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林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海燕 王树芝 +4 位作者 刘国祥 贾笑冰 孙永刚 胡春柏 焦延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辽西地区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及早期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区域。红山文化是辽西地区6.5~5.0 ka B.P.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本研究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的魏家窝铺遗址、彩陶坡遗址、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和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这... 辽西地区是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及早期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区域。红山文化是辽西地区6.5~5.0 ka B.P.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考古学文化。本研究对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的魏家窝铺遗址、彩陶坡遗址、兴隆沟遗址第二地点和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这4个遗址点中浮选和采集的134份样品中大于2 mm的940块木炭进行鉴定,分别是栎属(Quercus L.)、榆属(Ulmus L.)、朴属(Celtis L.)、李属(Prunus L.)、槭树属(Acer L.)、黄檗属(Phellodendron Rupr.)、椴属(Tilia L.)、梣属(Fraxinus L.)、胡桃属(Juglans L.)、松属(Pinus L.)、柳属(Salix L.)、侧柏属(Platycladus L.)等12种木本植物,以及2种未知的炭化植物遗存。研究表明遗址周围分布着桃、杏、胡桃楸等果树,生长着以栎属为建群种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及榆属、槭树属和朴属等阔叶树;山地上可能分布着由松属、侧柏属和黄檗属、椴属、梣属等组成的温性针阔混交林。利用共存生态因子法进行气候重建的结果表明,当时遗址周围的环境较现今温暖湿润。先民用栎属木材建造房屋、薪柴选用栎属、松属和槭树属木材。通过对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的木炭推测当时祭祀时可能使用栎属木材。除了遗址中出土的炭化果核,核果类木材的出土,进一步佐证了先民会采集核果类木材的果实、种子作为食物,为探索红山文化时期先民生业方式提供了新视角。本研究为解读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对林木资源利用策略,了解当时生态环境与生业模式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红山文化 木炭分析 林木资源利用 生业模式 生态环境
原文传递
游牧的继替:阴山北部乌拉特草原牧民生计方式的民族志研究
2
作者 马慧卿 陈巴特尔 《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2,M0004,共14页
基于乌拉特中旗苏吉牧场的长期田野调查,本文以内外联动视角呈现了乌拉特草原牧民当代生计方式的新样态。研究发现,牧民们通过划区轮牧、租赁“走敖特尔”、以耕辅牧等多种形式使游牧这一当地传统生计方式得以延续。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维... 基于乌拉特中旗苏吉牧场的长期田野调查,本文以内外联动视角呈现了乌拉特草原牧民当代生计方式的新样态。研究发现,牧民们通过划区轮牧、租赁“走敖特尔”、以耕辅牧等多种形式使游牧这一当地传统生计方式得以延续。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维持牧业生计的有效手段之一。牧业之外,旅游业、边境贸易成为其生计拓宽的新机遇。阴山北部乌拉特草原牧民当代生计方式的多样化表征是牧民群体生存智慧的生动体现,是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交织的体现,为理解当代牧民生计及其与现代社会的互动提供了鲜活的民族志个案,也为牧区社会转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持续探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 牧民 生计方式 当代发展 乌拉特草原
原文传递
生计模式分化视域下城郊农户征地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
3
作者 孙怡平 蔡银莺 +2 位作者 谢晋 田霞 杨青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0-420,共11页
农民盼征地是城市郊区突出的社会现象,从生计角度探究影响城郊农户征地预期的因素,为改进和完善现行征地制度提供参考。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武汉市蔡甸区562户村民调查数据,分析城郊农户在渐进城市化过程中的生计模式和征地预期,采... 农民盼征地是城市郊区突出的社会现象,从生计角度探究影响城郊农户征地预期的因素,为改进和完善现行征地制度提供参考。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武汉市蔡甸区562户村民调查数据,分析城郊农户在渐进城市化过程中的生计模式和征地预期,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不同生计模式下农户征地预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郊农户的生计模式以农工型和非农型为主,分别占55.2%和36.5%;有60.7%的受访农户盼望政府征地,近郊农户征地期望明显高于远郊家庭,农地生计依赖弱化的农工型和非农型家庭希望征地的意愿更为强烈。非农劳动力占比和承包地数量是影响城郊农户征地预期的主要因素,其中非农务工劳动力比例正向影响农工型和非农型农户的征地预期,承包地面积负向影响非农型农户的征地预期。因此,应充分考虑城郊农户的征地期望,满足其在非农就业和承包地退出补偿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农户非农就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模式 征地预期 城郊农户 生计资本 有序PROBIT模型
