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锦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2-174,共3页
物哀是日本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审美传统,它显示的是一种在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形式。物哀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审美范畴,其审美理念是由日本特殊的民族环境以及浓厚的人文精神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的。本文通过对物哀的... 物哀是日本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审美传统,它显示的是一种在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形式。物哀已经成为一种经典的审美范畴,其审美理念是由日本特殊的民族环境以及浓厚的人文精神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形成的。本文通过对物哀的概念、物哀的形成、物哀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的分析对物哀概念进行整体的阐释,扩大读者对物哀概念的接受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 以悲为美 日本文学
原文传递
《源氏物语》的佛教思想与语言表达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彦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表达两方面探讨了日本杰出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阐述了《源氏物语》在思想上的民族性和语言表达的独特性。通过对"物哀"美学观和语言表达的分析,揭示了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学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源氏物语 佛教思想 物哀 语言表达
原文传递
感物与物哀:民族审美心理生成机制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上官文金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51-54,59,共5页
感物说和物哀说皆表现自我与外物的关系,浅略地比较二者的审美呈现结果已然不足以明白其真正的区别,必须溯源二者物我关系的心理根源,明确二者的同根同源性。与此同时,从审美心理生成机制出发,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分析二者在审美知觉... 感物说和物哀说皆表现自我与外物的关系,浅略地比较二者的审美呈现结果已然不足以明白其真正的区别,必须溯源二者物我关系的心理根源,明确二者的同根同源性。与此同时,从审美心理生成机制出发,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分析二者在审美知觉中对象刺激、期待投射和盲点冲突的差异。在二者异同的分辨中,明晰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的世界性和传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物 物哀 审美心理 生成机制
下载PDF
从本居宣长“物哀”论探析东西古典美学的不同进路
4
作者 唐珂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物哀"是日本古典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从审美反应机制、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作用关系、审美与伦理的关系、审美目的论等角度都突出体现和代表了日本美学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质,同时呈现出与欧洲古典美学传... "物哀"是日本古典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从审美反应机制、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作用关系、审美与伦理的关系、审美目的论等角度都突出体现和代表了日本美学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质,同时呈现出与欧洲古典美学传统在不同层面上复杂微妙的对应和对立,而这些都源于东西美学不同的文化背景、精神实践和思维方式。我们可以从中考察西方与日本美学传统的不同进路与深层特质,促进东西方美学的理解、对话与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居宣长 物哀 对比 美学传统
下载PDF
个体意识与创作自觉——论李贽“童心说”与本居宣长“物哀说”
5
作者 黄伟芯 《阴山学刊》 2019年第5期40-44,共5页
创作自觉应以创作主体的个体意识的自觉为前提,而个体意识在儒家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往往被伦理和秩序所遮蔽。反映在文学中,则表现为文学创作的非个人化特征,重视文学的工具属性。李贽的“童心说”和本居宣长的“物哀说”都强调文学的创... 创作自觉应以创作主体的个体意识的自觉为前提,而个体意识在儒家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往往被伦理和秩序所遮蔽。反映在文学中,则表现为文学创作的非个人化特征,重视文学的工具属性。李贽的“童心说”和本居宣长的“物哀说”都强调文学的创作自觉,强调对创作主体意识与情感的真实表现,反映出了封建社会晚期,思想解放所带来的创作自觉成为中日两国文学创作的一个规律,呈现中日两国文学的近现代转化具有一定自发性,乃至同步性。“童心说”更侧重个人的绝对自由,强调情感的“直”与“真”;“物哀说”则侧重“物”与“我”的相互交融,视物为“心”,并最终实现“以心感心”。因其侧重点不一样,其对文学的影响也各不一样,显示了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特色和理论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心说 物哀说 个体意识 创作自觉
下载PDF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的白诗引用与美学表达探析 --以对《白氏文集》的引用为例
