及实施效果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几种新型厌氧单体的合成方法,并介绍了耐热厌氧单体、耐热树脂和无机组分的耐热性能和耐热机理。耐热厌氧单体包括含烯丙基苯基醚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含羟甲基酚的丙烯酸酯单体、有机硅丙烯酸酯类预聚物;耐热树脂包括双马来酰亚胺、聚酰亚胺、有机硅改性树脂;无机组份包括磷酸盐型无机活性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胶 耐高温 厌氧单体 耐热树脂 无机组份
下载PDF
Antifungal Effect of Streptomyces 702 Antifungal Monomer Component DZP8 on Rhizoctonia solani and Magnaporthe grisea 被引量:1
7
作者 芦慧 涂晓嵘 +2 位作者 徐佳 冯华根 涂国全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1期2370-2374,2378,共6页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tifungal effects of antifungal monomer component DZP8 isolated from Streptomyces 702 on the mycelium growth, sclerotium formation and germination of Rhizoctonia ...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 vitro antifungal effects of antifungal monomer component DZP8 isolated from Streptomyces 702 on the mycelium growth, sclerotium formation and germination of Rhizoctonia solani and on the mycelium growth, conidial formation, germination, appressorium formation of Magnaporthe gris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tifungal monomer component DZP8 has strong antifungal effect on both the R. solani and M. grisea. The EC50 and EC90 of DZP8 were 1.81 and 3.35 μg/ml on Ft. solani respectively, and 37.01 and 136.21 μg/ml on M. grisea respectively. Under the treatment of 48.01 μg/ml DZP8, the sclerotium formation rate of R. solani was just 39.21%, the formation time delayed by 216 h and the dry weight decreased by 81.37% in comparison the con- trol; and 33.51 μg/ml DZP8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sclerotium germin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160.08 μg/ml DZP8, the sporulation of M. grisea was just 9.29% of control sample; 20.14 μg/ml DZP8 inhibited the conidial germination suppression rate by 95.16%, and the appressorium formation by 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702 monomer component DZP8 Rhizoctonia solani Mag-naporthe grisea Antifungal effect
下载PDF
高单体浓度下自交联型聚丙烯酸盐类超强吸水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华峰君 钱孟平 谢少波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67-372,共6页
探讨了在高单体浓度丙烯酸钾下制备自交联型超强吸水剂的可行性,通过加料方式及配方的改进,使反相悬浮聚合得以稳定进行,并得到了性能优于低单体浓度下制得的吸水剂。其吸水(去离子水)倍数达到1200~1400g/g,吸0.9... 探讨了在高单体浓度丙烯酸钾下制备自交联型超强吸水剂的可行性,通过加料方式及配方的改进,使反相悬浮聚合得以稳定进行,并得到了性能优于低单体浓度下制得的吸水剂。其吸水(去离子水)倍数达到1200~1400g/g,吸0.9%生理盐水120~150g/g。反应利用了中和热及聚合热,使得产物:(1)呈多孔性,从而提高了吸速;(2)含水量极低(15%),减少干燥需用的热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剂 超强吸水剂 自交联 悬浮聚合 聚丙烯酸盐
下载PDF
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增生和滑膜血管新生中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赵艳红 金晨 +3 位作者 周彩虹 程玉瑶 陈康 张凌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理表现以滑膜炎症、关节积液、骨侵蚀和滑膜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翳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世界性的难治病,受到各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中药复方或单体成分通过干预RA对滑膜组织的...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复杂、病理表现以滑膜炎症、关节积液、骨侵蚀和滑膜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血管翳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是世界性的难治病,受到各研究领域的广泛重视。中药复方或单体成分通过干预RA对滑膜组织的异常增殖、血管新生、关节软骨和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研究水平已达到分子水平。笔者就中药复方和单体成分在治疗实验性RA滑膜增生和滑膜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为今后研究抗RA药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滑膜增生 滑膜血管新生 中药复方 中药单体成分 综述
下载PDF
5种浆果果酒抗氧化活性差异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0
作者 许立伟 王炳宇 +1 位作者 杨馨悦 薛桂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0-205,共6页
