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域外法查明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5
1
作者 刘萍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4期511-516,共6页
目前,我国的域外法查明制度过于原则、简单,亟待重构。在重构中,我国应采用域外法“特殊法律说”;对域外法的查明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不同阶段责任主体不同;法院和当事人可通过多种途径查明域外法;对查明的域外法应经确认程序予以认定;在... 目前,我国的域外法查明制度过于原则、简单,亟待重构。在重构中,我国应采用域外法“特殊法律说”;对域外法的查明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不同阶段责任主体不同;法院和当事人可通过多种途径查明域外法;对查明的域外法应经确认程序予以认定;在域外法查明的第三阶段,法官尽到勤勉义务仍不能查明时,即可认定为域外法不能查明;域外法不能查明的,可适用同本应适用的外国法相类似的法或直接适用中国法或适用一般法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法查明 "法律说" "事实说"
下载PDF
《民法典》中的“国家” 被引量:34
2
作者 谢鸿飞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24,共13页
《民法典》中的国家形象包括五个面向。国家作为保护者,践履对民事权利主体的消极义务、保护义务和给付义务;国家作为合作者,容让社会,承认民事习惯作为民法的补充性法源,不再通过国家政策影响民事裁判,适用比例原则权衡私法价值和公法... 《民法典》中的国家形象包括五个面向。国家作为保护者,践履对民事权利主体的消极义务、保护义务和给付义务;国家作为合作者,容让社会,承认民事习惯作为民法的补充性法源,不再通过国家政策影响民事裁判,适用比例原则权衡私法价值和公法管制目标,在公益、公共事业领域与社会合作;国家作为权利人,享有民法上的国家所有权,并通过国有企业从事经营行为,但受公法规制,以避免其遁入私法;国家作为教化者,培育自治自律的公民,并致力于家庭的"再家庭化";国家作为再分配者,在民法内部通过权利义务关系的配置和调整进行资源再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义务 担保国家 公法遁入私法 民事习惯 家庭法例外论
原文传递
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辨治规律 被引量:26
3
作者 沈会 陶汉华 +2 位作者 张诏 展照双 朱炜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52-754,共3页
慢性肾衰属于《金匮要略》虚劳病,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是肾气大亏,脾肾虚衰,浊瘀内停,多表现气血阴阳俱虚。其治疗规律:首先补脾胃、建中气,可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基础上加党参、白术、茯苓等;二是重视补益脾肾二脏,以肾气丸为代表方... 慢性肾衰属于《金匮要略》虚劳病,慢性肾衰的基本病机是肾气大亏,脾肾虚衰,浊瘀内停,多表现气血阴阳俱虚。其治疗规律:首先补脾胃、建中气,可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基础上加党参、白术、茯苓等;二是重视补益脾肾二脏,以肾气丸为代表方,可加枸杞子、菟丝子、冬虫夏草等;三是扶正祛邪,虚实并治,以薯蓣丸为代表方,可加大黄、芒硝等,以加强泄浊排毒之功;四是侧重甘温扶阳,重用附子、桂枝、黄芪、生姜等药,此治法在临床上对于慢性肾衰病人而阳虚偏甚者最为适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金匮要略》虚劳理论,对现代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匮要略 虚劳 慢性肾衰 辨治规律
原文传递
中国的劳务派遣:从诉讼档案出发的研究(之一) 被引量:17
4
作者 黄宗智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47,共22页
本文根据2012年所有(被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数据库纳入的)基层法院判决的关乎劳务派遣的劳动争议案件来澄清新型"劳务关系"与旧型"劳动关系"两者在理论和实用层面上的不同。文章也检视了劳务派遣中介公司与其(签... 本文根据2012年所有(被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数据库纳入的)基层法院判决的关乎劳务派遣的劳动争议案件来澄清新型"劳务关系"与旧型"劳动关系"两者在理论和实用层面上的不同。文章也检视了劳务派遣中介公司与其(签订合同的)工人间的纠纷的案例,来阐明两者之间的法定关系,并澄清其和企业与工人间的"劳务关系"以及"劳动关系"又有什么样的不同。三种不同工作关系对比彰显的是,今天劳动法理论与实践中所存在的一个"黑洞",与其所制造的割开合同签订与管理实施、劳工的"人"与其所做的"工"相关。文章最后把劳务派遣置于全球化了的劳工社会史与法律史整体之中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务关系VS.劳动关系 “用工单位”VS.“用人单位” 派遣公司与工人的关系 签订合同单位VS.管理单位 劳动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黑洞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法学的困境与出路——兼对社会法等部门法划分的反思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昌庚 《北方法学》 CSSCI 2014年第5期81-89,共9页
中国经济法学困境不在于以我国所定义的经济法内容本身,而在于经济法研究的经济法学出现了问题。经济法学其实是最具中国本土特色的部门法学,同时也是经济法学困境的原因所在。经济法学界研究路径转型对经济法学困境突破至关重要。通过... 中国经济法学困境不在于以我国所定义的经济法内容本身,而在于经济法研究的经济法学出现了问题。经济法学其实是最具中国本土特色的部门法学,同时也是经济法学困境的原因所在。经济法学界研究路径转型对经济法学困境突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借鉴世界两大法系的务实禀赋,审视与检讨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以一种非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审视经济法,包括但不限于以非传统部门法划分标准审视经济法的独立性、经济法划分的相对性、经济法回归到经济政策的法条解读或其他可能、经济法总论仅具有形式意义、经济法总论与分论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关系等,这将是中国经济法及其经济法学的必然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法学 部门法划分理论 相对性
