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用理性传统与中国文化近代化——以湖湘士大夫与湖湘文化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汉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7-130,共4页
儒家士大夫有一个追求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形成了一种以实用理性为价值取向的思想品格。湖湘士大夫作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主体,就是从经世致用的实用理性出发,倡导学习与引进西方的科技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从而推动了洋务运动、戊... 儒家士大夫有一个追求经世致用的思想传统,形成了一种以实用理性为价值取向的思想品格。湖湘士大夫作为推动中国近代化的主体,就是从经世致用的实用理性出发,倡导学习与引进西方的科技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从而推动了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近代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近代化 实用理性 湖湘文化 湖湘士大夫
下载PDF
毛泽东与中华文化现代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樊宪雷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68-74,共7页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毛泽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了艰辛探索,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文化建设中,毛泽东为中华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目标方向、实践途径... 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毛泽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作了艰辛探索,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文化建设中,毛泽东为中华文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目标方向、实践途径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思想理念: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建设价值取向;提出了“科学文化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探索总结了推进文化现代化的原则路径,强调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对外来文化要“洋为中用”,总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以躬身实践拓展了文化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华文化现代化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中国文化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谢韶光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60,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改造了中国旧有的文化元素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文化注入现代文化的基因;更在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过程中,从时代的变革中获取新的实践来源,实现了自身内涵的深化和发展。二者有序、良性的互动构成...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改造了中国旧有的文化元素使之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中国文化注入现代文化的基因;更在中国文化历久弥新的过程中,从时代的变革中获取新的实践来源,实现了自身内涵的深化和发展。二者有序、良性的互动构成了中国文化实现自身现代化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如何实现两者的对接融合,是关乎中国文化现代化大局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融合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与推进
4
作者 刘力波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26-29,共4页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保证。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提出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与逻辑联系,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和现代民族文化的构建互为动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客观上为民族文化发挥作用提供了历...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保证。中国文化现代化问题提出与世界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与逻辑联系,现代化进程的启动和现代民族文化的构建互为动力,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客观上为民族文化发挥作用提供了历史机遇,现代化的目标必然包括民族文化本身的现代化。弘扬和培育中国文化必须着眼于现代化,落脚于人的现代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功能定位及其运用必须理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现代化 逻辑起点 推进
下载PDF
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研究路径
5
作者 李武装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0-32,共3页
梳理评介了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关于文化现代化研究的五种学理性资源或五种路径:从学科定位或者学科建设方面出发;围绕"文化自觉"展开;从价值或伦理视角契入;"文化认同"视角;寻求新的文化研究模式或方法论。提出现... 梳理评介了21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关于文化现代化研究的五种学理性资源或五种路径:从学科定位或者学科建设方面出发;围绕"文化自觉"展开;从价值或伦理视角契入;"文化认同"视角;寻求新的文化研究模式或方法论。提出现代性与民族文化认同注定成为文化现代化问题回避不了且必须深刻照面的两个不同层面的基本命题。文化现代化正是由一系列实践性问题和前瞻性问题所架构并不断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现代化 文化学 价值
下载PDF
在世界文化中创造中国现代先进的民族文化——关于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理解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中树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23,共7页
文章分析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文化流派 ,提出我们应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但不能为传统文化所束缚 ;我们吸收西方文化 ,但不是西方化。中国现代民族文化应该是既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秀成份 。
关键词 世界文化 中国 民族文化 文化现代化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文化特殊性 文化共同性
原文传递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和发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郭坚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62-65,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聚的智慧结晶,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环境,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好的融入了现代社会,寄托了新的指导意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中国特色...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聚的智慧结晶,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进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环境,同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也更好的融入了现代社会,寄托了新的指导意义。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把握两者间的内在统一,把握两者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指导和引领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互动融合 发展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视阈下再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基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挚成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6-100,共5页
