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的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被引量:18
1
作者 宫敬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27,共19页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 通行哲学教科书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表述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检视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便可明了,这些表述有缺陷,大量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没有得到表示存在的机会。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应命名为劳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容包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劳动哲学本体论、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围绕如何认识社会历史问题而展开,结果具有方法论性质。劳动哲学本体论是马克思思想整体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完成了哲学本体论思想史中的革命且大功告成。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以劳动为本体来看待人及其历史,就人论人地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理论是错误的。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劳动的技术基础和组织基础,是马克思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工艺特点的理论成果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历史唯物主义 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 劳动哲学本体论 人学历史唯物主义 工艺学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数字劳动及其与劳动者的双向建构 被引量:19
2
作者 孙伟平 尹帮文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65,共11页
劳动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在不同时代往往因劳动资料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迈入数字时代,随着信息科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组织关系等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种新型的劳动形态——... 劳动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在不同时代往往因劳动资料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形式。迈入数字时代,随着信息科技、智能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劳动方式、劳动过程、劳动组织关系等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一种新型的劳动形态——数字劳动——逐渐成为主流。数字劳动的产生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甚至在根源性意义上重构着劳动者本身。新型劳动者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素质与能力不断得到提升,这反过来又推动了数字劳动的发展与进步,二者呈现出双向建构的发展态势。立足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数字劳动进行系统考察和深度解剖,既是弄清数字时代劳动、劳动者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前提,也是推动劳动和劳动者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劳动 数字劳动者 唯物史观
下载PDF
利益范畴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解读 被引量:6
3
作者 谭培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76-80,104,共6页
利益 范畴古今有别: 古代对利益概念 的认 识仅停 留在 自然 利益 的水 平,近 代则 利益不仅同私有 财产权相联系,而 且同劳动相联 系。马克 思历 史唯物 主义 揭示 了利 益范 畴的 科学涵义:1 .利 益是指物质利 益;2 .利益 ... 利益 范畴古今有别: 古代对利益概念 的认 识仅停 留在 自然 利益 的水 平,近 代则 利益不仅同私有 财产权相联系,而 且同劳动相联 系。马克 思历 史唯物 主义 揭示 了利 益范 畴的 科学涵义:1 .利 益是指物质利 益;2 .利益 与生产 力发 展相 联系 并受 一定 经济关 系的 制约 ;3 .利 益范畴具有二重 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 范畴 劳动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政治哲学意蕴 被引量:13
4
作者 付文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为我们呈现了二重性劳动的社会效应,具体劳动造就了丰富有用的实体并呈现了可见的"物的关系",抽象劳动使交换成为可能并彰显了隐蔽的"人的关系"。在此...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为我们呈现了二重性劳动的社会效应,具体劳动造就了丰富有用的实体并呈现了可见的"物的关系",抽象劳动使交换成为可能并彰显了隐蔽的"人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和"实质从属"关系,继而深刻地展示了劳资关系的"对抗性质"。就此看来,劳动价值论不仅是马克思借以深刻把握资本主义"时代症候"的"批判的武器",还是他科学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其斗争策略的"武器的批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用经济学话语道说了"改变世界"的政治哲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论》 劳动价值论 政治哲学 唯物史观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四要素之争: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弦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5-60,共6页
