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雌雄同体”观与文学创作 被引量:22
1
作者 潘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96-102,共7页
"雌雄同体"概念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文学观点,它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点概念,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概念的研究与争议、"雌雄同体"观... "雌雄同体"概念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提出的文学观点,它既是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中的重点概念,也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要内容。文章探讨了学术界关于"雌雄同体"概念的研究与争议、"雌雄同体"观在伍尔夫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运用、她常用的"雌雄同体"文学意象以及该观点对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雌雄同体” 小说创作 文学意象
下载PDF
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的文体功能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嫦娟 王和平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85,共5页
模糊 ,做为语言的一个属性 ,其主要作用就是使语言更丰富多彩。在文学作品中 ,各种模糊言语形式往往发挥了其独特的文体功能。本文从语义模糊词 ,语义由精确向模糊转化词 ,模糊限制语 ,矛盾词语的反常搭配 ,缺省模糊及模糊言语段落等几... 模糊 ,做为语言的一个属性 ,其主要作用就是使语言更丰富多彩。在文学作品中 ,各种模糊言语形式往往发挥了其独特的文体功能。本文从语义模糊词 ,语义由精确向模糊转化词 ,模糊限制语 ,矛盾词语的反常搭配 ,缺省模糊及模糊言语段落等几种形式来表现模糊语在文学作品中的不同文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文学作品 文体功能 意象
下载PDF
文学作品教学的四个共性内容 被引量:16
3
作者 段双全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68,共8页
在文学作品教学与教研中,人们往往习惯从文本体裁特点出发去确定教学的个性内容,而对教学的共性内容有所忽视,造成了教学共性内容不同程度的缺失。文学作品教学的共性内容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个性内容的基石,不先把握好共性内... 在文学作品教学与教研中,人们往往习惯从文本体裁特点出发去确定教学的个性内容,而对教学的共性内容有所忽视,造成了教学共性内容不同程度的缺失。文学作品教学的共性内容是文学作品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个性内容的基石,不先把握好共性内容,就很难把握好个性内容。文学作品教学共性内容来源于我国古代文论所谓"言、象、情、志"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共性内容 言象情志
下载PDF
视觉批评何以可能——图像时代文学阐释的视觉转向与审美创构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7-93,共7页
随着现代社会图像表征的愈渐成熟与主流,图像对文学的挤压造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图—文"张力,也使得传统的文学批评场域发生了与图像时代相匹配的视觉转向,孕化出视觉批评这一新的文本阐释形态。视觉批评在延续传统文学批评主... 随着现代社会图像表征的愈渐成熟与主流,图像对文学的挤压造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图—文"张力,也使得传统的文学批评场域发生了与图像时代相匹配的视觉转向,孕化出视觉批评这一新的文本阐释形态。视觉批评在延续传统文学批评主体特征的同时对文学母本的意义延展、审美内涵以及阐释者的主体身份都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营造出文学批评视觉化的现代景观,这一批评范式的形成得益于速度社会、消费意识乃至日常生活审美化等多元文化因素的现实滋养,而其本身的图像主导机制却又使得这一批评范式显露出难以回避的表意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批评 文学阐释 图像表征 “图-文”关系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改变与译者操控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卫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保留文化意象以保持原作的异域风格和艺术特色,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意象不可避免地被遗失、被改变和被重构。在诗歌、小说的翻译中... 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基本单位。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往往需要保留文化意象以保持原作的异域风格和艺术特色,给读者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同时,由于社会文化心理的差异,文化意象不可避免地被遗失、被改变和被重构。在诗歌、小说的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动态对应反映出译者的主体操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文化意象 主体操控
下载PDF
“树”立的六朝:柳与一个经典文学意象的形成 被引量:10
6
作者 程章灿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61,共10页