6
作者 晏筠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第12期96-99,共4页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是平安时期女流文学的代表,同为日本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两部作品成书时间相近,作者同为宫中女官,并深受中国汉学影响。但是,这两部作品文风却迥然不同,分别代表了日本两大传统美学--物哀(もののあわれ)和明... 《源氏物语》和《枕草子》是平安时期女流文学的代表,同为日本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这两部作品成书时间相近,作者同为宫中女官,并深受中国汉学影响。但是,这两部作品文风却迥然不同,分别代表了日本两大传统美学--物哀(もののあわれ)和明快(をかし)。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了对白居易诗歌的引用方面。即使是引用白居易同一篇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也截然不同。因此,该论文旨在通过对《白氏文集》的引用这样一个新的角度,分析日本两大传统美学的特点,以期对日本美学文化思想有所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美学 物哀 《源氏物语》 《枕草子》 《白氏文集》
下载PDF
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 被引量:15
7
作者 叶荭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1期229-232,共4页
物哀作为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追求,作为一种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活动,作为一个美学的范畴,在日本文化历史上有着久远的历史。物哀是日本的传统文学理念,物哀也是日本民族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 物哀作为日本民族传统的审美追求,作为一种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活动,作为一个美学的范畴,在日本文化历史上有着久远的历史。物哀是日本的传统文学理念,物哀也是日本民族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追求。这种审美意识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民族环境和深厚的人文背景。本文通过对物哀概念的解析,物哀审美意识形成的探讨,物哀与中国文化关系的追寻以及崇尚物哀的日本文学的回溯,从文化角度上对其内涵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悲为美 物哀 日本文学
下载PDF
物哀美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表现研究
8
作者 于荣成 张康夫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10期120-125,共6页
从属性、审美等视角研究物哀美的表现形式,论证物哀美学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凝练物哀美学对服装设计创意设计的引导作用。通过梳理物哀美学的基本特征、心理影响,论证物哀美的三大属性及审美特征,深入探索物哀美对服装设计的应用思... 从属性、审美等视角研究物哀美的表现形式,论证物哀美学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凝练物哀美学对服装设计创意设计的引导作用。通过梳理物哀美学的基本特征、心理影响,论证物哀美的三大属性及审美特征,深入探索物哀美对服装设计的应用思路和方法,探究物哀美对服装精神符号的提升价值。指出“物哀”美中的“欲”、“隐”、“苦”从对心理角度强化了设计者的审美感觉,是直观与感动的相互交融。物哀美对自然的细腻体验及感触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启迪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美 服装设计 符号价值 审美意识
下载PDF
“物哀”美学对服装风格的影响
9
作者 唐维 徐兴美 侯昕志 《工业设计》 2023年第5期102-104,共3页
近年来,文学作品、影视平台、摄影作品、游戏动漫、服装设计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物哀”美学审美的影响。“物哀”美学强调主观意识对自然和社会风物的体会和感受,从而产生对生命、世事的咏叹和感慨,实现情感的共鸣。文章从“物哀”概... 近年来,文学作品、影视平台、摄影作品、游戏动漫、服装设计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物哀”美学审美的影响。“物哀”美学强调主观意识对自然和社会风物的体会和感受,从而产生对生命、世事的咏叹和感慨,实现情感的共鸣。文章从“物哀”概念、形成的历史和发展进行了阐释,把握“物哀”美学的特征,在“物哀”美学的视域下,分析“物哀”美学对服装风格的具体影响,为当下服装设计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美学 服装风格 影响
下载PDF
用视听风格表现的物哀之美——岩井俊二电影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俞文超 《科教文汇》 2013年第14期143-143,146,共2页
一谈到岩井俊二的电影,更多人想到的是满天飞舞的樱花和缓缓淌来的抒情钢琴,谈论更多的是他纯美惆怅的故事情节和作为观众能体会到的岩井俊二的细腻情感,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日本的物哀审美意识与岩井俊二电影的关系。在岩井俊二的电影... 一谈到岩井俊二的电影,更多人想到的是满天飞舞的樱花和缓缓淌来的抒情钢琴,谈论更多的是他纯美惆怅的故事情节和作为观众能体会到的岩井俊二的细腻情感,容易被人忽视的,就是日本的物哀审美意识与岩井俊二电影的关系。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物哀这一日本传统审美意识在其电影中的很多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文化 岩井俊二 视听语言
下载PDF
浅析日本文学中“物哀”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宏涛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71-72,共2页
