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S诱变甜高粱突变体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伟 赵威军 +4 位作者 白文斌 张阳 王官 邵荣峰 薛丁丁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36期22-25,共4页
为了创制优良甜高粱种质资源,改良高配合力父本性状,为甜高粱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本试验利用24 h+0.25%甲基磺酸乙酯(EMS)水溶液诱变甜高粱甜C-1,从M2代中筛选鉴定优良突变体用于下一步遗传育种。研究表明叶色突变主要发生在M1代,且大部... 为了创制优良甜高粱种质资源,改良高配合力父本性状,为甜高粱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本试验利用24 h+0.25%甲基磺酸乙酯(EMS)水溶液诱变甜高粱甜C-1,从M2代中筛选鉴定优良突变体用于下一步遗传育种。研究表明叶色突变主要发生在M1代,且大部分不能遗传,M1代发现的突变,M2代中依然能够大量发现同类突变。在M2代田间鉴定中发现的突变体类型主要有叶色白化和黄化突变、穗型突变为纺锤型、颖壳包被度变异为1/2和3/4包被、颖壳颜色突变为黑褐色、籽粒增大、籽粒突变为白色、芒性消失、全生育期缩短。利用EMS诱变可以改良现有优良父本性状,加速杂交种的选育,且发现大量的突变体对甜高粱基因功能的挖掘和遗传育种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EMS诱变 叶片突变 穗部突变 生育期
下载PDF
水稻叶色突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绍路 刘凯 +5 位作者 宛柏杰 朱静雯 刘艳艳 唐红生 严国红 孙明法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叶色突变的分子遗传研究对于探索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的分子机制以及提高水稻生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水稻叶色突变的概念、分类,水稻叶色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与功...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叶色突变的分子遗传研究对于探索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叶绿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的分子机制以及提高水稻生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水稻叶色突变的概念、分类,水稻叶色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与功能分析,以及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与展望,通过阐述水稻叶色突变基因的分子遗传机制,以期为水稻育种及挖掘水稻高产潜力的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 突变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小麦叶色突变体lc1的鉴定及遗传特性分析
3
作者 耿妙苗 崔家乐 +1 位作者 赵艳霖 王睿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光合作用是小麦产量形成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叶色突变体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或代谢过程,进而导致叶片光合效率的变化。本研究以小麦品系1A520诱变得到的叶色突变体lc1(Leaf color mutation,lc1)为试验材料,进... 光合作用是小麦产量形成中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叶色突变体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或代谢过程,进而导致叶片光合效率的变化。本研究以小麦品系1A520诱变得到的叶色突变体lc1(Leaf color mutation,lc1)为试验材料,进行了叶色观察、农艺性状调查、叶绿素含量测定、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温度敏感性测试及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lc1在两叶一心期时出现叶片白化,随发育进程逐渐恢复成绿白相间的条纹状;至旗叶、倒二叶及穗子刚抽出时均呈现黄色,叶片完全展开后逐渐恢复为淡绿色。lc1在苗期时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低于野生型,且叶绿体缺乏板层结构。农艺性状调查发现,lc1的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等极显著低于野生型,旗叶长度和穗粒数则极显著高于野生型。温敏试验表明lc1在10℃时叶绿素含量最低,为低温敏感类型。遗传分析和55K芯片分型表明,lc1的叶色表型由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且很可能位于7D染色体长臂。上述试验结果为lc1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色 突变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6-BA对红掌组织培养中红叶变异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丁爱萍 史正军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1-574,共4页
