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表演学:现实与虚拟之间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惠柱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8-63,共6页
表演学源自戏剧研究,发展到涵盖所有人类的表演活动,其四种范式是:剧场表演学、人类表演学、口头表演学、社会表演学。后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强调要分析现实社会和虚拟表演之间多层次多样式的过渡关系,在社会表演和艺术表演领域中... 表演学源自戏剧研究,发展到涵盖所有人类的表演活动,其四种范式是:剧场表演学、人类表演学、口头表演学、社会表演学。后者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种,强调要分析现实社会和虚拟表演之间多层次多样式的过渡关系,在社会表演和艺术表演领域中探索更多更好的改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表演学 社会表演学 社会规范 摹仿 虚拟现实
下载PDF
由身体回归引发的教育反思——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思想述评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志坤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27-31,共5页
身体的回归是在工业社会、信息技术对人的工具化、去主体化的潮流中,一种人类寻找自我与拯救的呼唤,并成为西方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新的主题。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试图将涉及模仿、体势语、仪式、他者等概念的人类学思想投射到教育... 身体的回归是在工业社会、信息技术对人的工具化、去主体化的潮流中,一种人类寻找自我与拯救的呼唤,并成为西方教育人类学研究的新的主题。德国教育人类学家武尔夫教授试图将涉及模仿、体势语、仪式、他者等概念的人类学思想投射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之中。此研究将主要对武尔夫先生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加以介绍和品评,并试图对于其中的一些理念的实践可能性加以探讨,希望为我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教育的实践创新带来更多的思路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模仿 仪式教育 教育全球化
下载PDF
修道、立教与模仿:现代教师专业发展中被遗忘的儒家传统 被引量:9
3
作者 彭正梅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50,共10页
"修道之谓教",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教的根本首先在于教育者的修道;第二,立教是修道的固有之义;第三,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主要是一种对修道者的模仿。这种被遗忘的儒家传统,有助于补充和改善日益... "修道之谓教",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理解,包括三个方面的意思,第一,教的根本首先在于教育者的修道;第二,立教是修道的固有之义;第三,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教育主要是一种对修道者的模仿。这种被遗忘的儒家传统,有助于补充和改善日益强调教学技能和学科知识的技术主义的现代教师专业发展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修道 立教 模仿
原文传递
人类世背景下的主体形成:可持续发展、模仿、仪式与体态语 被引量:6
4
作者 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陈红燕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49,57,共8页
当人类正生活于一个恶劣环境的人类世时代,当国际社会正竭尽全力应对这一问题时,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对人类未来的命运具有重要的意义。于人类而言,未来灾难性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则可以为其提供答案。... 当人类正生活于一个恶劣环境的人类世时代,当国际社会正竭尽全力应对这一问题时,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对人类未来的命运具有重要的意义。于人类而言,未来灾难性的世界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则可以为其提供答案。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是以未来为指向的教育。这一视角是基于教育与发展的人文主义愿景,是以人的权利与尊严、社会公正、人类安全、文化多样性以及责任共担为基础的。在此,教育可以理解为"公共产品",是人类权益的基础;是保障和平、人类财富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过程既是认知的,也是表演性的;它依赖于身体而展开,是感官的、具有审美旨趣的。教育具有模仿性、仪式性、体态语的风格化等特点,从而发展并内化可持续性的行为。教育要取得成功,也必须考虑教育过程当中的个体形成、儿童主体性的获得,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各种张力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人类世 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 模仿 仪式 体态语
