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毛成责 花卫华 +4 位作者 钟俊生 陈渊戈 矫新明 张晓昱 袁广旺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97-403,共7页
为探明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每月对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仔稚鱼1718尾(隶属于28科4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29种,占总渔获量的71.90%,河口性鱼类14种(21.14%),洄游性鱼类2种(6.91... 为探明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于2010年8月-2011年8月每月对泗礁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进行调查,共采集仔稚鱼1718尾(隶属于28科4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29种,占总渔获量的71.90%,河口性鱼类14种(21.14%),洄游性鱼类2种(6.91%),淡水性鱼类1种(0.05%).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α多样性指数总体春夏季较高而冬季较低,2010年8月α多样性3项指数均为最高;St.5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最高,Pielou均匀度指数也较高;受沙滩理化因子、产卵场、仔稚鱼游泳能力、饵料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St.5与St.7在种类组成上与其余站位存在着明显差异,开放型沙滩St.4与St.8的种类组成较为相近;1-8、2-7有共同优势种鯷(Engraulis japonicus),5-6有共同优势种中华侧带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鮻(Liza haematocheila)和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等,3组站位各自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礁 沙滩 碎波带 仔稚鱼 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1986年秋日本以南和以东海域仔稚鱼的分布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春生 《东海海洋》 1994年第1期58-68,共11页
1986年10~11月在日本以南和以东海域的41个测站进行了鱼卵、仔鱼的调查,共采集到996尾仔稚鱼,它们隶属于38科67种,经济鱼类仔鱼稀少,而大洋性发光鱼类仔鱼十分丰富,其中钻光鱼科和灯笼鱼科分别占仔鱼总数的50... 1986年10~11月在日本以南和以东海域的41个测站进行了鱼卵、仔鱼的调查,共采集到996尾仔稚鱼,它们隶属于38科67种,经济鱼类仔鱼稀少,而大洋性发光鱼类仔鱼十分丰富,其中钻光鱼科和灯笼鱼科分别占仔鱼总数的50.50%和32.33%。优势种为细钻光鱼、串灯鱼和西明灯鱼,它们分别占仔鱼总数的25.30%,16.47%和7.53%。仔鱼的丰度在黑潮流轴外侧边缘及其邻近的大洋域最高,在日本以南的沿岸水域占第二位,而在日本以东的混合水域最低。仔鱼丰度与温、盐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邻近海域 仔稚鱼 分布
下载PDF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仔稚鱼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春生 何宗玉 +2 位作者 何德华 高爱根 杨俊毅 《东海海洋》 2002年第2期31-39,共9页
利用 1 997年~ 1 999年“大洋一号”调查船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用邦哥网所采集的样品 ,对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密度的平面分布和年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开辟区共有 2 2科 6 1种仔稚鱼 ,其中大洋性发... 利用 1 997年~ 1 999年“大洋一号”调查船在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用邦哥网所采集的样品 ,对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密度的平面分布和年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开辟区共有 2 2科 6 1种仔稚鱼 ,其中大洋性发光鱼类灯笼鱼科的种类最多 ,达1 7种 ,约占总种类数的 2 8% ,其次是钻光鱼科 (6种 )、金枪鱼科 (6种 )和拟白鲑科 (5种 ) ,分别约占总种类数的 1 0 %、 1 0 %和 8%。东、西两区的种类组成有较大的差异 ,共有种仅为 1 7种 ,东区种类数 (48种 )明显多于西区种类数 (3 0种 )。仔稚鱼的密度有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变化 ,东区仔稚鱼的密度高于西区 ,东区 1 999年仔稚鱼的密度约为 1 997年的 5倍 ,西区 1 999年仔稚鱼的密度约为 1 998年的 3倍。仔稚鱼密度的年间变化可能与 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多金属结核开辟区 仔稚鱼 分布特征 发光鱼类 厄尔尼诺 年间变化 海洋
下载PDF
长江口南支邻近水域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差异及关联 被引量:1