该研究测定了5种浆果(蓝莓(野生和北陆)、蓝靛果(野生和蓓蕾)、不老莓)果酒的理化指标、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探究5种浆果果酒抗氧化活性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蓝靛果果酒中的总糖、总酸... 该研究测定了5种浆果(蓝莓(野生和北陆)、蓝靛果(野生和蓓蕾)、不老莓)果酒的理化指标、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探究5种浆果果酒抗氧化活性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野生蓝靛果果酒中的总糖、总酸、多酚、黄酮、花色苷含量最高,分别为3.82%、9.69 mg/g、12.58 mg/g、1.55%、1.21 mg/g,单体酚类物质中咖啡酸、儿茶素、表儿茶素、绿原酸、对香豆酸、芦丁含量最高,分别为66.19 mg/g、878.09 mg/g、13.28 mg/g、735.50 mg/g、275.32 mg/g、23.86 mg/g,其DPPH·清除率(92.29%)、·OH清除率(96.28%)和还原力(1.744)最强;野生蓝莓果酒的ABTS^(+)·清除率(96.77%)和O_(2)^(-)·的清除率(50.54%)最强;浆果果酒综合得分表明,5种浆果果酒的抗氧化活性排序为野生蓝莓果酒>野生蓝靛果果酒>蓓蕾蓝靛果果酒>不老莓果酒>北陆蓝莓果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果果酒 理化指标 抗氧化活性 单体酚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正丁酯乳液聚合反应过程中残余单体含量的实时监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隆海 袁洪福 +1 位作者 邱藤 李效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55-1261,共7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线测量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乳液聚合体系中残余单体的含量.共设计9个半连续方式的St/BA乳液共聚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实时取样测量其残余单体含量,并记录取样时刻对应的聚合体系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多元散... 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线测量苯乙烯(St)/丙烯酸正丁酯(BA)乳液聚合体系中残余单体的含量.共设计9个半连续方式的St/BA乳液共聚反应,在反应过程中实时取样测量其残余单体含量,并记录取样时刻对应的聚合体系的近红外光谱.采用多元散射校正法(MSC)处理光谱,有效地克服了乳胶粒子散射效应对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乳液体系的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了解析.选取6个聚合反应对应不同反应时间的72个样品,用于建立校正模型,另外3个聚合反应共取36个样品用于校正模型的验证,并在反应设计上体现了乳化剂用量的变化,从而使校正模型对乳化剂用量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所得模型对残余单体St和BA含量的预测结果标准差(SEP)分别为0.08026和0.053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测量 乳液聚合 多元散射校正 近红外光谱 残余单体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加热卷烟中6种酮类单体香料的转移行为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芝飞 蔡莉莉 +7 位作者 郑峰洋 马胜涛 朱琦 许克静 张展 万帅 罗灿选 席高磊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考察酮类单体香料在加热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转移规律。【方法】利用GC-MS方法分析加热卷烟主流烟气中6种酮类香气成分的逐口释放量,探究6种酮类单体香料在加热卷烟中的转移行为。【结果】①异佛尔酮和薄荷酮的逐口释放量随着抽吸... 【目的】考察酮类单体香料在加热卷烟主流烟气中的转移规律。【方法】利用GC-MS方法分析加热卷烟主流烟气中6种酮类香气成分的逐口释放量,探究6种酮类单体香料在加热卷烟中的转移行为。【结果】①异佛尔酮和薄荷酮的逐口释放量随着抽吸口数增加逐渐减少,而其他4种酮类香气成分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②在0.1‰和0.5‰两个添加量下,6种酮类单体香料逐口转移率分别介于0.7%~10.5%和1.8%~12.6%,逐口转移率之和与抽吸口数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正相关。③6种酮类单体香料的总转移率分别介于31.3%~69.0%和20.9%~87.7%;其中异佛尔酮、β-二氢大马酮、薄荷酮和金合欢基丙酮的总转移率在低添加量时较大,而4-氧代异佛尔酮和β-紫罗兰酮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卷烟 酮类单体香料 逐口释放量 转移率 主流烟气
下载PDF
中药单体成分局部给药及其促进吸收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霞蓉 王毅 +1 位作者 程翼宇 高建青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8-376,共9页
中药单体成分是中药的主要药效物质,局部给药系统具有给药方便、增加病灶部位药物浓度等特点,使该方法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促进其经皮渗透的方法是研究设计中药单体成分局部给药的主要任务,目前,促进中药单体成分经皮渗透的... 中药单体成分是中药的主要药效物质,局部给药系统具有给药方便、增加病灶部位药物浓度等特点,使该方法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促进其经皮渗透的方法是研究设计中药单体成分局部给药的主要任务,目前,促进中药单体成分经皮渗透的主要方法包括:合成不同的药物剂型、利用物理化学技术以促进药物的经皮渗透等。本文从不同中药单体成分的适应证及其作用、不同药物剂型和物理化学技术用于促进中药单体成分经皮渗透等方面对近年来中药单体成分局部给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单体成分 局部给药 适应证 促进吸收
下载PDF
水性双组分涂料用丙烯酸酯乳液的羟值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春晖 瞿金清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6-40,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HPMA)为羟基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极性单体分段滴加工艺合成了高羟值(98.8mgKOH/g)和高固含量(≥45.0%)的丙烯酸酯乳液,配制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2K—WPU),考查了羟值对聚合稳定性...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HPMA)为羟基单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极性单体分段滴加工艺合成了高羟值(98.8mgKOH/g)和高固含量(≥45.0%)的丙烯酸酯乳液,配制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2K—WPU),考查了羟值对聚合稳定性、乳液粒径和涂膜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合适的-NCO和-0H物质量的比。研究发现:羟值的提高会增加乳液聚合的凝胶率,降低单体的转化率,使乳液聚合稳定性下降,乳液粒径变大,分布变宽;涂膜硬度和交联度随羟值的增大而提高,涂膜光泽和耐介质性能分别在羟值为65.9mgKOH/g和82.4mgKOH/g时达到最佳;当n(-NCO):n(-OH)为1.5~1.8时,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膜的综合性能最佳。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涂膜形成过程中-NCO与-OH的固化反应完全需7d,TGA分析了水性双组分聚氨酯涂膜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高羟值 极性单体 水性双组分丙烯酸酯聚氨酯涂料(2K—WPU)
下载PDF
人参单体皂苷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胜群 徐海波 任跃英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59,共5页