原文传递
被引用的奥尔巴赫——《摹仿论》的比较文学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郝岚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39,共6页
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被现代文学批评广泛膜拜和征引,但是它的真正语文学追随者并不多,反而是在"二战"后的比较文学领域意义非凡。本文从最为人熟知的描述伊斯坦布尔流亡的后记谈起,进入萨义德对奥尔巴赫的"利用"... 奥尔巴赫的《摹仿论》被现代文学批评广泛膜拜和征引,但是它的真正语文学追随者并不多,反而是在"二战"后的比较文学领域意义非凡。本文从最为人熟知的描述伊斯坦布尔流亡的后记谈起,进入萨义德对奥尔巴赫的"利用"与多重阐释,最终主要梳理了《摹仿论》所继承的德国心智史和语文学传统如何在美国比较文学学术史中发挥的影响。而当今最新的研究质疑了奥尔巴赫身上真正的跨国人文主义及比较文学内涵,将全球比较文学的起点推至上世纪三十年代同在伊斯坦布尔的斯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摹仿论》 萨义德 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对话与共生——北京天文馆新馆建筑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吕琢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9-61,共3页
北京天文馆新馆因其敏感性的建筑地段和特殊的建筑用途,迫使设计者寻找创造性地表述新、老建筑关系和建筑物自身性格的语汇,其结果就是一座谦逊而又不乏张力的现代建筑。
关键词 北京天文馆 建筑设计 建筑布局 建筑造型 设计风格
原文传递
从启蒙理性的缺陷看实证主义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庆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2-78,156,共7页
实证主义自命为启蒙理性的审判官,并确实意识到启蒙理性的缺陷,但他们把启蒙理性所主张的"知识就是力量"片面化了,进而把一切科学活动简化为如何发现规律和进行预测的活动,把所有人类行为的目的简化为通过控制自然达到维持生... 实证主义自命为启蒙理性的审判官,并确实意识到启蒙理性的缺陷,但他们把启蒙理性所主张的"知识就是力量"片面化了,进而把一切科学活动简化为如何发现规律和进行预测的活动,把所有人类行为的目的简化为通过控制自然达到维持生存的目的,并在按照自然规律办事的名义下,拒斥一切按照人类崇高理念改造社会现实的主张。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这是由于启蒙理性掉入自己所编织的工具理性之网的缘故,只有进行理性的批判才能跳出启蒙的陷阱,完成理性的辩证发展过程。直至今天,我们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依然徘徊在革命的理想主义和经验的实证主义之间。如何在遵循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和克服不公正的社会现象的革命精神之间寻求一个适度的平衡点,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理性 模仿 实证主义 批判理论
原文传递
摹仿:再现西方和非西方之世界的文学中活的现实
8
作者 奥特马尔·埃特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47,共20页
埃里希·奥尔巴赫的《摹仿:西方文学中的现实再现》无疑是研究现实主义领域中长期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之一。在他逃离纳粹德国期间所著的这部书中,奥尔巴赫以跨历史的方式展开群岛式的写作,从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再到二十世... 埃里希·奥尔巴赫的《摹仿:西方文学中的现实再现》无疑是研究现实主义领域中长期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出版物之一。在他逃离纳粹德国期间所著的这部书中,奥尔巴赫以跨历史的方式展开群岛式的写作,从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到中世纪再到二十世纪,对“摹仿”概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他区分了西方文学中两种不同的现实再现形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大陆式和群岛式。本文旨在研究西方及非西方文学中两种书写现实的模式,聚焦于从18世纪到当今,特别是在无固定栖所的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活的现实。当我们讨论现实主义时,关于生活和活的现实,认识论上发生了哪些变化与转化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仿 埃里希·奥尔巴赫 大陆式与群岛式再现 《红楼梦》 残雪 再现活的现实
