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蒎烯及其衍生化合物药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廖圣良 商士斌 +3 位作者 沈明贵 司红燕 饶小平 宋湛谦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9-223,286,共6页
α-蒎烯和β-蒎烯是松节油的主要成分,因具有多种潜在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α-蒎烯和β-蒎烯及其衍生化合物药物活性的研究已有大量新的报道,但是全面系统的介绍仍然比较缺乏。因此,综述了近年来α-蒎烯和β-蒎烯药物活性... α-蒎烯和β-蒎烯是松节油的主要成分,因具有多种潜在的生物活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α-蒎烯和β-蒎烯及其衍生化合物药物活性的研究已有大量新的报道,但是全面系统的介绍仍然比较缺乏。因此,综述了近年来α-蒎烯和β-蒎烯药物活性的研究,以及利用α-蒎烯和β-蒎烯合成具有药物活性衍生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展望了α-蒎烯和β-蒎烯药物活性衍生化合物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节油 蒎烯 衍生化合物 药物活性
下载PDF
侧耳属真菌化学成分及药用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晓峰 李玉 +1 位作者 孙晓波 徐惠波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92-98,共7页
对侧耳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其在药用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侧耳属真菌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多种脂肪酸;侧耳属真菌中含有前维生素D2、前维生素D4和γ麦角甾烯醇、β谷甾醇等甾体化合... 对侧耳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及其在药用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侧耳属真菌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和多种脂肪酸;侧耳属真菌中含有前维生素D2、前维生素D4和γ麦角甾烯醇、β谷甾醇等甾体化合物;该属真菌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八碳化合物;含有抗肿瘤活性的多糖和非多糖抗肿瘤成分;在几种侧耳属真菌中还发现含有降血脂活性成分—Mevinolin。侧耳属真菌的药用活性研究表明,有些侧耳属真菌具有降压、降血脂活性;有些侧耳属真菌还表现出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耳属真菌 化学成分 药用活性
下载PDF
蝉翼藤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常银霞 陈业高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1期95-99,共5页
蝉翼藤属植物中存在有黄酮、口山酮、萜及其苷类和甾体及其苷类、糖和苷、生物碱、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化学成分,并具有抗HIV、抗变异、抗白血病、抗癌、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蝉翼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 蝉翼藤属植物中存在有黄酮、口山酮、萜及其苷类和甾体及其苷类、糖和苷、生物碱、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化学成分,并具有抗HIV、抗变异、抗白血病、抗癌、抗菌消炎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蝉翼藤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为更深入地研究该属植物及合理地开发利用该属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活性 苷类 抗HIV 研究进展 白血病 抗癌 抗菌消炎 药用植物 有机酸 植物资源
下载PDF
侧耳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马轲 陶巧巧 +3 位作者 汪锴 韩俊杰 宝丽 刘宏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9-580,共12页
对侧耳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及其生物学活性进展进行了综述。化学研究表明侧耳属真菌中蕴含有萜类、甾体类、酚酸衍生物、聚炔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这些化合物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细菌、抗线虫、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机制... 对侧耳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及其生物学活性进展进行了综述。化学研究表明侧耳属真菌中蕴含有萜类、甾体类、酚酸衍生物、聚炔等多种结构类型的天然产物,这些化合物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细菌、抗线虫、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截短侧耳素类物质通过抑制肽酰转移酶活性而产生强抗菌作用;pleuroton B通过Bax/Bak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耳属 食用真菌 药用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药用活性
原文传递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上群 王许云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0年第3期246-246,271,共2页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常见的重要杂环化合物,许多苯并呋喃衍生物已经被证实具备药用价值,因此,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苯并呋喃衍生物研究的文献有很多。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几种新的主要合成方法以及它们各自工艺...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作为一种常见的重要杂环化合物,许多苯并呋喃衍生物已经被证实具备药用价值,因此,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关于苯并呋喃衍生物研究的文献有很多。针对近几年出现的几种新的主要合成方法以及它们各自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呋喃 药用活性 合成 展望
下载PDF
多金属氧酸盐及其衍生物在药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甄如月 朱莉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0-96,共7页
多酸和基于多酸的化合物由于其特殊结构和性能,成为非常有前途的金属药物。讨论了多酸及其衍生物,特别是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物在抗肿瘤、抗病毒和抗细菌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药物活性 抗肿瘤 抗病毒 抗细菌
下载PDF
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与某些疾病关系的社区调查 被引量:39
7