数字劳动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劳动方式,它主要有数据、算法、人才、场景四个要素。目前国内主要从技术性层面针对数字劳动的这四个要素形成了若干争论。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来看,数字劳动主要分为了互联网中专业劳动者的数字劳动和... 数字劳动代表了一种崭新的劳动方式,它主要有数据、算法、人才、场景四个要素。目前国内主要从技术性层面针对数字劳动的这四个要素形成了若干争论。但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框架来看,数字劳动主要分为了互联网中专业劳动者的数字劳动和一般互联网用户的数字劳动,而对于后一种数字劳动进行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则成为了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四要素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性劳动 剩余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的历史整体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雷声 顾海良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1-8,89,共8页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靠近、肯定,再到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运用唯物史观、实现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内在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带领我...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怀疑到靠近、肯定,再到创新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一个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创立、运用唯物史观、实现劳动价值论与唯物史观内在结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带领我们走向了历史深处,并通过方法整体性和逻辑整体性的探寻,把握到了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 唯物史观 整体性
下载PDF
马克思《资本论》生态思想及其论辩之争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秀芬 包庆德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7,共6页
近年来中外学界对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展开论辩。否定说以《资本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过程论和唯物史观等为依据,推断其无视自然价值,放任人类"普罗米修斯式"对待自然而否认其生态思想;二分说割裂早期和晚期马克思思想,认为早... 近年来中外学界对马克思有无生态思想展开论辩。否定说以《资本论》劳动价值论、劳动过程论和唯物史观等为依据,推断其无视自然价值,放任人类"普罗米修斯式"对待自然而否认其生态思想;二分说割裂早期和晚期马克思思想,认为早期《手稿》异化思想有关注自然的一面,以及《形态》考察历史的自然史和人类史维度获得生态思想赞誉,《资本论》因其没有明确生态"宣言"和"政治经济学说与自然无涉"定性而忽视甚至遮蔽其生态思想。诘难说认为马克思不仅不包含生态思想,而且有反生态危险,甚至成为诱发生态问题的根源。肯定说的辩护体现出对马克思生态思想宏阔视野的解读和与时俱进的理解,引发人们对《资本论》博大精深思想的生态维度审视与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劳动价值论 自然价值 唯物史观 生态思想
原文传递
基于马克思劳动观的数字劳动界定 被引量:5
8
作者 高斯扬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9,共8页
21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劳动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目前,学界从多种角度对数字劳动进行界定,但是一些观点之间存在冲突。化解冲突的关键在于回归马克思劳动观。马克思劳动观既包含他对劳动内涵... 21世纪以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迅猛发展,数字劳动成为学界热议的话题。目前,学界从多种角度对数字劳动进行界定,但是一些观点之间存在冲突。化解冲突的关键在于回归马克思劳动观。马克思劳动观既包含他对劳动内涵的基本规定,又包含对劳动外延的科学阐述。基于马克思劳动观来界定,数字劳动仍遵循马克思对于劳动内涵的本体论、目的论和唯物论规定。但数字劳动作为一种人类劳动的新形式,发展出了劳动者运用数字劳动工具来改造数据劳动资料并使之符合需要的新内涵。数字劳动不是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颠覆,也不是概念创新,而是对人类劳动发展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数据产品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劳动观
原文传递
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吕世荣 刘旸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191,共9页
人的起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既唯物又辩证地实现了对该问题的科学解答。在这一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 人的起源问题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更是一个哲学问题。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既唯物又辩证地实现了对该问题的科学解答。在这一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实现了统一,为其逻辑起点提供了历史起点的根基,同时又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具有基础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起源 劳动 现实的个人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劳动观的三重维度及其时代意蕴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莉萍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3-31,共9页
劳动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哲学维度以异化为支点关涉人的本质,见证了异化史观至唯物史观的逻辑嬗变;二是政治经济学维度以劳动二重性为枢纽开展批判,深刻透析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根源,创立了科... 劳动作为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哲学维度以异化为支点关涉人的本质,见证了异化史观至唯物史观的逻辑嬗变;二是政治经济学维度以劳动二重性为枢纽开展批判,深刻透析资本与劳动的对立根源,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三是科学社会主义维度对无产阶级寻求劳动解放从而导向新的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进行犀利阐释,勾画出科学的劳动自由图景。鉴于此,立足三重维度考察马克思劳动观,既提供了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深挖其时代意蕴也给予我们透过劳动去洞察时代的哲学智慧,为新时代培树实干兴邦的劳动实践观、构筑崇尚劳动的劳动价值观、构建享受劳动的劳动幸福观提供了理论支撑、理论路径和理论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劳动观 唯物史观 异化劳动 劳动解放 习近平的劳动观
下载PDF
分工、所有制与历史唯物主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的比较
11