下载PDF
现代篮球技术创新理论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万阳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9-83,共5页
篮球运动创新的实质和核心是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为现代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以篮球运动实践活动为依据 ,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 ,探索篮球技术创新的规律 ,研究篮球技术创新的方法 ,建立现代篮球技术创新的... 篮球运动创新的实质和核心是技术的创新 ,技术创新为现代篮球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以篮球运动实践活动为依据 ,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 ,探索篮球技术创新的规律 ,研究篮球技术创新的方法 ,建立现代篮球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从而科学地指导篮球技术创新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篮球 技术创新 创新方法 创新规律 创新理论
下载PDF
西方自然法学派主要权利理论解读 被引量:8
7
作者 征汉年 章群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44,共8页
社会法学派是现代西方法学派的主要派别之一,其本质是现实主义法学。权利理论来源于庞德的社会学法学,其基本理论主张表现为对过去法律权利制度的批判,重视“实际的法”而排斥“书本的法”。对其主要代表人物庞德、塞尔兹尼克和卢曼的... 社会法学派是现代西方法学派的主要派别之一,其本质是现实主义法学。权利理论来源于庞德的社会学法学,其基本理论主张表现为对过去法律权利制度的批判,重视“实际的法”而排斥“书本的法”。对其主要代表人物庞德、塞尔兹尼克和卢曼的权利理论进行解读,明确法律的任务或作用并不是创造利益,而只是承认、确定、实现和保障利益或权利,从而使法律成为调整和控制社会经济的有力工具,追求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秩序的条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法学派 权利自由说 权利公意说 权利正义说 权利平等说
下载PDF
综合行政执法的理论困惑与反思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国旗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1-35,共5页
综合行政执法从实践中产生,进入制度实施以来,综合行政执法已经取得了很大实效,其价值和意义不断被发现。与此同时,相关的理论争议也一直不断,甚至有人质问综合行政执法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停止试点的观点。对这些问题不加以澄... 综合行政执法从实践中产生,进入制度实施以来,综合行政执法已经取得了很大实效,其价值和意义不断被发现。与此同时,相关的理论争议也一直不断,甚至有人质问综合行政执法是否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停止试点的观点。对这些问题不加以澄清,势必影响综合行政执法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文章对综合行政执法的合法性、实效性以及路径选择等质疑加以归纳与反思,对综合行政执法的性质和价值加以进一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行政执法 困惑 反思
下载PDF
试论反垄断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兵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5期68-74,共7页
本文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民主主义及相应的法学思想是反垄断的三大思想理论基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要贯穿在竞争理论中 ,竞争理论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反垄断的立法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过程。经济民主主义呼唤民主与自由 ,强调机会平等... 本文认为经济自由主义、经济民主主义及相应的法学思想是反垄断的三大思想理论基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要贯穿在竞争理论中 ,竞争理论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反垄断的立法与实践的变化发展过程。经济民主主义呼唤民主与自由 ,强调机会平等与权利平等 ,对反垄断的影响较晚。从权利本位到社会本位 ,单个企业的利益要服从国家经济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 ,既促进了反垄断法的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断 竞争 经济自由 经济民主 有效竞争 '后民法'理论
下载PDF
行政法学方法论之比较——以行政决策作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吕成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行政行为形式论"在分析行政决策时并不成功,行政决策很难予以"型式化"。①"行政过程论"对行政决策的分析更加符合行政决策的实际。"行政过程论"扩展了观察问题的视野,但在解决问题时仍有不足... "行政行为形式论"在分析行政决策时并不成功,行政决策很难予以"型式化"。①"行政过程论"对行政决策的分析更加符合行政决策的实际。"行政过程论"扩展了观察问题的视野,但在解决问题时仍有不足,还需要引入"行政法律关系论"。未来我国行政法学的研究,应当构建"行政行为形式论"、"行政过程论"和"行政法律关系论""三位一体"的方法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决策 “行政行为形式论” “行政过程论” “行政法律关系论”