原文传递
河流文化视域下傈僳族传统民居演化与融合研究
4
作者 施润 王江 杜星月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0期215-217,共3页
以中国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傈僳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用建筑学结构化的表达阐述傈僳族传统民居沿江而变的民族建筑生态。传统民居始终伴随着河流水文地貌变迁,成为河流文化的表达。傈僳族传统民居也为流域地区民族文化交流传播提供空间... 以中国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傈僳族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用建筑学结构化的表达阐述傈僳族传统民居沿江而变的民族建筑生态。传统民居始终伴随着河流水文地貌变迁,成为河流文化的表达。傈僳族传统民居也为流域地区民族文化交流传播提供空间、平台和途径。将傈僳族传统民居与河流文化放在一起,通过交叉学科来研究传统民居的现象、表征和意义,从河流文化的视角范围认识传统民居的演化融合与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并流地区 傈僳族传统民居 河流文化 水文地貌 生计方式
下载PDF
西藏地区水电开发移民安置方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程鹏立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2-124,128,共4页
基于西藏地区3个水电站库区淹没的实地调查,研究了西藏地区居民生计模式的多样性,提出了适宜的移民安置方式。西藏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进而形成了有别于我国广大农耕地区的独特生计模式,其主要以高山草原畜牧、农... 基于西藏地区3个水电站库区淹没的实地调查,研究了西藏地区居民生计模式的多样性,提出了适宜的移民安置方式。西藏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了其生态环境,进而形成了有别于我国广大农耕地区的独特生计模式,其主要以高山草原畜牧、农牧混合兼营、虫草采集等为特征。因此,西藏水电开发移民安置实践中应进行差异化考量,主要采取大农业生产安置方式,特别是畜牧业、农牧结合的安置方式。西藏地区普遍经济条件差,移民安置应坚持在稳定的基础上寻求发展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开发 移民安置 生计模式 农牧结合 西藏地区
下载PDF
构建枫香染文化在市场中的主体性认同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小梅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惠水枫香染消费的市场主体,正从传统布依族村寨往城市群体迁移,与村寨传统手工艺产品生产者的生计模式紧密相连。因此,其产品面对现代化转型的成熟度和可被消费的能力,决定了手工艺者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潜力,这直接影响枫香染的传承和发... 惠水枫香染消费的市场主体,正从传统布依族村寨往城市群体迁移,与村寨传统手工艺产品生产者的生计模式紧密相连。因此,其产品面对现代化转型的成熟度和可被消费的能力,决定了手工艺者可持续生计发展的潜力,这直接影响枫香染的传承和发展。试图探讨如何正视在文化变迁中产生的真实语境,如何构建本地人对枫香染的主体性认同,更有效地推动更多群体参与到枫香染深度故事文本的发掘、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和市场营销中来,以更有效地推动文化持有者实现生计发展,更加切实可行地实现枫香染的文化传习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香染 市场主体 生计模式 传承发展
下载PDF
一个裕固族村庄的人口逆流动及现代化进程——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双海子村为例
7
作者 王建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6,共10页
与我国很多村落的空巢化现象不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一个裕固族村落——双海子村呈现出了一种人口由城市→农村的逆向流动,这种人口的逆流动得益于当下双海子村较为发达的现代化农业。而双海子村裕固族人从“放下羊鞭”到“拿起... 与我国很多村落的空巢化现象不同,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一个裕固族村落——双海子村呈现出了一种人口由城市→农村的逆向流动,这种人口的逆流动得益于当下双海子村较为发达的现代化农业。而双海子村裕固族人从“放下羊鞭”到“拿起锄头”,从“拿起锄头”再到“飞机撒农药”,反映了他们从牧业到农业、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变迁的历程。这样一个飞跃式的生产方式转变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双海子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变迁和发展,更为深刻的是这反映了一个由裕固族、汉族、藏族、土族等民族所组成的村落共同体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村落 生计方式 人口逆流动 现代化
下载PDF