4
作者 毛成责 陈渊戈 +4 位作者 钟俊生 花卫华 矫新明 张晓昱 袁广旺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为探明长江口南支及邻近水域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差异及相互联系,分别对长江口南支、杭州湾北岸与泗礁沙滩碎波带进行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取样调查,样品在实验室内进行种类鉴定及数量统计。结果显示:种类组成方面,3处水... 为探明长江口南支及邻近水域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差异及相互联系,分别对长江口南支、杭州湾北岸与泗礁沙滩碎波带进行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取样调查,样品在实验室内进行种类鉴定及数量统计。结果显示:种类组成方面,3处水域分别采集到仔稚鱼11科40种、23科59种与28科46种,共有种7种;洄游性种类、河口性种类与海洋性种类分别为3者优势类群;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长江口南支最高,为41.45 ind./haul,泗礁沙滩最低,为5.72 ind./haul;长江口南支仔稚鱼各发育阶段个体分布相对均匀,杭州湾北岸以稚鱼个体为主,泗礁沙滩以后弯曲期仔鱼占优势;多样性指数杭州湾北岸最高,为2.19,泗礁沙滩最低,为1.75;长江口南支与杭州湾北岸群落相似度较高。数量变动方面,3处水域种类数均为8月最高,CPUE分别于8月、9月与5月达到峰值。生境功能方面,长江口南支兼具定居地、保育场与暂居地等功能,杭州湾北岸与泗礁沙滩则仅为保育场与暂居地;3处水域共有种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及不同发育阶段进入3处水域栖息保育,长江口南支及其邻近水域碎波带是其向岸及溯河洄游过程中的重要保育场与中转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南支 邻近水域 碎波带 仔稚鱼 群落 差异与关联
原文传递
田岙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方永清 钟俊生 +3 位作者 毛成责 葛成冈 杨平海 陈渊戈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8-602,共5页
为了探明田岙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规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每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在田岙沙滩进行昼夜调查。全年共采集到仔稚、幼鱼484尾,隶属于22科33种,其中海洋鱼类14种,河口鱼类11种,洄游鱼类6种... 为了探明田岙沙滩碎波带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规律,2010年10月-2011年9月每月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在田岙沙滩进行昼夜调查。全年共采集到仔稚、幼鱼484尾,隶属于22科33种,其中海洋鱼类14种,河口鱼类11种,洄游鱼类6种,淡水鱼类2种。(Liza haematocheila)为最优势种,占仔稚鱼总个体数的29.5%。仔稚鱼白天的CPUE和种类数显著高于夜间(P<0.01)。仔稚鱼丰度在6:00-8:00和14:00-18:00两个时间段较高,种类数在6:00-8:00和12:00-18:00两个时间段较多。研究结果表明:仔稚鱼白天倾向于在碎波带浅水区活动,夜间选择碎波带浅水区生活的可能性不大。研究亮点:本研究首次对沙滩碎波带浅水区的鱼类早期资源进行了昼夜调查,得出了该水域仔稚鱼群落结构的昼夜变化规律和移动模式,为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行为学研究和渔业早期资源的利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碎波带 群落结构 昼夜变化
原文传递
人工育苗条件下的大黄鱼胚胎发育及其仔、稚鱼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刘家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64,共4页
连续观察人工育苗中同一批受精卵,在水温23.2~23.4℃、盐度27.00~27.80 条件下,经过26 h 36min孵出仔鱼,并继续观察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 性。还比较了不同年份与不同批次的观察资料,... 连续观察人工育苗中同一批受精卵,在水温23.2~23.4℃、盐度27.00~27.80 条件下,经过26 h 36min孵出仔鱼,并继续观察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与生态习 性。还比较了不同年份与不同批次的观察资料,讨论了水温等环境条件变化对胚胎发育的 影响,以及仔、稚鱼器官发育与日龄、生长速度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胚胎发育 仔稚鱼 形态 生态 人工育苗
下载PDF
花尾胡椒鲷仔稚鱼期消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7
作者 蔡克瑕 王重刚 +1 位作者 陈品健 谢仰杰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01-204,共4页
