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菌酶测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7
1
作者 赵玉萍 张灏 杨严俊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59,54,共3页
简化溶菌酶测定底物制备方法,改进传统溶菌酶活力的检测方法,确定温度及读数时间等因数,确定酶活力标准曲线,得到此方法的活力检测灵敏度。
关键词 食品 杀菌剂 测定方法 酶活力 改进 溶菌酶
原文传递
溶菌酶活力测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6
2
作者 谢红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19-121,共3页
本文以壳聚糖代替溶壁微球菌作底物测定溶菌酶的活力。实验证明:在55℃,pH=4.5时,达到最大酶反应速度。酶浓度在0~4.5U/ml范围内符合郎伯—比尔定律,回归方程为Y=0.2173X-0.0114,线性相关系数为γ=0.9998。
关键词 壳聚糖 溶菌酶 酶活力 测定方法 改进 底物
下载PDF
蛋壳溶菌酶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程建军 张辉 +2 位作者 刘滨城 任运宏 张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87-188,共2页
本试验对从鸡蛋壳下膜中提取的粗制溶菌酶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溶菌酶是一种较耐热的酶,酸性条件下酶活较高,酶活力损失小,碱性条件下不稳定,酶活力损失较大。
关键词 溶菌酶 鸡蛋壳 稳定性研究 酶活力 酸碱 酸性条件 耐热 损失 试验 不稳定
下载PDF
家蝇幼虫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斐 许兵红 +2 位作者 杨小林 张佑宏 史明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86-1588,共3页
为探讨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于针刺家蝇3龄幼虫48 h后提取血淋巴,经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加热处理,测定其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为探讨家蝇(Musca domestica)幼虫抗菌物质的热稳定性,于针刺家蝇3龄幼虫48 h后提取血淋巴,经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加热处理,测定其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家蝇幼虫经针刺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对高温具有一定耐受性,处理温度为80~100℃时抑菌活力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减弱,60℃处理30 s至10 min对其抑菌活力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Musca domestica) 抗菌物质 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丝光绿蝇幼虫血淋巴中抗菌物质的抑菌活性
5
作者 孙斐 许兵红 +1 位作者 杨小林 张佑宏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00-1802,共3页
观察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诱导48 h后的血淋巴在不同pH琼脂平板上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效果,以及经不同pH缓冲液处理后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 观察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诱导48 h后的血淋巴在不同pH琼脂平板上对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抑菌效果,以及经不同pH缓冲液处理后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丝光绿蝇幼虫经针刺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在pH 6.0、6.5的琼脂平板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环较大较清晰,随pH增加抑菌环直径减小。在pH 6.0时,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环直径最大,随pH增加抑菌环直径减小。用pH 6.0的缓冲液稀释处理血淋巴时,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环最大,用pH 9.0缓冲液稀释后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环最小。说明丝光绿蝇幼虫经针刺体壁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比在碱性条件下具有更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 抗菌物质 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 cusaureus)
下载PDF
溶菌酶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冯惠勇 徐亲民 孙国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0-64,共5页