从“边界”看两个土家族村落生计模式的变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娜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6-80,共5页
两个土家族村落以一条宽度不到100米的黄河为分界线,位于渝鄂省际交接地区。曾隶属不同土司管辖的两村,在长期的村落历史构建中,形成不同的身份认同界线。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同一时期内,通过不同权力主体的引导使得相邻两个... 两个土家族村落以一条宽度不到100米的黄河为分界线,位于渝鄂省际交接地区。曾隶属不同土司管辖的两村,在长期的村落历史构建中,形成不同的身份认同界线。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同一时期内,通过不同权力主体的引导使得相邻两个土家族村落生计模式出现不同的变迁之路,进而影响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在这一过程中,相通的民族文化以及血缘和地缘的链接,让两个村落在同一空间内产生互动,打破边界的桎梏,共同提高家庭生计的收入,发展地区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 生计模式 土家族 民族文化
原文传递
家庭生计模式与疫情下跨境婚姻家庭稳定性研究--基于滇东南M县的调查
9
作者 王顾言 《怀化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8-53,共6页
云南省上千公里的国境线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存在大量跨境事实婚姻家庭。自2019年疫情以来,边境地区严格管控的措施对这些跨境家庭产生了诸多影响。以拥有合法身份的家庭成员的数量为标准,可以将跨境婚姻家庭分为理想型、半理想型... 云南省上千公里的国境线与缅甸、越南、老挝接壤,存在大量跨境事实婚姻家庭。自2019年疫情以来,边境地区严格管控的措施对这些跨境家庭产生了诸多影响。以拥有合法身份的家庭成员的数量为标准,可以将跨境婚姻家庭分为理想型、半理想型与非理想型。通过分析疫情前后不同类型家庭生计模式的变化,发现理想型家庭同内地普通家庭一样,其稳定性受疫情影响最小;半理想型家庭受制度性约束影响,其经济收入对家庭稳定性产生一定冲击;非理想型家庭不仅面临制度性约束下的经济收入危机,还易由经济危机引发家庭情感矛盾,家庭稳定性受冲击最大。而这种家庭稳定性下降则易引发家庭功能缺失、国家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特殊时期下的边境跨境婚姻家庭的稳定性需要引起重视,适当予以外部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婚姻家庭 生计模式 家庭稳定性 民族地区 理想类型
下载PDF
小凉山彝族群体生计模式转变背后的人类学分析——以丽江市跑马坪乡为例
10
作者 徐双燕 《红河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40-43,共4页
解决生计问题是人类个体获得自身存续和发展的必然路径与现实命题。文章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建构了人们多元化的生计模式。通过对小凉山彝族传统生计模式如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代... 解决生计问题是人类个体获得自身存续和发展的必然路径与现实命题。文章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建构了人们多元化的生计模式。通过对小凉山彝族传统生计模式如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代性条件下该地区彝族生计方式发生的具体转向。研究发现,适应外界环境变化、政府力量推动及个体对迁徙与流动是该地区彝族生计模式发生转换的重要推力,不同的生计模式均是人类适应多样化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换取自身发展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模式 发展人类学 彝族 跑马坪乡
下载PDF
深圳穆斯林生计模式调查报告
11
作者 苏艳丽 《特区经济》 2016年第12期18-23,共6页
深圳穆斯林作为有信仰背景的亚群体,在短短三十几年间成功"移植"了自己的宗教传统和生存方式,并在谋求生计的同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他们不仅在传统的餐饮、贸易等领域一展身手,而且一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穆斯林也凭借知识... 深圳穆斯林作为有信仰背景的亚群体,在短短三十几年间成功"移植"了自己的宗教传统和生存方式,并在谋求生计的同时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他们不仅在传统的餐饮、贸易等领域一展身手,而且一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穆斯林也凭借知识技术积极融入现代行业。他们提升了族群的整体素质,推动了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丰富了深圳的经济样态和文化景观,展现出蓬勃的经济活力与文化传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穆斯林 基本概况 生计模式
下载PDF
传统的现代化:乡村振兴视域下海洋渔村的生计方式转型研究
12