在六朝文学中,柳树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桓温的攀条折柳,到张绪的如柳风姿,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除了陶渊明之外,六朝文学尤其是诗赋创作中,不乏咏柳的篇章,并已经引起了学界不少的讨论。本文特... 在六朝文学中,柳树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意象,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桓温的攀条折柳,到张绪的如柳风姿,都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除了陶渊明之外,六朝文学尤其是诗赋创作中,不乏咏柳的篇章,并已经引起了学界不少的讨论。本文特别注意的是,这些作品连同其中的"柳"的文学意象,是如何经过后代文人的淘洗与拣择,其所具有的"六朝"特性得到凸显,而另一些方面却被简化或遗忘,并形成自身的文学表现传统。本文最后以清人一组《秦淮枯柳倡和词》为中心,讨论这组词在承继并强化这一传统、进一步塑造、丰富并稳固"六朝柳"这一文学经典意象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朝 文学 意象 经典
原文传递
论文学模糊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刘玉敏 周方珠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5期110-112,共3页
模糊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具体表现为:语义的不确定性,雾中观花的意象和召唤结构.模糊的作用在于为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翻译理论认为原作与译作为其各自的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应该是相同的,但事实远非如此.本文从接受美学... 模糊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属性.文学模糊具体表现为:语义的不确定性,雾中观花的意象和召唤结构.模糊的作用在于为读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翻译理论认为原作与译作为其各自的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应该是相同的,但事实远非如此.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论述了文学翻译为其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应最大限度地接近或等同于原作为其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模糊 语义 意象 翻译理论 接受美学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语义迁移研究--以基于信息贡献度的主题词提取方法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胡加圣 管新潮 《外语电化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4,5,共8页
本文尝试提出信息贡献度这一概念,描述翻译文本中的词汇因其对译文特定部分或主题贡献最大的信息量而被赋予相应的权重。信息贡献度有其信息论、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文学、文化传播以及翻译的文化研究等多重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与传统... 本文尝试提出信息贡献度这一概念,描述翻译文本中的词汇因其对译文特定部分或主题贡献最大的信息量而被赋予相应的权重。信息贡献度有其信息论、语料库语言学、翻译文学、文化传播以及翻译的文化研究等多重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与传统的语料库经典研究方法和大数据研究方法相比,信息贡献度研究方法具有独特作用,可应用于多种与语义相关的研究。借助于Python构建的合理算法,实现了文学翻译作品历时性不同译本之间的文化意象的系统化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贡献度方法的语义迁移研究是以文本语义结构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不仅保留了传统语料库研究方法的精髓,还为大数据时代Python工具在翻译文学和语料库翻译学领域里的应用开拓了新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迁移 信息贡献度 PYTHON 文学翻译 主题词 文化意象
原文传递
评《红楼梦》后四十回的宝黛形象 被引量:8
9
作者 胡文炜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97-100,共4页
《红楼梦》后四十回所写贾宝玉读书中举,并未与前八十回贾宝玉的思想、性格相悖。后四十回林黛玉劝贾宝玉读书赴考,是前八十回的自然发展,完全符合生活实际。各种指责文字都是出于对后四十回的偏见。
关键词 《红楼梦》 后四十回 贾宝玉 林黛玉 人物形象
下载PDF
图书馆员应有的形象及修养——从文学作品中的三个图书馆员谈起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逸清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撷取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三个图书馆员形象,分析作家眼中的图书馆员形象以及他们所具备的修养,探讨当今图书馆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改善服务、重塑形象、提升修养。
关键词 图书馆员 文学作品 职业修养
下载PDF
中国文人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分析——以苏州园林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余青 熊兴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8-79,116,共3页