论述了以溶壁微球菌 (Micrococcuslysodeikticus)为试验菌检测溶菌酶活性的 2种生物测定方法 ,即传统的细胞悬浮液比浊法和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实验结果表明 ,2种方法检测数据的t检验在α =0 0 5显著性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但同一样... 论述了以溶壁微球菌 (Micrococcuslysodeikticus)为试验菌检测溶菌酶活性的 2种生物测定方法 ,即传统的细胞悬浮液比浊法和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实验结果表明 ,2种方法检测数据的t检验在α =0 0 5显著性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但同一样品用琼脂平板扩散法重复测定数据的标准方差均小于比浊法 ,平均变异率分别为 3 4%和 5 6% ,说明琼脂平板扩散法测定数据的离散程度小 ,重现性好 ,准确度高。而且 ,平板法操作简单 ,1次可检测样品数量大 ,是现行比浊法检测溶菌酶活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生物测定方法 纸片琼脂平板法 比浊法 溶壁微球菌
下载PDF
草鱼的血清、体表和肠粘液中溶菌物质活性及其特性 被引量:25
7
作者 陈昌福 纪国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76-279,共4页
草鱼血清、体表和肠粘液中溶菌物质活性及部分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其活性以丙酮-乙醚干燥的溶壁微球菌作底物用浊度法测定分别为3.15,1.05和1.84μg/mg蛋白质。血清和肠粘液中溶菌物质在pH8.0的条件下活性最高,体表粘液的最适pH为7.0;... 草鱼血清、体表和肠粘液中溶菌物质活性及部分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其活性以丙酮-乙醚干燥的溶壁微球菌作底物用浊度法测定分别为3.15,1.05和1.84μg/mg蛋白质。血清和肠粘液中溶菌物质在pH8.0的条件下活性最高,体表粘液的最适pH为7.0;体表粘液中溶菌物质活性在30℃条件下最高,血清和肠粘液中活性最适温度为40℃。三种组织中的溶菌物质均显示出对热的相对稳定性,分别在50℃或60℃处理10分钟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活性。被EDTA处理后,其活性均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溶菌物质 溶壁微球菌
下载PDF
溶菌酶的活性测定 被引量:14
8
作者 刘源岗 邓倩莹 +1 位作者 廖问陶 周长忍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1-73,共3页
考察比浊法测定溶菌酶的活性,对可能出现的结果差异进行分析,提出实际操作中测定未知样溶菌酶活性的方法。
关键词 溶菌酶 溶壁微球菌 比浊法 比活力
原文传递
河南蜂胶对溶壁微球菌不同pH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许兵红 曾莉萍 +2 位作者 李进芬 杨晓 艾予川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423-424,共2页
目的 探讨河南蜂胶在不同 pH条件下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  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 ,以溶壁微球菌为实验菌种 ,将实验分为 5个不同 pH环境组 ,即设置pH 6 0、6 5、7 0、7 5、8 0不同的 pH实验组 ,每组 3次重复 ,每张滤纸片 (直... 目的 探讨河南蜂胶在不同 pH条件下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  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 ,以溶壁微球菌为实验菌种 ,将实验分为 5个不同 pH环境组 ,即设置pH 6 0、6 5、7 0、7 5、8 0不同的 pH实验组 ,每组 3次重复 ,每张滤纸片 (直径 6mm)滴加 3 1%河南蜂胶溶液 7μl,记录蜂胶在不同pH条件下对溶壁微球菌 2 4h的抑菌效果。  结果 蜂胶在 pH 6 5、7 0、7 5、8 0不同条件下对溶壁微球菌 2 4h的抑菌环直径 (mm )分别为 :2 2 0 0± 3 46、12 67± 2 0 8、12 3 3± 2 75、12 0 0± 2 18。 结论 河南蜂胶在不同条件下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不尽相同 ,随 pH增加 ,抑菌环直径逐渐变小 ,pH6 5时抑菌环直径最大 ,pH6 5组的抑菌环直径显著性大于其他各组 ,pH7 0、7 5、8 0各组间抑菌环直径无统计学差异 ,提示河南蜂胶在 pH6 5时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性最强 ,随pH增加 ,抑菌活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溶壁微球菌 PH
下载PDF
过氧化氢酶发酵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挺 汪成富 +2 位作者 戴英 陈军 张高川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95-97,共3页
为了初步得出溶壁微球菌发酵生产过氧化氢酶的条件 ,采用摇瓶发酵的方法 ,测定了菌体浓度、过氧化氢酶活性、pH和发酵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发酵 12h后 ,细菌生长处于稳定期后 ,过氧化氢酶... 为了初步得出溶壁微球菌发酵生产过氧化氢酶的条件 ,采用摇瓶发酵的方法 ,测定了菌体浓度、过氧化氢酶活性、pH和发酵时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着菌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发酵 12h后 ,细菌生长处于稳定期后 ,过氧化氢酶的活力也接近最大 ;pH在细菌的对数生长期增加较快 ,而在稳定期后 pH仍不断增加 .发酵 12h收获菌体浓度为 1.3mg/mL ,相当于酶浓度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壁微球菌 过氧化氢酶 发酵性能 摇瓶发酵法 PH值 发酵时间
下载PDF
产过氧化氢酶菌株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洪海军 许赣荣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89,共5页