以红掌盆栽品种‘Avo-Gloria’为试材,以MS+0.2mg·L-12,4-D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在添加1~10mg·L-16-BA的10种脱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其叶柄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再以MS+2mg·L-16-BA+0.2mg·L-1 NAA为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不... 以红掌盆栽品种‘Avo-Gloria’为试材,以MS+0.2mg·L-12,4-D为基本培养基,分别在添加1~10mg·L-16-BA的10种脱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其叶柄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再以MS+2mg·L-16-BA+0.2mg·L-1 NAA为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不定芽;以MS+0.2mg·L-1 NAA为生根培养基,从不定芽获得再生植株。结果显示:(1)在MS+0.2mg·L-12,4-D+8~10mg·L-16-BA的3种脱分化培养基上可产生9%~10%的绿色、质地较硬的愈伤组织;(2)愈伤组织在MS+2mg·L-16-BA+0.2mg·L-1 NAA的分化培养基上,经6~8次继代培养,可获得3%~7%的不定芽,并可生根长成再生植株;(3)再生植株定植3个月后,有3%~7%植株出现红叶变异,此红叶可终生表现为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掌 组织培养 红叶变异 6-BA
原文传递
秋水仙素处理对一串红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拥军 《湖南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48-50,共3页
分别以浓度为0.05%和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一串红植株3 d和6 d,研究秋水仙素处理对一串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为0.05%秋水仙素处理一串红生长点6 d,一串红植株变异率较高,而且保持稳定,同时处理后植株死亡率低;发生变异的植... 分别以浓度为0.05%和0.1%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一串红植株3 d和6 d,研究秋水仙素处理对一串红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浓度为0.05%秋水仙素处理一串红生长点6 d,一串红植株变异率较高,而且保持稳定,同时处理后植株死亡率低;发生变异的植株花色红艳,呈大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秋水仙素 高生长 叶面积 变异率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叶片失绿突变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锐之 吴耿尉 +5 位作者 王文嘉 吴学龙 陈新宇 何海燕 杨勇 王华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83-1090,共8页
光合作用是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甘蓝型油菜叶片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是叶绿体,其光合能力依赖于所包含的大量光合色素。叶片失绿型突变体已成为研究光合作用、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和代谢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和论述了甘... 光合作用是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甘蓝型油菜叶片光合作用的重要场所是叶绿体,其光合能力依赖于所包含的大量光合色素。叶片失绿型突变体已成为研究光合作用、叶绿体发育、叶绿素合成和代谢的重要工具。本文回顾和论述了甘蓝型油菜叶片失绿突变体研究进展,包括突变体的来源和表型特征、组学技术在叶色变异研究中的应用、已鉴定的甘蓝型油菜叶片失绿相关功能基因和QTL,旨在为深入探究甘蓝型油菜光合效率的调控机理和产量性状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叶色 失绿 突变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陆地棉叶形及棉酚腺体变异的遗传研究
7
作者 穆国俊 李志坤 +1 位作者 王省芬 马峙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7-381,共5页
阔叶、有棉酚腺体陆地棉干种子经250Gy60Coγ射线辐照,在M1代筛选到鸡脚叶γ-1、γ-2和γ-5突变体。3株突变体自交后代(M2)中,阔叶∶鸡脚叶∶超鸡脚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2∶1;γ-1和γ-2自交后代中的所有棉株均有棉酚腺体;γ-5自交后代中... 阔叶、有棉酚腺体陆地棉干种子经250Gy60Coγ射线辐照,在M1代筛选到鸡脚叶γ-1、γ-2和γ-5突变体。3株突变体自交后代(M2)中,阔叶∶鸡脚叶∶超鸡脚叶的分离比例符合1∶2∶1;γ-1和γ-2自交后代中的所有棉株均有棉酚腺体;γ-5自交后代中,有棉酚腺体株∶无棉酚腺体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阔叶、有棉酚腺体株:阔叶、无棉酚腺体株∶鸡脚叶、有棉酚腺体株:鸡脚叶、无棉酚腺体株∶超鸡脚叶、有棉酚腺体株∶超鸡脚叶、无棉酚腺体株的分离比例符合3/16∶1/16∶6/16∶2/16∶3/16∶1/16。该结果表明,3株突变体的叶形变异由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γ-5的无棉酚腺体基因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且γ-5的叶形基因与棉酚腺体基因为独立遗传。通过对γ-5自交后代各种变异株的SSR标记研究表明,BNL3649、BNL2440及BNL1414为候选标记,为进一步对突变基因进行定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叶形 棉酚腺体 突变基因 SSR标记