本文研究了花尾胡椒鲷仔、稚鱼发育时期不同日龄的三种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早期仔鱼已具有一定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蛋白酶比活力在仔稚鱼转变期和稚鱼向幼鱼转变时明显下降 ,淀粉酶活性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内源营养向外源... 本文研究了花尾胡椒鲷仔、稚鱼发育时期不同日龄的三种消化酶活性的变化。早期仔鱼已具有一定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 ,蛋白酶比活力在仔稚鱼转变期和稚鱼向幼鱼转变时明显下降 ,淀粉酶活性随日龄增加呈下降趋势 ,内源营养向外源营养转换过程中 ,脂肪酶活性先升后降 ,进入稚鱼期后比活力迅速再次提升。结果表明 ,消化酶活性的变化与仔、稚鱼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具相关性。混合营养期结束后 ,1 3日龄仔鱼的三种酶活性均下降 ,且比活力很低 ,以及稚、幼鱼转变期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也出现较大幅度降低 ,说明消化酶活性在仔、稚鱼发育关键时期处在较低水平 ,可能是此期间高死亡率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尾胡椒鲷 仔鱼 稚鱼 消化酶 活性 鲷鱼
下载PDF
花鲈仔稚鱼的生长发育与摄食节律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竺俊全 李明云 吴锡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10-215,共6页
对人工育苗条件下花鲈仔、稚鱼的生长发育与昼夜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8.5~20.0℃条件下,仔鱼5日龄开口摄食;8日龄,卵黄囊与油球消失;14日龄,尾鳍开始分化;24日龄,第二背鳍和臀鳍开始分化;42日龄,第一背鳍开始分化;58日... 对人工育苗条件下花鲈仔、稚鱼的生长发育与昼夜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8.5~20.0℃条件下,仔鱼5日龄开口摄食;8日龄,卵黄囊与油球消失;14日龄,尾鳍开始分化;24日龄,第二背鳍和臀鳍开始分化;42日龄,第一背鳍开始分化;58日龄,鳞片开始出现;67日龄,形体与鳍式已同成鱼。仔、稚鱼苗的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白天摄食,夜间不摄食;40日龄前,18:00时前后肠(胃)充塞度最高;49~50日龄及59~60日龄,10:00~20:00时肠(胃)充塞度多数个体5级、少数4级。仔、稚鱼全长与日龄的关系为L=2.6358+0.2700T,全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3.48×10-3×L3.4433,体重与日龄的关系为W=0.705×10-4×T3.45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稚鱼 生长发育 摄食节委 仔鱼 体重
下载PDF
红鳍笛鲷仔、稚鱼异速生长 被引量:16
9
作者 程大川 马振华 江世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6-213,共8页
运用生态学和传统理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孵化后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仔、稚鱼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红鳍笛鲷人工繁殖、育苗提供参考资料。以17日龄为红鳍笛鲷仔、... 运用生态学和传统理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孵化后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仔、稚鱼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红鳍笛鲷人工繁殖、育苗提供参考资料。以17日龄为红鳍笛鲷仔、稚鱼的区分时期,结果表明,红鳍笛鲷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眼径和头高在仔鱼期均为正异速生长,稚鱼期吻长为等速生长,口宽、眼径和头高为负异速生长。在身体各部位中,仔鱼期头长和体高为正异速生长,躯干部和尾长为负异速生长;稚鱼期体高和躯干长为正异速生长,头长和尾长为等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仔鱼期红鳍笛鲷背鳍、腹鳍、尾鳍为正异速生长,胸鳍为等速生长,稚鱼期臀鳍为正异速生长,腹鳍、胸鳍和尾鳍为等速生长,背鳍为负异速生长。红鳍笛鲷这些关键器官的快速发育,使外源性营养开始后以最小的代谢损耗获得了生存能力的显著提升,对挑战和适应纷繁变换的外界压力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笛鲷 早期发育 稚鱼 异速生长
下载PDF
西伯利亚鲟仔稚鱼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13
10
作者 宋炜 宋佳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0-798,共9页