原文传递
两样摹仿,两面镜子——中西“摹仿”理论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熊沐清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48-53,共6页
流行的观念认为中国古代文论重抒情重表现,似乎不讲"摹仿",摹仿说仿佛只是西方的专利。事实上,中国和西方都有自己的"摹仿"理论,都有"镜子"一说。在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小说、戏曲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关于&q... 流行的观念认为中国古代文论重抒情重表现,似乎不讲"摹仿",摹仿说仿佛只是西方的专利。事实上,中国和西方都有自己的"摹仿"理论,都有"镜子"一说。在中国古代文论尤其是小说、戏曲理论中,有着丰富的关于"摹仿"的理论陈述和评说;另一方面,"摹仿说"在西方也不是独领风骚。"摹仿"论在中国和西方都曾受到类似的质疑,原因大体相似。但中、西摹仿理论于相似之中却又有深刻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 摹仿 镜子 同异
下载PDF
安德森—卡勒范式的摹仿诗学基础——评乔纳森·卡勒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对话 被引量:4
10
作者 陶家俊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共6页
分析卡勒与安德森围绕小说与想像的民族共同体之谱系展开的对话,论证以摹仿诗学为元理论基础的安德森—卡勒范式的四大理论创新点,即印刷资本主义与印刷文化、现代民族认同的想像本质、文学叙事与文化想像、文学摹仿与文化摹仿。反思安... 分析卡勒与安德森围绕小说与想像的民族共同体之谱系展开的对话,论证以摹仿诗学为元理论基础的安德森—卡勒范式的四大理论创新点,即印刷资本主义与印刷文化、现代民族认同的想像本质、文学叙事与文化想像、文学摹仿与文化摹仿。反思安德森—卡勒范式的文学中心论涉及的文学与整个人文学科及跨学科批评理论之间的关系;反思建构系统的以文学叙事为中心的文化想像和形象理论之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倡在重估当代全球跨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知识合法性的前提下重铸文学的公共批判精神、文化拯救和创新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德森—卡勒范式 摹仿 想像
下载PDF
奥尔巴赫的“喻象”(figura)与汉语语境的解读
11
作者 高云霄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3,共14页
“喻象”(figura)是奥尔巴赫文艺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奥尔巴赫看来,喻象超脱出中世纪的“寓意”(allegoria)传统,是彼时理解世界与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喻象也关乎意义的言说,是对“真象”(veritas)的“摹仿”。延展于两者之间,喻象... “喻象”(figura)是奥尔巴赫文艺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奥尔巴赫看来,喻象超脱出中世纪的“寓意”(allegoria)传统,是彼时理解世界与历史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喻象也关乎意义的言说,是对“真象”(veritas)的“摹仿”。延展于两者之间,喻象成为世界历史与终极意义之间的“中介”。喻象的中介属性将意义置换为事件之间的关系和历史的悬置,同时也将摹仿从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叙述中解放出来,成为对一种“之间”结构的摹仿。这与本雅明论中国书法在“图像—思想”之间的摹仿、朱利安阐释中国美学所用的“势”(propension)与“构形”(configuration)的“非摹仿”性概念遥相呼应。三人从东西方思想根源处对摹仿问题进行的思考,形塑着中西互释的思想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喻象 历史 真象 摹仿 构形
原文传递
模仿:创意写作的理论渊源与早期实践探索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永禄 陈至远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1-158,176,共9页
“模仿”(mimesis)是创意写作理论的重要组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模仿观念以及贵族教育中的模仿教学方法是其重要源头。在创意写作的问题域中重新考察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模仿观念,不难发现他们分别开辟了对写作对象的模... “模仿”(mimesis)是创意写作理论的重要组成,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模仿观念以及贵族教育中的模仿教学方法是其重要源头。在创意写作的问题域中重新考察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模仿观念,不难发现他们分别开辟了对写作对象的模仿和写作行为模仿两种范式,理想的模仿即为创造。在实践中,古希腊、罗马的贵族教育普遍采用模仿教学法,并形成了仿写练习、翻译练习、释义练习等成熟的模范训练方法。这不仅证实了古典模仿说思想孕育了宝贵的写作思想,模仿教学实践中的模仿原则和方式方法对创意写作工坊有重要指导作用,而且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创意写作中模仿与创新的辩证融合关系,进而为创意写作理论的历史根源提供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说 模仿教育 创造性 创意写作