"物哀"这种审美情趣深深的渗透在日本文学之中,这种审美情趣不仅仅只融入日本的文学而且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并且时时... "物哀"这种审美情趣深深的渗透在日本文学之中,这种审美情趣不仅仅只融入日本的文学而且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这个国家本身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并且时时刻刻反映着浓厚的宗教色彩。日本的民族审美心理中总是充满了对生命的珍视,当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就会让民众内心充满无限的感伤,且这种心理已经根深蒂固,随即就成为了我们所要探讨的"物哀"等日本文学的审美范畴,为日本古典文学奠定了悲情的审美基调。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物哀"的文学内涵再着重结合日本文学传统介绍了"物哀"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学 “物哀” 美学意义
下载PDF
日本文学作品中“物哀”的美学意义刍议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汝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10期66-68,共3页
日本文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史,尽管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在日本文学作品中,仍能发现大量的"物哀"现象,"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国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在日本文学美学文化中... 日本文学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历史,尽管其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片面性,但在日本文学作品中,仍能发现大量的"物哀"现象,"物哀"观念的形成主要源自日本国的地理条件和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民族观念,在日本文学美学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 物哀 文化互溶 美学意义 精神境界
下载PDF
浅析荒木经惟的艺术色彩风格表现
13
作者 郑璧珍 《色彩》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荒木经惟的艺术色彩风格表现。本文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尤其是色彩运用方面的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荒木经惟作品中“浓烈的红”等显著色彩元素的运用,以及这些色彩如何隐喻他对生死... 本文深入探讨了日本著名摄影艺术家荒木经惟的艺术色彩风格表现。本文旨在揭示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尤其是色彩运用方面的创新之处。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荒木经惟作品中“浓烈的红”等显著色彩元素的运用,以及这些色彩如何隐喻他对生死、性、美、欲的深刻见解。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回顾、图像分析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通过对荒木经惟的摄影作品进行图像分析,特别是对其色彩运用进行深入探讨,以揭示其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最后,通过具体案例研究,分析荒木经惟如何在作品中运用色彩来表达其独特的艺术观点和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木经惟 摄影 艺术风格 色彩 物哀
下载PDF
百合现象与“物哀”文化——日本动漫文化精神新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万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8-42,共5页
百合系指女性之间的纯精神性爱恋,是日本动漫独有的题材,其渊源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的"物哀"与"知物哀"传统中。百合现象对"物哀"的契合与发扬可以从三方面论之:百合之爱是一种"本然的人情",虽... 百合系指女性之间的纯精神性爱恋,是日本动漫独有的题材,其渊源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化的"物哀"与"知物哀"传统中。百合现象对"物哀"的契合与发扬可以从三方面论之:百合之爱是一种"本然的人情",虽有悖德之嫌,但符合"物哀"对自然本真感情的认可;百合之爱是纯精神性的灵之爱,发扬了"物哀"中重精神、轻肉体的一面;百合之爱既体现了"物之哀",也体现了"事之哀",符合"物哀"理论所提倡的双重审美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 百合 日本动漫
下载PDF
“物哀美”与三宅一生的艺术设计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梦艺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6年第11期35-37,共3页
三宅一生是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由于他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把东方服饰二维剪裁这个缺点作为创新点设计,成功地进行了服装革命。所以研究他的服装设计的人很多,但少有人会研究三宅一生或者其合作人的展示设计,建筑设计,灯具和包的设... 三宅一生是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师,由于他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把东方服饰二维剪裁这个缺点作为创新点设计,成功地进行了服装革命。所以研究他的服装设计的人很多,但少有人会研究三宅一生或者其合作人的展示设计,建筑设计,灯具和包的设计。文章针对三宅一生的艺术设计中的"物哀美"进行专门研究,以三宅一生为代表的日本设计蕴含着哲学审美思想,这对现当代中国的艺术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美 审美意识 日式哲学 艺术设计