作者 陈广思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35-46,共12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两个文本都探讨所有制的话题,但在具体观点上有诸多区别。前者以分工为主要线索,表明分工决定着所有制的形成和变迁,由此决定社会历史的运动。这是一种“分工”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 《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两个文本都探讨所有制的话题,但在具体观点上有诸多区别。前者以分工为主要线索,表明分工决定着所有制的形成和变迁,由此决定社会历史的运动。这是一种“分工”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它隐藏着经济决定论和历史目的论。《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完全放弃分工的视角,明确地突破Eigentum的传统词义并赋予此词以“所有制”的内涵,从新的角度出发来定义和理解所有制范畴,认为在具体层面所有制由社会的具体因素决定,由此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很好地克服了“分工”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潜在的缺陷,表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成熟性、完善性和深刻性。把握这两个文本的这些区别,对我们理解马克思的所有制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工 所有制 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
下载PDF
马克思的历史观与哲学变革
12
作者 方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 历史观是马克思最具原创性贡献的领域之一,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哲学或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诞生以前,一切哲学在历史观上都受困于“观念的神话”与“遮蔽”。而“观念的神话”与“遮蔽”,源自人类实践的具体历史形式--分工,特别是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分工以及职业精神生产者的出现和扩大。唯物史观的创立,终结了观念决定历史的神话、超历史的历史哲学的神话、历史宿命论的神话,开辟了一种崭新的哲学图景。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应摈弃从观念到观念、从文献到文献、从概念到概念的研究范式,从实践的不同历史形态的变化入手,展开活的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历史观 观念神话 分工 唯物史观
下载PDF
论马克思分工理论和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趋势
13
作者 陈树鹏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8-27,共10页
马克思分工理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分工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阶级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和所有制理论等都有着密切关系。马克思把分工概括为自然的分工、真正的分工、自由的分工三种形态。马克... 马克思分工理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分工与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阶级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市民社会理论和所有制理论等都有着密切关系。马克思把分工概括为自然的分工、真正的分工、自由的分工三种形态。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划分理论与分工的三种形态理论之间有严密的逻辑关系。理解和分析分工的各种形态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对于把握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规律、合理预测未来分工的基本形式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分工理论 分工的历史进程 未来的分工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人的尊严的唯物史观基础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三元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2-100,共9页
人的尊严思想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一维。在唯物史观中,人是一种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生命性和超生命性的双重性存在,因而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人的价值是人的尊严的根本。实现人的尊严,实质上是实现人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 人的尊严思想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一维。在唯物史观中,人是一种自然性和超自然性、生命性和超生命性的双重性存在,因而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人的价值是人的尊严的根本。实现人的尊严,实质上是实现人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异化劳动、商品拜物教等使人的尊严丧失。因此,克服异化劳动以及拜物教是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必然环节。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扬弃异化劳动的现实的运动,其目的是"人的解放与复原",即人的价值与尊严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价值 人的尊严 异化劳动 唯物史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华夏说——现代汉语概念的语词形式辨析之二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卉 崔山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0期1-4,共4页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在围绕《资本论》具体分析说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著述中,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历史观及其务实求真法。依据这一科...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运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在围绕《资本论》具体分析说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著述中,通过头脑从生产的现成物质事实中发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历史观及其务实求真法。依据这一科学原理,本文运用逻辑方法,从古至今,辨析论证了华夏种植农业民族繁衍生息、并非仅仅五千年的自然历史过程,揭晓了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千古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观 生产资料 劳动组织 家庭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哈贝马斯的交往范畴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晓春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65-68,共4页