作者 张明园 朱紫青 +4 位作者 陈佩俊 ElenaYu WilliamLiu RobertHill RobertKatzman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老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及各类疾病发生率,分析痴呆综合征与其他疾病对老人ADL的影响。方法采用我国修订版ADL量表与疾病检询清单,经筛查和确诊,以3745名≥65岁社区老人为分析样本,对65~74... 目的调查上海市老人日常生活能力(ADL)状况及各类疾病发生率,分析痴呆综合征与其他疾病对老人ADL的影响。方法采用我国修订版ADL量表与疾病检询清单,经筛查和确诊,以3745名≥65岁社区老人为分析样本,对65~74岁及≥75岁两组分别予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观察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各类疾病变量对ADL依赖的作用。结果ADL依赖发生率达8.28%,随年龄每增递10岁,依赖发生成倍增长。疾病发生率(>20%)居前者的有高血压、心脏病、眼及关节疾病,痴呆为4.61%。对两组老人影响最甚的疾病为脑卒中、震颤麻痹、痴呆、糖尿病及肺气肿。≥75岁高龄组还析出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等风险因子,痴呆的影响仍很显著。结论以Alzheimer′s病为主的痴呆综合征是影响老人ADL的严重疾病之一,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应加强社区康复及医疗保健措施,以改进社区老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医学 日常生活能力 痴呆综合征 康复 老年人
原文传递
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立宏 付晓乐 王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2期1262-1264,1275,共4页
目的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医活血化瘀组方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 目的观察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医活血化瘀组方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视力改善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改善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炎性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微血管瘤数量、出血灶面积、渗出灶面积及黄斑水肿面积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hs-CRP、ICAM-1及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灶部位微血管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有效缓解患者视网膜病变,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 中医活血化瘀法 二甲双胍 血管内皮功能
下载PDF
基于IL-6/JAK2/STAT3信号通路中药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天涵 沈洪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600-1605,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证实,环境、感染和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共同激活遗传易感者的肠黏膜免疫系统,活化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进一步触发黏膜损伤。近年来,大量研究以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以期开...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证实,环境、感染和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共同激活遗传易感者的肠黏膜免疫系统,活化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进一步触发黏膜损伤。近年来,大量研究以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以期开发出治疗、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药物。本文就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及以IL-6/JAK2/STAT3通路中相关蛋白和酶为靶点的中药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中药活性成分 单味中药 中药复方
下载PDF
不同种源多花黄精农艺性状及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旭军 张玉荣 +3 位作者 彭翠英 吴媛媛 徐庆国 梁军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3-62,共10页
以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根茎长外,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等农艺性状及其根茎多糖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与... 以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农艺性状和药用有效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除根茎长外,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等农艺性状及其根茎多糖含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源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面积与其根茎长、根茎粗、根茎鲜质量均呈正相关,根茎多糖含量与株高、地径、根茎粗均呈负相关;多花黄精不同种源间没有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除株高外,多花黄精不同种源的其他农艺性状与药用有效成分含量的遗传方差均小于其环境方差,遗传变异系数也均小于其环境变异系数;除株高和根茎多糖含量外,其他性状的遗传力均比较低;运用隶属函数法综合筛选出石门壶瓶山、沅陵火场、安化仙溪、溆浦低庄和恩施咸丰等5个多花黄精优良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种源 农艺性状 药用有效成分 遗传变异 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水母雪莲细胞悬浮培养合成黄酮及抗氧化活性(英文)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永刚 高敏 +1 位作者 崔建云 刘春朝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21-1427,共7页
对水母雪莲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黄酮积累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经15d液体培养可获得最大生物量干重和黄酮产量分别为17.2g·L-1和607.8mg·L-1,通过调控基本培养基种类和有机添加物可提高雪莲细胞的生长... 对水母雪莲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黄酮积累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经15d液体培养可获得最大生物量干重和黄酮产量分别为17.2g·L-1和607.8mg·L-1,通过调控基本培养基种类和有机添加物可提高雪莲细胞的生长和黄酮积累。获得的水母雪莲细胞培养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雪莲细胞中的黄酮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雪莲 黄酮 悬浮细胞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等活血化瘀类中药抗内毒素作用的筛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萃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621-623,664,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丹参总酮、隐丹参酮、盐酸川芎嗪、阿魏酸、姜黄素、莪术油8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成分抗内毒素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药物组、细胞模型组(LPS诱导的细胞模型)、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采用WST-8试...