从文化领域看,“问题”与“主义”论战爆发的根源在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同解读。“问题”派未能真正领会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要旨,因而对其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产生误读,进而陷入改良主义、自由主义和实验主义等误区。“主义”派在一定程... 从文化领域看,“问题”与“主义”论战爆发的根源在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不同解读。“问题”派未能真正领会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要旨,因而对其中的一些思想观念产生误读,进而陷入改良主义、自由主义和实验主义等误区。“主义”派在一定程度上正确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并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使得中华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反思“问题”与“主义”之争,重新审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一体两翼和内在融通的过程。任何时候,只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中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问题”与“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
下载PDF
同归殊途: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路径之比较与启示——以萧萐父和现代新儒家为核心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恩荣 付娟娟 《宜宾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11-19,共9页
萧先生根本的学术追求,是通过掘发船山哲学所代表的中国哲学早期启蒙的现代价值,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船山哲学研究依此方得其恰切理解.萧先生促进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现代化的努力,与现代新儒... 萧先生根本的学术追求,是通过掘发船山哲学所代表的中国哲学早期启蒙的现代价值,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船山哲学研究依此方得其恰切理解.萧先生促进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现代化的努力,与现代新儒家经由'返本开新'以焕发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从而在新的时代担负其新的使命,二者可谓殊途同归.比较萧先生与现代新儒家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具体途径的不同看法,反思其中的异同和所以异同的根据,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事业颇有启发,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归殊途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路径比较 萧萐父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中国文化现代化与中国人心理发展的关系
10
作者 韩蔓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3-46,共4页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人类创造了文化 ,反过来 ,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类自身心理的发展。文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 ;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层。观念更新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有着重大的...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人类创造了文化 ,反过来 ,文化又影响和制约着人类自身心理的发展。文化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体现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 ;文化分为器物层、制度层和观念层。观念更新对于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有着重大的影响 ,对发扬民族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固然需要崇高的精神劳动的创造 ,但这种创造也需融入中国人自身心理的成熟与发展等更广泛的实践过程中 ;通过中国人自身的心理调适与心理现代化的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文化 现代化 中国人 心理发展
下载PDF
现代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基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角
11
作者 孙立真 郭燕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1期13-17,共5页
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这个统一体的两面。二者关系既不是"中体西用"也不是"西体中用",二者既是体又是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文... 从中外文化交流的视角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这个统一体的两面。二者关系既不是"中体西用"也不是"西体中用",二者既是体又是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契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和内在基础,二者基点上的差异则不断为中国社会价值系统提供养料,成为现代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百年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过程更是从未停止,二者的相互融通都体现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其酝酿、生长和成熟必然要经历长期复杂的过程。为此,我们应以史为鉴,努力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互融合与相互贯通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社会价值系统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12
作者 刘舒君 《蚌埠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15-117,共3页
提出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主张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努力寻求两者的结合点,并从四个方面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合理运用,实现高... 提出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主张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努力寻求两者的结合点,并从四个方面探寻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合理运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现代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创新
下载PDF
浅析五四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影响
13
作者 樊伟卫 《改革与开放》 2009年第5X期152-152,共1页
中国的文化现代化始于五四运动时期,是由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启的。他们对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有深远影响:他们指明了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间接的提供中国文化现代化的主体支持;为中国文化现代化锻造出一支坚实可靠的后备军。