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其批判社会理论的最高层次,其重建理论是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而构建的,笔者拟探讨交往范畴在重建理论中的作用。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社会劳动 交往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数字劳动批判的哲学反思--从“建构-解构”到“重构”
17
作者 张晓晶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45-50,共6页
数字劳动的概念一经出现就掀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综合来看,从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出发,运用政治经济学进行剖析和批判俨然成为主流,并形成建构和解构两条截然不同的批判路径与结论。数字劳动虽然是伴随数字技术而来的新事物,但绝... 数字劳动的概念一经出现就掀起了广泛的研究热潮。综合来看,从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出发,运用政治经济学进行剖析和批判俨然成为主流,并形成建构和解构两条截然不同的批判路径与结论。数字劳动虽然是伴随数字技术而来的新事物,但绝不可孤立地看待,而应将其作为历史的阶段性产物放入人类生产力发展、生产方式进步的历史当中去寻找其历史必然性、历史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剖析数字技术在工业革命、战争、现实需要等合力催生下生成、发展、成熟的历史,不仅能够“破”掉数字劳动这一神秘又模糊的概念,而且能够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指导下重新“立”数字劳动这一新生事物的历史画像,为克服数字劳动的资本局限性,发挥数字劳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优越性,走向数字共产主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唯物史观 数字技术 劳动 资本论
下载PDF
异化劳动与历史的三重维度——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论地位的再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国泉 周向军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8年第5期63-76,共14页
只有以"异化劳动"而不是"异化"为核心范畴,从方法论、本体论、认识论三重维度重新阐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历史哲学,才能科学揭示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进程中的"积极过渡"作用。从资产阶级... 只有以"异化劳动"而不是"异化"为核心范畴,从方法论、本体论、认识论三重维度重新阐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历史哲学,才能科学揭示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进程中的"积极过渡"作用。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和现实之间的矛盾出发,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问题进行批判,以"劳动"取代"绝对精神"而赋予了历史辩证法以物质性的内蕴。不能简单地把马克思的思想与西方哲学史上的本体论理论混为一谈,但对于"真正的历史"而言,劳动之于自然界、人自身和社会的生成价值,使得这一关系性范畴在本体论意义上得到了确证。为论证共产主义生成这一历史之谜的答案,马克思提出了许多较为深刻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认识到经济运动和其他因素的矛盾作用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历史辩证法 劳动本体论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论青年马克思的“类”概念——对马克思《手稿》中“类”概念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被引量:4
19
作者 汪信砚 柳丹飞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1,共7页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以"劳动"概念为理论核心,从作为人的特质的"类"、作为"主体间性"的"类"以及"类"的感性—历史性呈现三个方面阐释了"类"概念的基...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青年马克思以"劳动"概念为理论核心,从作为人的特质的"类"、作为"主体间性"的"类"以及"类"的感性—历史性呈现三个方面阐释了"类"概念的基本规定,形成了一种意指以"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对象、人与人之间的历史的同一关系的"类"概念。青年马克思的这一"类"概念本质上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的概念,它为新世界观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劳动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论奥康纳“三位一体”概念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尝试——兼与哈贝马斯相比较
20
作者 李洪卫 雷博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5-10,共6页
詹姆斯·奥康纳对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有其独到的认识和创新之处,他认为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劳动”这一概念,不仅是实现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联姻的关键,也是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通过“社会劳动”,奥康纳肯定了历史唯物主... 詹姆斯·奥康纳对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有其独到的认识和创新之处,他认为把握马克思的“社会劳动”这一概念,不仅是实现生态学与马克思主义联姻的关键,也是其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通过“社会劳动”,奥康纳肯定了历史唯物主义中内含的生态学基因,也在继承马克思劳动理论的基础上以外在完善和补充的方式将文化和自然因素引入到历史唯物主义中,构建起“社会劳动、自然和文化”的三位一体理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对我们思考全球化时代下经济、生态问题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康纳 社会劳动 自然 文化 历史唯物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