作者 吴曼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作为巩固海疆安全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域,海洋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村传统生计方式的形成基于悠久的海洋发展史,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则推动了海洋渔村从传统生计方式到新型生计方式的转型。通过对海洋渔村生计... 作为巩固海疆安全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域,海洋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村传统生计方式的形成基于悠久的海洋发展史,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则推动了海洋渔村从传统生计方式到新型生计方式的转型。通过对海洋渔村生计方式转型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家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2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洋渔村围绕海洋,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平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海洋文化的“乡土性”与现代海洋文化的“现代性”,实现渔村生计方式的转型与创新,推进了海洋渔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海洋渔村 生计方式转型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生业形态与稻作农业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郑云飞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3-101,60,共10页
本文基于考古遗址的植物遗存和稻作农耕遗迹调查和发掘成果,对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生业形态和稻作农耕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勾勒出良渚稻作农业文化体系的生业形态特点:稻米生产发达,瓜、果、蔬菜等种植业结构完备,采集食... 本文基于考古遗址的植物遗存和稻作农耕遗迹调查和发掘成果,对新石器时代晚期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生业形态和稻作农耕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勾勒出良渚稻作农业文化体系的生业形态特点:稻米生产发达,瓜、果、蔬菜等种植业结构完备,采集食物作为补充。以河道、水渠、田塍为基本要素的灌溉农业的成熟,以翻耕、除草为代表的栽培技术的改进,以选留良种和无性繁殖为特点的品种选育和繁育技术的进步等促进良渚文化时期的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表现为农作物驯化历程基本完成,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等。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加速了社会分工和复杂进程化,增强开展大型工程建设的能力,为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生业形态 稻作农业 农业生产力
原文传递
生态移民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模式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基于贵州省10个移民安置点的跟踪调研 被引量:12
14
作者 马赞甫 王永平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55,共11页
搬迁将改变生态移民家庭的生计资本存量和结构,并促使其生计模式转变。对贵州省10个生态移民安置点的跟踪调研表明: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移民家庭的自然资本减少,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略有增加,而金融资本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比下... 搬迁将改变生态移民家庭的生计资本存量和结构,并促使其生计模式转变。对贵州省10个生态移民安置点的跟踪调研表明: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移民家庭的自然资本减少,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略有增加,而金融资本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占比下降,而其他收入占比明显上升;刚迁入新居住地时,移民家庭生计资本运营效率的改善不明显,但随后两年有明显提升;移民家庭收入结构变化对其生计资本运营效率变化具有负向影响,其生计模式的选择可能存在失当。因此,生态移民家庭的生计发展在搬迁后存在一个适应过程,政府要积极帮助移民尽快在新居住地实现生计模式与生计资本的匹配和互动改善,促进生态移民家庭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移民 生计资本 生计模式 生计发展 易地扶贫 收入来源结构 运营效率
下载PDF
以石为业四十年:一个端砚工匠村的生计之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铭建 莫诗颖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7,共7页
对工匠的考察一直是非遗研究的重要内容。行业内工匠群体的流动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趋势、市场走向和行业兴衰。通过考察国家级非遗项目"端砚制作技艺"近几十年来在一个村落中的传习方式,以及这一技艺对村民的生计模式的影响,... 对工匠的考察一直是非遗研究的重要内容。行业内工匠群体的流动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趋势、市场走向和行业兴衰。通过考察国家级非遗项目"端砚制作技艺"近几十年来在一个村落中的传习方式,以及这一技艺对村民的生计模式的影响,进而分析村中工匠群体的市场意识和工作心态,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侧面思考端砚制作技艺的发展瓶颈,探讨相关的保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砚 工匠 生计模式 非遗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