下载PDF
温敏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舒庆尧 刘贵付 夏英武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10,共5页
用 ̄(60)Coγ射线诱发的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体中,发现有4个突变体的叶色表达与温度有关。突变体W_4、W_11在高温(30~35℃)下叶片呈白色,在低温(20~25℃)下表现为黄色或浅黄色。35℃时叶绿素(a+... 用 ̄(60)Coγ射线诱发的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体中,发现有4个突变体的叶色表达与温度有关。突变体W_4、W_11在高温(30~35℃)下叶片呈白色,在低温(20~25℃)下表现为黄色或浅黄色。35℃时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0.0219和0.0536mg/g鲜重,而在25℃时分别上升到0.2410和0.3431mg/g鲜重,增长幅度达10倍左右。相反,突变体W_17和W_25在低温下表现为白色,高温下转为浅绿色。在25℃时叶绿素含量分别只有0.0813和0.0172mg/g鲜重,在35℃时分别上升到1.0570和1.1367mg/g鲜重,增长幅度高达90倍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对照2177S的叶绿素含量在同一数量级内变化,在生长过程中,上述突变体的叶片均可转换成黄绿色或绿色,并开花结实,在25℃下生长到3.5叶期时,W_4和W_11的叶绿素含量已接近2177S的水平,分别达对照的86.6%和81.1%。但W_25在20℃及以下温度生长时,叶片始终呈白色,不发生转换,从而表现出条件致死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 温度 叶绿素含量 水稻
下载PDF
水稻温敏型紫叶突变体PLM12及其遗传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吴关庭 王贤裕 金卫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4,共5页
PLM1 2系通过平阳霉素与γ射线复合处理从早籼品种陆青早 1号中诱变获得的温敏型紫叶突变体 ,其突变性状的表现需要较高的温度环境。与原亲本相比 ,PLM1 2的多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研究认为 ,叶片转紫后光合能力大大... PLM1 2系通过平阳霉素与γ射线复合处理从早籼品种陆青早 1号中诱变获得的温敏型紫叶突变体 ,其突变性状的表现需要较高的温度环境。与原亲本相比 ,PLM1 2的多个主要农艺性状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研究认为 ,叶片转紫后光合能力大大下降、光合产物严重不足是导致每穗实粒数大幅度减少、结实率与千粒重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PLM1 2紫叶突变属于核遗传 ,由 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型紫叶突变 遗传分析 水稻 PLM12
下载PDF
空间诱变育成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突变体浙101 被引量:16
10
作者 严文潮 孙国昌 +3 位作者 徐建龙 俞法明 毛雪琴 金庆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5-419,共5页
早籼浙 92 4 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 ,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 ;SP2 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 早籼浙 92 4 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 ,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 ,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 ;SP2 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的突变体浙 10 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 ,2 0 0 1~2 0 0 2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 ,叶瘟平均级分别为 1.4和 1.7级 ,最高级为 5 .0级 ;穗瘟平均级分别为 1.6和 1.3级 ,最高级为 3.0级 ;抗谱频率分别为 70 %和 6 0 % ;对白叶枯病抗性平均级为 1.4级 ,最高级为 5 .0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试验表明 ,浙 10 1是一个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水稻突变体 ,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诱变育种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病育种 水稻 突变体 浙101品种
