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际贸易网络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铁路货运流量数据及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侯传璐 覃成林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9,共14页
省际贸易对于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省际贸易网络的研究却很薄弱。本文从网络分析的角度,基于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际贸易的网络特征,并... 省际贸易对于中国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促进全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关于省际贸易网络的研究却很薄弱。本文从网络分析的角度,基于2015年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分析了中国省际贸易的网络特征,并使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了省际贸易网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省际贸易网络覆盖范围广且层次分化明显,省际贸易流向及规模不平衡;在省际贸易网络中,已形成了华北及东北子网络、华东及华中子网络、华南及西南子网络、西北子网络;各省区市的省内贸易、煤炭生产量、四大区域战略、各省区市之间的空间距离等因素对省际贸易网络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其中的积极影响因素,控制消极影响因素,促进省际贸易网络发展,为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贸易 贸易网络 指数随机图模型
原文传递
会展业竞争力与省际贸易壁垒研究——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晓唯 叶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74-79,共6页
现代会展业作为一种区域间联系的纽带,已日渐成为省际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正确认识会展业对贸易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带动中国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会展业竞争力模型,衡量了中国29个省市的会展业竞争力水平,并对会展... 现代会展业作为一种区域间联系的纽带,已日渐成为省际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正确认识会展业对贸易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带动中国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的协调发展。文章通过构建会展业竞争力模型,衡量了中国29个省市的会展业竞争力水平,并对会展业竞争力与省际贸易壁垒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会展业竞争力与省际贸易壁垒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会展业的繁荣有助于降低我国的省际贸易壁垒,推进省际贸易发展和国内经济一体化,缓解国内市场分割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经济 会展业 省际贸易 贸易壁垒
下载PDF
我国省际贸易隐含污染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巧玲 王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0,共9页
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关联密切、贸易增长快速,国内贸易中隐含污染核算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本文比较分析了两种省际贸易隐含污染核算方法,包括基于双边贸易总量方法(EEBT)和地区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MRIO);运用两种方法对2002年和200... 我国地区之间经济关联密切、贸易增长快速,国内贸易中隐含污染核算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热点。本文比较分析了两种省际贸易隐含污染核算方法,包括基于双边贸易总量方法(EEBT)和地区间投入产出分析方法(MRIO);运用两种方法对2002年和2007年我国30个省市间贸易隐含SO2流动情况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EEBT方法对省际贸易隐含污染的核算结果比MRIO方法核算结果高约18.87%-32.88%,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省际之间双边贸易产品不完全为调入地的最终消费,其中的部分产品通过进入中间生产环节供国内其他地区消费或国际出口;并进一步对差异的地区分布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结果对协调我国区域之间污染或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污染 省际贸易 EEBT MRIO
下载PDF
Value,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in China 被引量:2
4
作者 Weibo Xing John Whalley Shantong Li 《China & World Economy》 SCIE 2015年第4期84-103,共20页
This study uses two different datasets to explore the stylized facts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in China during the recent two decades. One dataset provides the magnitude of bilateral interprovincial goods trade calcula... This study uses two different datasets to explore the stylized facts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in China during the recent two decades. One dataset provides the magnitude of bilateral interprovincial goods trade calculated using firms ' value-added tax invoices. The other supplies estimates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using provincial input-output tables. We find that China has both a large value and a high growth rate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but there still exists a home bias in internal trade for most provinces. In addition, disaggregation by product shows that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has the largest share of interprovincial trade and this share continues to grow. Final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e suggests that all provinces can be clustered into a smaller number of trade areas with large intra-cluster trade. Therefore, China's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make more effort to reduce local protection, stimulate domestic demand and coordinate interregional trade among local jurisdi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put-output table interprovincial trade spatial distribution value-added tax data
原文传递
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名辉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出自市场化国家,它以国家为单位考察贸易问题,舍象了国内贸易问题,这给后进国家(尤其是国内贸易机会未被充分利用的发展中大国)对贸易作用的认识产生了严重影响,容易出现"重外贸、轻内贸"现象。因此,有必要...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出自市场化国家,它以国家为单位考察贸易问题,舍象了国内贸易问题,这给后进国家(尤其是国内贸易机会未被充分利用的发展中大国)对贸易作用的认识产生了严重影响,容易出现"重外贸、轻内贸"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国内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和回顾,以强化对经济增长中国内贸易作用的认识,为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贸易 区际贸易 经济增长 关系
下载PDF
区域梯次有序碳达峰下我国省际碳转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冕 谢泽宇 徐飞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02-2121,共20页