下载PDF
“模仿”观念的教育基础与学习意蕴:基于词源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艾诗根 《基础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2,共8页
现实教育中对"模仿"观念存有误解和分歧,将模仿与创新对立起来,降格为一种缺乏创意的学习方式。为此,从词源学视角对"模仿"观念进行了梳理与澄清,发现中文语境中模仿侧重个人的感悟和体验,视模仿为认识教育和觉悟... 现实教育中对"模仿"观念存有误解和分歧,将模仿与创新对立起来,降格为一种缺乏创意的学习方式。为此,从词源学视角对"模仿"观念进行了梳理与澄清,发现中文语境中模仿侧重个人的感悟和体验,视模仿为认识教育和觉悟学习的基础。而英文语境中则将模仿作为一个"问题"进行多学科的共同研究,力求通过研究来揭示模仿在人本性中的位置和生理基础以及探究模仿在教育、学习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地位。无论是中文语境还是在英文语境都肯定了模仿、教育和学习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通过模仿以期促进个体的成长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为创新铺垫基础。同时也需要警惕模仿可能滋生的多种风险,克服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模仿自身携带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仿 教育基础 学习意蕴 词源学分析
下载PDF
伊斯坦布尔“无书”?——奥尔巴赫《摹仿论》创作缘由探究
14
作者 王晓燕 王明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4-58,共5页
《摹仿论》作为奥尔巴赫重要的流亡之作,不仅开创了文学史写作的新范式,也奠定了奥尔巴赫在文学批评、比较文学及罗曼语文学研究中的学术地位。但值得深思的是,奥尔巴赫将《摹仿论》的创作归因于伊斯坦布尔“专业图书馆的缺失”,并将自... 《摹仿论》作为奥尔巴赫重要的流亡之作,不仅开创了文学史写作的新范式,也奠定了奥尔巴赫在文学批评、比较文学及罗曼语文学研究中的学术地位。但值得深思的是,奥尔巴赫将《摹仿论》的创作归因于伊斯坦布尔“专业图书馆的缺失”,并将自己塑造成一位与流亡作斗争的“无书学者”形象。事实上,奥尔巴赫对伊斯坦布尔“无书”的强调,既是其创作中使用的一种夸张修辞手法,也是为《摹仿论》创作局限性开脱的一种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尔巴赫 《摹仿论》 创作缘由
下载PDF
希区柯克与当代艺术——兼论电影建构艺术史的四种方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洋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9,共9页
电影不仅继承了古典艺术的遗产,也成为艺术创作在主题与形式的源泉。20世纪之后的艺术史已经与电影艺术及其文化密不可分。希区柯克的创作借鉴了许多绘画和雕塑艺术,更借鉴了传统艺术关于偷窥的视觉装置。他的电影对当代艺术产生了广泛... 电影不仅继承了古典艺术的遗产,也成为艺术创作在主题与形式的源泉。20世纪之后的艺术史已经与电影艺术及其文化密不可分。希区柯克的创作借鉴了许多绘画和雕塑艺术,更借鉴了传统艺术关于偷窥的视觉装置。他的电影对当代艺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围绕希区柯克及其影片展开的当代艺术作品,分别将希区柯克作为偶像、素材、合作者和批判对象,希区柯克与艺术之间的相互“模仿”,为研究电影对艺术史的建构提供了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史 模仿 希区柯克 当代艺术
原文传递
摹仿论与古希腊的创作规定方式
16
作者 李咏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摹仿论(Mimesis)与模仿论(Imitation)两个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就看它们是根源于希腊传统还是罗马传统。摹仿理论,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完全发展成熟。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的摹仿理论,不仅揭示了生存摹仿与存在的本质联系,而且显现了艺术... 摹仿论(Mimesis)与模仿论(Imitation)两个概念并没有本质区别,就看它们是根源于希腊传统还是罗马传统。摹仿理论,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完全发展成熟。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的摹仿理论,不仅揭示了生存摹仿与存在的本质联系,而且显现了艺术摹仿的无限多样性。一方面,艺术摹仿直接参与了希腊文化生活的建构,另一方面,摹仿理论本身规定了创作与世界的根本联系。摹仿的外在性与摹仿的内在性,是艺术行动的两个方面。从希腊艺术出发可以发现,只有将外在摹仿与内在摹仿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显现艺术的深度内涵,彰显生命存在的本质意义。摹仿理论之所以在今天依然具有强大的思想市场,是因为摹仿本身规定了创作者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它揭示了创造与非创造的内在界限,为创作本身提供了自由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仿 模仿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形象