下载PDF
植物叶色突变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杜文凯 袁素霞 胡凤荣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88-1897,共10页
叶色突变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合系统、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等通路的理想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叶色突变相关基因被挖掘。本研究从叶绿素合成与降解、叶绿体发育和光合系统几个方面对植... 叶色突变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叶色突变体是研究光合系统、叶绿素代谢、叶绿体发育等通路的理想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叶色突变相关基因被挖掘。本研究从叶绿素合成与降解、叶绿体发育和光合系统几个方面对植物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并总结了图位克隆和转录组测序挖掘叶色突变基因的方法。最后探讨了叶色突变体研究现存问题并进行展望,为今后研究叶色突变体的形成机理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体 分子机理 基因突变 基因挖掘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稻米理化品质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善福 沈圣泉 +2 位作者 吴殿星 夏英武 舒庆尧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1-264,共4页
利用 30 0 Gy6 0 Co- γ射线辐照籼型保持系龙特甫 B和 32 B,获得了多种类型的叶色突变体 (分别记为 L Bn和 Bn)。对其中的 13个 LBn和 7个 Bn的稻米理化品质测定结果显示 ,L Bn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AC)、碱消值 (ASV)和胶稠度 (GC... 利用 30 0 Gy6 0 Co- γ射线辐照籼型保持系龙特甫 B和 32 B,获得了多种类型的叶色突变体 (分别记为 L Bn和 Bn)。对其中的 13个 LBn和 7个 Bn的稻米理化品质测定结果显示 ,L Bn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 (AAC)、碱消值 (ASV)和胶稠度 (GC)与亲本差异不显著。但淀粉粘滞特性 (RVA谱 )变异较大。而在 Bn中 , B11的 AAC、ASV和 GC与亲本 32 B有极显著差异 ; B9的 GC也与亲本差异极显著。 B11和 B9的 RVA谱也与 32 B存在差异。配合力分析表明 ,由突变体 L B3和 B2转育而成的带叶色标记不育系 LA3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突变 稻米品质 RVA谱 配合力 淀粉粘滞特性
下载PDF
植物叶色黄化突变分子机理的研究进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新亮 李先民 +2 位作者 何小三 邱凤英 章挺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58-1366,共9页
植物叶色黄化突变具有突变频率高、易鉴别等特点,不仅是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在品种选育和改良中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文章从叶绿素生物合成、血红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及叶绿体蛋白代谢等方面,对植物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进... 植物叶色黄化突变具有突变频率高、易鉴别等特点,不仅是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在品种选育和改良中也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文章从叶绿素生物合成、血红素代谢、叶绿体发育及叶绿体蛋白代谢等方面,对植物叶色突变相关基因的功能和作用机理进行综述,发现目前对叶色突变分子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叶色突变相关基因功能方面,针对质核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及调控元件的研究较少,因此,今后在相关研究中可利用叶色突变体这一理想材料分析鉴定相关基因功能及其互作关系,从对单一基因的研究转向对多个基因甚至功能基因组的系统研究,尤其加强对质核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及调控元件的研究;叶色突变体作为作物品种改良的一类特殊种质资源,可通过人工诱导方式增加植物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叶色突变体,应用于基因功能及基因间的互作关系等研究,为黄叶植株的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黄化突变 叶绿素合成 叶绿体发育 叶绿体蛋白代谢
下载PDF
中华金叶榆子代苗光合特性及叶片呈色机制探讨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晓静 尚爱芹 +1 位作者 杨敏生 于茜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50-956,共7页