推进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是实施“双碳”战略的必然选择,但同时也可能会加剧区域间的碳转移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系统分析并直观呈现2017年省际碳转移的网络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地方政府策略性达峰模型分析发现,在... 推进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是实施“双碳”战略的必然选择,但同时也可能会加剧区域间的碳转移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多区域投入产出表,系统分析并直观呈现2017年省际碳转移的网络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地方政府策略性达峰模型分析发现,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的制度安排下,为掌握碳达峰主动权以获得更大晋升优势,发达省份存在通过省际贸易的方式向欠发达省份进一步转移碳排放的内生动力,而落后省份出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考虑会竞相承接来自发达地区的碳转移.这一博弈均衡不可避免地导致落后地区承担更沉重的减排压力,从而造成区域间减排责任的不平等问题.为有效遏制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下的策略性碳转移,本文秉持全国一盘棋理念,基于省际产业关联关系,分别从碳转出端和碳转入端两个视角,在省份-行业层面系统识别驱动省际碳转移的关键领域,从而为优化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方案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投入产出分析 省际贸易 隐含碳排放 国内国际双循环
原文传递
A Full-Scale Optimization of a Crop Spatial Planting Structure and its Associated Effects 被引量:1
7
作者 Qi Liu Jun Niu +1 位作者 Taisheng Du Shaozhong Kang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139-152,共14页
Driven by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rop plant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CPSO)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duce regional crop water demand,ensure food security,and protect the environ... Driven by the concept of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rop plant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CPSO)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reduce regional crop water demand,ensure food security,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However,traditional optimization of crop planting structures often ignores the impact on regional food supply–demand relations and interprovincial food trading.Therefore,using a system analysis concept and taking virtual water output as the connecting point,this study proposes a theoretical CPSO framework based on a multi-aspect and full-sca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To this end,a water footprint(WF)simulation module denoted as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water footprint(SWAT-WF)is constructed to simulate the amount and components of regional crop WFs.A multi-objective spatial CPSO model with the objectives of maximiz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water productivity(EWP),minimizing the blue water dependency(BWFrate),and minimizing the grey water footprint(GWFgrey)is established to achieve an optimal planting layout.Considering various benefits,a fullsca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region,province,and country scales is constructed.Through an entropy weight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the optimal plan is selected from a variety of CPSO plans.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then verified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Heihe River Basin in Gansu province,China.By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virtual water trading with system analysis,the optimal planting structure is found.While sacrificing reasonable regional economic benefits,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lanting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regional water resource benefits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at different sca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ing structure optimization Full-scal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ter footprint SWAT-WF module interprovincial food trade Entropy weight TOPSIS
下载PDF
经济梯度、俱乐部合作与区域协调新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谢宜章 赵玉奇 何青松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3-49,共7页
'俱乐部合作'引致区域经济收敛与发散并存,制约区域协调政策的有效性。文章构建一个简单的梯度合作博弈模型阐释俱乐部合作的发生机制,基于省际双边铁路货运数据,采用非参数拟合、半参数空间模型局部多项式估计等检验地区间渐... '俱乐部合作'引致区域经济收敛与发散并存,制约区域协调政策的有效性。文章构建一个简单的梯度合作博弈模型阐释俱乐部合作的发生机制,基于省际双边铁路货运数据,采用非参数拟合、半参数空间模型局部多项式估计等检验地区间渐近式经济梯度—贸易合作规律。半参数空间模型估计生成的偏导数进一步捕捉了经济梯度对贸易合作边际作用的动态演变。未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重点考虑板块与轴带结合,推动跨板块的对口合作和经济带建设等具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新机制 俱乐部合作 双边铁路货运 经济梯度 省际贸易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如何打破省际贸易壁垒——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38
9
作者 夏杰长 李銮淏 刘怡君 《经济纵横》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3,F0002,共12页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设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加速要素自由流动,进而跨越行政区划和地理客观因素限制,助力破除省际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国内大循环的健康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运用价格指...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设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加速要素自由流动,进而跨越行政区划和地理客观因素限制,助力破除省际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国内大循环的健康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运用价格指数法生成我国省际贸易壁垒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综合形成201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弱化效应较为显著,数字经济还能够突破行政和地理客观限制造成的贸易壁垒。本文深入分析、测试和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为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从数字经济角度切入的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省际贸易壁垒 统一大市场 弱化效应