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丹参总酮、隐丹参酮、盐酸川芎嗪、阿魏酸、姜黄素、莪术油8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成分抗内毒素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药物组、细胞模型组(LPS诱导的细胞模型)、正常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采用WST-8试剂盒测定丹参酮ⅡA等对内毒素模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产生的影响。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丹参总酮抑制细胞增殖效果较好,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36.7%,33.2%,40.8%。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和丹参总酮对模型细胞产生TNF-α有明显抑制作用,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姜黄素对模型细胞产生IL-1β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细胞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可不同程度抑制内毒素炎症过程中的炎症因子变化以及巨噬细胞的过度活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化瘀类中药 抗内毒素作用 THP-1细胞
下载PDF
濒危珍稀植物半枫荷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叶兴状 刘丹 +4 位作者 罗佳佳 范辉华 张国防 刘宝 陈世品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6-286,共11页
为加强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半枫荷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将得到的数据过滤后进行de novo组装并聚类去冗余,获得77 629个Unigenes,通过九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最终有45 ... 为加强中国特有濒危植物半枫荷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采用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HiSeq 2500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将得到的数据过滤后进行de novo组装并聚类去冗余,获得77 629个Unigenes,通过九大功能数据库比对、分析、注释,最终有45 293个Unigenes获得注释信息;其中在KOG按功能分为25个子类,获得25 253个功能注释信息; GO功能注释可分为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3大类、分别可细分为22、26、17亚类(共65个亚类);与KEGG数据库对比,共发现286条代谢通路,其中发现可能与半枫荷药用活性成分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177条途径;根据组装结果预测出88个基因家族共1 547个编码转录因子的Unigenes,发现控制药效合成的转录因子家族。另外,根据注释结果检测到12 579个SNP多态位点和预测出57 671个CDS位点。本研究首次对半枫荷转录组进行分析,为深入开展半枫荷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枫荷 转录组分析 基因注释 药用活性成分 代谢通路
下载PDF
基于UPLC-MS的沙米代谢组学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尹晓月 王维东 +4 位作者 钱朝菊 范兴科 燕霞 燕高红 马小飞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51-56,共6页
目的:研究沙米地上部分不同组织的代谢物,分析不同组织的差异标志代谢物,挖掘其有效药用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基于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沙米地上组织的药用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三重四级杆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代... 目的:研究沙米地上部分不同组织的代谢物,分析不同组织的差异标志代谢物,挖掘其有效药用活性成分。方法:采用基于UP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沙米地上组织的药用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三重四级杆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代谢物定量分析,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沙米地上不同组织差异代谢物。结果:通过代谢组分析共检测到沙米地上组织中的506种代谢物,其中具有药用活性的成分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多酚类、维生素、萜类、氨基酸等,大部分活性物质在沙米地上组织中含量明显富集,部分代谢物在叶、茎、穗中含量分布存在差异,穗中氨基酸含量显著,叶、茎中黄酮类、多酚类、生物碱类、维生素等次生代谢物含量显著。结论:沙米具有潜在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降血压、降血脂和保护心脑血管等功能。该研究不仅支持利用沙米地上组织开发新药极具前景,同时还为沙米作为新型中草药资源提供重要数据,推动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可持续生态农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米 代谢组学 不同组织 差异代谢物 药用活性成分 氨基酸 维生素
原文传递
中药抑制心血管系统氧化应激的活性成分及其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杨静静 赵启韬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104-106,共3页
氧化应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抑制过度氧化应激是防治该类疾病的重要途径。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因其抗氧化特性而发挥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但不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文章通过整理10年来中药干预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文... 氧化应激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病理进程中的关键环节,抑制过度氧化应激是防治该类疾病的重要途径。多种中药活性成分因其抗氧化特性而发挥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但不同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文章通过整理10年来中药干预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文献,系统总结了抑制氧化应激的中药活性成分及相关机制,为揭示该类中药干预心血管疾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中药活性成分 机制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期对金荞麦药材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晶 魏胜利 +1 位作者 李娇 付昌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3期501-505,535,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期对金荞麦产量、活性成分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明确金荞麦适宜的生长年限及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金荞麦中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样方法计算药材产量,通过调查统计种植成本...