应用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技术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稚鱼发育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通过外部形态变化和内部器官发育情况,对西伯利亚鲟仔稚鱼发育各阶段进行区分。在水温(18.0±1.0)℃,pH 7.0~7.5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 应用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技术对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仔稚鱼发育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通过外部形态变化和内部器官发育情况,对西伯利亚鲟仔稚鱼发育各阶段进行区分。在水温(18.0±1.0)℃,pH 7.0~7.5的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9.05±0.14)mm,出膜后7日内为早期仔鱼阶段,仔鱼以卵黄囊作为营养来源,视觉是主要的感觉功能;8日龄至22日龄为晚期仔鱼阶段,最显著的特点是卵黄囊已消失,仔鱼转为底栖生活,开始主动摄食,各鳍条及其支鳍软骨逐渐发育完善,视网膜、味蕾、嗅囊和壶腹等器官的分化基本完成;23日龄至57日龄为稚鱼期,主要从骨板开始生长到骨板形成,各器官发育完善,身体各部分比例、体形及体色基本上与成鱼一致为止。西伯利亚鲟主要感觉器官的发育特征与其他硬骨鱼类相比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充分体现了西伯利亚鲟物种的古老性,在生物进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仔稚鱼 胚后发育 感觉器官 形态学 组织学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 Richardson)早期生长发育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耿智 徐冬冬 +3 位作者 史会来 楼宝 毛国民 李三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7-86,共10页
为研究黄姑鱼胚胎发育特征和胚后发育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形态学,2010-06-08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数码摄像显示系统对黄姑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拍摄,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结果表明,黄姑鱼卵为圆球形的端黄卵,... 为研究黄姑鱼胚胎发育特征和胚后发育的仔、稚、幼鱼发育阶段的形态学,2010-06-08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和显微镜数码摄像显示系统对黄姑鱼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拍摄,描述并记录其发育过程和时间。结果表明,黄姑鱼卵为圆球形的端黄卵,盘状分裂,中央有一个油球,卵径为(0.89±0.028)mm,油球直径为0.25mm;在水温为24℃、S为27条件下经22.5h完成孵化,胚胎发育可分为24期。胚后发育阶段,1~3日龄为卵黄囊期仔鱼;4日龄仔鱼开口,卵黄囊完全消失,此时仔鱼处于混合营养阶段,进入前弯曲期;6日龄仔鱼油球完全消失,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16日龄仔鱼尾鳍担鳍骨形成,脊椎末端上曲,进入弯曲期;21日龄仔鱼尾下骨后缘与尾索垂直,鳍条数不断增加,同时背鳍、臀鳍和腹鳍原基出现,进入后弯曲期;26日龄鱼苗全身被菊花状黑色素细胞,尾柄处开始被鳞,进入稚鱼期;31日龄以后,鱼苗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在水温为25~27℃,S为26~28的条件下,仔、稚、幼鱼全长与日龄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表明,黄姑鱼进入稚鱼期之后,其生长速率明显增大,为减少自残,应及时分池和投足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胚胎 仔稚幼鱼 生长发育
下载PDF
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冬娥 张雅芝 王涵生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7,共9页
据2005年10-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育苗试验场的试验数据,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5-28.5℃时,仔鱼在孵出第4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牡蛎受精卵和担轮幼... 据2005年10-12月,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海水育苗试验场的试验数据,采用生态学方法对人工培育的斜带石斑鱼仔、稚鱼的摄食习性与生长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温为26.5-28.5℃时,仔鱼在孵出第4天开口摄食,开口饵料为牡蛎受精卵和担轮幼虫.以后随着鱼体的生长,依次投喂臂尾轮虫、卤虫无节幼体、桡足类、鱼糜.对422尾仔、稚鱼观察结果表明,其摄食率达95.1%,消化道饱满系数波动在0.96%-34.15%之间,日摄食指数在45.83%-82.08%之间,其摄食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仔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1:00和15:00,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13:00和17:00,仔、稚鱼夜间基本不摄食.对较大个体的饵料生物有明显的选择性.摄食量(y)与体重(W)的关系式为y=0.017W+0.198,全长(LT)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LT=2.229e0.038D,体重(W)与日龄(D)的关系式为W=0.063e0.130D,全长(LT)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为W=0.0047LT3.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仔鱼 稚鱼 摄食 生长