中国园林有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两条发展脉络,苏州园林集中体现了文人园林中文人的文学修养、生活方式以及态度、思想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其命名受文人对自然与美学意境的追求的影响而极具文学、绘画的美学意境;其整体设计受到文人的... 中国园林有皇家园林和文人园林两条发展脉络,苏州园林集中体现了文人园林中文人的文学修养、生活方式以及态度、思想对园林意境设计的影响。其命名受文人对自然与美学意境的追求的影响而极具文学、绘画的美学意境;其整体设计受到文人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影响,用"以人为本"作为为园林的意境设计指导思想;园林的整体意境受文人思想影响着重于显而不露、意境无穷;园林植物的种植亦强调其所表达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境 设计方式 意境营造 园林种植
下载PDF
中西文学意象的理论阐释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秀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16-119,共4页
文学意象是主观的作家的情感与客观的社会生活画面的统一,是形与神的统一,是意会与言传的统一,也是离与合的统一,其具有象征性、荒诞性和哲理性的特征。文学意象是中西方理论家在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文化范畴的基础上... 文学意象是主观的作家的情感与客观的社会生活画面的统一,是形与神的统一,是意会与言传的统一,也是离与合的统一,其具有象征性、荒诞性和哲理性的特征。文学意象是中西方理论家在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文化范畴的基础上针对文学形象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等方面关系和性质所构建的文本形象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象 心象 中西文化
下载PDF
古诗中的朔方意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呈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晓燕 胡玉冰 《民族学论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朔方是中国古代西北边陲重地和多民族交会地带。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朔方都是中原势力与草原势力博弈的前沿区域,也是少数民族内迁与中原王朝安置移民的地区,民族的构成上是多元的。朔方意象的生成源于中国历史上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朔方是中国古代西北边陲重地和多民族交会地带。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朔方都是中原势力与草原势力博弈的前沿区域,也是少数民族内迁与中原王朝安置移民的地区,民族的构成上是多元的。朔方意象的生成源于中国历史上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民族冲突比较频繁的历史事实,意象内涵的丰富、更新和嬗变很大程度得益于大一统国家形态的形成、多元一体民族关系的巩固以及边疆开发程度的加深等社会现实。诗歌中朔方书写所呈现出来的疆域情结与民族情感的变化,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于边疆文化多样性与复杂性的认知提升过程,也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孕育、滋养到自觉、外显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朔方 诗歌 文学意象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副文本的理论内涵及文学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原小平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92-96,共5页
热拉尔·热奈特的"副文本"观念,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批评术语,其含义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副文本的理论特色在于:一方面,它强调文本中作者意图的可知性;另一方面,它将文学图像作为一种文本因素纳入了文学研究的范畴。因此,... 热拉尔·热奈特的"副文本"观念,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批评术语,其含义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副文本的理论特色在于:一方面,它强调文本中作者意图的可知性;另一方面,它将文学图像作为一种文本因素纳入了文学研究的范畴。因此,副文本理论对于文学研究来讲,由于对作品原旨的强调,可以防止无边的过度阐释,同时,也便于研究者以广阔的视野对文本进行多维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文本 文本阐释 文学图像
下载PDF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陀思妥耶夫斯基超越的视角及繁复的文本世界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变革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4,共6页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己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总结性提法。这首先是对"心理学家"等肤浅限定的反驳。其核心是从信仰视角洞悉人的奥秘,勾勒出真实的世界图景,即人身上神性的遮蔽与显露的故事...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自己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的总结性提法。这首先是对"心理学家"等肤浅限定的反驳。其核心是从信仰视角洞悉人的奥秘,勾勒出真实的世界图景,即人身上神性的遮蔽与显露的故事,进而建构出结构恢宏的文本世界。如何界定这一概念成为理解陀氏创作的关键,离开这一超越的视角,很多明晰的问题将难逃复杂和混乱;这也是近年来学界的关注焦点,它成为诸多言说陀氏创作手法的语义场:所有指涉精神现象的艺术手法都在这里得到印证。对此问题的探究成为进入陀氏文本世界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创作手法 世界图景