关键词 五四运动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 中国文化现代化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
14
作者 郑士鹏 董建林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91,共13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为“根脉”,以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为基础的文明自主创新。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为“根脉”,以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为基础的文明自主创新。新时代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离不开各动力机制的联动耦合作用,需要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生源动力、目标导向力与实践续航力,廓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主动性、价值指向性与创新驱动性,赓续历史文脉,激扬中华文明的现代张力,促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明历史长河与世界现代化大潮中行稳致远,持续绽放中国式现代文明的灼灼华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动力机制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论析
15
作者 安丽梅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56,共10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具有理论层面的资源支撑价值、实践层面的经世致用价值、文化层面的文脉赓续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中形成的优...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具有理论层面的资源支撑价值、实践层面的经世致用价值、文化层面的文脉赓续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中形成的优秀思想观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等内容,具有重要时代价值,蕴含推进其时代化的丰富资源。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推进中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要坚持“两个结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深度融通;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重点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坚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 “两个结合”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两种意会观的欢会神契——野中郁次郎与庄子的意会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漆捷 刘仲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82,288,共9页
从意会知识与言传知识及其转换载体——BA(场所)和道(境界)、两类知识的转化方式三个方面全面分析与比较野中郁次郎与庄子意会核心思想,基于此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应取"创造"为核心的实践之"道"。
关键词 野中郁次郎 庄子 意会知识 言传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下载PDF
“当代性”与鲁迅研究20年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振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9-22,共4页
 鲁迅的创作指向具有深刻且多义、现实又超前的特点,为后人的"当代性"解读提供了无限生动的广袤空间。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突出成果,几乎都是以"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内...  鲁迅的创作指向具有深刻且多义、现实又超前的特点,为后人的"当代性"解读提供了无限生动的广袤空间。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突出成果,几乎都是以"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内在驱动力的,也正是在它的支持下,才将"人"、"人性"、"反封建思想革命"、"历史的'中间物'"、"主体意识"、"生命哲学"、"改造国民性"、"文化守夜人"等观念和关键词,置于鲁迅研究的中心位置上。鲁迅事实上业已成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源头和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力量。但这决不是杜撰式的影射和应景研究,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的基础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当代性 科学性 现代文学 文学创作 主体意识 生命哲学
下载PDF
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中──汉语现代书面语演变的历史和现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介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1期47-53,共7页
在汉语现代书面语的演化过程中蕴含着外来文化渗入的方方面面.虽然汉语现代书面语的源头白话由来已久,但“五四”前后,随着西学的大规模引进,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等无疑对汉语新的词汇系统、词法系统和句法系统的出现具有... 在汉语现代书面语的演化过程中蕴含着外来文化渗入的方方面面.虽然汉语现代书面语的源头白话由来已久,但“五四”前后,随着西学的大规模引进,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词汇、语法等无疑对汉语新的词汇系统、词法系统和句法系统的出现具有重要影响。而近代以来引入的印欧语法体系、西方语言学研究方法对现代汉语的定型和规范也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汉语现代书面语的发展也有地区差,大陆与港台之间就因隔绝等因素呈现各自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现代书面语 外来文化 演化
下载PDF
略析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的价值维度和负面影响——基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晓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1,7-8,共4页
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来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具有双重价值维度:核心的审美价值和延伸的育人价值。作为双刃剑的流行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使学校音乐教育地位不再,陷入尴尬境地;二是使学校音乐教育育人的... 从学校音乐教育的视角来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具有双重价值维度:核心的审美价值和延伸的育人价值。作为双刃剑的流行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使学校音乐教育地位不再,陷入尴尬境地;二是使学校音乐教育育人的目标受到打击;三是影响了青少年的创作力和审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文化 学校音乐教育 价值维度 负面影响
下载PDF
关于国学与软实力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维武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31,共9页
环绕"国学与软实力"这一新论题,深入探讨国学与软实力关系,有四个前提性问题需要首先予以注意:一是对"国学"的理解,不应作"经学"的狭义理解,而应作"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广义理解;二是对"... 环绕"国学与软实力"这一新论题,深入探讨国学与软实力关系,有四个前提性问题需要首先予以注意:一是对"国学"的理解,不应作"经学"的狭义理解,而应作"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广义理解;二是对"软实力"的理解,不应笼统地从文化建设来理解,而应明确地从意识形态领导权来理解;三是对"传统"的理解,不应只重视中国文化古代传统,还应更重视中国文化现代传统;四是对"中国"的理解,不应只重视"文化中国",还应更重视"政治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软实力 意识形态 中国文化古代传统 中国文化现代传统 文化中国 政治中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