下载PDF
星斑川鲽仔、稚、幼鱼的形态发育与生长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振华 王波 +3 位作者 姚振刚 孙丕喜 刘萍 王宗灵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0-97,共8页
为了摸清星斑川鲽仔、稚、幼鱼各期形态发育特征,2006年4—7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测量、拍摄记录星斑川鲽胚后发育形态变化。培育水温14.0~19.5℃,S27~31,光照度500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 为了摸清星斑川鲽仔、稚、幼鱼各期形态发育特征,2006年4—7月在实验室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通过电脑显示屏观察、测量、拍摄记录星斑川鲽胚后发育形态变化。培育水温14.0~19.5℃,S27~31,光照度500lx左右,饵料依次为经过强化的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和配合饲料。星斑川鲽初孵仔鱼全长1.80~2.08mm,1日龄仔鱼平均全长2.89mm;3日龄开始摄食;5日龄卵黄囊吸收完毕进入后仔鱼期;15~16日龄全长8.84mm,开始伏底变态进入稚鱼期;20日龄全长10.12mm,稚鱼右眼完全迂移至左侧,变态完成营底栖生活进入幼鱼期。星斑川鲽仔鱼变态发生日龄与培育水温有关,在12~15℃需24~27d;15~16℃需18~20d;17~19℃需15d。开始变态仔鱼全长9mm,变态完成时全长11mm。幼鱼期鳞被形成,基本具有成鱼的外部形态和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斑川鲽 幼鱼 形态发育 生长
下载PDF
卵形鲳鲹仔稚鱼异速生长的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其彬 马振华 +3 位作者 程大川 江世贵 李有宁 陈明强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9-266,共8页
以传统的理论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孵化后卵形鲳鲹1~36日龄仔、稚鱼各器官测量和分析,研究其在早期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含义,以期为卵形鲳鲹的人工繁殖、育苗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卵形鲳鲹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 以传统的理论生物学研究方法,对孵化后卵形鲳鲹1~36日龄仔、稚鱼各器官测量和分析,研究其在早期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其生态学含义,以期为卵形鲳鲹的人工繁殖、育苗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卵形鲳鲹仔、稚鱼的感觉、呼吸、摄食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头部器官中,吻长、口宽、眼径和头高在仔鱼期均为正异速生长,稚鱼期头高为等速生长,吻长、眼径和口宽为负异速生长。在身体各部位中,仔鱼期头长、体高和尾长为正异速生长,躯干长为负异速生长;稚鱼期各部分皆为等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仔鱼期卵形鲳鲹胸鳍长、尾鳍高和臀鳍长为正异速生长,尾鳍长为等速生长,背鳍长为负异速生长;稚鱼期背鳍长和臀鳍长为正异速生长,胸鳍长、尾鳍长和尾鳍高为等速生长。卵形鲳鲹这些关键部位的快速发育,使外源性营养开始后以最小的代谢损耗获得了生存能力的显著提升,对适应复杂的生存压力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鲳鲹 早期发育 仔、稚鱼 异速生长
下载PDF
眼斑双锯鱼仔稚鱼发育异速生长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静 周胜杰 +3 位作者 杨蕊 陈旭 杨其彬 马振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4-852,共9页
运用生态学和传统理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孵化后眼斑双锯(Amphiprion ocellaris)仔、稚鱼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眼斑双锯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参考资料。以11日龄为眼斑双锯鱼仔... 运用生态学和传统理论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孵化后眼斑双锯(Amphiprion ocellaris)仔、稚鱼在早期生存和环境适应上的异速生长及器官优先发育生态学意义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眼斑双锯鱼人工繁殖和育苗提供参考资料。以11日龄为眼斑双锯鱼仔、稚鱼的区分时期,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仔、稚鱼的感觉、摄食和游泳等器官快速分化,均存在异速生长现象。在头部器官中,吻长、眼间距、口宽和头高在仔鱼期均为正异速生长,吻至鳃裂前缘长和眼径为负异速生长。在身体各部位中,仔鱼期体高、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和体厚均为正异速生长,仅头长为负异速生长;在游泳器官中,仔鱼期眼斑双锯鱼尾鳍、背鳍、胸鳍、腹鳍和臀鳍均为正异速生长。稚鱼期眼斑双锯鱼头部、躯干及游泳等各器官均为负异速生长。眼斑双锯鱼这些关键器官的异速发育,对适应环境因子变化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异速生长 仔、稚鱼 早期发育