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与采收期对金荞麦产量、活性成分含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明确金荞麦适宜的生长年限及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采收期金荞麦中表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样方法计算药材产量,通过调查统计种植成本并分析经济效益。结果:不同采收期的金荞麦,其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2年生11月采收的金荞麦其表儿茶素含量最高,3年生7月采收的金荞麦其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最高。从产量的角度分析,2~4年生金荞麦的逐年增产率呈现下降趋势。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2年生金荞麦的年产值及投产比均最高。因此,采收2年生金荞麦可获得较高产量及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结论:表儿茶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对金荞麦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如果以表儿茶素作为金荞麦药材质量的考核指标,2年生11月是适宜采收期,此时期采收的金荞麦其产量较大、质量佳且种植户可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荞麦 适宜采收期 产量 药用活性成分
下载PDF
中药药效物质识别与作用靶标的表征确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袁露萍 方文秀 +4 位作者 李梦颖 吴优 许晓莹 秦路平 王小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70-3377,共8页
中药复杂体系中药效物质的识别及与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的表征确证,是困扰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瓶颈难题。近年来,多种分子互作表征技术被成功应用于中药研究领域,用来识别和表征中药的关键药效物质与疾病作用靶点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这些研究... 中药复杂体系中药效物质的识别及与作用靶标相互作用的表征确证,是困扰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瓶颈难题。近年来,多种分子互作表征技术被成功应用于中药研究领域,用来识别和表征中药的关键药效物质与疾病作用靶点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这些研究结果为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诠释中药关键药效物质与其作用靶点精准互作的药效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等温滴定量热、生物膜干涉和微量热泳动4种主要的分子互作表征技术的原理、优势特点与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提供方法策略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 药物靶点 分子间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等温滴定量热 生物膜干涉 微量热泳动
原文传递
集成膜技术在中药制药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玺 仇萍 +2 位作者 彭晓珊 李正 李文龙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836-1841,共6页
传统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步骤复杂、能耗高、污染大,已成为中药工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膜分离技术因具有无需有机溶剂、分离效率高、操作温度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符合制药行业绿色环保和智能制造的理念,近年来在中药领域得到了推广... 传统中药提取、分离技术步骤复杂、能耗高、污染大,已成为中药工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膜分离技术因具有无需有机溶剂、分离效率高、操作温度低、适用范围广等优点,符合制药行业绿色环保和智能制造的理念,近年来在中药领域得到了推广应用。笔者对膜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原理进行介绍,对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对膜分离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分离技术 中医药 绿色环保 智能制造 中药活性成分
原文传递
中药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梁欣宇 林素琴 +3 位作者 王一斌 徐静宜 刘雅萌 谢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392,共9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属于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NAFLD的进展性病变,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和多种组织器官平行相...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属于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NAFLD的进展性病变,是由多种风险因素和多种组织器官平行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NASH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获批的药物来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医将NAFLD归为“肝癖”范畴,并将NASH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蕴结及痰瘀互结4个证型。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策略,可以对不同NASH症型进行有效干预和治疗。随着现代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活性成分通过多种机制改善NASH,从而推进了中医药的应用。为此该文分别从中药复方和单味中药活性成分这两方面重点论述了中药改善NASH的相关机制,以期为合理有效治疗NASH提供理论和实验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中药复方 中药活性成分 机制研究
下载PDF
中药脂质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
作者 苏琳祺 张瑜 +5 位作者 杨洋 辛灵怡 冯宝栋 刘仁炎 王丽 陈琴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210-217,共8页
脂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中含有多种脂质,其中大多数脂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近年来中药脂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综述中药脂质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应用,为中药脂质的进一步开发和... 脂质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中含有多种脂质,其中大多数脂质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近年来中药脂质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综述中药脂质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应用,为中药脂质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和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脂质 药理活性 中药药效成分 中药质量控制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