原文传递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省际贸易成本测度、效应及决定因素 被引量:25
10
作者 许统生 洪勇 +1 位作者 涂远芬 黄先明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6-135,共10页
本文利用Novy(2013)模型,测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省际贸易成本、效应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省际贸易成本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与中国国际贸易成本及外国省际贸易成本相比,中国省际贸易成本所反映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均较低;分产业来看... 本文利用Novy(2013)模型,测度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省际贸易成本、效应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省际贸易成本有所下降,但降幅较小;与中国国际贸易成本及外国省际贸易成本相比,中国省际贸易成本所反映的国内市场一体化水平均较低;分产业来看,工业的省际贸易成本远低于农业和服务业;经济增长和省际贸易成本下降对国内贸易增长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对国内贸易的贡献超过了贸易成本下降的贡献度;交通基础设施对降低省际贸易成本的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贸易成本 交通基础设施 国内市场一体化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贸易壁垒的地区差异与时序变化——来自中国28个省(市)1985—2006年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6
11
作者 万伦来 杨燕红 王立平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19-25,53,共8页
本文基于"冰川成本"模型构造价格变动方差作为我国省际贸易壁垒的测度指标,定量测度我国28个省际贸易壁垒大小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近20多年来,东部地区贸易壁垒平均值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从... 本文基于"冰川成本"模型构造价格变动方差作为我国省际贸易壁垒的测度指标,定量测度我国28个省际贸易壁垒大小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近20多年来,东部地区贸易壁垒平均值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从变化趋势看,各省的贸易壁垒程度均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表明全国市场分割程度趋于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贸易壁垒 价格指数 市场分割
下载PDF
基于省际贸易视角的环境治理隐含成本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薛俭 朱迪 赵来军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0-219,共10页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省际贸易快速增长,由此带来了隐含污染省际转移问题,形成了隐含成本,造成了省份发展不均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基于此,本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隐含成本结构合理性评估模型、结构分解分析模型,选取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迅速,省际贸易快速增长,由此带来了隐含污染省际转移问题,形成了隐含成本,造成了省份发展不均衡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基于此,本文构建环境投入产出模型、隐含成本结构合理性评估模型、结构分解分析模型,选取泛京津冀区域的2007年和2010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数据,以SO2作为隐含污染物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发达省份(北京、天津、山东)是隐含SO2的净输出省份,间接获得隐含SO2的经济收益;欠发达省份(河北、山西、内蒙古)是隐含SO2的净输入省份,承担隐含成本。发达省份隐含SO2的结构明显优于欠发达省份。负值的技术效应和正值的规模效应是造成隐含SO2改变的主要驱动效应,研究结论可作为改善省份的均衡发展、区域的可持续增长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污染物 隐含成本 环境投入产出模型 隐含成本结构合理性评估模型 结构分解分析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贸易网络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群勇 王俊楠 汪青青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37,共14页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有助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基于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通过分析贸易网络演化的理论基础并构建时间指数随机图模... 省际贸易的发展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有助于促进国内大循环、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风险、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本文从社会网络视角出发,基于省际铁路货运量数据,通过分析贸易网络演化的理论基础并构建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究了影响我国省际贸易动态网络的外生效应与内生效应,并考察了各个因素在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互惠效应、入度效应、传递闭合效应、多连通效应等网络特征的内生结构效应对省际贸易网络演化起到重要作用;(2)省际贸易网络呈现出较强的时间稳定性,在演化阶段内一直占据主导地位;(3)内生结构效应和外生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几乎持平,其中内生结构效应以互惠性为主导,外生效应则以地理相邻性为主导,经济实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逐年提高,逐渐取代产业结构成为外生效应的第二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贸易网络 内生效应 TERGM 全国统一大市场
原文传递
中国省际贸易矩阵的估计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涛 苏雅 王晴晴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70,共11页
本文基于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借鉴国内资金流量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社会核算矩阵理论编制了中国省际贸易矩阵,估计和分析了省际间贸易往来规模及特征,并比较了各省贸易往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海南等省份省... 本文基于2012年我国31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借鉴国内资金流量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社会核算矩阵理论编制了中国省际贸易矩阵,估计和分析了省际间贸易往来规模及特征,并比较了各省贸易往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海南等省份省际贸易依存度较高,四川、山东等省份省内贸易比例较大,江苏、北京等省份省际贸易总量较大,而青海、西藏等省份省际贸易总量较小;北京、上海等省份之间的贸易往来较为密切,同时一些中部省份是贸易流入的主要地区;北京、上海等发达省份呈现较强的影响力和感应度,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份有着较强的感应度和较弱的影响力,宁夏、陕西等西部省份呈现较强影响力和较弱的感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SAM 省际贸易矩阵 RAS 资金流量表
下载PDF
华中区域平台跨省发电权交易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建华 吴冰莹 +1 位作者 高一丹 张步涵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8-161,共4页
以华中电网为例,基于华中区域电力交易平台,构建了跨省发电权交易模型,采用优先顺序求解法优先安排了边际效益大的发电权转让交易,分析了市场主体的效益、环境效益及节能减排效果,并探讨了跨省发电权交易的效益分配模式。实测结果表明,... 以华中电网为例,基于华中区域电力交易平台,构建了跨省发电权交易模型,采用优先顺序求解法优先安排了边际效益大的发电权转让交易,分析了市场主体的效益、环境效益及节能减排效果,并探讨了跨省发电权交易的效益分配模式。实测结果表明,跨省发电权交易可行、有效,可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发电权交易 节能减排 以大代小 水火置换 边际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