下载PDF
西方法治模式和中国法治道路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景文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47,共8页
西方法治模式是西方中心论在法学领域的表现。西方法治模式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指建立什么样的国内法律秩序;对外指如何看待其他国家、民族,要建立什么样的世界法律秩序。西方法治模式经历了形成、扩张和危机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西方法治模式是西方中心论在法学领域的表现。西方法治模式包括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对内指建立什么样的国内法律秩序;对外指如何看待其他国家、民族,要建立什么样的世界法律秩序。西方法治模式经历了形成、扩张和危机等不同的发展阶段。以西方法治模式为基础的法治进化论把法律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模式相链接,认为非西方国家处在法律发展的早期阶段,其法律将为处在高级阶段的西方法所取代。20世纪中期以来支撑这一模式的语境变了,事实表明,西方的发展路径不是唯一的,在中国和其他文明中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足以和西方相媲美的成就。中国法治发展,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代,都有其自身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法治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中心论 法治模式 法治进化论 中国法治道路
下载PDF
中国法律解释理论演化路径检视——基于法学类CSSCI来源数据库的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江国华 韩玉亭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30,共13页
20年间中国法律解释理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就地域分布而言,法律解释理论研究的繁荣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契合关系;就年龄分布而言,60后和70后这两大中青年学者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就学历和职称的层面而言,研究当中表现出了高学... 20年间中国法律解释理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就地域分布而言,法律解释理论研究的繁荣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契合关系;就年龄分布而言,60后和70后这两大中青年学者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就学历和职称的层面而言,研究当中表现出了高学历,高职称的倾向。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言,法律解释主体理论将是该领域新的突破点;在学术梯队建设方面,60后、70后、80后这三个群体将成为研究的主力。与此同时,未来一段时间之内高职称、高学历、高引用的三高学术明星将逐渐凸显,并出现类聚的趋向,至此法律解释理论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将逐渐的成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理论 CSSCI数据库 文献计量法
原文传递
法律实施学刍议 被引量:7
13
作者 肖强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9,共11页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然建成,书面上的法需要变成行动中的法,法律规则及其体系的目标需要实现,于是,法律实施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由此而形成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就有了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法律实施学的构建以法律社会工程论、法律过...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然建成,书面上的法需要变成行动中的法,法律规则及其体系的目标需要实现,于是,法律实施作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由此而形成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就有了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法律实施学的构建以法律社会工程论、法律过程论以及对形式主义法学的扬弃为理论基础,以法律实施为对象,围绕守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四个方面分层次展开研究,从而构建起完整而富有逻辑性的学术学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实施 法律实施学 理论基础 体系构成
原文传递
基体改性C/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化规律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铁虎 郑修麟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376-380,共5页