通过对溶壁微球菌培养基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优化.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最近无机盐是MnSO4;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60 g麦芽糖,13 g蛋白胨,8 g酵母膏,1 g MnSO4,5 g NaC... 通过对溶壁微球菌培养基优化,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并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优化.最适碳源是麦芽糖,最适氮源是蛋白胨和酵母膏,最近无机盐是MnSO4;该菌株产酶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60 g麦芽糖,13 g蛋白胨,8 g酵母膏,1 g MnSO4,5 g NaCl,2 g NaH2 PO4·2H2O,2 g K2HPO4·3H2O,0.5 g MgSO4·7H2O,0.5 g CaCl2,1 000 mL水.从该菌株发酵过程曲线发现,该菌株大量产酶期在12-14 h.摇瓶发酵最适初始pH值为7.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25mL,接种体积分数为5%,培养温度为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发酵 溶壁微球菌 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溶菌酶测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玉萍 张灏 杨严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简化了溶菌酶测定底物的制备过程,确定了读数范围,改进传统溶菌酶活力检测方法,确定酶活力标准曲线,此方法的活力检测限灵敏。
关键词 溶壁微球菌 溶菌酶 酶活力 测定方法 食用杀菌剂
下载PDF
溶壁微球菌对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兵红 陈萍 +1 位作者 曾莉萍 李进芬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8期610-611,62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溶壁微球菌对家蝇抗菌物质诱导表达的规律。方法室内饲养的家蝇3龄幼虫感染溶壁微球菌后,分别于第0、12、24、36、48、60、72、84h提取血淋巴,以溶壁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指示菌,采用平板法作抑菌试验,观察测量抑菌环的大小... 目的探讨溶壁微球菌对家蝇抗菌物质诱导表达的规律。方法室内饲养的家蝇3龄幼虫感染溶壁微球菌后,分别于第0、12、24、36、48、60、72、84h提取血淋巴,以溶壁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指示菌,采用平板法作抑菌试验,观察测量抑菌环的大小,借以指示家蝇抗菌物质的诱导表达规律。结果经溶壁微球菌诱导处理后第12h~36h提取的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较强,抑菌环直径(mm)分别为23.17±0.76~24.83±0.29和11.17±0.29~11.67±0.58,抑菌活性高峰均出现在处理后24h。结论感染溶壁微球菌可诱导家蝇产生抗菌物质,抑菌活性高峰出现在处理后24h,在诱导后12h~36h收集血淋巴最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菌物质 诱导 溶壁微球菌
下载PDF
溶壁微球菌对溶菌酶活性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霖 张宇 +4 位作者 兰全学 严琼英 陈晶 赖心田 杨国武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6-301,共6页
溶菌酶在基础研究领域、医药保健和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以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为底物的比色法为溶菌酶活性检测主要方法,且为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推荐方法。由于国内检测标准的缺乏,各个厂家均采用... 溶菌酶在基础研究领域、医药保健和食品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以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为底物的比色法为溶菌酶活性检测主要方法,且为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推荐方法。由于国内检测标准的缺乏,各个厂家均采用自己的一套检测方法,酶活性单位定义各不相同,使用时其效果也各不相同。其中由于不同生长阶段细菌细胞壁状态不同,因此方法中底物状态对检测结果影响最大。通过采用不同增菌时间、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作为底物进行检测,摸索出一套稳定的用于制备溶菌酶活性检测底物(溶壁微球菌悬液)的方法。若采用此套标准化程序可实现规范各厂家溶菌酶活性检测方法,并为溶菌酶活性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壁微球菌 溶菌酶 活性检测食品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条件下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向赟 王刚 +2 位作者 杨绍文 陈兆明 孙成波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04-310,共7页