中华金叶榆是普通白榆的天然黄叶突变体,黄叶性状在子代中可稳定遗传,自由授粉子一代出现黄绿性状分离。该研究以中华金叶榆子代黄叶苗和绿叶苗为试验材料,从生长速率、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等方面对黄... 中华金叶榆是普通白榆的天然黄叶突变体,黄叶性状在子代中可稳定遗传,自由授粉子一代出现黄绿性状分离。该研究以中华金叶榆子代黄叶苗和绿叶苗为试验材料,从生长速率、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等方面对黄叶苗的光合特性和叶片呈色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黄叶苗生长缓慢,净光合速率(12.5μmol·m-2·s-1)显著低于绿叶苗(17.5μmol·m-2·s-1),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叶片温度显著高于绿叶苗。(2)黄叶苗和绿叶苗叶片的光合色素种类基本相同,但黄叶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4种主要色素含量始终低于绿叶苗且相对稳定,各种色素含量在生育期内不同月份略有变化,类胡萝卜素含量始终低于叶绿素含量。(3)黄叶苗叶片光系统Ⅱ(PSⅡ)发育不完全,电子传递效率低。(4)黄叶苗叶绿体内膜系统发育紊乱,基粒垛叠失败。研究表明,中华金叶榆子代黄叶苗叶绿体内膜系统发育缺陷,基粒片层垛叠失败,进而多种色素含量大幅下降,光合系统发育不完全,致使其叶片呈现黄色、光合性能下降、植株生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金叶榆子代苗 叶色突变体 呈色机制 叶绿素荧光 叶绿体超微结构
下载PDF
诱发温度敏感型水稻叶色突变体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贵富 吴跃进 +2 位作者 许霞 舒庆尧 夏英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1期16-19,共4页
在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发的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体中,发现有4个突变体的叶色表达与温度有关。突变体W4、W11在高温(30~35℃)叶片呈白色,在低温下(20~25℃)表现为黄色或浅黄色。35℃时叶绿素(a+b)含... 在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发的温敏核不育水稻叶色突变体中,发现有4个突变体的叶色表达与温度有关。突变体W4、W11在高温(30~35℃)叶片呈白色,在低温下(20~25℃)表现为黄色或浅黄色。35℃时叶绿素(a+b)含量分别为0.0219和0.0536mg/g鲜重,而在25℃时分别上升到0.2410和0.3431mg/g鲜重,增长幅度达10倍左右。相反,突变体W17和W25在低温下表现为白色,高温下转为浅绿色。在25℃时叶绿素含量分别只有0.0813和0.0172mg/g鲜重,在35℃时分别上升到1.0570和1.1367mg/g鲜重,增长幅度高达90倍以上。在此温度范围内,对照2177S的叶绿素含量在同一数量级内变化。在生长过程中,上述突变体的叶片均可转换成黄绿色或绿色,并开花结实。在25℃下生长到3.5叶期时,W4和W11的叶绿素含量已接近2177S的水平,分别达到对照的88.6%和81.1%。但W25在20℃及以下温度生长时,叶片始终呈白色,不发生转换,从而表现出条件致死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色突变 温度 叶绿素 条件致死 水稻
下载PDF
三角紫叶酢浆草叶色变异株系的RAPD和ISSR标记初步鉴定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甦 王永清 +2 位作者 陶炼 付燕 杨芩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0-938,共9页
以三角紫叶酢浆草叶色变异株系和其野生型植株为材料,对其遗传物质进行分子水平上的初步检测。采用DNA混合样本池法,构建变异型样本池和野生型样本池,并以这两个DNA池做模板分别进行RAPD-PCR和ISSR-PCR扩增。从70个RAPD随机引物和100个I... 以三角紫叶酢浆草叶色变异株系和其野生型植株为材料,对其遗传物质进行分子水平上的初步检测。采用DNA混合样本池法,构建变异型样本池和野生型样本池,并以这两个DNA池做模板分别进行RAPD-PCR和ISSR-PCR扩增。从70个RAPD随机引物和100个ISSR随机引物中分别筛选出2个RAPD特异引物(S76,S118)和2个ISSR特异引物(UBC818,UBC868),均能在上述两个DNA池之间扩增出稳定的差异性条带共6条。其中,变异株系的差异性缺失带S118700-800测序成功,其序列包含编码叶绿体光系统Ⅰ第Ⅶ亚基的基因。研究结果表明,与其野生型相比,该叶色变异株系的确发生了遗传物质的变化,且在一定继代范围内能通过无性繁殖方式稳定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紫叶酢浆草 叶色变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RAPD ISSR
原文传递
沙棘叶水溶性多糖的抗突变作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芳亮 高杨 +2 位作者 刘莹 杨新源 王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7-219,共3页
为了研究沙棘叶水溶性多糖(WPHL)的抗突变作用,本实验通过微核实验、精子畸变实验和彗星实验观察WPHL对环磷酰胺(CP)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肝细胞DNA损伤和精子畸变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PHL在50mg/(kg.d)剂量时,对CP诱发... 为了研究沙棘叶水溶性多糖(WPHL)的抗突变作用,本实验通过微核实验、精子畸变实验和彗星实验观察WPHL对环磷酰胺(CP)诱发的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肝细胞DNA损伤和精子畸变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PHL在50mg/(kg.d)剂量时,对CP诱发的微核(P<0.05)和精子畸变(P<0.05)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以显著减小肝脏彗星细胞的数量和缩短彗星细胞尾巴的长度(P<0.05)。说明有显著的抗突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叶 多糖 抗突变 微核实验 彗星实验