为明确4、5、6年生栽培人参参根中单体皂苷Rb1、Rb2、Rb3、Rc、Rd、Re和Rg1的含量及其在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应用HPLC法测定栽培人参参根中单体皂苷Rb1、Rb2、Rb3、Rc、Rd、Re和Rg1的含量。结果表明:Rb1和Rb3随着参龄的增加,其平均含量... 为明确4、5、6年生栽培人参参根中单体皂苷Rb1、Rb2、Rb3、Rc、Rd、Re和Rg1的含量及其在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应用HPLC法测定栽培人参参根中单体皂苷Rb1、Rb2、Rb3、Rc、Rd、Re和Rg1的含量。结果表明:Rb1和Rb3随着参龄的增加,其平均含量逐渐增加;Rc、Rd和Rg1的含量以6年生的参根最高,5年生的参根最低。Rb2的含量以4年生参根最高,6年生的参根最低。Re的含量以4年生参根最高,5年生的参根最低。1年内不同时期参根中单体皂苷含量不同。总体而言,单体皂苷含量在年内以7、8月份最低。结果可为人参规范化生产及人参单体皂苷提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单体皂苷 动态变化
下载PDF
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溯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登 李昆 +3 位作者 李科林 张盼伟 赵晓辉 刘晓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420-1423,共4页
为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科学合理使用溯源方法判断污染来源并加以控制是目前较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特征化合物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受体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及在POPs溯源方面的相... 为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污染,科学合理使用溯源方法判断污染来源并加以控制是目前较直接有效的一种手段。系统分析了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特征化合物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受体模型法的基本原理及在POPs溯源方面的相关应用,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在线同位素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溯源 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 特征化合物指数法 主成分分析法 受体模型法
下载PDF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Antifungal Monomer DZP8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17
作者 Lu Hui Wen Meiping +3 位作者 Tu Xiaorong Xu Jia Feng Huagen Tu Guoqua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antifungal monomers DZP8 produced by streptomyces 702 strain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the effects of DZP8 on mycelial morphology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ight microscop...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antifungal monomers DZP8 produced by streptomyces 702 strain against Rhizoctonia solani, the effects of DZP8 on mycelial morphology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ight microscope, and the effects of DZP8 on mycelial inclusion leakage and cell membrane damage of myceli-um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ZP8 caused a series of changes in mycelial morphology of R. solani in liquid culture condition. DZP8 treatments with concentrations of 1.81 and 3.35 μg/mL for 24 h caused big vacuole, rough surface and more inclusions of mycelium. With the treatment time prolonging, the mycelium distorted and appeared irregular constriction. DZP8 treatment with concentration of 20.10 μg/mL led to the increase of conductivity of mycelium culture liquid, leakage of soluble sugar and protein, and the lipid peroxidation of mycelium membrane. It was found that DZP8 at a very low concentration could cause changes of mycelial morphology of R. solani, while only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could cause significant damage to cell membrane. This indicated that cell membrane might be one of the action sites of DZP8, and it might have other action sites or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ptomyces 702 monomer component DZP8 Rhizoctonia solani Inhibition mechanism
下载PDF
功能单体磷酸酯的制备及其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18
作者 吕惠萍 《当代化工研究》 2016年第10期16-17,共2页
用五氧化二磷和甲基丙烯酸-β-羟丙酯做为原料制备合成了功能单体磷酸酯,并制备了高性能水性丙烯酸涂料,并与市售水性苯丙防锈底漆混拼制备了双组份涂料,通过对涂膜性能的测定,其附着力、表干时间等综合性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 磷酸酯功能单体 丙烯酸核壳乳液 双组份涂料
下载PDF
酒中单体酸微量组份折合计算与国标中总酸检测结果比较研究
19
作者 石敏 吕世玲 《酿酒》 CAS 2015年第3期31-32,共2页
酒中的总酸可采取单体酸微量组份折合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国标指示剂法的比对,此方法的偏差较小;因此,可以将单体酸微量组分折合计算方法运用到我们色谱检测的实际工作中,折算结果能够评价色谱检测法得到的含量的高低,并验证色谱检测法的... 酒中的总酸可采取单体酸微量组份折合计算的方法,通过与国标指示剂法的比对,此方法的偏差较小;因此,可以将单体酸微量组分折合计算方法运用到我们色谱检测的实际工作中,折算结果能够评价色谱检测法得到的含量的高低,并验证色谱检测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酸 白酒 单体酸微量组分 折合计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