原文传递
现实关怀及其问题——对话中国文学理论未来之走向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宪章 曾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2,共8页
中国文学理论的危机感由来已久。这种危机感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释然,反而陡增了更多的迷茫、困惑和焦虑。并且,随着21世纪以来文化形态的变迁、文艺格局的调整以及文学研究的式微,更加使之成为挥之不去的魔影。文学理论研究必须... 中国文学理论的危机感由来已久。这种危机感不但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释然,反而陡增了更多的迷茫、困惑和焦虑。并且,随着21世纪以来文化形态的变迁、文艺格局的调整以及文学研究的式微,更加使之成为挥之不去的魔影。文学理论研究必须面对文学现实,对文学现实的追问具有多个层面,但其基本指向应是当下的"文学人"所关心的问题。将"文学现实"等同于"社会现实"、"文学现象"和站在"非中国"立场谈论中国的现实,是目前存在的三个误区。尽管我们不能肯定21世纪文学理论的核心话题就是"文学与图像的关系",但是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初露端倪却是毋庸置疑的。这就需要文学研究重建文学与语言与艺术的关系。将之视为文学研究的"血亲";而艾布拉姆斯所说的"世界"、"作者"和"读者"只是它的"邻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对文学与图像问题的讨论还只停留在价值判断的层面。澄清并确立这样的文学观,有助于我们的文学理论找到一个正确的出口,而不至于被眼花缭乱的东西所迷惑,以便真正发现文学需要我们的理论做些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现实关怀 语言与图像
原文传递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陇头流水”文学意象的生成
17
作者 郑晶晶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陇头流水”文学意象以秦陇地区的陇山和陇水为原型。在“应物斯感”与“缘事而发”的两种生成机制下,秦陇地理环境通过触发诗人的生命意识,使陇山、陇水由地理物象转化为了蕴含思乡怀亲、征戍艰辛、建功报国以及向往和平等文化内涵的... “陇头流水”文学意象以秦陇地区的陇山和陇水为原型。在“应物斯感”与“缘事而发”的两种生成机制下,秦陇地理环境通过触发诗人的生命意识,使陇山、陇水由地理物象转化为了蕴含思乡怀亲、征戍艰辛、建功报国以及向往和平等文化内涵的文学意象。此外,国家环境对文人气质、人格的影响,促使南朝与唐朝文学作品中“陇头流水”文学意象呈现出了不同的时代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头流水 文学意象 文学地理学
下载PDF
影响文学翻译修辞选择的语言外因素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英伦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9-123,共5页
文学翻译过程实质是一个修辞选择过程,文学翻译修辞是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内部因素对文学翻译修辞的影响已成为一种共识,而语言外部因素对翻译修辞的影响未引起译界足够重视。本文探讨影响翻译修辞选择的3个主要语言外因素... 文学翻译过程实质是一个修辞选择过程,文学翻译修辞是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内部因素对文学翻译修辞的影响已成为一种共识,而语言外部因素对翻译修辞的影响未引起译界足够重视。本文探讨影响翻译修辞选择的3个主要语言外因素:作者形象、译语环境和译文读者。译者进行修辞选择时必须重视这些语言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修辞 作者形象 译语环境 译文读者
原文传递
文学地理学视角下《登泰山记》中“苍山负雪”意象研究
19
作者 许明益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以姚鼐《登泰山记》中典型意象“苍山负雪”为对象,探讨了“苍山负雪”意象色彩生成的泰山独特地貌与气候条件,并结合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精神信仰以及姚鼐的人生境遇,挖掘出“苍山负雪”蕴含的内在情感指向,... 从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以姚鼐《登泰山记》中典型意象“苍山负雪”为对象,探讨了“苍山负雪”意象色彩生成的泰山独特地貌与气候条件,并结合泰山的历史文化背景、精神信仰以及姚鼐的人生境遇,挖掘出“苍山负雪”蕴含的内在情感指向,进一步拓展了游记散文意象研究与解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 《登泰山记》 “苍山负雪” 意象研究
下载PDF
“道”文化心灵精神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话语塑造
20
作者 张宏辉 郑春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8,214,共14页
“道”作为中国文化的至高范畴和终极据点,在“思想-言说”结构及文化心灵方面形成了“道说希声”这一内在规训及根本特质。而正是“道说希声”,根本性地塑造了中国文化以“致和”“成善”“养德”为基本心灵特征与价值追求、以“乐和... “道”作为中国文化的至高范畴和终极据点,在“思想-言说”结构及文化心灵方面形成了“道说希声”这一内在规训及根本特质。而正是“道说希声”,根本性地塑造了中国文化以“致和”“成善”“养德”为基本心灵特征与价值追求、以“乐和”“忧患”“静朴”“逍遥”为根本精神、以“经世致用”与“味美趣美”为艺术审美追求的“道”文化心灵精神。“道”文化心灵精神作为一种深层性、稳定性、基因型的结构力量,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及其历史发展有着根本的轨导与牵制的作用,而且深刻影响和决定了中国文学及文论的话语形态与话语体系,建构和生成了中国文学及文论追求大宇宙及大生命关怀、致力感物抒怀、以“意象-语象”为中心(“象本位”)、基于“道”的核心范畴性表达等结构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 道说希声 文化心灵 文学话语 感物 象本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