下载PDF
花烛离体培养叶色变异株系的相关性状 被引量:6
18
作者 徐彬 辛伟杰 +3 位作者 王广东 郭维明 文方德 金剑平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8-702,共5页
以花烛(Anthuriumandraeanum)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中再生出的一株花叶变异植株为原始材料,进行增殖并对得到的3个叶色变异株系的叶色相关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愈伤组织器官发生途径和腋芽增殖途径对这一花叶苗进行增殖,均分离... 以花烛(Anthuriumandraeanum)间接器官发生途径中再生出的一株花叶变异植株为原始材料,进行增殖并对得到的3个叶色变异株系的叶色相关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愈伤组织器官发生途径和腋芽增殖途径对这一花叶苗进行增殖,均分离到3种变异株系,即花叶苗、黄化苗和天鹅绒绿色叶片苗;天鹅绒绿色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比正常离体苗的含量低;叶片解剖结构表明,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分布与其叶片表现型相同,天鹅绒绿色叶片与正常叶片在解剖结构上无明显差异。花烛原套只具有1层细胞,无明显的L2层分生结构,因此叶肉的薄壁细胞完全由向各个方向分裂的原体细胞发育而来,这种组织结构导致花叶叶片中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和不含有叶绿体的薄壁细胞呈不规则分布。这种花叶株系可以作为育种材料或直接作为盆栽花烛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烛 叶色变异 叶绿素含量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水稻卷叶矮化突变体rld的表型鉴定及基因精细定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葛倩雯 金宝花 +3 位作者 傅小进 顾志敏 陈析丰 马伯军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434-440,共7页
为了研究引起水稻叶片卷曲的分子机理,鉴定出新的水稻卷叶基因.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品种镇恢084,获得一份卷叶矮化突变体材料,命名为rld(rolling leaf and dwarf).通过形态学分析水稻表型,石蜡切片观察叶片细胞组织形态,图位克隆... 为了研究引起水稻叶片卷曲的分子机理,鉴定出新的水稻卷叶基因.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籼稻品种镇恢084,获得一份卷叶矮化突变体材料,命名为rld(rolling leaf and dwarf).通过形态学分析水稻表型,石蜡切片观察叶片细胞组织形态,图位克隆和测序技术进行精细定位和确定目的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序列结构.结果显示:rld突变体叶片极度内卷,株高降低,穗长变短,结实率降低;rld突变体叶片维管束间的下表皮叶肉细胞面积增大;rld基因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2和Indel5间的32.3kb的物理区间,测序发现rld是调控卷叶基因RL9的一个新等位基因,由于外显子上精氨酸缺失引起rld基因编码的蛋白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推测精氨酸在RL9蛋白的正常功能行使过程中是必要的,对维持水稻叶片表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卷叶矮化突变 rld 基因定位 候选基因
下载PDF
水稻黄叶标记不育系黄玉A的选育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圣泉 周祥胜 +3 位作者 吴殿星 舒小丽 陈善福 舒庆尧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12,共3页
黄玉A是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用γ射线诱变Ⅱ-32B干种子,经筛选和回交转育而成的黄叶标记籼型不育系。黄玉A自出苗后第1片叶起,叶片就显示黄化特征,黄叶性状在整个生育期间表达稳定。与Ⅱ-32A相比,黄玉A的不育度、抗病性和开花... 黄玉A是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用γ射线诱变Ⅱ-32B干种子,经筛选和回交转育而成的黄叶标记籼型不育系。黄玉A自出苗后第1片叶起,叶片就显示黄化特征,黄叶性状在整个生育期间表达稳定。与Ⅱ-32A相比,黄玉A的不育度、抗病性和开花习性较为接近,但柱头总外露率和双外露率明显较低,植株生长势较弱,然而,用黄玉A所配组合不仅优势明显,而且表现出明显的早熟效用。该不育系于2005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成果鉴定,所配组合黄优C23等在区试中表现出色,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黄叶标记 辐射诱变 黄玉A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