原文传递
从摹仿之物到物之物化--艺术现象学视角下物的追问
17
作者 杨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72,119,共10页
西方艺术史中物的概念可以从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考察,同时要放在西方哲学中对物和艺术的本体论思考的理论框架中来讨论。从古希腊的摹仿论出发,直到20世纪的海德格尔、丹托等哲学家关于物的讨论,从中可以梳理出从古希腊的形而... 西方艺术史中物的概念可以从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这一视角来考察,同时要放在西方哲学中对物和艺术的本体论思考的理论框架中来讨论。从古希腊的摹仿论出发,直到20世纪的海德格尔、丹托等哲学家关于物的讨论,从中可以梳理出从古希腊的形而上的本体论中物作为低级的摹仿之物到海德格尔现象学中的关联之物,再到物的自身关联性以及物之物化这一发展脉络。这一脉络显示了思想史和艺术史中的对物越来越开放而动态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仿论 关联性 情境主义 反身性 物之物化
下载PDF
乔叟文学思想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肖明翰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6,共9页
英诗之父乔叟在诗作中直接和间接表达了他基本的文学观。乔叟的文学思想既是他创作实践的总结和他毕生对英语诗歌发展所进行的思考,同时也深受中世纪主流文化、文学思想传统以及社会现实的影响。乔叟的文学思想涉及到文学本质、文学与... 英诗之父乔叟在诗作中直接和间接表达了他基本的文学观。乔叟的文学思想既是他创作实践的总结和他毕生对英语诗歌发展所进行的思考,同时也深受中世纪主流文化、文学思想传统以及社会现实的影响。乔叟的文学思想涉及到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文学与语言、人物塑造、叙述者、悲剧以及文学的功能等许多方面。他的文学思想对英国文学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叟 文学思想 模仿 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仿拟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表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殷晓芳 任志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7-91,共5页
认为仿拟的运作机制与人们建构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过程是最为吻合的,因此对其研究不应止于修辞层面。仿拟在运作中标立原型的参照作用,强调对原型的继承与改造,因此代表一种积极的思维倾向。以parody的词源分析为切入点,探究仿拟的运... 认为仿拟的运作机制与人们建构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过程是最为吻合的,因此对其研究不应止于修辞层面。仿拟在运作中标立原型的参照作用,强调对原型的继承与改造,因此代表一种积极的思维倾向。以parody的词源分析为切入点,探究仿拟的运作机制以及仿拟参与文本建构的语用意义,并以此推出仿拟与后现代文化思想的联系及其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拟 运作机制 文本建构 后现代文化
下载PDF
圆明园之“别有洞天”与保定莲花池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珺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6年第1期349-386,共38页
保定莲花池始创于蒙元时期,初为私家园林,明代辟为官署花园,清代雍正年间改为书院园林。乾隆年间又改为行宫花园,设有莲池十二景,景致清幽。乾隆帝西巡曾经六次造访,并以此为蓝本对北京圆明园'别有洞天'景区进行改造,在整体格... 保定莲花池始创于蒙元时期,初为私家园林,明代辟为官署花园,清代雍正年间改为书院园林。乾隆年间又改为行宫花园,设有莲池十二景,景致清幽。乾隆帝西巡曾经六次造访,并以此为蓝本对北京圆明园'别有洞天'景区进行改造,在整体格局、建筑形式、山形水系和植物配植等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本文通过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对保定莲花池和圆明园'别有洞天'的演变历程和景致特点进行论述,重点对其写仿手法作出详细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明园 别有洞天 保定莲花池 写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