下载PDF
浙江舟山近海仔稚鱼时空动态变化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严峻 徐志进 +3 位作者 李铁军 王慧君 张冰妍 钱红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99-810,共12页
为探明舟山近海海域仔稚鱼丰度的分布、出现概率及与环境因素的综合关系,进一步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的补充机制,根据2019年3、4、7、11月在舟山近海海域开展的4个航次仔稚鱼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舟山近海仔稚鱼的出现概率、群落结构(种类... 为探明舟山近海海域仔稚鱼丰度的分布、出现概率及与环境因素的综合关系,进一步研究该海域渔业资源的补充机制,根据2019年3、4、7、11月在舟山近海海域开展的4个航次仔稚鱼生态调查资料,研究了舟山近海仔稚鱼的出现概率、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优势种数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仔稚鱼群落的季节变化和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环境变化对仔稚鱼补充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空间上,调查海区水深范围5~50 m,仔稚鱼集中分布于水深10~20m的近岸河口岛礁区;时间上的季节变化比较大,春夏季丰度高,冬季少。GLM模型结果显示:近岸河口型仔稚鱼在近岸出现的概率为0.65~0.95,在近海出现的概率为0.26~0.60;近海型仔稚鱼在近岸出现的概率为0.12~0.34,在近海出现的概率为0.32~0.54。仔稚鱼优势种春夏季各出现1种,秋冬季各出现2种,全年仔稚鱼优势种有4种。数量分布为:仔稚鱼种类数春季(19种)、夏季(16种)、秋季(10种)、冬季(5种),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按种类适温属性划分,调查海区仅出现暖温性和暖水性两种,其中暖温性15种(占已知适温类型种类的60%),暖水性10种(占40%);按生态类型划分,主要包括河口型(9种,36%)、沿岸型(9种,36%)、近海型(7种,28%)。研究结果揭示了仔稚鱼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舟山近海产卵场保护区、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舟山近海 仔稚鱼 生态类群 动态变化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光唇鱼仔稚幼鱼肠道菌群与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珊珊 张伟佳 +2 位作者 高阳 储张杰 李海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13-1322,共10页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系统研究了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仔鱼、稚鱼和幼鱼肠道菌群组成及与同时期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光唇鱼仔鱼、稚鱼和幼鱼的肠道菌群中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没有显著变化(P>...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系统研究了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仔鱼、稚鱼和幼鱼肠道菌群组成及与同时期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光唇鱼仔鱼、稚鱼和幼鱼的肠道菌群中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随着光唇鱼幼体的发育,养殖水体中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光唇鱼仔鱼和稚鱼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门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组成,而同时期养殖水体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光唇鱼幼鱼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门为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变形菌门,同时期养殖水体中优势菌门由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梭杆菌门组成。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光唇鱼幼体发育,在光唇鱼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梭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时序变化趋势与其在养殖水体中相同。在属水平上,光唇鱼仔鱼、稚鱼肠道菌群中优势菌属均为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而幼鱼肠道菌群中优势菌属为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稀有菌群和条件稀有菌群是光唇鱼肠道菌群和养殖水体细菌群落中的主要细菌分类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光唇鱼肠道菌群与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组成相关性不显著(P>0.05)。研究揭示了光唇鱼仔鱼、稚鱼、幼鱼肠道菌群及养殖水体中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及演替变化,为深入研究光唇鱼仔稚幼鱼肠道菌群及健康养殖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养殖水体 细菌群落 光唇鱼 仔稚幼鱼