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通过单独及合并感染对虾记录其死亡率并检测病毒携带量。结果显示: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 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通过单独及合并感染对虾记录其死亡率并检测病毒携带量。结果显示: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束各组累积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分别低于7.7%,8.6×10^2 copy/g。温度25±1℃条件下,48~96 h单独感染WSSV累积死亡率与合并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组不同浓度之间存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和病毒量最大值分别为71.1%,6.2×10^5 copy/g(合并感染浓度9.5×10^7 cfu/mL组)。温度31±1℃条件下,各组累积死亡率在48 h迅速升高,合并感染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5.6%,2.0×10^6 copy/g)明显高于单独感染WSSV组(42.2%,2.2×10^4 copy/g)。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单独细菌感染组对虾死亡率随感染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值:71.1%)。因此合并感染对对虾养殖危害更大,且随着温度升高,溶壁微球菌和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即温度能显著影响溶壁微球菌和WSSV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溶壁微球菌 白斑综合症病毒 凡纳滨对虾
下载PDF
血清溶菌酶TTC比色测定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安全 李兴海 +1 位作者 刘仁强 安乙敏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7-11,共5页
我们利用活的溶壁微球菌(MicroccusLysodeikticus)在代谢时,将无色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nliumchloride,TTC)还原成红色的N,N’-二苯甲苯(forma... 我们利用活的溶壁微球菌(MicroccusLysodeikticus)在代谢时,将无色的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nliumchloride,TTC)还原成红色的N,N’-二苯甲苯(formazan),建立了溶菌酶的TTC比色测定法,该法最小检出量为1μg/ml,测定范围为1~20μg/ml,批内CV=4.89%,批间CV=7.65%;与平板法测定结果比较无差异(r=0.9788,t=0.905,p>0.05)。我们用该法测定了42名健康献血员,血清溶菌酶含量为6.63±3.56μg/ml。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干扰小,灵敏度高,呈色稳定,不需特殊仪器,便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氯化三苯基 四氮唑 血清
下载PDF
丝光绿蝇抗菌物质针刺诱导及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莉萍 许兵红 +2 位作者 王海臻 孙淑平 李进芬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256-1258,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体壁诱导丝光绿蝇产生的抗菌物质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性。[方法]丝光绿蝇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诱导后,48 h提取其血淋巴,设置3μl、5μl、7μl、10μl不同的加样量,观察对溶壁微球菌24 h后的抑菌效果。设置1/4、1/8、1/16... [目的]探讨针刺体壁诱导丝光绿蝇产生的抗菌物质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活性。[方法]丝光绿蝇三龄幼虫经针刺体壁诱导后,48 h提取其血淋巴,设置3μl、5μl、7μl、10μl不同的加样量,观察对溶壁微球菌24 h后的抑菌效果。设置1/4、1/8、1/16、1/32、1/64、1/128不同的稀释浓度,加样量10μl,观察对溶壁微球菌24h后的抑菌效果。[结果]诱导后48 h的血淋巴不同加样量对溶壁微球菌均有大而明显的抑菌环产生,10μl环太大易变形,不易测量,以加7μl血淋巴对溶壁微球菌的抑菌效果最佳。稀释1/4、1/8、1/16、1/32、1/64浓度组均有抑菌环产生,抑菌环随稀释倍数增加而减小,稀释1/128时观察不到抑菌环。[结论]针刺诱导丝光绿蝇产生的抗菌物质对溶壁微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光绿蝇 抗菌物质 诱导 溶壁微球菌
下载PDF
泪液溶菌酶测定对某些眼病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洪霞 谢玉玲 《佳木斯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4期21-23,共3页
采用琼脂平皿法测定某些眼病患者泪液溶菌酶含量。结果表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与干燥性角结膜炎等患者泪液溶菌含量较正常眼的有明显降低(P<0.01);轻型(Ⅰ期)沙眼患者泪液溶菌酶与正常眼的无明显差异(P>0.10)。此结果... 采用琼脂平皿法测定某些眼病患者泪液溶菌酶含量。结果表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与干燥性角结膜炎等患者泪液溶菌含量较正常眼的有明显降低(P<0.01);轻型(Ⅰ期)沙眼患者泪液溶菌酶与正常眼的无明显差异(P>0.10)。此结果提示测定泪液溶菌酶含量对上述前三种眼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溶壁微球菌 琼脂平皿法 眼病 泪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