对基体改性C/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基体改性C/C复合材料在恒温下的氧化失重与氧化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1)失重率为0—60%的线性阶段;(2)失重申为60—80%... 对基体改性C/C复合材料在高温下的氧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基体改性C/C复合材料在恒温下的氧化失重与氧化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关系可分为三个阶段:(1)失重率为0—60%的线性阶段;(2)失重申为60—80%的指数阶段;(3)失重率为80—100%的线性阶段.其次又分析了基体改性C/C复合材料在恒定时间下的氧化失重与氧化温度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关系也可分为三个阶段:(1)室温一失重开始温度的恒重阶段;(2)失重开始温度一重量保持率为70%的指数阶段;(3)重量保持率为70%—0的线性阶段.并通过数学推导,证实了所提出的“基体改性C/C复合材料的氧化三段论”,对于进一步研究提高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及C/C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改性 氧化规律 碳碳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下载PDF
高等教育支撑引领强国建设的法治保障: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荣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54,共13页
构建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相匹配的国家治理体制与法律制度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的良法善治,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公法视野下的大学法范式顺应了小科学时代学术创新的基本规律。与此相比,... 构建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相匹配的国家治理体制与法律制度体系,推动高等教育的良法善治,成为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以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公法视野下的大学法范式顺应了小科学时代学术创新的基本规律。与此相比,私法视野下的英美大学法范式更加契合大科学时代学术创业的价值诉求。法治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表明,当高等教育法律制度体系与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阶段性特征相契合时,国家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实力将会产生实质性跃升。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人才中心转移的背后,离不开高等教育法律制度优势的作用发挥。对于中国而言,促进高等教育支撑引领强国建设,呼唤更加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一方面,要明确国家与大学之间的法理关系,厘清高校依法自主办学这一法律制度的内涵,明晰公法与民法两种语境下高校法人的权利能力及其责任;另一方面,要激发高校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活力,明晰高校教师作为特殊劳动者的法律地位,摒弃高权管制框架对教师知识产权与创新自由的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 学术自由 公私法合作理论 高校法人制度
下载PDF
欧盟金融监管制度的硬法性分析——以银行法为核心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冲 《中德法学论坛》 2009年第1期69-91,共23页
国别监管的缺陷和全球监管的缺失为区域金融监管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区域金融监管成为国家防范金融危机、促进金融发展的现实需求。区域一体化的方兴未艾以及在全球范围形成的区域组织为区域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形... 国别监管的缺陷和全球监管的缺失为区域金融监管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区域金融监管成为国家防范金融危机、促进金融发展的现实需求。区域一体化的方兴未艾以及在全球范围形成的区域组织为区域金融监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已形成且在发展的欧盟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和东盟金融监管制度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各有利弊。本文运用软法和硬法理论,从制度渊源、制度内容、制度实施以及争端解决的模式四个方面人手对欧盟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分析,论证了欧盟金融监管制度的硬法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监管 欧盟金融监管 软法—硬法—理论
下载PDF
行政协议效力认定的公私法协动论
17
作者 严益州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9-1637,共19页
在行政协议效力认定的问题上,公法主导论暴露出局限性。该模式过度依赖行政行为规则的优先适用,忽略了民事法律行为规则的功能价值。这不仅削弱了法律适用的灵活性,而且低估了案件审理的复杂性。与之相对,公私法协动论以综合性视角解决... 在行政协议效力认定的问题上,公法主导论暴露出局限性。该模式过度依赖行政行为规则的优先适用,忽略了民事法律行为规则的功能价值。这不仅削弱了法律适用的灵活性,而且低估了案件审理的复杂性。与之相对,公私法协动论以综合性视角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公法与私法的有效互动,满足行政性与契约性的动态特性,并实现不同规则之间的功能整合。在理论层面,它通过承认、利用和协调差异,建立行政行为规则和民事法律行为规则相互协作的基础结构。在实践层面,它提倡动态考察各审查模块中行政性和契约性的要素组合,深入探讨如何使不同规则形成交互支持秩序,以提高裁判质量和平衡不同利益。公私法协动论应当取代公法主导论,成为行政协议司法审查的主导思想,推进行政法学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协议效力 公法主导论 公私法协动论
原文传递