下载PDF
短须裂腹鱼仔稚鱼发育及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俊 朱挺兵 +2 位作者 杨德国 吴兴兵 柴毅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5,共7页
为了掌握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基础生物学资料,遏制其自然资源迅速下降态势,维护长江鱼类的生物多样性,在水温10.0~20.4℃的条件下,对人工催产孵化的短须裂腹鱼仔稚鱼形态发育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 为了掌握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基础生物学资料,遏制其自然资源迅速下降态势,维护长江鱼类的生物多样性,在水温10.0~20.4℃的条件下,对人工催产孵化的短须裂腹鱼仔稚鱼形态发育特征进行了连续观察,并逐日记录其生长情况,分析其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刚出膜短须裂腹鱼仔鱼全长(9.83±0.88)mm,呈现透明淡黄色,卵黄囊较大,胸鳍较小,仔鱼多侧卧静栖水底,人为刺激下可以向前移动;23日龄仔鱼全长(15.18±0.52)mm,卵黄全部消失,鳔室呈长圆柱形,肠道内充满食物,进入稚鱼期;35日龄稚鱼全长(16.75±0.75)mm,出现二鳔室、腹鳍呈现月牙状,腹鳍褶皱宽大;65日龄稚鱼全长(23.64±0.82)mm,腹鳍褶皱几乎消失,除未见臀鳞外,各鳍均已出现,其生活习性已与成鱼相似。短须裂腹鱼仔稚鱼的生长呈现先急速增加、而后平缓、再快速增加、而后变慢的过程,特定生长率呈现先迅速增加然后指数型下降的趋势。运用Matlab对短须裂腹鱼体长(LP)与日龄(t)的多项式关系函数LP=9.7296+0.55051t-0.0239t^2+5.1283×10^-4t^3-3.4419×10^-6t^4(R=0.9666,SD=0.6824,P<0.001)进行分析,求得22.14日龄和52.35日龄是短须裂腹鱼仔稚鱼生长变化的关键日龄,与个体发育阶段的卵黄消失(23日龄)和52日龄左右(20mm左右)稚鱼高死亡率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须裂腹鱼 仔稚鱼 生长特性
下载PDF
漓江中游近岸水域仔稚鱼物种组成及其与生境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封文利 吴志强 +1 位作者 黄亮亮 朱召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69-774,共6页
2014年5月、6月和7月对漓江中游近岸水域4种不同生境组合(A-复合河岸+卵石底质+有水生植物、B-天然河岸+沙底质+有水生植物、C-人工护岸+卵石底质+有水生植物、D-人工护岸+卵石底质+无水生植物)的仔稚鱼聚群进行了调查,共采集仔稚鱼样本... 2014年5月、6月和7月对漓江中游近岸水域4种不同生境组合(A-复合河岸+卵石底质+有水生植物、B-天然河岸+沙底质+有水生植物、C-人工护岸+卵石底质+有水生植物、D-人工护岸+卵石底质+无水生植物)的仔稚鱼聚群进行了调查,共采集仔稚鱼样本5 416尾,经鉴定为11种,隶属于3目5科10属.4种生境间的β多样性Cody指数测度矩显示,生境A、B与生境D物种组成差异较大,生境A与生境B差异最小.对4种生境仔稚鱼物种丰富度与丰度进一步做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LSD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有水生植物的生境仔稚鱼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无水生植物的生境(P<0.05),有水生植物的天然河岸生境中仔稚鱼丰度大于无水生植物的人工护岸生境仔稚鱼丰度(P<0.05),而底质类型对仔稚鱼丰富度和丰度影响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 丰富度 丰度 生境类型
下载PDF
石鲽人工繁殖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海滨 赵中华 +2 位作者 宋爱勤 张云尚 李玉珍 《齐鲁渔业》 1999年第5期34-35,共2页
首次报道了石鲽亲鱼培养、产卵习性、卵子孵化、仔稚鱼培育的试验结果。人工培养条件下,石鲽亲鱼性腺虽能发育,但难以自然产卵,需人工催产。石鲽性腺发育适宜水温为4~10℃,受精卵正常孵化水温为4~8℃。在6~10.5℃条件下,经34... 首次报道了石鲽亲鱼培养、产卵习性、卵子孵化、仔稚鱼培育的试验结果。人工培养条件下,石鲽亲鱼性腺虽能发育,但难以自然产卵,需人工催产。石鲽性腺发育适宜水温为4~10℃,受精卵正常孵化水温为4~8℃。在6~10.5℃条件下,经34天培育,共获1.3cm接近完成变态的稚鱼804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鲽 孵化 亲鱼 仔稚鱼培育 水温 自然产卵 性腺发育 初步研究 首次 正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