原文传递
“侘寂”美学发展溯源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维乐 李可 戴蕾 《建筑与文化》 2021年第9期26-28,共3页
"侘寂"是日本审美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本审美意识发展过程则可以深入对"侘寂"美学精神内核的理解。从绳文时代至室町文化时代,在日本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影响下,日本美学的发展历经了由原初审... "侘寂"是日本审美范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日本审美意识发展过程则可以深入对"侘寂"美学精神内核的理解。从绳文时代至室町文化时代,在日本地理、历史、政治、宗教等各方面影响下,日本美学的发展历经了由原初审美意识中无常观到平安朝时代"物哀"审美意识,再到室町文化时代"侘寂"审美意识的蜕变,这一过程始终贯穿着日本人对自然完全的接纳和依存。"侘寂"美学隶属于独特而宝贵的日本美学体系,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理念或许可以同样为我们所借鉴,去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崭新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侘寂 物哀 日本美学 日本审美意识
下载PDF
日本“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义理与人情的博弈 被引量:3
17
作者 勾艳军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4期84-88,共5页
本文以"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及其形成根源为研究对象,试从审美和信仰等文化视角,阐明近世物哀同"义理"与"人情"的博弈相伴而生的特征。近世前期和中期,义理较之于人情占据显著优势,受义理桎梏而主动赴死... 本文以"物哀"审美的近世色彩及其形成根源为研究对象,试从审美和信仰等文化视角,阐明近世物哀同"义理"与"人情"的博弈相伴而生的特征。近世前期和中期,义理较之于人情占据显著优势,受义理桎梏而主动赴死或无奈殉情的例子俯拾皆是,渗透着无常色彩的物哀之情油然而生。近世后期,义理与人情的冲突不再激烈到难以调和,物哀心绪变得缠绵而幽艳。可以说,源自生命本真需求的人情,在与封建义理的抗衡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 物哀 义理 人情 博弈
下载PDF
论“物哀”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抱抱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6-21,共6页
从"物"是什么,"物"的复杂内涵,"物"的两个层次这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物";接着对"哀"进行词源学考察,梳理"阿波礼"的用例,分析了"哀"的两个层次;最后从"物... 从"物"是什么,"物"的复杂内涵,"物"的两个层次这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物";接着对"哀"进行词源学考察,梳理"阿波礼"的用例,分析了"哀"的两个层次;最后从"物哀"悬置道德判断,"物哀"中的善恶好坏,"物哀"程度的深与浅,"物哀"的种类和倾向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物哀"的丰富意蕴。研究"物哀"无论在激活中国古代文论还是理解日本民族文化心理上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
下载PDF
山崎丰子文学中的反战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鲍同 姜毅然 《日本问题研究》 CSSCI 2014年第6期72-80,共9页
日本社会小说作家山崎丰子的大部分作品中贯穿着反战思想,其中既包含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内容,又有对日本对外扩张行径的反思,深入挖掘了战争中日本国民的紧张与不安,探讨了人物内心深处对"归"的渴望,唤醒了人们对战争残... 日本社会小说作家山崎丰子的大部分作品中贯穿着反战思想,其中既包含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内容,又有对日本对外扩张行径的反思,深入挖掘了战争中日本国民的紧张与不安,探讨了人物内心深处对"归"的渴望,唤醒了人们对战争残酷性的共识。本文以山崎的"战争三部曲"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对贯穿于山崎文学中的反战思想进行研究,详细剖析其"归"的主题和"哀"的基调,对日本是否具有"反战文学"进行深入讨论,了解事实真相,厘清文学概念,促进日本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崎丰子 反战思想 回归主题 物哀基调 历史反省
下载PDF
石黑一雄与小津安二郎电影中的空景 被引量:2
20
作者 沈安妮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4-103,共10页
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对于小津安二郎电影中极具物哀特点的"空景"手法的借鉴,使之与日本文学文化传统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空景被小说的叙述者用为一种帮助其脱离因自身问题所致的精神困苦的情感及心理策略。石黑由... 石黑一雄在《远山淡影》中对于小津安二郎电影中极具物哀特点的"空景"手法的借鉴,使之与日本文学文化传统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空景被小说的叙述者用为一种帮助其脱离因自身问题所致的精神困苦的情感及心理策略。石黑由此揭示了其叙述者与过去的自己、他人及集体错误和解过程中回避责任的问题。通过小说与电影的关联,石黑一方面表达了与小津的《东京物语》源自相似历史文化语境而出于不同情感张力的、对新旧秩序更迭的感伤,一方面也督促读者去反思情感在个人及国家历史责究过程中所具有的推责性和混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黑一雄 《远山淡影》 小津安二郎 《东京物语》 物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