法学硕士研究生《经济法总论》课程的定位与教学改进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会强 沈安琪 张龄方 《财经法学》 2017年第6期108-117,共10页
从各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定位的情况来看,硕士研究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学术型、实务型和通识型。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定位应属于学术型教育。但鉴于新形势的变化,在教育过程中也应当适当地加入一些实务型教育的成分。就我... 从各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定位的情况来看,硕士研究生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别——学术型、实务型和通识型。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定位应属于学术型教育。但鉴于新形势的变化,在教育过程中也应当适当地加入一些实务型教育的成分。就我国目前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经济法总论》而言,还存在着授课内容陈旧、与实务脱节、课堂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今后,该课程的授课方式应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在"老师讲"与"学生讲"之间取得平衡;授课内容应更加务实,应回应时事热点问题,加强案例教学的比重,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运用经济法理论解决实践中的难点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注重培养、锻炼与提升硕士研究生的学术综述与写作能力。建议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组织编写一本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的《经济法总论》统编教材,进一步凝聚学界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学 经济法总论 课程建设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的学理考察与规则设计
19
作者 殷爱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6-124,共9页
生态环境损害作为典型的公共风险,决定了对该风险的规制需要公法监管与私法救济的协同合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迈向公私法合作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旨在经由司法审查确保磋商协议的合法性并赋... 生态环境损害作为典型的公共风险,决定了对该风险的规制需要公法监管与私法救济的协同合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迈向公私法合作治理结构的重要一环,旨在经由司法审查确保磋商协议的合法性并赋予其强制执行力。基于此,该研究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适用效能不足,原因在于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的本质属性存在认知误区。研究认为,单纯的民事合同说或者行政契约说因理论缺陷无法与磋商协议的法律属性相契合。磋商协议具有公私法双重属性。但其私法属性更为凸显,属于特殊的和解协议,与调解协议不可混同。同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与非讼程序的基本特征不符,不可适用非讼程序法理进行司法审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司法确认程序性质与略式程序更为适配,应当设置特殊的程序规则。具体而言,赔偿权利人与赔偿义务人启动该程序应当共同申请并提交证明力高的表面证据。该类案件可以根据行政级别和案件影响程度设置级别管辖,并由各地法院设立专门法庭集中管辖。法院在对申请书和证据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时,应当秉持实质尊重原则,以磋商程序正当性和磋商协议合法性为审查重点,以不损害公共利益和案外利害关系人利益为底线要求。一旦磋商协议内容存在实质争议,法院应当终结该程序,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该程序应当保障案外利害关系人的程序参与权,并适用“异议-撤销”的事后救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磋商协议 公私法合作理论 司法确认程序 略式程序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民族法学的发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龚战梅 胡永平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49-53,共5页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民族法学发展的重要理论方针,它的提出实现了法律观念的根本转变,保障了民族法学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科学发展观要求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法律生态化的理念对现行环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按照21世纪环境时...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民族法学发展的重要理论方针,它的提出实现了法律观念的根本转变,保障了民族法学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科学发展观要求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法律生态化的理念对现行环法律制度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按照21世纪环境时代的要求进行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民族法学 法学理论 法律制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